無智亦無得 - 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空有幾個層次:第一層是空掉分別、相對,第二層是空掉統一,第三層是空掉「空」。第一層是外道之統一,第二層是空,第三層是空非空。一定要到空非空的程度,才算日日是好日。 - 聖嚴法師 《禪的生活》

 read more »

直心是道場 - 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所謂直心就是心不扭曲,沒有波紋,念念都是平直的。道場又是什麼?就是與道相應的地方。修行的人,先要從亂心、倒心著手,修成不亂、不倒、有秩序的心,再從有秩序的心變成直心。 - 聖嚴法師 《禪的生活》

 read more »

海面無風三尺浪 - 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學禪第一就是要我們身體健康,第二就是晚上睡覺睡得好,第三就是要我們平常無憂、無慮,不要自找苦惱。這就是我們學禪的人最基本的態度! - 聖嚴法師 《禪的生活》

 read more »

積極的人生觀-四個原則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人生要在身心的安定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充實,在充實中知謙虛,在謙虛中接納異己。許多人,充實之後,不知道謙虛,亦不能接納異己,故也不能真正的充實,有容乃大,能包容人,才是真正的積極。自己的身心安定,始能安定他人;唯有能夠安置眾生,努力於自安安人的人,才算是真正積極的人。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積極的人生觀-菩薩最積極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菩薩行,又名菩薩道,是以利他為方法,以成佛為目的。利他是基於慈悲,慈悲就是憐憫眾生受種種苦,雖然畏苦、怨苦、恨苦,而又不知如何離苦,菩薩便以利他作為自利,首先奉獻自己,最後成就自己。唯有最徹底、無條件、無休止地奉獻出自己,方能成就大悲無我的佛果。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何謂積極的人生觀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凡事在檢討得失與確定目標之後,全心、全力、全生命地投入於每時、每分、每秒的現在,做你應做的事。念念想到利人就是利己,便會積極。做任何事,首先要為全體的他人著想。所謂全體,在家裡指整個家庭,在社會指整個社會,在國家指整個國家。全體受益的話,個人身居其中,必然受益。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什麼是正信和迷信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迷信的宗教違反道德:有些人為非作歹,認為只要懺悔,罪便可消,因此一面說壞話、做惡事,一面求懺悔、求保佑,那不是真懺悔,也不會獲得善神的庇佑,因那是違反道德、逃避責任的行為。造了惡業,應當懺悔,懺除前愆,並立誓重新做人,才會獲得護法善神及諸佛菩薩的從旁協助,達成滅罪消災的目的。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無常是苦‧無常是空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知道是無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空並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沒有,而是指不能永恆、不是真實、捉摸不定、隨時變化,因此叫它是空,空才是不變的真理。無常就是苦,無常就是空,無常即無我。這是佛法基本的道理,能夠接受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者,即是正信的佛教徒。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提放自在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因果不可思議,因緣不可思議,當提即提,當放即放:很多人無法瞭解因果與因緣,不瞭解為何有些人時常獲得照顧,有些人卻總得不到照顧。有時候,當你準備照顧某人,他卻已經離開;相對地,有些人雖然你從未預料到要照顧他,他卻適時出現在你面前。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禪修的立場-提起與放下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若要放鬆身心,必先試著把成敗得失的念頭放下,若有只顧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才能輕輕鬆鬆地練習禪修的方法。不斷地把注意放在方法上,便是正念相繼,時時不離所用的方法,便是時時不離正念。類似的心理狀況,也可用於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一面保持身心愉快,一面保持身心平衡。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普通人若要學習菩薩的精神,首先得把自己放下來,不論個人的成功與否,必須先把其他的人照顧好。對於家庭,首先要把家人的事辦好;對於團體,則以共同的利益為前題;對於社會,乃以大眾的福祉為著眼。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提不起也放不下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貪心」是追求,渴望爭取,貪得無厭。「瞋心」是因求之不得,驅之不去,而起怨恨。這兩種情況,時常擱在心上,丟不開也放不下。不應該要的,非分的,卻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希冀得到,越多越好,這便是貪心。若不能稱心如意,反而有種種折磨,惡運連連,橫逆重重,便無法不起怨怒。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拜佛的意義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成熟的人格,好像成熟的稻穗,都會往下低頭的,越成熟越飽滿的,頭垂得越低;空心乾枯的稻桿,倒是頭昂天外挺得筆直的。如此想通了,低頭禮拜也就不難了。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頭不低還真過不了身,不肯低頭而趾高氣揚的人,往往會阻難重重,撞成鼻青眼腫乃至頭破血流,還不知究竟錯在哪裡。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慚愧心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有了慚愧心的修養,便能具有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便不會輕易地接受成敗得失、毀譽褒貶的影響。欣譽厭毀,乃人之常情,如果聽到他人的讚歎或批評,只表示他人對你的看法,可能未必就是事實,自己的心,沒有必要隨著他人的毀譽及一時間的得失而起舞。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活在現在‧佛在現在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沉緬於過去和迷惑於未來,都是徒然浪費掉寶貴的生命,於人於己,都是損失。但這並不表示對於工作和生活,不需要檢討和計畫。檢討過去,計畫未來,便是對現在的肯定,也是現在的延伸。最好的方法,乃是時時刻刻都能努力於現在,體驗著現在;展開現在,放下現在;念念清楚,事事分明。這就是活在現在,佛在現在的境界。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佛與菩薩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依據大乘佛教的觀點,凡是信佛學佛的人,均可稱為「菩薩」,雖從一般初發菩提心的凡夫菩薩到最高位的等覺菩薩,乃至成就正等正覺的佛,其間差異,有如天壤,但其修行的原則是一致的,那就是:止惡、修善、利益眾生,合稱為菩薩所持的三聚淨戒。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禪修與神通(下)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學佛修禪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穩定、觀念不清楚、行為不端正,而想藉禪修開悟,便會帶來走火入魔的危機。禪修者最忌諱的是迷戀神通,那會導致各種魔境的產生,喪失努力的自信而依賴神力的迷信。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禪修與神通(上)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神通有其極限性,強大的共業及定業是難以改變的。在正統的佛法,是不輕易用神通的,禪宗更是忌諱、禁止談神通和用神通。如有禪師說自己有大神通,並且表演神通,那必非正統的禪師,可能是修學其他法術的附佛法外道。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對治妄念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禪修的功能,有三個層次:(1)身體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人格的昇華,以及智慧的開發。禪修者,除了健康的方法,尚需有正確的觀念做指導,才能從身心平衡而進步到人格的昇華及智慧的開發。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立禪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立禪的姿勢,上半身與打坐相同,雙手自然下垂,雙手握虛拳,手指自然輕鬆彎曲,大拇指輕輕扣住食指和中指,不宜用力,此式是讓指尖之氣,能相互交流不外洩,但不要為了做好這個姿勢而變得緊張。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彎,把重心平均放在雙腳的腳掌上。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打坐注意事項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打坐時如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心不能安定,心裡不自在的緣故。時間的長短跟心情有絕對的關係,心不能適應,就覺得時間長,心能適應,便覺得短。當心不能適應時,便需要予以調整,方能得自在。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從身心世界獲得解脫自在 時時會晤如來 - 聖嚴法師《禪鑰》

