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虔誠皈依的心啟動了彌陀本願
但是諸位你想,他在讀佛學院的時候,他就住我隔壁寮房,他也沒布施,也沒持戒,什麼事也沒做,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憶佛、念佛、拜佛,就能夠拜出心想事成。
read more »但是諸位你想,他在讀佛學院的時候,他就住我隔壁寮房,他也沒布施,也沒持戒,什麼事也沒做,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憶佛、念佛、拜佛,就能夠拜出心想事成。
read more »這個精進有兩個內涵:第一個,專一;第二個,相續。但我個人覺得相續更重要。我自己在佛學院做教務主任的時候,我很怕一種人,「主任,我一天拜一千拜。」因為這種人過不了多久就離開了。這種偏激式的修行,他沒辦法持久。所以你看看你身邊的人,週遭環境看一看,只要在修行的跑道上一開始跑得很快的,到最後,跑道上找不到這個人了,反而只見到那些慢慢跑的。其實,我最喜歡聽到一句話說:「我一天拜兩百拜。」我起大歡喜。你去注意看吧,凡是一開始起跑點跑得很快的,到最後這個跑道找不到人了,人沒了。
read more »所以如果你想要從你的業力裡面跳脫出來,第一個你要思考: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沒有對錯,你不要墮入對立。「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先求認命,然後你才能夠去改造未來。如果你不能走出過去,你一定會失掉未來。
read more »你爸爸過去的善業,他本來就該富有的。但是他造了這個惡業以後,招感了兩個敗家子,就是你的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本來應該長大以後,把你們的家產都敗光了,他們才會離開的。現在你改邪歸正,因緣改變了,所以這兩個兒子死掉了。
read more »你要認命,才可以放棄你的外境,從內心中好好地去耕耘,那是一個廣大的田地。當你開始放棄外境,開始在經營你內心時,你的修行上路了,至少你方向正確了。所以我們在學習佛法時,先從道理的安住,然後從道理中再設定目標,所謂的安住力,引導力。
read more »所以,佛法要我們先知命認命,然後再去改造未來。佛教是改造未來,創造來生的。所以正確的方法,是改造我們的內心。雖然心跟境是互動的,但是關鍵是心。佛弟子占了一個很大的便宜,就是能夠很快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再依止佛陀的解決之道。所以整個佛教的修學都是心地法門,因為外境你根本改變不了。
read more »業力不是佛陀創造出來的,是佛陀發現的,是人生本來就有的軌則。所以我們今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把生命投注在一個沒辦法改變的地方。等到你發現時,年紀已經過一大半了。
read more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也是悟入佛法功德的臺階。
read more »佛陀在經典上說,你用沙是煮不出飯來的,因為沙非飯本,我們一定是找到米才能煮成飯。因此在佛法修學當中,在修法之前要有基礎,就是把這種向外攀緣的心轉成向內安住的心,我們才有資格來修學一切法門,而趨向無上菩提。
read more »還好,妄想是本來空的,清淨是本來就有的,這個概念你先相信它,然後你不斷地思考它,讓這個道在你的心中生根,叫善根,讓它慢慢變成你思考模式的一部分,你就有希望了。你要很熟悉這個思考模式。
read more »所以諸位!我們遇到煩惱時,不是馬上對治它,你不是它的對手。遇到煩惱,你試試先念三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本來沒有煩惱。你念“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念三遍,煩惱的力量完全被你擊潰了,你再提起佛號,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read more »諸位!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離家太久了,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我們來自於同樣一個家,就是清淨本然的心,只是我們在輪回當中打了太多妄想了,打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互相不認識,現在是該回家的時候了!
read more »十法界是怎麼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淨本然,都是具足萬法,為什麼開顯出十法界呢?因為迷悟的不同。
read more »一切萬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就是這個妄念它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世間學問是刺激你的妄想,出世的學問是調伏妄想,這兩個方法不一樣。
read more »所以恢復本來面目,從禪宗的角度很簡單,把你心中的話停掉,心中不要講話。你的六根接觸六塵就是保持原狀——那樣就是那樣,這個就是停止妄念的最好方法,也就是消除生死業力的最簡單的方式。
read more »所以當我們破除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我們的心回歸到平等、無有變異乃至於不可破壞時,這就是回歸真實的時候。
read more »我們一般的業都是保存到什麼時候才開始算賬?臨命終,就是無常到的時候,把你過去生、今生的業一起算,強者先牽。所以這時你一生就像做夢一樣,這個夢即將要結束了。當然夢境裡的東西都帶不去,但是,你在做夢的過程中所做的行為、業力保留下來了。
read more »一個人,最怕的就是他不知道當來的果報。你能知道當來果報時,你的怖畏心就生起來,所以難陀尊者後來不敢再打妄想,就把產生這種罪業的相續力量給斷了,他就不再去思念他的太太,專心地一心修學聖道。那個油鍋就慢慢消失掉了,後來他證得阿羅漢果。
read more »「禪淨雙修」就是把外在的道場,而轉成內在的道場。
read more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你要麼不做,既然要做,為什麼不快快樂樂做?你要為未來著想。所以這個佈施有帶業的佈施跟不帶業的佈施。
read more »為什麼我們死了以後,正常人來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報。你跑不掉,你哪都去不了,涅槃去不了,淨土也去不了。正常人死了以後,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個果報,因為你對娑婆世界太順從,問題就在這兒!
