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經
百業經
法王晉美彭措金剛上師 傳講
堪布索達吉 譯導
譯 序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 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 婆羅門、施主,居民、妓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瞭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 諦。
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曾有「無見墮惡趣,有見生善道」的教言,即沒有因果 正見的人難免墮落惡趣,而有因果正見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 美彭措也在六千餘名四眾弟子前強調:「凡聽聞、讀誦、受持此《百業經》的人,若 能對因果不虛生起堅定的信心,謹慎遵循因果,並且精進修持、懺悔罪障,一定不會 墮落。」故弟子們對此經生起了極大信心。從藏文《大藏經》目錄可知,此經是在唐 代由漢文譯成藏文,為此漢族弟子在各地、各類漢文《大藏經》中反覆查找,但未能 找出此漢文本。法王開講此經在即,故本學院五百多漢族僧俗弟子,再三勸請本人將 此經重新譯成漢文。我本人也很想在這一生中能與佛經結下一個殊勝的緣份,以報諸 傳承上師之恩德,加之以漢族為主的國內外弟子們由於語言障礙等原因,不能親聆上 師的傳講,為了更多人暫時和究竟的利益,故本人發心重譯此《百業經》。本人以 為,這部漢譯本不但對現在的眾生有利益,乃至我離開人間後的數百年、千年或許仍 能利益眾生。
因果規律是在世俗諦中一條真正打不破的真理,此經主要細說。縱經百千劫,所作業 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作為一名佛門弟子,堅信因果緣起法是學佛的首要 條件,一個不信因果的人,無論修什麼法門,都不可能成就,而如果深信因果,則不 可能造惡業,修行易得成就,如《涅槃經》所云:「知由善因生善果,知因惡因生惡 果,惡遠惡離矣。」而且,弘揚這部經典也是我的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的一大心願, 法王曾鄭重地對弟子們說:「我一直都很想傳講一次《百業經》,這樣我一生中的許 多願望就可實現了。」由此也可見這部經典的重要。真誠希望大家通過拜讀此《百業 經》能產生增上對因果的信心。
考慮到原漢文譯本以後即或找到,恐現代人在文字上也不易讀懂,故本人在翻譯此經 時,採取了意譯並略譯的方式,其漢文是由藏文傳講中所譯,詞句雖然未全直譯出 來,但其含義已是和盤托出。儘量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以使人們一讀便能了知其 中要義。若譯本中存在不達意之處,本人在諸佛菩薩及諸位高僧大德前誠心懺悔。
在翻譯《百業經》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在此謹表謝忱。以此功 德,願我們及一切有情堅信因果,同生極樂!
目錄
- (1) 一隻母狗—惡口罵僧 累世轉狗
- (2)小眼沙彌—責罵聖者 累世狗報
- (3)能願比丘—殺生之報 短命多病
- (4)駝背人—無意害兄 受駝背報
- (5)春乾摩比丘尼—兩世駝背 等流果報
- (6)恰嘎國王—輕慢尊者 王位復得
- (7)嘎希美女—六國爭娶 毅然出家
- (8)生樂母—婚前證果 智慧第一
- (9)寶光天子—寶珠供塔 報為天子
- (10)豆蔻花—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 (11)阿那新(給我)—種下善根 得佛授記
- (12)集聚母—雄辯獲勝 合家證果
- (13)跛 子—惡罵聖者 得跛子報
- (14)第一輛馬車—繞佛三匝 得佛授記
- (15)第二輛馬車—對佛生喜 得佛授記
- (16)第三輛馬車—供佛鮮花 得佛授記
- (17)第四輛馬車—供佛馬車 得佛授記
- (18)干布國王—殺眾羅漢 恆受獄報
- (19)耶惟檀王妃—同行等流 兩世被辱
- (20)梳發女—同佛母願 精進第一
- (21)蓮花色比丘—供聖得報 今證聖果
- (22)屠夫之子—獵人供聖 今證聖果
- (23)金色比丘尼—供養佛塔 得金色身
- (24)牧 人—惡口戲罵 今證羅漢
- (25)扎德沃—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 (26)無畏與鼓聲—孩童發心 得佛授記
- (27)寶海童子—供養佛塔 俱生具寶
- (28)寶 喜—捨自生命 救五商主
- (29)第一隻大熊—捨命救人 遭彼殺害
- (30)第二隻大熊—捨命救人 恩得仇報
- (31)小駝背—餓死母親 聖者受報
- (32)一隻大蟲—盜用僧物 恆時受報
- (33)甘藏嘎比丘尼—百世佛母 解經第一
- (34)兩位仙人—偕眾眷屬 出家證果
- (35)娶媳婦—調化丈夫 亦證聖果
- (36)法施女—成熟音訊 出家之願
- (37)大鯨魚—冤害他人 得鯨魚報
- (38)餓 鬼—錯用僧物 得餓鬼報
- (39) 餓 鬼—擅用僧物 得餓鬼報
- (40)裸體餓鬼—無因謗僧 得餓鬼報
- (41)肉團餓鬼—擅用僧物 得餓鬼報
- (42)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證聖果
- (43)土地變金地—農夫供佛 土地變金
- (44)升天的先父—先父升天 引子證果
- (45)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謗聖 墮無間獄
- (46)三藏法師—無因誹謗 墮無間獄
- (47)月光國王—因地果時 同贊佈施
- (48)慈力國王—以己鮮血 滿夜叉願
- (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 (50)一隻烏龜—血肉施蟻 獲證菩提
- (51)一隻雪蛙—以血肉施 八萬螞蟻
- (52)新來的比丘—騙他受害 今遭毒打
- (53)寂靜者—俱宿命通 斷散亂行
- (54)一隻大象—對佛歡喜 得以升天
- (55)寶賢龍子—供養皈佛 授記獨覺
- (56)商主之子—糞污獨覺 丑相臭氣
- (57)破和合僧—破和合僧 佛受流果
- (58)五百羅漢—願力成熟 證羅漢果
- (59)施主的兒子—供塔發願 證羅漢果
- (60)醜陋者—吝嗇惡口 丑相饑貧
- (61)安寧太子—兩世極刑 得佛救度
- (62)一個賤種人—復仇未遂 得羅漢果
- (63)極賢一家—修塔起信 全家證果
- (64)俱天太子—引諸青年 得證聖果
- (65)一頭□牛—辱罵羅漢 累世為牛
- (66)悲賢童子—處以極刑 得佛救度
- (67)胖 子—願力成熟 信心第一
- (68)黑 者—斷除死懼 終得證果
- (69)持 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
- (70)婆羅門兒子—供塔生喜 善辯證果
- (71) 狐 狸—惡罵羅漢 報食糞便
- (72)一隻孔雀—願力成熟 轉生孔雀
-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 累世受報
- (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 出家證果
- (75)本 師—兩世引導 親眷證果
- (76)迦葉尊者—功德無量 世尊親贊
- (77)阿難尊者—佛入滅前 授記未來
- (78)能持子—願力成熟 富家證果
- (79)極 賢—佛臨涅 調化證果
- (80)兩位施主—願力成熟 得證羅漢
- (81)大施主—願力成熟 無人可勝
- (82)兩位老人—前世願力 七歲證果
- (83)吉祥跛子—惡口罵僧 報以跛腳
- (84)五百仙人—腳印引路 兩世得度
- (85)盲 人—挖出他眼 累世成盲
- (86)裸體迦葉—臨終信佛 證羅漢果
- (87)迦葉主尊—以慢心故 遲得聖果
- (88)角宿大象—被誘等流 兩世還俗
- (89)薩 那—前世鞭打 今生受報
- (90)野獸禁行者—惡口罵僧 百世獸報
- (91)月亮比丘尼—願力成熟 聽聞第一
- (92)人非人—摧毀傲慢 令得解脫
- (93)人非人—耶輸陀羅 為夫殉身
- (94)剛 布—神變生信 得佛授記
- (95)供 施—供施功德 得佛授記
- (96)懶惰者—見佛生喜 得佛授記
- (97)給孤獨—依給孤獨 得佛授記
- (98)貧窮者—供佛發願 而得授記
- (99)蓮 花—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 (100)蓮 花—供佛蓮花 得佛授記
- (101)見解者—發殊勝願 得佛授記
- (102)珠寶者—供佛及僧 得佛授記
- (103)財寶者—清淨供養 得佛授記
- (104)兩個國王—蒙佛加持 證果授記
- (105)老父親—蒙佛加持 今昔得樂
- (106)五百商主—蒙佛解救 證羅漢果
- (107)施主之子—往昔願力 年幼證果
- (108)兩個獅子—聞法善根 轉生天界
- (109)獵 人—惡口罵僧 受報劣眾
- (110)鷓 鴣—菩薩行力 飛救火災
- (111)父 親—累世佛子 今證聖果
- (112)野蠻人—蒙佛兩度 今得涅□
- (113)食肉鬼—世尊調化 千食肉鬼
- (114))王布果—殺五千人 今得聖果
- (115)帝釋天王—畏懼墮死 得佛度化
- (116)老婆羅門—佛救兩世 終證聖果
- (117) 獵 人—兩世救護 恩得仇報
- (118)愚癡者—殘害他人 今證聖果
- (119)婆羅門—兩世作賊 終證聖果
- (120)婆羅門—懼怕被害 出家證果
- (121)婆羅門—互起爭執 得佛度化
- (122)遍入尊者—調化國王 十萬眷屬
- (123)諍 者—世尊調和 得證聖果
- (124)惡 龍—惡願害人 得佛調化
- (125)昔普國王—捨自血肉 換得半偈
- (126)昔普國王—捨自身命 換得半偈
- (127)兩個僧團—調和僧團 佛法久住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1) 一隻母狗—惡口罵僧 累世轉狗
一時,佛在印度舍衛城(古稱奢婆提城,位於靈鷲山附近)。有一施主,財富圓 滿,猶如多聞天子⑴。這位施主也喜歡一些外道宗派,他娶妻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 活。不久,其妻有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相貌端莊的孩子,其身金色,頭如寶傘、鼻 形妙高等種種相好。施主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並 用牛奶、酸奶及酥油等各種食品餵養他,這個孩子如海中蓮花般地很快成長起來。當 他會自己行走玩耍時,施主買了只小母狗給兒子玩。這隻小母狗很快樂,也很聰明:對 外道不好,對內道歡喜。每次見到外道信徒總是不高興,跑去咬他們,把他們的衣服 咬爛;但見到內道比丘時非常高興,去舔他們的腳,搖自己的尾巴或是繞轉等等做一些 恭敬的行為。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Buddha),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⑵、 七菩提支⑶(Sapta-bodhyanga)、八解脫⑴、九等持⑵和十力⑶等無量功德,如來 獅吼聲傳遍三界,並以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一切眾生,哪些眾生興盛、哪些眾生衰亡; 哪些眾生具損害性、哪些眾生具善根性;哪些眾生墮惡趣、哪些眾生從中得解脫;哪些 眾生具七聖財⑷(Saptad-hana)等等。如是觀察眾生的種種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 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同時,聖者羅漢⑸(Arahan)亦如 是。
當時,世尊大弟子之一—聖者舍利子(Sariputta)用聲聞眼來觀察世間,知度 化施主的因緣已成熟。一天早上,捨利子身披袈裟(Kasaya),手持缽盂(Patra) 到舍衛城化緣去。當走近施主家時,那只母狗遠起相迎,一如既往,舔舔舍利子的雙 足,又搖搖尾巴,然後右繞三匝,作出非常恭敬的樣子。施主見此情景,心想:這隻狗 真是很有善根!它只不過是墮入惡趣的眾生之一,卻對這位比丘如此的恭敬,此比丘 肯定是位大德。一個傍生尚能如此,我畢竟是個人,更應對他恭敬承事。便親自迎請 舍利子,祈求到他家應供,尊者默許了。施主心生歡喜,將尊者請入家中,敷高座, 並親手供養飲食,尊者也如理受食。飯食訖,準備洗缽,施主知受供圓滿,便祈傳 法。舍利子以神通觀察他的根基、意樂及隨眠煩惱,傳授了相應的佛法。因聞法的不 可思議加持力,施主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⑴(Sakaya-Dithi),得到聖 者預流果⑵位(Sotapanna Phala)。舍利子與他交談良久便回去了。得果後施主生 大歡喜廣行佈施,求施者從四面八方蜂湧而來。其財源如井水般令眾生取之不竭。施 主也常請舍利子應供,並為母狗祈求傳法。舍利子給它傳了相應的法,母狗也以恭敬 心來聽受。這時,施主心想:我現在得到聖果,還是這只母狗的恩德。若不是它去迎接 尊者的話,我也不可能供養尊者,更不可能得到聖者的果位。對我來說,母狗的恩德 確實很大。從此,他更加善待這只母狗。
有一天,母狗生病了,施主請舍利子尊者給它誦經。舍利子尊者對母狗與施主傳 了:諸行皆無常(Sabbe Sankhara Aniccam),諸行皆痛苦(Sabbe Sankhara Dukkham),諸法皆無我(Sabbe Dhamma Anatta),涅槃即寂滅(Nibbana Nirodha Hoti)。尊者說:「若對我生歡喜心的話,墮入傍生界的眾生也能脫離惡 道。」說畢,就回去了。不久,母狗去世了。施主前去請問尊者:「我的母狗死了,現 在該怎麼辦?」尊者對施主說:「將母狗的屍體放於靜處,它的肉體會腐爛,但骨架以 後會有很大用處。」施主聽後便按照尊者的吩咐將母狗的屍體放在一個非常寂靜的地 方。
母狗死後,其靈魂又投胎到施主妻子體內。九個月後,施主的妻子生下一個女孩。這 個女孩相貌端莊、眉毛黝黑、鼻形妙高、頭如傘蓋、雙臂修長、身色金黃等各種相 好。施主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並以牛奶、酸奶、酥油 等餵養她。她如海中之蓮很快地成長。長大後,舍利子見到她,叫她去聽法,但她正 值青春年少,性情嬌縱,不肯去聞法。這時,舍利子把靜處母狗的骨架放到她的面 前。突然,她憶起了自己前世的情形。(譯者:確實,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姑 娘們,應該把前世的骨架放在她們面前或前世某種的因緣,使她們也能回憶前世該多 好啊!)當她憶起前世的一些因緣時,內心生起無比的憂愁,思維:前世是舍利子為她 傳法,依舍利子的加持,使她離開了傍生界,今得人身,故尊者對我的恩德很大。因 此,她對舍利子非常感激,心想:現在我應立刻往尊者面前聞法。她當下就堪能聞法。 當時,舍利子觀察她的根(Indriya)、界(Dhatu)、意樂、精進(Viriya)及隨眠 煩惱(Kilesa),然後傳與她相應的法,她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得到 預流果位。得果後,她馬上將袈裟披在肩上,對尊者舍利子恭敬頂禮,並且如是呈白: 「我現在已得聖者果位(Ariya Phala),我願意在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教法下出家,行持梵淨行(師言:這裡是先得聖果後現出家相。按道理是 應先皈依受戒後得果。過去的一些公案是這種程序,而此處不然。)尊者告訴她說: 「出家可以,但要請求你的父母同意。」她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後,舍利子把她帶到眾 生主母(Maha Prajapradi)前,落髮出家,受具足戒,眾生主母為她傳了相應佛 法。後來她自己也精進修學,斷盡了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Arahat)。(譯者: 這樣很好,原來是只母狗,後來變成女人,開始不願學法,後來學法終於證得羅漢果 位。)證果後,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並具足種種神變。 諸天讚歎她的功德,眾天神恭敬她。因以往昔作狗時是舍利子為它傳法,而今為人時 又是舍利子為她傳法。故她對舍利子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師言:小乘的羅漢是如 此對上師念恩報恩,那麼大乘密宗弟子更應該銘謝上師的大恩。但是現在末法時代的 眾生,上師無論怎樣攝受弟子並傳殊勝密法,念恩報恩者又有幾人?這也許是末法的 一個標誌。)經常頂禮尊者,報尊者的恩,也時常對舍利子說:「尊者,您對我的恩德 很大,曾經我為傍生,是您把我從傍生界中救出來;今我得聖果,也是您把我從輪迴中 救度出來。」因她經常對舍利子說這類感激的話,舍利子身旁的比丘們聽見了。有一 次,比丘們問舍利子:「為什麼這位比丘尼(Bhikkhuni)天天說非常感謝您,您使我 從傍生界(Tiracchana Dhatu)中得到解脫。尊者問他們:「你們是否還記得,原來我 們有位施主,他家的那只母狗嗎?」「對,對,是有只母狗(Soni),它對我們很 好。」尊者說:「它就是這位比丘尼的前世。當時,我對它傳法後它對我生起無比的歡 喜心,死後轉生為施主的女兒。她現在能回憶前世,所以經常說些感激我的話。」眾 比丘聽後,對因果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又往世尊前請問:「世尊,此比丘尼以何業感, 轉成一狗身?又以何業感轉為人身?又是以何因緣而對佛陀與舍利子生大歡喜心?不 僅在佛的教法下得出家並且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此乃她前世業力與今世的因緣。所謂前世的業力:早在賢劫人壽 二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Kassapa Buddha)出世。當時在印度鹿 野苑(Isipatane Migadaye),有位施主家有一女,相貌莊嚴。長大後,對迦葉佛生 起無比的信心,並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精通三學、清淨戒律(Sila)、具足梵行 (Brahmacari)等等殊勝功德,並是傳授佛法的一位說法上師。傳法後,她得到許多 供養,如各種飲食、衣藥等,但她自忖:我一個人享受這麼多供養,意義不是很大。就 發心將所有財物供養僧眾。後來,她找了僧尼二眾,把她每次所得供養物供養僧眾 (Bhikkhu Sangha)。這些僧眾的生活也是全由她來供養維持。有一次,這位比丘尼 遇到急事請求僧眾幫忙,但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她。都說:『我們很忙,要讀經不能捨離 善法而去幫你。』這位比丘尼頓時生起大嗔恨心,便惡口相罵:『我平時對你們事事時 時關照,供養你們,為你們做那麼多事,可我遇到一件急事,你們誰都不肯幫忙,你 們一點良心都沒有,像母狗一樣。』她用『母狗』來罵僧眾,她自己造了很大的惡業 (Akusala Karma)。(師言:因果方面的報應,應從中瞭解。本來這次講《百業 經》,希望聽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這樣剛強難化。聽法的人很少,許多堪布活佛 也因種種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也好,如果沒聽此《百業經》,將來可 能在取捨因果方面會有些差錯。不管什麼人,若沒聽此經,以後做事因果自負,希望 各位認真地聽。今後特別注意,不應用如『母狗』等惡名來責罵別人。平時講話必須 有禮貌,經常觀察自己的語言,不要造惡業。)僧眾覺得她如此惡口相罵很不應理, 就問她:『你是什麼人?我們又是什麼人?』那位比丘尼生氣地說:『你們是出家人, 我也是出家人。』僧眾們告訴她:『有點不同,雖然都是出家人,但我們當中有已得果 位的聖者,你畢竟是個凡夫,這樣惡口罵人造了很大的罪業,會使你在輪迴 (Samsara)中感受痛苦(Dukkha)的。所以,你應該以最大的後悔心來好好地懺悔 你的罪業。』聽此話後,這位比丘尼覺得言之有理,便在後半生中更加精進行持淨 戒,常求懺悔。她臨終時發願:願我一生中持戒供養的功德,使我能生生世世投身富貴 之家,相貌莊嚴,並於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在其教法下得出家身,證羅漢果!同時又 發願:願我於僧眾前惡口罵人之罪業不要成熟!(師言:有些業你不想成熟,但很快成 熟。)雖然她臨終時如是發願,可這個惡業最先成熟,並且轉五百世母狗之身。其它 的願也如理如實地成熟。這是她前世的業力,那麼今生的因緣又是什麼呢?是她做母狗 時對舍利子生歡喜心和信心,以這個信心轉為人身,這是她今生的因緣。(師言:在 迦葉佛教法下出家持戒的人,在釋迦佛時能證得果位;在釋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 人,在彌勒佛(Maitreya Buddha)教法下能證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賢劫千 佛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脫。我們在釋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彌勒佛的教法下 證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證果位。)(譯者:這些觀點 是榮素班智達《邊法辯》講義中的教證,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注意因果,另一方面至少 也要受居士戒。要特別注意我們對僧眾的態度,作為堪布管家有時會對僧眾說些不入 耳的話或不好聽的比喻,但若自己有很大的懺悔心作懺悔,是否能懺悔清淨也很難 說!不過上師說過念四十萬金剛薩埵心咒能懺淨,自己也有點安慰。以上的這個公案 對大家啟發不小,應從因果取捨方面注意。)
(2)小眼沙彌—責罵聖者 累世狗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Vaisravana)。其子成 人娶一賢妻,共度幸福美滿的生活。不久,其妻有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 孩子。誕生那天,施主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並取適合種姓的名字。家人用牛 奶、油餅、酸奶等餵養他。他長到會獨自玩耍時,施主給他買了只小狗。(師言:經 中公案多有相同,但不要以為是千篇一律而是共同業力所感。)小孩子非常歡喜經常 餵養小狗,(師言:其實小狗不用喂,自己一生下便會吃。)並把它帶到路邊教它咬 人,後來它咬人著實厲害。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Budd-ha),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 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如來獅吼聲傳 遍三界,並以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一切眾生,哪些眾生興盛、哪些眾生衰亡;哪些眾生 具損害性、哪些眾生具善根性;哪些眾生墮惡趣、哪些眾生從中得解脫;哪些眾生具七 聖財(Saptadhana)等等。如是觀察眾生的種種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 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同時,聖者羅漢(Arahan)也是對眾生時時刻刻地觀 照著。
當時,聖者舍利子(Sariputta)以聲聞眼(Sava-ka Catu)觀照世間眾生,知道施 主(Pindadayaka)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於是,一天清晨,尊者著衣持缽往施主家化 緣(Pindapata)。施主遠遠就看到了舍利子,正准備迎接,但那只久馴了的狗猛撲向 舍利子狠狠地撕咬,將尊者咬得鮮血直流。施主見此情景立即趕開狗兒,把舍利子請 到家中,將傷口清洗乾淨包紮好後,在舍利子前作了懺悔並請尊者受供。尊者默許 了。施主敷墊請尊者入座,親手供養美味佳餚。飯食已訖,尊者將剩下的食物餵了那 隻狗,小狗兒很歡喜。施主見尊者受食已準備洗缽,便請傳法。尊者觀察施主的根基 和隨眠煩惱(Kilesa),傳給他一些相應的法,施主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座薩迦耶見 (Sakya Ditthi)之山,證得預流果(Sotapanna)位。之後,才皈依受戒。他又對舍利 子祈求道:「請您接受我們有生之年的飲食供養。」但舍利子說:「在你家也可以,可 我還要利益其他眾生。」(師言:當時這位施主想請尊者只接受他家的供養,現在有 些居士也是這樣:「這是我的上師,這個活佛是我們的活佛,不是其他人的上師、活 佛」,有些「活佛」呢?也是執著「這個居士是我的施主,故他不能到其他活佛前供 養,否則我要與他斷絕關係!」)
施主得果後,發心更加廣大,常常迎請舍利子來受供。舍利子來的時候那隻狗已 不再咬他了,也不咬其他人了。(師言:也許因為舍利子喂了它糌粑,不過,印度可 能沒有糌粑。)倒是每見尊者來就遠起相迎,恭敬地看著尊者,舔尊者的雙足、右繞 三匝等。尊者應供畢又護送尊者遠遠的一段路程。(師言:大約有學院到洛若鄉那麼 遠吧。)有一次,舍利子來施主家應供,那隻狗照例遠迎又遠送,臨別時,仍舊舔舔 尊者的足、右繞三匝。可返回的路上不幸被一群狗咬死了。它死後,神識轉生到施主 家,施主的妻子又懷孕了。
舍利子以神通觀知那隻狗在回去的路上被群狗咬死,其靈魂已投生到施主妻子的胎 中,想前去度化這隻狗。便獨自一人去施主家了。施主很遠就見尊者獨自走來,他既 高興又遺憾,心想:象尊者這樣的大阿羅漢竟然連個侍者也沒有。便問道:「尊者,像 您這樣的大阿羅漢,連侍者也沒有嗎?」舍利子說:「現在我沒有侍者,也沒有弟子, 你能不能幫我找個侍者或弟子?」當時施主說:「現在我沒辦法找到,但我的妻子懷孕 了,若這孩子生下來是個男孩,長大後就給您作侍者。」(師言:若是女孩也就沒辦 法了。若是女子給一位大阿羅漢作侍者,在戒律(Sila)上是不如法的。)這時,舍利 子對施主說:「長者既出此言,那我們就一言為定!」說畢就回去了。過了九個月,施 主的妻子生了一個莊嚴的男孩,可他的眼睛非常小。家人照例為他舉行了賀生儀式, 取名時,因他眼睛非常小的緣故,就給他取名—小眼。施主用牛奶、酥油及酸奶餵養 小眼。他如海中蓮速長成人,年值豆蔻,聰明伶俐,智慧無礙。於文、武、理、術無 不通達,並對像、馬、天時、地理等八種觀察也都精通。舍利子尊者見小眼已長大該 出家了。一天早上,著衣持缽又到施主家化緣。施主很高興地接待了尊者。尊者對施 主說:「小眼未出生前,您已答應給我作侍者,像您這樣的大長者不會言而無信吧!那 麼現在能不能將小眼給我?」施主歡喜地叫來小眼,並說:「尊者,我一定言而有 信。」又對小眼說:「在你未出生之前我已答應將你送給尊者作侍者了,現在你應該好 好地侍奉尊者。」小眼也高興地說:「這是您對孩兒最大的恩德,我一定好好地侍奉尊 者。」捨利子立即給小眼剃度,並將他帶回經堂給他傳了一些法。小眼也非常精進努 力,最後斷盡了三界(Tisso Dhatuyo)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 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遠離世間八法⑴(Loka Dharma)。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這時舍利子是位羅漢,小眼也是位羅漢,但小眼仍是做侍者。一次,小眼給尊者洗腳 時,見尊者腿上有個很大的疤痕,就問:「尊者,這麼大的傷痕是怎麼回事?」尊者 說:「請你想一想這個傷痕是怎麼來的。」小眼羅漢能知前世後世,所以他當時就觀知 是自己前世做狗時咬傷了尊者。接著,他觀察到前世的前世他還是一隻狗,一直連續 觀到前五百世都是狗。這時他又以宿命通⑵來觀察他自己的後世,若不是遇到尊者, 他後五百世仍就轉狗身。此時他悲喜交集,(師言: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若不是上 師的話,我們可能會繼續輪迴。但若遇到一個大成就者,今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是不 用再輪迴了。小眼也如是,若沒遇上舍利子,他仍需五百世做狗。遇到尊者,憑其對 尊者生起信敬心之故而獲得人身,再也不需做狗了。在我的周圍,一些人比較辛苦。 一方面較累很可憐;另一方面他們做各種事情也有一定意義。當然,我不是大成就 者,但給他們傳法也有一定的智慧和清淨戒律的功德。另外,在說法上師前即使作芥 子許的小事,功德也很大,能摧毀輪迴的根本,這是至關重要的。)對舍利子生起了 極大的信心與感恩之情。心想:我有生之年不作比丘,僅以沙彌身來恭敬承事尊者,聊 報尊者之恩。並對尊者說:「您對我恩深似海,將我從傍生中解救出來,我願在有生之 年不做比丘,僅以沙彌身份來恭敬供養承事您,祈能報尊者之恩。」後來許多比丘勸 小眼沙彌:「你應當受具足戒,為什麼不受?」他說:「我在舍利子尊者前發願不受具 足戒,只當沙彌。」「為什麼在尊者面前這樣發願?」「因為尊者對我恩德很大。」 「是怎麼樣的大恩?」小眼沙彌就原原本本地將經過告訴了眾比丘:「我前世為狗,後 遇尊者的攝受而得人身,沒有尊者的攝受,我還將轉狗身五百世。因尊者的恩德,所 以我發願今生以沙彌身對尊者承侍。」
眾比丘聽後,往佛陀前請問:「世尊(Bhagava),以何因緣,小眼沙彌轉生成狗?以 何因緣,若沒遇到舍利子還將轉狗五百世?以何因緣,後得人身具大福報?以何因 緣,雖得人身眼睛甚小?又以何因緣,他對如來生歡喜心並於佛的教法下得羅漢果 位?」世尊告曰:「諸比丘,一切業果皆不會成熟於地(Dhatu)、水(Ab)、火 (Tejo)、風(Vayu)之上,所作善惡亦不會成熟於外境之上,而是成熟在自己的五 蘊⑴(Panca Khanda)、十二處⑵(Ayatana)、十八界⑶(Dhatu)之上。」即說 偈曰:「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師言:對因果 (Hetu Phala)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起碼的標誌。若對因果無信心則修什麼 甚深的法,所得和意義都不大。我們首先應該了知果報是眾生的業感。這個業有善有 惡;有定業有不定業;有今生受有來世受。來世中,有一百劫後受的,也有十萬劫後 受的。所以,眾生的業感在時間、果報上是各不相同的。現在一些人以為:今天造一個 善業,今天能得到善報;或今天造個惡業,今天就要得到惡報。這是不瞭解佛法中因果 的緣故,若真正瞭解的話,當知「緣合應時際,其果定成熟。」還有些人說:「我一 生念佛、參禪,為積累資糧做了許多佈施等善業,但我心裡仍是煩惱,家庭不和順, 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寶的加持力哪裡去了?因果是虛妄的吧!」這都是很大的邪見。 釋迦教法中也沒說造業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說「百劫(Kalpa)不毀滅」。即使經過一 百個大劫,其業果也是不會毀滅消失的。所以,業果是有今生報也有來世報。如以前 的瓦蒙格西造論誹謗密法,他與一千多眷屬一起活生生地由裂開的地縫墮入地獄 (Niraya),這是現世現報。又如今生經常供養上師、僧眾,自己今生中許多事業也 很順利圓滿,也是現世現報。還有如五無間罪(Panca-Nantariya)是來世成熟的,甚 至有歷經幾大劫、幾十劫以後才成熟。)(譯者:現在漢地、台灣有這樣的現象,如 果來了一位上師給別人加持,別人的病馬上就好了,那別人就認為這樣的上師是有能 力的上師,是位高僧大德;若上師加持後病沒好轉,則認為這位上師至少是沒有加持 力,更不可能是位大德,甚至對三寶也失去了信心(Sadha)。這是一種不懂因果的邪 見。當年,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去台灣尤其擔心諸如此類的事情。總之,有些業 報通過上師加持今生能解決;有些業報雖然通過努力,少許今生能解決,但大部分有待 來世。因此,我們對因果報應應該長時間來作觀察,否則,對因果生邪見,對上師三 寶生邪見,唯有造更為嚴重的惡業而已。目前,世界上相信因果、如理取捨因果的人 非常少。若能將此《百業經》成書流傳,肯定會廣利群生的。法王在此也作了較廣的 論述與教證,但在此是有側重地略作些翻譯。)世尊講畢此偈復言:「諸比丘,曾在賢 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迦 葉佛出世。在印度鹿野苑(IsipataneMigadaye),有一施主,財富圓滿如同多聞天 子。其妻子生下一個相貌莊嚴的孩子,長大後對迦葉佛的教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便 祈求父母同意他出家。出家後他精通三學⑴,具足種種功德,成為一位非常著名的說 法上師。這樣一來,有許多人供養衣藥飲食,其財富非常充裕。可他想:這麼多財物一 個人用不完,應該供養僧眾。他自己又為法師又當管家,培養僧才,也多方聯繫施主 供僧。每次供僧時,他專門安排幾個負責人。有一天,他將自己和其他施主的財物一 起供僧,但到中午僧眾卻沒吃到飯,也沒人負責供齋。便問:「今天由誰負責?」有人 告訴說是某某比丘負責。原來這位羅漢比丘因上午為僧眾作事,到中午有點兒困,便 回房坐禪去了,所以僧眾沒吃到飯。這位羅漢比丘眼睛很小,於是,這位精通三藏 (Ti-petaka)的大管家就在僧眾前,瞇起眼睛示意大家:『今天就是像我這樣的小眼人 負責,讓大家沒吃到飯。』然後,他又去面罵這位比丘: 『我對僧眾經常供養,也聯繫多方施主來供養僧眾,可你呢?自己吃得飽 飽的,也不管僧眾事,自己去坐禪,簡直象狗一樣!』(師言:平時不要 給他人取綽號、叫惡名。在我們五明佛學院這類情況較少,但有少數人喜 歡給他人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小個子、大胖子等。或說:「那個大個 子不在!」若這樣,也許自己後五百世一直轉生為大個子,看起來很不莊 嚴。所以,往往我們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惡業。那位法師大管家惡 口罵的是位羅漢,而我們這裡有許多是發了大菩提心的菩薩。若對境是大 乘菩薩,其惡口相罵的業報將是不可思議的。對此,我們很多人不重視也 不知道有這樣的因果報應,故從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謹小慎微。)那位羅 漢比丘覺得他惡口罵人造了很大業,便立即對法師管家說:『你覺得你是 什麼人?我又是什麼人?你不應該這樣吧。』他卻回答說:『你是出家人 我也是出家人,這有什麼?』羅漢比丘說:『你是凡夫而我已經證得羅漢 果位,你這樣說話果報很大,應該好好懺悔。』聽了此話,大管家自忖不 應理。最後,他一生中厲力懺悔罪業且對羅漢比丘常頂禮懺其前愆,對三 寶恆時恭敬並廣弘佛法。臨終時,他發願:願我一生中修習梵行 (Brahmacari)及恆時供養僧眾的功德,使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將來在 釋迦世尊出世時令佛歡喜,得以出家現證羅漢果位;願我惡口責罵聖者的 果報不要成熟。諸比丘,當時大管家即今小眼沙彌也,因他惡罵(Pisuna- Navaca)羅漢比丘(Arahan- Bhikkhu)故,五百世轉為狗身。若沒能遇上捨 利子,後五百世仍舊為狗。又以其願力成熟,他生在財富圓滿的施主家, 於我教法中出家,後證得羅漢果。這就是小眼沙彌的前後因緣。」(譯者: 這個公案告誡我們,平時不要給他人取惡名更不能用傍生來代叫一個人, 其果報是不可思議的。大家要明白銘記這個道理。)(師言:我們現在應 觀清淨心,在我們五明佛學院,我覺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薩,這是毫 無疑問的。那麼平時,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謹小慎微。雖然在顯現上有 些菩薩似乎有煩惱,行為似乎也不如法,但這也許是大乘菩薩度化眾生的 善巧方便。故我們需護持自心,不能隨意惡口罵人,更不能欺負他人,不 然的話造無量的罪業。)
(3)能願比丘—殺生之報 短命多病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其有一 子娶妻之後,一同愉快地生活著。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無子,因此他們常 常祈禱諸天尊,如帝釋天⑴、大梵天⑵、土地神、森林神等。後來,因祈禱 和其它因緣的和合,其妻子終於懷孕了。她非常高興地告訴丈夫:「我身 已有孕且右側偏重,可能會生個男孩。」同時,她發願:「願我的孩子將 來孝順父母,行持善法,對整個家族及自己的種姓有大利益。」聽到這些, 大施主的兒子非常高興。為了保養妻子的身體使其身心舒暢,他特地在自 己的房子上為她蓋了一座宮殿,宮內冷暖適宜,設備齊全,還有五味飲食、 動聽的音樂等,非常舒適。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Budd-ha),時時刻刻觀照 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 會離開。聖者羅漢(Arahan)亦於晝夜六時中觀照著世間眾生。這時,阿 那律⑶(Anuruddha)尊者用聲聞眼觀知一位最後有⑷者已投胎到施主家中, 並且施主家人被調化的因緣已經成熟。尊者同時又觀知應該是聲聞調化而 且是由他親自去。這樣,尊者阿那律去了施主家,為他們傳了相應的佛法。 施主一家對尊者生起很大的信心,並皈依(Sarana)了三寶,守持居士五 戒⑸(Panca Sila)。施主從此做廣大的佈施,求施者絡繹不絕,其財富 也是取之不盡。
一天,阿那律尊者獨自一人去施主家。施主驚訝地問:「尊者,您這 樣的大羅漢怎麼會沒有侍者呢?」尊者說:「我找不到侍者,你能否替我 找一個?」施主馬上說:「我家兒媳已懷孕,若生下來是男孩,一定送給 尊者作侍者。」尊者說:「長者,既如此發心,那就一言為定。」說畢, 尊者便走了。
九個月後,施主的兒媳生下一個很端莊的男孩,具足身色金黃等種 種相好,家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為家人祈禱了很久才得以滿 願,故為孩子取名「能願」。家人請了八個姨母以豐富的營養食品來餵養 他,孩子如海中之蓮很快地成長。長大後,他開始學習各種文學、武術、 天文、曆算等世間學術,並且無不通達。此時,尊者觀察到他出家因緣已 成熟,便著衣持缽去施主家化緣。尊者見到這個孩子就問施主:「這就是 那個還未生下來就已答應給我做侍者的孩子吧!」施主說:「確實是。」 並把他叫到身邊,對他說:「孩子,在你還未生下來的時候,我已答應把 你交給尊者作侍者了。」這個孩子聽了,非常高興地說:「這是長輩對我 最大的恩賜,我會好好地侍奉尊者的。」言畢,阿那律尊者就把能願帶回 經堂給他剃度、皈依、授戒、傳法。能願比丘非常精進,前夜後夜都不睡 眠而勤於修持。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父母聽說後,馬上帶著藥品等來寺 中探望他。幾天過後,能願比丘仍舊病情嚴重,可父母因家務繁忙,不能 長時間在寺院裡照顧他。為此,他們去請示阿那律尊者:「尊者,我們身 為俗家,家事繁忙,寺中久住多有不便,能否開許能願比丘回家養病呢?」 尊者觀知能願比丘回到家中也能證得羅漢果位,於是就開許了。能願比丘 被父母接回家中,遵醫囑多方治療。漸漸地,能願比丘對病苦生起了無比 的厭煩心,於輪迴生起了出離心。他勵力精勤,最後,斷除了一切煩惱, 在家中證得阿羅漢的果位。(譯者:也許出家人在家裡也可以證悟大圓滿, 但我本人沒神通,不敢開許你們回家,對在家中得證悟有些懷疑。所以, 你們請假回去看病,尤其是平時很精進、持戒又清淨的出家人向我請假時, 我心裡很痛,經常不准假,這樣許多人沒有斷傳承。雖然當時你們可能對 我有點不高興,可我總覺得出家人回家沒多大意義,因為很多僧人容易受 環境的影響。如今社會也比較亂,若清淨僧人既便是死在靜處,也是很圓 滿的。)
能願比丘得果後,觀察父母及家人的根基,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 他們用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Sakaya Ditthi),得證預流果 (Sotapanna)位。能願比丘再觀察自己的前世時,知道自己前世是人, 前世的前世也是人,但每次得人身都是短命多病。(譯者:這個公案主要 說明殺生的果報是短命多病,相信會對大家有益。若對因果有更進一步的 認識,相信大家今後在如理取捨因果方面會有很大的進步。)由於能願比 丘在生生世世感受這樣的報應,故他對自己的肉身生起厭煩心,就顯示身 體放光、出水、出火及閃電等各種神變,最後即趣入無餘涅槃⑴(Maha Parinibbana)。涅槃後,他的父母用白、黃、紅、藍四色布包裹其遺體, 準備抬到屍陀林去,但眾人無論如何都抬不動遺體,便到阿那律尊者前請 示。尊者覺得也許是能願比丘前世的願力所致,便往世尊前白言:「世尊, 能願比丘在家中圓寂了,但大家都抬不動他的遺體。」世尊告諸比丘言: 「羅漢比丘已在家中圓寂了,所有比丘應該去供養他的遺體,我也同去。」 世尊便率眾比丘一同前往。眾生主母(Maha Praja-pradi)聽到此事後, 也帶著五百比丘尼一同前往。同時,給孤獨長者⑵也帶許多優婆塞(Upasaka) 和優婆夷(Upasika)前去。這樣,佛與四眾弟子(Catu Pari-sa)都集聚在 能願比丘家。優婆塞們請求世尊由他們將能願比丘的遺體抬到屍陀林去, 世尊答應了。他們就將遺體抬到屍陀林後,四眾弟子(Catu Parisa)在遺 體前發願,並以各種花香等作供養。最後,將遺體火化(Sarira Nissanda), 並為能願比丘造了遺塔(Cetiya)。(師言:現在修塔很多都不如法,按規 矩:佛有佛的遺塔,菩薩有菩薩的遺塔,羅漢有羅漢的遺塔。現在很多人 不管是什麼上師、師父,一旦圓寂了就造塔子。有些寺院有很多塔,「這 個是某某方丈的塔」,「那個是某某當家師的塔。」在《大圓滿前行》中 講過,如上師是佛的化身,應按佛的遺塔來造;如是凡夫則不能造佛塔。 你們最好翻查歷史。)(譯者:你們以後作金剛上師、方丈、大和尚、阿 黎 時,應告訴弟子最好不要為自己修遺塔,即使修了也沒多大用處。若是一 位聖者,不修塔也可以;若是個凡夫,修了遺塔或許對其轉生有很大的危 害。)當下,世尊為四眾弟子(Catu Parisa)傳無上甚深妙法。待傳法圓 滿後,諸比丘請問:「世尊,能願比丘往昔造了什麼業,今生在富貴之家 卻受短命多病的業報?」世尊言:「諸比丘,能願比丘前世所造的業,無 論是善是惡,其業果都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地(Dhatu)、水(Ab)、火(Tejo)、 風(Vayu)上面;一定成熟在自己的界(Dhatu)、蘊(Khanda)上。如偈雲:『縱 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眾比丘,曾在賢劫人壽四萬歲時有位國王,在 國王的聚樂王宮前,住了一位大臣,大臣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因對輪迴中 眾生的生、老、病、死生起厭離心,就去森林裡靜修三十七道品(Bodhi- Paksika)等妙法,爾後證得無上正等覺(Samma Sambuddha),於眾生轉十 二大法輪,他就是賢劫中的第一尊佛—俱留遜佛⑴(Krakucchandha Buddha)。小兒子從小行為放蕩,喜歡殺生邪淫等惡行,尤其是喜歡打獵, 曾傷害了成千上萬條生命。後來,俱留遜佛回宮傳法,他的弟弟也被教化 皈依佛門,受了居士戒。之後,他發心修一些經堂、供養僧眾,並發願: 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願我生生世世令如來歡喜,並在如來教法下出家, 證得羅漢果位!後來,他因殺生的果報成熟,無論投生哪一道都是短命多 病。又因他供養僧眾及修建經堂的功德,使他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得受如 來教言,又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眾比丘復次請問:「世尊, 以何因緣,能願比丘的遺體眾人抬不動?」世尊復言:「在賢劫人壽兩萬 歲時,人天導師(Satta Deva Manusanam)、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應供(Lokavidu)迦葉佛(Kassapa Buddha)出世。印度鹿野苑 (Isipatane Migadaye) 有一施主生了個孩子。這孩子出家後得羅漢果趣 入涅槃(Nibbana)。(這孩子的上師就是現在的能願比丘)。涅槃後,羅 漢的上師把遺體供養起來,並發願:願我將來在釋迦佛教法下得羅漢果, 入涅槃時,佛與四眾弟子(Catu Pa-risa)也供養我的遺體。因此願力成熟, 故今日我與四眾弟子(Catu Parisa)去供養那具抬不動的遺體。」世尊如 是說。(譯者:這個公案主要講殺生的報應。這是從人壽四萬歲一直到人 壽八十歲之間,一個漫長的因果報應的過程。正如世尊言:「縱經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大家要牢記在心間。)
(4)駝背人—無意害兄 受駝背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譯者: 當時印度很富裕,每位大施主都富如多聞天子,但現在很貧窮。這是不同 時期眾生所感的依報不同。)其有一子娶妻後,共度幸福美滿的生活。其 兒媳懷胎九月,生下一個莊嚴的男孩。全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並給他取了一個適合種姓的名字,以各種飲食精心餵養。這孩子長大後, 學習各種文學、天文、地理,觀察象、馬、珍寶等世間學術,無不精通。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了,背上長出個大包,腰也佝僂彎曲,成了個 駝背人。家人多方求醫,花了許多錢治病也無濟於事。最後,他們決定請 當時著名的大德們來為孩子醫治駝背的病。印度當時的外道六大本師如弗 蘭利、迦葉子、弗利子等是非常的出名。(師言:釋迦世尊居兜率(Tusita) 天時,外道很興盛,故世尊發願降臨南瞻部洲救度被迷惑的眾生。)於是, 施主供養外道六大本師財物、飲食等並作禮祈求:「你們是當今出名的大 德,於過去、現在、未來世間的一切無不通達。現在,我的孩子重病在身, 求你們醫好他。」當時,六本師們用一些藥物、咒語等用心地醫治,仍不 見效。施主一友是佛教徒,提醒他說:「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師,應該 皈依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世尊是能仁遍知(Sabba-Vidu),無所不能的!」 施主聽後,歡喜無比,便前往拜謁世尊,世尊為他傳授了一些法要。爾後, 施主又祈求世尊率眷屬於次日到家中應供,世尊默許了。施主非常高興, 回到家中作了很好地準備。第二天,他又親自去迎請世尊及眾弟子。世尊 披上袈裟,手持缽盂,率眾弟子前往施主家。駝背孩子看見遠處走來的世 尊,尤其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好⑴(Devatimsa Maha Purisa Lakkha-nani), 心中數數歡喜,安樂無比,勝過了十二年的禪悅(Samapatti),竟然激動 得在床上跳了起來。這麼一跳,他的背立即直了,恢復如常人一樣。便對 世尊生起了無比的信心,馬上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讚歎。見此,施 主是喜於心而樂於形。雖然,他沒明說請佛陀來給孩子治病,但如今未經 治療而痊癒了。他們對世尊恭敬頂禮,敷起高座,請世尊及僧眾分別入座, 以最上品的飲食作供養。圓滿後復請世尊傳法。傳相應的法畢,他們都以 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得到了預流果位。(師言:世尊在世時 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證果,善惡也是現世受報,而現在呢?我們修法不能很 快得果,業報也不會很快成熟。很多人有這樣的邪見。我們應了知:釋迦 世尊住世時即是果期,修法者馬上證果,尤其是證小乘果位非常快;現在 是教期末後,修法是不會馬上證果,但業力的本性是不變的,所謂『縱經 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將來一定會證果的。)當時,痊癒了的駝背人心 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斷除我的痛苦,使我獲得了安樂,為報佛恩,我 應該生生世世出家。他經父母同意後,到世尊前合掌頂禮,隨佛出家受近 圓戒⑴(Upasama-pada)。(師言:佛陀傳戒不同於現在,當時是通過語句傳 戒,不需很長時間。)出家後,佛陀給他傳法。他精勤修持,不久,斷盡 了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 掌無別,具足無量功德。諸天齊讚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人以何善業得生富貴之家?以何惡業彎腰 駝背?以何因緣得佛親自加持而恢復如常?為何於您教法下斷盡煩惱證得 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比丘,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 時,人天導師(Lokavidu)、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 迦葉佛(Kassapa—Buddha)出世,鹿野苑有一施主,他的兒媳生了雙胞胎, 家人興慶,作了賀生,給雙胞胎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並用豐美的食品喂 養他們。長大後他倆對迦葉佛深有信心,經父母同意後得以出家受戒。他 倆認為迦葉佛教法中聞思修是得道的根本,故請問迦葉佛:『世尊,我們 應該先聞思還是先修行呢?』世尊告訴他們:『先聞思然後再修行。』(師 言:在迦葉佛出世時也是聞思修很重要。以前,世親菩薩也說過,釋迦牟 尼佛的教法最著重於聞思修,若無聞思修僅形式而已。)(譯者:前年一 位活佛在某學院住了兩年後回本寺院,抵達寺院後便立即召集了所有僧眾 說:「咱們寺院內沒有聞思修,只不過是個形式而已。」可那位修建寺院 的老喇嘛聽後怒氣衝天,負氣欲走,活佛急忙好言相勸:「修寺院是聞思 修的助緣,別無它意。」又經多方勸解才平息下來。從此,活佛在寺院中 再也不敢對僧眾提聞思修了。由此可見,現在的人不懂聞思修的重要性, 往往僅耽求形式上的造作,卻忽略了聞思修行。)這樣,他倆白天聞思, 但每到夜晚休息時,那個頑皮的哥哥就去耍弄他那溫和穩重的弟弟,經常 壓在他身上。日久弟弟很生氣,開始起煩惱。一天,他拿了個大磚石裹在 他自己的衣服裡,這時哥哥又故計重施耍弄他,結果哥哥的腰擱在磚石上, 把腰椎折斷了,從此再也直不起來,成了個駝背子。弟弟心裡很難過:哥 哥雖然不應該對我無理,可我卻使他殘廢了。帶著後悔的心,他請了許多 醫生給哥哥治療,渴望哥哥能早日康復。不久,哥哥終於恢復如前。因為 生病,哥哥對輪迴生起了無比的厭離之心,更加精進修持,終於證得了羅 漢果位。(師言:生病的好處是能對上師三寶生信心,對輪迴生出離心;不 病的好處是能積累資糧。無著菩薩也如是說。)(譯者:這裡弟弟無意間 傷害了哥哥,當時的哥哥是位凡夫。可見,即使對凡夫作一點損害,其果 報也很大。)弟弟非常高興,便經常恭敬承侍羅漢哥哥。弟弟在臨終時發 願:我一生中出家持戒,願以此功德,能生生世世轉生富貴家,並能在釋 迦佛出世時出家,證得羅漢果,願我害哥哥的惡業不要成熟,若因果無欺 定要成熟,則願釋迦佛親來消除我的痛苦。當時,他害哥哥的業果成熟, 而感今生的駝背,因發善願成熟故,我今天親自來消除他的痛苦,使他能 立即恢復正常,(譯者:如此的發願是一個很好的懺悔方法,我們也該如 此發願,願我們往昔所造諸惡業,最好不要成熟,但若果報成熟也願在彌 勒佛出世時,蒙佛陀慈悲能親自遣除我的一切痛苦,或者願其他任何一尊 佛,甚至祈願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成等正覺時,由上師老人家慈悲來 遣除我的痛苦。)今生於富貴之家,並在我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5)春乾摩比丘尼—兩世駝背 等流果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 眾多眷屬和尼眾經堂。所居附近有許多戒學較高的比丘尼,她們具足種種 神變,經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盧洲⑵(Vttara-Kuru)、西牛賀洲⑶ (Apara-Godaniya)、東勝神洲⑷(Purva-Videha)、三十三天⑸ (Trayastrimsat-Deve)及人間富貴的地方去,帶回各種珍寶與美食。見此, 春乾摩比丘尼十分羨慕,心想:我若能像她們那樣該多好呀!她一直琢摩: 要學習神通,可是到哪裡學呢?又跟誰學呢?去跟那些比丘尼學吧,她們 的嫉妒心強,怕不一定會教我,(師言:釋迦佛時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 煩惱,尤其是嫉妒心,無論出家或在家都一樣,故女眾應該認識自己的煩 惱,並對症下藥。)若跟比丘學吧,男女眾說話都遮止,更不要說想學竅 訣了。(譯者:男女僧眾不許說話,在《百業經》中也有如此教證,並非 有人擅自所定。)她天天苦思冥想,終於,她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 (Cha-Bagiyabhikkhu)。春乾摩這時暗自高興,覺得:這些惡行比丘既不受 寺管轄,又不受戒律束縛,誰也管不了,我可以去跟他們學神通。於是, 她就借口供齋與他們聯繫。她親手做許多美味飲食好好地供養了六群比 丘。然後,她說:「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們傳授我一個神變。」六群比 丘對她說:「教,倒是可以。可你要知道,竅訣可不是隨便教人的。按規 矩:教竅訣,對方要麼有大的供養、要麼以學術交換、要麼一生中不傳任 何人。不過,你嗎?如果三個月內天天以飲食供養我們,再供養每人六種 資具,我們可以發心教你一個神通。」聽此言後,春乾摩比丘尼信以為真, 便欣然答應了。三個月當中她按要求供養了六群比丘。三個月過後,她對 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養圓滿了,該教我神通了吧!」他們很爽快地說: 「可以。不過,學神通首先要鍛煉好身體,身體越強壯,神通越容易修出 來。」她趕忙問:「那,我該怎樣鍛煉呢?」他們漫不經心地說:「第一天, 先站在一個凳子上跳下來,依此類推,到第七天從第七個凳子向下跳。這 樣,身體鍛煉得很好了;接下來,第一天從一層樓上跳下來,第二天從二 層樓跳下來,直到第七層樓上跳下來,一直堅持下去。這樣,身體越來越 好,神變也越來越大,以後,在空中飛來飛去肯定沒多大問題。」然後, 春乾摩比丘尼真的去按這個所謂的「教言」去作了,一天、兩天、三天…… 結果到了第七天,她從第七個凳子上摔了下來,把腰椎骨給摔斷了,成了 駝背。她痛苦地對六群比丘說:「你們給我教的是什麼神變?怎麼把我的 身體『鍛煉』成這個樣子!」但六群比丘神態自若,蠻不講理地回答說: 「這,我們就不管了,該教你的都教了。」聽到這番話,春乾摩比丘尼生 起大嗔恨心。無論在經堂裡還是在道路旁,逢人便說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 地作騙,使她成了駝背。(譯者:現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養,然後說被騙 了。所以,首先觀察供養之境,極其重要。)眾比丘聽說此事後,前白佛 言:「世尊,以何因緣,六群比丘作騙於春乾摩比丘尼?唯願為說。」世尊 告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現在六群比丘騙了她,往昔也曾騙過她。那 是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準備興建王宮,請了許多木匠。 這些木匠每天在那些彎曲粗硬的木料上,畫線鑿鋸將木料做得端直平滑, 手藝非凡。一位看國庫的駝背婦女見此情景,心想:這些木匠技藝如此高 超,能否把我的身體也做直了?那些木料彎曲不直又粗又硬,而我的身體 是比較柔軟光滑的,應該更容易做直吧。幾經思考後,她就去對木匠說: 『您們的手藝很不錯,能不能把我的身體做得像木料那樣端直?』這些木 匠說:『按道理是可以。但有個條件,如果三個月內每天供養我們食物, 我們就願意。』聽畢此言,這個駝背婦女欣然應允。三個月過後,她對木 匠們說:『已經供養你們三個月了,現在可以把我的身體做直了吧?』這 些木匠一本正經地說:『是,現在可以了。不過,我們作木料是先在上面 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這樣木料就做得端直了。同樣,也讓我們在 你身上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聽到這話,那個駝背婦女毛骨 悚然,很害怕地說:『怎麼?用斧子砍?那不就把我砍死了嗎?』木匠們 滿不在乎地說:『那又有什麼辦法?除了斧子砍、鋸子鋸,我們別無它法。』 當時,駝背婦女很傷心,但又不敢向任何人言及此事。諸比丘,當時的駝 背婦女就是現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們就是現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們 騙了她,沒滿其願,今世她繼續受騙。」(師言:這是同行等流果⑴。就 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親怨若今生不了,則一直生生世世報下去。所以,我 們平時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眼覺得很好或討厭,這都是前世的因緣, 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6)恰嘎國王—輕慢尊者 王位復得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布德作拉巴 多扎的人。他依佛陀的加持 力遣除了三界(Tisso Dhatu)輪迴的痛苦,獲證了聖者羅漢的果位。尊者 覺得世尊恩深似海,為報佛恩,他決定度化無邊的眾生。依所化眾生的時、 處、因緣等觀察,他觀知南方果賢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漢譯薩彌城) 的眾生與他有緣,且度化的時機已成熟。他便披上袈裟、手持缽盂往果賢 巴城化緣。果然,城裡一位著名的大施主和其他眷屬經常供養他。尊者觀 察他們的根基意樂,給他們傳授了相應的佛法。有的人得暖位⑴(Usma Gata)、頂位⑵(Murdhana)、忍位⑶(Khanti)、聖法位⑷(Lokikagra Dharma); 有的得預流果(Sotapanna Phala)、一來果⑸(Sikitagami Phala)、不 來果⑹(Anagami Pha-la)、羅漢果⑴(Arahat),有的得金輪王、梵天、帝 釋天;有的得緣覺⑵的果位,有的種下了如來正等覺的種子,更多的人對三 寶(Ti-Ratana)生起了不共的信心。(譯者:一些漢人在我們學院住了一 段時間後,為報答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的無比恩德,在漢地興起廣度 眾生的宏偉事業,其弟子肯定也有不同的證悟吧。所以,我們也有這樣的 緣起。)已得果的眾弟子對尊者祈求:「尊者,您對我們的恩德很大,把 我們從三惡趣中解救出來,從此,再也不墮入輪迴(Samsara)中。我們 度過了生死海,越過了骨架山。所以,我們誠祈尊者在有生之年能接受果 賢巴信徒們的供養。」尊者和善地說:「在這裡也可以,但我還要饒益其 他有情。」在場的信徒們都對尊者廣度眾生的大悲心讚歎不已。祈請者們 禮畢尊者後各自回去了,可四面八方朝拜者紛沓而來。