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就是說我們的身心與世界,不僅從佛眼看是沒有差別的,即使用凡夫的心眼來體驗,也可意會到是分割不開的,局部是全體的局部,正像樹木是森林的局部一樣。即使是一粒細砂、一粒微塵,也跟全宇宙不能分離。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身心世界是唯心所造 - 聖嚴法師《禪鑰》

眾生為何會造業呢?此乃由於五蘊中的「受」、「想」、「行」三蘊的心理行為所造成的。產生這三種行為的過程,是起因於貪瞋等的煩惱。由於「心」的力量,而發生了造業的結果,造業又成為受報的因,結果便感受到了身、心、世界的事實。這是以凡夫的立場來看身心世界的出現。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三世因果中的自我 - 聖嚴法師《禪鑰》

從今生到無盡的來生,一生一生都會連續下去。便是有一個識蘊,經常維繫著自我中心,雖常在變,但卻未斷,所以不論今生或是來世,自作仍由自受。直到解脫之時,才能轉識成智。這個自我是身心世界因緣和合而成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並且進一步要親自從內心體驗到身心世界是虛妄的,那就能把自我中心放下。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從佛教來看整體的宇宙和人生 - 聖嚴法師《禪鑰》

所謂業報,就是指的我們現世生命之中的肉體、心靈和環境世界。我們的世界,都是由自己帶著來,又由自己帶著走。在這一定時間、一定階段裡,可以在努力、懶惰、作善、作惡……等等身心的行為下,乃至一個小小的動作,把現在的狀況改變掉。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禪修與信仰(下) - 聖嚴法師《禪鑰》