read more »總而言之,就是這個人的生命當中,沒有宗教信仰,沒有自我期許,也沒有目標,反正就是把前生的福報花完為止,縱情地享受。也就是說,他所造的業是盡情的造業,完全不踩煞車。這個人造的業就很糟糕了!
read more »我們在修行當中,你不能夠有一種悠悠泛泛的心態,說我今生不能解決問題,來生再來一次,不行的!你修行當中,要有發起真實願力的決心,你必須背水一戰,把你的退路斬斷,你才有辦法。尤其是求生淨土的人,這個地方這一句話很重要:求生淨土——「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read more »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好」這句話是騙人的話,佛陀是認為明天不會更好,佛陀認為整個時代是往末法的時代,往壞的方向走,修行的環境是越來越糟糕。
read more »我們看這段:思惟死歿無常。
read more »一個修行人,你要能夠不忘初心,你當初發心修行,是為了開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無相的,所以出現什麼相狀,都不是你要的,那是你回家路程當中,一個過渡的小花而已!
read more »在修行當中最重要就是六個字──「不迷、不取、不動」。
read more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一個修行人,你偶爾起起煩惱,亂不了,因為你的本質是菩提種性;但是在修學過程當中,你著魔了、起顛倒了,那就全部都完了!
read more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決心,當你下定決心,生命的環境就有改變。
read more »所以懺悔,更重要的就是改過,要斷相續心,否則這種「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的煩惱,一定會觸碰你的罪業,到時候會破壞佛號的正念。
read more »這種業在臨命終時,一定會起現行,它就變成臨終正念最大的阻力。如果我們沒有懺除這種罪業,就變成臨終時正念起現行,罪業也起現行。這時就很難從罪業裡面扭轉出來,因為我們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業的干擾的。
read more »所以,淨土宗認為:既然臨終的正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儲存一點資糧力讓臨終來受用。臨終的正念(明瞭的心)要現前,身心世界必須在一種沒有很大傷害、沒有很大幹擾的安穩狀態下才可以生起正念。
read more »所以學佛人第一件事情,要接受命運,不能抗拒命運。不管你今生同不同意,滿不滿意,先接受它,才能夠利用今生的資源去創造來生。
read more »有很多佛弟子來跟我說,他小時候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揮之不去,障礙他修學……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你根本不用把它揮去,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假相,你越是要把它揮去,它越嚴重。
read more »所以,你應該要勸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帶回家」,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read more »這個古代的人善根深厚,你懾服他,你罵他,他起慚愧心。他馬上跪下來說:請和尚開示如何讓我醒過來?我不遠千里而來,就是希望您指點我一條明路,我不知道怎麼下手。雪峰禪師講了一句話而已:出去。然後轉身就走了。
read more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你去看一個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變,你怎麼講都沒有用。一個人要顛倒,佛菩薩來也是沒有用!
read more »也就是說我們要修行,重點不在改變別人,重點是要改變自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在修行佛法之前,你應該有一個最重要的方向,所謂的“莫向外求”。
read more »這個事情應該這樣解釋:我們的目標是無分別,當真理真實出現的時候是不能分別;但是過程一定要分別,你過程沒有分別,沒有用文字的引導來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這個分別要怎麼分別呢?我們說明一下。
read more »痛苦的根源,跟別人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一個人會有痛苦,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不好的聯想,所以才會有痛苦。為什麼聖人沒有痛苦?聖人他處在這種五濁惡世,他沒有痛苦,因為他沒有這種錯誤的聯想。
read more »我們是生長一個有漏的、就是有殘缺的世界;世界充滿了安樂,但是也充滿了痛苦,這一部份你改變不了,但是你可以選擇:我用什麼樣的「想像」來面對,這個你可以選擇的。
read more »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你要是經常用一種很偏激的語言來詮釋事物,你的菩提心會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要斷分別。一個人要儘量把情感淡薄一點,多一分的理智,少一分的情感。
read more »其實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影像進來的時候,你要如何面對!你是用愛著的心面對?或者是用訶責的心面對?這才是重點。就是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心靈聯想,這才是重點。重點不是它進來、或者沒有進來,這不是重點。我這樣子講,大家知道什麼叫心地法門了嗎?可能有些人知道。重點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而不是這個所緣境是雜染相、清淨相。
read more »這個人沒有學習態度,這個人不能留。一個人的態度是最重要的,你沒有這個意樂,你說這個人怎麼辦呢?你怎麼教他?你沒有辦法教他的。
read more »所以這個地方,你會發覺:改造生命的根源,就是先扭轉你錯誤的思想。我們說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不改造思想,你只是把這個行為壓住,你的思想還在,遇境逢緣,照樣去造業,照樣。
read more »我們中國的祖師經常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慎始善終。剛開始就要謹慎,不要做錯了再來懺悔。我們經常說:啊!懺悔則清淨,懺悔則安樂。其實都是安慰人的話。你只要做錯,你一定要付出代價,就要損失!
read more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假設遇到了人事的障礙,產生了痛苦的感受,這個時候我們習慣性的方法,就去改變外在的人事,使令它能夠隨順我們的心意。但是當我們努力地這樣做以後,發覺:我們障礙依舊存在,我們的痛苦依舊出現。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
read more »所以,你如果把今生看得很重,從今以後,你的生命就是辛勞、怖畏、憂愁,三種的痛苦跟順著你,所以,你今生的快樂,其實也夾雜著過失。不管怎麼樣,不管你今生怎麼弄,死亡到來的時候,你一定要失掉一切的,所以要思惟死歿無常,來對治你對今生的愛取。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