正當此時,恰嘎國王率領著四大軍隊打獵,經過此施主門前時,(師 言:印度的國王總是愛好打獵,殊不知打獵是下劣種姓所為,非國王所應 為,可他們無聊,賴以打獵虛度時日。)國王見施主院內濟濟滿堂,便問 手下大臣:「這個院裡怎麼這麼多人?」大臣說:「聽說有位布德作拉巴 多 扎的人在這裡,所以,有很多人來朝拜他。」國王聽了尊者的名字,知道 他是鄰國一位國王的太子,出家後證得了羅漢果,而且與他尊者的父親是 故友摯交。「哦!原來是那個人,我應該去看看他。」於是,國王等來到 了院內。尊者沒出外迎接,也沒起身,依然坐在法座上。國王頓時不悅, 但還是勉強禮拜了尊者。之後,國王生氣地說:「他畢竟是在我的國土上, 居然敢對我不恭!」大臣們也議論紛紛,對尊者說些失禮的話。國王更是 火上加油,怒氣橫生。打獵返回時,國王說:「我們再去,若那位尊者仍 是那副姿態的話,我就砍斷他的頭。」「對,我們應該如此。」眾大臣也 隨聲附和著。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便向前跨了六步去迎接國王。因勞 尊者親自迎接,國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了,大地瞬間裂開。見此,國 王非常害怕,他知道是尊者迎接他的緣故,便馬上跪下來向尊者頂禮並祈 求:「寡人愚昧無知,願一心一意求懺悔。」尊者悲顏,慈眼看著他說:「這 對我倒沒什麼,只是您既然知道錯了,好好懺悔就可以了。」國王再三祈 問:「我心發惡願,身造惡業,驚動了尊者,這樣對我的王位有沒有影響? 對我的生命有沒有危害?」尊者安慰道:「不用擔心,對您的生命沒有危 害。但因我前邁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於六個月中失去王位,因您懺悔 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若您對我生歡喜心,則身上的光可立即恢復, 裂開的大地也無害於您。」國王立即生起歡喜心。當下,身光復原,地縫 閉合。國王對尊者作禮,便回宮了。
時過不久,恰嘎國王又帶著四大軍隊去森林中狩獵,捕殺了不少野 獸。當時,國王自己向一方追捕,後來脫離了自己的眷屬,在森林中迷失 了方向。他心中很著急,四處狂奔,得見一牧童家便衝進去了。但牧童不 知道他是國王,只是暫時讓他安住下來一起生活。國王因害怕、著急及委 屈,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至瘋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處尋覓, 卻不見國王身影,他們只好作罷回宮。六個月過後的一天,國王手下的一 位大臣忽然又想起了丟失的國王,與眾大臣商量:「我們再去尋找國王吧, 若能找回來,就最好;若是找不回來,則另立太子為國君。」議畢,太子 與大臣共同外出尋找國王。同時,國王的神志已清醒,牧童也認出了他是 國王,準備把他送回宮去。正巧在路上與尋找國王的大臣們邂逅,太子異 常興奮地問:「父王六個月來是如何度日的?」國王便將六個月中如何如 何詳細述說於太子。在他詳述時,聰慧的太子就回想起尊者當時對父王的 授記。便稟白父王事情的前前後後,是應驗了尊者的授記。國王聽畢,也 覺得此事不可思議,頓時,對尊者增上了信心,對太子說:「父王暫不回 宮,先禮尊者去。」他們直奔果賢巴城的施主家去拜見尊者,國王一見尊 者便立即上前恭敬頂禮,祈請傳法,尊者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之後國王請 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在七天中的供養?」尊者默許了。國王心悅神 怡,在七天中,以各種上好飲食供養尊者。受供圓滿後,尊者又給他們傳 了相應的法,他們讚歎尊者的傳法功德後,返回宮中。時世尊與眷屬也蒞 臨果賢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國王得知後立即去拜見世尊,世尊也對他傳 了法。國王請求:「世尊,您能否在三個月中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 應允。在三個月的廣大供養中,國王總是對尊者另眼相待,其餘比丘眾心 懷不解,便問尊者:「為什麼國王總是特殊對待您?」尊著就將國王對待 他的前前後後告訴了眾比丘,眾比丘聽畢,往世尊前請問:「世尊,以何 因緣,國王先對尊者生嗔心導致身失光色,後生信心使身光恢復?唯願為 說。」世尊告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久遠以前,在追培城裡有位寧布 國王,他在位期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富裕祥和。寧布國王部下的一 位小國王家降生了位小太子。太子長大後,精通了經詩史學等十八明。這 位穎慧的太子觀察到他的父王時而利於民眾,時而害於民眾,及人生的苦 樂悲歡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觸。經過日久的觀察,太子生起了一個猛厲的出 離心,便捨棄王位到寂靜的森林中修行。他修得四禪八定⑴、五種神通⑵ (Pancabhinna),成了一位著名的仙人。之後,他回宮傳法,當時,對 他恭敬供養者多不勝數。那位寧布國王打獵路過見到眾多人群,就問大臣: 『怎麼有那麼多人會集?』臣曰:『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證成仙人, 回宮傳法,所以眾人濟濟。』聽此言,國王心想:以前我們彼此頗為友好, 現應該去看看他。(師言:今世的果報與前世的果報在細節上也幾乎相同。 佛陀曾在經中說:「今生作何業,來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對某人生嗔心, 後來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樣的過程,這就是同行等流果。經中佛 說:『造業受報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寧布國王來拜見仙人時,仙 人也是沒起身相迎,當下國王頓起嗔心,想要殺掉他。正動念之時,國王 身光消失,大地裂開,他害怕極了,立刻到仙人前求懺悔。仙人慈悲地說: 『這對我沒什麼,但您要從因果方面考慮考慮。』國王再三祈求:『我對 您發了噁心,將來對我的王位會不會有影響?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報應?』 仙人安慰他說:『您的王位不會有影響,如果您對我生起信心與歡喜心, 身光會恢復如故。』國王立刻對仙人生起了歡喜心,眼前的地裂也合閉了, 身光也恢復了。眾比丘,當時的仙人,即今布德作拉巴 多扎尊者也;時寧 布國王者,即今的恰嘎國王也。因果如是毫釐不爽!」
(7)嘎希美女—六國爭娶 毅然出家
一時,佛在舍衛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國王—梵施國王。他在位期間,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林園果囿、牛肥馬壯,整個國家呈現一派生機勃勃、 繁榮昌盛的景象。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掌管著這個國家,人們過著祥和的 生活。不久,王妃懷孕,十月後生下一個美麗端莊的女孩,宮庭內外為她 舉行一個隆重的賀生儀式,準備給她取名時,因為王家種姓是嘎希,而她 又天生麗質,秀美非凡,故取名嘎希美女。國王特地為她請了八位姨母, (師言:世尊時代,印度有個習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撫養。世尊亦如此, 只是因世尊的母親在世尊出世七天後與世長辭了。)八位姨母分門別類, 從吃喝拉撒睡到玩耍戲樂無不精心地照顧撫養她,她如海中的蓮花很快地 成長。自幼她便學習各種文武理數、經史詩賦等,並對釋迦牟尼佛有無比 信心,還經常藉父母之力供養三寶。時嘎希美女青春芳齡,窈窕賢淑,其 貌美麗質堪稱世間第一,無與倫比,以至於六國的國王無不知曉,均欲據 為己有。六國各派信使往印度梵施王那裡希求通婚。梵施國王聽後心裡很 是不安。心想:我僅有一女,若答應其中一位,則其餘五國必定挑戰,將 危及到舉國臣民。他有些擔憂,故未答應任何一位國王。六位國王都按捺 不住內心的不悅,各自統帥四大軍隊向鹿野苑進軍,準備搶人。
一天早上,梵施國王登上鹿野苑的城牆時,出現在眼前的竟然是六 國的軍隊。突然,他覺得一切都完了,內心萬分焦急,拖著沉重的步子無 精打采地回到房頂上,托腮凝思。這時,嘎希美女來到梵施國王身邊,見 父王滿面愁容,忙問:「父王為何心事重重?」王曰:「為你」。「為我, 莫非是我貌不夠美?」梵施國王苦笑著說:「不是因為不美,而是因為你 太美了,六國競相爭娶,我一一回絕,以至今日六國兵臨城下,這可如何 是好?」嘎希美女略作思索便問:「父王,女人有沒有自己選擇婚姻的權 力?」(師言:按佛法與法律來說,每人都有婚姻自由,但現在有些地方 的習俗仍是父母包辦婚姻,子女們生活得並不融洽,如果自己選擇的話, 相對會好些。)國王痛快地回答:「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嘎希美女得到 開許後,對父王寬慰道:「父王,請不要擔憂,您告訴六位國王,我將親 自挑選他們。」國王聽完這些話,心裡輕鬆了許多,便派了六個信使將此 事告訴六位國王,請他們收兵稍候幾天,準備參加候選。六個國王這時都 驕傲地認為嘎希美女一定會選中自己,因此,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答應退兵 了。信使把情況如實地稟白了國王,國王心想,女兒肯定要出嫁作王妃了, 但不管怎樣,只要國泰民安,吾心足矣。他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了。
那六位候選的國王各自興修宮殿,身著各種寶飾,帶上大象財寶及 眷屬,幾乎是傾其所有,準時來到了鹿野苑。他們各自為陣,坐在獅子座 上,等候著嘎希美女的到來。嘎希美女著妙衣寶飾,騎著大象,徐徐從每 一位國王面前走過,最後真誠地告訴他們:「我不願與任何人過世間真真 假假的生活,我願意禮拜釋迦牟尼佛!」說畢離去。六位國王及眷屬都看 著她姍姍遠去的背影,都深感失望,但又覺稀有:這麼美麗的女子,卻不 貪戀世間的生活,又不願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居然情願皈依佛陀。梵施 國王及眷屬們也目睹了嘎希美女此舉,他們半信半疑地尾隨著嘎希美女觀 其真相。 嘎希美女路途中能騎則騎,不能騎則徒步前行,一路風塵僕僕, 終於到了佛陀聖居。見到佛陀後,她於佛足下合掌,恭敬頂禮,祈求:「世 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淨戒,唯願恩准!」(譯者:這裡嘎希 美女雖被六個國王爭娶,可她毅然回絕,捨俗出家。現在人們聽說什麼歌 唱家、名演員出家了,大家都感到稀奇,這是見識不廣的原因。在我們學 院裡可能也有如嘎希美女般不顧名譽地位、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而毅然走 進西藏,走進喇榮的。)佛陀欣然應允,叫來眾生主母,親自交予。(譯 者:眾生主母乃眾比丘尼之首。現在我們學院尼眾經堂與僧眾經堂間的距 離,就是當年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朝聖地印度時,在舍衛城親自度量 了的。並說:以後尼眾會越來越多的,我們是按照舍衛城佛陀當時的大僧 與二僧經堂間的距離來修建我們學院的經堂。)眾生主母給她剃度出家, 授具足戒,傳授佛法。她積累資糧精進修持,斷盡了三界輪迴的根本,證 得了聖者羅漢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無有賢劣),手 掌與虛空無別(顯空無二)。諸天讚歎。尾隨的人們見嘎希美女真的出了 家並證得果位,覺得非常稀有。嘎希美女又去佛前禮謝,世尊也對尾隨而 來的人們傳了法。
時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嘎希美女生帝王之家?以何因緣, 相好莊嚴?以何因緣於如來教法生大信心?以何因緣速證聖果?」佛言: 「這是她往昔的願力。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 葉佛出世時,鹿野苑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施主家的兒媳生了一個漂 亮的女孩。她長大後,對迦葉佛生起極大信心。借父母的力量,她修建了 一座經堂,供佛及僧。經父母同意,她得以出家,一生中她嚴守淨戒,精 進聞思修行。臨終前,她發願:願我今生中,佈施、供養、持戒、聞思等 功德,能於生生世世中,生於富貴家,相貌莊嚴,並於釋迦世尊教法中出 家,證羅漢果。這位發願的比丘尼即嘎希美女,以其往昔的願力成熟,今 生於富貴之家,相好莊嚴,對我生起信心,得出家為尼,證得聖果。(師 言:發願非常重要。每天我們都應以誠心念誦《普賢行願品》來發願,願 我們能生生世世值佛出世並證得聖果,或發願在彌勒佛出世時,獲證殊勝 的解脫果。)
(8)生樂母—婚前證果 智慧第一
一時,佛在舍衛城。(譯者:據說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說是 二十四年。佛當年所居的遺址尚在,在更頓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與 許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佛陀的宿舍、僧眾的寮房等遺址都 非常明顯,前幾年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曾親自朝拜。舍衛城距鹿野苑 之間的距離,若乘坐火車約幾個小時的路程,相當於色達去道孚的距離, 因佛在舍衛城居住很久,故許多公案在此發生。)城裡有位薩迦國王,鹿 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兩位國王因一些爭議而起兵征戰,雙方均是傷亡慘重。 一日,梵施國王又率領軍隊在康丹河邊安營紮寨,氣勢洶洶。薩迦國王也 是不甘示弱,統率大軍不可一勢地湧向康丹河,準備迎戰。雙方交兵,死 傷眾多,兩國兵力相當,作戰良久,難分勝負。正打得難解難分時,薩迦 國王生了位秀麗的女孩,而梵施國王家也生了位端莊的男孩。雙方都歌舞 奏樂,慶賀各自孩子的降生。此時兩國都聽到對方的歡悅聲,於是便派人 探情,得知:薩迦國王得了個王女,梵施國王得了個王子。梵施國王暗自 高興:這是個很好的緣起,雙方對陣時,同時各得一子,將意味著和平的 到來,停戰合親。於是,派一來使與薩迦國王和談:「雖然咱們兩國一直 是兵戈相交,但現在,我方願意停戰,並希望貴國的小王女能許給我國的 小王子和親解結!」薩迦國王聽此很是高興,心想:自己兵戎戰場,操勞 國事,夠艱辛的了,如果兩國和好,正合我意。雙方互相道歉,(師言: 原在爐霍的羅科瑪和宗麥兩個部落曾天天打仗,後來也是採取和親的辦 法。從那時起,部落之間的戰爭就平息了。)還以厚禮互贈。在給薩迦國 王女取名時,國王想:自王女誕生起,戰爭便停止了,自己身心安樂,故 取名生樂母,並精心地餵養她,生樂母如海中之蓮很快地成長著。她自幼 秉性賢善,皈依受戒,好行佈施,經常去尼眾經堂聽經,對釋迦佛生起極 大信心,並證得無來果(Anagami) ,具種種神通及八大解脫⑴(Attha Vimokkha)等功德。回到宮中,對父母顯示神變並告訴父母:「我已得如是 勝法,不願再享受世間的生活,願於佛陀的僧團中出家,請父王母后恩准!」 父母都說:「你要出家我們無權開許,因你剛生下來就已許配給梵施國王 的王子了,你當去他面前請求。」聽了父母這番話後,王女就說:「好, 我自己去跟王子商量。」而她的父母卻暗派信使對梵施國王說:「你們是 否應擇吉日將王子的婚事辦了,否則,王女若出家了,我們可是沒辦法了。」 梵施國王聽後馬上選定吉日,通知眾人參加王子的婚禮儀式。當天,王子 身著最上好的服飾,王女也是身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這時,王子 王女各坐在一張凳子上,正準備舉行儀式。突然,王女飛在空中顯示種種 神變,如打雷下雨、閃電發光、下冰雹、燃火等等。並對王子說:「我已 得勝法,不願在欲界⑴(Kama Dhatu)享受,以後您自己隨便,但請您同意 我出家!」王子想了想,覺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對她說:「請下來,我好 說,您自己怎麼做都可以。」王子答應了生樂母后,生樂母就高興地對在 座各位傳講了一些佛法。後來,她得到父母的恩准,直奔給孤獨園佛陀座 下。她於佛前雙足下合掌,恭敬頂禮,祈求:「世尊,如有因緣,請世尊 慈悲攝受,我願出家受持淨戒。」佛陀開許了,把她交給眾生主母。眾生 主母為她落發、授戒、傳法,她自己也是勤懇精進,斷盡了三界煩惱,獲 得了羅漢果位,親證殊勝的境界,諸天也讚歎其功德。這時,她已成了尼 眾中智慧第一的聖者。那位王子聽說生樂母已得聖果,也在釋迦佛教法中 出家,他勇猛精進,後來,斷盡了一切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王子王女皆生於高貴王家?以何因 緣,皆於佛生歡喜心,出家證果?」世尊告曰:「這是往昔的願力所致! 眾比丘,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鹿野 苑有位財富圓滿的施主,與妻子共享安樂,並對迦葉佛具大信心,二人共 議:『我倆膝下無子,甚多財產也無意義,不如趁有生之年於迦葉佛前作 些功德。』商定後,他倆用自己的財富修一座經堂,供養迦葉佛及僧眾。 後來他倆都在迦葉佛前出家。雖然,他們一生中沒得聖果,但臨終時他們 共同發願:以今生佈施出家之功德,願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生於貴族 王家,值釋迦世尊出世,令佛歡喜,於佛教法中,一起出家,證羅漢果。 他倆如此發願,憑其願力成熟故,今生富貴家,得以出家,並證聖果。今 王子王女即迦葉佛前之夫婦倆也。」(譯者:這個以願力成熟果報的公案 啟發我們:在釋迦佛教法下,如果我們不能證果,但只要好好地發願,將 來在彌勒佛出世時,也能獲證果位,故發願很重要!)
(9)寶光天子—寶珠供塔 報為天子
一時,佛在舍衛城。時有一天子名曰寶光,財富圓滿,眾寶瓔珞莊 嚴週身,光芒四射。一天晚上,寶光天子來到世尊所居聖地—給孤獨園。 他對世尊以鮮花供養,頂禮求法。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傳了相應的法, 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位。之後,便飛回天界去了。 當天晚上,許多前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見到世尊處光芒普照,推測可能 是帝釋天(Sakra Devanam Indra)、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或四大天 王來到世尊前。
次日,諸比丘請問:「世尊,昨晚是不是帝釋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 等來世尊前?」世尊言:「不是,是寶光天子,他身具寶光遣除黑暗,來 到吾所,祈求傳法。吾傳給他相應的法後,他證得聖果,飛回天界了。」 復次眾比丘請問:「世尊,寶光天子以何善業,今為天子,身具寶光,還 來世尊前求法得果?」世尊告諸比丘曰:「這是往昔的善業良願成熟之故。 眾生所作之業,不會成熟於外境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熟於其蘊(Khanda) 界(Dhatu)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其果定成熟。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 印度有位施主,其財富如多聞天子。施主對迦葉佛具大信心,把迦葉佛的 指甲和頭髮放在塔裡常作供養,並在塔上裝飾各種寶珠,寶珠光芒四射, 僧眾們也借此光做事,他還修建經堂、供養迦葉佛及僧眾。(譯者:我們 學院中有些人在暗處、路口等裝燈照亮行人,可能藉此功德以後也轉為光 明天子。所以供佛、供僧、供塔並以珍寶等裝飾,其功德無量。以後,哪 位願意積功德,可以在佛像前或經堂裡供蓮花燈或酥油燈等,其善果不可 思議。)施主自己也皈依三寶,守持淨戒,臨終時殷重發願:以此功德, 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身具寶光,於釋迦世尊教法下證果。這是寶光天 子往昔因緣,當時的施主即寶光天子,現在成熟往昔的願力,身為寶光天 子,財富圓滿,於我教法下得證聖果。」(師言:發願很重要,願力不可 思議。我的傳承弟子都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發《普賢行願品》裡的願。 這樣,往生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容易。以後度眾生也方便,在此有許多教證, 不再贅述。)
(10)豆蔻花—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巨富施主,娶妻後過著幸福的生活,但美 中不足的是一直膝下無子。他們祈禱諸天,後來眾緣會合,一位最後有者 入了施主妻子的胎中,妻子高興地告訴了施主。施主特地為她建了一座富 麗堂皇的宮殿,內有甘美的飲食,優雅的音樂,讓她能很好地保養胎兒。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 七菩提支、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如來獅吼聲傳遍三界並以 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一切眾生,哪些眾生興盛、哪些眾生衰亡;哪些眾生 具損害性、哪些眾生具善根性;哪些眾生墮惡趣、哪些眾生從中得解脫;哪 些眾生具七聖財等等。如是觀察眾生的種種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 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同時,聖者羅漢亦如是。
這時,阿那律尊者觀知施主全家被度化的機緣已成熟。便獨自一人, 著衣持缽去施主家化緣(Pindapata)。施主見尊者獨自走來,疑惑不解地 問:「尊者為何沒帶侍者?」尊者說:「我沒有侍者,您能幫我找一個嗎?」 施主痛快地說:「我的妻子懷孕了,如果生個男孩,將來就給尊者作侍者。」 說定後,尊者就回去了。
九月懷胎,分娩那天,產房內外,芬馥四溢,室內還降下豆蔻花雨, 故施主給嬰兒取名為「豆蔻花」。施主夫婦用上好的食物精心地餵養豆蔻 花,他如海蓮般很快地長大了,並對世間學術甚為精通。此時阿那律尊者 了知豆蔻花出家的因緣已成熟,又到施主家化緣。慈祥地對豆蔻花說:「你 沒出世之前,你父親已把你給我作侍者了。」豆蔻花很高興,願隨尊者左 右,施主亦是言而有信。尊者就把豆蔻花帶回經堂,給他剃度、受戒、傳 法。不久,豆蔻花證得羅漢果位,具有聖者的一切境界,諸天共贊其功德, 他自忖:一切功德成就來源於世尊的慈悲加持,為報佛恩,我應去度化有 緣的眾生。而度化的因緣在哪裡呢?他觀知首先要度化的就是自己的父 母,便於父母前顯示種種神變。施主夫婦對三寶生起了無比的信心,皈依 佛門,精進修法,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豆蔻花以何因緣,相好莊嚴?降生時,降下豆 蔻花雨,芬馥四溢?出家後,令佛歡喜,證得聖果?祈為我等開示!」佛告 比丘:「曾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 時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的兒子對迦葉佛具有無比的 信心,後來出家精通三藏(Tipetaka)。他覺得不僅應聞思修行,還應供僧 積累資糧。就把自己所有的財物資具都供養了僧眾,把佛的毛髮與指甲做 成塔,常以鮮花供養,多用豆蔻花等各種花蔓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 願我生生世世轉生富貴之家,相貌莊嚴,入胎、降生時,均降下豆蔻花雨, (譯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鮮花,功德很大,同時, 要好好發願。上師亦如是言:一定要發善願,不要發惡願。願力是不可思 議的。以前在色達的丹堅神山有位修行人,發了一個惡願。後來,惡願成 熟,成了新龍的惡官宮布澤仁,殺了很多眾生。因為,他是瑪哈嘎拉為本 尊,唸咒一億,當時很多人欺負他,他就發下了惡願。如今我們在這麼殊 勝的環境裡,一定要發善願,不發什麼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發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的大願。)將來能於釋迦佛教法下證得聖果。這時,父母也隨兒 子發願將來仍作他的父母,聞法得果。當時的施主夫婦就是現在的夫婦倆, 其子即豆蔻花。豆蔻花及其父母對我生起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證得聖 果。」(譯者:這個公案與前一個公案都是說明:發願非常重要,發善願 尤為重要,千萬不能有一念的惡願,一起惡念應馬上懺悔,如果隨惡念行 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願力成熟的果報現前,將是不可思議的。望諸位 道友切切銘記!)
(11)阿那新(給我)—種下善根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缽盂 (Prata)到城中化緣(Pindapata)。當時,有位施主供養了許多甘美的食品, 其中有『拉達』(麵餅或食團),不遠處的婆羅門兒子見到了『拉達』, 飛跑到世尊前祈求:「給我吧!」世尊沒有立即給他,略作思索,便對他 說:「你說一聲『我不要』,然後,我再給你。」這個婆羅門兒子迫不及 待地照說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達』給了他。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 給孤獨長者看見了,他立即勸婆羅門兒子:「世尊已圓滿了一切功德,施 主供養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將『拉達』還給世尊,我 可以給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幣單位)。」貪心的婆羅門兒子聽聞此言,喜 出望外,馬上將『拉達』還於世尊,高高興興地到長者家中,取得了五百 嘎夏巴涅。世尊化緣畢返回經堂。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見諸食物皆 說『阿那新,阿那新!』,又為什麼世尊初時不給他『拉達』,要他說『我 不要』後再給他?唯願開示。」
世尊告諸比丘:「此婆羅門子貪心很重,於百世、千世中見到什麼食 物都說『阿那新』,生生世世中從未說過『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緣, 讓他說一句『我不要』,給他種下一個善根,等到將來有位山王如來出世 時,他將以此善根於山王如來教法下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位。」世尊如 是對眾比丘講述了前後的因緣。(譯者:這個公案主要是講:眾生無始以來 的貪心非常猛烈,對財、色、名、食、睡,皆是無止境的貪求。但我們是 修行人,當貪心生起來的時候,要徹底地對治。初時是困難些,但是,我 們在生貪心的剎那應該儘量捨棄它,無論是貪財或貪人,這種貪心能放下 的都應放下,若實在放不下貪慾心,則正當貪心生起時應立即懺悔或發善 願斷除此垢心,將來並於某位如來出世時,願以此善根於其教法下出家, 甚至獲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會上的人們每天只想發財。日夜為賺錢絞 盡腦汁,今天賺到了,明天還想賺更多,真是貪心無止境。在他們的腦海 中從未有過佈施、供養的概念。偶爾做一點小佈施、小供養,以此不明就 理地種下了一個善根,憑此善根而在來生中也能獲得一定的功德。這就是 此公案給我們的啟迪:勿以善小而不為)。
(12)集聚母—雄辯獲勝 合家證果
一時,佛在王舍城。愛達下些拉的地方,有位蓮藏國王,在他統治 的這片土地上,舉國祥和安寧,財富圓滿,無病無災;田野裡苗肥禾壯, 道路旁果木成行,到處都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蓮藏國王如理如法 地管理著國家,與王妃共同享受著美好的生活。王妃懷孕後,心中不由自 主地產生一種新的念頭:如果與任何人進行辯論,則自己一定會獲勝。她 將這個念頭告訴了蓮藏國王,國王詢問婆羅門相士:「我的王妃懷孕後產 生想與人辯論的新念頭,我把世上所有雄辯家都邀請來與王妃辯論,是否 有意義?」相士說:「有必要,也有意義。若是辯論,王妃一定會獲勝;若 不辯論,則王妃很可能會殘廢或出現嬰兒六根不具等違緣。」果然,王妃 在辯論中獲勝了。懷胎九月,王妃生下一個相貌莊嚴的女孩,宮中為她舉 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準備給她取名,因她入胎後,集聚眾人與王妃辯論 之故,取名為集聚母。剛出生的集聚母,父王母后安排了八位姨母來照料、 餵養她。她如海中之蓮迅速地成長。稍大後,她在宮中學習文字及其它學 問,並在短短時間內,精通了世間的一切學問,聰慧的集聚母與世上許多 善辯者進行辯論,但從未輸給他人。一天,國王問她:「你已經長大了, 將來你希望自己與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她非常堅定地說:「世上的美 貌我不希求,世上的財富我也不希求,唯有辯才勝過我者,父王可以將女 兒許配給他。」國王聽後也很讚歎王女的志向。於是,通告全國將設辯論 擂台,選招駙馬。此時,印度南方有位日悟辯論大師,他英俊瀟灑、財富 圓滿、具足辯才,一路風塵僕僕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終於來到了蓮藏 王的國家。國王熱情地接待他,讓他與王女展開辯論。辯論中,集聚母見 日悟大師一表人才,談吐瀟灑,就生起了貪心,心不在焉無意贏他,結果 敗在日悟大師手下。蓮藏國王對日悟大師也非常滿意。於是,將女兒許配 給他,並按當地習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日悟大師也成為蓮藏王手下的重 臣。
集聚母婚後,懷胎十月,生下了一個相貌莊嚴的男孩,為他取名呷 達亞那。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地成長,年齡尚幼,便精通了十八明, 到十六歲時,已是辯才無礙。他自忖:自己的辯才在整個南瞻部洲也是無 與倫比的。因此,他很驕慢。在王宮附近的一位優婆塞見他是如此驕慢, 就勸告他:「太子,不要太驕慢了。據說在印度中部有位悉達多太子,這 位太子降生時,婆羅門相士就預言:此太子若在家即是金輪王⑴;若出家則 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後來, 悉達多太子捨卻王位出家,現已證得 無上菩提。他相好莊嚴,功德圓滿,相比之下你不及他的十萬、百萬、千 百萬分之一,你若見到他,內心的驕慢(Atimana)肯定會被摧毀。」當呷 達亞那太子聽到佛陀的名號時,汗毛豎立,淚水橫溢,頓然生起了無比的 歡喜和信心。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立刻到父母前請求,要於釋迦佛座 下出家!父母難以勸阻,就和藹地說:「不要著急,等我們把家中內外事 情安排妥當,我們也隨你一起去釋迦佛前出家。」幾天後,一切安排妥當, 合家三人前往舍衛城。很遠的地方他們就見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金身,當 下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對佛陀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世尊給父子授比丘 戒,眾生母給集聚母授比丘尼戒,並給他們傳法,他們各自精進,都獲得 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得諸天 共贊。(譯者:在藏族中全家出家的甚多,漢族則多是只有父親出家或者 只有母親出家,很少有全家出家的。)
諸比丘請問世尊:「呷達亞那以何因緣相貌莊嚴,財富圓滿,具足辯 才?以何因緣於世尊教法下全家出家,皆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世 尊告諸比丘:「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 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婆羅門之子對迦葉佛深具信心,於父母前 祈求出家。最初,父母不答應:『我們只有你一個孩子,你出家了父母以 後怎麼辦?』但經不起兒子的懇求,最後還是同意他出家。這個孩子在迦 葉佛前出家,並將迦葉佛的指甲、毛髮等供在塔中,也常對僧眾做廣大的 供養,對他們恭敬頂禮。後來,他發願:以今生恭敬供養等的功德,願我 以後生生世世中財富圓滿,相貌莊嚴,十六歲時精通一切學問,具足所向 無敵的辯才,並且我的父母也具雄辯才能,將來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摧 毀三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父母聞此願,同時也發願:願我們來世於釋 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證果;願來世為其父母,具雄辯才能。諸比丘,你們 是怎麼想的?迦葉佛時的那位比丘就是現在的呷達亞那,當時的父母即現 在的呷達亞那的父母。眾生的願力不可思議,現在他們的願力已如是成熟 了。迦葉佛與我的功德與威力等皆等同。」
(13)跛 子—惡罵聖者 得跛子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位大施主(Pinda Daya-ka),他的妻子生下 一個跛腳的孩子,故此夫婦倆為之取名為『跛子』。跛子長大後,父親覺 得:跛子以後也不會有很大的前途,不如讓他學裁縫,依一門手藝來維持 生活。施主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和兒子。跛子遵父命學裁縫,不久,他 的手藝已很好,在城中也是小有名氣。
一次,當地舉行一個大型宴會,有位施主的妻子想去參加,苦於沒 有禮服,就在朋友家借了一套。但不小心在宴會上把禮服弄破了,她很擔 心別人知道,無法還於主人。回到家中,丈夫出去了,她心想:最好快把 跛子裁縫請到家中,把禮服縫好就可以還給主人了。她趕忙去把跛子請到 家中,關緊大門準備讓他縫補禮服。正當此時,她的丈夫從外面回來了, 邊敲門邊高聲叫:「開門!」她聽到丈夫的叫門聲害怕極了,(一方面丈 夫不在家,自己將跛子請到家來有失婦道;另一方面,又擔心丈夫知道自 己弄破了借來的禮服。)真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無奈她只好把跛 子裝在大口袋裡,手忙腳亂地把口袋捆好,藏到隔壁的房子裡。她喘了口 氣,定定神後便開門迎接丈夫。她假惺惺地對丈夫說了番溫情話,然後, 夫婦倆就上床睡覺了。半夜,一個小偷溜進了她家,黑夜中小偷四處亂摸, 結果摸到了那個大口袋,再上下仔細摸了摸,覺得捆得又緊又好,自忖: 可能是個無價之寶。心中暗自得意:得到這個如意寶,我的子孫七代不會 再受貧困之苦,財富無窮匱也。他欣喜若狂,背起這個裝人的大袋子就跑。 走了一程,明月從東山升起,月光下,他扛的袋子淅淅瀝瀝流出水來,這 是因跛子呆在口袋裡太久,忍不住撒尿了,可這個小偷卻覺得:唯有水晶 如意寶在月光下才會流出甘露,現在正巧是月亮升起來的時侯流下甘露 來,必定是如意寶。想著想著,他心裡更加歡喜,步伐也更快。最後,走 到住有五百個土匪的森林中。他們一看這個小偷興致勃勃地背個大口袋滿 載而歸,就問:「你到底背了什麼東西?」小偷自豪地說 :「什麼東西? 這次我可是得到個無價之寶!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應該高興,以後七代的生 活都可以解決了。」眾賊聽他這麼一說都急著要馬上打開看。小偷滿有把 握地說:「打開就打開吧!」於是,眾賊一擁而上,將口袋打開一看,他 們都愣了:除了一個殘廢的跛子外,哪裡有什麼「如意寶」啊!眾賊有的 煩惱,有的失望,有的驚奇,有的覺得好笑。那個小偷在一邊一言不發, 痛苦不堪,無精打采地坐著。
原來入睡的夫婦,夜間妻子醒來還惦記著口袋中的跛子,就躡手躡 腳地去隔壁房子裡,怎麼也找不到那個大口袋,於是就唱了支歌:「屋中 的口袋喲,不知去何方?誰人背走了,我心喜而悲;林中眾賊喲,不知有 何感?有的失望又驚奇,有的痛苦又可笑。」那群盜賊湊在一起商量:「這 個跛子對我們一點用處也沒有,乾脆把他祭供藥叉算了。」(譯者:藥叉 是需血肉供的。)於是他們在藥叉像前堆了一些柴薪,準備將這個跛子活 活焚燒以供藥叉。強盜們把跛子拉到藥叉像前,這時跛子心想:「徹底完 了!世界上能救我的人在哪裡呀?」他終於想到:唯有釋迦世尊能救我。 這時,他便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眾生的怙主啊!釋迦世尊請快來救我!」
諸佛如來時時刻刻觀照著每一個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 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跛子一心一意地祈禱世尊,世尊悉 皆了知,於是就化成一個藥叉的形象來到眾賊集聚的森林中。當佛陀顯現 於眾賊前時,他們非常歡喜,又很稀奇:「今天,我們正準備作供,藥叉 真的親臨了。」這個「藥叉」告訴眾賊:「你們將此人釋放了,不要殺他。 若能這樣,我可以給你們傳授相應的法。」於是眾賊放了跛子,然後一齊 祈求「藥叉」傳法。當時,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 五百盜賊都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了初果(Sotapanna)聖位;那位跛子也獲 證了不來果(Anagami)。(譯者:這個跛子初為裁縫,後在施主家口袋裡呆 一晚,又在森林裡差一點兒被作為祭品,最後得到佛陀的救度而證得不來 果位。所以,人生的道路是多種多樣的,看到這些公案後會覺得:確實芸 芸眾生各有各的人生道路;在座的各位以前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以後的 道路可能會有不同的酸甜苦辣,時常靜靜思維也是對人生有甚多感慨。無 論如何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不能退失,同時要仔細取捨因果呀!)五百盜賊 證得初果後,世尊復現相好莊嚴,眾賊見之無不合掌恭敬頂禮,並祈求在 佛陀教法下出家。佛陀攝受他們並為之授戒傳法。他們精進修持,終於摧 毀了三界煩惱,同證羅漢果位。
此時的跛子因六根不具足不能出家而生起慚愧心,他想:我這個人 太可憐了,假如我身根具足,我一定會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 位。因他如是發心,他的腳立即不跛了,身也立直了。他歡喜無比,馬上 去佛前祈求出家,佛陀同樣攝受他,為他授戒傳法,他自己也精進修持, 最後獲證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業感,他今世為跛子?又以何因緣他能 復原並得出家證果?唯祈開示,願樂欲聞。」佛言:「此乃前世業力所致。 曾經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譯者:大 家也許會認為:《百業經》中怎麼多是迦葉佛出世時的因緣,於釋迦教法 時成果的公案?這是因為若沒有在迦葉佛前發願之因,也就不會有在釋迦 佛教法下出家證果之果,是共業成熟之故。如今我們在座的四眾弟子(Catu Parisa)今在釋迦佛教法下共同修學佛法,此共同善業力,將在彌勒佛教 法時共同成熟因緣。每每憶起十多年來,我一直給你們傳法,你們一直聽 我講法,我想這也是往昔就結下的殊勝緣份吧!)鹿野苑的一位施主有兩 個兒子,大兒子對佛起信,精進修持後證得無來果。他洞察到世態炎涼、 俗世的是非而生起厭離心,對迦葉佛生起極大信心,便天天靜住修持。小 兒子則是無論嚴寒酷暑,風裡雨裡不辭辛苦地勞作,痛苦難忍之時便對哥 哥生大嗔心惡口相罵:『你像跛子一樣天天安住睡覺,可我為你的生活整 天操勞,你實在是太懶惰了!』弟弟罵後,哥哥知道他造了很大的惡業, (師言:成熟業緣有三個條件:一、對境是得果之聖者;二、意樂上相續生 大嗔心;三、究竟惡口相罵。我們是學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發了菩提心 的菩薩,如果不注意而惡口罵人,則果報不可思議,當慎之!)便對弟弟 說:『不要這樣惡口(Pisuna Navaca),我已是聖者(Ariya Puggala),你 這樣徒有造罪,應當立即懺悔(Khama-pana)。聽此言弟弟猛然覺醒,深感 自己不應如此,忙向哥哥求懺悔,並跟哥哥商量同去迦葉佛前出家,商定 後就出了家。哥哥出家後精進修持,證得了羅漢果位。弟弟一生雖然修持 但沒有即生證果,他在臨終時發願:(譯者:有些人說:「我今生一定要成 就,否則,出家修行是白費了。」這個決心很好,但實際上,若今生因緣 未成熟,也不可能今生成就,有些人過於著急,非要馬上成就不可,否則, 覺得一切都浪費了。殊不知這是很愚癡的想法,是沒有智慧的觀點。若誠 信因果,當知供一朵花的功德也是很大的,更何況出家修行呢?因此,應 該把眼光放遠一些,今生不成就,願來世一定成就,發一個深切的大願! 我們通過這部經即知道,當年在迦葉佛前的許多出家人一生修聖教,清淨 戒律,但沒有即生成就,而是到釋迦佛時才證果的呀!)願我惡口相罵的 惡業不要成熟,若一定成熟,則願我發清淨心出家的一剎那,立即使業障 消除;雖然今世我沒證果,願我於釋迦佛教法下出家證得聖者果位。諸比 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那位弟弟就是現在的跛子,因他惡口罵人的業 報成熟之故,在許多生中也變成跛子,感受極大痛苦。他後來發心出家的 一剎那,身體立即恢復,腳不再跛了,後出家證果。這乃是他臨終的願力 成熟之故。」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那五百盜賊與跛子之間是什麼因緣?五百 盜賊與跛子共同證得羅漢果,又是什麼因緣?」佛告眾比丘:「這也是前 世的因緣。很久以前,有五百名土匪聚在森林,出入城鎮,以搶劫掠奪為 生。一天,一個人走進森林與土匪們相遇,土匪們立即抓住他準備將他火 焚以供藥叉。正要火焚時,這個人覺得必死無疑,心裡非常害怕,突然, 他記起離此不遠的寂靜處有位頭陀仙人道行很高,便立即數數祈禱。有位 與頭陀仙人要好的天神知道後,特地去告訴仙人說:『有個人處境危險, 正祈禱您去救他。』仙人立刻去五百土匪中,這五百土匪一見仙人便生起 了很大的信心,合掌恭敬。仙人對他們說:『把這個人放了,不要殺他, 這樣,我可以給你們傳授佛法。』土匪們放了那人,以聞法的加持力,都 得到了四禪五通。諸比丘,當時的仙人就是我,當時的五百土匪就是現在 的五百盜賊。當時林中遇難者就是現在的跛子。他當時因五百名土匪得四 禪五通,如今他因他們而出家獲聖果。」(譯者:這種同行等流果真是絲 毫不爽。大家對《百業經》的信心要穩定,對你們自身的修行有一定的利 益,要反覆讀法本,思維要義,身體力行。往往擅學者多學則受益亦多; 不擅學者多學而無益,日無所獲反生邪見。那位甲曲喇嘛與我談及上師仁 波切所講的每句話對他的啟發與受益時,我自己沒有他那樣大的信心,深 感慚愧,時常想:這個與昨天講的差不多,這是上師的方便語吧!故眾修 行人在同一時聆聽教言時,各人受益不一,修行好的人即使是一句很平常 的話,其領悟也不尋常。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講因果的《百業經》生 起一個穩固的信心。)
(14)第一輛馬車—繞佛三匝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婆羅門施主乘著滿載物品的馬車,準備去 城中上供下施。當世尊在城中托缽行走時,這位婆羅門施主看見世尊的三 十二相,威儀具足,頓時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立即向世尊右繞三 匝,才返回。世尊見此便破顏微笑,身放黃、紅、白、藍四光,光上射諸 天,下照地獄。當光照徹到八寒地獄(具包〔頗〕地獄、包〔頗〕裂地獄、 緊牙地獄、阿秋秋地獄、呼聲地獄、裂如青蓮地獄、裂如紅蓮地獄、裂如 大紅蓮地獄)、八熱地獄(復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 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燒熱地獄、無間地獄)時,八寒地獄的眾生頓 覺溫暖;八熱地獄的眾生頓覺清涼。然他們不知暫蒙佛恩,卻猜測:可能是 我們的業報已盡,該轉升他方世界了。後來才了知是蒙佛威神力,才得以 消除寒熱之苦惱,便對佛陀生起了無比的信心和歡喜心,因此消盡了地獄 受苦的業報,得以轉生到人天。分別轉生到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 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及他化自在天)、十七色界天(梵眾天、梵輔 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他們轉生天界後,聽到了無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無 我(Anatta)的法語,同時共誦偈曰:「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 四魔,誰人能行持,清淨梵淨行,遠離輪迴苦,滅盡諸煩惱。」世尊放光 繞三千大千世界後,入於白毫間,以示那位婆羅門施主將得到獨覺(Pacceka Buddha)的果位。(佛陀身光入處的不同,其授記眾生的去處也不同。如: 授記過去事則光融入於世尊的後面,授記未來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記去 地獄光入世尊的腳掌,授記去傍生道光入世尊的腳跟,授記去餓鬼道光入 世尊的腳拇趾頭,授記轉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蓋,授記轉生天人光入世尊 的肚臍,授記為大力轉輪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記為金輪王光入世尊的 右手掌,授記得聲聞果光入世尊的臉面,授記得緣覺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間, 授記將得無上正等覺光入世尊的頂髻。)
時阿難尊者見此(Ananda Sagara),便恭敬合掌請問:「世尊,諸如來 正等覺無因緣是不會身放毫光、破顏微笑的,今世尊以何因緣而身放毫光 破顏微笑?唯願開示,願樂欲聞。」
佛告阿難:「諸如來、正等覺無緣無故是不會放光微笑的。你剛才 看見一位乘馬車的婆羅門施主嗎?」「看見了。」佛告阿難:「那位施主 因右繞我三匝的功德,將在未來的十三大劫中不墮惡趣;又將於十三大劫 中轉生人天,享盡各種妙樂;最後轉生為人,出家並於阿蘭若獨修三十七 道品,證得獨覺果位,名曰能繞獨覺。故爾我今放光微笑。」
(15)第二輛馬車—對佛生喜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位婆羅門的兒子乘著滿載物品的馬車到城中 上供下施,他見到世尊托缽化緣,剎那間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譯 者:有些人以為這些公案幾乎都相同且又簡單,不值得多聞多思,甚至覺 得很浪費時間。這是一個很大的邪見(Miccha Ditthi),若佛經不值得聞 思,不知道世間什麼雜書能勝於佛經?只有從一切經論中吸取竅訣才易證 悟佛的密意,大家應該好好聞受,將受益於生生世世。我十多年的傳講也 多是論典,除《藥師經》外,便是《百業經》,這次若能圓滿講完,其功 德不可思議。整理出的法本,大家要常看,領悟其要旨,實行於自己的行 住坐臥、言談舉止中,將對自身受益非淺。)世尊見後便破顏微笑,身放 紅、黃、白、藍四光。其光上照天界,下射地獄。當光照射至八寒八熱地 獄時,八寒地獄的眾生頓覺溫暖,八熱地獄的眾生頓覺清涼。他們不知其 因,自以為是業報消盡,該轉生他方世界了。後來,他們才知道不是業報 消盡,而是世尊的幻化神變對他們的加持。於是,這十六個地獄的眾生都 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因此,於剎那間,他們在地獄的業報消盡了,得以 轉生到人天、六欲天、十七色界天。他們到天界後聽到了無常(Anic-cam)、 苦(Dukkha)、空(Sunnata)、無我(Anat-ta)的法語(Dhamma),同時共誦偈 曰:「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四魔,誰人能行持,清淨梵淨行, 遠離輪迴苦,滅盡諸煩惱。」世尊放光,光繞三千大千世界後,入於白毫 間,以示那位乘馬車的婆羅門施主將得獨覺(Pacceka Buddha)果位。
時阿難尊者見此,便恭敬合掌請問:「世尊,今日以何因緣放光微笑? 若無緣無故,諸如來正等覺不會如此?唯願為說,願樂欲聞。」世尊告曰: 「如是無緣無故諸如來、正等覺不會放光微笑。你剛才見到那位乘馬車的 婆羅門的兒子嗎?」「見到了!」佛告阿難:「他見我時,生極大歡喜心, 以此功德他將在十三個大劫中不墮惡趣,又將於十三個大劫中轉生天人, 享受諸樂,後轉為人身,出家修持三十七道品⑴,證得獨覺果位,彼名曰 歡喜獨覺。故爾我今放光微笑。」
(16)第三輛馬車—供佛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缽到城中化緣,途中正巧 與一位乘馬車的婆羅門同路,這位婆羅門見到世尊心想:大清早出門便遇 見比丘乞食,很不吉祥。便加快速度想遠離世尊,但世尊卻以大慈悲心一 直跟著他。他四處躲避,可都躲不開世尊。他想走出城門,可走了四個城 門,每個城門都有一位世尊。這時,他才意識到世尊的大神變力很不可思 議,便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手捧鮮花親供世尊。世尊微笑,身放白、紅、 黃、藍四色毫光。其光上徹天界,下射地獄。頓時,八寒地獄的眾生均感 受到溫暖,而八熱地獄的眾生頓時感到清涼。這些眾生原來的嗔心和噁心 都消盡了,他們覺得稀奇:是不是我們該轉生他方世界了?還是我們的業 報已盡?後來,他們才知道即非該轉生他方世界亦非業報已盡,而是世尊 的大力神變所蔭。因此,他們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以此歡喜的功 德,皆得轉生人天。有些轉生四天王天⑴(Caturmaharajika Deva),有些 轉生到色界的一禪天⑵(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天⑶(少光天、 無量光天、極光淨天)、三禪天⑷(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及四禪 天⑸(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 究竟天)等。他們到天界後聽到了空、苦、無常、無我的法語,齊說偈曰: 「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四魔,誰人能行持,清淨梵淨行,遠 離輪迴苦,滅盡諸煩惱。」世尊放光,光繞三千大千世界後,最後入於佛 的白毫間以示那位乘馬車的婆羅門將得到獨覺(Pacceka Buddha)的果位。
時阿難尊者見此,便恭敬合掌請問:「世尊,今以何因緣,破顏微笑? 身放四色毫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無因無緣世尊不會如此,願為演說。」 世尊告曰:「諸如來、正等覺無緣無故是不會放光微笑的。你剛才看見一 位乘馬車的婆羅門嗎?此婆羅門因供養鮮花的善根,將此後於十三個大劫 中不墮惡道,又將於十三大劫中轉生人天享受妙樂,後得人身出家,並在 沒有善知識攝受的寂靜處,修持三十七道品,現前獨覺果位,其名曰鮮花 獨覺。故爾我今放光微笑。」
(17)第四輛馬車—供佛馬車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天,世尊特意到王舍城去化緣,途中遇見 一位婆羅門乘著馬車與世尊同路,他們幾乎並排而行。時婆羅門見佛陀相 好莊嚴,於是將自己的車乘供養了佛陀。(師言:供養的功德很大,目前 修上供有兩個竅訣:一是切莫輕視《百業經》;二是圓滿此傳承。因為暇 滿人生極難得,人身既得勝法難遇,今人身已得,勝法已遇。所以,諸位 徒眾應好好地想一想,今生能第二次聽聞《百業經》的機會不會再有,現 在遇此勝法的有緣眾,也是前世累劫中積累資糧的果報,諸位徒眾心當生 喜,以歡喜心來諦聽佛語,以信心來取捨因果,以此以後一定會精進修持 的。從傳承方面,傳講的時間可能較長,但無論遇到什麼違緣都最好不要 間斷,無論何人何事,凡對你們聞思修作障礙的都是魔的加持,無論如何 一定要圓滿《百業經》的傳承啊!)佛陀於是顯示神變,坐在馬鞍上方的 虛空中。(師言:當年阿底峽尊者初來藏地,也是在馬鞍上方一尺許的虛 空中跏趺而坐,令藏地的人生起很大信心。)這位婆羅門更加生起信喜心, 世尊也是開顏微笑,身放白、紅、藍、黃四光,光至十六地獄處,遣除了 他們的熱惱與寒苦。當他們知道是佛陀的大悲神變所致時,立刻對世尊生 起了極大的歡喜心,因此而消盡了他們的惡業,即得轉生到人天中去了。 有的轉生到四天王天,有的轉生到四禪天,有的轉生到三十三天 (Tavatinsa)。他們到天界後聽到了空、苦、無常、無我的法語,共誦偈 曰:「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四魔,誰人能行持,清淨梵淨行, 遠離輪迴苦,滅盡諸煩惱。」世尊放光繞三千大千世界,最後入於佛的白 毫間,以示那位乘馬車的婆羅門將得到獨覺的果位。
時阿難尊者見此,便恭敬合掌請問:「世尊,今以何因緣,破顏微笑? 身放四色毫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若無因無緣世尊不會如此,願為演說。」 世尊告曰:「諸如來、正等覺無緣無故是不會放光微笑的。你剛才看見那 位乘馬車的婆羅門了嗎?」「見到了。」佛告阿難:「剛才那位婆羅門以 供養馬車的善根,將在未來的十三大劫不墮惡趣,又將於十三大劫轉生人 天享樂。最後,轉人身出家並在阿蘭若處,獨修三十七道品,現前獨覺果 位,名曰施馬車獨覺。故此我放光授記,歡喜微笑。」
(18)干布國王—殺眾羅漢 恆受獄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位正在地獄受苦的眾生,其軀體龐大,無 有雙眼,週身糜爛,中有諸多小蟲時時刻刻噬食其身。他不堪其苦,四處 狂奔亂吼。當他跑到平原時,有眾多獅子、猛虎、烈豹、人熊等群獸,用 鐵嘴一塊一塊地撕咬他的身體,他痛苦難忍;於是又跑到河裡,卻有鐵嘴 大鱉魚或摩羯窮追不捨,追食著他;他無法忍受,再飛到空中,空中的鐵 嘴雄鷹、烏鴉、鴟梟等群鳥也爭相啄食;他無比難受,再跑進森林,森林 剎那變成鐵刺林,佈滿了劍、矛、弩、弓、大嘴矛、一杵金剛等各種兵器, 這些兵器紛紛刺向他,他全身被刺得千瘡百孔,痛苦極了;他又跑到牆角 或山洞裡,又有業力所現的許多人,手持刀矛劍弩等各種武器擊打他,他 沒有安身之處,到處奔跑到處受害,身心痛苦不堪,大聲嚎叫。(師言: 各位,現在仍有許多如母眾生在地獄裡哭喊、號叫,忍受著不堪忍受的痛 苦。其中有曾為我們造下罪業而墮入地獄的父母們,而我們現在為救度自 己往昔的父母作一點苦行,受一點不足掛齒的人間痛苦,相比之下能算得 了什麼?所以,各位對《百業經》之道理不能僅在文字上理解,而應該深 深領悟,銘記其內在的義理:因果如實不虛!如果不如理取捨因果,若墮 惡趣該如何是好?若能自然而然地生起這種定解,說明你修法是有一定的 境界了。否則,不聞《百業經》,對因果不能如理取捨,去閉關修什麼大 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我不敢相信能修成。今天六千僧眾一齊共念七遍 六字真言「嗡嘛呢唄咪 ……」,為普度惡道眾生。)
