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有勢不臨難」 - 良因法師


佛說四十二章經(三十二)

第十二章
之八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良因曰:

  第九、「有勢不臨難」:「臨」指制裁,有勢力而不去制裁壓迫他人,這也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善良的天人,也會因為福報大小,而彼此壓迫,何況世間人呢。

  一個人剛開始沒有福報時,自然會委屈求全,但是隨著修行久了,福報累積,乃至登上高位後,往往就如世間人所說:「久年的媳婦熬成婆」,容易仗著福報力,試圖主宰、甚至壓迫他人。

  若有福報力,如何仍然保持謙虛、厚道的心,而不因此處處主宰、淩駕他人之上呢?這要用佛法的智慧來觀察的。

  首先從反面來思惟:權勢地位等都是無常的,只是一時福報力的顯現。古人說:「富貴功名草頭露」,世間的富貴功名,就像草上的露水一般。今日有權勢、地位,來天可能就喪失一切。當有權勢地位之時壓迫他人,當惡業累積多了,究竟將自食惡果。當福報耗盡時,日子將很難過了。

尤其如果面對的是個修行人,因為自己的勢力,而干擾他人的修行,甚至使之動瞋心,這樣的因果是很重的。如此耗損自己的福報,權勢地位也不會保持太久的。一切境界都是循業發現的,過去怎樣以權勢地位去傷害他人,未來終將自食惡果,受到他人同等、甚至更強烈的傷害。

  此外也可以從正面來思惟:能夠以老實、謙虛、厚道的心來面對大眾,未來一定能夠成就大福德。乃至能護持一個修行人,使他能夠安心辦道,能得到大利益的。而且今日護持他人修行,未來自己用功修行,或者遇到困境時,也會得到他人護念的。

  上述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學人過去都曾經親身經歷過。就反面來說:過去剛作僧團職事時,因為個性急,有時會以威勢而非威德,來壓制他人,因此折損了自己很多福報。至於正面的經驗:雖說有過失,但也因為護持大眾的發心,還是真切的,所以未來修行的道路上,受到了逆境與挫折時,善知識總會適時的出現,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由以上這些經驗證明,有勢不臨人的重要性。以前我 師父告誡自己:「怎麼做對大眾有利,我們就怎麼做」,在處理大眾事務時,也因此常常自我提醒,重點不是我高興怎麼做,而是應當隨順大眾的因緣,該怎麼好就怎麼做。

  第八「被辱不瞋難」,與第九「有勢不臨難」,都是在對治我們的瞋煩惱。第十「觸事無心難」則是對治我們的虛妄分別心。

  所謂的虛妄分別心,就是藉由上述的方法,貪、瞋煩逐漸調伏後,心會慢慢地靜下來。雖然如此,當面對種種境界時,還是會認為境界是實有的。因此產生種種分別、甚至對立的心。不管對人、對事,縱然已經沒有強烈的貪瞋煩惱,但微細愛憎取捨的分別心,還是會有的。所以經文告誡我們:「觸事無心難」。

  要如何做到「觸事無心」呢?可以觀察一切的境界,都只是業力的顯現,他的本質是如夢如幻的。古德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當作夢之時,不管是好夢惡夢,夢裡的人事物都是那麼歷歷分明,真實的顯現。可是一旦夢醒了,什麼也都沒有了。能夠以這樣的心境,去面對一切的人事物,強烈的虛妄分別心,就會因此降低很多,而能夠真正做心的主人,而不被心中種種名言、習氣所奴役了。

第九、「有勢不臨難」

轉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