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迴路轉 -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


摘錄自《拈花微笑》峰迴路轉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有人在打禪七時,老打妄想,我就叫他不用方法,專門打妄想。他說在家中就可以打妄想,何必來打禪七,我說不一樣,一個是打禪七,一個只是打妄想;禪七中打妄想是蓄意的,日常生活中打妄想是隨意的,是不知不覺地在打妄想。

結果,這個人打了幾天妄想,跑來告訴我:「師父,我沒什麼好想的!」

另有一個年輕人,禪七期中,老是放不下媽媽的影子,我就教他想媽媽的面孔,想媽媽煮的菜,想媽媽罵人、嘮叨的樣子等等。結果他一樣也說:「師父,我已把媽媽想過千百遍了,就是這麼多了,再也沒什麼可想的了。」又有一個人老是打瞌睡,修行是不可以貪睡的,但老是想睡,也許真的讓他睡一覺就好了。師父會看你的情形而給予適當的引導。

有一位太太,在禪七中坐得一炷好香之後,因某種原因,好的情況就消失了。她很懊惱,我告訴她,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必希望它再來。女孩子十八姑娘一朵花,但她必然會長到十九、二十歲,乃至三十、四十歲的,日子過去了,就讓它過去,時光既不可能倒流,經驗也不求其重現,你希望它再來,本身就是一種執著,這是內心中修行的障礙。障礙有順緣、逆緣,有障礙是好現象,表示你在修行。在狹路不通時,不要拼命鑽,停一停,必然會有峰迴路轉之機的。

所謂不得力處,正是得力處。自己知道修行不得力,可能你已經得力了,只是你自己不清楚罷了。或者,你既然還能知道自己不得力,顯然你是在修行中。反過來說,自以為修行得力的,很可能有問題。《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所發現,有所執著,以假為真,或得少為足,也都是修行的障礙。

只有兩種人是沒有障礙的:一是修行圓滿的人,感覺走在一條無邊無垠、寬闊平坦的大路上,無一處不是路,根本沒有障礙;一種是沒有開始修行的人,因為沒有修行,也無從發現障礙。對修行人而言,處處荊棘、處處障礙,而處處難過、處處過,才是修行者的正常態度。

禪的修行,不僅是狹路,乃是一條無頭路和絕路。但只要你走上了路,走著走著,會自己走出路來的;所有禪宗祖師們走過的路,是他們的路,不是我們的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來開創。

我們從書本所見的,由耳朵所聽聞到有關修行佛道的法門,只能說是前人的一些經驗,僅供我們作為探路的工具,或是地圖上的路線,被稱為修行的方針及方法而已。有人說:「條條道路通羅馬」,又有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通向涅槃城,其實不盡然!於禪的初修者而言,那路是不通的,門也是關著的。

諸位有過爬山的經驗嗎?原始山林,根本無路可走,當你撥開雜草、荊棘、葛藤,或沿崖邊或沿小溪,便會走出一條路來。諸位都有過游泳經驗嗎?水中更沒有路,當你游過時,就有了一條水路。修行者的心路,是一條非常狹隘甚至是沒有形相可循的路;但只要有信念,走著走著,自然會走出一條路來。

我另有一次經驗,是從北投山上的文化館下來農禪寺,正好遇到星期假日,又是陽明山的花季,因此文化館前的地熱谷風景區,也是人潮洶湧。我坐上計程車,被夾在車陣之間動彈不得,司機靈機一動,把車頭掉轉過來,朝相反方向的單行道開,結果很順利地被我們開出來了。這本是違規的,若遇到警察,一定受罰;結果真的遇到警察,出乎意料地,沒有開罰單,倒是指著一條小巷子對我們說:「好了,到此為止,你們從這兒繞出去吧!」我們很快地繞出了巷子上了大路。這是無路中的路,本是反路,卻成了正路。

第二種狹路,是修行已經得力,得力不是「所作已辦」的完成,只是奠下了基礎,我們稱為見道;好比睜開眼睛,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路,見道後才開始談得上修道。

我讀過一本英國人寫的《西藏旅遊記》,裡頭描述他在西藏時,往往站在這一座山頭上,看另外一座山,不過近在咫尺,好像目標在望。但這是假象,真要走到那個山頭,可能要費好幾天,因此,他感覺西藏是個神祕的地方,好像有什麼神力,把路的距離一直拉長延伸了出去。其實,這是因為西藏地處高原,空氣稀薄、視野寬廣、視線清晰所產生出的一種特殊感覺。這個可以比喻修行過程中的見道,見道只是到了通向目的地的路,或者已見目的地遙遙在望而已,漫長的旅途,還等著你繼續努力哩!

峰迴路轉

轉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