(譯者:人間不及地獄苦百萬分之一,現在稍有一點病痛都很難忍 受,如果我們現在不勵厲懺悔業障,萬一墮入地獄,那又該如何忍受?你 們看那位地獄的眾生在受苦時無一人能代受,無一人能救度,真是可憐極 了。所以,我們學院中那些看上去不雅觀的藏族老居士們,上師發大悲心 不顧外界的種種謠言還是攝受他們、因為他們造了很多惡業,若現在不攝 受他們,讓他們懺悔的話,以後惡業成熟受大苦報,那太可憐了。)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一切三世諸佛,具二智慧、四無畏(Catasso Appaman Nayo)、七菩提支(Sa-ptabodhyangani)、八正道分(Aryastan Gikamarga)、九等持、十力等無量功德,晝夜六時觀照一切眾生,哪些眾 生該以何種方法調化等,如是恆時觀照著。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 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觀察舍衛城的有情,該用何等方法來調化?世尊 觀知當以使他們生起厭離心的方法來調化,便以神變力將那位正在地獄受 極大痛苦的眾生勾召到人間來,顯現在舍衛城邊的康丹大河內。(譯者: 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如來的幻變亦不可思議,那位在地獄受苦的眾生在 人間還是感受著地獄裡的痛苦。)他四處奔跑,到平原時,有眾多獅子、 猛虎、烈豹、人熊等群獸,用鐵嘴一塊一塊地撕咬他的身體,他痛苦難忍; 於是又跑到河裡,卻有鐵嘴大鱉魚或摩羯窮追不捨,追食著他;他無法忍 受,再飛到空中,空中的鐵嘴雄鷹、烏鴉、鴟梟等群鳥也爭相啄食;他難 受無比,再跑進森林,森林剎那變成鐵刺林,佈滿了劍、矛、弩、弓、大 嘴矛、一杵金剛等各種兵器,這些兵器紛紛刺向他,他的身體被刺得千瘡 百孔,痛苦極了;他又跑到牆角或山洞裡,又有業力感召所現的許多人手 持刀、矛、劍、弩等各種武器刺殺他,無論他躲到哪裡都被各種禽獸爭相 逐食、各種兵器窮追殺打,他沒有安身之處,到處奔跑,到處受害,身心 痛苦不堪,於是大聲地哭喊,大聲地嚎叫。其哭喊嚎叫的聲量大至全舍衛 城的老少婦孺都能聽到。(師言:據阿底峽尊者說,他的故鄉班格拉城有 十萬戶人家,其還不在印度六大城市之中,由此推知,印度六大城市之一 的舍衛城中,至少有幾千萬戶人家。)一時,城中成千上萬的眾生傾城而 來,全都目睹了那位地獄眾生所遭受的一幕幕極為痛苦的慘景,他們都覺 得稀有,互相議論著:「這到底是什麼業緣?這到底是什麼果報?」
此時,世尊告阿難集合眾比丘一同前往康丹河邊。(師言:世尊肯定 帶著上萬位比丘隨同前往,為度化眾生故。當年,阿底峽(Atisha)尊者入 藏時,有二十五位大班智達(Pandita)隨同,世親菩薩出門平時都是上千 的僧眾隨從。現在有些持戒具慧具德的上師外出弘法時,有眾多隨從則會 令人生信心,若是山兔學雪獅則會貽笑大方的。)遠遠地,眾人都見到佛 陀向康丹河邊走來,他們議論紛紛。未信佛法者趁機輕毀道:「你們看, 本來世尊規定出家人不得看集會,可今天他親自率眾比丘去河邊觀 看……」(師言:當高僧大德在弘揚佛法時,總有魔來干擾,借人之口亂 造謠言。)而信仰佛法者滿懷欣喜 :「你們看,今天佛陀親臨,肯定會有 一個精彩的授記,或者有一個殊勝的法緣……」在眾人的議論中,世尊率 領眾比丘來到了河邊,敷座入座。大家都看見那位受苦的眾生。世尊心想: 我應該讓他能回憶前世,並以人話與我對答從而使大眾自然而然地深信因 果。之後,世尊就入了使他能憶起前世並能以人話與世尊對答的禪定。世 尊慈祥地問他:「你是干布嗎?」他垂淚說:「世尊,我是干布啊!」「你 真的是干布嗎?」「我真的是干布。」「身口意所造的業有報應嗎?」「有 啊,有報應啊!」「所感受的果報你覺痛苦嗎?」「痛苦,非常痛苦!」 「你以前依止何等惡知識,今天成這樣呢?」他說:「不是其他的,只是 我未能調伏自心。」當世尊與他問答時,在場的觀眾都覺得奇怪,議論說: 「干布是何人?他怎能回憶前世?不但如此還能說人話,說有報應受痛 苦。」眾人很是懷疑,卻因佛陀的無比威嚴而不敢親問世尊,只好在一邊 悄悄地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也不知道,也只好發心代眾人請問。於是, 阿難尊者恭敬、頂禮、長跪合掌請問:「世尊,剛才那位眾生是何人?造 了什麼惡業受大痛苦?祈佛開示,唯願欲聞。」
佛告阿難:「無量劫以前,有位俱光如來出世,(譯者:較賢劫千佛更 久遠,這裡要思維業報在時間上的不可思議,真是「縱經百千劫,所作業 不亡。」)在他的教法下有五百羅漢。有一天,這五百羅漢出遊,到了王 宮內化緣後,去附近的公園裡,在樹下結跏趺坐入滅盡定⑴(Nirodha Sampatti)。第二天早上,干布國王帶著王妃眷屬共去花園中遊樂,干布 國王獨坐一處觀賞景色,王妃眷屬們四處採花擷果自由地戲耍。當她們看 見了樹下一一安祥坐禪的羅漢時,頓時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便對他們合 掌,恭敬祈求傳法,其中一位長者對她們宣說了佛法。當時,國王聽見花 園中有男人的聲音,因嫉妒生起大嗔恨心,他立刻抽出寶劍,怒氣沖沖地 向羅漢們衝去,用鞭子把羅漢抽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然後,命手下 持各種劍、弩、矛等兵器刺他們,割他們。並且還用劍、刀等將他們切割 成一塊一塊的,干布國王以邪眼瞅著羅漢們,叫兇手把他們丟出去餵狗, 就這樣一一地把五百羅漢全部殘殺了。」諸比丘,汝等作何想?當時的干 布國王就是這位正在受極大苦的眾生。當時國王生嗔心又以邪眼盯著羅漢 們,故其今世無雙目;用鞭子抽打他們,故其全身糜爛;因他殘殺五百羅漢 的惡業成熟,他自俱光如來至今,都一直在無間地獄中受大痛苦。」眾比 丘緊接著請問世尊:「既然如此,干布國王還需受多久的苦報?」佛告訴 曰:「未來賢劫五百佛出世後,干布方從此苦報中解脫並轉生在劣等種姓 家做獵人。一天,他來到了一片綠草叢生的森林中,心想:這麼優美的環 境,肯定會有野獸來此。於是便在林中設下一些網罟,準備次日再來取回 獵物。恰巧當天來了一位獨覺,於此處坐禪,諸野獸不敢親近。第二天他 滿懷希望四處察看,只見一位獨覺在那裡參禪入定,其餘一無所獲,他便 生起了憎恨心,想:如果沒有這位獨覺,肯定能捕到獵物。於是在一怒之 下把獨覺殺害了。因此,又墮入無間地獄⑴(Avici)受無量劫難言之苦。(師 言:往昔所造諸惡業,必須依四對治力進行懺悔,立誓絕不再犯,一定要 有這樣的決心。否則,這個等流果繼續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為不再造 惡業而誠心好好懺悔,另一方面為不再造惡而好好發願。)此業報盡,遇 正覺師如來,在其教法下出家得證羅漢果。他得聖果後,現比丘相,外出 遊方。一天,他到王宮化緣後,在王宮附近的花園內坐禪。當時,國王帶 著王妃一同遊樂,王妃四處採花擷果,恰巧見到他,對他生起信心祈求傳 法,在傳法時,國王的耳邊傳來了男子的聲音,立即跑過來舉鞭抽打他, 又令兇手拿刀、劍、矛、弩等各種兵器切割鞭打他,把他身體切成塊餵狗, 這樣他的果報才完全受盡。」(師言:據《俱舍論》講:得羅漢位後照樣 感受業報,只限身受苦但心住自在。此處羅漢受苦是不了義的說法,殺生 的報應,即便得聖果仍要受報。)釋迦世尊宣講了這個漫長的因果過程, 舍衛城的所有觀眾們諦聽了佛言後,都覺得因果不虛,人身是苦,於是生 起了極大的厭離心及無比的憂愁,世尊也覺得他們堪為法器,給他們宣說 了相應的法。聞法後,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 預流果(Sotapanna)、一來果(Sikitagami)、不來果(Anagami)、羅漢果 (Arahat);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有的得獨覺果;有的種下了無 上菩提的因;其他的人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門了。(師言: 無始以來我們肯定造了惡業,故我們應當猛厲懺悔。消盡惡業的方法有四 種:一是發起一個度化眾生的無畏菩提心,可以消盡業障;二是入無上大圓 滿的境界,證悟等淨之實相,無有輪迴涅 取捨,可以消盡業障;三是具足四對治力修持金剛薩埵懺悔無始以來之 業障;四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後業障可以消盡。欲懺清罪業, 當以此四竅訣勤修。)
(19)耶惟檀王妃—同行等流 兩世被辱
一時,佛在迦毗皤窣堵城(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提婆達多(Devadatta) 當時殺害了蓮花色比丘尼,(師言:提婆達多原本造了兩個無間罪(Panca Nantariya),此時又造一個無間罪。)因此,薩迦國王把他驅逐出境,他 無處可歸,就想:應該到迦毗皤窣堵城去。到了之後他又琢磨:我現在殺釋 迦比丘沒有能力,證得佛果也沒有能力,那就回到原來悉達多太子的王宮 裡去,跟那些王妃搞好關係,再進一步得到王位。他作著這樣的美夢。之 後,他特地派人跟耶輸陀羅(Yasodhara)、耶惟檀等說:「釋迦比丘說自己 遠離了貪心,可又娶了這麼多王妃,若無貪慾心就不應娶妃子,這種作法 很不如法。如果您們對提婆達多有信心,就跟他商量,他很想做國王。」 聽後,兩位王妃一起商量對策。後來她們決定:我們如果直接制止可能不 太好,不如讓他來王宮,我們當眾奚落羞辱他。於是派人告訴提婆達多說: 「我們很樂意讓你來宮中,有什麼事我們一起商量,會讓你如願以償的。」 提婆達多聞此欣喜若狂,立刻趕赴宮中。當時宮中仍有悉達多太子的法座, 他得意洋洋地想坐法座,但諸天以為很不如法,馬上把法座用神變隱藏。 耶惟檀王妃帶著所有王妃坐在宮門前的台階上準備接待提婆達多。耶惟檀 獨自高坐,當她見到提婆達多得意忘形地走來,內心覺得好笑,就上前假 裝殷勤地說:「歡迎您的到來。」提婆達多合掌對王妃客套幾句。王妃上 前狠狠地捏住他的雙手,他使勁抽也抽不出來,就這樣耶惟檀王妃把他雙 手捏出血來。提婆達多疼痛難忍,繼而王妃又將他摔倒在地,狠狠地踢他, 眾王妃一湧而上,以各種東西砸他,有的用牛糞打他,有的用油燙他。最 終他狼狽不堪、遍體鱗傷地回到了他的眷屬果呷樂嘎那裡。果呷樂嘎等人 問他:「今天你運氣不錯吧,去王宮與王妃一起享樂。」提婆達多十分尷 尬。
諸比丘得知此事,前白佛言 :「今天耶惟檀王妃等當眾羞辱了提婆 達多。」佛言 :「耶惟檀夫人不僅是今天羞辱他,往昔也曾當眾羞辱了他。 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提婆達多的前世),離印度不遠的 不德哈拉城有位自在部國王(世尊的前世),這兩個國家因一些嫌隙互相 作戰,殘殺了很多人。一天,梵施國王與眾臣談論一些關於女人的事情。 梵施國王問眾大臣:『哪些女人長得最漂亮?』群臣各抒己見。其中一個 人告訴國王:『他們所見的都比不上自在部王妃(耶惟檀的前世),其貌 美非其他女人能比!』聽到此言,梵施國王突然生起了極大貪慾心,想: 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得到自在部王妃,但要得到她唯有先平息兩國之爭, 緩解矛盾之後再找機會。於是便設法與自在部國王言歡和解。過了一段時 間,他專門派人告訴自在部王的王妃說:『兩國和合我意在於你,能否賞 個機會,我倆面談為宜!』自在部王妃就將此事悄悄地告訴了自在部國王 並說 :『如果您同意,我想召集眾人當眾羞辱他。 國王同意了。接著她 又寬慰國王:『請您放心,我會處理好的,您不要過於計較!然後自在部 王妃派信使告訴梵施國王:『臣妾明白陛下之意,但有礙於自在部國王, 若您真有誠意,最好先殺掉他方便我倆行事。』梵施國王得信後覺得這很 容易。他馬上又惡化兩國之間的關係,並派四大軍隊攻打自在部國 。一 天早上,整個布德哈拉城被包圍得水洩不通,自在部國王手下的一些人也 被殺害了。這時,王妃又派人對梵施國王說:『你殺下面的人有什麼用, 你的目的是為了我,現在本宮僅有我獨自一人,你穿上一套普通市民的衣 服來就是了。』梵施國王信以為真,馬上迫不及待地找了一套破爛衫換上, 溜進王宮。這時候,自在部王的王妃突然抓住他的手高喊:『自在部王、王 子、大臣、商主們,梵施國王非法偷溜進我宮,欲行邪淫……。』自在部 國王進來說:『你身為國王卻溜進我宮中欲行邪淫,實不如法,當以刑處 之。』自在部王妃說:『殺了他也沒多大意義,不如當眾羞辱他,再讓他 滾。』於是,王妃上去狠狠地踢他,眾人也用各種東西打他,用油燙他, 他也是半死不活地離開了自在部王的王宮。眾比丘,當時的自在部國王就 是現在的我,王妃就是現在的耶惟檀王妃,梵施國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 多。」(師言:這個公案說明了釋迦世尊與提婆達多前後的因緣也是一種 同行等流果報。所以有些專門害別人的人,也是前世業力所現。)
(20)梳發女—同佛母願 精進第一
佛為兜率天子時,印度迦毗羅衛城(Kapilila-vastu)有一獅須國王, 與王妃過著美好的生活。他們先後生了四個王子、四個王女,分別取名: 淨飯、白飯、斗飯、甘露飯,淨母、白母、斗母、甘露母。邦西城有個施 迦□薩國王,與王妃生了兩個王女,取名為:大幻化母、幻化母。(譯者: 大幻化母就是摩耶夫人(Maha Devi),幻化母是世尊的姨母摩訶波 婆提夫 人(Maha Prajapadi)。兩位王女出生後,宮中用牛奶等餵養,她倆如海中 蓮迅速地長大了。有位相士說:「幻化母可以生一個具足相好的太子,而 大幻化母可以生一個金輪王。」鄰國的獅須國王得知這個授記,派人去施 迦□薩國那裡求婚:「請您將兩位王女許配給我淨飯太子吧!」(當時釋 迦族的規矩是不能一夫二妻。)獅須國王派人進一步疏通,終於得到了整 個釋迦族的同意,施迦□薩國王就將兩位王女許配給淨飯太子。獅須國王 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施迦□薩國王還送給兩位王女一位女僕—梳發 女。她們一起與淨飯太子過著舒美的生活。不久,大幻化母生下了悉達多 太子,七天後便轉生到三十三天(Trayastrimsat Deva)。梳發女非常憂傷, 任何人都無法解除她心裡的痛苦。悉達多太子長大後,見生、老、病、死 等痛苦,便捨棄王位出家苦行六年,獲證無上正等正覺。他回到迦毗羅衛 城,許多釋迦族的王子隨佛出家,幻化母也隨後出家為眾生主母。梳發女 也跟隨世尊出家,她精進修持,斷盡了三界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為 世尊教法下的精進第一。
諸比丘請問世尊:「世尊,梳發女以何因緣轉生富貴之家卻身為女 僕?」世尊告曰:「這是她前世的願力成熟故。九十一個大劫(Maha Kalpa) 以前,毗婆屍佛⑴(Vipassi Buddha)出世。時有二女,見佛相好莊嚴,一 女發願:『願將來我能生下一位象毗婆屍佛那樣的太子,即生成佛。』另 一女發願:『我願作太子的姨母 。』還有一女隨同發願:『我就作你們的 梳發女。』此中前兩位發願女即大幻化母和幻化母;另一位即梳發女。)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梳發女以何願力得於世尊教法下出家證果,並 精進第一?」世尊復言:「這也是往昔的願力成熟。在如來(Tathagata) 正等覺(Samma Sambuddha)、人天導師迦葉佛(Kasspa Buddha)出世時,有 位堪姆(師言:『堪姆』這一名詞早在迦葉佛時就有,不是藏地密宗特有。) 為迦葉佛教法下精進第一。其座下有一比丘尼見自己的堪姆如此的精進, 就發願:以我一生中持戒聞思之善業,願我將來於釋迦佛教法下出家證果, 並且精進第一。當時發願的那位比丘尼,即今梳發女是也。現在她的願力 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果且精進第一。)(譯者:大家知道,迦葉 佛時一位普通的比丘尼,僅以願力在釋迦教法下出家得果。所以,我們現 在修行雖然沒現前神通成就,但要好好發願,再積累資糧,因果是不會虛 妄的。有些人認為今生不成就沒多大意義,好像不承認後世和因果報應一 樣。另一方面,現在的堪姆們應該作個楷模,讓別人都見賢思齊:精進第 一,智慧第一,持戒第一……以後在弘法利生方面會有很大的利益。)
(21)蓮花色比丘—供聖得報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位涅德比丘,四處參訪,到了仲雪。此地有
一位富如多聞天子的施主,與愛妻過著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膝下
無子。施主常常擔憂:我們有這麼多財富,若無子繼承,等我倆死後也是
被國王沒收。所以,他夫婦二人常祈求大梵天、帝釋天等諸神,也常到佛
菩薩前作供養。久而久之,因祈禱與眾緣和合,終於有一個凡夫來入胎了。
妻子高興地對丈夫說:「我身已有孕且右側偏重,肯定會生個男孩……。」
說畢夫婦倆都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共同祈願:「願這個小生命長大後孝
順父母,對整個家族種姓有利,對佛法有利,在我們去世後能好好地做個
超度。」施主還另建一座宮殿,宮內冷暖適宜,設備齊全,還有五味飲食、
動聽的音樂等,非常舒適。
懷胎九月,施主的妻子果然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男嬰,身如白蓮,
夫婦就為他取名『蓮花色』。他們用上好的食品精心餵養著蓮花色,蓮花
色猶如海中的蓮花般迅速成長。他長大後,無礙通達世間的十八門學問,
並對釋迦教法生起極大的信心。祈請父母同意後,就到那位四處參訪的涅
德比丘前出家受戒。
有一天,蓮花色比丘未稟白自己的堪布,便擅自出遊了。【師言:按
照教規:初出家始,當依止上師十年不得離開,除繞塔外,凡一切事經上
師開許後方可,師不開許則不能去,若違師言將於自己的修行方面不得增
益。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希望全院的四眾弟子(Catu Parisa)千萬不要
亂跑。】(譯者:我在此也奉勸各位,得遇一位戒律清淨、聞思究竟的上
師,或者是遇上自己具有極大信心的上師,一定要恆時依止,並常常祈禱
上師三寶空行護法加被自己的身心,才能有這個福份恆時依止一位具足法
相的上師。你們中間有的人固執己見,不辭而別,我是沒辦法。但對於修
法呢,請大家以後慢慢地觀察,會自有分曉的。)蓮花色比丘到磨吐羅城
(覺拉市),與城中的僧眾一同安住下來。一天清晨,蓮花色比丘著衣持
缽去城中化緣,因初到此地,人生地疏,竟然走到一家妓院去了。一妓女
見到蓮花色比丘,即刻慾火縱燒,生起了極大的貪心,便迎上前去熱情地
說:「尊者,請到我家應供吧!」蓮花色比丘還真以為她是位虔誠的信徒,
就隨她去了家中。難以抑制貪慾的妓女坦然地對他說:「尊者,您相貌端
嚴,我青春貌美,我倆一定有很深的緣份,應該同眠共枕。」此言一出,
蓮花色比丘真是大吃一驚,連忙摀住耳朵不敢聽下去,並請求她:「請你
不要這樣說!不要這樣說!我已出家受了戒,無論如何是不能這樣做的。」
妓女聽了並不以為然,強辯道:「您如果不能這樣做,卻為什麼跑到妓院
來呢?」蓮花色比丘忙解釋:「我跑來這裡是想應供,別無它意,我新來
此地,既不知這裡是妓院,也不知你是妓女,我的確不是生貪心而來此地
的,不管怎樣,我是不會做破壞戒行的事。」妓女忍不住貪慾便威脅道:
「那好,你若不答應我,今天,我是不會放過你的。」蓮花色比丘聽了,
害怕極了,不顧一切地衝出去逃走了。(師言:希望我的每位弟子每到一
處首先要仔細觀察處境,否則,像蓮花色比丘去了不該去的地方也很難免,
但像他那樣具正知正念,能當下對治的怕是很少!)他沒再化緣,空著肚
子一直跑回經堂去了。
那位妓女慾火焚燒,難以克制,想盡辦法找到了一位會咒術的賤女。
賤女對於咒術非常精通,能很快勾召來男人。妓女對賤女說明自己的心意,
並許諾若能圓滿這個心願定會以很多黃金回報。賤女就答應了,她用牛糞
做各種壇城,供香花、食子等,燒護摩、白芥子等,口中念誦儀軌、咒語,
果真把蓮花色比丘勾召到她家來了。(師言:咒語的力量不可思議。在馬
羅札瓦譯師的傳記中,當時馬羅札瓦譯師想殺米拉日巴,就專門唸咒語。
果真把米拉日巴勾召來了,但怎樣也殺不了他,馬羅札瓦譯師很奇怪。米
拉日巴告訴他:「因咒語的力量不可思議,使我不得自在被勾召來,但我
的殺業已懺悔盡,所以你殺不了我。」)賤女說:「今天勾召你來有兩條
路任你選:一是你跟那位妓女過夫妻生活;二是將你作火供。你自己看著
辦!」蓮花色比丘毫不猶豫地自言自語:「如來出世猶如曇花一現,暇滿
人身亦是難得,出家為僧更是難中之難。我今已得出家就應堅守淨戒,所
以,跳入火坑是我最好的選擇。」(譯者:請大家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
若遇到這樣的違緣,有沒有象蓮花色比丘那樣堅定的信心?)賤女聽了這
番話,頓時覺得非常慚愧,想到自己的言行又很懊惱,自己造了太大的惡
業,立即對蓮花色比丘生起恭敬心,放棄一切勾召儀軌等,恭敬、合掌、
頂禮於比丘前懺悔。在一旁的妓女見此事,她也減退貪慾之心,二人共在
蓮花色比丘前誠懇地懺悔後,祈求傳法。蓮花色比丘給她們傳了相應的法,
她們如理修持後,證得了預流果。二人再次祈求:「我們願在佛陀的教法
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戒。」蓮花色比丘把她們交給其他比丘尼眾,在那裡
出家受戒修法,她們二位勇猛精進,最終得證羅漢果。(譯者:佛法平等,
人人都有佛性,無有高下,無有貴賤。這裡原來是妓女和賤女,後來也證
得羅漢果,何況其他人。只要你具足信心和精進,無論是什麼人都能成就。)
(師言:《薩迦格言》裡,有一位大天比丘,他傳法後許多弟子都證得羅
漢果位。他死後,這些具神通的弟子才觀察上師轉生哪去了,一個觀察到
上師正在無間地獄裡哭喊著。他覺得是不是看錯了,再次觀察時,上師已
在三十三天(Tavatin-sa)了。於是他們去請問佛陀,佛陀告訴他們:「因
他曾造了無間罪故墮地獄,剎那許,借他傳法使許多弟子得聖果之功德而
得升三十三天(Tavatinsa)。所以,傳法上師假使沒有功德、成就,只要
弟子具信心也能得究竟成就,如果弟子不具信心,上師是普賢如來,也無
法引凡入聖。)蓮花色比丘見她倆已得聖果,心生慚愧;我可以成熟他人
的相續,但自相續卻沒能成熟,弟子已是羅漢,自己仍是個凡夫。爾後,
他請佛說廣聞五德:1知根、2知界、3知處、4緣起、5處與非處。按照教
言而斷除煩惱,開始精進聞思修,滅盡所有煩惱,證得羅漢果。時諸天降
下花雨,齊聲讚歎他的功德。得果後,他又在磨吐羅城住了一段時間,才
返回捨衛城。返回後,他就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在磨吐羅城的經歷。
時眾比丘請問:「世尊,妓女以何因緣首先對蓮花色比丘生極大貪心?
又以何因緣她倆今生成為妓女和賤女,爾後出家得羅漢果?祈請開示。」
佛告曰:「妓女與蓮花色有五百世的夫妻因緣,因往昔的習氣現前,故她
一見蓮花色自然生起了貪心。後來妓女得出家證果是她往昔願力成熟故。
曾賢劫在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鹿野苑有
一大施主,娶有二妻,他們共同享受人世間的美好生活。漸漸地施主對迦
葉佛生起了很大信心。一天,他告訴兩位妻子:『我對迦葉佛的教法很有
信心,並準備出家修梵行,望你倆在家和睦度日。』二位妻子也說:『夫
君,您若發心出家,我倆也想出家。』大施主聽了很高興,說:『那很好,
我先把你們送到僧團出家,我把財物妥善處理後,再出家。』他就把她倆
帶到尼眾經堂,交給尼眾出家受戒。事畢,施主就回到家中把財物上供下
施,都安排妥善後,也出家了。出家後他精進修學,很快通達了三藏,具
足一些功德,成了位說法師,得到衣食藥物等供養。而那兩位比丘尼呢?
則是業習未斷,常常跟僧眾起煩惱並惡口罵人,一個罵:『簡直像個妓女』;
另一個罵:『真是個賤女』等等。這位比丘卻是對僧眾做廣大佈施供養,
還供養迦葉佛的指甲與頭髮,並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生富貴
家,相貌莊嚴,於釋迦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證果!』當時,那兩位比丘
尼問他發了什麼願?他如實地告訴了她們,她們也發了同樣的願,並且又
發願:願我們在僧眾中惡口罵人的惡業不要成熟。當時的比丘即現在的蓮
花色比丘,兩位比丘尼就是先作妓女和賤女後出家證果的比丘尼,他們當
時咒罵僧人的果報,今世先變成卑賤的妓女和賤女,又以發殊勝慧願的果
報,而證得聖果。」
眾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蓮花色比丘身色如蓮花甚為莊
嚴?」佛告曰:「這也是往昔的善願成熟。曾經有一位看守眾人喜院根呷
拉瓦(指經堂或大園子)的人,他經常用各種花□、香、水供養經堂,經
堂內有鮮花水果,又有天鵝群鳥,是個鳥語花香非常幽美的環境。後來有
位獨覺來到根呷拉瓦打坐修行,守門人見了生大歡喜,對獨覺供養食品及
蓮花,同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富貴家,身色如蓮花。諸
比丘,此守門人即今蓮花色比丘,因其願力成熟,故身色如蓮花,甚為莊
嚴。」(師言:《百業經》中多是往昔願力成熟的公案,故我們平時在誦
《普賢行願品》時,每句願詞的內容都應用心觀想,若不能全部作觀,即
使是其中的『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
無破無穿漏。』偈能觀想也可以,切莫隨隨便便在字音上滑過去。若這一
是為度化無邊眾生而發心念誦,也會直接得到普賢如來的果位。有的念《普
賢行願品》發願供養;有的發願得佛、菩薩的果位。但不管怎麼樣,好好
地發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年的普賢雲供是為你們四眾弟子(Catu
Parisa)打開了一個積累資糧的方便大門,故每次念誦時別忘了自己發
願。)
(22)屠夫之子—獵人供聖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個富裕的屠夫,與妻子共同過著美好的生
活。後來,妻子生下一個極為莊嚴的男孩,非常逗人喜愛。他們為孩子的
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一個適合其種姓的名字,並用牛奶、酸
奶、油餅等餵養他。長大後,他既孝順又能幹。當父親表示希望他能繼承
父業做屠夫時,他推辭說:「父親,我自己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難道我
還願意殺生(Pana Ghata)嗎?」那位有善根的母親聽後便勸屠夫說:「既
然兒子這麼說了,就不要勉強他,屠夫又不是一門很好的行業,不要讓他
造業,事情可以另請別人幫忙,讓他隨緣吧。」(譯者:古印度的習俗對
種姓非常重視,是貴族的就一定是貴族,是下劣種姓的一定是下劣種姓,
絲毫不得越界。從生活到事業都有相當嚴格的界限,如今雖然政府規定不
分種姓作業,但不少城市的民間風俗流傳相當久遠。若想了知,我的《印
度巡禮記》中有記載。)由於父母通情達理,屠夫的兒子捨棄了父親傳下
的行業。後來,他對釋迦佛的教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佛在祗陀太子園林
時,他去佛前聞法,並發心捨俗出家。經過父母同意後,在釋迦佛的教法
下出家受戒,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在
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共讚他的功德。此
時,他用神通觀察所化眾生的因緣,首先應該調伏的是自己的父母,於是
他就回到父母前對他們宣說佛法,使他們從殺生的行業中解脫出來,夫婦
倆也立誓斷惡行善,皈依三寶,行持五戒,廣做佈施,屠夫家財源如同井
水,求施者連綿不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緣生於富裕的屠夫家?雖生在
屠夫家卻不做屠業,並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證果?唯祈演說前後因緣。」
佛告眾比丘:「這是往昔的願力。很早以前,在一寂靜森林裡有一群
獵人聚集生活,正在享用飲食時,有一位獨覺前來化緣,其中的一位獵人
見到獨覺頗為歡喜,立即上前供養了許多食品,獨覺默然受供,並以身體
的示現傳授了一些佛法,再飛入空中。(譯者:據佛規,獨覺、羅漢們雖
俱神變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規律,自己必須去化緣。)供養的
獵人見了,更加歡喜,並發願:以今供養獨覺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得生
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惡業,並能於比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前,令他歡
喜,並出家修證成果。當時做供養的獵人就是現在的那位比丘,願中的『比
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就是我,因願力成熟故,今於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
(譯者:這個公案是兩世的願力成熟於一生:一個是作獵人時的發願,一個
是作比丘時的發願。以《般若經》的觀點是不能發小乘願,但我們發願:
若今身未成就,最遲在彌勒佛出世時,自己回小向大,現前正等覺。特別
是臨終前發願最殊勝,也易成熟。平時在諸佛菩薩僧眾前做少許的供養時,
殷重發願能即生證悟大圓滿。《百業經》中多是凡夫發願而成熟的,所以
大家現在應以《普賢行願品》或《大圓滿願文》的願詞來作廣大的發願。)
(23)金色比丘尼—供養佛塔 得金色身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個下劣種姓的人家,生下一個具十八丑相
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憂愁,她的父親說:「這樣難看的孩子,乾脆到晚
上把他溺死,然後再拿去餵狗。」母親說:「夫君,您不要這麼說,殺人
是天理所不容的,(譯者:但現在很多人由於行為的不如法,造成很多非
法懷孕,然後又來墮胎,使許多無辜的生命處胎時,就夭亡了,這在因果
上是很不好的,真是眾生業力所感!)畢竟她是我們倆的孩子,等她長大
生活能自理了就把她趕出門。」丈夫聽了,想了想就同意了。從此後,他
們就把她關在家中悄悄地餵養,不讓任何人知道,也不讓任何人看見。到
她能獨自行走時,父母就把她驅出家門。她流浪街頭,四處行乞,每日食
不充腹,衣不弊體,本來相貌奇醜,又染上了嚴重的麻瘋病,實在是痛苦
難忍,在街道上輾轉亂喊。阿難尊者見此情景生起無比的悲心,於是上前
以溫和的語氣問道:「女孩,你是誰呀?怎麼成這個樣子?」她的神智還
清楚,悲傷地對尊者祈求說:「尊者,這是我前世的業力所感,才成這個
樣子,祈求尊者把我的惡業消盡!」尊者悲愍地安慰道:「你不 必擔心,
我教你行善,以善業之力來消盡你的惡業。」便從別處找來些芝麻油、供
香等,並把她帶到佛的發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燈、塗香、花等等供養。
孤獨長者剛好也來到此處,見了這一情景就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將事情
的經過告訴了長者。長者看見醜女無衣穿便生起悲心,給了她一件衣服。
同時,我等大師、遍知佛陀知道這個可憐的女子,就親臨塔前。醜女見佛
陀三門寂靜、相好莊嚴、圓滿嚴飾的金身,馬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心想:
我供養發塔、指甲塔的功德很大,今若能親自供養佛陀,功德更是不可思
議。想著想著,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供養了佛陀,(師言:雖然是件
髒血垢染的衣服,但釋迦世尊還是樂意接受了她清淨的供養。)她無比地
歡喜,在佛前合掌祈禱,後來她在對佛的歡喜心中去世了。死後,她轉生
到當地的一位商主家,生下來時非常端莊,且身色金黃,故取名『金色』。
商主這家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金色剛滿七歲就對佛生起信心,求
父母同意她在釋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後晝夜精進,很快就滅盡了煩惱,
獲得羅漢果位,成為具大神通的羅漢。以後,她用神通觀察自己的前世,
知道是阿難尊者把她從十八丑相的劣種中救了出來,她對阿難尊者特別地
感激,天天恭敬供養阿難尊者。眾比丘見之便去請問:「世尊,金色羅漢
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色金黃,年齡尚幼能具信出家證果?唯願為說。」
世尊說:「你們還記得捨衛城曾有個具十八丑相的女子嗎?」「記得,記
得,其醜無比!」「當時,她正供養我的發塔時,我親自去了,她見我後
生大信喜心,並在充滿歡喜及信心之中去世了。後來,她投生到當地的大
商主家,身色金黃。」「那麼,請問世尊,她造了什麼業而成為十八丑相
的賤女呢?」世尊告曰:「這是她往昔業力成熟。早在人壽兩萬歲,有人
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家有一女,
長大後對迦葉佛具有信心,祈求父母同意她出家。出家後,她個性剛強,
恃財好勝,時常惡口罵別人『賤人』、『醜人』等。(師言:我的根本上
師土嘎如意寶(Cinta Mani)也曾經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並引用華智
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所講的公案:有一位人常為別人取牛頭馬面綽
號,後來他轉生成有一身十八個頭的眾生。故大家平時說話要講文明禮
貌。)後來,她一生中修行梵行,臨終前發願:今生出家修持雖無成就,
唯以出家功德,願於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並願惡
口罵人(Pisuna Navaca)的惡業不要成熟。然而,因果不虛,罵人的惡業
先成熟了,使她成為一個具十八丑相的劣種女,後得遇我並起信心,出家
獲證羅漢果。前後因緣如是也。」
(24)牧 人—惡口戲罵 今證羅漢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位威力無比的薩迦國王。(師言:薩迦國王
在釋迦佛時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稱他是第五大王,僅在四大天王之後。)
他有一次恭請世尊及眷屬在祗陀太子園(處靈鷲山下,距捨衛城很近)應
供三個月,國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種上好食品供養,並派五百牧童
幫忙做雜事。三個月圓滿後,薩迦國王對釋迦佛供養無價妙衣,對應供僧
眾也以各種資具一一供養,然後世尊率眾眷屬回經堂了。當時,五百牧童
不約而同地想:薩迦國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業,才成為一位有權勢、
有威望、有福報、舉世聞名的國王,可他現在繼續上供,積累資糧。而我
們這些人呢?因前世未造善業,故今世為牧童。現在我們得了人身也應該
發心供養僧眾(Bhi-kkhu Sangha),他們就共同決定以飲食供養世尊及僧
眾,一切準備就緒。(師言:對一個牧童來說,雖然財物不是很多,但發
心清淨,功德同樣很大。)便恭請世尊及眷屬應供,世尊默許了。中午,
世尊率眷屬前來應供,牧童們虔誠供養。供養已畢,五百牧童一起去世尊
前求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傳給他們相應的法,他們以智慧金剛
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得預流果位。得果的牧童們發心出家,就先到對
佛法極有信心的薩迦國王那裡祈求,得到開許後,再去世尊前祈求:「我
等欲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唯請世尊悲愍攝受。」世尊開許了,並以「過
來」之方便言詞,令他們當下得到近圓戒體。五百牧童成了身披袈裟、手
持缽盂、淨持梵行的清淨比丘了。世尊又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各自
六時精進,很快摧毀了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的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
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見之無不歡喜讚歎!得果後,他
們心想:現在有沒有我們可以調化的眾生?若有則在何方?他們以神通觀
察到了一些具緣調化的眾生,就前去調化。其中有一個牧女,想盡辦法也
不能使她對佛陀生起信心,無奈之餘他們就強拉硬扯把她拉到世尊前。她
一見世尊三十二相好,頓時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勝於十二年的禪悅,不
可言說。她看到左右的人都捧著供品,而她什麼也沒有。她看見路邊的果
夏達呷花很好看,便採下來去供養佛陀,並在佛前恭敬禮拜,祈求傳法。
世尊觀知她壽命不長,給她傳了相應的法。傳法圓滿後,牧女就回去了。
不久,她因四大不調很快去世了,因她對世尊生起歡喜心故,去世後得以
轉生天界,成為一個可愛的天女。一般天人有個規矩:得生天界後進行三
觀察:觀察自己前世是哪一道眾生?以何因緣得生天界?以後又轉生何
處?這個天女觀察到:自己前世是人道的一個牧女,因為以歡喜心供佛果
夏達呷花的善根而轉生成天女。她懷著對世尊的感恩之心,想馬上去拜見
大恩世尊。於是,身著妙衣霓裳,上下金裝銀飾,手持天上的青蓮、白蓮、
曼陀羅花等來到世尊前,合掌恭敬,供養鮮花,再祈傳法。世尊給她傳了
相應的法,她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又對世
尊頂禮,右繞三匝返回了天界。
當時,有前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見到夜間光芒普照,以為是大梵
天(Maha Brahma)、帝釋天或四大天王來拜見世尊。次日就去請問:「世尊,
昨夜光亮如白晝,是否是大梵天、帝釋天亦或四大天王來世尊處?」世尊
說:「昨夜既不是大梵天、帝釋天,也不是四大天王前來。你們還記得一
個牧女對我歡喜地供養果夏達呷花嗎?」「記得,記得!」佛曰:「這個
牧女以歡喜心對我供花,死後得以轉生天女。為報恩故,昨夜前來拜見我,
我又應她所求傳了相應的法,她得聖果後返回天界了。」「請問世尊,此
天女以何因緣今生轉為貧窮的牧女?後又轉生可愛的天女?唯願宣說前後
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前世的業力與今生的因緣。所謂前世的業
力就是: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
有一位比丘尼,性情暴躁,以嗔心惡口罵人『牧女』。(譯者:『牧女』
意思是下劣、貧窮、愚笨的人。蓮師說過:『上至班智達,下至牧童間』
其喻意亦在於此。有時想起我當年讀書時,能說會道,別人讓我幫他們取
外號去嘲笑他人,我可以馬上根據其相貌取個令人哄堂大笑的外號,取了
好多,現在想起來念懺悔心咒對我很重要。上師也講:聽《百業經》後僅
僅是謹小慎微、不造口業也是一大收穫。上述公案中,大多都是口業成熟
之過,所以大家應該注意不要造口業。)臨終前生大慚愧的比丘尼發願:
我於迦葉佛教法下一生持清淨梵行,雖然沒有證果,但願我在釋迦佛出世
時,在佛教法下,令佛歡喜並得以證果:願我惡口罵人之業不要成熟。』
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時惡口比丘尼即今牧女,此是前世業力成熟。
所謂今世的因緣,就是她以歡喜心供養了我一朵果夏達呷花而得生天女,
此是今世的善業所感。」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那五百名牧童,以何因緣今世共為牧童?
後來遇佛並出家證羅漢果?願樂欲聞,唯願為說。」世尊告曰:「早在賢
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那五百名牧童都
是比丘,當時他們以『牧童』互相戲罵。臨終時發願:雖然在迦葉佛前我
們沒有什麼聖者的境界和功德,但是,以一生中持戒的功德,願於釋迦佛
出世時,於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得證羅漢果位;願惡口相罵之業不
要成熟。(師言:平時業力現前,不留意罵了人,馬上念「嗡班札兒薩 」
至少一千遍,乃至十萬遍,方能懺清,以咒力不可思議故。)當時的五百
位比丘就是現在的五百牧童。以惡口之業成熟故,又以其願力成熟,今生
能遇佛,令佛歡喜,出家後精進修持,證得阿羅漢果。」
(25)扎德沃—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五百位悠閒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們經常逛
野外的公園,享受大自然明媚的風光。在盛開著白蓮、青蓮等各種奇花異
草的公園裡,他們無憂無慮地嬉戲,還經常編織各種花蔓作頭飾、耳環、
鼻環、項鏈、臂環、手環等等,一邊還放著動聽的妙樂,他們就這麼歡快
地度日。 我等大師、遍知、能仁釋迦世尊以慈悲度化他們。一天早上,
世尊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很遠處,這五百位扎德沃人就看見了佛閃閃發
光的金色身相,頓時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紛紛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種花□,
恭敬頂禮令佛歡喜,右繞三匝後才依依不捨地離去。世尊此時破顏微笑,
身放白、紅、黃、藍四種光,光上照天界,下徹八寒八熱地獄。地獄眾生
各自覺得冷暖舒適,都誤以為是業報已盡當轉生它方世界。後來知道是世
尊的慈光給他們消除寒苦熱惱,便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信喜心,因此而轉
生到各個天界,同時得到了無常(Ani-ccam)、苦(Dukkha)、空(Sunnata)、
無我(Anatta),共偈曰:「生起出離心,入於如來教,摧毀諸四魔,誰人
能行持,清淨梵戒行,遠離諸輪迴,滅盡諸痛苦。」佛光隨後繞三千大千
世界三匝復入白毫間。阿難尊者見此,恭敬合掌請問:「世尊,如來正等
覺無因無緣不會放光微笑,今世尊以何因緣面顯微笑身放四光?唯願為
說,願樂欲聞。」佛告阿難:「如是如是。如來、正等覺無因無緣是不會
放光微笑的。今吾見五百扎德沃人以信喜心供養鮮花,右繞我三匝故,彼
等當於十三大劫中不墮惡趣,再十三大劫轉生天界享受欲樂,然後轉為人
身出家(Nikkhamamana)修行(Padipata),在阿蘭若處獨修三十七道品而得
獨覺果位,其名曰:無願獨覺。以此因緣,令我破顏微笑,身放四光。」
時諸比丘聞此,復請問:「世尊,彼等往昔以何善業對您作鮮花供養?」
世尊告曰:「諸佛善逝是往昔積集善業,我亦如是。本來一切眾生的業不
會成熟於器界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於自身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
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那是在久遠前第二個大阿
僧祗劫時,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燃燈佛(Dipamkara Buddha)出世。
燃燈國王安住在燃燈王宮內如理如法的掌管上下,舉國安泰,佛法興盛,
無有戰爭災難,人人都安閒度日。有一次,燃燈國王準備恭請燃燈佛光臨
王宮應供。同時派人特邀其部下的具財子國王到時也能參加應供。(譯者:
以後堪布、活佛到漢地去了,居士們應該像燃燈國王一樣通知別人,不要
保密。密法是該保密的卻不保密,堪布活佛不該保密卻偏要保密,密法是
有傳承的應該保密,對堪布活佛保密卻至今未找到傳承。)此具財子國王
也是財富圓滿行大佈施者,他已是十二年如一日地恆行上供下施。這次,
他準備作最後的五大供養:金盤、金掌、金瓶、五百嘎夏巴涅及一位美女。
在另外的地方,有二位婆羅門的兒子在一婆羅門上師前學習《吠陀》,
學了很久,想報答上師恩德卻又苦於沒有財物。後來他們聽說了具財子國
王好施,就前往求施財物。在他們未到前,具財子國王的天尊告訴他:『今
來二人,一名賢慧,一名智慧,他倆前來求施,如果你將五大供品奉獻給
賢慧,則勝過你十二年的上供下施功德。』言畢不久,果真來了二人,具
財子國王把他倆迎進宮中,一問之下知道是賢慧後,就滿心歡喜地將五供
品獻給了賢慧,而賢慧僅是沒有接受美女,其餘的四供都歡喜納受了。因
為他覺得自己已受梵行不淫戒,不宜接受美女。可這位美女卻是鍾情於賢
慧,願意隨他去,在一旁悄悄地說:『賢慧,既然國王已把我賜給您,還
是接納我吧!』賢慧還是毅然地謝絕了。這時美女已是無處可依,便獨自
朝燃燈國走去了。見一位賣花的人,她就把全身的金銀珍寶交於賣花攤主,
並要求道:『我把這些很值錢的金銀珍寶全交給你,以後我將每天定時來
取一朵青蓮去供養天尊。』(譯者:這裡所謂的天尊,也許是燃燈佛,在
經論中有時佛和菩薩也可用天尊之名。)
賢慧得到四大物品後去供養他的上師,上師唯有五百嘎夏巴涅沒有
接受。當晚,賢慧就做了十個夢:一是自己飲用大海水;二是行走於虛空;
三是手持日輪;四是手持月輪;五是乘國王的馬車;六是乘仙人的馬車;七是
騎大象;八是騎天鵝;九是騎獅子;十是登懸崖。清晨醒來,他覺得稀有,
便四處探詢能解夢的人。後聽到附近有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擅於解夢,他便
前去求解。仙人告曰:『此夢非吾所能解,聽說最近燃燈國王將恭請燃燈
佛去王宮應供,屆時汝亦可前往,請求燃燈佛解你的十種夢相。』賢慧聽
畢,就前往燃燈國。與此同時,具財子國王也率八萬大臣前往燃燈國。
燃燈國王為供養燃燈佛,在前七天就規定:國內所有鮮花一律交給王
宮以備供養燃燈佛,任何人不得違越!因此,全國大小地方沒有一朵花敢
留下來。那位美女還是照例去取她每日訂購的一朵花,賣花者說:『您看,
國王有約,不得留一朵花,我已全部上交了。』美女稍作默然,爾後很有
把握地告訴賣花人:『你去蓮池邊看,以我福德力,肯定池中有綻開的蓮
花。』賣花人半信半疑地走過去。果然,池中有綻開的七朵青蓮。他覺得
稀有,回告美女:『奇哉!奇哉!我剛剛全採了,怎麼突然又有新開的七
朵青蓮?』美女讓他採下,他怎麼都不敢去採,因為害怕有違國王條規。
美女靈機一動說:『不要緊,你去採來後,我把花放在寶瓶裡用水養著,
任何人都不得見的,放心好了。』賣花人採來了花,美女把它們裝在寶瓶
裡,藏在身上往城中去了。此時,賢慧也到了燃燈國,他自言自語:『我
沒有供品很不應理,應該找些鮮花供養燃燈佛。』於是,他走遍全城的大
小花園,從東門出,北門進,四處尋找鮮花。可是一無所得,正失望地往
回走時,又與那位美女不期而遇了。以賢慧婆羅門的福德力,美女藏在寶
瓶中的青蓮從瓶中露出來了。
賢慧婆羅門見到了開在瓶外的七朵青蓮,很想借此供佛。於是他上
前對美女商求道:『我給你五百嘎夏巴涅,能否把青蓮花給我?』美女定
神看了看賢慧婆羅門,故意不肯地說:『噢,是你呀!不就是當初不願接
納我的那位婆羅門嗎?怎麼?現在想要我手中的花?我當然是不會給你
的。』但美女還是忍不住又接著問他:『不過……,您要花到底做什麼?』
賢慧說:『別無他意,只是想借花獻佛而已。』美女略微思考了一下說:『給
你倒可以,但我不要錢,只是要您發個願︰生生世世讓我作您的妻子。否
則,我是不會給您花的。』賢慧聽後很真誠地對她說:『我一生好行佈施,
將來生生世世中將會佈施自己的妻子、兒女,甚至我自身的血肉,你還是
好好考慮考慮。』美女說:『無論如何,在您以後的佈施中我絕不造任何
違緣,只要您現在發願就可以。』(譯者:這個故事在義城王子為婆羅門
佈施兒女時其妃不願,王子勸他:『你曾經發願……』當時她回憶起往昔
之願)之後,美女將五朵蓮花送給了賢慧,並同時發願:『您何時成佛轉
法輪,我就何時作您的弟子行持佛法,乃至未成佛間,我生生世世作您的
妻子。』
燃燈佛光臨燃燈王宮應供的日子臨近了,宮庭內外,大街小巷掃灑
清潔,無有瓦礫沙石,地平如掌。用甘露水、塗香、妙香敷撒大地,種種
幢幡、寶蓋、傘蓋林立,莊嚴著宮城內外,環境非常悅意。燃燈國王手舉
百幅寶傘,率領他手下各持寶傘的大臣們,具財子國王也率領他手下的八
萬眷屬們一起前往迎請燃燈佛,在佛前頂禮合掌祈求:『恭請世尊及眾比
丘光臨我王宮應供!』燃燈佛率眾比丘默許前往。一路上,燃燈國王手持
百幅寶傘舉在佛的上方,其餘的隨從也打著寶傘。這時,燃燈佛給他們作
個加持,他們每個人突然間都覺得在親自為佛打傘。燃燈佛被隆重地迎請
到王宮,當佛的雙腳跨在門檻上時,整個大地震動,盲者復明,聾者能聽,
喑啞說話,跛子能行,瘋狂者恢復正常,難產孕婦順利生子,余多苦縛眾
生各自自然解脫;大象、駿馬能說人話,布谷鳥等也叫出悅耳的聲音,各
種樂器不擊自鳴,美妙動聽,大地鮮花怒放等等。出現許多瑞相。不計其
數的眾生,各持香花紛紛對燃燈佛頂禮供養。在這熱鬧非凡的擁擠人群中,
賢慧、智慧及美女三人也隨眾想親近燃燈佛。當時,燃燈佛以慧眼觀察到
賢慧婆羅門是眾多人中福報最大的人,就想給他一個機會,馬上用神變下
了一場大雨。結果,擁擠的人眾都被雨淋散了,賢慧三人就馬上去親近佛
陀。他以無比的歡喜心把五朵蓮花供養了燃燈佛,燃燈佛加持這五朵青蓮,
馬上大如車輪,並上升到燃燈佛頭頂的上空,如傘蓋一樣,佛陀行走時,
這五朵青蓮也跟隨著;佛陀安住,這五朵青蓮也停留。美女見了生起很大
的歡喜心,把剩下的兩朵也供養了燃燈佛,佛陀加持後也大如車輪停留在
佛陀的雙耳旁而隨佛陀一同停留。燃燈佛在前行,賢慧見前面泥濘不堪,
就把自己的頭髮舖在地上,對燃燈佛祈求:『如果我能現前菩提果位,成
就轉法輪的話,就請佛陀的雙足在我的頭髮上踏過!』果然,佛陀在賢慧
的頭髮上踏過了。當時,智慧卻生了嗔恨心,想:怎麼佛陀把賢慧作畜生
一樣對待,竟然從他頭髮上踏過,不應理。後來,燃燈佛對賢慧授記:『你
將來得解脫現前無上正等正覺,號釋迦牟尼佛,成為三界輪迴的唯一明
燈!』授記畢,剎那騰入空中,離地約七多羅樹1(Tala)高的虛空中,
剛才踐踏脫光頭髮的賢慧同時又長出了新頭髮。在場的無數的信眾都有目
共睹,生起了信喜心共同發願 :願我們將來在釋迦佛的教法下成為聲聞弟
子。(譯者:當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講解到此處時,禁不住淚水橫溢,
哽咽良久,深深地勸誡大家:即使將此身心奉塵剎,也難足以報佛恩,更
令人痛心的是有些人披如來袈裟,吃如來的飯,還天天破如來的教規。大
家好好地想一想,當時我們也在其中發願的話,現在可能已得解脫了;但
轉念一想畢竟我們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得出家守戒,也許當時我們也
在其中發願。可是在座的有些人在當時連一隻螞蟻都不是,非常痛苦。深
憶這些前後因緣,釋迦佛對我們的慈恩深似大海、廣似虛空,如果我們與
世尊在因地沒結上緣,現在不可能出家修行,不定將輪迴到何時?每每我
自己想這些末法年代的眾生,報佛恩者寥若晨星,內心難以抑制地痛苦。)
美女也深深發願:以今天供花之功德,願我將來在釋迦佛轉法輪時成為他
的聲聞母,在未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作他的妻子。時諸天人見了也發願 :在
釋迦佛轉法輪時我們願成為佛的首座聲聞。(後佛於鹿野苑轉法輪時有八
萬天子證得聖果,即此緣起。)那些被燃燈佛踏落在泥坑裡的頭髮,燃燈
國王把它撿起來,具財子國王求得了,數了數有八萬根,就分給了他手下
的八萬大臣,他們回去後都做了發塔(Kesa Dhatu)。(譯者:以前燃燈佛、
迦葉佛時,做發塔非常重視,供養功德很大; 但現在,一般若上師健在是
不能修發塔的。上師也一再強調,他在世時任何人不得用他的頭髮修塔。)
賢慧得到授記後,燃燈國王、具財子國王和其他許多信眾對他作了歡迎和
供養。當時,賢慧問智慧是如何發心的,智慧說:『完了,我算是完了,
當時燃燈佛在踏你頭髮時,我生了嗔心(Dosa)。』賢慧聽了很可憐他。他
們一起去佛前出了家,賢慧很快地精通三藏,後來轉生到兜率天;智慧則
墮入地獄。眾比丘,當時的賢慧婆羅門就是現在現前菩提果位的我,因供
花於燃燈佛前的果報,我在輪迴中也得到了很大的福報和安樂,以此善根,
我得無上正等覺果位,也是有很殊勝的因緣,得果後又受五百扎德沃人的
供花其緣於此也。」
(26)無畏與鼓聲—孩童發心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王捨城,準備徒步去捨衛城。途中走進了一片寂靜的森
林, 林中有些令人畏懼的猛獸,世尊在樹下小憩。小憩後就繼續走,阿
難看見一個路叉口就稟白世尊:「世尊,通往捨衛城有兩條路,一條是直
的,但有很多獅子、猛獸等,很可怕;一條是彎彎曲曲的,但沒有什麼違緣。
請問世尊,我們該選哪條路?」佛告阿難:「如來、正等覺從無任何畏懼,
走直路就是了。」佛率眾眷屬朝著直路走了。路旁有兩個孩子正在玩耍,
他們看見佛的莊嚴身相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一個手拿小鼓一個手拿弓
箭,蹦蹦跳跳地跑到世尊旁邊。對佛陀恭敬頂禮後說:「世尊走這條路有
猛獸很可怕,但我們可以作您的侍衛保護您。」世尊笑著問:「你們怎樣
保護我?」一個說:「如果猛獸來了,我就搖小鼓嚇唬它。」一個說:「如
果它們來了,我用弓箭射它們。」(師言:曾在石渠求學時,我們有四個
人去觀音上師那裡朝拜。當時,三天三夜都下大雪,又沒飯吃,非常困難。
到了一個地方有二十多條狼在狂吼,我們幾個都很害怕,有的拿人腿骨笛
吹、有的搖手鼓,都沒有嚇走狼。後來祈禱上師,狼才慢慢散了。)釋迦
牟尼佛聽了很高興,覺得他倆發了清淨的心,積累資糧很圓滿,就告訴他
們:「不用給我護身,你們已經圓滿資糧,可以回去了。」這時世尊放光
微笑,光繞三千大千世界後入於白毫間,以示他們將得到獨覺的果位。(佛
陀身光入處的不同,其授記眾生的去處也不同。如:授記過去事則光融入
於世尊的後面,授記未來事光入世尊的前面,授記去地獄光入世尊的腳掌,
授記去傍生道光入世尊的腳跟,授記去餓鬼道光入世尊的腳拇趾頭,授記
轉生人道光入世尊的膝蓋,授記轉生天人光入世尊的肚臍,授記為大力轉
輪王光入世尊的左手掌,授記為金輪王光入世尊的右手掌,授記得聲聞果
光入世尊的臉面,授記得緣覺果光入世尊的白毫間,授記將得無上正等覺
光入世尊的頂髻。)阿難合掌請問:「世尊,今以何因緣放光微笑?」世
尊告曰:「剛才的兩個天真的小孩對我生起清淨的歡喜心故,將於十三大
劫轉生人天享樂,爾後轉人身出家在靜處獨修三十七道品,證得獨覺果位。
一名無畏獨覺,一名鼓聲獨覺。故我放光微笑。」(譯者:可能有人懷疑:
為什麼此經中有很多情節基本相同?我認為這是世尊的願力所致。凡發願
單獨與佛結緣者至少也將得到獨覺果位,在眾多人一起結緣時不一定授記
僅得獨覺果位,肯定是發願力。上師說:這次講《百業經》的目的有三個:
一是為一切眾生發起一個大悲心;二是對上師三寶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心;三
是對因果產生堅定不移的信解。故大家不要辜負我的這片期望。)
(27)寶海童子—供養佛塔 俱生具寶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位富如多聞天子的大施主,娶妻後他
們一起過著美好的生活。其妻懷孕後,有許多不共的瑞相:所居宮殿自然
顯出佛幢、寶傘等各種嚴飾;大地開滿鮮花,芬香四溢;所睡的床也變成天
人的寶床……等等。這些瑞相令施主疑惑不解,他擔心妻子著魔了或遭到
夜叉的危害,於是找了一位相士問究竟是什麼原因?相士告訴施主,並非
遭到違緣,而是因胎兒的福德力故顯現。聽了這話,施主放心地回去了。
十月過後,妻子生了一個非常可愛且端嚴的男嬰。與眾不同的是:他沒有
胎盤,無血污的垢染,非常潔淨,俱身有寶珠、瓔珞、天衣等嚴飾。僕人
們準備給他沐浴時,想脫下他身上的服飾,可剛脫下來,馬上又自然顯出
一套,(師言:本來出家人不能穿白衣、不能佩戴飾物,但像這種俱生的
特殊情況是開許的。如:在釋迦佛其它公案中的白衣比丘尼,因她福報顯
現,生來就著天人無垢的白衣;另外有一位經常去餓鬼道的「桌新吉」,
他俱生就帶一付昂貴的金耳環,復摘復現。這些於戒律中都是開許的。)
僕人沒辦法,只好遵其母言合衣沐浴。浴畢將他抱上床,床剎那就變為妙
寶大床,房頂上顯出一個非常莊嚴的宮殿,宮殿上方有寶幢、寶幡、巴達
等,宮中有五彩繽紛的鮮花和芳香撲鼻的香水,床前顯出一個寶塔,塔裡
有各種寶藏,取出很多寶藏也無有減少,非常稀有。施主內心無比喜悅,
給孩子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誕生儀式。因他生下來家中寶藏如海,故取名寶
海童子。寶海童子由八個姨母用牛奶、酸奶、油餅等護理餵養,他如海蓮
般迅速成長。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有非人為他舖地毯,非人、天人散鮮花。
長大後他精通了文學、醫術及八種觀察,父親為他造了春夏秋冬四個宮殿,
宮殿上寶蓋幢幡自然出現,很多天女也下凡與他一起戲樂,他盡情享受著
這美好的生活。
後來,他對佛法僧三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獨自思維:世間的人天福
報我已享受夠了,現在該出家,精進修行,斷除生死輪迴的一切痛苦。之
後,他做了廣大佈施,使許多窮人得到安樂,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後,
不管到什麼地方,還是很多非人為他舖地,為他舉寶幢,很多天女也跟著
他。其他出家人都覺得:這是搞什麼?他自己也是為此苦惱,便去問世尊
這一切該如何對治。世尊告訴他:「你觀想這一切都不必要,它自然會消
失。」他依教奉行,果然一切都消失了。他覺得很輕鬆,更加精進修持,
不久斷除了三界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寶海童子以何善業得生富貴之家,相貌端嚴,
俱身有各種寶飾,生下來身無垢污,自然顯現宮殿、寶塔、鮮花,所到之
處非人天人為他舖地散花?以何因緣對三寶生起信心出家得證羅漢果位?