弘揚襌法,同時也要提倡信仰,則個人的修行更容易得力,人格會更完美。而襌法一定要去「我執」,去「我執」一定是從起信、布施、持戒開始;要以慚愧、謙虛、感恩、懺悔心來消除我執,否則的話,剛進襌的法門,就不拜佛、不尊法、不敬僧、不信護法諸天,如此的慢心十足,就根本不要想能開悟見性了。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禪修與信仰(上) - 聖嚴法師《禪鑰》

修行禪法的人必須要相信,除了用功打坐之外,也需要積功、累德;如果僅僅是自己打坐,就想得解脫或大徹大悟,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障礙,不能使我們真得解脫。因為自私鬼怎麼可能開悟呢?所以禪宗也講修布施行、修懺悔行。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發心與布施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布施是很微妙的事,布施如挖井,如將土挖得越大越多、則井中的水量越廣越深。這種理念不僅僅是佛說,中國的老子《道德經》也曾這麼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下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理論及觀念上的理性與感性的超越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無人相」的意思並不是否定他人,而是當自己做任何對人有利益的事之後,心中沒有任何一絲的牽掛,絕對沒有患得患失、有得有失的心態產生。或是,別人對我們做任何好事或壞事,心裡也不要有牽掛,不跟他人有絕對對立的態度和存心。「無我相」、「無人相」的主要意思,是不要跟人產生對立,沒有界限,沒有對立,才是真正的「無人相」。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理性與感性的調和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我們的社會要談道德、倫理,是需要感性和理性並行,不能純感性,也不可純理性,這就要靠智慧來作判斷。但是,智慧如何應用,最好的辦法是讓頭腦穩定、安靜、休息一下。當感性和理性起衝突時,又不知用什麼方法調和時,不妨靜坐一下,將會有神來之筆,有好的靈感出現。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空中一片雲 - 聖嚴法師《公案100》

唐肅宗問慧忠國師得到了什麼佛法,國師反問他:「陛下見到空中一片雲嗎?」肅宗答:「見到了。」國師說:「釘釘著,懸掛著。」 - 聖嚴法師 《公案100》

 read more »

理性與感性-放鬆能夠化干戈為玉帛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純粹的理性會使人被現實的世界拒絕;純粹的感性會使人被現實的世界淹沒。如果時時處處講理,而又得理不饒人,步步緊逼人,是很可怕的事,當然會被人拒絕;感性的愛,可能演變成佔有、控制又否定他人的自由,這種愛不但否定他人,同時也會被人否定。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禪與日常生活-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 聖嚴法師《禪與悟》

說到無所求,很可能會落入消極的心理;以為我既然不求任何東西,那我也不應該做任何事囉?「稱法行」就是要我們很積極的去做事,很努力的去工作。我們在任何地位、任何崗位或任何情況之中,就要在這個情況所容許的範圍內,盡你所能地做到最好。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頓悟自性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所謂平常心,就是不以自我的立場來衡斷利害、得失、是非、好惡;所謂直心,是不加入人我、彼此、長短、方圓等等知識的判斷。其實平常心和直心的意義相同,如果去掉自我中心的分別執著,那麼舉心動念無非平常心或直心,當下就和無我的空性相應。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五蘊皆空 - 聖嚴法師《禪與悟》

無常和無我就是空,空的意思是精神和物質雖有臨時的現象可見,卻無不變的實體可得。雖沒有不變的實體,卻不礙於變異的現象,所以佛法所講的空,並不否定現象世界的有;因為無實體,也沒有障礙,雖名為空,但不礙有。不執著永恆的有,也不否定變異的有,這稱為無自性的空。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四聖諦法 - 聖嚴法師《禪與悟》

不論善業、惡業,凡是有我、自私、有執著的話,就是苦因,就會聚集和積聚種種業因成為「集」。所以,造業受報就是苦和集兩個階段的不斷循環,亦是在三界之內生死流轉的現象。滅諦實際上是道諦的結果,以修道來滅生死的果報,因而超越時空而不受時空的生滅現象所束縛,這就叫涅槃。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禪的理論是什麼? - 聖嚴法師《禪鑰》

「悟有即空」,在得意時不會忘形,在失意時不會絕望,成功沒有止境,失敗不會持續。能做當做的便要不斷地做去。「非有非空」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空」,執「有」會煩惱,執「空」則消極,不執兩端就會左右逢源。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禪的內容是什麼? - 聖嚴法師《禪鑰》