唯願為說,願樂欲聞。」
世尊告諸比丘:「這都是他前世發願力(Adittha-na Bala)。賢劫人壽
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
富如多聞天子,對三寶很具信心。他特地建了一座經堂,迎請迦葉佛及其
所有的眷屬,供養各種甘美的飲食,請他們沐浴,還將迦葉佛的頭髮和指
甲造塔供養。他見很多飛鳥在塔上築巢拉撒覺得這樣很不應理,就在塔上
再修一層樓並以幡蓋、寶傘裝飾,室內用瓔珞等裝飾得非常圓滿。後來,
他發願:以此善業,願我生生世世轉生富貴之家,相貌端嚴,俱身有各種
寶飾,生下來身無垢污,自然顯現宮殿、寶塔、鮮花,寶藏任人取之不盡,
所到之處非人、天人為我舖地散花,然後對三寶生起信心,並在釋迦佛的
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
現在的寶海童子,當時有如此善業及願力,故今生他獲得世間一切圓滿,
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
(28)寶 喜—捨自生命 救五商主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心喬陳如等五
比丘1(Panca Vaggiya Bhikkhu)(阿若心喬陳如(Kondanna)、安頁革卑
(Asajit)、拔提(Bhad-rika)、十力迦葉(Dasabala Kasapa)、摩訶拘利
(Ma-hanama Kulika))在苦行,他們遠遠地看見世尊向他們走來時,就共
同商定:「沙門果達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
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只是坐在那裡招呼一下:『你來了,請坐!』就可以
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行,後來,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
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
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
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
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
達瑪,您來了,請入坐!」世尊知道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但還
是緘默不語。入座後,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直接叫世尊的種姓,語氣態
度仍有失恭敬。(師言:在學法的弟子中,對我有信心的會恭稱:法王如
意寶(Cinta Mani)、金剛大阿 黎、大恩上師、勇列吉祥賢等,但那些對
我有看法的人則直呼我的名字,這些對我是無利無害的。但按規矩:對傳
法、灌頂等六種上師必須要有一個自己最恭敬的稱呼,不能直呼上師之名,
否則,果報很大。這在許多經論中有專門的教證。)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
「你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對圓滿
一切功德的如來、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
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
些功德;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
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世尊就問五比
丘:「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
口同聲地回答世尊曰:「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
們修行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
是不能使五蘊(Panca Khandha)過於受苦,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
邊都不易成就。 (師言: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過程中,如果世間各方面
享受過於優越,則不易生起出離心;如果太苦了,無食充腹、無衣蔽體就
不安,身不安則道不隆, 所以大乘論典中講不墮兩邊,應行中道。)遠
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態度迥然
不同,對佛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於是,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
迦牟尼佛,從此便開始為他們轉法輪。
此時,世尊與五大比丘共住在鹿野苑附近的森林中,他們把化緣與
聽法作了適當的安排:上午兩位比丘留下聽法,三位比丘去城中化緣,回
來與大家共享;下午三位比丘聽法,兩位去化緣。這樣一起共住了很長一
段時間,世尊為五比丘傳授四諦法1:苦諦2(Dukkha Sacca)、集諦3
(Samudaya Sacca)、滅諦4(Nirodha Sacca)、道諦5(Magga Sacca)。應知
苦而斷集,滅集而修道。(世尊在此作了廣泛的演說,詳見藏文原版)此
五大比丘聽受四諦法後,都摧毀了三界的一切煩惱,獲證阿羅漢的果位。
世尊初轉四諦法輪,欲界、色界的人、非人、天人等聽說佛在鹿野苑轉法
輪,都議論紛紛。此時許多眾生請問:「世尊,此五大比丘以何因緣從輪
回的大海中解脫出來,獲得無上菩提之珍寶?唯願為說,願樂欲聞。」 世
尊告曰:「不僅是現在我把這五大比丘從輪迴的大海中救脫出來,往昔我
也曾用自己的生命把他們從世間的大海中解救出來。」「請問世尊,往昔
是怎樣把他們從大海裡解救出來的?」世尊曰:「久遠以前,印度鹿野苑
由梵施國王執政。當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財富圓滿,無爭無災,佛
法興盛,國王也是聲望極高,為世人所公認。在這個吉祥圓滿的國度裡有
位名叫『寶』的大商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個很
莊嚴的孩子:其身色金黃,頭如寶傘,鼻形妙高等等。商主為他舉行了隆
重的誕生儀式,因父親特別高興,就給他取名『寶喜』,用牛奶、酸奶、
油餅等上好的營養品餵養著寶喜,他如海蓮般地迅速長大。年少的寶喜對
文理、觀察、衣服、珍寶、如意寶(Cinta Mani)、香、藥、大象、駿馬、
兵器等八種觀察法都已精通無礙。且具有大慈大悲心,常藉父母之力對貧
窮的人作大佈施。一次,寶喜的父親生病了,他就採些根、莖、葉等配製
成草藥,想方設法地給父親治病。但終因沒有療效,其父親去世了。寶喜
用黃、紅、白、藍四種布將屍體裹起,供養了很長時間,盡了子女對父親
的孝道後,才把父親的屍體抬到屍陀林去。後來,梵施國王為寶喜加冕,
封他為大臣。寶喜大臣經常輔助國王處理很多國事,如商業貿易,外交等
等。原來,寶喜曾借先父之財富做了大佈施也滿了很多眾生的願,可他想:
那些財 富都是先父積累的,如果我自己想行佈施就應該憑自己的能力才
應理;僅借先父之財富來佈施,別人會譏笑:『這人沒有一點福報,只借父
親的財富來佈施, 這是不應理的。』我應該自己積累財富廣作佈施。於
是他便通告下面的人:現在你們當中生活困難、財資匱乏無錢交稅者,誰
願意跟我一起去大海裡取各種珍寶?這個通告發佈後,約有五百商人紛紛
牽著□牛、駱駝、驢、騾等滿載著出海的資具,經過大大小小的城、鎮、
森林、荒原等抵達大海邊。寶喜大臣用五百嘎夏巴涅包了艘大船,並且安
排了五位負責人:一位負責飲食的生活委員;一位負責調解人際爭論矛盾的
治罰管理員;一位負責排水清理船艙的衛生員;一位負責全艙財務的管理員;
一位負責觀察天氣方位、下錨起錨的巡邏員。當五百位商主見到波濤翻滾
的大海時,心驚膽戰怕得都退失了信心。這時,寶喜大臣叫巡邏員如理如
實地把去大海的利益功德介紹給各位商主們聽。於是巡邏員高聲地對他們
說:『南瞻部洲的商主們,這次出海遠航能取到如珍珠、藍寶石、海螺、
寶石、珊瑚、金銀石藏、冰珠石(帶在身上能制止各種傳染病、瘟疫)、
紅寶石、右旋海螺等各種珍寶,你們當中誰需要這些珍寶,並且想對自己
的父母、妻子、兒女、奴僕、親友滿願,還能對比丘、仙人等做供養,想
得到今生與來世的安樂,就上船與我們同舟共濟!』聽了這番話,大家爭
著往船裡湧。人太多了,寶喜大臣又叫巡邏員如理如實地將去大海的一些
違緣告訴他們。於是巡邏員又高聲地對他們說:『南瞻部洲的各位商主們,
海中取寶誠然很殊勝,但可能會有很多違緣,有很多大得連人都可吞得下
的魚,又有可怕的黑風會掀翻輪船,直接沉下海底,有專門吃人的鯨魚、
嘎巴和西西瑪等大鱉魚(梵語摩羯),還有穿藍色黑色衣服的海盜會搶走
財產等違緣。你們當中誰願捨棄自己的父母、妻兒、奴僕、親友的,自己
也是能捨身忘死的,我們可共同出海!』聽了這些話,一些膽小的都下了
船。這樣,正合這艘船的載重量,就準備正式啟錨遠航。照例啟錨前解繩
三次、警告三次:「今天要遠航,大海有種種的危險,是否真要去?」這
樣依次解下第三根系索後,剩下的一部分人穩坐在船艙裡,大船揚起風帆,
如雲般駛向寶洲。
一帆風順地來到了寶洲。在取寶之前,巡邏員又告誡大家:『各位!
來到寶洲有以下幾方面的須知:一是此中珍寶有真有假,要仔細鑒別以免
後悔;二是此地有很多魔女會千方百計地引誘你們,請大家千萬別上當;三
是有一種水果不能吃,若是吃了七天中將昏迷不醒; 四是這裡還有非人引
誘,七天內可以與它共住,過了七天後它會有些要求,如果不能滿足,它
馬上造違緣把船毀在大海裡。請大家千萬注意!』這些話事先都已明告,
商主們小心翼翼地行事。在巡邏員的引導下,他們各自圓滿地得到了珍寶
滿載而歸。回印度後諸位商主以各種金銀財寶廣行佈施滿眾人的願。如此,
寶喜大臣六次航海取寶都順利返回。寶喜大臣已擁有自己的財富,做了廣
大的佈施,滿足了無數眾生的願望,已是遠近聞名。後來,在寶喜附近五
大城中共有五大商主,他們曾屢次去大海中取寶,而每次都是失敗而歸。
他們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應該有一位具足福報者同去,方可成功。他們
得知寶喜大臣曾六次去海中取寶,每次都是圓滿順利地歸來,便共同商量:
如果我們能令寶喜生歡喜心,答應與我們同去,那麼我們就會有發財的機
會了。他們商定後便到寶喜大臣那裡請求:『我們久仰您的大名,六次都
能順利地取回珍寶,而我們每次都遭違緣,空手而返。我們今天特意來拜
訪您,請求您能一同去海中取寶。』寶喜大臣告訴他們說:『古往今來去
大海中取寶有一個規律:前六次取寶可以順利返回,但第七次卻不會如此
順利地回來,能回來的是史無前例。雖然我擔心自己回不來,但為了滿你
們的願,無論如何我發心與你們同去。』這五位商主聽了非常高興,他們
就一起去大海裡,在寶洲取了各種各樣的珍寶往回返。寶喜大臣心想;這
次順利回去是不可能的,途中肯定會遇上違緣,為了滿他們的願,我應把
所有珍寶裝在口袋裡繫在腰上。然後,他告訴五大商主:『萬一我們遇到
違緣,請不要擔心,你們只要抱著我的身體不放,就能度過違緣。』話音
剛落,船就撞到一座小山上,翻了。五位商主緊緊地抱著寶喜大臣。這時,
寶喜大臣心想:我們六個人都從大海裡解脫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自殺,他
們一夜之間就會回到岸邊……。他一邊想一邊安慰他們:『你們不要擔心,
不要著急,我會有辦法把你們從違緣中救出來的,但你們沒到岸邊前,一
定不放開我的身體,到岸後解下我腰上的口袋,將裡面全部的寶貝分了,
你們的子孫七代可借此過幸福日子。』寶喜大臣一邊安慰他們,一邊發無
上的菩提心:願我以此捨身之善根,將來獲得如來、善逝、人天導師、無
上正等覺果位。發願的同時,他就用寶劍砍掉了自己的頭。因為大海裡的
龍王喜歡潔淨,不跟屍體共住,馬上會把屍體推到岸邊,這是大海的習性。
所以,很快他們被巨浪推到岸邊。上岸後,五大商主每人分得一份珍寶,
滿了願。又將寶喜大臣的屍體造塔供養後就回去了。諸比丘,當時的五位
商主就是現在的五比丘,當時的寶喜大臣就是現在現前正等覺位的我。當
時,我用自己的生命把他們從世間的大海中解救出來,使他們得到世間的
珍寶;現在,我用自己修證的四諦法,使他們從輪迴的大海中解脫出來,
得到出世間無上菩提的珍寶,功德圓滿,獲得涅□。」 世尊如是演說,
眾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29)第一隻大熊—捨命救人 遭彼殺害
一時,佛在捨衛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顯現感冒,(據
印度史及根頓秋培的記載,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請了當時最著名
的耆婆醫生用酥油、草藥等調合製成湯藥,供世尊服用。病癒後,剩下了
許多藥。耆婆醫生請問:「世尊,這剩下的藥該如何處理?」(譯者:現在
有些邪見:某某上師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則怎麼還會生病呢?殊不知
世尊在成正等覺後,仍然顯現生病,其目的是使眾生知曉因果無欺的道理。
同樣,現在的大德高僧所顯現的病痛及許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為,都有其
密意與調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測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
口評論、妄加言說,以免徒增自己的口業。若有不明白之處應以誠心祈禱
三寶加持,自己能明瞭其究竟之義。)佛告耆婆說:「供養僧眾即可。」
耆婆醫生(Bhisakka)遵佛所教,均分給每位僧人,可誰也不敢接受。(譯
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藥一般人不敢同
佛一樣享用;二是佛的法身與自己的肉身在體質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
化不了,難以吸收故不敢接納。平時,我們對待上師的所給,也不要隨便
接受,要按《上師五十頌》的教言去做才比較如法。)提婆達多(Devadatta)
見了,上前問耆婆醫生是怎麼回事。耆婆醫生說:「你看,這是世尊服剩
的藥,令我均供給每位僧人,但誰也不敢接受。」提婆達多1不以為然地
說:「這有什麼?他們不敢接受,我敢!沙門果達瑪(Samana Gotama)(釋
尊)的藥有什麼,他服多少我照樣能服多少。」耆婆醫生勸誡他:「可能
不行,你還是注意些,世尊的體力強且消化力強,你想跟世尊一樣服用,
可能消化不了吧。」提婆達多不聽勸告,把剩下的藥照世尊的服用量一樣
吃下去了。結果因未能消化而生病了。耆婆醫生又給世尊做了稀飯,提婆
達多又知道了,也要喝。醫生就說:「你還要喝世尊的稀飯?昨天的湯藥
你還沒消化呢!」提婆達多蠻橫地說:「什麼沒有消化?他沙門果達瑪能
消化的,我也能消化,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強要去後,他喝了,
馬上就體內不調,疼痛難忍,在地上翻來滾去,大聲哭喊。(譯者:世間
有句俗語:無論再好的人也有三個敵人,無論再惡的人也有三個好友。)
當時,提婆達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訴阿難(據星雲大師的《釋迦牟尼
佛傳記》中記載:阿難與提婆達多是白飯王的兒子,佛陀與難陀 (Nanda)
是淨飯王的太子):「快!提婆達多生病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痛得倒
在地上翻滾,醫生也不見人影,該怎麼辦?」阿難對自己同胞兄弟特別關
照,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達多已瀕臨死亡,請佛
陀慈悲救護他!」大慈悲的佛陀聽後,立刻去提婆達多前,給他摸頂加持,
(譯者:此經中顯然世尊早就有摸頂之舉,並非藏傳佛教另僻獨徑的不如
法的行為,如果摸頂不必要的話世尊僅念一句佛號就可以了。)並慈祥地
對提婆達多說 :「提婆達多,你天天加害於我,與我子羅目侯羅1(Rahu-la)
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沒有任何差別,是平等無二的,若我心中實具平
等心,則願以此真實力的加持,你的病馬上痊癒。」世尊說畢此諦實語,
一剎那提婆達多病痛痊癒了,高興地跳了起來。這時,很多比丘在提婆達
多前讚歎說:「世尊對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癒。」提婆達
多反而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藥我也不會生病,生病全都怪他;再說, 我
的病,它自己生自己滅,與他加持不加持又有什麼關係?」他一副蠻不講
理的神態。諸比丘聞此,即稟世尊:「世尊,提婆達多的言行實不如法,
非但不報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世尊告諸比丘:「提婆達多不
但是現在不知恩不報恩,往昔也是對我恩將仇報。很早以前,有寂靜的山
林,離此不遠的城裡有位窮人,以賣草賣柴維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
一天,他又去山上砍柴,突然狂風四起,大雪紛飛。他走投無路,將近凍
死的時候,看見一個山洞,竭力爬了進去。在山洞裡有一位菩薩幻化的大
熊,大菩薩身雖墮入惡道,但心卻沒有墮落,它平時都是積累果實、草藥
來維生,從未傷害過任何一個眾生。砍柴的人爬進山洞後發現竟有一隻大
熊,他嚇呆了。心想:今天可是逃不脫了,大熊肯定會吃掉我的。生起了
很大的恐懼。這時,大熊安慰他(當時有些傍生也會說人話):『朋友,
請不要害怕。』說著就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當中都
沒轉晴,每天大熊都用身體溫暖著他,與他共吃水果等。七天後天氣轉好
了,大熊慎重地對他說:『現在你可以回去了,去後,一定不要跟任何人
說我在這裡,因為有很多怨敵想殺我,想吃我的肉,念在我對您七天中的
解救之恩,請您不要說我在這裡!』這個砍柴人表面應承:『是的,你在
七天中對我解救之恩,我非常感謝。』說畢他就背著柴下山了。快到城鎮
時,遇見了兩位獵人,他們見了在山上住了七天的砍柴人,心生詫異,想:
這人在山上七日是怎麼活著回來的。於是上前問他,砍柴人就詳詳細細地
把經過如是如是地告訴了那兩位獵人,兩位獵人聽了之後就生了貪心,想
殺大熊。就對他說:『你帶我們去,把那隻大熊打死後,也給你三分之一
的肉,如何?』這個砍柴人心裡合計著:七天中它照料我,這也沒什麼;回
去後家裡也沒什麼吃的,如果我帶他們去打死那隻大熊得到一份肉,回去
後,又能飽餐一頓。想了想, 他就帶著兩位獵人直到大熊的山洞前,他
們見了大熊就用毒箭射中了。當時,負傷的大熊說了一個偈子:「吾常住
靜處,從未奪他財,飲用草水果,從未害他眾。今知臨終死,我亦無可奈,
眾生之苦樂,皆以往昔業。」說畢,大熊就去世了。那兩位獵人剝開熊皮,
將肉分成三份,一份給砍柴人,當他伸手正準備取肉時,突然雙手掉落在
地上。獵人見了懷著恐懼的心問他:『為什麼你的雙手會突然落在地上?』
這時,他才如夢初醒,說:『可能是因果報應,這隻大熊在七天中照料我,
也叮囑我不要告人知,我卻帶來你倆把它殺了,肯定是這個果報。』聽了
這番話,兩位獵人也不太高興,覺得這個大熊肯定不是一般的傍生,我們
吃它的肉實不應理。他們就將熊肉送到經堂裡供養僧眾,當時有一位羅漢
以神通觀察,警告諸比丘:『這是賢劫中一位大菩薩的肉,我們不能隨便
食用!』即說偈頌:『此熊大緣份,菩薩持木軛,具有大悲心(Maha Karuna),
三界皆應供!』偈畢,羅漢率眾比丘及獵人將熊肉做成遺塔供養。諸比丘,
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大熊就是現在現前菩提的我,當時那個恩將仇報
的砍柴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他往昔也是不知恩也不報恩的劣種人。」
(30)第二隻大熊—捨命救人 恩得仇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一天,佛陀在去嘎雅山的路上(據印度史及根
頓秋培的記載,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患了感冒,就請當時最著名的
耆婆醫生用酥油、草藥等調合製成湯藥供佛陀服用。病癒後,藥還剩下了
許多。耆婆醫生請問世尊:「世尊,這剩下的藥該如何處理?」世尊告耆
婆說 :「供養僧眾即可。」耆婆醫生就依佛所教,平均供養每位僧人,可
誰也不敢納受。這時,提婆達多(Devadatta)見了,上前問耆婆醫生是怎
麼回事,耆婆醫生說:「你看,這剩下的藥是世尊服畢令我均供給每位僧
人,但他們誰也不敢接受。」提婆達多不以為然地說 :「那有什麼?他們
不敢接受,我敢接受,沙門果達瑪(釋尊)的藥有什麼的,他能吃多少,
我照樣也可以吃多少。」耆婆醫生就勸誡他 :「可能不行吧,你還是小心
為好,釋迦牟尼佛的體力強且消化力也強,你想跟世尊一樣服用,可能消
化不了吧。」提婆達多不聽勸誡,把剩下的藥照世尊服用量服下去了。結
果,未能消化而生病。耆婆醫生又給世尊作了稀飯,提婆達多又知道了,
也要喝。醫生就說 :「你還要喝稀飯,昨天的湯藥你還沒消化呢。」提婆
達多蠻橫地說:「什麼沒有消化?他沙門果達瑪能消化的,我也能消化,
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就是要喝!我就是要喝!」強要了稀飯喝下肚,他馬
上體內不調,疼痛難忍,倒在地上翻來滾去,抱著肚子哭喊。(世間有句
俗語:無論再好的人也有三個敵人,無論再惡的人也有三個好友。)當時,
提婆達多的一些好友就特地去告訴阿難:「提婆達多生病了,可能會有生
命危險,痛得在地上翻來滾去,醫生也不見人影。快!該怎麼辦?」阿難
對自己胞兄特別關心,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達多
已瀕臨死亡,請佛慈愍垂護救他!」大慈悲的佛陀聽後立刻去提婆達多前
先給他摸頂加持,再慈祥地對他說:「提婆達多,你天天加害我,與我子
羅目侯羅(Rahula)天天承敬於我,在我的心中是一樣平等無別的,若我確
實具此平等心,則願以此真實力的加持,你的病馬上痊癒。」世尊說畢諦
實語,剎那間,提婆達多病痛消失,身體完好地跳了起來。這時,很多比
丘在提婆達多前讚歎說:「世尊對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你的病
才痊癒的。」提婆達多反而埋怨道 :「什麼呀!我生病全怪他?如果不是
他的藥我也不會生病;再說,我的病它會生,它自己也會好的,與他加持
不加持又有什麼關係?」他還是不高興。諸比丘聞此,即稟:「世尊,提
婆達多的言語真不應理,不知恩也不報恩,人格真不好。」
世尊告諸比丘:「提婆達多不但是現在不知恩不報恩,往昔對我也
是恩將仇報。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寂靜的山林,離此不遠有個城市,
城裡有位窮人以賣柴維持生活,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在去山上砍柴
的路上,遇到一頭飢腸轆轆的大獅子緊跟著他,他害怕極了,跑著跑著看
見前面有棵大樹,就急匆匆地爬了上去,抬頭卻見樹上已有一隻大熊,這
只大熊也是被獅子追食,先躲到大樹上了。這個人心想:『地上有獅子,
樹上有大熊,我在中間,今天肯定逃不脫了』。他嚇得渾身發抖。因大菩
薩身雖墮入惡道,但心是不會墮落的。它看到這個擔驚受怕的人,生起了
大悲心,勸慰道:『朋友,請不要害怕,我可以保護您。』說著就伸出熊
掌把那個人拉了上來,他們兩個共住在樹上,可獅子還是不肯離去,等在
樹下。大熊就跟那個人商量:『你我都知道有很多象獅子一樣的猛獸都想
吃掉我們,這樣的話,我倆輪番休息,你睡了我可以保護你,我睡了你可
以保護我,互相照應能得到安樂。』那個人也答應了。首先他熟睡了很久,
大熊一直悉心地保護著他。樹下那只久等的獅子對大熊說:『大熊,你最
好把那個人甩下來,他是個不報恩的惡劣人,你把他甩下來我吃了就離去,
你也得到自由。』大熊告訴獅子:『凡是皈依我的眾生,我甚至捨棄自己
的生命,也不會捨棄他們的。』這時,那個人也睡醒了。大熊說:『你醒
了該我休息了,你要好好保護我。』那個人也答應了,大熊便睡了,樹下
的獅子又騙那個人說:『你最好把大熊甩下來,我吃掉它就離開,你最好
是我在這裡的時候甩下來,不然,我不在這裡,它會吃掉你的。』那個人
覺得也是個道理,就真的將大熊甩下去了。即將落在獅子口裡的大熊說了
一個偈子:「嗚呼此世中,非法極可怕,劣種惡人中,也有害恩者。」說
畢,獅子就把它吃了,吃飽了的獅子就離開了。樹上的那個人在甩下大熊
時清清楚楚地聽了這首偈子,心裡一直有很大的執著,口裡也一直不由自
主地念:『嗚呼此世中,非法極可怕,劣種惡人中,也有害恩者。』他時
時刻刻地念,懊悔不安,後來瘋了,到處一邊呼叫一邊念這個偈子。他的
親戚朋友四處尋醫,給他看病,但都查不出是什麼病。後來,就帶他去附
近的一位具五種神通的大仙人前詢問:『他究竟是什麼病?』大仙人用神
通觀察知道:是因為他害了一隻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大熊,在他遇到獅子窮
追不捨的時候是大熊救他上樹保護他,他居然把大熊甩給獅子吃了,是這
個果報現前。大仙人就專門對他宣說一首偈子加持他:『你卻不講理,獅
子追你時,大熊救護你,非但不報恩,反將它送命,今以此果報,今生來
世中,無量苦逼身。』講過此偈,那個人的精神基本正常了,然後在仙人
前出了家。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那隻大熊即今現前菩提的我,
當時那個砍柴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往昔他也是對我不報恩反加害於我
的。」(師言:我們無論哪一個人在即生中對自己的大恩上師和恩人要結
善緣,千萬千萬不要結仇緣,否則,生生世世不能清淨。有些全是前世的
仇緣,但今生一定要好好懺悔,自己要觀想:凡是我的冤仇與我同時在上
師三寶前懺悔,發誓再不結為冤仇。有些是今生才結上惡緣,這樣結上惡
緣後應馬上懺悔,不要報到來世。提婆達多就是因為沒有好好懺悔以至於
生生世世與世尊是仇緣。)(譯者:也許有人認為這裡是不了義的公案,
這一點不能這麼斷定,大乘經典中也說提婆達多是佛的化現。但是,在顯
現上因果是不昧的。譬如《佛遺教經》中說:將來說法師全是佛的化身。
但現在的善知識、說法師仍多是前世因果的報應。所以,大家一定要銘記
因果不昧,時時謹小慎微,勿以惡小而為之。)
(31)小駝背—餓死母親 聖者受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婆羅門非常貧窮,以乞討為生。他妻
子懷孕了,自妊娠起,他乞討更加困難,幾乎一無所獲。懷孕九月生下了
一個男嬰,他又瘦又小又醜還是個駝背,父母給他過了生日,取名小駝背,
就用牛奶、酸奶、油餅餵養著。過了幾天,因他前世業力現前,他母親的
奶水就枯竭了,只好靠□牛、犀牛的奶汁來餵養他,又因業力顯現,牛奶
也不易得到,好不容易餵養他,僅僅是不會死而已。因為他是一個最後有
者,在沒有受盡業報,還沒達到自己的境界以前是不會死的。這樣,總算
是把小駝背拉扯大了。一天,父親對他說:「我們家是乞食為生,沒有務
農經商,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一直靠家裡養你是不可能的,你自己應該去
乞討。」小駝背依父親所教,便開始去乞討了。
小駝背離家行乞,因其業力現前,不像其他乞丐能討到很多食物的,
他經常討不到吃的,僅僅是維持生命不至於死掉。身體遭受如此的饑寒,
內心也是異常的痛苦。漸漸地,他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一天,他見到一位比丘,就向比丘祈求:「我願意在您面前出家、守持比
丘戒,請求尊者開許。」比丘問他:「你父母還健在嗎?」「在」。「如
果父母在,他們有沒有開許?」「沒有。」「我們釋迦牟尼佛教法下的聲
聞必須要通過父母開許方可出家,所以你必須先去父母前請求開許。」然
後,小駝背回家祈求父母道:「我能不能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
父母心想:我們家裡實在太窮了,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艱難,如果他出家也
許今生能得一些安樂,來世也有利益,給他開許較好,就對他說:「你願
意出家我們也同意,只是若你得到成就那時回來看看你的二位老人。」得
到開許的小駝背高興地跑到祗陀園,在那位比丘前祈求出家受戒,那位比
丘攝受了他,給他剃度授戒。初時幾天他與師父一起吃住生活得還可以。
一天,師父對他說:「我像一隻野獸一樣到處找吃的,一隻野獸養另一隻
野獸是不可能的,最好從現在開始,你自己去化緣吧,天天養你那是不可
能的。」從此,小駝背有時與僧眾一起去受供,有時獨自去城裡化緣,就
這樣在僧團中生活。但他與僧眾一起受供時也經常得不到食物,其他的比
丘都吃飽喝足。有時輪到他時施主的供飯恰巧沒了,有時排列到他,施主
突然有急事走了,回來又不供給他,接著供養下面的比丘。所有的僧人中
他是最苦的。很多比丘知道這種情況很憐愍他,就去世尊前請問:「世尊,
小駝背比丘經常吃不到飯,有時後面的比丘們已經吃到了,卻漏掉他,該
怎麼辦?」世尊馬上制定了:「上面的比丘未得食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
食。」的一條戒律。儘管如此規定,但在實際中小駝背還是經常吃不到飯。
有時他到城中化緣,也是經常得不到,空缽而返。(若人沒有往昔的福報,
辦什麼事情都有很大的困難,真是;有慧若無福,羅漢托空缽!)後來有
兩天他去打掃世尊的內殿都吃得很好,身體也健康起來,他就勇猛精進,
斷除了一切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雖然已是位羅漢,但仍受業報。他想:
我還是很願意天天打掃經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打掃佛陀的內殿,
但當天另一位比丘已經先來把殿堂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他心想:「今天
可能又吃不著飯了,乾脆化緣去。」然後,他著衣持缽在城中四處化緣,
還是一無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著掃帚很有把握地去打掃殿堂,誰知
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掃乾淨了,他覺得在哪兒都得不到飯吃,就回寮了。
回去後聽說當天附近有位大施主中午給世尊及眷屬做供養,小駝背心裡有
點希望,想:到中午我可以隨世尊他們一起去施主家應供。看看時間還早,
他就回房中坐禪去了。可施主因有急事提前請佛等去應供了,而小駝背比
丘仍在坐禪又不知道。(譯者:據佛制,凡大眾事當楗槌集眾的,怎麼他
會不知道呢?)爾後,世尊率眾比丘應供畢,為施主回向傳法,回到祗陀
林,施主也出門了。這時,坐禪的小駝背見已是中午便出來,準備隨佛等
同往施主家應供,哪知供齋已結束了,今天他又沒吃到飯。第三天,他又
是早早地拿著掃帚去打掃殿堂,又見已有比丘打掃了,心想:今天又得不
到飯吃。就回寮了。阿難(Ananda)得知他已是第三天沒吃到飯,就特意給
他介紹一位施主:「今天中午你一定要給小駝背比丘供養。」施主爽快地
答應了,阿難又特意回到小駝背那裡告訴他:「今天我已經給你介紹了施
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小駝背也答應了。然而,施主又出了一件大事必
須馬上出門,匆匆忙忙,也忘了囑咐家人:今天中午將有一位比丘來應供。
中午,小駝背著衣持缽到了已經介紹的施主家化緣,可誰也不理他,他又
沒吃到飯。阿難於城中化緣回來,聽說小駝背羅漢又沒吃到飯,心生憐愍,
去寬慰他:「你不要擔心,明天我好好供養你。」第四天早上,阿難尊者
手持二缽到城中化緣去了,化到滿滿的兩缽,一缽自己吃了,另一缽準備
帶給小駝背比丘。到了祗陀林時,因小駝背的業力現前,來了很多惡狗搶
吃缽裡的飯,阿難想盡辦法也沒能對付,只剩空缽。阿難尊者想;再去化
吧趕回來已過午了,下午羅漢不管怎樣都不會吃的。這樣,小駝背又沒吃
到飯。目犍連(Moggalla-na)聽說小駝背羅漢已經是四天沒吃飯了,心裡
很不是滋味,就想去給他化緣。第五天目犍連就持兩個缽去城中化緣,化
了滿滿兩缽,一缽自己吃了,一缽準備帶回來。又是到了祗陀林,突然飛
來一群烏鴉,把缽裡的飯搶得盡光。目犍連想盡辦法也沒能護住缽中的飯
食。(師言:本來目犍連在佛陀的教法下是神通第一,即便是整個三千大
千世界的眾生與他對抗的話也會敗在他的手下的,但眾生業力的顯現,目
犍連對這幾隻烏鴉也是束手無策。)目犍連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緣已經過
午了,也就只好空空地回來了。小駝背羅漢又沒吃到飯。舍利子(Sariputta)
聽說小駝背五天沒得飯吃,就去安慰他:「不管怎樣,明天我給你好好供
養。」第六天,舍利子持兩個缽在城中化得滿滿的,一缽自己吃了,帶著
另一滿缽往祗陀林來,以小駝背的業力突然來了一群非人,他們搶走缽一
會兒就不見了,舍利子無奈(在佛陀教法下,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業
力現前時,他也無可奈何),覺得再去化緣吧過午了,只好空缽回來了。
小駝背羅漢又沒吃到飯。他又安慰他:「不管怎樣,明天我給你好好供養。」
第七天,舍利子又持兩個缽到城中化緣,化了滿滿的兩缽,一缽自己吃了,
另一缽就順利地帶到了小駝背的房前,可是因為小駝背羅漢的業力現前,
全部的門窗都封死了沒法進去。這時,舍利子現神變進到房裡,叫小駝背
羅漢洗臉受供,他洗臉後準備用齋,可手剛一伸,缽就落在地下一直墮落
到金剛大地(距地面四萬由旬),舍利子立即顯示神變把缽從金剛大地拿
回來再讓他吃,小駝背取第一口食,剛到嘴邊被非人搶走不見了。取第二
口又被非人搶走了,舍利子就親自持缽親手餵他,而他的口卻緊閉著,捨
利子再顯現各種神變想打開他的嘴,怎麼都打不開。過了一會,已經過午
不能食了,他的嘴又好好地張開了。舍利子萬般無奈,最後問他:「你現
在是否很痛苦,有什麼感受?」他說:「其它沒什麼,只是口乾,最好給
我一口水喝。」舍利子就取一缽水,又是業力現前,眾多非人把灰撒進水
裡成了一缽灰湯。最後,小駝背羅漢知道是自己前世的業障,就喝了一口
灰湯,顯示種種神變取入涅
(Nibbana)了。時有天降冰雹、打雷各種瑞相。爾後,諸比丘將他的遺
體做成塔,並做種種供養。
眾比丘往世尊前合掌請問:「世尊,小駝背造了什麼業,在七天中眾
比丘都竭盡全力也沒能使他得救,雖得羅漢果位卻是餓死而取入涅□的?
唯願演說。」
佛告眾比丘:「這是他前世的業力所現,一切眾生的業力不會成熟於
外面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熟於自己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
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那是很早以前,有一位大
施主,娶了一位妻子,夫妻都好行廣大佈施。他們的孩子長大後,那位大
施主就去世了,他的妻子繼續作廣大佈施,可她的孩子很反對,告訴母親:
『父親廣行佈施,而我們不能這麼做,你不要把家裡的財產全部佈施
(Dana)給別人。』多次這樣警告他母親,但母親仍作廣大佈施。他心生
惡念:我已警告她多次卻不聽,不如把她殺了。有一天,他真的把母親關
在一間房子裡,不給吃的,不給喝的,母親哀求他:『你把我放了吧,以
後一定聽你的話,不再佈施了,這樣活活地餓死真太難過了。』他惡狠狠
地答道:『我會把你的屍體放出來,那是等你死了以後,在你還有一口氣
前,不要想我會把你放出來。』他居然忍心把自己的母親關了七天,一口
飯也沒給,一口水也沒給。七天後,他的親戚朋友們都聞風而至,呵責他,
讓他立即釋放他的母親,等他被迫放出母親時,母親已是奄奄一息,親戚
們問她:『現在你需要什麼?』她說:『想喝一口水。』兒子聽了,覺得:
把水裡撒進去灰,她喝了肯定會馬上死的。於是他就在母親要喝的水裡撒
了灰,母親喝了一口灰湯,就去世了。眾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這
個不孝順的兒子就是現在的小駝背羅漢。因他用這樣的手段殺了母親而於
千百世中墮入地獄,不論轉生何處,都是這樣餓死的,現在雖然他已是最
後有者不再轉生輪迴(Samsara)了,但也是喝了口灰湯涅□的。」(譯者:
這都是他往昔業力成熟,所以今生無論是智慧(Prajna)第一、神通(Abinna)
第一的大阿羅漢都無法救度。業力成熟現前時,上師加持也有點困難,就
象生米做成了熟飯,再也沒辦法讓飯變成米一樣。前天我們在縣上買屠夫
的□牛放生,有一頭□牛,首先我們找到賣主他不願意,找屠夫也不肯,
晚上講價到十二點多,加七百元還不肯,第二天早上再加了錢勉強可以,
剛準備去拉□牛,又一位屠夫來說:如果這樣……恐怕以後不方便,又不
答應了。我們再找到辦婚事的小伙子,把他說通了準備去拉□牛時,他父
親來了,我們對他說市場上有牛肉賣等等,說了好半天勉強答應了,他母
親又來了,死活不答應。沒辦法,這一頭□牛最終還是被宰殺,這是眾生
的業力現前,已經是想盡一切辦法都解救不了。所謂的「眾生業現前,如
來亦無力」)。
世尊復告曰:諸比丘,他還有另外的一個因緣。那是在賢劫人壽二萬
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施主,家有雙胞胎,長
大後對迦葉佛教法生起了信心,兩位都出家了,後來他們都成了說法上師,
得了許多供養。一位心地純善的,就把自己所得的財物供養僧眾,尤其對
那些生活水平困難的出家人長作供養。另一位不但不隨喜,還反對說:『你
不要把我們的財產全部供養僧眾。』那位純善的法師就勸他:『我們這麼
充裕,而許多僧人那麼困難,作為一個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麼理由不作
上供下施?』這位純善的法師講得他沒法回答,還是一直做供養;另一位
實在無奈就勸他到別處去說法。因此,僧眾沒人供養,受到很大的違緣。
僧眾中又派人請他們兩位回來,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嗇(Maccharayati)法師
聽到後,生氣地說:『這些僧眾原來是我們對他們做供養,現在,我們到
了別處還是糾纏不休讓我們做供養,整天都是沒吃沒喝的,簡直象餓鬼
(Peta)一樣。』他當時這樣惡罵(Pisuna Navaca)僧眾(Bhikkhu Sangha),
那位善良的法師好言相勸說:『你這樣惡口罵僧眾很不應理,應好好懺悔
(Khamapana)。』他自己也覺得不應該如此,生了很大的後悔心。在臨死
前他發願:願我對僧眾惡口相罵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的
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並獲證羅漢果位。」當時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嗇
法師,就是如今的小駝背比丘,他因惡口罵僧眾的果報,使他五百世中轉
生餓鬼。後來,無論轉生為哪一道的眾生全是餓死的。又因他臨終發願將
來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對我生歡喜
心,出家後摧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宣說。(譯者:通
過這個公案,可能大家會有很大的感受。這位小駝背比丘已得羅漢果位,
可是在他業力成熟時,連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聖者都救不了他。在座的
各位,若真正對業力不可思議有甚深的定解;或有一定的認識,則在以後
修行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病痛、嫉妒、辱罵、誹謗、加害等違緣時,會
立即生起懺悔心,覺得是自己的業報就不會生煩惱,並且會高興地對待,
會像《修心八頌》中所講的「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那樣。
另一方面,有些人遇到違緣,請上師加持、僧眾唸經都不能遣除就覺得上
師沒有加持力,僧眾也沒有加持力,這樣本來就因業障重才不能遣除違緣,
又加上個邪見,真應該好好懺悔前愆,殷重地發個殊勝究竟的大願,否則
將會受苦綿綿無絕期的。有時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乞丐以及那些被屠宰的傍
生,欲救不能時,總是內心又悲愍又想到業力現前時無法改變,這是因果
不昧的真實道理。所以,大家在平常的生活細節乃至廣大眾生的共不共的
苦樂中,都應該靜靜地思維觀察其中的道理所在。對因果不昧這個道理能
有解行,即是自己得了如意寶(Cinta Mani)。)
(32)一隻大蟲—盜用僧物 恆時受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外有個不淨糞池,池中有個奇形怪狀的動物:
頭是比丘頭,身是大蟲身。(譯者:有人認為不可能有這樣的怪物,這是
孤陋寡聞及不懂業報的緣故。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造什麼奇怪的業就有什
麼樣的業報。如曾經四川江油市的一位姑娘,三年中晝是姑娘夜變毒蛇;
去年新加坡的一位九十五歲的老人,頭上長出牛角,其照片在我手中;前
幾年有個對婆婆很惡的婦女去拜九華山時,拜著拜著手變成了豬蹄等等。)
這個大蟲身上有許多似針似毛的小蟲寄生在它的身上啖食著它,又有難以
忍受的臭氣恆時熏著它,使它難受極了,它實在難忍就痛苦地在糞池中大
哭大叫。
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具足種種功德,如來悉知一切眾生的根基,
時時刻刻觀察著眾生的苦樂。此時,世尊以智慧觀知這個大蟲應該授記了,
借此調化捨衛城的眾生因緣也到了。於是佛就作了一個加持,使那個糞池
的臭味瀰漫整個捨衛城,城內所有的人都覺得奇臭無比,追究根底才知道
是城外那個大糞池裡散發出來的,便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糞池邊查其原
由。看見了一個奇怪的動物:比丘頭,大蟲身。他們都自忖:它究竟是前世
造了什麼業才會這樣?有些覺得稀有,有些覺得討厭,有些覺得可憐等各
種感受。 此時,釋迦佛陀知道該去調化眾城民了,就率眾比丘一同向城
外走來。遠遠地他們都見了佛陀,紛紛議論。未信佛法者趁機輕毀道:「你
們看,本來世尊規定出家人不得看集會,可今天他卻親自率眾比丘來此觀
看……。」而信仰佛法者滿懷欣喜道:「大家看,今天佛陀親自光臨,肯
定會有一個精彩的授記,或者將有一個殊勝的法緣……。」在眾人的議論
中佛陀已經來到了糞池附近,知道有各種根基的人都集中在此,世尊想:
為了讓更多人相信因果,我應該與這個受苦的眾生進行對話,讓它親口說
一點覺受給眾人聽。為此,世尊特意對這個傍生作了加持,再入一個能令
它回憶前世,且能說人話的禪定。(師言:現在並不是說瑜伽士、空行母
等沒有神通,如果他們說地獄、中陰的眾生跟他們說話了,那至少也能入
這個定,諸佛菩薩專門有這樣的禪定,否則與□牛等世間傍生不能對話而
與地獄眾生對話恐怕要有困難。)過了一會兒,那個大蟲就能說話了,佛
陀慈祥地問它:「賢首,你是三藏(Tipitaka)法師嗎?」它說:「世尊啊,
我是三藏法師。」「你真的是三藏法師?」「真的,我真的是三藏法師。」
「那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會不會成熟?有沒有報應?」「身口意所造的惡業
確確實實會成熟,一定有報應。」「那報應是怎樣的感受?是安樂還是痛
苦?」「世尊,惡業感召的痛苦不堪忍受。」「你以前曾依止哪位惡知識
才致於此?」「不是因為惡知識,而是因為沒能調伏自心的緣故。」(師
言:我們每個人在修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調伏自相續,像這個傍生所感
受的痛苦,並不是因為善知識如何而是自心未能調伏,所以說:是心作佛,
是心墮地獄,調伏自心甚為重要!)眾人們聽了這番對話都疑惑不解:「這
三藏法師是何人?到底造了什麼樣的惡業?都暗自懷疑低聲耳語,想請問
世尊又懼世尊之威嚴,望而卻步。就找到阿難問:「剛才說的三藏法師究
竟是誰啊?到底造了什麼惡業?」阿難說:「我也不知道,你們去請問世
尊吧。」眾人都說我們懼於世尊的威嚴,還是勞駕您代為請問吧。阿難便
去世尊前恭敬合掌請問:「世尊,這個眾生能憶前世又說人話,它到底是
誰呀?」世尊說:「它是往昔造惡業的三藏法師轉成了今天這樣的傍生。」
阿難緊接著問:「世尊,它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以至於轉生成這樣一個傍
生?」世尊復告曰:「在久遠劫前,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普勝如來出
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大施主對佛法生起極大信心,後來捨俗出家。出
家後精進修學,精通了三藏,人們都稱他為三藏法師。人人對他恭敬供養,
他財物圓滿,本人也很發心,將許多財物供養僧眾,僧眾因此生活得比較
圓滿。有一年,在洛日的地方準備結夏安居1(Vassa)三個月,會集了有學
2、無學1 的僧人共七萬七千位。安居時需要有一位具福報又能幹的安居
執事員,負責安居僧眾的生活、紀律等裡裡外外的一切事務。他們都覺得
三藏法師財富比較圓滿,與許多施主有很好的聯繫,多方面因緣比較成熟,
是這次安居中最理想的執事員。(有關戒律中規定:在安居中請執事必須
經本人同意方可,否則不得實行。)他們就到三藏法師前徵求他本人的意
見,問他:『我們七萬七千僧人準備集在洛日山安居,想請您擔任我們的
安居執事員,僧眾依靠您能順利地結夏,您同意嗎?』他答應了他們的請
求並說:『我將盡力而為,可以擔任你們的執事員。』這樣,他們七萬七
千位僧人在洛日山開始安居了。三藏法師每天把他們的生活紀律各方面都
安排得井井有條。時隔不久,他自己覺得:七萬七千僧人全靠我,我卻安
閒居住不太應理,應該外出跟一些施主化緣,把僧眾各方面安排得更好一
些。一天早上,他就著衣持缽下山化緣去了。他到城邊之時,正巧遇到從
大海裡取寶回來的五百名商主在卸貨。他們看見洛日山上集聚了眾多僧
人,生起了很大信心,一邊卸貨一邊向洛日山看。當他們見三藏法師托缽
向他們走來時忙問:『法師去哪裡?』三藏法師就把事情告訴他們:『今洛
日山上集七萬七千僧人結夏安居三個月,我是他們的執事員,所以下山來
找一些施主,對他們做供養。』這五百位商主都很發心說:『既然如此,
我們剛從大海裡取寶回來,供養七萬七千人的生活沒問題,三個月的生活
我們全部負責,不要到別處化緣去了。』法師也很高興,商主們給了他很
多金銀財寶並囑咐說:『若是不夠,儘管來取,不但整個安居生活我們全
負責,而且等安居圓滿時,我們將供養每位僧人一套僧服。』三藏法師興
奮地拿著這些財寶往回走。可在路上他生起了一個貪念,把這些財寶全藏
起來據為己有。(師言:這個人平時是佈施供養,但因一念之差,沒能很
好地對治,還是很危險。若發心的人平時不觀察自心,因一個惡念便造極
大惡業,摧毀了今生和來世的善根。所以,對僧眾的財產一定要謹小慎微,
必須專款專用,供佛的錢只是供佛,供僧的只供僧,供燈的只供燈等等,
不得挪用,更何況盜用?在別人知不知、見不見時都應注意因果,如理取
捨,切莫因今生之小惡而苦了後世受惡報!)因此,僧眾一天比一天困難,
經常吃不飽,大家意見也很大,很多人找到三藏法師請他想辦法,他不像
原來答應的那樣,而是推辭道:『我只有這個能力,不然你們自己找施主
化緣吧。』僧人們確實無法忍受,就派幾個僧人下山化緣去。剛下山也是
遇上那五百位商人,就上前問他們:『你們能不能給我們七萬七千僧眾供
養,現在我們的生活很困難。』商主們說:『我們早就把財物交給三藏法
師了,還告訴他不夠儘管來取。』這幾位出家人說:『這些我們不知道,
現在僧眾的生活非常困難。』聽了這話,商主們都有點不高興,就專程來
找三藏法師質問:『那天已經答應所有安居僧三個月的生活全由我們負責,
為什麼不把我們供養的金銀財寶拿出來供養僧眾?』他見事已暴露,就掩
飾說:『本來想給他們供養,但他們不讓我作執事員了,也就沒辦法了。』
那幾位僧人聽他簡直是胡說八道,就據理力爭反問他:『誰不讓你作執事
員?當初發心答應盡力而為也是你,現在把施主的供養不拿出來供僧也是
你,害得大家無法生活下去,我們只好自己外出化緣。』這些話更加暴露
他的惡行,他頓時惱羞成怒生大嗔心破口大罵:『你們這樣當眾羞辱誹謗
我,願你們以後變成享用不淨糞的傍生,一直住在糞池裡生活。』眾人見
他如此惡口罵人已造了極大惡業,就不再說下去,擔心他會造更大的口業。
後來,他自己也有點醒悟,覺得自己不應理,就到僧眾前發露懺悔,僧眾
對他說:『我們可以原諒你,但在因果面前可能得不到原諒。』眾比丘,
當時普勝如來教下的三藏法師就是現在正在糞池中受苦的大蟲,(師言:
三藏法師所造的惡業極其嚴重,將七萬七千僧人結夏安居的供養全貪污
了,還惡口罵人,以至於恆時中自受果報。我們平時若是貪污了僧眾的錢
或是粗心大意沒認真對待三寶的財產,這個後果非常可怕!)(譯者:以
前四川新都寶光寺的一位當家師無意中將一個供養僧眾的寶瓶放在地板下
沒安排妥,後來變成一隻牛來到他原來住房裡,一直用牛角頂破地板,見
到寶瓶還很樂意地舔著,有些老和尚知道原來的當家師有個供僧的寶瓶沒
安排好,覺得可能與此有關,就與它對話:「你是不是原來的當家師?」
牛點點頭。「是不是曾把寶瓶丟在地板下了?」牛又點點頭。老和尚告訴
它會把這事妥善安排,叫它常來聽法。後來,它一直去經堂聽法。死時,
是在野外作獅子臥去世的。這個公案以前在《台州佛教》、《四川宗教》
等有關報刊上報導過。這是無意錯對僧眾財產的果報,若是故意這麼做,
那果報更是不可思議!)(師言:你們發心為常住做事的人一定要仔細取
捨,人生是短暫的,雖僅一念之差,其果報卻是恆常的。現在我們當中的
活佛堪布不要認為精通三藏做事情很方便,若不仔細取捨因果,我很擔心
像三藏法師一樣將來受報應。)自普勝如來至我的教法這麼長時間,它生
生世世都是變成大蟲受果報。」
眾比丘又請問世尊:「世尊,這個眾生到何時才得解脫?」世尊復告
曰:「在賢劫五百位佛出世後,(譯者:應該想想他受苦如是的漫長,從普
勝如來到釋迦世尊之間很多佛出世也未解脫。本來他聽到佛金剛語並與佛
進行對話可得解脫,但因其業報未盡還不能解脫,現在它正在受苦,以後
彌勒佛等出世也不能解脫,真是……。)它才得解脫。五百位佛出世後,
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作明如來出世,它才得一人身出家,因前世業
力現前,又造一個無間罪,墮地獄幾萬年受苦。受盡後得一人身,在作明
如來的教法下出家,摧毀三界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大家對他恭敬供養,
最終取得無餘涅 (Parinibbana)4」。
當時,捨衛城所有的城民,聽世尊詳細地講述了這個因果報應的經
過後,都對三界輪迴生起了厭離心,深深感覺到因果不虛的道理。世尊觀
知他們已堪為法器,就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其中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
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金輪
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天;有些得聲聞、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
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人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門。之後,
佛陀率領僧眾返回了經堂。
(33)甘藏嘎比丘尼—百世佛母 解經第一
一時,佛在沃達那城郊的寂靜森林中。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缽往
城中化緣。遠處一位衣衫襤褸的村婦頭頂一罐水走著,當她看見佛陀金光
閃閃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時,欣喜萬分,立即放下水罐,不顧一切
地衝向世尊,一邊喊著:「兒子,兒子,我的兒子!」一邊想抱住世尊。
很多隨從比丘上前阻擋,(戒律中有男女授受不親之條規,更何況抱住。)
世尊告諸比丘:「不要擋她,否則,她會立刻吐血致死的。」諸比丘就隨
她去抱。她抱著世尊的脖子仍舊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等
她平靜下來後,世尊觀察她的根基,為她宣說了相應的法要,她用智慧金
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這時,已得聖果的村婦跪在佛
前恭敬合掌祈求:「世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淨戒。」世
尊答應了,把她交給眾生主母為她剃度授戒,還傳了相應的法,她自己也
精勤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在她的境界
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讚歎她的功德。時佛陀授記
甘藏嘎比丘尼於我教法下聲聞比丘尼中,其解經為第一。〔譯者:在《釋
迦牟尼佛傳記》中,諸比丘中目犍連神通第一、捨利弗智慧第一、須菩提
(Subhdi)解空第一等等;比丘尼中也有甘藏嘎解經第一、梳發女精進第一
等,優婆塞(Upasaka)優婆夷(Upsika) 中也是如此。〕
諸比丘請問:「世尊,在化緣時有成千上萬的婦女見到佛陀,沒有一
個像這位村婦那樣抱住世尊的,這是什麼因緣?請為演說,願樂欲聞。」
世尊告曰:「這是往昔的緣份。從此世以前的五百世,她一直作我的
母親, 今天這樣,是她前世習氣的現前。」諸比丘又問:「世尊,她曾五
百世作您的母親,今生為何不再作您的母親?」世尊告曰:「她今生不作
我的母親有兩個因緣:一是我今生的母親大幻化母她有這個願,在我成佛
時她作我的母親;二是往昔她作我的母親時,她的一些做法不如法,讓我
生起了厭煩心。」「世尊為何生厭煩心?」世尊告曰:「大菩薩(Maha
Bodhisatva)喜歡佈施,具足出離心,她做我母親五百世中經常對我做布
施、生出離心造違緣,所以對她生厭心。」「世尊,她造了什麼業,使她
轉生成窮人?到晚年才出家呢?」世尊復告曰:「這是因為她作我母親時,
經常對我佈施和生出離心做違緣的業報,使她今生貧窮,晚年才得出家。」
「請問世尊,她又以何因緣在佛的教法下摧毀三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
並且解說佛經第一呢?」
世尊告曰:「此乃她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尼,她的堪姆在迦葉佛教法下解經第
一。這位比丘尼終身行持淨戒,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
一生守持淨戒,雖無什麼境界,願我將來於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歡
喜,並能像我的堪姆一樣,解說佛經第一,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因她臨終
的願力今已成熟故,於我教法下出家,對我生歡喜心,獲證羅漢果,並為
尼眾中解說佛經第一的比丘尼。」(譯者:這個公案主要講述了前後世的
因緣關係:她前世作佛陀的母親,今世認識前世的兒子。藏地以前也有類
似事情發生過:是在巴塘的一個大寺院裡,一位大格西文革後去世了,轉
生在拉薩的漢人家裡,誰也不知道。後來他姐姐去朝拜拉薩覺沃神山時,
路過一幼兒園,正巧是中午放學,老師帶著幼兒園的孩子們回家。其中有
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見了她拉著不放,並用深情的眼光看著她哭喊:「姐
姐,姐姐……。」她猜疑:是不是已去世的格西弟弟的轉世?四處尋問別
人。當時寺院的兩位喇嘛來拉薩請《大藏經》(Tipitaka),她跟他倆說了
當時的情況,他們三人一塊兒去幼兒園裡看大格西,大格西馬上認出了本
寺院的兩位喇嘛,姐姐覺得肯定是她的格西弟弟無疑,就去跟他家人商量
帶他回本寺院,後來他家人也答應了。八歲時請回寺院準備舉行上座儀式,
他一到寺院就非常熟悉,高興地上到自己原來的最高的那個法座上,因為
他生前是寺院裡的三大格西中最大的,法座也最高。以前做格西的習氣都
顯現出來了,當時因各種因緣不具足,沒有舉行上座儀式,又將他護送回
拉薩一寺院裡。在寺院裡背誦解經深義都勝過常人,又非常頑皮。一位老
喇嘛把他送到印度,請一位大喇嘛認定,這位大喇嘛用佛教所特有的觀察
方法和竅訣,認定他即是以前的大格西。現在,國外如美國的靈魂研究機
構等,都是通過生命轉換形式的瞭解研究,從而證實輪迴不虛,因果不昧。)
(34)兩位仙人—偕眾眷屬 出家證果
爾時,世尊住在印度阿丹瑪城郊的一個名叫仲付羌的地方。一天早
晨,世尊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畢返往住處。這時,阿丹瑪城的上空霹雷陣
陣轟響,霹死了兩兄弟和四頭□牛,許多人圍著他們哭喊。世尊正好路過
這裡,從人群中走出一個人,到世尊前恭敬合掌頂禮,然後跟著世尊。世
尊問他:「城裡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哭鬧?發生了什麼事嗎?」那個人回
答說:「世尊,剛才打雷了,打死了兩個人及四頭□牛,故大家一直在那
裡哭鬧 。難道那麼大的雷聲,世尊您未聽到嗎?」世尊言:「我沒聽到。」
那個人覺得有點奇怪,便問世尊:「啊!世尊您是不是睡著了?」世尊言:
「我沒有睡覺。」那人更加驚奇地問:「世尊,您既未睡覺,耳根又尚好,
怎麼雷聲那麼大竟然沒聽見呢?」世尊言:「是的,我既未睡覺,耳根又
具足,但我確實沒聽到雷聲。」那人想:既然佛未聽到雷聲的巨響,那麼
肯定是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禪定,真是稀有!他便對世尊生起了更大的信
心。
在阿丹瑪附近有兩個森林:一個森林中住著一位名叫革涅雅的仙人,
帶著五百名具足神通的眷屬共同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另一個森林中住著
一位名叫熱俄的仙人,也帶著五百眷屬,共同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
七菩提支、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如來獅吼聲傳遍三界,並
以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一切眾生。哪些眾生興盛、哪些眾生衰亡;哪些眾
生具損害性、哪些眾生具善根性;哪些眾生墮惡趣、哪些眾生從中得解脫;
哪些眾生具七聖財等等。如是觀察眾生的種種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
時,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而恆時對眾生作觀察。
此時,世尊以智慧觀察到這兩位仙人該調化了,但以何種方便來調
化呢?世尊略作思維,便覺得應該先給四大天王傳法,借此方可調化二位
仙人。世尊就對四大天王作個加持,讓他們會意這個緣起。四大天王領會
了佛的密意後,各派一些眷屬到那個森林附近的海邊去舖座墊、散鮮花、
灑香水等做一些傳法的準備。革涅雅仙人見此情景便問:「你們在這裡做
什麼?」四大天王的眷屬說:「釋迦牟尼佛準備給四大天王傳法,我們在
這裡事先做些準備工作。」革涅雅仙人用傲慢的口吻說:「不知是我給四
大天王傳法,還是釋迦牟尼佛給四大天王傳法呢?」四大天王的眷屬聽了
覺得好笑,不屑一顧地對他說:「哈哈!你傳法?你能傳得了什麼?搞清
楚,不是你,是釋迦牟尼佛!」革涅雅仙人不滿地反問他們:「那你們為
什麼跟著我?」他們說:「我們跟著你是為了保護你,因為四大天王來時
會有很多眷屬,其中有些或許是要害你的,明白嗎?」革涅雅說:「那你
們僅僅是保護我呢?還是既保護我又保護釋迦牟尼佛?」眾眷屬說:「釋
迦牟尼佛是人天的怙主,自然會有眾多人、天等時刻保護著,根本不用我
們保護;只是怕你到時有危險,所以,僅僅是保護你。」革涅雅仙人心想:
釋迦牟尼佛是人天怙主,人天時刻保護著,那肯定具足大神變,是很不可
思議的。
爾時,釋迦世尊示現神變,從住處來到海邊。持國天王及其數千眷屬
手捧鮮花等供品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畢,退坐東方,面向世尊;增
長天王及其數千眷屬手捧各種珍寶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畢,退坐南
方,面向世尊;廣目天王及其數千眷屬帶著各種珍寶來到世尊前,恭敬頂
禮供養畢,退坐西方,面向世尊;多聞天王及其眷屬帶著各種金銀財寶,
恭敬頂禮供養畢,退坐北方,面向世尊。世尊觀察到四大天王的方言不同,
有些是中土方言,有些是邊地方言。便分別對他們宣說了相應的法,四大
天王及其眷屬都得到了無垢法要(傳法經過在藏文《百業經》中有詳細宣
說)。
釋迦牟尼佛對四大天王傳法後,四大天王對世尊恭敬頂禮供養,從
世尊處受三皈五戒(師言:四大天王在佛教界都只知道是護法1
(Dharmaphala),由此可知他們也是優婆塞,現在漢地幾乎每座寺院都在
山門內第一層天王殿內塑有四大天王,是指護持正法。)他們雖然未能證
得羅漢果位,但是他們發願護持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釋迦佛讚歎他們的功
德,他們也稱讚世尊的種種威德,才對世尊作禮,退返天界。
時眾比丘合掌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四大天王有些會說中土語有些
會說邊地語?唯願為說。」
佛告眾比丘:「此乃前世之願力因緣成熟故。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我
等大師、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當時須彌山下有兩大龍王
和兩隻大鵬鳥(師言:你們以後塑大鵬鳥的像或配戴在身上,會有種種緣
起、加持、護身作用的。因為一些天龍夜叉及世間的龍病等傳染病,也只
有通過大鵬金翅鳥的修法才能對治。藏地佛教傳統中,用大鵬金翅鳥來表
示金剛上師和降伏邪魔的本尊,用毒蛇表示被伏的邪魔外道,常見的大鵬
鳥口中含咬毒蛇即是憤怒金剛降伏邪魔外道的標誌。)(譯者:還有一個
緣起是我們的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也是屬雞的,雞與大鵬鳥
同類。另外在喇榮溝我們學院的對面是一座護門的大鵬山,擋住了許多邪
魔外道和違緣。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一九六八年十月十日,在大鵬山
的山坡上放牧時,因眾生業力所感,當時,藏地雪域幾乎見不到僧人,佛
法處於危機之時,上師發起大願,再次廣弘佛法於人間,並發願:為一切
眾生的究竟利益,我願將佛法再弘於此國;並勸眾多人各自念誦文殊心咒
一億遍。果然十二年後,就在大鵬山的對面,我們現在的喇榮溝裡創建了
五明佛學院,再一次轉起法輪。上師本人也覺得大鵬山各方面的緣起殊勝,
加持極大。有許多人認為,藏傳佛教有前弘期、後弘期和再弘期,而很多
世界歷史研究者認為:再弘期將從我們的上師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這
裡開始。)這兩隻大鵬鳥經常對兩大龍王製造恐怖,兩大龍王嚇得逃到金
剛大地去了。後來,迦葉佛出世常轉法輪,這二龍王去親近迦葉佛,對佛
生大歡喜心,從佛皈依,受居士圓滿戒。從此以後再不受大鵬鳥的危害,
便從大海中來到人世間,自由自在地生活。兩隻大鵬鳥看到這兩大龍王時,
便撲過來想侵害它們,但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侵害到它們。大鵬鳥心想;
以前傷害它們是輕而易舉的,現在竭盡全力也無法傷它們一根毫毛,這到
底是什麼原因?大鵬鳥頗感懷疑。一次,它們特意去問龍王:『為什麼以
前害你們非常容易,現在卻怎麼都害不到你們呢?』龍王說:『不是其它
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皈依了迦葉佛,及受戒的功德所致吧!』大鵬鳥
問:『什麼是佛呀?』龍王詳詳細細地講給它們聽,它們也對迦葉佛生起
了很大的信心,並往迦葉佛前皈依受戒。兩隻大鵬鳥也覺得真正皈依後,
遣除了很多違緣。(譯者:佛經中有這種說法:一般皈依佛門後,前世的業
障可以消盡。有些業障暫時不能消除,但皈依後,邪魔外道是侵害不了你
的。所以,有些僅僅是辦個皈依證的所謂的信徒,說什麼魔來了怎麼怎麼
的,如果真的是魔找到你,說明你沒有真正將自心至誠地皈依,不具甚深
的信心,或者是你前世的業緣已成熟,暫時受到一些違緣。)(師言:現在
聽了《百業經》的人很多對因果非常害怕,擔心以後做事有意無意中會違
背因果,做起來心裡很困難,一方面這種畏懼因果的誠心非常好,說明真
正對因果不昧有信心和解行;另一方面也不用害怕,雖然在迦葉佛教法下
造惡業者自己懺悔了,後來仍受果報,但是,他懺悔的方法僅僅是小乘的
懺悔方法,根本沒有大乘菩薩的懺悔方法,如《入菩薩行》中寂天菩薩親
口宣說:「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顯然「諸重罪」的對治
法是無偽的「菩提心」;另一方面迦葉佛當時也是因機施教,對那些小乘
根基的眾生前,只講造了業必須受報,所以,大家要搞懂了佛的密意,就
不用害怕了。《普賢行願品》中有「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我們現在有大乘的懺悔法又有金剛
薩埵等密乘的懺悔法,而小乘中他們僅是生後悔心只具有四對治力中的一
個,余三種對治力都不具足,但造的業又重,那麼肯定受報。現在我們以
種種懺悔方便法勵力懺悔,還有不少人身帶系解脫,每天口誦《一子續》,
就不用害怕了。)兩隻大鵬鳥和兩大龍王在臨終時發願:我們在佛的教法
下受持三皈五戒,以此善根願我們生生世世都成一位主尊;(譯者:此《百
業經》中主要結集了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人得阿羅漢境界的一些公
案,所以講到傍生和在家人的很少。釋迦牟尼佛觀察他眼前一些出家人能
證得羅漢果位的緣起,都是由在迦葉佛時出家發願之因。)將來釋迦牟尼
佛出世時,我們對佛生歡喜心。時世尊告眾比丘:當時的兩個龍王即現在
的持國天王1(Dhata Rattha) 和增長天王2(Viru Tarastra);當時的兩隻
大鵬鳥即現在的廣目天王3(Viru Paksa)和多聞天王4(Vessavana)。前兩
位說中土語言,後兩位說邊地語言,也是當時它們發了不同的願,以它們
受持三皈五戒的善根,在我教法下轉成了四大天王並對我生歡喜心。」(譯
者: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受個三皈五戒,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本來是
四個傍生,借此功德便轉成四大天王。故各位至少都是居士戒具足,再在
此精進修學,發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願,那肯定將來會有勝過四大天王的
果報。)
當時,世尊給四大天王轉法輪及對眾比丘講述前後因緣時,旁邊的
革涅雅仙人全都聽到了,馬上對佛陀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去親近佛陀。他
對佛陀恭敬頂禮,佛陀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
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一來果位(Sikitagami)。得聖果的革涅雅仙
人在佛前祈求:「現在已過午,我想供養世尊和您的眷屬各種水果飲料,
祈求世尊納受。」世尊默許了。他拿來紅花汁、芭蕉汁、柏子仁汁、阿輸
陀樹汁、曇花果汁、毛訶子汁、柿子汁、葡萄汁等八種飲料供養世尊及僧
眾。世尊都一一接納了。並告諸比丘,雖已過午但可以飲這八種飲料。世
尊及僧眾飲用後,革涅雅仙人又祈求:「世尊,請您和您的眷屬明天中午
來這裡應供。」世尊也默許了。「請世尊今晚住在我們附近的森林中,可
以嗎?」他進一步祈求,世尊又默許了。他異常高興,將世尊及眾著屬安
排在一個森林中休息。次日拂曉前,革涅雅仙人就起身了,高聲吩咐:「所
有的婆羅門兒子,諸位聖神、賢首們,快起來,一些人劈柴,一些人生火,
一些人炒菜,一些人烙油餅……。」當時,熱俄仙人也在此處過夜。天未
亮時,他聽到革涅雅仙人一大早起來大叫大鬧的,他猜想:或許他們今天
有婚嫁之事,或許有國王或貴客登門。熱俄仙人如是猜測著,便去問革涅
雅仙人.是要辦婚嫁事,還是有國王貴客登門?革涅雅仙人說:「都不是,
今天我要迎請釋迦牟尼佛及僧眾來此應供!」這從未聞過佛號的熱俄仙人,
一聽到『釋迦牟尼佛』的聖號,立即毛髮豎立、淚如湧泉,生起了無比的
信心,殷切地問:「什麼是佛呀?」革涅雅仙人慢條斯理地向他道來:「在
我們雪山有條古老的恆河,在恆河邊住著色迦仙人,離色迦仙人不遠的地
方有個釋迦族,當釋迦太子剛降臨人間時,就有位婆羅門相士給太子授記:
若太子出家將證得無上正等正覺(Samma Sambuddha)的佛果;若在家將做
金輪王。後來,太子捨棄王位,六年苦行,於菩提樹下現前如來正等正覺
的果位,所謂的佛就是這位證得無上正等覺的釋迦太子。」熱俄仙人聽畢
又問:「你剛說釋迦牟尼佛及什麼僧眾,僧眾是什麼?」革涅雅仙人耐心
地講給他:「所謂的『僧眾』(Bhikkhu Sangha)就是一些國王、太子、大
臣、婆羅門、施主等眾多人隨佛出家修行的人。」「現在佛及僧眾在哪裡?」
「在我旁邊的森林中過夜。」「我能不能去拜見佛陀及僧眾?」「你能去
拜見,去了後肯定對你有極大的利益。」 熱俄仙人刻不容緩地奔向佛陀
所在的森林,他很遠就看見佛陀身放金光,具三十二種莊嚴相,內心的喜
悅勝過十二年的禪悅。即往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的根
界意樂,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他證得了不來果(Anagami)。熱俄仙人懇切
祈求:「世尊能否攝受我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問他:「你
有沒有告知你的眷屬?」「沒有。」世尊說:「你是有福報、威望高的人,
若告知你的眷屬將有很大利益。」聽了此話,他立刻回到自己的眷屬中,
集中所有眷屬,宣告:「我想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你們是怎麼想的?」
這五百眷屬都說:「我們過去信賴您,現在仍是信賴您,您是我們的上師,
上師怎麼做我們也隨上師怎麼做。」熱俄仙人說:「若想出家,就隨我來。」
於是他們全都跟著熱俄仙人到世尊前隨佛出家,世尊用「善來比丘(Ehi-
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們出家授戒。此時,熱俄仙人及五百眷屬皆身
披三衣,手持缽盂,身帶濾水器,成為名符其實的僧人。
爾時,革涅雅仙人已把午齋準備圓滿,往世尊前迎請:「世尊,午齋
已備,恭請世尊應供。」世尊著衣持缽率領僧眾前去應供。革涅雅仙人請
佛入座,待僧眾一一入坐,他親手供養飲食。當見到熱俄仙人已出家時,
他非常高興地說:「你出家了,很好很好,我非常隨喜(Amodana)。」熱俄
比丘問:「你什麼時候出家?」「等供養圓滿後我就出家。」待飲食已畢,
他馬上在佛前祈求:「世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請佛
慈悲攝受!」世尊問他:「你有沒有告知你的眷屬?」「沒有。」世尊說:
「你是有福報、威望高的人,若告知你的眷屬,將有極大利益。」革涅雅
仙人聽後馬上召集五百眷屬,對他們宣告:「我欲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
家,你們如何做?」眾眷屬異口同聲:「您怎麼做,我們也怎麼做。」他
與眷屬在世尊前三番祈求:「世尊,我及五百眷屬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
請世尊慈悲攝受!」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們
傳授近圓戒。革涅雅仙人和熱俄仙人各帶五百眷屬在佛的教法下出家後,
佛陀分別為二仙人傳了教言,二仙人也精進努力,斷盡了三界煩惱,證得
阿羅漢果位。佛陀又將一千名眷屬,分別交給嘎單那大羅漢五百(嘎單那
尊者持戒非常清淨,甚至於小乘戒中的輕罪亦無犯)、目犍連尊者二百五
十、舍利子尊者二百五十,並叮囑三位尊者好好攝受這一千比丘。他們三
位依教奉行,把一千比丘帶到海邊給他們傳法,嘎單那的五百比丘得了羅
漢果,目犍連的二百五十比丘得了無來果,舍利子的二百五十比丘得了預
流果。到了夏天,帶他們結夏安居三個月,有些住在森林中,有些住在山
洞裡,有些住在茅蓬裡,有些住在屍陀林1(Sita Vana)。待安居圓滿後,
舍利子、目犍連、嘎單那他們三位帶領眾比丘,皆著三衣2(Ti Civara),
去謁見釋迦牟尼佛,世尊為眾比丘也傳授了應機的法要,他們都證得了羅
漢果。
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嘎單那尊者的五百眷屬現證羅漢果,
目犍連尊者的二百五十眷屬現證無來果,舍利子尊者的二百五十眷屬現證
預流果?為何這三位尊者所化眷屬有不同果位的差別?唯願開示,我等樂
聞。」
佛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有差別,往昔他們攝受的眷屬也有差別。
在過去嘎單那比丘的眷屬全得了四禪五通,目犍連的眷屬全得了無色界的
禪定,舍利子的眷屬全得色界禪定,也是有如是差別的。很早以前,有兩
位仙人各自帶著五百眷屬安住在山林中,後來一位仙人去世了,他的眷屬
把他的骨灰做了塔(Cetiya)供養。他們苦於沒有上師,就去依止了另一位
仙人,這位仙人也樂意攝受他們。到他年邁壽高時,他獨自心想:如果我
死了,弟子們將無人依止,不如生前就安排好。就在弟子中選了三位能幹
有智慧的人,並叮囑各位弟子:『若我在世別不多言,若我去世了,則當
如理如法地依止這三位大德。』(師言:本來一切無常,我們學院也是一
樣。如果我在世不用多說什麼,如果我不住世了,則希望你們能好好依止
我們當中的具足福慧功德的堪布活佛們,把喇榮溝當作自己的家,依舊聞
思修,荷擔起如來的家業。萬一我不住世,喇榮溝裡不要人走鷹飛,那很
不好,恐怕對你們以後修行不利。不管怎樣,大家觀修無常非常重要,易
於成就。)其中五百個交給一位婆羅門,他們都得了四禪五通;二百五十
交給一位婆羅門,他們都得了無色界禪定;另二百五十交給另一位婆羅門,
他們都得了色界禪定。諸比丘,當時帶五百眷屬得四禪五通的婆羅門就是
現在的嘎單那比丘,那位帶二百五十人得無色界禪定的婆羅門就是現在的
目犍連,另帶二百五十人得色界禪定的婆羅門就是現在的舍利子。當時,
他們各自眷屬的證悟有差別次第,是因為嘎單那的眷屬是利根的,目犍連
的眷屬是中等根基的,舍利子的眷屬是鈍根的。然而,若是舍利子的眷屬
依止嘎單那的話,不要說是預流果,甚至連加行道1(Prayoga Marga)的暖
位也得不到。(師言:我們當中有些人,今天去依止這位上師,明天又依
止那位上師,後天又另尋一位上師,天天東尋西找的,身無定處,心無深
信,很沒意義。一方面要依自己前世的因緣,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信心和
資糧,全憑上師這個單一的緣得解脫有點困難。所以在舍利子前能得預流
果的眷屬,佛說在嘎單那前連加行道的暖位都得不到,說明前世的因緣很
重要。)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革涅雅仙人和熱俄仙人,今生令
佛生歡喜心,並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斷盡三界煩惱,得證阿羅漢果位?唯
願為說。」 佛告眾比丘:「這也是前世的發願力。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
導師(Lokavidu)、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迦葉佛
(Kassapa Buddha) 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兩位大施主,對佛生起信心,
捨俗出家。出家後二位很快精通了三藏,各自攝受了五百眷屬,得了很多
供養。臨終時發願:願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我令佛歡喜,並在其教法
下出家,摧毀三界輪迴的煩惱(Kilesa),獲證阿羅漢果位。他們的眷屬
們問他們發了什麼願(Aditthana)?他倆也如實地告訴了眷屬,他倆的一
千位眷屬也發願:既然我們的上師如此發願,我等亦如是,願將來於釋迦
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諸位比丘,當時的兩位
比丘就是現在的革涅雅仙人和熱俄仙人,當時的一千位比丘是現在的一千
位眷屬,當時他倆及眷屬發了這樣的願,所以在今生中他們全部出家,獲
證羅漢果位。(師言:在座的各位,可能我們曾一起於迦葉佛前或其他佛
前共同發過願,才有今天我們共同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現在
我們再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能在一起共同諦聽佛法,受
持佛法,共享法樂,肯定前世我們有共同的願力。)(譯者:我本人認為
大家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重要。如今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
及其眷屬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若有一個人不這樣發願以後墮落也很難
說。我們現在能一起共在一位上師的座下聞法、共繞一個壇城、共飲一溪
水、共住喇榮溝、共同上課、共同下課、共同聆聽妙法等等、等等,皆是
往昔的願力所致。我本人也很珍惜現在的法緣,如此公案中以前是五百眷
屬現在又是,他們也是生生世世在一起的。我們也是這樣,今生幾千人在
這裡共同聽聞妙法,來世願在極樂世界共享法樂。)
(35)娶媳婦—調化丈夫 亦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兩位大施主,關係非常密切。他們都覺得:現
在兩家關係很好,一直很和睦,從沒有過一點是非,這樣將來應該再進一
步加強友好。一個施主說:「我們兩家關係很好,以後應該保持下去。」
另一位說:「那我們作親家吧!」一個說:「作親家固然好,但目前我們都
沒有子女,怎麼作呢?」另一位告訴他:「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過去已成
親家,一種是未來作親家。假如將來我家生了女孩,你家生了男孩,就將
我的女兒許配給你的兒子;若我家生了男孩,你家生了女孩,就將你的女
兒給我作兒媳。」兩位施主互相商量著,雙方都非常高興,並一言為定。
不久,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端莊的男孩,家人
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
餅餵養著他。沒過幾天,另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月後,生下一個秀麗的
女孩,父母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
酸奶、油餅餵養著她,她如海蓮般地迅速成長。長大後,對釋迦牟尼佛的
教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很想出家,懇求父母同意。但父母不開許。她對
父母說:「您們何必阻攔我出家?我早已對世法無絲毫的貪戀,過世俗人
的生活太沒意義了。」父母對她解釋說:「我們不允許你出家,是在你還
未生下來時,就已把你許配給一位施主家的兒子了,否則,我們就失言了。」
父母一邊推托,一邊悄悄派人去男方家告知:我家女兒想出家,您們還不
趕快擇個良辰吉日把這樁婚事辦了。男方聽了很高興,馬上給兒子穿上華
貴的服裝去娘家迎接新娘,二位施主共同為孩子們按當地的習俗舉辦了婚
禮。婚後沒幾天,新娘就離家出走了,跑到尼眾經堂裡,立即剃度受了比
丘尼戒。(譯者:藏地婚禮的習俗各有不同,有的給鼻子點上酸奶,多數
是請僧人念祝福經;印度婆羅門教多是集眾人在中間燒上火堆,讓新郎新
娘手拉手圍火轉七圈,意味著火中的婆羅門神、諸多護法神給他們作證人,
並期望能保佑他們一生平安等。) (師言: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
受戒必須經過父母同意,但這種特殊情況是開許的。)堪姆為她傳了法,
她自己也精進,很快摧毀了三界煩惱,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具足種種神通
與神變,諸天人都讚歎她的功德(Punna)。她丈夫知道後以為她還沒出家
受戒,馬上帶一些人去尼眾經堂準備把她抓回來。可是,到經堂一看,她
已經出家,正身著袈裟參禪打坐。他上去強拉她的手,想把她帶回去,但
她馬上躍入虛空中,顯現打雷、閃電、降冰雹、放光等種種神變。這時,
來抓她回去的丈夫及隨從見她已得這樣的成就,立即轉變得很高興,恭恭
敬敬地祈求道:「賢女,請下來吧,您應該慈悲我們這些沉溺在輪迴中的
可憐眾生。」這時,比丘尼才下來,她丈夫對她恭敬頂禮,祈求傳法。她
為他傳了相應的法後,他也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得果後,他想
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回去徵得了父母同意後出家,精勤修持,摧毀了三
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且具種種神通和神變,諸天齊讚他的功德。時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那位比丘尼先成家後出家,並獲證羅漢
果位?唯願為說。」
世尊告眾比丘:「這是她前世的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施主家的女兒先與丈夫過著幸福的生活,
後來對佛法生信心出了家。但她的丈夫追著不放,她就對丈夫傳法,丈夫
也被度化出家了。她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守持淨戒,
雖然今生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
能出家摧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她丈夫問她發了什麼願,她如實相
告,她丈夫也發願:我將來依您,我們先成家後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摧
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那位先成
家後出家發願的比丘尼,就是現在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尼;當時
那位被她度化出家的比丘,就是現在這位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尊
者。當時,他們是發願先成家再出家證果;現在,以其願力成熟故,今在
我釋迦佛的教法下,先成家又共同出家,共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說。
諸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36)法施女—成熟音訊 出家之願
一時,佛在捨衛城。薩迦國王的手下有兩位大臣:持獸大臣和財施大
臣,他們兩位親密無間,情同手足。年值青春,各置妻室,都享受著美好
的生活。一次,兩位大臣聚在一起互相暢談,都覺得:兩家一直和睦相處,
關係密切,在有生之年應該更加密切彼此的友好關係。持獸大臣說:「怎
樣才能加深我們的友情呢?」財施大臣說:「那我們作親家吧!」「現在
我們都沒有孩子,怎麼作親家呢?」「那不要緊,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
過去已成親家,另一種是將來作親家。此後如果你家生了男孩我家生了女
孩,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你兒子;如果你家生了女孩我家生了男孩,就把你
家的女兒嫁給我兒子,這樣我們不就可以作親家了嗎?」他們就這麼商定
了。
不久,持獸大臣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男孩,取
名薩嘎,後來一連生下七個孩子,為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財施大臣的妻子九月懷胎後生下一個端莊秀麗的女
孩,這個小女孩生下來後便大哭不止,怎樣哄她逗她都不行。有一次眾生
主母(Maha Pradjapadi)親臨財施大臣家傳法,唯有傳法時這個小女孩才
停止哭叫,眾生主母被請來幾次,每次傳法她都不哭,當眾生主母一離開,
馬上又「哇,哇……」地哭叫。財施大臣見屢次都是如此,心想:我的女
兒願意聽法,很有善根。家人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在取名時因她
樂意聞法,父名又是財施,故取名為法施女(可能與供施女是同一人,是
從《藏漢大詞典》與律中推知的。)。財施大臣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
等精心護養著法施女,法施女如海蓮般快快地長大了。她對釋迦牟尼佛的
教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經常通過父母迎請僧眾應供,也常去佛前諦聽妙
法。不久,她受了皈依戒和其他戒,又精進修持,獲證了無來果位,並具
足種種神通和神變。她很想出家,去父母前懇求:「女兒對佛陀的教法極
具信心,能否允許女兒隨佛出家?」父母很為難,就解釋說:「你還未出
生時就已許配給了持獸大臣的兒子薩嘎,現在若再答應你出家,讓我們跟
持獸大臣怎麼交代?」法施女據理說服父母:「女兒對世法(Loka Dhamma)
無貪慾,成家又有什麼意義?」父母也是左右為難,想了想對她說:「我
們真的不敢開許,如果真想出家,我們可以把世尊和僧眾迎請來,也告訴
薩嘎同時來,到時候你臨場抉擇吧,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譯者:上
師仁波切再次強調:我恭敬地祈禱上師三寶空行護法加持,凡是來自全國
各地的人到喇榮出家不要遭到違緣,其他人如父母妻子兒女都不要給他們
造違緣,他們畢竟是自己願意出家,造違緣也沒有太大意義。應該隨喜他
們,他們也默默地回向你們,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和功德。)當晚,他們家
做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準備次日恭迎佛陀和僧眾來應供。次日中午,世尊
及僧眾著衣持缽來到財施大臣家,財施大臣親手供給他們甘美的飲食,世
尊及眷屬受供畢,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同時,她父母派人到持獸大臣家
說:「我的女兒要出家,你們自己勸她……」薩嘎聽說法施女要出家,馬
上帶領許多隨從來到財施大臣家,並包圍了他家。世尊傳法後,就返往經
堂,隨後有比丘僧,比丘後有比丘尼,法施女就跟著比丘尼也往經堂去。
這時,薩嘎看見了追上她,想把她抓住,法施女立即躍入虛空顯示打雷、
下冰雹、發光等種種神變。薩嘎見此,覺得稀有,生起了信心,仰望著空
中的法施女祈求道:「大尊者母,請您下來,您願意怎麼做都由您,不過
您要救度我們這些沉溺輪迴的眾生,您馬上下來我們好商量,我不但同意
您出家,以後您修法我會供養您的。」法施女下來給他傳了一些佛法,聽
畢他就返回了。法施女就到尼眾經堂受了沙彌尼和式叉尼戒1(Sikkha
Mana),後來又想受比丘尼戒,但受比丘尼戒必須到祗陀林去受,余比丘
尼想把她送到祗陀林去。但因她相貌端莊,秀麗無比,世間男子傾慕追求
者很多,都有礙於已與薩嘎定婚而無從下手,這幫男子聽說法施女出家了,
便異想天開去搶她,也曾多次去尼眾經堂威脅過。所以,今天那些尼眾還
是沒能力把法施女護送到祗陀林去,害怕路上被搶。如果讓她呆在寺院裡,
天天有男人要打擾很麻煩,尼眾商量把她送回家。送回家後,她們到世尊
前,呈白請問:「世尊,法施女想受比丘尼戒,但我們不敢帶她來,該怎
麼辦?」佛陀慈悲地開許說:「可以用音訊方式給她傳戒。」於是派人帶
口信給法施女:「既然有違緣,世尊已開許,佛與僧眾在祗陀林念儀軌,
你在此觀想已圓滿得到戒體。」所以,世尊還開示僧眾:「現在可以用音
訊的方式傳授,將來,若有違緣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授戒。」法施女雖然
沒能親自在佛前受戒,但她已經圓滿地納受了戒體,法施比丘尼精進修學,
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
與手掌無別。諸天稱讚她的功德!
時諸比丘祈問:「世尊,以何因緣法施女今生轉生富貴家,對佛生歡
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又以何因緣世尊為她開許音訊授戒?
願為演說。」 佛告諸比丘 :「這是她前世的發願力。在賢劫人壽兩萬歲,
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的一位施主家有一位
美麗非凡的女兒,長大後通過父母開許,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在準備
受比丘尼戒時也受到一些違緣。當時,迦葉佛給她開許了音訊授戒方式,
使她納受戒體,她又精進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得果後她顯示種種神變
趨入涅□。涅□後,曾為她專門傳音訊的堪姆還未證得果位,就把她的遺
體做成遺塔,以各種鮮花、香水等妙欲供品作供養,堪姆臨終時發願:我
一生中於佛教法下出家,雖沒得任何境界,但願我將來於釋迦教法下成為
像我的弟子那樣一位專門開許音訊儀軌得戒的比丘尼,並令佛歡喜,出家
證得阿羅漢果位。她當時這樣發願,所以,現在於我教法下出家證果,並
且我專門為她開許了音訊傳戒,往昔的那位堪姆即今法施女是也。」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法施女今生相貌端嚴,很多人找
她麻煩使她持梵淨行非常困難?唯願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復告曰:「諸
位比丘,不僅是現在,往昔她也是在守持淨戒時常受違緣多有障礙。那是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梵施國王,(譯者:這些佛教中的公案內容很豐富,
表面象小說實際上有外意內意密意,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看看,收穫會很
大。)國王手下的一位施主與妻子生了個非常端莊的孩子,為他舉行了誕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他長大後,
精通了八種觀察等世間法。後來娶了一位稱心如意的愛妻共同享受著美好
的生活,生下了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兒。這位丈夫成天貪戀自己的妻子,不
料理外面的事務,沉溺在情慾中,施主見此,心想:兒子這樣下去,家中
所積的財物會用盡的。故非常嫌惡這位兒媳,並遷怒於她:『以前我的兒
子非常勤勞,自從你進了家門,他一天天沉溺下去無所事事,你這個象屍
體一樣的女人,把我們家染得一塌糊塗。』這個老父親又直接訓兒子:『你
不要天天跟著這個只會說話的女行屍一起,現在血氣方剛、四大調合,不
趁年青時積蓄財物,到了年老看你怎麼辦?靠誰、靠什麼來養活你?』父
親經常嘮叨,但對兒子只是陣耳旁風,根本不起作用。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
讓兒子到外面很遠的地方去經商。老父親就準備了很多財物打發兒子外
出,兒不得不聽父之教,就用牛馬驢騾載了很多貨物,經過了許多大小城
市、山川森林,去了離家很遙遠的地方。但他日夜思念著自己一往情深的
愛妻,漸漸地他又瘦又黑,身體成了枯萎的綠草一般,看上去很憔悴、很
可憐,還一剎那都放不下,經常自己揣摩:現在事務繁忙脫不開身,但這
麼長時間見不到妻子一面,怎麼辦呢?天天這樣想啊想。後來聽說附近有
個著名的木匠,能製作先進的飛機,(譯者:有些人以為一百多年前由美
國的科學家發明了飛機,豈不知在釋迦牟尼佛還未出世前的時代裡也有人
發明了木頭飛機。)人乘著它可以飛往各地。他就跑到木匠那裡祈求:『聽
說您有架很好的木頭飛機,能否賣給我,我可以給您五百嘎夏巴涅。』木
匠說 :『賣給你是不可能的,我只有一架,不過可以借給你,你可以隨便
用,用完了還給我就是了。』他非常高興,就跟木匠學怎樣飛行、返回等
駕駛技術,學會了他經常乘飛機晚上回去與妻子一起生活。後來妻子懷孕
了,臨近分娩時,那位木匠要去別處,飛機不借了。他知道妻子臨產了很
想回去,但沒能回去。因他以前回來父母及別人都不知道。當他們知道兒
媳又要生孩子時,就惡狠狠地審問:『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你到底做了
什麼?』這個女的就原原本本把自己丈夫是怎麼乘飛機來去的事都講了。
可他們誰也不相信什麼坐飛機,執意辱罵她:『我的兒子離家這麼幾年了,
從未歸家,而你卻說是他的孩子,太不可能了……。』就將她轟出家門。
她無依無靠,流浪街頭,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有一天,在一個城市的路口
過夜,生下了孩子,當時她痛得昏過去了,恰巧路邊一個大施主家的一隻
名叫『炯波』的狗把孩子叼回家了,施主見狗叼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心
想:我家現在沒孩子,若自己有個不好的孩子還不如養別人的一個好孩子,
養好孩子才有意義。於是就跟妻子商量:『賢妻呀,我們現在還沒孩子,
不過自己養個不好的孩子倒不如養別人的一個好孩子有意義啊!現在這個
炯波狗叼來如此莊嚴的孩子,我們把他作自己親生的來養,您說好不好?』
他的妻子也同意了,施主說:『那您就躺下抱著孩子睡,我去通知親屬們
舉行誕生儀式。』他就吹螺打鼓地通知大家:『我家生孩子了!請參
加』……。」
此時,已昏厥的產婦甦醒了,便四處尋找自己的嬰兒卻沒找到。天
亦拂曉。許多人來圍觀,她急切地詢問:『你們有沒有看見一個嬰兒,昨
晚剛生的,當時我痛得昏了過去,待醒來時卻找不到了,有誰看見了沒
有?』其中一個人告訴她:『我看見了,是路邊那個施主家的『炯波』狗
把嬰兒叼回家了。』她聽了很悲傷,哀求一個婦女:『您能不能幫我看一
下我的孩子死了沒有?』那位勤快的婦女樂意地答應了,就跑到施主家,
只見施主家正在為那嬰兒舉行隆重的誕生儀式。又返到她身旁安慰道:『您
不要掛在心上,您的孩子沒死,施主家還把嬰兒當作自己的孩子,正在舉
行隆重的誕生儀式呢!』她心想:把嬰兒抱回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施主家
有財有勢;一旦真的抱回來也不行,現在自己身為乞丐,再喂一個孩子也
很困難,乾脆暫時讓施主家養著他。她自己這樣決定後,就離開此地去他
方行乞了。
有一次,她到了一個地方去行乞,被一群強盜搶去了,其中的強盜
頭領見她頗有姿色,想把她強迫作自己的妻子,把她帶回家跟她結婚。她
心想:我若與他成夫妻,在我的良心裡說不過,一方面自己是有夫之婦,
有背於婦道,丈夫身雖在外面,可心一直在思念著我;另一方面自己已受
了居士五戒,當依戒持淨行,怎麼樣都不能跟他過夫妻生活,應該想個辦
法來對付他。她心裡這麼計劃著,到了黃昏,她在強盜頭領的臥室裡,把
頭髮披散開來,嘴巴和眼睛都畫得紅紅的,穿上黑色藍色的破爛衫,手拿
著長長的寶劍,簡直像個魔鬼一樣。然後,她在臥室裡靜候著那位強盜首
領的到來。當首領一進門,她一邊叫出一種怪聲,一邊一步搶上去抓住他
的領口,威嚇道:『今天你別想逃,我不會放過你的。』強盜毫無戒備,
嚇得渾身直打哆嗦,不敢再多看一眼這位『魔女』,連忙祈求:『今天饒
了我一命吧,以後,您怎麼說我就怎麼做。』那女人告訴他:『饒你一命
可以,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從現在開始起不能強迫我跟你作夫妻;第二,
這件事不得向任何人走露半點風聲,您必須給我這樣發誓,我才會放了
你。』強盜聽了馬上發誓:『我以後絕對不跟你作不淨行,也不告訴任何
人,而且在衣食方面給你照顧。』那個女人就放了他。之後,他就一直白
白地養著她。久而久之,他心煩:這個女人一直養著,即解除不了自己的
貪慾又要花錢,不如把她賣了。於是,他就勾通妓女,妓女見她很有幾分
姿色,就把她買到妓院去了。有一天,妓女告訴她:『從現在開始你給我
做妓女的工作,把賺的錢交給我。』她告訴妓女:『不要說做妓女,就是
一般的男人我都不會接觸的,你這麼要求我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妓女強
壓她說:『我花錢買你就是做妓女的,否則,買你有什麼用?你必須給我
做,不做不行!』她聽了心裡很痛苦,心想 :真是從一個小魔窟又跳到一
個大魔窟!不過我還可像上次一樣,好好地嚇唬這個妓女一次。於是,她
又打扮得跟魔鬼一樣,等妓女剛跨進門,她立刻衝上去緊緊地抓住她說:
『我是某某魔女,你今天若不乖乖地聽我的話,我馬上就把你吃了。』妓
女真以為是魔女,害怕得馬上求饒:『今天你放我一條命,你的要求我一
定照做。』這個女子說:『那可以,第一,從今以後你不要再讓我做妓女;
第二,不得向任何人說。』妓女發了誓之後,就一直養著這個女人。日子
久了,妓女家養著魔女的消息傳開了,很多男人都不敢來這家妓院,生意
自然很冷清,妓女想送她到其它地方去,但也無處可送,無人敢要。這樣,
她就在妓院住了多年。
此時,那個被『炯波』狗叼走的孩子也長大了,人們叫他炯波。炯波
長大後學習了天文地理、文學歷算及八種觀察等世間學問,都通達無礙。
他剛剛長大,還未承擔家務,他的養父就去世了。他想:父親去世了,我
該料理裡裡外外的一切事務,管理家產,承辦父業,於是他開始經商。後
來因為商務的需要,他就到了他母親所在的城裡經商。此時,他的母親一
直掛念著被狗叼走的孩子。年邁的老母在街頭、村巷、路邊等多處打聽,
某某地方有某施主,不知還在不在?家中有些什麼人?等等。有人告訴她:
『確實在某某城有某施主,不過前不久他去世了。』她又詢問:『施主去
世了,家裡還有什麼人?』正好問到一位炯波商主帶來的眷屬,她問:『施
主家裡是不是有個兒子?』『是有個叫炯波的兒子。』『為什麼他叫炯波?』
『因為當時一位女乞丐在路邊生下他,被施主家的『炯波』狗給叼回去收
養了,故長大後,人們叫他炯波。』『他是我們的商主,就在此城中。』
她請炯波的眷屬帶她去見炯波,見到炯波後,她就把當年的經歷詳詳細細
講給炯波商主,告訴炯波:『我就是你的親生母親,你就是我的親生兒子!』
炯波聽了知道她確實是自己的母親,心裡非常高興,就去妓院把母親贖回
來了。
此時,炯波的親生父親在外經商多年,賺足了金銀財寶,返回了自
己的家。回去時,他的父母去接他。他見了多年不見的父母,抱著父母的
脖子難訴別情。到了家他就去他與妻子的臥室一看,卻空無一人。他非常
著急,跑過來問父母:『我的妻子—郎巴姑娘哪去了?』他父母很生氣地
告訴他:『你的妻子,自你走後,她行為不檢點、不守婦道,竟然懷了孕,
我們問她,她還說是你的孩子,還對我們撒謊說是你坐木頭飛機經常回來
等等,後來,我們就把她轟出了家門。』他聽了這些話,痛苦難忍,對他
們說:『你們這種做法太不應理了!我妻子她所說的全是真話,我當時借
用別人的飛機,來過家裡與妻子一起生活,後來我知道她快生孩子了,但
沒借到飛機就沒回家,她懷的確實是我的孩子!』忍痛說完這些,他再也
抑制不住內心的傷痛就瘋了。他脫光衣服,狂奔亂叫:『郎巴姑娘,我的
郎巴姑娘!』父母也沒辦法,就任他跑東跑西到處狂喊:『我的兒子,我
的妻子,郎巴姑娘!』如此瘋狂了許多年。
後來,全家團聚的因緣成熟了。一天,炯波家門口來了個瘋子,在
那裡大喊大叫:『郎巴姑娘……。』炯波聽了回來告訴母親:『母親,你看
我們家門口來了一位瘋子,一直喊『郎巴姑娘』,一絲未掛,很可憐的。』
聽到這些,她心生懷疑:我叫郎巴姑娘,他會不會是我的丈夫呢?馬上出
去看,一看果真是自己的丈夫,就立即把他帶回家,告訴他:『不要再叫
郎巴姑娘,郎巴姑娘就是我!』聽了這話,他馬上就正常了,神智也恢復
了。她又告訴他:『我是您的妻子,他是您的兒子!』並為他好好地沐浴,
把渾身洗得乾乾淨淨,穿上衣服。然後,全家團聚,共同安度他們的晚年。
諸比丘,法施女當時持梵淨行也是受到如此的違緣,今生又是很多人給她
作違緣。」佛陀如是宣說。
(37)大鯨魚—冤害他人 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有時去地獄
(Niraya),有時去餓鬼(Peta)道,有時去傍生(Tiracchana)處,有時遊人
間,有時去天界。尊者去地獄裡目睹地獄的嚴寒酷熱互相殘殺的痛苦;去
餓鬼道看到餓鬼遭受飢渴的痛苦;去傍生處觀察到它們互相啖食及役使的
痛苦;游及人間耳聞目睹人的生老病死諸苦;飛往天界見天人墮死的痛苦,
返回人間分別報給人們宣說,當時的人們了知了各道的痛苦,都對輪迴生
起了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捨衛城中忽然不見了,他去了傍生界—一個非
常大的海洋中去了。這個海水分三層:第一層海水深二萬八千由旬,其中
有鯨魚長七百由旬,這些鯨魚飢餓的時候,就張開大嘴巴,把海水及各種
海生動物全部吞到肚裡,肚子飽了,又把海水吐出來靠水生小動物過生活,
而那些在腹中的小動物又是靠吃它的內臟來維持生命。第二層海水深二萬
五千由旬,其中有大鯨魚身長一千四百由旬,它飢餓時張開嘴巴吞食第一
層海水裡的水生動物。第三層海水是二千五百由旬,中有大鯨魚身長二千
一百由旬,這些鯨魚依靠吞食第一第二層的動物為生。就在第三層海水中,
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它的身上,有許多大小動物搶著吃它,它的身體被
咬成一節一節的,有大有小,有一由旬、二由旬的,也有象小山一樣,一
塊塊的,讓它痛苦難忍。沒辦法,它就游到岸邊,然因業力現前,有五百
個夜叉1(Yakkha)拿著斧子等各種兵器砍他,把它的脊椎全部砍斷了,鮮
血瀝瀝……它又無法忍受再游回大海,大海全被染紅了,返回大海後,海
中的大小動物又爭著咬它吃它的肉,忍受不了,再返岸邊,又是夜叉砍殺
它,它輾轉痛苦,非常難忍,大聲哭叫。目犍連目睹此情此景,就用自己
的聲聞智慧,入四禪定觀察它前世(Purima-attabhava)的因緣:前一世、
二世、三世……一直聲聞眼無法觀察的每一世都是傍生。然後,他想:只
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徹見無礙,我應該到世尊前去請問它的因緣。剎那間,
他從大海中隱沒回到了捨衛城。時世尊正給許多眷屬傳法,目犍連覺得現
在請問佛陀,可以對眾多眾生有利,便往佛前恭敬合掌請問:「世尊,我
平常到五道輪迴中去,看見各眾生的種種痛苦後,返回告訴人們,使他們
對輪迴生起厭煩之心,有極大之利益。這次我去海邊時,大海中見一大鯨
魚身長二千一百由旬,在海裡有大小動物爭相啖食,痛苦不堪,到了海邊
又有業力顯現的五百夜叉砍殺它,血染紅了海水。見它如是無間受苦,我
就用聲聞眼觀察它,它的前一世、二世、三世……以至到聲聞觀不到的生
生世世全是傍生,請問世尊它造了什麼惡業遭 受這樣的果報?唯願演說
前後因緣,我等樂聞。」
世尊告曰:「目犍連,這是它前世的業力所現。曾在人天導師、正等
覺山王如來出世時,在山王如來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Tisarana)
五戒(Panca Sila)。有一天,他對自己的妻子說 :『您是一位賢妻良母,
天生容貌艷麗,我們生活一直很好,但現在我在山王如來教下受了三皈五
戒,只可以照顧您的衣食生活;或者我給你另找一位男子,去與他一起生
活。』他的妻子對他說:『夫君,您既然已受了三皈五戒,我也絕不願與
其他人生活,應該好好對您承侍才是!』他們夫妻仍就共同過著清淨的生
活。他的妻子貌美無比,有許多人都想得到她。其中有一位大鼻子大臣對
他妻子生起了貪心,想方設法想得到她。有一天,大鼻子大臣帶著一個人,
拿著很多金銀財寶來到這位居士家,對他說:『麻煩您,這些金銀財寶你
暫時給我保管一下,我要去國王那裡辦事,帶在身邊不方便,等我辦完事
回來再取走就可以了。』這位居士很誠實地答應:『可以』,大鼻子就特
意讓證人看著他親自把這些金銀財寶交給了這位居士。過了一段時間,大
鼻子獨自來到居士家說 :「前幾天我放的金銀財寶今天我來取,非常感謝
你。」這位居士心無介備,就把金銀財寶原封不動地奉還給了大鼻子,根
本沒有料到其中有詐。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大鼻子帶著那個證人一起
又來到居士家,對居士說:『今天,我和證人兩個人是來取回我們那天寄
放在你家的金銀財寶,請把它還給我。』當時,居士驚訝地說:『怎麼?