把自己的妄想、執著、煩惱,全都放下之際,就是本來面目顯現了。所謂本來面目是什麼?即是無所罣礙的清淨智慧心,又稱為平常心。平常心是什麼?就是無得失的心、非善非惡的心。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即心即佛 - 聖嚴法師《禪鑰》

求不到覺得很苦,求到的覺得不稀奇,再換一個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為止。到要死亡的時候,尚覺得有許多事物沒有追求到;這種種的捨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還覺得很喜歡這個生死的環境,還覺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這叫作「做大夢」。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禪修的四種方法 - 聖嚴法師《禪鑰》

能夠一門深入是最好的,如果同一種方法已經用厭,或者怎麼用都不舒服,則可以試著換一個方法。不要這炷香念佛,下炷香數息,再下炷香參話頭或只管打坐。經常換方法的本身,就是徒勞無功的妄想雜念。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禪修的四項基本條件 - 聖嚴法師《禪鑰》

許多人,不太瞭解自己,幾乎不是驕傲就是後悔。其實,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言行,非常地清楚、負責。知道自己的缺點,是慚愧心,就是知道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與自己所有相關的人;既知道對不起,就是承認錯誤,自然也沒有怨恨了。因此,唯有慚愧心,才能不驕慢,也能不悔恨。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現在最重要 - 聖嚴法師《禪鑰》

我,是不實在的,因為一般人的心,都不是跟自己在一起,而是跟自己以外的東西在一起。譬如現在的環境、過去的回憶、未來的想像。禪修者,不要管過去、未來、以及所有一切的好壞,最好只管你自己的現在。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隨緣與自在 - 聖嚴法師《禪鑰》

禪修者若想開悟,唯有不斷地努力修行而不是等待悟境現前,方有開悟的可能。若有求,為求開悟,便成執著,豈能開悟。所謂開悟,便是離開自我、親證無我。如果有了我求開悟的念頭,便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基本道理相違。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慈悲觀 - 聖嚴法師《禪鑰》

若在修行禪定之際,獲得身心輕安,心胸寬敞等的覺受之後,也當以慈悲觀,願諸親愛,獲得如是利益。若在聽聞佛法,讀誦佛典,自覺心開意解,亦當願諸親愛,同獲法喜。可知慈悲觀主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所善緣,得善念反應,便當修習。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三無漏學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在平常生活裡面,能夠心平氣和與他人和睦相處,反省自己,不鬧情緒,這些也都是定的工夫。經典裡教我們許多糾正情緒波動,平息心情混亂的修養方法,無非都是定的工夫。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生命的主人與提昇生命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我們在聽到佛法之後,就應該瞭解到生在世界上來,是因自己的往昔因緣所造成,不是受制於他人,也沒有被誰作弄。而能不能有辦法來改善自己、提昇生命,才是重要的課題。生命的提昇,首先是不造惡業,要造善業。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十二因緣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有了此生所作的種種業力,加上往昔生中所造種種業種而尚未現行受報者,便有未來世的「生」及「老死」,等待你去。若不親證無我而了生死,便會生了又死,死後又生,頭出頭沒,永在生死苦海之中打轉翻滾!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禪的藝術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修禪的目的不在藝術的表現,而在協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困擾及身心上的苦惱,這才是修禪的真正意義。如果是為了藝術而來學禪的,雖也能達成目的,不過,是本末倒置了。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空與無常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空」這個觀念,是基於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無時不在變化,又名為「無常」。無常的意思就是沒有任何一種現象,是永遠不變的,即無永恆的存在,沒有永恆所以叫作「空」。必須加上持戒和禪定的修持,才能一面理解空與無常,一面使自己的生活跟空與無常相應。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拜佛懺悔求安心 - 聖嚴法師《法鼓晨音》

所以我們沒有煩惱時要拜佛,有煩惱時也要拜佛。佛曾經說過,要少欲、知足、知慚愧、懺悔,懺悔則安樂,這是非常重要的。 - 聖嚴法師 《法鼓晨音》

 read more »

日常生活的禪修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在做任何工作時,只要能認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用心,很專心,而又很輕鬆地把它做完,一定能做得很好,同時也不會覺得太累,便是禪修者的生活方式。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無心與有心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禪的智慧,並無定型的模式,是可因對象、時間、空間的不同,而作靈活的運用。目的在於因勢利導,使得眾生去黏解縛,遠離煩惱。因此,需要不同的經典,說不同的法門。所以法無定法,真法無法,真心無心。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煩惱是產生智慧的根源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所謂「煩惱即是禪」,是就已經在修行或已經產生智慧者而言。因智慧而知有煩惱,便是禪。如果沒有修行,不知有煩惱,智慧不生,則煩惱依然是煩惱。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佛法治心病 - 聖嚴法師《禪與悟》