不是早就還給你了嗎?』大鼻子裝出很氣憤的樣子,繼而說道:『你怎麼
是這樣的人?那天,明明白白是我們兩個把金銀財寶交給你,今天來取你
竟然不給,還冤枉我取回去了,真是豈有此理!』(譯者:現在這個社會
許多做生意的人為了養家糊口及無聊地享樂,多是爾虞我詐,還把打妄語
行騙自詡為是『智慧』,真是象《地藏經》中所說的那樣:「末世眾生,
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做生意的過程中造妄語業,掙來的錢吃
喝玩樂又造殺業、淫業、酒業等等,若真是有智慧,則不會為也!也不應
為之!)他們兩個爭個不休,一個不讓一個,結果一同去了國王那裡請國
王來裁決。去了國王那裡,大鼻子又是大臣,又有證人,就把這個老老實
實的居士給辯輸了。這時大鼻子趁機用皮帶抽打居士,把他的肉一塊塊地
割下來,用斧頭打斷了他全部的脊椎骨,在極度的痛苦中,他已去世了。
這位居士去世後,他告訴居士的妻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你,
所以,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妻子,我們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了。』當時,
施主的妻子強忍著心中的憤慨,對他說:『我把丈夫的遺體火化(Sarira
Nissanda)後,這件事情圓滿了,我們再一起生活。』大鼻子同意了,並
假獻殷情說:『可以,可以,把你丈夫的屍體拉到屍陀林去。』他還假惺
惺地陪著,把施主的屍體護送到屍陀林中。當火化(Sarira Nissanda)遺
體的火燃得正旺時,施主的妻子趁他不備,縱身跳入火堆,為夫殉節了。
此時,大鼻子女人也沒得到,而且造了極大的惡業,後悔莫及。眾比丘,
當時的大鼻子就是現在正在受報的大鯨魚。它先在地獄中無量劫受極大苦
報,再轉到傍生界一直作大鯨魚這樣受苦。」
目犍連復次請問:「世尊,那這個大鯨魚何時方得解脫呢?」世尊告
曰:「將來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善意如來出世時,它才轉為人身,在
善意如來教法下出家,並證得羅漢果位。」在座的許多眷屬諦聽了世尊詳
詳細細地宣講這前後的因果,都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世尊見彼等堪為法
器,便傳了相應的法,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
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
天;有些得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也對佛法
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38)餓 鬼—錯用僧物 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經常到地獄(Niraya)、餓鬼(Peta)、
傍生(Tiracchana)、人(Puggala)、天人(Deva)(譯者:阿修羅(Asura)是
包括在天界的非天中,在《智者啟蒙》中也是講五道,故此處沒單獨提出
來。)各道中去觀察眾生,把地獄中寒熱燒殺的痛苦、餓鬼受飢渴燃燒的
痛苦、傍生互相啖食的痛苦、人生的三苦八苦等等無量諸苦及天人受墜死
苦等,耳聞目睹後,返回人間,對許多眾生如實宣講,使他們對輪迴生起
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到餓鬼界中(譯者:在《大圓滿前行》中講
了,餓鬼在天界、人間也存在,有些魔如邪魔、妖魔、部多、夜魔、陰魔
等均以餓鬼的形象而出現。)(師言:我們中間有些人生病或遭一些邪魔
外道危害時,千萬不要對邪魔外道生嗔恨心,這是一個修自他相換菩提心
的良機。如果修行很好的人通過魔的為難,則是即生中修持菩提心最殊勝
的方便法,是一個逆增上緣。)(譯者:你們漢人中很多人說:東北的狐
仙來咬我的脖子啊,南方的附身陰魔來跟我說話呀,但我以為這是你們自
己的執著,即便真的有,我們應該生個歡喜心和悲愍心,因為自己的身心
血肉天天有眾生來害,我能使它們得到安樂,心裡應該很高興;另一方面
邪魔外道的痛苦並非人間所能想像,它們心裡有極大的痛苦,又身不由心
地再害眾生,業上加苦,何時方能解脫?每每想到這些,自然而然對它們
生起了真實的悲心!我們的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前不久忍不住內心的
悲痛,也垂淚對我們宣講了這些刻骨銘心的甚深竅訣。所以,我希望學佛
的人不要說我已著魔等的話,這樣對自己絲毫無益。作為一位傳法上師,
如果不直接這樣說出弟子們的過失,那麼你們的習氣一直除不了,將會使
你們的修行沒有增上和進步;再則,也沒必要千里迢迢來到這雪域藏地。
我的恩師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在依止他的日光堪布時,堪布經常說弟
子的過失,當時他們有點不理解,可後來慢慢地反省過來了,在堪布的教
言中受益非淺,改掉了許多習氣和毛病,真正經常從內心裡默默地感謝著
自己的堪布。)在大海邊有一個大餓鬼,它是兩個上身一個下身,渾身烈
火熾燃,它忍受著難忍的熱苦,還有業力顯現的鐵嘴老虎、獅子、烈豹、
大熊等等一塊一塊地撕咬著它的身體,它實在忍受不了,又逃往其它地方,
又有許多業力顯現的眾人拿著刀劍等各種兵器砍它、刺他(譯者:這裡大
家要認真地作個觀想:假如我是正在受苦的它,我將會有什麼感受?這也
是一種修行,在區別有寂的竅訣上要自己觀想為餓鬼、傍生、天人、阿修
羅等隨作各種苦行,修大圓滿時必須這樣修。所以,大家想一想自己是這
樣,苦不苦?是否受得了?以前美國有個人,自身燃火,多種醫療無效,
又從口裡噴火,自己變成一個火團燒死了。美國醫學家、科學家用最先進
的儀器都沒查出原由,只知道是自身體內燃火。眾生的業感真是不可思
議!)無論它逃到哪裡,都有猛獸惡人追著侵害它,一個上身砍完了,馬
上復現一個再砍,這邊割成一塊塊,割完了那邊馬上又復現一個再割,這
樣無間受苦,真使它痛苦不堪。它輾轉反側,亂跑亂跳,大哭大喊。目犍
連見後,以自己的聲聞智慧入定觀察它什麼因緣所致。就觀察到是迦葉佛
時,一位僧眾中的執事員,他把夏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冬安居的僧眾用,
又把冬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夏安居的僧眾用,除此互用外,還自己貪享
僧眾財物,隨意送人,造了這幾種罪。(師言:今天去成都進貨的僧人必
須聽今天上午的公案,這裡有殊勝的教言,就是僧眾的財產、三寶的財物
一定要好好保管,珍惜每一分每一厘,注意專款專用,否則,果報不可思
議!可能有些人又想:出家人造業多,還是還俗(Uppabba-jita)好,這在
釋迦牟尼佛的公案中,文殊菩薩特意請問了佛陀,佛陀說在家俗人造業更
多、更易、更重。當時救回了有這種邪見的二十多個僧人。)當時,目犍
連觀察到這些因緣,心想:我雖然也知道了這個因緣,但我若在佛陀前請
問,佛陀給廣大眾生宣講,肯定利益更大。於是他就在大海中不見了。回
到了捨衛城時,世尊正在為諸眾生傳法,目犍連見因緣很殊勝,就往佛前
恭敬請問:「世尊,弟子經常出入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及天界,見諸
眾生種種痛苦,返回人間告訴他們,使他們生起真實的出離心。今天到了
餓鬼界見到一個餓鬼。兩個上身,一個下身,渾身烈火熾燃,因其業力顯
現,鐵嘴老虎、獅子、大熊、豹子等猛獸撕咬它,眾人拿刀劍砍刺它,一
個身體砍完了又復現一個再砍,它苦不堪忍,亂跑亂叫,大哭大喊。請問
世尊:這是以何惡業所感召如此果報?我等願聞,唯願為說。」
世尊告曰:「這個眾生往昔造了極大的罪業。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
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他是一位僧眾執事員,把夏安居僧
眾的衣食費用給冬安居的僧眾用,又把冬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夏安居的
僧眾用,除互用外,還自己貪享僧眾財物,隨意送人。因他互用冬夏費用
的果報使它有兩個上身,因他貪享僧眾財物隨意送人的果報,使他今生遭
受猛獸的撕咬、眾人的砍刺。」目犍連復次請問世尊:「這個傍生何時方
得解脫?」世尊復告曰:「將來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他勝如來出世,
這個傍生才得人身出家,得證羅漢果位。」當時,在座的許多眷屬諦聽之
後,都面帶憂愁,生起了厭離心,世尊見他們已堪為法器,對他們傳了相
應的法,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
果、不來果、羅漢果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天;有些得
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
信心而皈依了佛門。(譯者:我們修大圓滿法也是生起真實的厭離心時,
才堪為法器,傳法才能真正領受。若對輪迴無厭心,對眾生的痛苦麻木不
仁,那就不堪為法器。所以,能生起猛烈的厭離心及覺得再也不能造惡業,
有了這個定解,方可授以大圓滿殊勝之法。)
(39) 餓 鬼—擅用僧物 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
天界中觀察各道眾生的痛苦。看見地獄眾生受寒熱燒殺之苦,餓鬼道的眾
生受飢渴燃燒之苦;傍生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間各自的生老病死、求不
得、怨憎會等痛苦,天人受墮死之苦。他把自己耳聞目睹的各種痛苦全都
如實對眾人宣說,使眾人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到了餓鬼界的新對亞山林中,見林中有
一餓鬼,身燃大火,痛苦難忍,它跑到草原上,有業力顯現的獅子、老虎、
熊、豹等等追咬爭食著它,它痛苦難忍;想躲在大海裡,可是由於業力顯
現,海裡的鐵嘴大魚專門吃它的肉;它無可奈何飛到空中,空中那些業力
顯現的鐵嘴老鷹、烏鴉爭相啄食它,使它難以安忍,它到處亂跑到處遭害。
目犍連尊者見此,便以自己聲聞智慧入定觀察它的因緣,觀察到是在賢劫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是一位僧眾執事員,(譯者:執事員相當
於總管家。龍猛菩薩也曾說過:「願我以後不任執事員、維那師等」。確
實,執事員在做事情時,上有上師下有僧眾,要做得都如意很難,尤其象
維那師領大眾誦經,太多了僧眾生厭心,太少了功德不圓滿。不過,這些
人精通經論,詳細取捨因果,也沒有多大困難,大家應該發心。)他擅自
把僧眾的財物、修佛塔的費用、十方僧眾錢財隨意享用,送禮於別人。(師
言:我們學院自建院以來在財物上還是如理如法的,因為我自己的根本上
師對僧眾常住的財物相當重視,不得錯用等。)目犍連觀察到這些,心想:
我應該將此稟白世尊,祈請世尊為眾演說,會使更多眷屬增加對因果的信
心,對輪迴生起厭離心。於是,他以神變剎那間回到了捨衛城,見世尊正
在給眷屬傳法,就覺得因緣成熟,即前白佛言:「世尊,弟子常到六道,
將所見所聞眾生的各種痛苦說於眾人,令眾人生起對輪迴的厭心。此次,
我去了新對亞山林中,見一餓鬼,自身燒燃不堪其苦,奔向草原,草原上
又有業力顯現的獅虎熊豹追咬它;它再躲進大海,海裡又有業力顯現的鐵
嘴大魚專門吃它的肉;忍無可忍,它又飛到空中,空中那些業力顯現的鐵
嘴老鷹、烏鴉爭相啄食它。它沒有一個安身處,到處受害,到處亂跑。請
問世尊,它是造了什麼惡業而受此果報?唯願為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它往昔造了極大的惡業。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是僧眾中的執事員,為僧眾的生活費、修
建佛塔及常住的很多費用化了不少財物(師言:後來他自己享用的原因可
能也覺得全是自己化緣所得。如果我們當中以後有化緣的千萬要注意:施
主給的時候你要問清楚是供什麼的,回來交到常住上要交待清楚是供什麼
用的,一定不能學這位執事員。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化緣所得的財物,可以
隨便自己處理或享用,否則,也是違背因果的。)化的錢財很多,他也沒
把自己的與供僧的、造佛塔等各項專款分開管理,自己也是隨便用,還送
給別人(師言:藏地有些寺院的執事員不懂因果,隨便使用僧眾財物,在
很小的時候我親自見過,可能現在他還在地獄裡受苦吧!)(譯者:現在
漢地可能有把供佛功德箱的錢、供燈錢、門票錢等各項專款有錯用互用的
吧,甚至分給僧人或其他方面擅自享用,以後的果報肯定很大吧。)以此
果報,他墮在餓鬼中,無論是在山林草原還是虛空大海中都有各種痛苦無
間地惱害它。」
世尊如此宣說後,許多眷屬心生厭離,覺得輪迴甚為痛苦。世尊見
彼等皆生厭離心,已堪為法器,就對他們傳了相應的法。聞法後,其中有
些人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了預流果、一來果、
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果位;有些得
了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有些不信佛法的,也對佛法生起了
真實的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40)裸體餓鬼—無因謗僧 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能喜阿羅漢,他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
人間、天界中觀察各道眾生的苦樂。他把親自所見所聞的地獄眾生受寒熱
燒殺之苦,餓鬼眾生受飢渴燃燒之苦,傍生們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間各
自的生老病死苦1、求不得苦2、怨憎會苦3、嫉妒等苦,天人墮死之苦等
六道的痛苦告訴人們。人們聽到後,都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堅
定不移的信心。 有一次,能喜比丘在捨衛城一會兒就不見了,他以神通
來到了大海邊,看見海邊有一個裸體餓鬼 :長髮披散遮著全身,雙目失明,
從鼻孔和嘴裡不停地爬出很多小蟲吃著它的肉,身體跟燒焦了的木頭一
樣,還發出充滿一由旬的臭氣,身後有花斑惡狗追咬不放,身體內外痛苦
不堪,亂跑亂叫著。能喜比丘見後,用自己的聲聞禪定智慧觀知 :這個裸
體餓鬼是在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性格暴燥的惡性比丘尼,她因無因誹謗
其餘眾比丘尼,使很多人對三寶退失了信心,以此受報。見到此,能喜羅
漢想:我雖然略知大概,若將此稟白世尊,祈世尊開示,那肯定對眾生有
很大利益,於是,剎那間從海邊回到了捨衛城。這時,釋迦牟尼佛正在諸
多眷屬前轉法輪,能喜羅漢覺得這個機緣很好,就到世尊前恭敬請問:「世
尊,弟子能喜以俱生的串習,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中去,
把自己所親聞目睹的地獄眾生受寒熱燒殺之苦,餓鬼眾生受飢渴燃燒之
苦,傍生們互相啖食之苦,人間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等苦,天人
受墮死之苦告訴人們,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無偽之信心。
這次,我去了海邊看見有一餓鬼,長髮蔽身,身如焦炭,雙目失明,鼻中
口中恆時有許多小蟲爬咬食其肉,身出臭氣近一由旬,又有花斑惡狗緊追
撕咬,它非常痛苦,難得剎那的安樂,此是以何業緣遭此果報?請為演說,
吾等願聞。」
世尊告曰:「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
佛出世。有一施主,家中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女孩,他們為她舉行了隆重的
誕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各種奶類高級營養食品餵養她,她
如海蓮般迅速成長起來。長大後對迦葉佛的教法生起信心,就發心出家修
學三藏,成了一位說法上師,得到許多衣食藥物的供養,也勸很多施主發
心修經堂建佛塔,經常對佛及僧眾做供養。但是,因為她端莊美麗且生富
貴之家,年輕有為,所以,自己比較傲慢。結果,在僧團中犯了根本戒,
還直接享用僧眾的財物及僧眾的生活費。後來,其他比丘尼發現她已破了
根本戒還直接享用僧眾財物,就想擯除她, 這時,她生了大嗔恨心,便
無理地誹謗其他有學、無學的比丘尼:你也犯了戒,她也犯了什麼什麼戒。
當時,她無因誹謗很多僧人,也惡口罵人,就被開除僧團。然而她惡習不
改,還是到處對白衣言說僧眾本來沒有的過失,因此,使僧眾對僧眾互相
產生邪見,白衣也對僧眾產生邪見,有些不明事理的人也是盲從邪說,對
三寶退失信心,不再供養僧眾。當時的這位比丘尼就是現在這個裸體餓鬼。
因她對有學、無學比丘尼眾造了惡業的果報,故轉生為餓鬼;因對僧眾的
無因誹謗、惡口相罵,故在口裡鼻裡有許多小蟲爬出來咬她;因她破戒後,
還直接享用僧眾財物及無因誹謗僧眾,使白衣退失信心故,有許多花斑惡
狗緊追撕咬著她;因她罵人時邪眼瞅別人故,雙目瞎盲。」
世尊演說了這個前後因緣,當時的眷屬都生起了憂愁與厭離心,世
尊見他們已堪為法器,就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聞法後眷屬中有些得了加
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阿羅
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有些得了獨覺位;有些種
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許多不信佛法的人也生起了虔誠的信心而皈依了佛
門。
(41)肉團餓鬼—擅用僧物 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時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
天界中去觀察眾生的種種痛苦。看到地獄中寒熱燒殺之苦,餓鬼的飢渴燃
燒之苦,傍生界的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世間的求不得及生老病死之苦,
天人的墮死之苦。他返回後把觀察到的痛苦一一告訴人們,使人們對輪迴
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信心,他常以這種方便來教化眾生。
一次,目犍連尊者到了餓鬼界,來到大海邊,只見一個像一間房子
那樣巨大的肉團餓鬼 :其體內無骨,外無五官,身上有很多鐵嘴小蟲蛀食
著它,它又癢又痛,難受極了,有時它飛到空中(業力所感使它能跳入空
中),在空中時,自身開始燃火,也是極為痛苦,再返回大海裡,再受蟲
蛀,這樣輾轉受苦,無有間斷。目犍連尊者看見後,就用自己的聲聞禪定
智慧觀察它的受報之因,觀察到它是迦葉佛教下僧團中的一位大執事員(管
家),因把僧眾的財物、修佛塔的資金、僧眾的生活費貪污享用,又送給
自己的親朋,餘下財物一燒而光,以此果報它墮為肉團餓鬼。尊者自己雖
然了知前後,但他想:若啟稟世尊,世尊對眾多眷屬宣講肯定利益更大。
剎那間,尊者在海邊隱沒,回到了捨衛城。時世尊正為眾眷屬轉法輪,他
覺得機緣很合適,即前白佛言:「世尊,弟子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
人間、天界各道中一一觀察其苦,再來人間如實講述,使人們都對輪迴生
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誠信心。這次,我去了大海邊見到一個肉團餓鬼:
體內無骨,外無五官,身上有眾多鐵嘴小蟲恆時蛀食著,極難忍受之時,
它躍入空中,在空中又自身燃火,不堪其苦。回到大海中,又受蟲子蛀食,
如此輾轉受苦。請問世尊,這是造了什麼惡業而受此報應?唯願為說,吾
等欲聞。」
世尊告曰:「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僧眾
的執事員(管家),他獨自掌管著僧眾的財物、修塔的功德款、僧眾的生
活費等財物,貪污享用了很多。後來,他生病了,沒法管理,就把財物送
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別人見他這麼做,就好言相勸,他不但不改過,反而
生大嗔心說:『你們竟然這麼對我說話,那可以,這些財產我可以不要,
讓你們也得不到,乾脆把它全燒了。』他真的把僧眾的全部財物燒光了。
以此惡業使他轉生成這樣一個餓鬼。當時僧眾的財務和修佛塔的功德款及
僧眾的生活費,他獨自貪污享用,使他變成了身象房子般大的肉團餓鬼,
火燒僧眾財物使它現在自身燃火無法安忍。」 眾眷屬諦聽了世尊的演說,
當下對輪迴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對因果生起了至誠的信心。世尊見眾等
已堪為法器,便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聞法後,其中有些得到了加行
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
果位;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果位;有些得了獨覺位 ;
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有些不信佛者也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42)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次,佛到祗陀園去,路途中,遇一婆羅門
老人。這位老人一見佛陀,一邊情不自禁地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一邊向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攔住,不讓他這麼
做,佛陀對眾比丘說:「你們不要攔他,否則,他會立刻吐血而亡的。」
比丘們讓開了,這位老人就搶上去,緊抱住佛陀的脖子,像久別重逢的父
親終於見到自己的兒子一樣,急切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你、
你……。」親熱了良久,這位老人鬆開手,激動的心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這時,佛陀給他傳了相應的法,這位老人馬上獲得預流果位。此時,得果
的老人向佛陀祈求道:「我願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請佛陀慈悲攝受。」
世尊欣然答應並攝受了他,當下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之方便言
詞為他授了近圓戒(譯者:受戒的十種舊儀規與現在的儀規不同,舊儀規
中有十種得近圓戒,於《花 論》中廣明。)出家後,他身披三衣、手持
缽盂濾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為他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教言,
他自己也是勇猛精進,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時
諸比丘請問:「世尊,在拜見您的成千上萬個男人中,沒有一個像這位老
人一樣如此對待您的,今老人之舉是以何因緣?唯願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親。他往昔的習
氣現前,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些行為。」「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
您的父親,那為什麼今生不作您的父親呢?」世尊復言:「凡大菩薩好行
佈施,具足出離心,但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經常對我佈施與生出離心造
的違緣太多了。最後我發了一個願:願他以後不要再作我的父親。另外,
我今生的父親淨飯王曾發願作佛的父親,這兩個因緣和合,所以,他今生
沒作我的父親。」「那麼請問世尊,淨飯王往昔是如何發願的呢?」世尊
告曰:「早在九十一個大劫(Maha Kalpa)前,有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
(Krakucchandha Buddha)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養佛陀時,見佛身相十分
莊嚴,就發了一個願:願將來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樣的兒子。當時的商主
就是今世的淨飯王,以此願力他今生作我的父親。」「請問世尊,那位婆
羅門老人以何因緣今生貧窮,人已年邁,才值遇佛陀出家?」世尊曰:「因
為他生生世世對大菩薩行佈施與生出離心造種種違緣,尤其是對我出家造
種種違緣(師言:在《賢愚經》中講,對出家不能作違緣,若作違緣,罪
同毀壞佛塔無別。凡是個人想出家時說明因緣已成熟,任何人不得阻攔,
而應隨喜。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信心具足就可以出家,上至國家元首
下至乞丐都可以出家,任何人不應作違緣。否則,將生生世世受貧窮之苦
及難遇佛法等之許多果報。所以,自己出家、勸人出家功德很大。)故他
今世貧窮,老年時才遇佛出家。」「世尊,他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於
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世尊說:「這是他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
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臨終時
發願:我一生中出家修持,雖然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
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斷盡三界煩惱,證得阿羅漢果。(譯者:小
乘觀點《俱捨論》中也說:若要證羅漢果必須現僧人相。故此經中得羅漢
果者都是在教法下出家才證果的。但大乘中不一定現僧相才能成就,也有
居士身、沙彌、沙彌尼得成就的。如國王恩札布德、赤松德真、維摩詰居
士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43)土地變金地—農夫供佛 土地變金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郊祗陀園附近有一位貧窮的農夫,他的田地
在祗陀園附近不遠的地方。這位勤勞的農夫每天都是早早地起來,準備犁
鋤等種莊稼的工具,然後去田裡做農活。因田地離家遠,所以,中午他妻
子就把午飯送到田裡一起吃。他們能經常見到佛陀及僧眾著衣持缽去城中
化緣來回的情景。每次見到時,他都心中數數歡喜,讚歎不已:「不可思
議!佛陀如此莊嚴!僧眾如此之多,個個威儀具足!」內心有說不出的喜
悅。
一次, 農夫夫婦互相說:「我們前世肯定沒造什麼善業,才致於今
生福報很薄,又這麼貧窮,若再不供養佈施,那來世我們會更可憐,更造
業,怎麼辦好呢?」想了想,農夫對妻子說:「賢妻,我們家中有沒有可
以作佈施供養的物品?」妻子說:「家裡雖然沒有太多的供品,但供養不
在於供品的多少,只要心清淨,即使對世尊做個小小的供養,功德也是很
大的。所以,為了今世與來世不再受貧窮之報,我們應該好好地對世尊做
供養。」農夫高興地說:「那可以,您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吧!」這麼商定
後,妻子回去準備了家中最精美的飲食。第二天早上,將備好的飲食全部
拿到田野去,在那裡一直恭候著佛陀來應供。
佛陀具足種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眾生的苦樂,即便
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已經觀察到
農夫該調化的機緣已成熟,就著衣持缽前來化緣。 農夫夫妻倆看見世尊
遠遠地走來,就欣喜不已,身不由己地跑上前,親近世尊,並祈求道:「世
尊能否能接受我們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們請世尊入座,親手供養甘
美的飲食,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之
後世尊就返回祗陀園了。他們倆夫婦當下就在田地裡發願:「以此供養世
尊的善根,願我們從此不再受貧窮之苦,願我們的田地莊稼全變成黃金!」
剛發願畢,以其清淨心供養之功德力和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他
田地裡的莊稼全變成了黃金,夫妻二人欣喜若狂,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
賢慧的妻子對農夫說:「現在,地裡全變成了黃金的願果真實現了,這固
然是很好,但我們應該先得到薩迦國王的開許,否則,我們不一定能享受
到這些黃金。您先去宮中稟告國王,並獻給國王一份黃金,這樣比較好通
融。」於是農夫就去了宮中,將田地變成了黃金的事實稟告了國王,並說:
「現在,我們的田地全變成了黃金,這就供養國王一份,請國王笑納。」
聽了這話,國王有點不相信,心想:這個農夫可能精神有問題,但仔細觀
察他,又是個正常人,就半信半疑地問農夫:「真有這樣的事嗎?」農夫
說:「確實是事實,若不相信,那就請陛下親自去看一下。」國王就專門
派人去觀察一下真假,可所派的這個人怎麼也看不到黃金,只看到一般的
田地莊稼,他回稟國王:「我沒見到什麼黃金!」但農夫又祈求:「國王陛
下,請您最好親自去看一下,在我們的眼前,田地確確實實已變成了黃金,
與市上流通的黃金一樣。」對世尊很具信心的薩迦國王想了想,問農夫:
「你是造了極大的福報,還是遇到了很殊勝的福田?」農夫說:「我是遇
上了殊勝的福田。」國王才覺得可信。就隨農夫去田地裡,親自去觀察確
實是真的。農夫就獻給國王一塊,國王拿著黃金仔細看了看,誠覺稀有,
便問:「你能現前這樣的福報,究竟是怎樣的因緣?」農夫如實地回答說:
「是中午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並至誠發願而得到的。」明達的薩迦國王聽
了,告訴農夫:「不必擔心,這都是你自己供養發願的功德力所得的福報,
你自己有權享用,不過,我希望你能上供下施,這個很重要。」(譯者:
由此大家要知道對上師三寶以清淨心供養少少的食物,其果報也是不可思
議的!)農夫心想:國王所說的,頗有道理。現在的富裕全是世尊加持而來
的,我應該報佛恩—上供下施。於是,他就在三個月中以飲食供養佛陀及
僧眾,並以其它的物品供養他們。世尊為他傳了法,聞法後,他以智慧金
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證得了預流果位。爾後,他於世尊前祈求出家,
出家後,他守持清淨的比丘戒,勇猛精進,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了羅漢
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農夫的田地變成了黃金?最後,他
又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和今世的兩種因緣。前世的因緣是在賢劫人
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他是一位婆羅門的兒
子,長大後出家了,臨終時他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然沒有
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來世在釋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證得羅漢
果。以此往昔的願力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這是前
世的願力。現世的因緣是他作農夫時,平時見到我時數數心生歡喜,並以
清淨心對我供養,以他清淨心供養的功德力和我的加持力,使他的田地變
成了黃金。」世尊如是言。
(44)升天的先父—先父升天 引子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與妻子共享著美好的生活,後來,
妻子生下了一個端嚴的兒子,他們為兒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
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他如海蓮般很快地
長大了,他對世間的一些學術精通無礙。婆羅門對三寶極具信心,並皈依
了佛門,受持居士戒,經常供佛及僧,世尊也親自對他宣說法要。但不久,
婆羅門生了病,家人用根、莖、葉等配製成藥來醫其病,終因醫療無效而
去世。去世後立即轉生到三十三天(Tavatinsa)。婆羅門兒子把父親的屍
體拿到靈鷲山附近的大屍陀林中,準備火化(Sarira Nissanda)。他看著
父親的遺體,萬分悲痛,一邊處理屍體,一邊大哭大喊:「爸爸,我的爸
爸……。」極度的悲傷使他精神失去了正常。從此,他四處流浪,邊哭邊
喊:「我的爸爸」,看上去很可憐。
他的父親轉生三十三天後,按天人的規矩要作三觀察:觀察從何處
來,以後到何處去,以何因緣而來。他作這三種觀察時,知道自己是從人
道來,因皈依佛門,親聞佛陀之法要而得生三十三天的。他深感世尊的恩
德極大,為報佛恩,他決定在未過夜之前去拜見世尊。於是他身著天人衣,
佩帶著項鏈、耳環、臂環、手鐲、頭飾等等瓔珞珠寶,手持青蓮、白蓮、
曼陀羅等各種天上鮮花來到佛前供養頂禮,右繞三匝。世尊觀其根基為他
傳授了相應的法,他當時獲得了預流果,繞佛三匝,就準備返回天界。這
時,他看見原來的兒子在屍陀林裡到處哭喊,就到兒子前問:「你這是干
什麼?何必這麼悲傷?」「您是誰呀?」「我是你的父親。」「那您現在
在哪裡?」「我已轉生三十三天。」「那您以何善業轉生三十三天?」「是
因為我在人間皈依了佛陀,受居士戒,在佛前聞法的善根,使我轉生三十
三天,希望你不要悲傷,我現在很安樂,你好好皈依三寶,將對你以後有
極大的利益。」聽到先父如是教導,也解除了他心中的煩惱。隨後,他就
去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傳了應機的法要,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
了預流果位。得果後,他再三祈求:欲在如來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如
來開許了,並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之方便言詞使他立刻納受了比
丘戒體。爾後,他勇猛精進,滅盡了三界諸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婆羅門之子初於佛無信心,但後來
依其先父之教導才對世尊生起信心,隨佛出家證得羅漢果?唯願演說前後
因緣。」世尊告曰:「不僅是今生婆羅門兒子依其先父的開導對佛生信出
家,往昔也是如此。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
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的兒子對世間的十八明、八觀察無所不
通曉。而這位婆羅門對迦葉佛具足極大信心,在佛前皈依受戒。死後轉升
到天界。兒子見亡故的父親悲痛欲絕,每日哭喊。其父見此,便顯現其前
開導說:『你不必如此痛苦,我因於迦葉佛前皈依受戒,死後已轉生天界,
你也應該皈依迦葉佛,將對你以後有利。』兒子聽了,就去迦葉佛前皈依
出家。在臨終時他發願:『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
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得證羅漢果位。』以他當時的願力
成熟,故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當時的父子即現在的父子,
當時的兒子也是依靠其先父的開導而出家的,今生也是依靠其先父的開導
及前世願力的和合,得以出家證羅漢果的。其前後因緣如是也。」
(45)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謗聖 墮無間獄
一時,佛在王捨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達多的眷屬之
一)住在薩呷瑪山,此山環境幽美,鳥語花香,十分僻靜。附近的施主與
婆羅門對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經常對他供衣物藥食等。當時,舍利子
和目犍連一同遊方(師言:舍利子和目犍連生生世世關係甚密,在釋迦牟
尼佛的座下也是一對密切的道友,圓寂時也在一起,平時都是形影不離地
在一起。)到薩呷瑪山,他們住在一個寂靜(Santi)的山林中。果嘎勒嘎比
丘聽說他們二位尊者(Thera)到了這個地方,就前往頂禮,迎請二位尊者
光臨他的住處,並許諾:將供養二尊者一切資具。但二尊者因那裡人多不
易修習,想到附近一個寂靜的地方安住,就婉言謝絕了果嘎勒嘎比丘的善
意。當時,他也遵從了二位尊者的意見,並說:「無論如何二位能在我們
附近森林中修習,我本人非常隨喜,二位能在這裡住多久,我們可以供養
多久。」二位尊者就答應住下來,只對果嘎勒嘎提出一個要求:「請不要
告訴任何一個人我們在這裡,一旦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的話,那我們會不辭
而別的。」果嘎勒嘎比丘也答應了。這樣一來,二位尊者就安住下來了。
在很長時間裡,果嘎勒嘎比丘也一直供養著二位。一晃多年過去了,二位
尊者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任何違緣。
當時,果嘎勒嘎身邊有一個對他很好的大施主,家裡生了一個孩子,
孩子稍大,便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信心,跑到果嘎勒嘎那裡皈依受一
些戒,並請求出家。當時,果嘎勒嘎問他:「你有沒有通過父母同意?」
「沒有。」「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必須通過父母同意,你先回去徵求
父母的意見,若他們不同意,我可是不敢攝受你的。」果嘎勒嘎十分明白
的告訴這個孩子。他回去請求父母:「我願在如來教法下出家,請父母同
意。」他的父母根本不同意,對他說:「除非我們死了,那是不得不離開
你,如果我們在世一天,你別想離開我們。」他只好順從父母,暫時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對二位尊者供養了多年,大施主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了。
一次,果嘎勒嘎比丘準備出遊,臨行前,他把弟眾全交給了舍利子和目犍
連二位尊者說:「二位,我準備出遊,請您們為我的弟眾傳授一些教言,
好好地調化他們。」交咐完畢,他便出門了。二位尊者就觀察他弟子們的
根基,覺得堪為法器,並跟二位很有法緣。觀察後,二位就顯示神變,給
他們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法,他們都勇猛精進,全部獲證了阿羅漢果位。這
時,那位大施主的兒子懇求父母同意後,便來到經堂準備出家。比丘們得
知他想出家就告訴他:「果嘎勒嘎比丘外出,有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位尊者
在這裡住持,帶我們聞思修,你若在尊者前得出家,那是很殊勝的。」大
施主的兒子聽了很高興,就在尊者舍利子前出家了。尊者為他傳授了一些
法要,他證得了預流果,再受比丘戒,更加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煩惱,
證得了羅漢果位。得羅漢果後他就對他自己的父母傳法,這兩位大施主也
得了聖果。於是他們做廣大的佈施來酬報三寶的恩德。
久而久之,二位尊者的德行感動了薩呷瑪山的天人,天人就告訴本
地的居民:「現在,我們薩呷瑪山上有兩位尊者:一名目犍連,一名舍利子,
他們二位是真正的善知識,你們為何不去拜見?」天人們這樣告知後,前
來拜見者絡繹不絕,兩位尊者覺得天天很多人來恭敬供養,因瑣事虛耗時
光,於自己修習無益,便決定離開此山。他們就告訴那些已得羅漢果的果
嘎勒嘎的弟子們:「以前在這幽靜的森林中安居非常殊勝,但現在來往的
人太多,我們曾與果嘎勒嘎約定,如果人來得多我們就不辭而別,現在,
我們打算離開此地,你們最好去王捨城,我們大家各奔東西,都好自辦道。」
依據尊者的教言,寺院裡的全部僧眾、施主都去了王捨城,二位尊者也另
去他方。路途中,天下雨了,越下越大,二位尊者看見前面有個山洞,想
進去避一避雨。也看見了先進去了一個牧女又進去一個男人。過一會,那
個男人出來走了。兩位尊者未多觀察便走進山洞裡避雨。
這時,果嘎勒嘎出遊已經回到薩呷瑪山,一看森林中的兩位尊者沒
了,經堂裡的弟子也全部沒有了,他心中既著急又煩惱,東打西聽詢問。
結果別人告訴他:「是那兩位尊者把你的弟子、施主等全帶走了。」他聽
了馬上生起了大嗔恨心。又跑到那位大施主家,施主家的兒子也沒有,他
問施主:「您家的兒子哪去了?」施主說:「他跟舍利子出家了,現在不知
他們一起又跑到哪裡去了。」聽到後,簡直是火上加油:不但把自己的眷
屬帶走了,還把施主的兒子也帶走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在旁邊添油加
醋地說:「當初你倒是對他倆蠻好的,可現在反把你的眷屬全帶跑了……」
他越聽越生氣,怒不可遏,一刻也難以平靜:這樣太不應理了,無論如何,
我去把我的弟子眷屬帶回來。打聽兩位尊者的去向後,立刻起身追趕他們,
在山洞裡追上了,他就強壓心中的怒火,在二位尊者前仍然恭敬頂禮,說
了些悅耳的敬語。
先前先進山洞的牧女在裡面聽到洞裡有三位比丘說話的聲音,就悄
悄從山洞深處溜了出來。果嘎勒嘎看到一個行為不規的女子從洞深處走
出,心生懷疑,再仔細地觀察那個女子是剛做完不淨行的眼神,心想 :洞
裡只有他們三個人,肯定他們之間有關係(師言:當時,以一般凡夫之見,
好像果嘎勒嘎有一個相似的因,後來對二位作誹謗。以後,我們平時在評
論定論一個人、一件事時,千萬不要以凡夫之見去洞察斷決,一定一定要
謹慎!)。他心裡生起了邪見(Miccha Ditthi),再加原有的怒火,果嘎
勒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恨,當面對二位尊者惡口辱罵:「你們已經犯
了戒,行為不如法……。」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惡語,兩位尊者見他惱羞
成怒,也就無言相對,不再解釋。
然後,果嘎勒嘎就追去了王捨城,凡見到比丘就對他們說舍利子和
目犍連是怎樣怎樣地與女人有關係,持戒不清淨等過失……。(師言:我
們學院的六千僧眾中,若現量見到他人的過失,要再三觀察是不是自己的
眼根不清淨、耳根不清淨而看錯了聽錯了。若不是管家負責人在很必要的
時候,最好不要舉他人之過,否則自背因果。不要說無因誹謗,即便是有
因誹謗也要墮入地獄的,佛陀也是無法救度,這裡的果嘎勒嘎就是一個強
有力的例證。現在,在我們學院所有的人,都是發了菩提心的,可以說都
是因地菩薩,若是對菩薩誹謗,其罪是大於誹謗羅漢的,將不知比果嘎勒
嘎之苦要長、要重多少倍?所以,各位徒眾,你們為了究竟的自利,千萬
千萬莫察他人之過,多觀自心自身自口為要!要『守身如玉莫妄舉,守口
如瓶莫妄言,守意如城莫妄念。』切記!切記!)果嘎勒嘎就這樣在王捨
城散佈著謠言,對二位尊者妄加誹謗。諸比丘聞之就前往佛陀前請問:「世
尊,果嘎勒嘎比丘逢人便說舍利子和目犍連的過失,該怎麼辦呢?」佛陀
就特意找到果嘎勒嘎,語重心長地勸他:「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要
誹謗他們兩個,他們的戒律是很清淨的,不然,你如是誹謗,你自己將來
會恆常遭受大苦報的。」果嘎勒嘎執意對佛陀說:「世尊,對您老人家我
的信心是很大的,舍利子和目犍連確實是惡性比丘,不是清淨比丘。」他
仍然繼續誹謗。佛陀又二次、三次對他說:「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
要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他們的戒律是清淨的,若你繼續如是誹謗,將來
恆時遭大苦報。」他仍固執己見對世尊說:「世尊,我對您老人家的信心
是很大的,但這兩位比丘確實是惡性比丘。」仍是照舊誹謗兩位尊者。
後來,果嘎勒嘎生病了,身上有很多小虱子,先是芥子那麼大,再
長為芝麻那麼大,再長到青稞一樣大,再長到豌豆一樣大。最後,長遍全
身,口吐鮮血,渾身滾燙,忍不住大喊大叫:「很燙啊!我的身上很燙啊!」
(譯者:『很燙』藏文是『阿察察』。記得小時候,我們那裡一個老鄉在
文革時期當民兵排長。當時,多芒寺經堂裡面全都毀完了,剩下一個好好
的空房子,裡面放一些□牛冬天吃的飼料。一天,他悄悄地去把飼料點燃
了,整個經堂都燒成了灰燼。過了五六年,那個老鄉渾身發燙,燙得他受
不了,翻來滾去地,幾十人個都壓不住,大哭大叫:『阿察察!阿察察!』
就這樣痛死掉了。他就是這樣現世造業現世受報。)他一邊叫很燙,一邊
身上流下膿血,在很大的痛苦中去世了。去世後,馬上墮入最底層地獄—
裂如大紅蓮地獄1(Maha Padma)中,身長一由旬,業力顯現的獄卒們拉出
他的舌頭當作大地,地上五百農夫拿著燃燒的犁鋤鐵耙等農具在上面耕
犁,整個舌頭上燃火,使他痛苦得無法忍受。農夫和耕牛的腳每踏一處都
立即燃起火焰,令他整個身體成為一個燃燒的火團,一個身體燒盡了另一
個馬上又復活,又受新的痛苦;業力顯現的鐵嘴大獅子、惡狗、大熊、豹
子等大口大口地撕咬他,吃他的肉,還有鐵嘴的老鷹、鴟梟、烏鴉啄食著
他,他渾身痛得無法忍受,大哭大叫。(譯者:這裡大家想一想,果嘎勒
嘎現在還在地獄受苦,何時他才能解脫?這是他誹謗二位尊者的果報。所
以,若對因果有誠信的人,從現在開始懺悔以前所造的業,注意以後不要
再造業。否則,一旦業果成熟,那將會後悔莫及。)
時有三色三天子一起飛來佛前對佛恭敬頂禮,一位天子稟白:「世尊,
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一位白曰:「世尊,果嘎勒嘎已墮入
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二尊者之故。」最後一位以偈白佛言:「無論是
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譯者:本來佛陀具足智
慧與神通,無所不知,但為了利益眾生,需要這樣的緣起,不請而說的極
少。像我們的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對我們學院的一切瞭如指掌,但為
了利益眾生,有人向他老人家反映後,才對眾人宣說。)(師言:對惡人不
要讚歎或者不是大德而奉稱大德。對大德不應譏毀或者以凡夫之心去妄加
推測而誹謗,經中有明確的宣講。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自我親近他老人家
起,無論任何人對他說功德或過失,他僅僅是應一聲「哦呀,哦呀!」從
來沒有隨人而去譏毀他人。我的上師人格是如此的穩重,但為什麼他老人
家的傳承弟子中竟出現你們中有些沒有主見的人?簡直象水上的浮萍、牆
上的草,隨風飄動隨風倒,無論新來一個什麼樣的人馬上圍過去摸頂什麼
的,這是哪位上師給你們傳下的規矩?你們有沒有頭腦和智慧?我本人於
石渠求學六年,除了托嘎如意寶、諾巴上師和觀音上師以外,再沒有依止
過任何一個人。我的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對待大成就者心存恭敬,一
般也不輕意表態的。一次,一個成就者的兒子在石渠學院附近打獐子開了
一槍,按學院的規矩敲鑼打鼓集眾,對殺生者唸經降伏。當時,那個成就
者的兒子很害怕,就到上師前懺悔。我心想看看上師對大成就者的兒子是
什麼態度。就去偷聽,上師只是說:如果你是成就者,我也不敢說不讓你
打獵,但若是一個凡夫,殺生沒有意義吧。僅此而已。)(譯者:在漢族四
眾弟子(Catu Parisa)中,有些人頭腦和智慧好像沒有,經常口中輕意奉
稱讚歎惡人、譏毀正士,身更是不穩重,這個上師今天依止得『好好的』,
明天丟掉他,又找另一個依止,真像大熊貓抱竹子,抱一個丟一個。《二
規教言論》中是教我們應如何的穩重,《格言寶藏論》是教我們怎樣觀察
善惡的?真正的聖者教言。但依此奉行者極少,隨他人凡夫見而行者反多,
就像全知麥彭仁波切1說:「於此濁世末法時,若說真實語則無人聽,若
說誑語,則反以為真實……。」希望大家平時多用聖者的教言來熏習自己
的三業,不要輕舉妄動,不要人云亦云,要三思而後行。對上師三寶要用
心去恆時依止。不但是今日、今生,而是生生世世依止一位上師。)倘若
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於安樂,尤其於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
中,地獄受痛苦。」即說偈畢,三天子都不見了。次日,世尊告之於大眾:
「昨晚來了三位天子分別告訴我:『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他
已墮入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之故。另一個以偈曰:『無
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
造業,永離諸安樂,尤其於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
「現在,你們要知道果嘎勒嘎已墮入地獄受大痛苦,如果你們願意聽的話,
我給你們講一下寒地獄之苦,如『果薩拉』(印度市名)地方全遍滿芝麻,
百年出一粒,取完全部芝麻的時間是最上層具包地獄的時間,這樣每下一
層將增加二十倍,依次類推,到最下一層是裂如大紅蓮地獄,果嘎勒嘎就
是墮在這裂如大紅蓮地獄中受大痛苦,若未得如我之境界,則難以了知別
人的根基等。所以,大家不要說人過失,如果真正想了知一個人,要通過
八種觀察:觀察行為、行境、道友、生活、聽聞、身業和口業。從多方面
綜合觀察才能真正了知一個人,切莫以偏概全,輕斷善惡。諸比丘,對一
般的木頭也不能生嗔恨心,何況對有情眾生。以後,要多注意這方面,精
進修行。」舍利子和目犍連聽到後,就到地獄裡,想救那個誹謗他們的果
嘎勒嘎。在距裂如大紅蓮地獄很遠的地方,就見到他正在受極大苦,當果
嘎勒嘎看到他們二位時,還是生大嗔恨心:「你們兩個,在人間加害於我,
現在,我在地獄裡你倆還不放過我,還想對我再做什麼?」因他嗔恨心又
加強了,所以,所遭的苦就更加猛烈,身上的火更加熾燃。他們兩位見無
法救他,就回到王捨城來了。(譯者:大家知道眾生業力成熟受報時,聖者
也是無法救度的,太可怕了!有的人在依止恩師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業
障所礙,當時,不能對恩師生起信心,不知懺悔自己的業障,反而對恩師
無因誹謗。後來,再求恩師原諒。當然,作為一位善知識肯定是不會計較
的。但是,以後的因果會不會原諒,那很難說。)到王捨城後,他們對眾
人如實地宣講了現量見聞到的正在受苦的果嘎勒嘎,人們聽後對因果不虛
生起了誠信心,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已堪為法器。舍利子給他們傳了相
應的法,他們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
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梵天、帝釋天;有些得獨覺、辟支佛位;
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多數對佛法生起了誠信並皈依
了佛門。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果嘎勒嘎比丘對二尊者生嗔心作誹
謗,死後即墮地獄?唯願開示,吾等欲聞。」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
在,以前也有對他們誹謗(Pisuna)墮入地獄的因緣。那是很早以前,在無
爭城市裡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他手下有一位婆羅門大臣,精通世間一切
學問,人人對他像羅漢一樣地恭敬。為時不久,在一個森林中,居住著一
位有五百眷屬的仙人,精通一切學問,因在森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到
了無爭城近郊結茅安住,很多人對他們很恭敬。久而久之,國王、大臣和
施主們全跑到仙人前供養恭敬。婆羅門大臣得不到以前那樣的名聞利養,
也不像以前那樣受人尊重,就生一個噁心,想辦法來害五百仙人。當時,
仙人座下有兩大弟子,也精通一切學問,守持淨戒。婆羅門大臣就開始到
處造謠說:「那兩位婆羅門持戒不清淨,作不淨行,不是梵淨行者等等……」
害得他們也得不到供養。後來,那位仙人去勸婆羅門大臣:『你不要誹謗
我的那兩位弟子,他們的戒行很清淨。』這樣三番五次地勸誡他,他還是
不聽,仙人就警告:『你還這樣下去,以後要墮入地獄受極大痛苦的!』
大臣還是不在乎。這樣,婆羅門大臣死後就墮入地獄受了很多苦。諸比丘,
當時的那位老仙人就是現在現前菩提的我,兩位弟子就是舍利子和目犍
連,當時的婆羅門大臣就是現在的果嘎勒嘎比丘。當時他是因為無因誹謗
而墮入地獄的,現在亦如此。」
復次,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舍利子、目犍連已是羅漢仍受
如是誹謗?再願為說。」世尊復告曰:「諸比丘,一切眾生的業不會成熟
於外面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於自己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
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還是在很早以前,俱塵城中住著
兩位苦行者,各有五百眷屬,當地居民對他們很是恭敬。距城較遠的森林
中居住一位具足五神通慈悲的婆羅門,帶著五百眷屬。林中生活不太方便,
就遷居到城郊,時城民們多轉依這位婆羅門,在他前出家並得了一些神通。
此時,苦行者覺得自婆羅門來後,供養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二位苦行者
為了得到供養就開始無因誹謗他們,他倆還令弟眾一起去城市路口經常對
人散佈謠言。婆羅門自己覺得此處不是久留之地,就返回森林去了。走後,
苦行者的供養又恢復如初。當時的這兩位苦行者就是現在的舍利子和目犍
連。因當時說別人的過失,死後墮入地獄千百萬劫,從地獄得到解脫後,
生生世世都遭人誹謗,以至得羅漢果位,仍受果嘎勒嘎的誹謗。」
諸比丘請問:「世尊,果嘎勒嘎在地獄中受種種的痛苦,被鐵嘴烏鴉、
獅子等啄食,此因從何而來?」「此是他親口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的果報。」
世尊如是宣說竟。
(46)三藏法師—無因誹謗 墮無間獄
一時,佛住捨衛城。目犍連經常到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
道分別觀察他們不共的痛苦,見到地獄眾生的寒熱殺戮之苦,餓鬼眾生饑
渴燃燒之苦,傍生的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道有情的求不得、怨憎會、生
老病死之苦,天界天人的下墮之苦,把這些現量見聞的痛苦如實對眾人宣
說,凡聞者皆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一次,他又以神通去地獄了,見一眾生身長几由旬,正在無間地獄
中受苦。以其業力顯現,有很多人把他的舌頭拉出來舖在大地上,大地變
成燃燒通紅的鋼板,眾人就把他的舌頭釘在上面,上面有許多農夫驅牛耕
犁,有時火焰熾燃,整個舌頭與身體被一團火燃燒燼盡;一會兒又復活,
又有許多農夫耕地,耕牛與農夫的腳踏下去,抬起來每步都有一個兵器出
來,把舌頭割成一塊塊的碎肉,他痛苦難忍,輾轉翻滾,大喊大叫。目犍
連看到這個罪苦的眾生,就用自己的聲聞智慧入定觀察,他前世究竟造了
如何的惡業以致於今天在無間地獄受苦?結果觀察到自己的聲聞智慧無法
觀察到的生生世世,他一直都在無間地獄受苦,且此獄盡時轉生它獄,這
樣無有出期。他覺得只有遍知智釋迦牟尼佛才能徹見究竟。於是剎那間又
回到捨衛城,見世尊正為眾眷屬傳法,就上前對世尊恭敬頂禮請問:「世
尊,我經常到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觀察各道不共的痛苦,回來
如實地告訴人們,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這次我去了地獄,見到一個
眾生身長几由旬,以其業力所現,有很多人把他的舌頭拉出來舖在大地上,
大地馬上變成了燃燒的鋼板,再把舌頭釘在鋼板上,許多農夫在舌頭上驅
牛耕犁,農夫與耕牛的腳每踏一處,便立刻顯出寶劍,把他的舌頭一塊塊
地割下來,這個眾生非常痛苦,輾轉反側、大喊大叫,不知他是因何惡業
而遭受此報?唯祈世尊為我等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這個眾生曾造了極大的惡業。很早以前,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無失心如來出世。當時王宮裡住著一位三藏法師,王宮上下及
內外城民都對他恭敬供養承侍,他的衣食藥物非常富足。另外又來了位三
藏法師是羅漢比丘,帶五百個眷屬先在王宮住了一段時間後,又到宮外安
住。他相貌莊嚴,具聖者之德行,很多人對這位三藏法師越來越起信心,
對他恭敬供養承侍。而那位皇宮裡的三藏法師原來的名聞全得不到了,心
裡很苦惱:這位法師沒來之前,很多人對我恭敬供養承侍,自從他來了以
後,我什麼都得不到了,我應該想個辦法。於是,他就到城市各個地方在
很多人面前對三藏法師作無因誹謗:『那位三藏法師已破了根本戒,他行
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見,大家最好不要依止他,否則恭敬供養
也沒有什麼實際利益……。』聽到這些誹謗的人居然毫無理據地聽信了他。
(師言:有智慧的人會通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而取捨,絕不會輕易地隨行
和妄言。我們要常以佛及聖者的教言熏習自己,用聞思的智慧去據教據理
地判斷一個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見,輕隨他人,他人說:「某
某犯戒了」,你馬上信口隨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類似生活中
大小事情都不要這樣隨便。希望你們以後:第一身心要穩重,第二口要穩,
不妄加評論好壞。)以後,很多人就不再恭敬供養那位羅漢三藏法師了,
那位三藏法師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所在,覺得:該離開此地回到原來的
地方去了,如果讓他這樣無因誹謗,會因為我而造更多惡業的。就理智地
離開了,原來的那位三藏法師自然很高興。(譯者:現在,有些地方是這
樣的,若一位清淨戒律的法師來了,當地的人馬上生個嫉妒心誹謗排擠別
人。所以,在聽誹謗時自己一定要用頭腦,一般來說如不是一個成就者,說
別人過失本身就是一個過失。以前藏地寺院有一位嚴持淨戒律、相貌非凡
的比丘尼,有個男人追不上她就造謠言:『我與她有什麼什麼關係……』
後來,寺院裡也沒觀察就把她開除了,她只好悄悄去了一個山洞裡修。這
樣造惡業的人將來肯定會受果報的。所以,大家要善於觀察。)也恢復如
前的名聞利養,可死後卻墮入了無間地獄。諸比丘,當時的那位三藏法師
就是現在地獄裡正受無間痛苦的眾生。因他當時無因誹謗羅漢比丘,自無
失心如來至現在我的教法下仍沒得到解脫。」(譯者:大家想一想:自己
曾經無因誹謗他人的人,以後受果報時有沒有出期?)
目犍連又問:「世尊,這個眾生到何時方得解脫?」世尊曰:「將來正
覺師如來出世時,他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得
到羅漢果位時,也是受很多人誹謗,以他無因謗三藏法師故,以後的生生
世世會受很多人誹謗。」(譯者:有些被誹謗者,也自己常存懺悔,現在
之所以被謗,肯定是自己前世的業還沒消盡。)
當時,聽聞的眷屬諦聽世尊如是演說了這個眾生的前後因緣,都對
輪迴之苦生起了厭離心,對因果生起誠信。世尊見彼等已堪為法器,就傳
了相應的法。聞法後,其中有些人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
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
了梵天、帝釋天、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有些不信佛法的也
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47)月光國王—因地果時 同贊佈施
一時,佛在捨衛城,對眾比丘讚歎佈施的功德說:「諸比丘,我了知
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 Loka)眾生能像我一樣,悉知
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則他們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願享用的,
即便是一口飯,也願意佈施的。只可惜眾生不像我那樣了知這些功德
(Punna)。(譯者:如果我們能像佛陀那樣了知前世後世,就不會造惡業。
現在那些高消費、養尊處優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麼而報今生,今
生何所作而報後世,則肯定不會再造惡業的。但可惜的是很多愚蠢的人自
己不見便不承認,昨天的看不見,明日的想不出,只承認眼前的今日。所
以,眾生造的業以胎障所迷,不知前後,就不誠信罪業與功德,不能如理
地取捨,而多是造惡,少是培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今對我等讚歎佈施的圓滿功德與少
分功德?唯為我等宣講。」世尊謂諸比丘:「諸位,我不僅是今生讚歎,
而且前世我也曾讚歎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當諦聽:很早以前,
在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國王,其治政年間,政通人和,百業興盛,用佛
法持國,各方面非常圓滿。這位具大慈大悲(Maha Metta, Maha Karuna)
心的月光國王,常行佈施,無論誰人來取衣索食他都滿其所願,還常醫眾
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後來,一位觀察天文的婆羅門,觀察到這個國家將
在以後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個國家將面臨著很大的旱災。了知後就請問
國王該如何是好?國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實地對他們宣說:
「據天文觀察,推知本國將在今後的十二年中,滴雨不下,面臨著一場極
大的旱災。你們中間若是財富足以維持十二年生活的話,仍可安住在本國
內;如果不能如是,則可以去異國他鄉去謀生,否則,生命也是很危險的。
外出謀生者,若客死在異國他鄉就不必回葬在本國;若能倖存,十二年後
地盤仍在,可以返回故里。」這樣宣告後,有一部分人就離家外出謀生了,
一部分因捨不得自己仁慈的君主,就留在自己的國土上。後來,果真受到
了未曾有過的大旱災,滴雨未下,很多人生活很困難,就去祈求國王:『我
們該如何生活下去?』國王就命令掌管國庫的人去統計現有的全部財富,
計算一下,十二年中人均每日的飯食合多少,做好準備。計算的結果是十
二年中,人均每日合一口飯,國王每天兩口飯。這樣基本能維持生命不致
於餓死。這樣,國王仍堅持為他們宣說佛法,人民行持佛法,以行持善法
故,很多人死後都轉生天界,天人就越來越多。帝釋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
因有兩個:一是佛出世,世間人民行善;二是人間有轉輪王。他就依此觀察,
人間是有轉輪王還是有佛出世?觀察的結果既不是有轉輪王,也不是有佛
出世,而是有位行持佛法的月光國王,教人們行善,因此天人越來越多。
帝釋天觀察後,就想:月光國王的發心若真的清淨,則應該隨喜(Amodana);
如果不是這樣,則應該安慰他。於是,他就變成一婆羅門的形象到月光國
王前乞食,國王自己有兩口飯,他覺得:給他一口,自己留一口比較合理。
就發心給『婆羅門』一口飯,但婆羅門仍不滿足,要求道:『國王,您能
不能把那一口也給我?國王心想:如果兩口飯都給『婆羅門』吃的話,我
自己肯定會餓死的,但不管怎樣,他畢竟是個眾生(在《本師傳》佈施中
講過),為了眾生我應該發心。他一邊發願心:『以我佈施之善根願我將
來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一邊把自己僅有的另一口飯佈施給『婆羅
門』。這時,帝釋天非常高興,覺得月光國王是真的發心。就顯出帝釋天
的身相,對月光國王請求道:『您將來成就如來、正等覺時,一定記得攝
受我們。』說畢就不見了。諸比丘,當時的月光國王就是現在現前菩提證
果的我,當時我也是讚歎佈施的功德,並行持佈施波羅蜜多(Dana
Paramita)。所以,現在我仍是如此!」
(48)慈力國王—以己鮮血 滿夜叉願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的森林中有 陳如
(Kodanna)等五比丘(Panca Bhikkhu)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
走來,就共同商定:「沙門果達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
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只是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
就可以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行,後來,他就不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
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
不如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漸漸地世尊已經
臨近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
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
「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坐!」世尊這時心裡明白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
的誓言,還是緘默不語。入座後,五比丘直接呼其名,直接叫種姓,語氣
態度仍是有失恭敬。
五比丘總是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這時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
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因為對圓滿
一切功德的如來、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
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
些功德;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
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世尊就問五比
丘:「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
口同聲地答世尊曰:「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
們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
不能使五蘊過於受苦,無衣無食,因為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
不易成就。遠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
後,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於是,我等大師、
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便為五比丘傳授四諦法(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苦諦(Dukkha Sacca)、集諦(Samudaya Sacca)、滅諦(Nirodha
Sacca)、道諦(Magga Sacca),應知苦而斷集,滅苦集而修道。此五大比
丘聽受四諦法後,都摧毀了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而欲界(Kama
Dhatu)、色界(Rupa Dhatu)、人(Manussa)、天人(Deva)等得知世尊在鹿
野苑轉四諦法輪也都議論紛紛。
此時,許多眾生讚歎世尊說:「佛陀為五比丘傳付妙法,他們都得到
了究竟涅 (Nibbana)!」世尊告曰:「此五比丘,不但現在我以妙法使
他們得到究竟涅 的果位,往昔我曾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他們行持十善
1。」請問:「世尊往昔是怎樣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其行持十善(Dasa
Kusala Karmani)的?請為演說。」世尊告曰:「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
有一位慈力國王,他執政時,舉國上下無不安寧,百姓無爭無災,佛法昌
盛,國君聖賢,非常圓滿。慈力國王具大慈大悲心,常行供施,廣積資糧。
常供養沙門比丘(Samana Bhikkhu),佈施給婆羅門、貧窮者、病痛者,除
此之外;還對空中的飛鳥、海裡的游魚等有情做佈施,盡量滿其願。因國
王的大慈大悲,人民也行持佛法,故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侵害到他國的人
民。當時,多聞天子(Vessana)的監獄裡跑出了五個夜叉(Yakkha),準備
到人間來奪取人們的威力、精氣、財物等。它們就到了鹿野苑,欲以傳染
病來奪取人們的精血,削弱人民的威力,可它們想盡了辦法,都害不到他
們,甚至對傍生也是束手無策,故心生疑惑,不知為何,就問牧童:『為
什麼我們到鹿野苑,不說害人,連傍生也害不到,原因何在?』牧童說:
『那是自然。因為,我們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國王,他以大慈悲心護佑自己
的眷屬,其悲心遍及於飛禽走獸、海底游魚,故你們是無法侵害的。』
五夜叉心想: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去找慈力國王,他具大悲心,可能
會滿我們的願。即以婆羅門形象來到國王前,祈求道:『慈悲的國王,我
們已是很久無食充飢,現在是飢腸轆轆,您能不能想法滿我們的願,讓我
們飽餐一頓?』國王很樂意地說:『可以。你們需要什麼飲食,我無論如
何都滿足你們。』五夜叉說:『我們不要別的,只需活人之鮮血。』此時,
國王有點為難,心想:我已發了慈悲心,不害任何人和傍生的,這樣,只
好抽自己的血來佈施給他們了。他問夜叉們:『我用自己的鮮血來佈施給
你們,如何?』他們聽了十分高興地說:『非常好!非常好!』國王馬上
讓御醫抽自己的血佈施給他們,內心十分清楚明知他們是非人,不是婆羅
門,但他們是眾生,我一定要滿他們的願。御醫就推脫說:『從國王身上
抽血,我是不敢的。』皇醫雖然推謝了國王的要求,但這位精通醫術的慈
力國王,就照著鏡子從血管裡自己抽出血佈施五夜叉飲用。同時,他發了
一個堅定的誓願:『在沒滿他們的願之前,我是不斷地抽自己的鮮血佈施
他們。』慈力國王的善舉及誓願已感動了帝釋天,他知道國王的發心清淨,
慈悲心深廣,但擔心他身體難支,故用天人的加持方法對他作加持,使國
王的身體迅速得到恢復。五個夜叉滿願後,慈力國王就深切地發願:『以
此佈施血肉之善根,願世上諸多無明愚癡未解脫者速解脫;未得安慰者得
安慰;未得度者令得度;未涅 者速涅 !』同時,又殷重地發願:『願以此
善根,成熟我無上正等覺的果位。』五個夜叉聽到慈力國王如是發願,馬
上說:『大菩薩既然發願成就如來、正等覺,那我們就發願作您的首座眷
屬。』(師言:眾弟子們在此是應該發願,可五夜叉喝了他的血還要在他
面前發願,好意思嗎?)(譯者:由此,我也默默地思維:末法時代的如意
寶(Cinta Mani)上師和其他許多大德高僧,以深切的悲心,用無上的妙法
來攝受吾等後學,可能也是我們往昔曾多次麻煩過上師他老人家,在因地
中我們的恩師也是象世尊一樣如是發心救度我們,故有今天這不可思議殊
勝無比的法緣。我們從境界上雖然不能跟五比丘等首座眷屬相比,但從緣
起上,我們的大恩上師在這樣一個五濁惡世、末法時代,能賜給我們無上
甚深的珍寶,生生世世的珍寶--顯密法要。不知我們師徒是何等甚深的因
緣,肯定我們往昔曾經聚合,今生又得聚合,來世肯定我們也會聚合。但
願我們將生生世世聚合在極樂清淨剎土中,永不分離。同一座下的金剛道
友們,吉祥普賢同緣份的金剛弟子們,常常如是祈禱吧!常常如是發願吧!)