要想自己的心裡安定平穩,必須先要有因果觀念和因緣觀念。自心平和,然後才可能有真慈悲心來關懷他人。你若能夠憐憫他人、原諒他人和關懷他人,就可保證你的心理已經是相當健康了。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現代人的身心 - 聖嚴法師《禪與悟》

很多的人不能夠瞭解自己,也不知道該選擇怎樣的出路,在一生的生命過程中有許多十字路口橫在前面,常常會不知何去何從。禪的修行的功能,可使我們達到三種目的:1.身體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的昇華。身心健康之後,便能進入精神健康的領域。所謂精神領域,就是能夠更有智慧、更客觀;越能客觀的人,精神生活越豐富,精神力量越大。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平常身心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我們應該知道人人都有身體的病及心理的病,他們做了任何對不起我的事,做出了任何對不起社會的事,要給他們一份同情和憐憫,這也是佛法所講的慈悲的精神所在。而已經開始修行的人,雖然身體可能還是有病,但是他會比較安定,不會因為有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般焦慮、煩躁。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相似解脫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有修行、有信仰就有解脫。看我們修行到什麼程度,就能從煩惱中得到什麼程度的解脫自在。對凡夫而言,因不能一次解脫便永遠解脫,所以稱為相似解脫。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心自在和身自在 - 聖嚴法師《禪與悟》

心自在是用「智慧」來看這世界,心就不會受到阻礙,因為以智慧看世界,世界都沒有問題。因為,只有個人有貪、瞋、癡、慢、疑等種種的問題,所以才覺得世界有問題。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禪與無我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人們大都不瞭解自己,故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迷失了自己。我們通常所謂的自己,並非真正的我,因為我們所作的判斷,都是在當時的環境影響下產生的動作,所以那是環境而不是我。如果通過禪法的訓練,我們便會找回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那是不受環境影響的真如佛性。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什麼是淨土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和平安樂的環境,不在心外,而是在各人自己的心裡。如果在大家心中有了淨土,人間環境才是淨土。《維摩經》說:「直心是道場」、「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若能做到心中無私、無欲、無貪瞋煩惱;所見世界,便無一處不是淨土。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少欲知足.提昇自我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禪修者的心態,是要在行為上沒有做壞事的預謀,若犯了不預知的過失,則以慚愧心來懺悔即可。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便是善人。經律中常見到少欲、知足、知慚愧、懺悔、懺悔則安樂等的連用語,都是有助於自我提昇的道理和方法。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智慧與福報(下)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福報像水,你我就像水面的船。福多水漲船自高,容易行駛;福少水低船擱淺,寸步難行。有智慧的人,不論有錢沒錢,都能處處惜福,時時培福,所以有福;無智慧者,人在福中,仍不知福,一味損福,所以無福。別說未來的因果,縱在眼前,也不感覺到幸福,那便等於無福。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智慧與福報(中)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智慧一定要從自我開脫而得,不要作繭自縛。少一點福報,缺一點物質,還不要緊;如果沒有智慧,多了煩惱,就不合算了。因此,有錢可能有福,也極可能無福;沒錢可能無福,也很可能有福,差別是在於有沒有智慧。有錢又有智慧,知道如何善於賺錢、善於用錢,這種人是福慧雙全。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智慧與福報(上)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有福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如何運用福報和增長福報。因此佛教主張「福慧雙修」。佛教所講的智慧,不全同於知識和學問。知識和學問可以從書本中或學校裡學習;智慧則是要從內心的體驗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用而獲得。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禪是無得無失的事實,智慧是黑白分明的心用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也許有人認為「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觀念,「禪師」可能是瘋子、傻瓜。其實禪悟者是智者,智者沒有煩惱、執著,但對於現象的存在是清清楚楚的,比一般人更清楚,而且是絕對的清楚。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日常生活中如何禪修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唯有練習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則心中的煩惱必然日減。當外在的境界擾亂時,你只要注意自己心裡在想什麼?眼睛在看什麼?耳朵在聽什麼?如此,注意觀看、聽聞等,煩惱就不存在,結果是該聽的聽到,該看的也看到。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修行默照禪的首要原則,是將身體放鬆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修行默照禪的首要原則,是將身體放鬆;包括肌肉、神經,練習著從緊張成為放鬆。神經緊張,肌肉自然就會緊張;腦神經緊張,身體上其他部位的神經也會緊張,關節也跟著緊張,身體就會變得僵硬而容易疲倦,這與修習默照禪,便是背道而馳了。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read more »