當時,國王問他們:『你們怎麼能作我的眷屬呢?你們的行為與我的眷屬
的行為格格不入,我的眷屬不能有像你們這樣經常害眾生、喝人血等不應
理的作法。』五夜叉堅定地說:『如果您攝受我們,那麼,我們以後再不
害任何眾生,而奉行十善。』國王這時才開許,他們便共同發願:以此善
根,願在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時,成為其首座弟子。諸比丘,你們是怎麼
想的?當時的慈力國王就是現在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我,當時的五夜叉就
是現在的五比丘(Panca Bhikkhu),當時我是以自己的血肉滿他們的願,
現在,我是以自己體證的妙法賜於他們慧命,令其得究竟的阿羅漢果位。」
(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五百商人攜帶很多貨物準備去他方經商。他
們穿過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莊,走進了一片森林,這片陰森森的樹林中
依住著一個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奪取眾生的生命、精氣,消減他們的威
力等,常常作害於眾生。當他見到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便狂起陰風,對
他們造種種違緣,這五百商人遭到很大的違緣,前沒有人煙,後沒有村落,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人人都是懼怕極了,都祈禱各自的天尊,凡是
世間所知道的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都祈禱了,還是無濟於事。大家都慌作
一團,六神無主。(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此時的五百商主一樣,今天修
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祈禱這個本尊,那個本尊,大概七、八、十來個
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間的歪門邪道。總之,五花八門。這樣不是很好,
一生中最好只祈禱一個本尊,本尊是上師三寶的總集,一個本尊與十方三
世諸佛本是一體,修任何一個法都不會相違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
慧勇識,若修金剛薩 法時,剎那把文殊智慧勇識觀成金剛薩
,這樣觀想既不捨本尊,而且在緊要關頭再祈禱本尊的話,本尊馬上現
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薩的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時,修任何法
都可以將本尊觀成其他任何聖尊,在法界智慧中,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全
是一體的。)當時,其中的一位商主是居士,他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
作了皈依境。所以,所有的祈禱都無濟於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
心一意地祈禱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為,佛陀是遍知一切(Sabba
Vidu)的智者,具足悲心(Karuna),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眾生
的仁者。」聞此,他們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的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眾
生得度的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著世尊,世尊也觀知彼等調化機緣已成熟,便顯示神
通,遙舒右臂,將五百商人及全部貨物都拿到捨衛城旁邊,剎那間,遣除
了夜叉對他們所作的違緣。五百商人既驚喜又覺得不可思議,對佛陀生起
了很大的信心。之後,他們各自都料理好自己的眷屬和事務,到祗陀園釋
迦牟尼佛前恭敬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和意樂,傳授
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獲得了聖果。之後,他們在
佛陀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使他們都納受了比丘戒體,他們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
煩惱,都得到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
掌無別。諸天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對世尊贊曰:「世尊不僅是把他們從暫時的違緣中救出來,
而且對他們傳法,使他們獲證羅漢果位,把他們從生死輪迴的大海救度出
來,真是不可思議!」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我救了他們,往昔我也曾
救過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禪五通。那是很早以前,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經商,
當時路經森林,遇到了夜叉對他們作違緣,他們都束手無策,驚慌失措,
大喊救命。當時,森林附近有個大神通的仙人,此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
五百商人救了出來。這五百商人很感謝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面前出家。
之後,都得到了四禪五通。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獲證正等覺的我,當時的
五百商人即今五百商人,前後都是如是的因緣。」世尊復告諸比丘:「另
外還有段因緣,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此五百商人
共同出家為五百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
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
得證羅漢果。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因往昔這兩個因緣和合,今生我
救了他們,他們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世尊如是宣說畢。
(50)一隻烏龜—血肉施蟻 獲證菩提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心喬陳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羅漢果,八萬天子得
到了聖果。眾比丘禁不住讚歎:「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勝妙法,
滿足了五比丘及八萬天子之願,令彼等皆得究竟之聖果(Ariya Phala)!」
世尊聞此,告眾比丘曰:「各位,不僅今生我如是滿足他們,往昔我
也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當諦聽:很早以前,有一條古老的河,
河裡有一隻具慈悲心的烏龜,它時而在河裡自由地生活,時而到岸邊的草
地上戲樂。有一次,它去岸邊的草地上戲耍了良久,發困睡著了,被一隻
螞蟻看見了,它立刻回到蟻穴告訴同伴,夥同八萬隻螞蟻浩浩蕩蕩地向烏
龜爬來,咬食著熟睡的烏龜。咬著咬著,就把熟睡的烏龜痛醒了,烏龜睜
開眼一看,渾身上下遍滿了螞蟻,全都咬食著自己的身體。大菩薩(Maha
Bodhisatva)雖然身為傍生,然心沒有墮落。(師言:大菩薩正士和愚人之
間的差別,可以從心的相續來區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難時也不會捨
棄三寶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隨境而轉的,革命運動來了別人失信心,他也
失信心,過去了呢?別人讚歎他也讚歎。所以,大德、大菩薩、正士、慧
者,從他的清淨心相續可以觀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寶藏論》云:「正
士即使遇命難,亦不捨棄善本性,真金無論再燒砍,彼色總是不會變。」)
現在馬上去河裡或山上,我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萬隻螞蟻可能會
喪失性命,我還是要發大慈悲心,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危害任何
一個眾生。於是一直忍受著,任八萬隻螞蟻食咬。(譯者:大家觀修一下,
不要說八萬隻螞蟻,即便是一隻螞蟻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所以,
聖者與凡夫的區別就在這裡。)同時它悲切地發願:以此善根,願沉溺在
輪迴中的愚癡眾生,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脫者令解脫、未安樂者令安樂、
未涅 者令涅 ;願我以此善根,將來獲得如來、應供、人天導師、正等
覺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滿足這些眾生,願我將來用殊勝妙法來滿足這些
眾生。諸比丘,當時的烏龜即是現在圓滿菩提果位的我,當時的八萬隻螞
蟻就是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子。當時,我是以血肉滿足了它們;現在,我
是以殊勝妙法滿足他們,使他們得到了究竟涅
的果位。我們往昔有如是的因緣,當了知」。
(51)一隻雪蛙—以血肉施 八萬螞蟻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陳如等五
比丘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走來,就共同商定:「沙門果達
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
只是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就可以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
行,後來,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
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但
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
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
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坐!」
世尊這時心裡明白,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還是緘默不語。入座
後,五比丘直呼其名,直接叫種姓,語氣態度仍是有失恭敬。五比丘總是
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這時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如
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因為對圓滿一切功德的如來、
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他們也就直言不諱
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些功德;現在,從功
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
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世尊就問五比丘:「現在,我身
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口同聲地答世尊曰:
「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們修道要想得成就,
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蘊過於受
苦,無衣無食,因為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不易成就。遠離二
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Majjhimagga)。」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
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於是,我等大師、如來、
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從此便開始為他們傳法。時五比丘得羅漢果位,八萬天
子同時得聖果。諸比丘齊贊世尊:「稀有!善哉!(Sadhu)世尊今令五比丘
得證羅漢果位,八萬天人亦得殊勝妙法,身心滿足,並得趣入最究竟的涅 聖
果。」(小乘得羅漢果即是究竟的涅 果位。)
世尊告眾等曰:「不但是今生我以殊勝的妙法令其滿足,往昔我也曾
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且諦聽:很早以前,在一片寂靜的地方,
有一隻雪蛙(其身在醫方中是一種藥物)住在小山洞裡,它慈悲心具足,
從來不害任何生命,僅以植物的根、莖、果來維持生命。有一次,它照例
外出找食物,碰見了一個惡劣的獵人,他沒有半點慈悲心,捉住它竟活生
生地把皮剝光,再把它放了。這只雪蛙死不了活不了,痛苦難忍,四處蹦
跳,見到樹下一處涼蔭,便去小憩。哪知又被一隻螞蟻看見,螞蟻立即返
回蟻穴,叫來同夥八萬隻螞蟻,共來咬食這只沒皮的雪蛙。(譯者:螞蟻
生性喜甜。曾有位喇嘛常用糌巴、酥油、糖 好放在洞穴佈施給螞蟻,是
這樣對傍生佈施和悲愍的。《大圓滿前行》中講:有一個格西,他看到螞
蟻這些眾生,天天以披單蒙頭痛哭,中頓巴曾感慨地說:他是修大悲心最
好的一個。)雪蛙就忍受著這難忍的痛苦,心想:我現在雖然能解脫逃離
這群螞蟻,但是,我解脫自己的一個生命,卻害了很多的生命,不能這樣
做。我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傷害一個眾生。大菩薩身墮惡道,心
卻未墮落。它一邊安忍,一邊發無上的菩提心(Bodhicitta):願以此善根,
令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樂者得安樂,未解脫者得
解脫,未涅 者速涅 。以此善根,願我能圓滿、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的
果位。現在我用自已血肉滿足他們,願將來能以無上妙法滿足他們,令他
們全證得聖果!當時,雪蛙如是發菩提心。(譯者:假如是我們先遭獵人
活活地剝光皮,再來一群螞蟻咬血淋淋的肉,痛上加痛,能不能忍受得了?
能不能不生嗔心(Dosa)?能不能發得起菩提心?此時此刻自己的相續有什
麼樣的把握?而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在因地身為傍生時也是如此地難忍能
忍!平時,對待螞蟻、蚊子、老鼠等傍生不要用開水、殺蟲劑、物具去殘
害它們,請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講義》中的慈無量心
修法中的知母、念恩、報恩的具體內容,先仔細閱讀,然後再認真思維,
從內心深處去真正生起『一切眾生是我慈母』的定解,看你還忍心殘害它
們嗎?)諸比丘,當時的雪蛙就是現在證得無上菩提的我,八萬螞蟻就是
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人。今昔皆有如是的因緣。」
(52)新來的比丘—騙他受害 今遭毒打
一時,佛在捨衛城。每年有兩大法會:夏三月安居法會和解製法會1。
安居(Vassa)時,比丘們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屍陀林,各自
精進修持。解制時,僧眾中有不懂的可以請示世尊,有些有能說的也可以
說等。解制後可以出遊,外出化緣。
一次,解制後,一位新來不久的比丘,對捨衛城不太熟悉,頭腦又
不太靈活,他也手持錫杖,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了。時間臨近下午,他仍
沒化到緣,見其他比丘都滿缽而歸,他有點著急,又不知去哪裡化,就到
處走。結果碰上了涅嘎沃【漢語:鄔難陀(Upananda),是六群惡性比丘2(Sad
Vargika Bhiksu)之一】,新來比丘覺得他肯定會告訴自己該去哪裡化緣
的。就上前詢問:「請問比丘,哪裡可以化到緣?因我是新來的,請給我
指點。」這個性本不善的鄔難陀聽了就心生害意:這附近有一個施主,做
任何事也不吉祥,對佛法也沒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機來捉弄他一次。於
是,鄔難陀就指點說:「新來的比丘到某某施主家去能化到緣。」他自己
另去別處化滿了一缽先溜走了。這新來的比丘就按鄔難陀的指點到了施主
家門前,正趕上施主有事想出門,一出大門正巧看見有個比丘來化緣,頓
時覺得很不吉祥:頭光光的穿個黃袍,怎樣看都不順眼,討厭死了。他越
看越上火,忍不住上去一把抓住比丘,不分青紅皂白用拳頭石頭將他暴打
一頓,再把他摔在地上,摔得他頭破血流,把錫杖折斷,缽盂打破,法衣
撕爛……這個比丘被打得落花流水,半死不活。比丘悲哀地想:化不到緣
倒不要緊,要緊的是能盡快逃脫這意想不到的大難。三寶的加持,他遍體
鱗傷地逃回了祗陀園。諸比丘見他僅拿個破缽狼狽不堪的樣子,就問:「怎
麼了?是不是遇上強盜了?」他搖頭不語。時比丘眾馬上往佛前稟白事情
的原委。佛慈悲地告諸比丘:「以後,凡對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一定
要好好指點;若客比丘新來此處,不熟悉,最好不要讓他去化緣,否則,將
有諸多過患。」(有關詳細的開遮持犯於戒律中廣明。)諸比丘復次請問:
「世尊,為何鄔難陀今天特意欺騙加害這位新來比丘,使其遭此大違緣?
願為吾等演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鄔難陀不僅是今生欺騙他,以前也曾欺騙過他,且聽他
們的因緣:很早以前,一隻烏龜在蓮花池裡安閒自在地游著,一個狡猾的
狐狸來池邊喝水,正巧看見了它,馬上把它含在嘴裡,烏龜非常害怕,告
訴狐狸:『朋友,請不要吃我,我身體太小,只夠您一口,不夠您充腹,
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訴你一個比我身體大的動物,讓您飽餐一頓。』狐狸
聽了烏龜的話,覺得有道理,就放下烏龜答應不吃它,但要它告訴大動物
在哪裡。烏龜騙它說:『在某某地方的一個山洞裡,有雪蛙八母子,您若
去吃它們還是可以飽餐的。』實際上,山洞裡是一個母獅子和兩隻乳獅子,
母獅子的習性是對乳獅子剛生下的幾個月內天天護持,一直不離開的。這
個狐狸高興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隻狐狸,就問它:『您好,哪裡去
呀?』它說:『剛才蓮池中有一隻烏龜,我想吃它,但它告訴我前面一個
山洞裡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飽餐一頓。』另外那個狐狸勸它:
『千萬別去山洞裡,否則有很大的違緣。』它卻自不量力地吹噓道:『象
我這樣的狐狸力大無比,不管怎樣,我都會如大象踩泥水一樣應付過去的,
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們,你不要管我。』它興致勃勃地來到山洞前,兩
個小獅子見來了個狐狸也很高興,馬上抓住它,一個吃耳朵一個吃尾巴, 慈
悲的母獅子說:『不要吃它,放了它吧。』兩個小獅子就把它放了,它成
了沒耳朵沒尾巴的東西,趕忙往回逃。往回走時又碰到了剛才那隻狐狸,
那隻狐狸心裡覺得蠻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
上沒有像你這樣無耳無尾的狐狸,你很像大象踩泥水一樣,到山洞裡英勇
搏鬥,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覺慚愧,對它說:『確實我很羞愧,
很抱歉沒聽您的勸告。不過,情有可原的是那只烏龜騙我,我輕易相信了,
去了山洞裡沒見到雪蛙卻遇上了獅子,結果弄成這付樣子。』諸比丘,當
時的烏龜就是現在鄔的難陀,當時的狐狸就是現在的這位新來的比丘。所
以,當時它也是亂指地方給狐狸,使它受到違緣,今生又是鄔難陀給他亂
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違緣。這是前世的因緣。」
(53)寂靜者—俱宿命通 斷散亂行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商主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娶妻後共享著
天倫之樂。不久,一個最後有者來投胎,他的妻子懷孕了。夫婦二人也經
常供養自己最有信心的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此時,阿那律尊
者觀知施主妻子的胎兒是個最後有者,為堅定他們的誓願,便獨自托缽去
他們家化緣,他們很遠就見尊者緩步走來,便立刻起身恭迎,見尊者獨自
而來,不解地問:「尊者為何不帶侍者?」尊者說:「現在我找不到合適的
人,你能幫忙嗎?」施主說:「尊者,我的妻子已懷孕,若以後生個男孩,
那就發心送給您作侍者,可以嗎?」阿那律尊者心裡非常高興,對施主說:
「可以,大正士說話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你以後不會違諾吧。」這樣商
定了,阿那律尊者在施主家受供、傳法後返回了。
施主的妻子自懷孕後,與以前不同的是:總願意去寂靜(Santi)的地
方獨處,不願與任何人群居。施主覺得妻子可能是著魔了?便去找相士觀
察,相士仔細觀察後告訴他:「不是其它原因,而是因為胎兒是個了不起
的最後有者,使她的行為異於從前。」施主這才放心。九月懷胎後,施主
的妻子生下一個十分端莊的男孩:身色金黃、頭如寶傘、鼻形妙高、手臂
修長等等妙相。夫婦為嬰兒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名時,因母親
懷他後,喜樂靜處,故取名寂靜者。他們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護育
著寂靜者。小寂靜者如海蓮般迅速地成長。他從小就有憶知宿世的神通。
(師言:具宿命通有兩種:一種是業感憶知宿世,如地獄眾生、鬼神及人
中間都有這類眾生;二是通過自己修持後得之宿命通。在我們中間,俱生
宿命通與後得宿命通的都有。)因此,他悉知自己往昔因散亂的過患而多
生輪迴,遭受極大痛苦。一看到散亂的環境、一想到散亂的過患,他就一
剎那也不願意在散亂的環境中呆,更不願與那些世俗人相處,只願去寂靜
的地方。所以,他經常遠離散亂,獨自去寂靜的地方修行(Padipata)。此
時,阿那律尊者見調化寂靜者的機緣成熟了,便又去施主家說:「大施主,
你的孩子在娘胎裡已經答應給我了,現在,我準備接他。」施主很高興,
就把孩子叫到尊者前,交咐道:「孩子,在你未出生之前,父親已把你給
了尊者當侍者,你這就隨尊者去,好好地承侍尊者。」寂靜者高興地應承
下來,對父親說:「多謝父親如此的安排,我非常樂意隨從尊者。」這樣,
阿那律尊者就把他帶回經堂,給他剃度授戒傳法,他自己精進修持,滅盡
了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
手掌和虛空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證羅漢果後,他仍然喜歡到寂靜的
森林裡生活,不願與任何人接觸。
後來,諸比丘請問:「世尊,這位寂靜者以何因緣生在富裕之家,對
如來生歡喜心,然後出家獲證阿羅漢果?又以何因緣,他遠離一切散亂,
僻好寂靜處?祈請為吾等宣說。」
世尊告諸比丘:「他俱生能憶宿世,悉知散亂,的過患,故願住於寂
靜處。更主要的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
佛出世,在佛教法下僧團中有一比丘執事員,他的生活非常散亂(譯者:
象現在大城市名山大寺的某些出家人,自己沒定力,又喜歡憒鬧處,要麼
應酬瑣事,要麼『閉關』睡大覺,既不聞思,更靜不下來修行,虛耗信施,
徒增罪業。上師說過,真正閉關修行,一生中是有驗相和印證的,這很殊
勝。但末法時代,修行的人很少,講經的人更少,有些是講而不修或修而
不講。如果不講只修,後學們將不懂該怎樣行持,如無目的行人;如果不
修只講,一旦無常到來,對自己的了脫生死沒太大的把握。所以,有些所
謂的修行人,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還是很可怕的!希望散亂懈怠
的修行人,珍惜這短暫的人生,精進行持佛法。)犯了淨戒,對僧眾的財
產、修塔的功德款、十方僧眾的財產,不但自己隨意享用,還隨便送人。
以此果報,他於五百世中轉生餓鬼。一想到這些痛苦,就很想去寂靜處護
持自己的根門。在臨死時,他又發願將來在我的教法下獲證羅漢果位。故
此,今生轉生富裕之家,並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54)一隻大象—對佛歡喜 得以升天
一時,佛在捨衛城,率僧眾安居畢,從捨衛城前往王捨城(兩城距
離按經緯度計算大約為五百五十五公里)。時有一群大象,因懼獅子之侵
害就跑到山上。其中的象王遙見了世尊及其眷屬,頓時生起了極大的歡喜
心,馬上跑到世尊前恭敬頂禮,然後用鼻子捲起「涅卓達」大樹,撐在世
尊的頂上。當時日光很強,它就像給世尊撐傘一樣,送了很遠的一程,才
恭敬禮別。在返回的路上,不幸遇上獅子而身亡,死後它立即轉生天界。
天人的規矩是升天後馬上作三種觀察:觀察自己從何而來,以何因緣而來,
將去何方。它觀察到自己是從傍生道而來,以對佛陀生歡喜心的因緣而來。
他覺得應該在未過夜之前去禮謝世尊,便身著天人的各種裝飾,手持青蓮、
白蓮、曼陀羅花等來到世尊的聖居—祗陀園。整個祗陀園一片光芒,他對
世尊恭敬、供養、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為他傳了相
應的佛法,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對世尊無比地感激,至
誠讚歎世尊的功德:「承蒙佛陀的大慈大悲,阻塞了我的輪迴門,使我獲
得殊勝解脫地,您的恩德是我的國王大臣、父母親人、良師益友等不可比
擬的,是您使我脫離了三界輪迴之苦,賜給了我善趣之福樂聖果!」贊畢
右繞世尊三匝,懷著難以言傳的喜悅回去了。此時的天子,像商人生意興
隆、農夫莊稼豐登、勇士戰場凱旋、病人病苦解除一樣,悅不可言。
這時,前後夜不眠的精進比丘們,見到如是情景,次日去請問:「世
尊,昨晚一片光芒,是否是帝釋梵天、四大天王來拜見世尊?」世尊告曰:
「既非帝釋梵天亦非四大天王。你們還記得前幾天途中一隻大象送我們
嗎?」「記得,是有一隻大象。」世尊曰:「那隻大像在返回的途中被獅
子吞食後轉生天界。昨晚就是他,為報答我的恩德而來,我給他傳法,他
就回去了。」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此象為何對佛生歡喜心?以何業轉於傍生
界?以何業而升天上?請為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和
今生業力所感。所謂前世的業感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
正等覺迦葉佛出世,他是位比丘,因他不精心護戒,雖未破根本戒,但沒
好好護持支分戒,後來他臨死時發願:以我今生出家的善根,願我將來令
佛歡喜。因他根本戒嚴持及發如是願故,今生遇我,對我生歡喜心;因他
支分戒沒能善護之故,轉為傍生。所謂今生的業感是他生為大象時,對我
生歡喜心而亡,因此轉生天界。前後因緣如是也。」
(55)寶賢龍子—供養皈佛 授記獨覺
一時,佛在捨衛城。大海中有一龍王(Naga Raja)名寶,長大後娶了
龍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後來,生下了一個很莊嚴的龍子,夫婦為小
龍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因父名寶故,子取名為寶賢。它們用牛奶、
酸奶、油餅等餵養著寶賢龍子。(譯者:藏地有種說法:如誰家□牛很多,
就說他像黑龍一樣,傳說黑龍的□牛非常多。所以,這裡的龍子也像孩子
一樣用奶餵養。)寶賢龍子長大後,因它不共的業感,晝夜各三次有龍宮
裡的熱沙不間斷地降到它身上,又滾又燙的熱沙使它渾身又燙又痛,實在
難以忍受。對這突如而來的痛苦很是奇怪:小時候沒有,怎麼長大了突然
受這種苦。就去問父母:「父王母后,是不是在我有生之年一直承受這樣
的痛苦?」父母無奈地告訴它:「肯定這一輩子要受這種痛苦。」它聽了
後沒說什麼,再仔細地觀察其它大龍,都沒有受自己的這種痛苦,又去問
父母:「為什麼那些大龍都沒有受我這樣的痛苦?」父母就搪塞它:「它們
的福報很大,故不受這樣的苦。」它也沒說什麼,又觀察那些比自己福報
小的小龍們,也沒受自己這樣的苦。它仍舊懷疑不解地問父母:「父王母
後,那些大龍是福報大不受此苦,可我仔細觀察那些比自己福報淺薄的小
龍也沒受此苦啊!它們為何不受此苦?」「這些小龍雖然福報淺薄,但它
們已皈依了佛門,守持戒律(Sila-sampana),以此功德力故,不受此苦。」
「此皈依戒從哪裡能得到?」「在南瞻部洲人間中土,有釋迦如來出世,
能仁釋迦世尊對眾有情降下甘露法雨,使眾有情在熱惱中得清涼,小龍們
也是皈依佛陀後,才不受此苦的。」「父王母后,您們能否開許我去人間
中土皈依這慈悲的佛陀,使這熱沙痛苦減輕?」「龍兒,你可千萬不要去,
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熱沙的痛苦算不了什麼,如果你去受了皈依戒,再犯
了戒(Sila-bheda),將墮入地獄、餓鬼、傍生三惡道中,其苦將勝過此苦
的千倍、萬倍、千萬倍。所以,你還是不去為好。」(師言:希望已經受
了皈依戒的弟子們,一定要好好行持,不然,果報是很大的。)「不管怎
樣,為了減輕我現在的痛苦,我情願去受戒。」說畢,便手持龍宮裡的青
蓮、白蓮等各種鮮花,剎那間來到人間的祗陀園。世尊當時正為數百名眷
屬傳法。寶賢龍子遙見世尊的莊嚴身相,內心生起了無比的歡喜,便急趨
佛前頂禮,恭敬供養。世尊攝受了它,並為它傳了皈依戒。受戒後,它身
上的熱沙痛苦瞬間消失了,心裡對世尊感激不已:是世尊,消除了我身心
的痛苦和不安;是世尊,賜給我安樂的源泉-授我皈依戒。於是它就祈求世
尊能在有生之年,唯受自己的供養。世尊說:「你不要這麼祈求,我還要
與其他的眾生結緣,不能只與一個眾生結緣。」龍子也遵命。後來,世尊
告阿難集比丘眾告以出遊王捨城,願去者可著衣持缽隨行。寶賢龍子知道
世尊欲出遊王捨城,就又去佛前祈求:「自捨衛城至王捨城,其間路途遙遠,
弟子準備沿途供養佛陀及僧眾,祈佛陀開許。」世尊默然開許了。寶賢龍
子以神變力把兩城之間的路上打掃得乾乾淨淨,以鮮花香水撒遍,鸚鵡、
孔雀、共鳴之鳥皆住樹上,各出妙音,蓮池中的蓮花競相開放,上有天鵝
自然翔集,每個休息處皆有紅白綠藍四色寶床,道旁恭迎者各自手持百幅
寶傘、金柄法幢,各種鮮花恭敬供養佛陀及僧眾。寶賢龍子也是捧著各種
鮮花緊隨著世尊,沿途以各種甘美飲食供佛及僧,一路吉祥,終於到了王
捨城。寶賢龍子再三祈求:「請佛陀及僧眾受我三個月的飲食供養。」世
尊默許了。供養圓滿的那一天,寶賢龍子對每位僧人都供養了一些財寶,
給世尊供養了無價之妙衣。功德圓滿後,世尊慈顏微笑、身放四光,身光
上照諸天,下射八寒八熱地獄,各個寒熱苦惱的眾生皆得安樂,蒙世尊威
德力即生天上。世尊光繞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後,融入白毫間。
時阿難尊者見此,便請問世尊:「如來、正等覺無因無緣不會放光微
笑,世尊今以何因緣放光微笑?」世尊曰:「阿難,汝見否?寶賢龍子一
路上對吾等恭敬供養。」「見矣!」世尊告曰:「寶賢龍子以此供佛及僧
之果報,將一百劫中不墮惡趣,又一百劫中享人天福報,最後得人身為最
後有者。出家後,在沒有善知識、沒有竅訣的寂靜處,現前獨覺果位,名
曰善願獨覺。這是上供下施的功德力。」世尊如是宣說,眾等歡喜信受,
作禮而去。
(56)商主之子—糞污獨覺 丑相臭氣
一時,佛在莊嚴城(莊嚴城是世尊宣說《藥師經》的地方)。當時
有獅子商主,娶妻後,夫妻共度良辰。不久,妻子懷孕了,自她懷孕那天
開始,渾身就散發出不淨糞的臭氣,甚至有時她還想吃不淨糞。她把這些
異常情況如實地跟獅子商主說了,獅子商主有點懷疑:妻子是著魔了,還
是將遭其它違緣?渾身竟是如此臭不可聞。就專門找了一個相士,仔細觀
察後,相士告訴商主:「不是著魔了,也不是將遇什麼違緣,而是因為胎兒
的緣故,一旦孩子生下來後,她的身體即能恢復如常。「施主這才放下心來。
九個月後生下來一個具十八丑相、其臭無比的孩子。他母親用各種
香水噴灑,都絲毫不起作用,不管放在屋子哪個地方,滿屋都是充滿臭氣,
商主妻子也不敢對商主言及此事。後來,其他女人就告訴了獅子商主:你
的孩子已生下來,他具有十八種丑相,渾身發出臭味,叫人難忍。商主聞
此,心中非常痛苦,不知該如何是好,回去看了看,確實如此。就打算將
這孩子晚上餵狗,否則,餵養大了也沒太大的意義。心裡這樣打算著,可
晚上沒成,一再拖,還是喂不成,就無可奈何地養著。後來,商主遇到了
大善知識 (Maha kalyanamitta)、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世尊為他宣講了
一些法要,他得了聖果。商主已不再害眾生,也明白了孩子之所以如此,
是因業力的現前,若把他餵狗,太不應理,不如把他養大後,令他皈依佛
(Buddha)、法(Dhamma)、僧(Sangha)三寶(Ti-Ratana),也可能會清淨他
的業障。這樣理智地抉擇後,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地餵養照料著這個孩子。
長大後,這孩子身上仍是散發出臭氣,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以前世的
業力所感,才具丑相有臭味的,最好你去釋迦牟尼佛前皈依三寶,盡心地
承侍,這樣也許會減輕你的業障的。」他順從父親之意,皈依了三寶,並
藉父母之力請佛及僧光臨家中應供,他親自供佛及僧,佛陀觀察他的根基
和意樂,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之
後,他暗自想:如果我不是這麼醜、這麼臭,我就可以隨佛出家,受比丘
戒,只可惜自己沒這個福報,很醜很臭。就在發心的剎那,他的身體發生
了巨變:身相莊嚴,體無臭氣。這更增加了他對佛陀的信心,立即往世尊
前祈求:「世尊,我願於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世尊即以「善來比
丘(Ehi-Bhikkhu)」之言詞方便使他馬上納受了比丘戒,並傳了一些法要,
他自己也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一切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羅漢比丘,以何因緣未皈依前具十八丑相,
渾身發臭?又以何因緣於發心的剎那能馬上恢復,並令佛生歡喜心得出家
證羅漢果位?唯願為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諸比丘,這些都
是他前世的業力現前。很早以前,在一個寂靜的地方,有一位長相端嚴、
財富圓滿的婆羅門,他恃財恃貌,慢心(Mana)十足。當時,無有如來出世,
只有一位獨覺應世。一次,獨覺去城中化緣,手持滿缽往回返,路過這位
婆羅門的家門口,他正在房頂上,見了獨覺托缽返回,以慢心的驅使,他
一腳把旁邊不淨糞的罐子踢到了獨覺身上。此時,獨覺的渾身上下,法衣
缽裡,都沾滿了不淨糞,婆羅門不生慚愧,反以取樂,在一旁幸災樂禍。
(譯者:我們曾在孩提時代,造過各種各樣的業,當時可能像這位婆羅門
一樣還覺得很好玩。)獨覺知道他已經造了很大的業,將來必定墮落。為
了挽救他,立即顯示神變(Abin-na),飛在空中,打雷、下冰雹等等。凡
夫人對神變有很大信心,當看到獨覺的種種神變,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造
了惡業。(譯者:凡夫對神變等有漏之法很具信心;聖者則對無漏法具信心,
對神變等不以為然,這是凡夫與聖者之間的差別。)知獨覺非一般的凡夫,
心生慚愧,急去獨覺前恭敬懺悔:『大尊者,請您下來,我剛才造了很大
的業,請您慈悲救度沉溺在輪迴中的我吧!』之後,把獨覺恭迎到家中,
把弄髒了的衣服全部換洗,又親手對獨覺供養了甘美的飲食。並發了一個
殊勝的願:『以此殊勝的供養,願我所做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生生世世生
於富裕之家,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佛陀前,令佛歡喜;一旦惡業成熟,
願在我發心出家的剎那,馬上業報消除。當時的婆羅門就是現在這個充滿
臭氣具十八丑相的孩子,因他前世的惡業今世已成熟,他當時的願力今亦
成熟,故今世生於富裕之家,在我教法下出家,並於發心出家的剎那,一
切惡業之報馬上消除。」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獅子商主
今生財富圓滿,並於佛陀的教法下,令佛生歡喜心?願為演說。」
世尊告曰:「此乃前世的願力所致。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
葉佛出世時,有一位居士,好行佈施,一生皈依佛門積累資糧,臨終前發
願:以我一生中所作的善根,願生生世世財富圓滿,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
令佛歡喜。當時,迦葉佛教法下的居士即現在的獅子商主,以佈施資糧故,
他今生財富圓滿;以其願成熟故,令我生歡喜心。」其因緣如是也。
(57)破和合僧—破和合僧 佛受流果
一時,佛在王捨城。整個城市遭到了一場大災難,乞丐無處乞食,
父母不給兒女食物,家家都是衣不蔽體,食不充腹。(師言:比五九年鬧
大饑荒時還苦。)時世尊告諸比丘:「自現在起,我將閉關三個月靜修,
除十五誦戒(Uposatha)日,你們可以供養我一些飲食、親近承侍請教我以
外,其它時間,請不要到我這裡來。」對大眾白已,世尊便開始了三個月
的閉關。僧眾內部也特別規定:每人必須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擾
亂世尊。
如是規定以後,提婆達多(Devadatta)便乘機而入,欲破壞世尊教法
下的和合僧。他對眾比丘說:「釋迦牟尼佛在圓滿安樂之時很關心你們,
現在大難臨頭他卻捨棄你們,獨自閉關去了。這也沒什麼,你們中間無衣
無食的比丘們到我這裡來,我來照顧你們的生活。」當時,有五百比丘聽
信了提婆達多的花言巧語,跟隨他去了。(師言:也有些僧人原來在動亂
的時候,因財食而改變了對三寶的信心。別人說:「你毀謗三寶就給你工
資。」他們真的為得錢財而毀謗三寶。那些對上師三寶信心不穩固的人,
對於他人所說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無慧目,輕易聽信。希望你們不要象
跟從提婆達多的人一樣,心無定解,如此行為對自己毫無利益。)提婆達
多集中五百比丘,對他們宣講:「從現在起,我將制定五條戒律:第一、世
尊常說安住寂靜處,而我們應住城市中,以寂靜處生諸多煩惱、具諸多過
患故;第二、世尊開許食三淨肉1,而我們不應食,以殺諸眾生故;第三、
世尊開許食鹹鹽,而我們不應食,以不淨水所生故;(師言:以前外道曾傳
說,是大自在的貪心所生的水份變成了鹽,故鹽吃得越多貪心越大。)第
四、世尊開許飲用牛奶,而我們不能飲用,以危害小牛犢故;第五、世尊
教剪去法衣下面的須須,而我們不能剪,以浪費信施之財故。」如是宣畢,
又說:「你們願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個籌碼2,不願意受持者可以不
取。」此五百比丘全部受了籌,願持此五戒(詳情藏文經書中有廣說)。
提婆達多將他們帶到另一個經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達扎夏、嘎達
莫嘎、加爾及加措新五位上坐,其餘僧眾在下面排列而坐。提婆達多為他
們傳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時他已作破和合僧3竟。他的整個僧團不聞思
修,不誦經不誦戒,僧眾的智慧不見增長,也沒有任何覺受和驗相。時諸
比丘往世尊前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今提婆達多已破和合僧(Sangha-
Bhedaka)竟?願為吾等演說這前後的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我往
昔所造惡業的果報。眾生所造之業不會成熟於外面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
熟於自身的界(Dhatu)蘊(Khandha)處(Ayatana)。『縱經百千劫,所作業
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
在他的國土上有兩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的仙人,他具五神通,有
五百眷屬;一位是南方來鹿野苑的仙人,他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帶有
五百眷屬。他來鹿野苑安住了一段時間後,原來仙人的弟子們漸漸對他有
所瞭解,常去他那裡請教。他因他們還未捨棄原來的上師,故不肯賜教。
後來,那些弟子們覺得:原來的上師雖然把我們的衣食安排得非常周到,
但不能像這位仙人那樣賜給我們殊勝的教言,還是捨棄原來的上師,好好
依止這位新來的上師。(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原來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樣,
依止一位上師後,捨棄他,再依止另一位再捨棄,好像一生中身心無有真
正的依處,像個浪流人,很可憐!沒有一個穩重的人格,今一沒有著落,
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可以後身心更是沒有個好的著落,以捨棄上師故。
若捨一位根本上師,再依止一百位上師也不會成就。)他的神通大,精通
十八明,故值得依止。這樣抉擇後,他們就來到南方仙人前說:『我們來
依止您,原來的上師雖然對我們的衣食照顧得很周到,但我們不願意依止
他,可以捨棄他。』這樣,南方仙人就很樂意地攝受了他們,對他們說:
『如果你們早捨棄你們的上師,我早就會給你們傳授教言了。』從此,南
方仙人就攝受了原來仙人的弟眾,使他們師徒間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以後
的日子裡,南方仙人對他們這些弟子也佈施財食和教言。諸比丘,當時那
位南方仙人就是已證如來、正等覺的我,當時我破了他們師徒僧團的和合,
以此業,我曾於千百萬劫中在地獄受苦。(師言:以後在攝受弟子的過程
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強要別人的弟子作為自己的眷屬,那是給自己的
生生世世結惡果。)(譯者:希望以後的各位法師、堪布、堪姆們在攝受
弟子時,要以恆時究竟利他的大慈悲心去攝受,不要用其他的一些不如法
的做法,強使他人捨棄自己的上師,對自己的上師生邪見,這樣既害了別
人又害了自己,生生世世中將遭一些違緣。就像世尊已成佛了,但在因果
不虛的顯現中,提婆達多經常給世尊造違緣,在弘法利生中仍是受業報
的。)後來,得人身時,無論在何地,都經常有破和合僧的違緣。所以,
當時作仙人時造了這樣的業,才有現在提婆達多對我僧團破和合僧,離合
五百比丘的果報。原因即在於此。」
(58)五百羅漢—願力成熟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在一個寂靜的地方有一個蓮池,蓮池邊住著苦
行的五百仙人,這蓮池就是他們飲水的源泉。五百仙人的得果機緣已經成
熟。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具二智慧、四無畏等種種功德,日夜觀照著
眾生的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知調化此五百仙人的機緣已經成熟,剎那間便從捨衛城來到了
森林中。五百仙人遙見世尊緩步走來,都暗自商量:「沙門果達瑪(Samana
Gotama)正向我們走來,他既不知足,又不少欲,還貪財,我們不要與他
打交道,他來後,我們都沉默不語,除示之以茅蓬外,其它什麼都不要做。」
這樣商定後,便各自返回茅蓬,靜坐。世尊到了這個地方後,雖然跟他們
打招呼,但他們僅是示以茅蓬,都隻字不語。世尊走進茅蓬,敷草而坐,
並以加持力使這個蓮池的水馬上乾涸。五百仙人見蓮池中的活命水已乾
涸,心裡非常痛苦,他們各自祈禱自己的本尊。世尊又示現神變,以他們
各自本尊的形象顯現在每個人面前,告訴他們:『你們真正遇到困難時,
不要祈禱其它的本尊,應一心一意祈禱釋迦牟尼佛。今天,他已親臨你們
這個地方,這個機會很難得,你們只要好好祈禱世尊,肯定能解脫這個困
境的。』聽到此言,五百仙人立即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他們到世尊
前懺悔,並祈求世尊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傳了相應的法,此
五百仙人皆證得無來果(Anagami)。得果後五百仙人祈求佛陀,欲出家受
近圓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言詞方便為他們授了近圓
戒,並傳授教言。他們精進修持,斷盡三界的煩惱,獲得羅漢果位。在他
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遠離了世間八法(Atha
lokiya dham-ma)。諸天共讚他們的功德。他們證果後,世尊返回祗陀園,
此五百羅漢仍安住在森林中。遠近的施主、婆羅門及其他信眾聞訊皆紛至
沓來,前往拜見。知彼等功德不可思議,就發心為五百羅漢修建了一座經
堂。從此,他們便常久在此處安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五百仙人,以何因緣即生中對佛生歡喜心,
並在如來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的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慈悲演
說其中的因緣。」世尊告諸比丘:「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五百比丘在其教法下出家。彼等臨終前發願:
我們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一生中嚴持淨戒,雖沒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
將來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當時,發願的五百比丘即現證羅漢果位的五百仙人。因前世的願力今世成
熟故,今對我生歡喜心,並在我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
漢果位。」
(59)施主的兒子—供塔發願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施主,其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施主
長大娶妻,二人共享美好生活。後來,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
鼻形妙高,頭如寶傘,手長過膝,兩耳垂肩,具足種種妙相。夫妻倆為孩
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並隨順其種姓取了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
等餵養他。長大後,他學習世間的一切學問並通達無礙,父親見孩子才貌
出眾,就從內心裡疼愛他,把他視如太子一般,特意為他建了冬、春、夏
三季的冷暖舒適的宮殿和三個優美怡人的花園,娶了大中小三個妻子,他
經常與自己的妻子及其他美女共度人間美好的時光。
一次,他住在春天的宮殿裡,花園四周青籐翠蔓,鮮花競開,枝上
果實纍纍,還有鸚鵡、孔雀、共鳴之鳥,悠閒相戲,時常出微妙音,吟鳴
悅耳,他與親眷們都沉浸在這幸福的生活中。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
迦世尊,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遍知一切眾生的苦樂,並恆時以大悲心
觀照著一切眾生,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
開的。
此時,世尊觀知施主的兒子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便從捨衛城剎那
來到花園的旁邊,以其神變幻化出一座更加美的花園。施主的兒子耳邊傳
來了一種異常悅耳的雅音,頓覺心曠神怡,自然而然地生起了從未有過的
歡喜心,再尋聲看去,又見世尊金色身相閃閃發光,三十二相妙好莊嚴,
心裡生起了無比的大樂,勝過了十二年的禪悅,難以言傳。(師言:大家
不要忘記講《百業經》的三大目的:一是對自己的上師三寶生起一個真實
不虛的信心;二是對三界輪迴如母的眾生,生起一個無偽恆常的大悲心;
三是誠信因果不虛,具正知正見。如果在自相續上沒有真實的受益,則失
去了宣講《百業經》的意義。因聞法者有不同的根機,上根者聞此法後,
將對自己一生中的修證有極大的利益;中根者對因果有進一步的認識,增
長信心悲心;下根者只有一個聞法的功德而已。但無論如何,希望以前沒
有認真聞思《百業經》者,要再三閱讀,直至其要義深入自心,身體力行,
不要因閱讀而閱讀。我本人覺得,《百業經》非常的重要,因為佛陀對我
們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其修持的基礎是具備世間正見。所謂的世間正見,
龍猛菩薩(Bod-hisatva Nagarjuna)說:『凡對因果有堅定不移之信心,
乃為世間正見。』沒有這個基礎,學法就很困難,何況成就?再者,通過
傳講《百業經》,希望對自己的根本上師要具足信心,否則,學任何法都
困難。特別是末法時代的眾生,對上師三寶的邪見(Miccha Ditthi)很重,
覺得上師與凡夫一樣,不是成就者,很多人對上師的一些行為,不理解其
密義便胡說八道,這些一定要通過聞思的智慧來斷除。平時自己多觀清淨
心,這些金剛上師多是普賢如來的化現。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以凡夫之見,
以相似的理由摧毀了自己的善根,眾生就是這麼愚蠢可憐!古今有很多大
成就者,應世時因其行為與密意不為一般人所理解,故經常遭到誹謗,也
不像圓寂以後那樣受人崇拜。
譬如印度的帝洛巴(Tilopa)、那諾巴(Naropa),當時並非那麼受人崇
拜。那諾巴天天吃活魚,有時做乞丐;馬爾巴諾扎瓦(Marpa Lozawa)性格
不好,總是打人罵人,對米勒日巴(Milarepa)也是連打帶罵。阿底峽尊者
(Atisha)在世時也是許多人誹謗他,因當他遇到度母授記的弟子中頓巴
(Zomdunpa)時,欣喜若狂,把事先與其它寺院約好的講法一事也捨棄不管
了,所以別人說他輕言。又因一個女人把金銀財寶供養給他,回家後因受
不了丈夫的痛罵跳河而死,故別人說他貪財等;宗喀巴大師(Lama
Tsongkapa)年輕時受過很多誹謗,薩迦派(Sakyapa)的人以為他著魔了,
天天找他辯論,直到晚年時他才得以於藏地廣弘佛法;全知無垢光尊者(Gun
Qen Longchenpa)在不丹果茫塘時,很多人以為他破戒就將他開除了,無
奈到了藏地,又是許多人對他誹謗,在講《空行心滴》時只有十個弟子聽
法。後來智悲光尊者在山洞裡苦修了很長時間,才現見法身(Dhamma Kaya)
無垢光。當時,智悲光尊者說:「全知無垢光尊者,我多年祈禱您老人家,
為何今日才親見?」尊者說:「你們這些人,現在叫我全知、全知,可我
在世時不要說恭敬,甚至連吃飯都是很困難的……」可見,尊者在這個娑
婆世界(Saha Loka)時是多麼的艱難,更不用說對他有無比的信心;智悲光
尊者生前連他的空行母也不喜歡他;華智仁波且在世時,也是很多人誹謗
他貪財貪物;麥彭仁波切在傳法時從不解釋句義,弟子們想請教他時,他
的侍者很凶,馬上趕走還打人罵人,所以別人也有很大意見;我的根本上
師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他老人家一生中盡量滿眾生的願,調伏眾生
時有多種方便,雖然依止上師僅僅是六年,但一剎那也沒有離開過上師。
記得一次獵人把槍交到寺院唸經懺悔,其中一個喇嘛把槍拿在手中,因上
師知槍裡有子彈,很害怕打死人,就大吼一聲:「嘿」,並用拳頭狠打他,
又嚴厲的對僧眾訓斥一頓。當時,上師的臉色都變黑了,上師好像真的生
了大嗔恨心(Dosa),嚇得我一直扶著他老人家的手。過了一會兒,上師
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說:「我們回去吧。」後來上師問我:「你看剛
才我是不是真的生了嗔恨心,其實這些都是我故意顯現的。」我從此知道,
上師的一切行為都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對上師無比的
信心。所以,雖然離開上師已有四十幾年,但每月中至少三四次夢見上師。
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攝受這麼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
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見不到我那白髮蒼蒼、牙齒鬆動的慈祥上師了。他老
人家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常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常使我
面對幾千僧眾禁不住流淚。如此離開上師而獨在人間,真是太孤單了!雖
然在法界中上師仍然觀照著我們,畢竟在顯現上已離開了我。在此特別希
望上師三寶加持四眾弟子(Catu Parisa),能通過《百業經》對自己的大
恩上師生起一個永恆不變的真實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說過,印度許多大成
就者有些作屠夫,有些作獵人,各自都有不共的、讓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
見的行為。當時,受到眾多人的誹謗等各種違緣,也沒有得到他人的尊崇,
只是在圓寂以後,人們才瞭解了他們的不共成就。所以,現在我們已遇到
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千萬千萬不要生邪見,對善知識的一切顯現應以清淨
心觀想對待,免得徒增自己的惡業。)
他情不自禁地走到佛前恭敬頂禮。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給他傳
了相應的法,當下他摧毀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
世尊問他:「可曾得父母的開許?」他說:「未曾得到。」世尊說:「在我
的教法下出家,必須得到父母開許方可。」他就回家去請求父母,父母也
覺得兒子出家因緣已成熟,便開許了。只是囑咐他:「如果你以後得到神
通和神變,一定不要忘記我們!」得到開許後,他高高興興的來到佛前祈
求出家,佛陀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授他比丘戒,並
傳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就滅盡了三界輪迴煩惱,獲證
了阿羅漢果位。得果後,他回去對父母親眷傳法,使他們得了聖果(Ariya
Phala)。為報佛恩,他與家人廣行佈施,其財源如井水一般,求施者絡
繹不絕。
諸比丘請問:「世尊,施主的兒子以何善業生在富裕之家,對佛生歡
喜心,並出家證得阿羅漢果?請為我等宣說。」世尊(Bhagava)告諸比
丘:「這是他前世的願力善業成熟故。在九十一劫前,人壽八萬歲時,人
天導師(Lokavidu)、如來、(That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
毗婆屍佛(VipassiBuddha)出世,他顯現無餘涅 (Parinibbana),當
地的國王把他的遺體作成遺塔(Cetiya),遺塔裡需要一個中軸,國王就
宣告其眷屬:『你們中哪一位財富圓滿,就可以讓哪一位裝中軸。』其中
一位施主覺得:我一個人不可能,但如果告訴我的親屬,可能還是可以的。
便回來跟他的親戚朋友們商量,他們都說:『只要你能發心,我們齊心資
助你,財富上可以得第一。』親戚朋友們資助他許多黃金,他得到了第一
名。而此時國王心生嫉妒,他自己想裝中軸,眾大臣也相助,他們二人開
始比賽。這時,很多識時務的人勸施主的兒子:不要與國王爭比,對你以
後前途不利……。施主的兒子覺得所言有理,就讓給國王裝了中軸。國王
裝了中軸後,塔子內外都很圓滿,有很多人以 香花
等對佛塔做種種供養。施主的兒子想:這些發心裝中軸的財富不能用在
其它上,還是用在佛塔上才應理。就發心將得來的財物全供養了佛塔。之
後,他發願:以此功德,願我生生世世身相莊嚴,生於富裕之家,在如來、
正等覺出世時,能令佛歡喜,並能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他的親戚朋友問他
發了如何的願,他也如實地告訴了他們,他們也發願:以此善根,將來令
佛歡喜。以此願力成熟,他現在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其親屬們
也對我生歡喜心,並獲證了聖果,這是前世的因緣。」
(60)醜陋者—吝嗇惡口 丑相饑貧
一次,佛陀出遊來到西西瑪日山的大森林中。當地有位大施主,財富
圓滿如多聞天子,施主夫婦共享美好的生活。後來,生下一個具有十八丑
相的孩子,夫妻二人為此很煩惱,心想:我們到底造了什麼業,生了這麼
丑個孩子?不如到了晚上把他餵狗,養這樣的孩子沒意義。妻子卻說:「世
上殺人為天理所不容,將來會墮地獄受苦的,我們可以秘密地養著他,養
到他能獨立生活,再把他趕出家門。」這麼商定後,就秘密餵養著,因他
長相醜陋,故取名「醜陋者」。養到稍大一些,父母就交給他一個破碗和
一根打狗棒,驅他出門。他四處流浪、無衣無食,過著乞討的生活。無論
他去哪個城市乞討,因長相極醜,看上去很可怕,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們,
有的打他耳光,有的用拳頭捶,有的扔牛糞、石頭、木棒等打擊他,一邊
追打,一邊叫:「魔鬼來了!」。他遭受了很大的痛苦,心裡很煩惱:不知
自己以前造了什麼惡業,今生是這麼苦上加苦?在人多的地方呆不下去
了,若去比較僻靜的公園裡可能會好過一些。他以在鬧市中的遭遇,白日
不敢出來見人,等到太陽落山後,再悄悄溜出來,找一點遊人扔下的少許
食物,僅僅是維持生命不致餓死而已。因他是位最後有者,所以在業未消
盡成正果前是不會死的。
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1(Cattari Vesa Rajjani)、十八
不共法2等無量功德,並恆時以大悲心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
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 此時,佛陀觀知此
醜陋者被調化的因緣已成熟,就幻變出一個更加醜陋的孩子,兜裡裝一些
飲食去了醜陋者所在的公園。那個醜陋者見到佛陀幻化的醜陋者,非常害
怕,轉身就跑,佛陀馬上加持他不能跑,再加持他回頭看看自己。他就停
住回頭看看,一看這是個其醜無比的人,不堪目睹。心想:應該去問他究
竟是什麼人?便想靠近他。醜陋者往幻變的醜陋者走去時,幻變的醜陋者
就向後跑,醜陋者就喊:「朋友,你不要跑,你要跑到哪裡去?為什麼跑?」
「因我長相太醜陋了,不管到哪裡,都有人用拳頭捶,用手煽耳光,用牛
糞石頭擊打我,邊打邊罵我:『魔鬼』。所以,一見人我就非常害怕,就
趕快逃跑。」「你不用怕,我也是如此受人打罵的醜陋者,就是因此而躲
到這個寂靜的公園來的,免得受眾人的打罵,所以,你不要怕,我們倆一
起去找些吃的吧!」幻變的醜陋者就慢慢地走過來:「那可以,我們就在
一起吧。」說著,就從兜裡掏出食物分給他,倆人共同分享。醜陋者飽餐
一頓,心裡非常高興,覺得他們倆人共同生活非常愉悅,就對幻變者生起
了歡喜心,在他生歡喜心的剎那,世尊就現出他本來所具有的三十二相的
莊嚴金色身相。醜陋者見到這莊嚴相好,頓時生起了無比信心和歡喜心,其
快樂非十二年的神悅所能比。他在佛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
他當下獲得了預流果位。他心想:如果我的身相不是這麼醜陋的話,我願
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淨戒,遠離一切生死輪迴的大海;只可惜,我身相
如此醜陋,因緣不具足。就在他發心出家的剎那,他的醜相變成了妙相,他
立即在佛前三次祈求:「世尊若慈悲開許,我願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淨梵
戒。」世尊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馬上給他受了比丘戒,還傳他一些
法要。這個醜陋的孩子依法要精進修持,不久就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
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
天讚歎他的功德。(師言:這位醜陋者發心出家的剎那,丑相變成了妙相,
一方面是他前世的願力,另一方面是出家的功德力所感。出家的功德能遣
除內心的煩惱,並得安樂,遣除其它各種違緣,身心無掛礙,這都是出家
的功德所致。居士們若在自己因緣成熟時,一定要抓住出家的時機,不要
再像世俗人一樣,明知人身難得,惡業易造,還因為不必要的牽掛而失去
了生生世世難得的機緣。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的幾十年中經多見廣,歷盡
滄桑,被迫地和自願地造了很多惡業,若再不發心出離三界輪迴的家,懺
悔自己的業障,以後有沒有機會很難說。自己應該靜下來好好地思維一下
自己的人生旅途,作出一個最究竟的選擇!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也認為:即
便只是穿上僧衣,加持也很大,造惡業時有個羞恥心,一般也不會造太多
的惡業,更何況真心地出家。若出家後,遇到一些違緣時,千萬不要生後
悔心,這樣會摧毀自己的善根;但造惡業時,一定要生個後悔心來摧毀那
些不善根。出家後遇到違緣很好,一方面對世間的厭離心會增上,另一方
面會促使自己好好祈禱上師三寶,懺除往昔的業緣。千萬不要追憶往事,
留戀世間,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放下來!若對出家生起後悔心,會摧毀自
己出家的功德。已經出家了,無論如何也要作好一位出家人,「好馬不吃
回頭草」,更何況是人呢?既然已經選擇了,就應該有決心走下去。希望
大家觀察自相續,要與出世間法相應,不要用世間法來熏習自己,時時處
處要愛護自己!)(譯者:經中贊佛及羅漢的境界及功德多是相同,有人
覺得沒意義和必要,不能這麼認為。因為經有兩種:一種是佛陀親口宣說
的經,一種是佛陀開許迦葉尊者結集的經。《百業經》是結集的經,經中
多讚歎佛陀及羅漢的功德,免得直接稱呼,此是以讚歎來代替了稱呼。)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醜陋者以何因緣生富裕家,卻因具有十八丑
相被驅出家門,後又遇佛,對佛生歡喜心得以出家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
宣說前後的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兩世因緣和合成熟故。一是
很早以前,無佛出世,只有獨覺(Pacceka Buddha)應世。當時,有一位施
主簡直是個守財奴,不說上供下施,連自己也捨不得享用。一次,獨覺化
緣經過他家門,他先是供養了一些飲食,供畢他馬上又生了後悔心:這個
光頭沙門,供養他還不如給做工的吃了好。又去把飲食從獨覺缽裡搶了回
來,(譯者:現在有些人也像這位吝嗇的施主一樣,首先不作觀察,自願
供養了寺院或活佛,供畢又生後悔心,財也佈施了,後悔心也摧毀了佈施
的功德,很可惜!)並以各種醜陋的身相對獨覺謾罵,趕獨覺走開。獨覺
知道他這樣做造了很大的惡業,很想救度他,馬上示現神變:飛在空中、
閃電、打雷、下冰雹等,因凡夫對神變有很大的信心,看到這些,施主馬
上祈求:『大尊者,是我錯了,請您下來,慈悲慈悲我們這些沉溺在輪迴
中的眾生吧!』尊者見他已生後悔心就下來了。他又重新恭敬供養獨覺,
供畢他發願:以此供養之功德,願我生生世世生富裕家,能在比獨覺更殊
勝的聖者前,令佛生歡喜心,得到阿羅漢果位,願這次所造的惡業不要成
熟,一旦成熟,願在我發心出家的剎那能全部消盡。諸比丘,當時的吝嗇
施主就是現在的醜陋者。因他以各種丑相來咒罵獨覺,故今生具十八種丑
相,他因趕獨覺走之過,故今生從小就被驅出家門。後來,生起後悔心再
對獨覺供養發願,以此功德故今生在富裕家;以願力故,他剎那間丑相變
為妙相,得出家證羅漢果。二是在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一生中
出家,在臨終前發願:雖然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沒有得到什麼
境界,願我在釋迦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得出家,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
證得阿羅漢果。這兩個因緣和合成熟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
因緣如是也。」
(61)安寧太子—兩世極刑 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捨衛城。時捨衛城由勝光國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國王
執政。兩國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戰,雙方傷亡甚為慘重,兩國關係日趨惡化。
一次,梵施國王統領車、馬、象、步四大軍隊往捨衛城進兵,在康
丹河邊安營紮寨。勝光國王聞訊,馬上率領精兵前往迎敵(康丹河是恆河
的一個支流,亦屬恆河流域)。雙方勢力相當,難分勝負,一直僵持不下。
與此同時,梵施國王的王妃生下了一個非常端莊的女孩,王宮上下鼓樂齊
鳴,慶賀王女的降生。勝光國王得知此事,暗想:與梵施國王交戰這麼久,
前景不甚樂觀,敵我雙方皆進退兩難,倒不如借與此女和親來緩解兩國關
系。如是決定後,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國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國王將剛生
下的王女許配給勝光國王作王妃。梵施國王知道了勝光國王的心意後也非
常高興。心想:兩國一直作戰至今,敵我皆損失慘重,今聯婚不戰而和,
正合我意。便告訴來使,願與勝光國王和親。從此,兩國化干戈為玉帛,
成為友好聯邦。梵施國王為王女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時,因她的
降生平息了戰爭,舉國始得安寧,故取名為『安寧母』,以牛奶、酸奶、
油餅等餵養長大。因梵施國王慾壑難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個男孩,他的
相貌也非常莊嚴,他們就為他取名為『安寧』,也用牛奶、酸奶、油餅等
餵養他,他如海中蓮花一般很快長大了。長大後,姐弟倆親密無間,好像
一剎那也不願離開。
因安寧母已經長大,勝光國王準備將她迎娶回國。就專門派人請求
梵施國王。梵施國王說:「既然勝光國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選吉日舉辦婚
禮吧!」(師言:藏地婚嫁多選六月四日,大家認為佛轉法輪的日子是最吉
祥的日子。)按照選定好的日子,勝光國王親去鹿野苑迎接安寧母。回到
捨衛城後,依本國的習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安寧弟弟因為找不到姐姐,
就問父母:「姐姐哪兒去了?」梵施國王說:「她去勝光國王那裡了。」安
寧就鬧著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訴他:「你姐姐已經成家了,你去幹什麼?