不思善.不思惡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只要離開一切相對的分別境界,便能達到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但是對沒有修行的人,或已修行但還沒有真實體驗的人來說,還是應從有善、有惡的分別心開始修起。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思善.思惡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有善有惡是世間法,為善去惡是生天法。所以佛法中,戒十惡、行十善,是人天果報的有漏法。雖稱有漏,卻是無漏法的基礎;不從有漏善法修起,修行便如空中樓閣。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正常與反常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做人與修道的態度是兩回事,做人應守分際,應做得比較圓,不能太方,太方了會傷到人,也會傷到自己;做人要為人著想,要通情達理,要思前想後,不可傷到別人。修道人就沒這必要;修行,只有一條直路可走──往前走。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以修行智慧,解脫愚癡之苦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直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智慧則歷歷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觸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對立起來,故無所謂主觀,也無所謂客觀。無我、無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領域。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峰迴路轉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禪的修行,不僅是狹路,乃是一條無頭路和絕路。但只要你走上了路,走著走著,會自己走出路來的;所有禪宗祖師們走過的路,是他們的路,不是我們的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來開創。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禪修的疑情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參禪的目的在製造疑情,製造疑情可以很快地破除我們的無明殼、煩惱障,而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如果用平常的修行方法,則要經過較長的時間來慢慢消業。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因緣果法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我們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所需都是社會大眾互相合作的結果,便是眾緣和合所促成的。我們任何一個個人,只不過是社會大眾中的一個緣而已。不以我為主因,所以是無我的。 - 聖嚴法師 《拈花微笑》

 read more »

夢想者與成功者 - 聖嚴法師《禪門》

老在做夢而不及時耕耘的人,總是在原地踏步,徒有幻想、期求、企盼、等待,卻不會得到收割成功的果實。除非付諸行動,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步步踏實,勇往邁進,才能走向成功之路。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如何紓解現代人在生活上的壓力、家計的壓力、工作及課業的壓力 - 聖嚴法師《禪門》

能擁有健全的人品、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心境,才是人生的資本。不要盲目地被環境的風氣,傷害到你的身心,相反地倒應該影響他人,向你學習,如何地享用人生。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話夢人生 - 聖嚴法師《禪門》

夢中是夢,整個的人生也是夢,雖然佛陀告訴我們,要將真實的人生當夢看,但是我們仍需對夢境中的行為負責任;因為身體的活動是業,心理的活動也是業,夢境是假的,因果相尋的業力牽引,則是歷歷不廢的。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踏實的人生觀 - 聖嚴法師《禪門》

當我們知道了今生是由於許多過去世果報的累積,便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在這短短的一生之中,所付出的與所接受的,並不一定相稱、相等、相平衡了... 。當你付出之時不是為求回饋,付出之後不再掛在心上。對社會大眾做了任何多大的貢獻,要想像著那是社會大眾共同的福報所感;有了讓你奉獻的機會,你應感激社會大眾成就了你的道業。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慈悲與智慧 (下) - 聖嚴法師《禪門》

以慈悲心對待他人,以智慧心對待自己;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來增長自己的慈悲心;凡事知己知彼,通情達理,不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便能開發自己的智慧心。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慈悲與智慧 (上) - 聖嚴法師《禪門》

慈悲是平等的關懷一切眾生,智慧是無私地處理一切問題;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智慧是富有彈性的理智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虛與實 - 聖嚴法師《禪門》

我們凡夫是顛倒的,以虛為實,以實為虛,所以產生煩惱。看到好看的就貪,遇到不適意的就瞋。如果能離開虛幻的現象,便像《圓覺經》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就能夠得解脫、得自在。 - 聖嚴法師 《禪門》

 read more »

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有和尚問石霜慶諸禪師:「聽說佛性像虛空,這對不對?」石霜禪師答:「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

真正的溝通一定要先問對方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求?然後再看自己能幫上什麼忙,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做法。 - 聖嚴法師 《從心溝通》

 read more »

「禪」是什麼? - 聖嚴法師《禪與悟》

修行佛法,當以過程為目的,才不會退道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要我們努力用功,自然會有收穫。但是,如果對收穫期望過早或過高,就必然會發生問題。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智慧如鏡子,煩惱如塵土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我們的心,非貪即瞋,愚癡而不知智慧,所以從減少貪瞋著手,才能發現智慧是什麼。有人在念佛或誦經時,生不清淨的雜念、妄想,這是正常的情況。就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要修行。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心淨國土淨 - 聖嚴法師《禪與悟》

當心中感到歡喜愉悅時,所見到的世界也比較美滿,倘若心理不健康或有煩惱苦悶時,所見到的世界、所處的環境,也就不盡如意。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大夢誰先覺 - 聖嚴法師《禪與悟》

只要從佛法的修持中得到一點受用,這個人就會對現實生活看得更清楚,也更能精進修行,再加上無我、無常、無自性空等佛理的指導,便能喚醒自己的迷夢。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善與惡的判斷 - 聖嚴法師《禪與悟》

佛法講因緣,因緣指的是「因素」的意思。如果有人存心不良,卻因為外在因素變化,而產生好的結果,這種人不算是做了「好事」。動機的好與壞,是為判斷善惡的重要依據。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善用情與理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我們對人多一份關懷,便是多一份情義。有些人蠻橫不講理,和他講理講不通。但是,用情──親情、愛情,或是用朋友的關係,問題就解決了。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禪悟與靜坐 - 聖嚴法師《禪與悟》

所謂執著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當你面對任何人、物、事的時候,首先強調「我」看到了什麼,而加進價值的判斷,那就是執著。 - 聖嚴法師 《禪與悟》

 read more »

從生至死,只是這個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石頭和尚很明確地叫靈默看他自己,若能一眼返照、回轉自己,發現「從生至死就是這個東西」,那就趕快放下,不再向外追求,不再訪求什麼話。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念起沒有關係,只怕覺遲,要立刻警覺到自己在做白日夢、在打妄想,趕快回到方法上,用你正在用的方法。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春有百花秋有月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往好處看、往好處著想,心境就會改變。如果往壞處看、往沒有辦法的方向看,則是自尋末路、自討沒趣、自掘墳墓。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好話不可說盡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不論對自己或對別人,不論在主觀或客觀的立場,最好含蓄一點,不要過分。好話說盡就是過分。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一翳在目,空花亂墜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只要我們心中還有一絲自我的、自私的、主觀的意識存在,就看不到真正的那個東西。必須心中寸絲不掛,沒有自我的預設立場,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用智慧來觀照的。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紅爐一點雪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在我們眼前明明有種種人、事、物、環境、情況、現象,怎麼說它沒有?有慧根的人聽了這句話之後卻會馬上開悟,發現往日為自己所貪戀、厭倦、愛憎的對象,都如紅爐一點雪,不是事實,何必執著?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大機大用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如許多人,只得大機,不得大用。」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浮生若夢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視生如在夢,夢裡實是鬧;忽覺萬事休,還同睡時悟。」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磨磚成鏡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成佛也好,開悟也好,是在於心,不在於坐。在於心能否明淨、沒有執著、沒有罣礙,不在於坐的姿勢好不好、坐得久不久、腿痛不痛,這是了不相關的。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本來無一物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自己所擁有的,不論是權勢、名利、眷屬等等,雖有而不要患得患失;這樣就能活得愉快一些、自在一些。該有的不需拒絕,不該有的不需非得到不可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委曲求全算不算無我? - 聖嚴法師《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

佛法講的「無我」是自我消融,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問題,也沒有考慮到外在環境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樣的讚歎、榮譽、肯定,完全不考慮「我」的立場,就只是無怨無悔地無條件付出,這種做事時認真投入,事後卻如船過水無痕般的態度,才是無我的境界。 - 聖嚴法師 《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

 read more »

智者無為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無疑無慮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絕言絕慮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莫存順逆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至道無難 - 聖嚴法師《信心銘講錄》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 聖嚴法師 《信心銘講錄》

 read more »

非去來今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禪修與疏離的現代生活-人人是佛,血肉同體 -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若能再進一步用禪修的方法,將小我擴大提昇到大我,便會知道,所有的人都跟自己密不可分,那麼,對任何人都不會覺得是那麼疏離而陌生了。 - 聖嚴法師 《動靜皆自在》

 read more »

禪修與快速的現代生活-趕而不急,動中有靜 -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能夠做到趕和快而不著急,當然很好,否則寧可工作效率低一些,也要保持身心的輕鬆愉快。 - 聖嚴法師 《動靜皆自在》

 read more »

禪修與緊張的現代生活-放鬆身心,體驗感受 -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因此從禪修的立場來看,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發現有緊張狀況時,便應隨時將頭腦放鬆、肌肉放鬆;假如無法放鬆身心,也可以轉而將自己放在客觀的立場,體驗身體的情況,感受心念的狀況,也可達到放鬆的目的。 - 聖嚴法師 《動靜皆自在》

 read more »

大道無門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大道無門 - 聖嚴法師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禪修與忙碌的現代生活-忙而不亂,享受呼吸 -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所以當你正忙得起了煩惱時,不妨用禪修的基本方法,放鬆身心,注意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享受呼吸、體驗呼吸,沒有多久,就能夠心平氣和,頭腦清醒了。 - 聖嚴法師 《動靜皆自在》

 read more »

妄念不起.萬緣不拒 -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

萬緣不拒,也可以說是萬法不拒。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身、心、環境不受任何刺激而有情緒反應,這叫妄念不生,但是身、心、環境還是照樣的存在。 - 聖嚴法師 《動靜皆自在》

 read more »

處理好壞兩種情況 - 聖嚴法師《禪鑰》

打坐時,會有兩種情況發生。 - 聖嚴法師禪鑰

 read more »

一種方法用到熟透 - 聖嚴法師《禪鑰》

放鬆身心、不求成功、不怕失敗,不要輕易把自己用的方法換掉;揣摩著,修正方法、改進方法。 - 聖嚴法師禪鑰

 read more »

身心合一、內外成片 - 聖嚴法師《禪鑰》

諸位要經常練習著,如何使身心合一?如何使內外成片? - 聖嚴法師 《禪鑰》

 read more »

福慧雙修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福慧雙修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佛.禪.佛教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佛.禪.佛教 - 聖嚴法師 《禪的世界》

 read more »

一鉢千家飯 - 聖嚴說禪

一鉢千家飯 -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自我的消融 - 聖嚴法師《聖嚴法師教禪坐》

消融了自我的執著、自我的煩惱,便能顯現出無我的大智慧以及平等的大慈悲;實際上就是自我的無限自在與無限包容。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供佛像的正確觀念 - 聖嚴法師《法鼓鐘聲》

供佛像的正確觀念 - 聖嚴法師 《法鼓鐘聲》

 read more »

自我的成長 - 《聖嚴法師教禪坐》

自我的成長 - 《 聖嚴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 聖嚴法師

«生命中的年三十夜» - 聖嚴法師

 read more »

舉即易,出也大難 - 聖嚴說禪

舉即易,出也大難 - 聖嚴說禪

 read more »

除夕夜好懺悔 - 聖嚴法師《法鼓晨音》

除夕夜好懺悔 - 聖嚴法師 《法鼓晨音》

 read more »

是誰把你綁起來? - 聖嚴法師

「是誰把你綁起來?」「沒有人綁我。」「那你還要求什麼解脫呢?」

 read more »

正確的禪修方法及其觀念 - 聖嚴法師《禪鑰》

修行的目的固然重要,過程更重要。禪的修行,如果觀念不正確,就會把目的當作追求的對象。事實上,正確的觀念是以禪修的過程為目標,才是最妥貼的。

 read more »

還我生死來 - 聖嚴說禪

還我生死來 - 聖嚴 說禪

 read more »

禪修基本方法 - 聖嚴法師《禪鑰》

一次次的用方法,丟了方法,發覺時馬上再回到方法。不要對失敗覺得失望,更要緊的是把身心放鬆,好好用功。

 read more »

聞謗不辯 - 聖嚴法師

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

 read more »

調心方法 - 聖嚴法師教禪坐

調心方法 - 聖嚴 法師教禪坐

 read more »

天是天‧地是地 - 聖嚴說禪

天是天‧地是地 - 聖嚴 說禪

 read more »

一粥一飯 - 聖嚴法師《公案100》

溈山禪師是個智者,處理種種事、應對種種人,都出自一粥一飯的平常生活、平常心態,心中沒有煩惱。 - 聖嚴法師 《公案100》

 read more »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是夢?是醒?

聖嚴法師 開示精選】是夢?是醒?

 read more »

聖嚴法師《小時候的疑惑》

我想先談一下小時候發生的三件事情,它們在我的學佛之路上影響很大。每一件事都讓我對生命的本質產生了疑惑。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