你是我的王子,以後要繼承王位料理國政,你是不能去的。」雖再三勸阻,
但他仍天天吵鬧非要跟姐姐去。後來勝光國王告訴梵施國王:讓安寧來吧,
我可以同等對待他姐弟倆的。梵施國王無奈,只好將他送到捨衛城與姐姐
團聚。
勝光國王教他一些騎馬射箭等世間的五明,他全部精通無礙。可後
來,安寧變壞了。他做了去妓院等一百多個不如法的行為。安寧母和勝光
國王再三勸導他不要這麼做,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萬般無奈,他們只好派
人告訴梵施國王安寧的種種行為。梵施國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宮,告訴
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縱,你身為王子,以後要繼王位料理國政的。」
但安寧既不願回宮,也不聽從父王的教誨,仍舊一意孤行。後來,梵施國
王只好宣佈與其脫離父子關係。而勝光國王因他行為極不如法,也把他趕
出王宮。身無依處,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宮要進宮看姐姐,但無論怎樣,衛士就是不讓他進宮。
他生了大嗔恨心,一言不語地向宮內看。看見姐姐正和勝光國王在涼台上
彈奏琵琶。這時,安寧頓起殺心,拿起弓箭,張弓向勝光國王射了一箭,
但只是射斷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國王驚慌失措轉身逃跑了。勝光國王
憤怒已極,心想:這個安寧居然要殺我,真該馬上把他殺了,但他畢竟是
梵施國王的王子,殺掉他恐梵施國王不悅,應該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給他
處以死刑。勝光國有個規定:小辯論吹兩個海螺集眾,大辯論不但吹海螺,
還要擊大鼓。當時,國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擊大鼓,集中捨衛城的大臣
和所有官員,再把安寧帶來與國王辯論。當然,安寧輸了,因他犯了一百
多條法律。按本國的規矩給他的頸上帶上嘎 布 德花環(表示已判極
刑),再交給兇手們,讓兇手們帶著去遊街。這時,安寧才覺得自己的行
為不如法,生起了極大的後悔心。他獨自哀嚎:「這個世界上有誰能來救
救我呀!」
我等大師釋迦如來具足無量功德和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
生的苦樂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的。世尊觀知調化安寧的機緣已經成熟,便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正在游
街的安寧很遠看見了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頂禮,祈
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給我一次生命?請您救救我吧!」世尊遂
對兇手們說:「你們不要殺他,放了他吧。」兇手們為難地對世尊說:「請
佛陀您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兩個頭,如果有兩個頭,我們可以放他,現在
是不能放他的。」世尊就告訴兇手們:「我去見國王,在我未見到國王前,
請你們不要殺他。」兇手們答應了。世尊找到勝光國王說:「大國王,放
了那個罪犯,不要殺他吧。」具信心的勝光國王說:「世尊,他犯了很多
罪,理應處死,但如果您能攝受他,他也願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
尊答應可以攝受他。
之後,世尊將他帶回經堂,給他剃度,並授戒傳法,他自己也精進
修持,很快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時諸比丘請問:「世
尊,安寧太子做了種種不如法的行為,臨刑時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並
使他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不但是今
生我救護了他,度他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過他,使他得
到了四禪五通。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倉祈國王,在他的國中有個
惡人,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為。後來,準備把他處以死刑,兇手正準備殺
他時,他心生恐懼,祈求呼喊救命。當時,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大仙人,具
足五種神通(Pancabhinna),見到他非常可憐,很想救他。惡人見到大仙
人就恭敬頂禮祈求救命。仙人讓兇手把他放了別殺他,兇手說:『我們又
沒有兩個頭,現在不殺他我們辦不到。』仙人想去找國王商量,就叮囑凶
手:『在我未找到倉祈國王前,你們不要殺他。』兇手們答應了。仙人找
到國王求情,國王說:『如果不殺他,您必須帶他出家。』仙人答應了。
就把惡人帶到森林中,對他傳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禪五通。(譯
者:前世有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像安寧前世雖已得四
禪五通,但今生綁起來遊街時,他還是顯不出神通。)世尊告諸比丘:當
時的仙人就是現證菩提的我,惡人即今安寧太子,倉祈國王即今勝光國王。
以前,是在他臨刑時,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禪五通,現在也是在他臨刑
時,我救了他,使他證得了究竟涅 的羅漢果位。」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安寧今轉生於富貴王家,身相莊
嚴,佛令得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願為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復告曰:
「此乃前世的願力。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
出世時,有一位僧眾的執事員,一生為僧眾事辛勤勞作。臨終時發願:我
一生出家,為僧眾做事,雖然沒得到什麼功德和境界,願以此善根,將來
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的果位。這
位執事員比丘即現在的安寧王子,因其發願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
我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譯者:應知人的一生是
功過相雜的,各人的悲歡苦樂都是自己所造諸業的果報,並非只一種因緣,
而是種種業緣的集聚。)
(62)一個賤種人—復仇未遂 得羅漢果
爾時,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一片森林中。新德佳城由猛光國王
掌管(猛光國王在漢文典籍中多處提到),其鄰邦是色不熱城,由恰嘎國
王執政。(當時的印度諸侯割據,各自為政,都建有皇宮,遺址至今尚在),
二位國王之間禮尚往來,關係頗為密切。
色不熱城盛產芒果,而新德佳城卻幾乎不產芒果。一次,恰嘎國王
特意送給猛光國王一些上品的芒果。(芒果,即佛經中常提到的安摩羅果,
味道非常鮮美甘甜,論中說內成熟外不成熟的果實。)猛光國王將此芒果
分給王妃、太子、大臣們,大家共同享用。他覺得芒果味道特別鮮美,就
想找些芒果種子圍個果園種植些芒果。後來,找到了些芒果種子栽培,很
快芒果樹長得枝粗葉茂,並且開花結果,國王此時滿心歡喜。他為了保護
這個芒果園,就專門找些賤種人看護果園。(印度四個種姓以外的最低下、
最卑劣的公民稱為賤種人。)可這些生性低劣的賤民,一邊看護果園,一
邊大量地偷吃果實,後來樹上的芒果所剩無幾。他們在國王前打妄語說芒
果是被人偷了。國王懷疑是他們自己偷吃了,就派人去他們家中搜查。果
然在他們家裡搜到芒果的皮核,派去的人將事實稟告了國王,國王很生氣,
把所有的賤民及其妻子兒女等全部關在房子裡,屋子四周堆上柴草,點燃
一把火,將整個賤民城無論是人、財、食物皆燒盡成灰燼,全部房屋也被
燒成了焦土廢墟。
在此浩劫中唯一的倖存者,是一個謀生在外的賤民孩子。因為他覺
得在一生中作賤民沒有意義,於是裝扮成婆羅門形相外出謀生,並且跟著
一位上師學習了隱身法。後來,他返回賤民城,只見一片廢墟,卻不見了
自己的父母親眷,就向附近的人詢問。人們就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他覺
得:那些賤民們觸犯了國法,罪不可恕,但那些無辜的婦女兒童並沒有觸
犯法律,憑什麼慘遭殺害?因按捺不住心裡的忿恨,於是決定立刻去找國
王報仇雪恨。
因他修成了隱身法,任何人都看不見他,剎那間他就來到王宮,找
到了國王,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猛光國王,厲聲責問道:「你這個粗暴惡
劣的國王,為何燒死那些無辜的賤民親眷?」國王當時以為是魔鬼,因只
聽其聲而不見其形,又打得這麼痛。雖如此,他仍強詞奪理:「賤民們偷
吃了我的芒果。」「芒果是男人偷的,而那些婦女兒童又犯了什麼罪?你,
你簡直是無理非為!」他極度地忿怒,一邊抽打一邊警告他:「你這殘忍
的暴君,給你七天時間處理妥國家的大小事務,過了七天,我馬上殺了你!」
聽了此話,國王恐懼萬分。第二天,他又是這樣來逼迫抽打國王。國王更
加害怕,就找到了眾臣們商量對策,眾臣們建議:我們祈禱達雅那尊者(佛
的十大弟子之一)可能會有辦法的。商定後,大臣們就往尊者前祈求:「尊
者,我們的國王現在遭受非人的危害,請您慈悲垂護他吧!」尊者便作了
一個加持,使賤種人的隱身法立刻不靈了,賤種人的隱身法使不上很不高
興,心想:這是誰在搞破壞?他去試探大臣們:「前幾天國王受非人危害,
這幾天好了是什麼原因?」大臣們說:「我們去祈求了達雅那尊者,是尊
者保護了我們的國王。」這個賤種人聽了,滿腔怒火地跑到達雅那尊者前,
質問道:「您為什麼破壞我的隱身法?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尊者和藹地
說:「孩子,不要著急,有話慢慢說。」尊者的慈悲溫和消除了他心中的
怒火,他又轉過來對尊者合掌頂禮,尊者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他摧毀了薩
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得果後,他在尊者前再三祈求:「我願意在您
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行持梵行。」尊者樂意地攝受了他,為他剃度、
授戒,並為他傳授教言,他自己更加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
獲證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手掌與虛空無別,黃金與牛糞同等。諸天
讚歎他的功德。
大臣們知道後,稟告猛光國王:「原來害您的不是非人,是一個賤種
人,他準備復仇,但已被達雅那尊者度化出家了。」國王聽了很高興,心
想:尊者對我恩德太大了,如果不是尊者,肯定我早已被殺。為報此恩,
他親自去請尊者和所有僧眾到宮中應供,尊者告訴他:「我去亦可,但現
在世尊住在附近的森林裡,你供養世尊才是功德無量!」猛光國王就往世
尊前祈求,世尊為他傳了一些法,他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眾能親臨王宮應
供七日。佛陀默許,接受了猛光國王的供養。七天中,猛光國王虔誠地以
各種精美飲食供佛及僧,圓滿供養的那天,國王供養了佛陀一件無價妙衣,
並供養每位僧人一件僧衣。佛陀為他傳授教言後,返回林中了。 時諸比
丘請問:「世尊,這個賤種人以何因緣,在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
獲證羅漢果位?願為演說。」世尊告眾比丘:「這是他前世的因緣。在很
早以前,距今九十一個大劫,人壽八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毗
婆屍佛出世,度化眾生圓滿後示現涅 。當時的郎約國王把佛的捨利集放
一處,為保護好捨利,國王就專門找一些賤種人加以守護。一次,一個賤
民突然遭到猛虎的威脅,在猛虎正準備撲食他的時候,他至誠地祈禱頂禮
如來正等覺,因如來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天人救護了他,使他在虎口中脫
身得以倖存。後來,郎約國王把捨利建了塔,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
此時,那個從虎口裡逃脫的賤民做了力所能及的供養,對遺塔恭敬頂禮,
念三寶之恩,心想:我能從虎口裡解脫,全是如來加持,為了報佛恩,我
今盡力做如是供養。以此供養的功德,願我將來在如來教法下出家,獲證
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毗婆屍佛出世時的賤種人即今
得證羅漢果的賤種人,以其昔日願力成熟故,今於我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
果位。另於賢劫人壽二萬歲,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時,有
一惡性比丘(師言:惡性比丘造業多,受報也大。我們中間確實有些人性
格很不好。弟子們應經常觀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
跟高低貴賤的人都合得攏,和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如果能這樣,說
明你的人格還可以,否則就說明你是惡性比丘。我們不應因別人稱讚兩句
就輕如鵝毛,也不要因別人譏毀兩句就怒髮衝冠。原來洛若寺有一個施主
供養了大約五六斤茶葉,僧人們沒法均分,執事員就說哪個人的人格好,
沒有嗔心就給哪個人。一個喇嘛自薦說:「我性格好沒有嗔心,茶葉給我
吧。」執事員故意試他說:「你不行,天天偷別人的東西……」他馬上發
怒大聲吼道:「你這樣誹謗我,我可不客氣了。」這份茶葉全被他的怒火
「燒光了」,惹得眾人哄堂大笑。),經常罵余比丘:『你們這些賤種人……』
等等的粗話。後來他生起後悔心,誠意做了懺悔並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
法下一生出家,雖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將來能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
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他雖然發了如是善願,但還是五百世中轉生賤
種人。(師言:現在說以此因緣得受果報五百世,或許有人誤以為是彼此
之間相報,如殺業則彼此互殺將無窮盡矣。這是不正確的見解。釋迦牟尼
佛曾說過:「若自己作罪竟,沒有厲力懺悔,自己要受報五百世,但不一
定都是你傷害的對方來傷害你。」)因他在臨終時發願今已成熟故,在我
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這就是這個賤
種人兩段因緣。
(63)極賢一家—修塔起信 全家證果
以前,淨飯王手下有一位極賢大臣,他與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沒有
孩子。他們夫婦經常祈禱梵天、帝釋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間天人,仍是
不生孩子。後來,淨飯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婆羅門相士對悉達多太子預
言:太子若在家將成為金輪王;若出家將證得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聞此授
記,極賢大臣心裡非常痛苦,他覺得:我現在沒孩子,如果有孩子將來可
以給悉達多太子作侍從,我的職位可以傳給兒子,如果現在我有孩子那該
多好!我作淨飯王的大臣而我兒子將來作悉達多太子的侍從,這樣可以代
代相傳,只可惜我現在沒孩子。想到這些,極賢大臣心裡倍加痛苦,夫婦
又是想盡一切方便方法,再三祈求,仍然無濟於事。
悉達多太子長大後,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後來出遊四門,親眼
目睹了人間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他深深思
維人間的無量諸苦,便生起了猛烈的出離心,獨自夜半偷越城門,拔劍削
發出家修道。這樣每日僅食一麥、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之後,在
去尼連禪河1(River Ganges)沐浴的路上,接受了牧羊女經十六次提煉
的牛奶乳精和婆羅門(Brahmin)的吉祥草等供養後,到印度金剛座,發誓:
「乃至未現前菩提前誓不起此座!」後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大徹大悟,
證得無上正等正覺(Samma Sambuddha)。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攝受了 陳如等五比丘,同時也攝受了五
百涅衛、六十賢普、五十孩童等,對他們傳法後,皆得聖者果位;時佛陀
又示現種種神變,到森林中調化影勝王,使影勝王與八萬天子也得聖果;
去王捨城為舍利子、目犍連授比丘戒,令其得聖果;再到捨衛城調伏了與
佛同時出生的勝光國王(即薩迦國王);後又去迦毗羅衛國宣說了妙法等,
如此四處弘法度眾。
這時,極賢大臣想:自己年近古稀,膝下無子,應該將財產供養佛陀,
不然,我死後無人繼承,財產將會充歸國庫,無甚大意義。這樣,他就發
心迎請了佛陀及僧眾應供,自己親手以各種甘美的飲食供佛及僧眾。供養
圓滿後,佛陀對他傳授了正法。他受持正法、讚歎正法(Sacca Dhamma),
對正法生起了歡喜心。同時,他又對佛陀誠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
生個男孩,他就可以像我承侍淨飯王一樣去承侍您,只可惜......」佛陀
安慰他:「若真有如是發心,那非常好,就一言為定。」說畢,佛陀就返
回經堂了。
不久,施主的妻子真的懷孕了,十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
他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賢者,用牛奶、酸奶、油餅精心撫
養著,賢者如海蓮般迅速成長。長大後,他學習了八觀察及世間的一切學
問。這時,佛陀觀知賢者出家因緣已成熟,就親往極賢大臣家對他說:「你
家的賢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應給我作侍者,現在,我接他來了。」極賢
大臣很歡喜,把賢者叫到佛陀前交咐道:「賢者,在你還未出生之前,父
親已把你許給佛陀作侍者了,今佛陀親自接你去,你一定要好好承侍,切
莫辜負父親對你的厚望。」賢者高興地說:「謹遵父命,多謝父親如此的
恩賜,孩兒非常樂意!」這樣,佛陀就把賢者帶回了經堂,給他剃度授戒
傳法,賢者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此時,他想:如
今我斷除了一切痛苦,獲得了無上安樂,全都是佛陀恩澤於我,故應報佛
恩,而報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眾生。賢者就用神通觀察,他觀察到:首
先該調化的是自己的父母。剎那間他回到家裡,如雄鷹騰空般躍入虛空,
對父母顯示了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種種神變,父母也對他生起了歡喜心
和信心,他對父母傳法,父母都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父母
告訴賢者:我們倆想出家為道。賢者說:「你們怎樣想都可以。」他父母就
把家產做了廣大的佈施,安排妥後,夫婦二人都出家了。出家後,他們各
自精進努力,都獲證了羅漢果。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賢者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相莊嚴,於佛教
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請為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這
是他們前世的願力。在賢劫人壽四萬歲時,人天導師俱留遜佛
(Krakacchanda Buddha)出世,度化事業圓滿後,顯示了無餘涅
(Parinibbana)。當時的國王準備修一座長一由旬的遺塔,就令手下一大
臣全權負責,但這位大臣對佛沒有太大的信心,想讓兒子來替他總管修塔
之事,就推托說:『兒子,我在王宮裡國事繁忙,再兼管修塔,恐是忙不
及,你就代父從工吧。』兒子遵從父命,掌管著整個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
務。在修塔的過程中,他對俱留遜佛生了很大的信心,並皈依受戒。他父
母受他影響,也漸漸對佛生起了信心,並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譯者:這
裡兒子是父母學佛的引導者,漢族四眾弟子(Catu Parisa)中分別有子女
引導父母、父母引導子女、學生引導老師、老師引導學生的,這樣很好。
無論是父母、眷屬、良師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樂意,我們一步
步地勸化他們,是對他們最好的報恩和友善,他們這些人畢竟同自己有緣,
要把這些親緣、一面之緣都轉成法緣,即便只度化一個人,也會少一個造
惡業的人,所以,希望大家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無上的菩提心。〕
遺塔圓滿竣工後,國王召集眾人舉行了一個大法會,大臣的兒子在
塔前做了些自己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令佛歡喜,並在佛
的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父母見他發願就問他發了
什麼願,他如實地告訴了父母,父母二人同時也發願:願我們生生世世財
富圓滿,依孩子的引導,我們能令佛歡喜,在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
羅漢果位。他們都如是發願。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大臣的兒子
就是現在的賢者,當時的父母就是今世賢者的父母。因我與俱留遜佛功德
事業同等,故他對我生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其父母
也因同時發願,而今願力已成熟故,於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三
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還有一段因緣:在迦葉佛出世時,他們三人出家
共同發願:將來於佛教法下同得解脫。所以,今三人同得究竟涅 的果位。
這就是一家共證羅漢果位的前後因緣。」(師言:通過傳講《百業經》,
很多人收穫很大,尤其是漢族四眾弟子,轉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興,
從今天起我再發一個願:以後不作無因誹謗。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發心
發願。不能因一時的粗心,使自己失掉這寶貴的人身。)
(64)俱天太子—引諸青年 得證聖果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執政國君是獅子頰國王,
其毗鄰友邦是無壁城,由善覺國王(即釋迦拉薩國王)統管。兩國善鄰友
好,兩個國王也是親密無間。
獅子頰國王想:如果在我的後代中有一個轉輪王該多好啊!後來,王
妃生了淨飯、白飯、斗飯、甘露飯四個王子,又生了淨母、白母、斗母、
甘露母四個王女。同時,善覺國王心想:如果以後我與獅子頰國王作親戚
該多好!後來,善覺王娶妻,生了俱天太子和大幻化母、幻化母兩個王女。
俱天太子長大後,學習了世間的文史歷數、乘騎駕射等十五種技藝,通達
五明(有別於佛教中的五明)。而兩個王女得婆羅門相士授記:大幻化母
將來可以生一個金輪王,幻化母可以生一個具足相好的太子。後來,兩國
聯姻,再徵得釋迦族的同意,獅子頰國王的長子淨飯王子就娶了大幻化母
和幻化母兩個王女為妻,他們共同和睦相處。後來,兜率(Tusita)天子投
胎人間,大幻化母懷孕了。九月過後,生下了悉達多(Siddartha)太子。
太子年紀尚幼已經通達了各種文字、吠陀四典、琴棋歌舞、書畫雕刻等等
學問技術。此時,淨飯王想:應該把太子培養得文武雙全,無所不能,現
在該讓他學習箭術。於是,就打聽釋迦族中精通箭術者,請為太子之師。
後來請到了釋迦族人推崇的俱天大師,他親自教授悉達多太子的箭術。俱
天大師也是盡力傳教,悉達多太子秉性穎慧,很快就精通了箭術,因為互
學相長,所以,大師在太子面前也學到了不少不共的學問和竅訣方便法。
文武俱全的太子就這麼在宮裡充實著自己。後來,他出遊四門,目睹了人
間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為了解脫眾生的痛苦,
使之得到最究竟的安樂,他決然捨棄王位,走向寂靜的森林中,修行去了。
這時,俱天大師到了廣嚴城,城中五百青年在他面前學習箭術,學
習圓滿後,生起一個傲慢心,都自以為:以己之才貌和智慧,世上無一人
能比。俱天大師就告訴他們:「你們不要如此傲慢,你們沒有見過釋迦族
的悉達多太子,論智慧、論相貌、論技藝、論能力等等,無論哪一方面,
你們連他腳下的灰塵都比不上,他是無比的圓滿!」聽了這話,這五百青
年,都想一睹悉達多太子到底是何等的風采,就再三祈求俱天大師帶他們
拜見,俱天大師告訴他們:「現在肯定找不到,他早已到森林中苦行去了。」
後來,親證無上菩提的釋迦太子—釋迦牟尼佛,廣利有情,普度眾生,來
到了廣嚴城。(譯者:印度當時的六大城市之一,現在是空曠廣袤,荒無
人煙,幾年前上師親自去朝拜,並在此誦了《普賢行願品》) 俱天大師
知道後,告訴了五百青年,五百青年便邀俱天大師一同拜見。在很遠的地
方他們看見世尊閃閃發光的三十二相,在身相上的傲慢心剎那間便消除
了。但他們覺得在射箭技巧及能力方面,不一定能比得過他們。此時,世
尊知道他們的起心動念,就想用一個世間方便法讓他們現量見,使他們口
服心服,徹底摧毀他們的傲慢心。於是心想:身邊要有一把帝釋天的弓箭
該多好!這一動念,帝釋天就送來了一把弓箭,世尊又幻變成帝釋天在旁
邊準備了箭靶子、七鼓、七輪、七鍋、七磚,再宣佈比賽開始。世尊讓他
們先射箭,他們每個人都分別去拿箭,可竭盡全力也沒有拿動,更不用說
射箭了。最後,世尊穩穩地舉起箭,對準箭靶射去,依次射穿了七鼓、七
輪、七鍋、七磚,箭穿過靶心入於地中。此驚人之舉,使他們欽佩得五體
投地。此刻,他們從內心裡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和信心,世尊知道
他們的心已堪能(譯者:從此可知,法是注於已經堪能自心的法器中的。
無論在任何一位上師前求法,若心存慢等五毒,則法不入心,將無益於已。
因慢如高山,法水不注,嫉如巨毒,法注毒器,獅乳亦成毒。所以,首先
要觀察自己是否是法器,有沒有對上師的一切顯現都認為是度生方便的極
深信心?在此,世尊見他們已摧毀傲慢心,對世尊真正生起歡喜心,方開
始傳法的。這一點大家要知道。) 便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五百青年摧
毀了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得果後,他們再三祈求:「世尊,我們願
在聖教下出家受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
言詞為他們授了比丘戒,並給他們傳授了教言,他們各自精進,滅盡了三
界煩惱,遠離了世間八法的垢染,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
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共贊五百羅漢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五百青年為何以俱天大師引導被摧毀傲慢
之心,而現前羅漢果位?請為我宣說。」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也是依靠俱天大師的引導,由我
摧毀他們的慢心,令他們得到四禪五通的。很早以前,占巴城裡的剛勒海
天國王與王妃共同生活,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為孩子舉行了誕生儀式,
取名為海天,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海天長大後,學習並
精通了八觀察等世間的一切學問。後來,他觀察父王的生活及行為,覺得
有時如法,有時非法,就不願繼承王位,願到森林中靜修。於是他在父王
前祈求,明達的父王也恩准了。他到森林中修持,得到了四禪五通。他離
開王宮後,宮中的大臣們共有五百個孩子,他們長大後,也學習了世間的
五明,便覺得:他們各自的才貌能力,無人能及,非常傲慢。後來,教他
們五明的老師告訴他們:『你們傲慢什麼?林中有位僧人,其智慧、相貌、
能力是你們百分、千分、萬分所不及其一的。』聽了這話,這五百孩子很
想親自見一見才肯信服。就祈求他們的老師一起去森林中拜見海天僧人,
一走進森林,他們遙見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脫俗,便自慚形穢,慢心立即消
除了,但他們還懷疑海天僧人的武術能力方面不一定勝過自己,再通過其
他方法觀察,又使他們信服了。這樣,他們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了
四禪五通。諸比丘,當時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現證菩提的我,五百大臣
兒子即今廣嚴城中五百青年,當時他們的老師即今俱天大師,今昔他們都
是由俱天大師引度被我調伏的。另外還有一段因緣,是在如來、正等覺迦
葉佛出世時,他們五百人共同出家,臨終前發願:我們今生在迦葉佛教法
下出家,願來世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當時迦
葉佛教下五百比丘就是現在獲證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他們臨終前發願在我
教法下出家,令我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今所願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
證羅漢果。他們的因緣如是。」
(65)一頭□牛—辱罵羅漢 累世為牛
一時,佛在捨衛城。祗陀園的附近有一群□牛,其中兩頭大□牛互
相角鬥,一頭□牛鬥輸了,被另一頭牛將其肚皮挑破,內臟都流了出來。
雖然它身受重傷,無力地躺在地上,但它的嗔恨心卻如烈火般難以抑制。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是眾生唯一的怙主、救度眾
生的慈航,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即便是
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那頭受傷□牛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便從祗陀園來到了□
牛身旁,對這頭受重傷未死的□牛做了很細心的包紮:把全部的內臟洗干
淨,輕輕地放回體內,然後把傷口縫好。此時的□牛嗔心小多了,佛陀喂
它一些水草,並對它宣說:「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即寂滅。你
應對我生起歡喜心,這樣,能使你脫離傍生界。」(譯者:不僅是□牛,
另外的許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雖然它們不能用人的語言表達,但從它們
的動作、眼神上,都能體現出它們也通人情,請大家仔細觀察。)如是宣
說後,□牛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譯者:在臨終時的起心動念特別關鍵,
無論如何要生一個善念,最好是生起一個往生清淨剎土的念頭。)在歡喜
心中它去世了。之後,它投胎到捨衛城中的一位大商主家。商主的妻子生
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商主夫婦給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用牛奶、
酸奶等精心餵養著,給他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七歲時,他對釋迦牟尼
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得到父母開許後,於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
後他精進修持,很快滅盡了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具有種種神
變。經常依靠神變去別的地方找一些果實鮮花等來供養僧眾,僧眾對他的
成就都感到稀有。(師言:如果守持清淨的居士戒,精進修持大圓滿法,
到彌勒佛出世時,肯定能得果位。這位沙彌年僅七歲,就已得羅漢果。)
便於世尊前贊曰:「稀有!稀有!年僅七歲,便已得到了如是功德和神變。」
世尊言:「此非稀有。你們還記得祗陀園附近曾有一頭受傷的□牛嗎?當
時,我為它包紮好傷口,對它宣說了佛法,後來已在對我的歡喜心中去世
了。」「記得,記得。」世尊告曰:「當時,因它對我生起了歡喜心的緣
故,去世後,投胎在商主家 。七歲時,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精進修學,
斷除了煩惱,證得羅漢果位。」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這位沙彌以何
業感轉生□牛?又以何業轉得人身,對佛生歡喜心,斷盡三界煩惱,獲證
阿羅漢果?請為吾等宣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曾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
佛出世。時有一比丘僧是僧眾的供水執事員。一次,有位羅漢比丘無意中
撞到了他,把他手中的水瓶碰掉在地上。他生起嗔恨心,惡口罵道:『你
簡直象□牛一樣,走路也不看,把我的水瓶給碰掉了。』羅漢比丘聽了,
覺得他這樣惡口罵人,造了很大惡業,想救度他。羅漢比丘把他叫到沒人
的地方對他說:『你覺得你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怎麼?你是出家
人我也是出家人呀!』『當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遠離了一切束縛和煩惱,
而你還是煩惱粗重的出家人,我們兩個根本不同,你如果不好好懺悔,恐
怕生生世世要受極大苦報的。』聽了羅漢比丘如是勸誡後,他生了很大的
後悔心,馬上頂禮羅漢比丘,發露懺悔罪業。在臨終時他發願:願我惡口
辱罵聖者的果報不要成熟,願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將來在釋迦佛教下令佛
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位。諸位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這位供水
執事員即現在證果的沙彌。當時,他以嗔心惡口罵羅漢的果報,於五百世
中轉生□牛。(譯者:《百業經》中,講惡口罵人的果報比較多。所以,
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不可隨便惡口罵人,別人若有小小的觸犯之處,不
必去計較生氣,一旦造了口業,事後追悔莫及。)因他當時在迦葉佛教下
如是發願故,今於我教法下獲得人身,對我生歡喜心,七歲出家,精進修
持,獲證羅漢果位。這是他的願力所致。」
(66)悲賢童子—處以極刑 得佛救度
一時,佛在廣嚴城。城中有一名為獅子的大臣,他的妻子懷孕九個
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他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
為悲賢,並以牛奶、酸奶等精心餵養著。悲賢長大後,學習了文字武術等
世間學問並精通了五明。雖然他曾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後來卻變壞了,
常去妓院,行為變得非常不如法。一次,悲賢和扎德沃的一些年輕人到花
園裡遊玩。花園裡百花爭艷,百鳥齊鳴,悲賢隨身帶了妓院裡最漂亮的妓
女同去。在花園裡他們因為這個妓女而爭了起來,口舌不能解決問題就拳
腳相加,悲賢打死了三個人。扎德沃人專門去獅子大臣前告狀,因獅子大
臣對悲賢無計可施,只好宣佈與他脫離父子關係將他趕出家門。這樣,廣
嚴城的執法者就逮捕了他,判以死刑,給他帶上嘎 不 德花 ,交給
穿藍衣的兇手。兇手們一邊狠狠地抽打他,一邊拉他到街上去遊街。這時,
悲賢的心裡異常恐懼。他默默祈禱:這世界上有誰能救護我呢?有誰能遣
除我的怖畏……?
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
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調化悲賢的機緣已成熟,剎那間便來到悲賢身旁。悲賢見
到世尊馬上恭敬頂禮,哭喊著祈求:「世尊救救我吧!」佛陀安慰他說:「悲
賢,你不要怕,我一定會救你。」接著,佛陀就告訴兇手們把悲賢放了。
但兇手們說:「如果他能出家我們可以放了他,否則,肯定要殺了他。」
因悲賢本人願意出家,世尊就把他帶到一個寂靜的地方,給他剃度傳戒,
傳授佛法。他自己精進修持,獲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讚歎曰:「善哉世尊!悲賢雖已是臨刑之人,仍被世尊救度,
並使他出家滅盡煩惱,獲得究竟涅 的羅漢果位。」世尊告諸比丘:「不
僅現在我救度他,令他得到究竟涅 的果位,以前我也曾救度他,使他得
到四禪五通。很久以前,在一個寂靜的地方,旁邊有一個小城,城中有一
惡人,他雖天生拙嘴笨腮,但仍不肯安份守己,經常做一些損害他人的惡
行。一次,他趁一施主不在家與其妻邪淫,當場被人抓住,交給國王。國
王將他處以死刑。臨刑時他非常害怕,祈求救命。時寂靜處的仙人救了他,
把他帶回森林中,他出家跟隨仙人修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
想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證菩提的我,當時被處以極刑的惡人就是現在的
悲賢。以前和現在都是在他臨刑時得我救度。另有一段因緣,曾在人天導
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是一位出家人,臨終時發願:我一生
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沒有得到什麼境界,但願將來我能在釋迦佛教
法下,令佛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位。因他往昔願力成熟之故,今生在我
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67)胖 子—願力成熟 信心第一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商主,一直膝下無子,就四處祈禱諸
天尊,由天人的加持及其它因緣的合和,後來,商主的妻子懷孕了。九個
月後,生下了一個莊嚴肥胖的男孩。他們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因他肌肉豐滿,故取名為胖子。父母們用牛奶、酸奶、油餅精心餵養著小
胖子。胖子很快長大了,他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史學歷算、觀察佈施等十
八種學問。因為胖子家與給孤獨施主家是近鄰,受長者虔誠信佛的默化,
胖子家對佛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後來,父母去世了,只剩下胖子一人。
胖子外出,路經捨衛城和續巴熱嘎之間的一片森林,森林中安住著
一位曾經相識的苦行仙人。胖子一見到這位相識的苦行仙人,就對他生起
了信心,對他頂禮(Anjali),仙人也讚歎他出離心的功德,並作了些開示,
他就依止仙人出家了。依止了很久,學習了不少法,但還沒什麼成就
(Sidhi),那位仙人便去世了。胖子獨自在山洞裡成年累月地修持。
一次,世尊路經此地。遙見佛陀,他想親迎佛陀,但山高路曲,若
沿路下山,佛陀就會走過了自己所在的山洞接不到佛陀了,便不顧一切從
山洞前跳了下去。世尊馬上作了個加持,整個大地象棉團一樣柔軟。胖子
從山崖上跳下並沒受任何傷。世尊帶他到路邊,慈悲地攝受了他,胖子恭
敬頂禮求法,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要,他得到了無來果位(Anagami)。
得果後,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為他授比丘戒,又傳給他一些教言,他獨在林中精進努力,最
後得證了羅漢果位,並且世尊授記他為世尊教法下的信心(Sadha)第一。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胖子從山崖上跳下來,您解救了他,他對世
尊生了歡喜心,此是以何因緣?請為吾等宣說。」世尊告曰:「不僅是今
生我解救了他使他得到涅 果位,以前我也救過他,使他得到四禪五通。
很久以前,有位仙人帶五百眷屬路過一片山林,山上住著的苦行者遙見仙
人帶五百眷屬走近了山腳下,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他想親迎仙人,可刻
不容緩,若沿彎路下去來不及,便毫不猶豫地從山洞口跳下去。那位仙人
馬上祈禱天人,由於天人的加持,他毫未受傷。帶五百眷屬的仙人攝受了
他,他在仙人前出了家,修持後得到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
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證得菩提的我,當時的苦行者就是現在的胖子。
當時我救度了他,使他得到四禪五通,而今我救度了他,使他得到了究竟
涅 的阿羅漢果。」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胖子今以何因緣遇見佛陀,令佛歡喜,出
家獲得阿羅漢果位?又以何因緣,他成為世尊教下信心第一者?祈世尊為
吾等宣說。」世尊復言:「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Adi-tthana Bala)
故。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一次,迦
葉佛帶兩萬眷屬一起出遊,將走近一片森林,林中的一位仙人有五百個眷
屬,遙見佛陀及僧眾緩緩而來,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他們用自己苦行食
用的莖、果、草、葉等誠心奉上佛前供養,共在迦葉佛前求法,迦葉佛為
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其中四百九十九位仙人已得無來果位,只剩下一位沒
有得果。之後,他們又在迦葉佛前祈求出了家受持比丘淨戒,迦葉佛為他
們傳了一些教言,他們都精進努力,其中的四百九十九位仙人證得阿羅漢
果位,只有那一位仙人連加行道的暖位也沒得到。但他仍是信心堅定,精
進修持,嚴淨毗奈耶(Vina-ya),他親近的堪布也是迦葉佛教法下信心第一
者。後來,他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教法下,盡形壽守持清淨戒律(譯
者:當時人壽兩萬歲,一生中嚴持淨戒,真是具足恆心!現在人壽七十歲
左右,多者嚴持淨戒五十年左右差不多離開人世了,假如是我們,能否在
兩萬年中如此具足信心和恆心?),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在釋
迦佛出世時,不作令佛不歡喜的因事,能在佛前令佛歡喜,得出家獲證阿
羅漢果位,像我的堪布那樣成為釋迦教法下信心第一者。他發了如是願。
當時如是發願的比丘就是現在的胖子,以其願力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歡
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並成為信心第一者。」世尊如是宣說竟,眾比丘歡喜
信受,作禮而去。
(68)黑 者—斷除死懼 終得證果
一時,佛在王捨城。城中一施主,娶妻懷孕九月後,生下一個渾身
漆黑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賀生儀式,取名為黑者。夫婦用牛奶、酸
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黑者,黑者如海蓮般很快長大了,他學習並精通了
世間的十八種學問。他的父親是教授五百婆羅門(Brahmin)學咒語的大師。
到了年邁體衰的時候,他心想:我已年邁體衰,不能再任教,應該讓黑者
來接我的班。便對黑者說:「黑者,父親已年邁體衰,已傳授你不少咒語,
你也學得不錯,希望你以後代替我好好地攝受他們。」聽了父親的囑托,
黑者就應諾了。這五百婆羅門從此便依止黑者修學咒語。有一次,王捨城
的婆羅門對他們做供養,受供時,五百人中產生了一些矛盾,彼此都執持
己見:對方不應受供,應由我們來受供。黑者想從中調和,但因矛盾太深
而無法調解,他便生起了厭離心,捨棄了他們,獨自去了寂靜的地方。(師
言:依止上師時,弟子們一定要和合,嚴守三昧耶戒(Samaya),不然的話,
藏傳佛教史上的有些大德,就是因為弟眾對上師苦口婆心的教言不願奉
行,便獨去寂靜地或趣入涅 (Nibba-na)。這也是佛趣入涅 的一種緣
起。)黑者所到的寂靜地,有一黑夜叉(Yakkha),它經常危害成千上萬人
的生命,奪他們的精氣,消他們的威力,給他們造成各種痛苦。在此處,
還有一位仙人閉關修行,夜叉對仙人頗為恭敬。
黑者到了寂靜地依止仙人很久,自己也得到了四禪五通。後來老仙
人去世了,黑者便獨自在老仙人的山洞裡靜修。這時,王捨城裡很多人往
世尊前祈求:「世尊,森林中有個黑夜叉,經常無緣無故作害於眾生,現
在,我們實在沒辦法,祈請世尊方便調化它。」世尊以神變把它勾召來並
告訴它:「你以後不要危害眾生,應從今以後捨棄惡業(Akusala Karma)。」
夜叉也應諾:「我不但從今以後不再害眾生,而且可以保護王捨城的一切
眾生。」並在佛前皈依受戒,頂禮畢就返回了。因黑者是老仙人的繼承人,
所以它一直對黑者很好。一天,它觀察到黑者僅剩下七天的壽命,便去黑
者前勸說:「你怎麼還不修行?現在你只有七天生命了。」黑者聽了,心
生無比的恐懼、痛苦、煩惱,這噩訊使他整天痛苦不已。夜叉見此又勸慰
他:「哭又不是辦法,你最好去王捨城世尊前,世尊是能仁遍知,去他那
裡肯定有辦法。」黑者聽了,馬上去世尊前,正巧世尊在為數百眷屬傳法,
他見到世尊後,心裡數數歡喜,於佛前恭敬頂禮求法,世尊為他傳了相應
的法,他得到了無來果位。接著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
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授比丘戒。他自己精進修持,滅
盡生死輪迴的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黑者在遇到死亡的違緣時,世尊斷
除了他的恐懼,使他得到究竟涅
?請為吾等開示,願樂欲聞。」
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我也斷除他的死懼,使他獲得四
禪五通。那是在很早以前,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有一個非常懈怠的弟子,
不精進修持。後來,仙人觀知七天後他會死,便對他說:『你還懈怠?壽
命只有七天了,還不精進?』弟子聽後非常害怕,心中十分痛苦,他又在
仙人前求法,精進修持,得到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
時的仙人就是現證菩提的我,當時的弟子就是現在的黑者仙人。今昔都是
在他遇到死亡的違緣時,是我救度了他。還有一段因緣,是在迦葉佛教法
下,黑者當時是一位出家人,一生中行持清淨梵行,後來他發願,以其願
力成熟故,今生遇我得出家獲證究竟的果位。」世尊如是宣說了黑者的前
後因緣,眾等歡喜信受已,作禮而退。
(69)持 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
一時,迦毗羅衛國(Kapililavstu)有位釋迦(Sakya)族人,名叫持杖。
他富如多聞天子,與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了一
個非常端莊可愛的男孩,持杖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並取名
持箭。他們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持箭,他如海蓮般很快地長大,
並精通了文字、乘騎等世間五明。後來,持杖夫婦又給持箭生了個逗人喜
愛的小妹妹,這個小妹妹天生質麗,端莊秀美,父母為她取名耶輸陀羅
(Yasodhara),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用牛奶、酸奶等營養品精心
地餵養撫育著小耶輸陀羅,她如海蓮般地迅速成長著。耶輸陀羅的天生質
麗、端莊秀美自降生的那天起,整個迦毗羅衛國便傳開了,幾乎是孺婦皆
曉。等她年值豆蔻芳齡時,便嫁給悉達多(Siddathar)太子為王妃,她們
倆在宮裡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這時,持箭和悉達多太子的關係甚為融洽。
後來,悉達多太子出遊四門,觀見老病死的痛苦後,捨棄了王位和王妃,
去了寂靜森林中苦行。對此,持箭深為不滿:悉達多太子不僅是捨棄了王
位,竟然捨棄了我那端莊秀麗的妹妹,獨自去森林中出什麼家。他也無可
奈何,只好把這口氣悶在心裡。
六年很快地過去了,林中苦行的悉達多太子已於金剛座下現證菩
提,成了大徹大悟的能仁智者、三界導師—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世尊四處廣度一切有情。一次,世尊回到迦毗羅衛國,與淨飯
王父子相會。此時,釋迦族人紛紛拜謁釋迦世尊,但唯有持箭對舊隙耿耿
於懷,不肯去拜見,族人們費盡了口舌,他終於勉勉強強為顧眾人面子去
了,在世尊前他受了五戒(Panca Sila)。但是,因非誠意發心受戒的緣故,
他沒有如法地守持戒律。(譯者:原來也有類似情況。上師去青海時,有
一人在眾人勸誡之下受持了不飲酒戒。因非誠心,所以他受戒之後,很想
嘗試一下犯戒的果報,於是他便喝了一瓶酒,但喝後不久便死了。眾人對
上師祈求,上師說:「我並沒降伏他,犯戒是他自取的事,可能是其他護
法神和喜善法的一些天人對他故意破戒而感不滿,故他馬上受到了一些制
裁。)過了不久,他覺得:雖然是受了五戒,但並非自願。於是他就故意
犯戒,在大庭廣眾之下飲酒。族人知他故意犯戒甚感可憐,知其破戒的果
報是會墮地獄受眾苦報的,都很想救他。眾族人一齊去佛前恭敬頂禮祈請:
「世尊,釋迦持箭原來在您面前受了五戒,但他故意犯戒,請佛陀慈悲救
度他,免受地獄之報。」世尊默然。族人意會到佛陀已經應允,便讚歎了
佛的意趣後,頂禮返回了。世尊心想:應該去度化他,但須待過一段時間
較為適合。後來,世尊觀知持箭的壽命僅剩七天了,便告諸比丘:「持箭
再過七天壽命將盡。」此話如手捏芝麻油一樣很快傳出去了。(師言:在
此我再次希望四眾弟子(Catu Parisa)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語言,在十
分必要的時候說一些有意義的話,不要象留聲機一樣,沒有腦子地整天「呱
呱」叫個不停,一旦無益之言傳開了,自己追悔莫及。口業最容易造,那
些智者,從不隨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聖教言來觀察自己說話的時、處、
對境、程度輕重,然後才說些必要的話,希望各位詳細學習《國王教言》、
《二規教言》等論中所說的格言,用智慧來莊嚴自己。)世尊的預言傳到
持箭耳朵裡,他心裡很恐懼,但表面上卻強裝不在乎,故意找一些沒男人
的女子,天天輕歌曼舞,嬉戲打逗,一起混生活,表明自己對死亡不在乎。
他如此作害自己,世尊想:我應首先派幾個大聲聞去點化他,再親自去度
化比較有利益。第一天,世尊告訴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去釋
迦持箭那裡點化他,阿那律依教奉行去了,因為他們是弟兄的關係,持箭
還是高興地將阿那律尊者恭迎到家裡,在其足下恭敬頂禮,阿那律尊者也
給他傳了一些法,諸如在短暫的人生中切莫作惡,應如法而作之類的法要;
第二天,阿難尊者(Ananda Thera)去調化;第三天,目犍連尊者(Moggallana
Thera)去了;第四天舍利子(Sariputa Thera)尊者去了,舍利子想方設
法總算勸服了他,使他對世尊生起信心,同時,他對死亡生起了畏懼之心;
第五天,世尊觀知他已經生起了恐懼心,不再像以前那樣剛強難化,便親
臨度化他。持箭遙見世尊,一反往常起身遠迎,歡喜地對世尊恭敬頂禮,
親為世尊敷坐,請世尊入座又頂禮合掌諦聽。世尊問曰:「你是否對死亡
非常害怕?」「是的,非常害怕!」「死亡並不是最令人害怕的,最大的
恐怖是墮地獄(Niraya)、餓鬼(Peta)、傍生(Tiracchana)中恆受無量痛
苦,那些痛苦並非人間可以想像。」「什麼是地獄?地獄到底是什麼樣的?」
持箭很緊張地追問世尊。世尊發大悲心,顯示神變,使持箭現量見到八大
寒熱地獄眾生受苦的景象,目睹地獄中一幕幕的慘景,他就問佛陀:「造
何業以至墮地獄如此受苦?」(譯者:如果現在的眾生有大福報,世尊再
來南瞻部洲,現量讓現在的人們親見地獄該多好!使他們從心裡深信因果,
再不敢造惡業。)世尊告訴他:「殺生的果報先墮地獄,次後同行等流果
成熟,轉人身時,多是短命多病……。」世尊耐心詳盡地把十不善業一一
為他開示。聽畢世尊的開示,他驚恐萬分,真正地生起了很大的出離心,
心想:完了!完了!徹底完了!我在佛的教法下先受戒又故意犯戒,肯定
要墮地獄的,只有請世尊救度。之後,便在佛前至誠懺悔,再重受居士戒
(師言:居士戒可以重受多次。), 祈佛傳法,佛陀也為他傳了相應的法,
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第七天他真的去世了,並立即生天了。
生天後,他依天人的規矩作三觀察,觀知自己是從人間來,因為是自己於
佛教下受居士戒,對佛生起歡喜心後升天的。這樣,他覺得最好在未過夜
之前去拜謁世尊,以報佛恩。便身著各種天人服飾,手持天界的青蓮花、
白蓮花、曼陀羅花等,來到佛前,散花供養,恭敬求法,合掌諦聽。世尊
對他宣說了一些法要,他心滿意足,右繞三匝,返回天界。
時釋迦族人心中顧慮:這個可憐的釋迦持箭生前不如法持戒,會不會
墮入地獄或其他惡道?去請問遍知釋迦世尊,世尊肯定會無誤地告訴我們
的。於是,許多族人往世尊前請問:「世尊,釋迦持箭於您教下受居士戒
之後,又故意喝酒犯戒,他死後轉生哪一道去了?」世尊告族人曰:「他
已經升天了。」族人們都十分驚訝:「怎麼,他升天了?他生前犯了戒,
怎麼會升天?」世尊告訴他們:「他在臨死前,獨自在我前至誠懺悔,重
新受戒,我為他傳法後,他得了預流果,死後立即升天了。」聽世尊這麼
說,他們立刻對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和不可思議的加持力生起了無比的信
心。覺得:本來該墮地獄的眾生,重新皈依受戒,能以此功德力升天,真
不可思議!
時諸比丘情不自禁地讚歎:「善哉世尊!釋迦持箭因懼死而得世尊的
教化,並獲得聖果!」世尊告曰:「比丘眾,不僅是今生他畏懼死亡,我
護持他七天,以前也如是。汝等諦聽:早在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小商人,喜歡佈施。因他財富
不足,便打算去海裡取回珍寶以便廣行佈施,積累資糧。果然,他去海中
取寶成功地回來了,作了廣大的佈施。一天,迦葉佛觀知他壽命很短,為
使他生起出離心,就告諸比丘:某某商主壽命僅剩七日。這話如手捏芝麻
油一樣,很快傳到了這位商主那裡,他生起了很大的恐懼,即往迦葉佛前
皈依受戒,七天後他去世升天了。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商主即今釋迦持箭。
當時,他也是畏懼死亡而去迦葉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後去世升天的,今生亦
如是。」世尊如是宣說已畢,諸比丘歡喜信愛,作禮而去。
(70)婆羅門兒子—供塔生喜 善辯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與妻子共
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
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
餅等精心餵養著。幼年時期,他便開始學習文字和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
問,且已通達無礙。十六歲時,他已精通一切論典,具足智慧辯才,到處
辯論,許多婆羅門都敗在他的手下。這樣,他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生大
傲慢(Atimana):現在世間的人能與我相提並論的都找不到,更何況勝過我
的。他常常恃才欺人或者蔑視其他的婆羅門。後來,這些婆羅門實在無法
忍受,心想:只有沙門果達瑪能調伏他,或許因見到世尊他會出家的,就
不會再給我們帶來很多痛苦。之後,他們就告訴婆羅門的兒子說:「現在
世上有位釋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辯才無礙,身相莊嚴,慈悲無量,你
不要自以為世上無人能及於你,無論辯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
你跟世尊相比,簡直是百分、千分、百千萬分所不及其一的,你有什麼值
得驕傲的?」婆羅門兒子聽到這番話後,很想親見世尊,一睹世尊的風貌。
後來,他就去見世尊,在很遠的地方,他就遙見世尊的三十二相,身色金
黃閃閃發光,他不由自主地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這個喜悅非十二
年的禪悅所能及。此時,他心想:身相自然我是不及於世尊的,但智慧辯
才方面不一定不及於世尊。他為了觀察世尊是否有大徹大悟的智慧,準備
了一些問題想去試一下世尊。世尊知道他起驕慢之心,還是悲憐地攝受了
他,和顏悅色跟他交談了很長時間,知道他心存疑難,便一一為他解答了。
此時的婆羅門兒子對世尊的慈悲、智慧、辯才欽佩得五體投地,不再存絲
毫的慢心,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在世尊前祈求:「請佛陀及僧眾
能納受我七天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恭敬頂禮而返回自家,準備一些
飲食。待準備好後,他再親迎佛陀及僧眾,依次入座,親自供養佛陀及僧
眾。供養圓滿後,他對僧眾一一供養了僧衣(Kasaya),並供養了世尊一件
無價妙衣。他於佛前求法,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摧毀了薩迦耶見,
獲證了預流果位。又經父母同意,於世尊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淨戒。世
尊樂意地攝受了他,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辭為他授了比丘戒。納受戒
體後,他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婆羅門兒子以何善業,生於富貴之家,年且尚
幼,已精通一切論典,勝伏一切辯論家?又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在佛
教法下,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宣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因緣。是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度化眾生事業圓滿後,顯現涅 。當時的直智
國王為迦葉佛建一座方圓一由旬的寶塔(Cetiya),塔圓滿後,準備舉行一
個大法會。國王宣佈: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須參加法會,若有不參加者,
將沒收其全部財產。此令一頒布,國王手下一位對佛法毫無信心的大臣,
更加生嗔心,堅決不去參加。國王也知道這個大臣不願參加,也生大嗔恨
心,生氣地說:『如果這個大臣不來參加法會,不管怎樣,一定沒收他的
財產。』國王的兒子聽了這話,因他與大臣的兒子關係非常密切,便秘密
地告訴大臣的兒子:『你最好勸你的父親去參加法會,國王已發怒,不去
肯定沒收你家的財產。』大臣的兒子就勸告他父親。父子倆人一同去了經
堂,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紛紛供養佛塔,大臣的兒子頓時生起了很大的信
心,做了大量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
身相莊嚴,精通一切論典,勝伏一切辯論家;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
不做令佛不歡喜的因,在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這樣發願
之後,因不小心被人群擠倒在地上被踩死了。因他沉浸在對佛歡喜心或信
心中死去的,故立刻升天了。新升的天人用三觀察知道自己是從人間來,
現在是升在天界,因對迦葉佛塔生歡喜心及供養佛塔故。他曉知這些後,
覺得佛對他的恩德很大,便立刻身著天人各種佩帶服飾,手持青蓮、白蓮、
曼陀羅花等各種鮮花到佛塔前禮謝。此時他的父親已把兒子的遺體收好,
悲慟不已。天人見自己的父親抱著自己的屍體悲慟痛哭,於是上前安慰道:
『您何必如此悲痛?』婆羅門大臣問:『你是誰呀?』『我是您的兒子。』
『你現在轉生哪裡去了?』『轉升天界了。』『為何升天?』『因在世時
供養佛塔,對佛塔歡喜供養故。』接著兒子又囑咐他:『您以後好好供養
佛塔,將對您生生世世有很大利益的。』聽到升天兒子的勸慰,大臣便捨
棄了自己原有的邪見,立刻對佛塔生起了歡喜心,並做了大量的供養,同
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具足,依於兒子在釋迦佛出世時,
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之因。當時的婆羅門父子即今婆羅門父子,因
其願力今成熟故,婆羅門今生令我歡喜,婆羅門兒子在我教下,滅盡煩惱,
獲證了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對諸比丘宣說畢,諸比丘歡喜聽聞,作禮而
去。
(71) 狐 狸—惡罵羅漢 報食糞便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位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後娶妻共同生活。
不久妻子懷孕了,自懷孕起,妻子的渾身上下充滿臭氣,還經常想食大便
飲小便。她把這些都如實地告訴了丈夫,施主聽了很痛苦,懷疑妻子是否
著魔了,便找了相士作觀察,相士仔細觀察後告訴他:「你的妻子沒什麼,
只是因為胎兒的業力顯現而如此異常,等嬰兒出生了,便會恢復如初的。」
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到家裡專門用各種香水塗撒在妻子身上,但毫不起作
用,臭氣如故。他又擔心妻子會飲食糞便(Uccara),便專門派一些人天天
看護著她。艱難的九個月過去了,一個渾身沾滿糞便的孩子降生了。他們
雖然把孩子洗得乾乾淨淨,但仍是臭氣熏天,讓人無法忍聞,想盡了各種
辦法,不起絲毫作用。孩子的母親一切恢復正常了。他們為孩子舉行了賀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餵養著。長到自己能
行走時,便自找一些不淨糞食用,還塗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勸阻他也不
起作用。等他稍大一些,父母就把他交給堪布學習文字,堪布也是束手無
策,無法阻止,這孩子經常食不淨糞,喝不淨水,常處不淨糞池中。他的
父母對於他的怪癖很覺痛苦,自歎:「真不知前世造了什麼業,生下這樣
的孩子!」再過一些時間,他們確實都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捨棄了,堪
布也捨棄了他。被捨棄的這個孩子索性去糞便池裡吃住,很多人看到後都
一一傳開了,人們都覺得這個孩子象狐狸一樣天天食不淨糞,所以人們都
稱他狐狸。狐狸天天住在不淨糞池裡,吃喝大小便。久而久之,有一個外
道本師作兒雪,看見了狐狸天天吃不淨糞,他想:我的教派苦行者是吃牛糞
的,能吃牛糞是最好的,而這個狐狸能吃不淨糞,可能境界更高,應該要
攝受他,如果他能在我面前出家,可能會增長很多很多的功德。就專門去
狐狸那裡,他問:「你是修行的境界到了食不淨糞,還是本身就習慣吃不
淨糞了?」狐狸說:「這些我不懂,不過飲食糞便,我自小至今都喜歡貪
食這些。」
當時,外道本師在狐狸前,稱讚他如此行為,境界非常高。並說:「如
果你能在我面前出家,會增長很大的福報。」狐狸答應說:「如果您這麼
高興,我就按您所說的那樣做。」於是就跟著外道本師去了他們的經堂,
外道本師把他頭髮一根一根地全部拔掉,交給他一個孔雀翎做的掃把和一
個碗,並對他傳了一些吃不淨糞的教言,鼓勵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就這樣,
這個可憐的孩子仍然再回到不淨糞池裡生活。在捨衛城四周有五百食不淨
糞的餓鬼(Peta),常在夜深人靜時去很多不淨糞池索取飲食。一天,它們
來到了狐狸所住的不淨糞池裡,一邊飲食一邊互語。狐狸只能聽見到它們
的聲音而見不到其身形。沒過幾天,他的外道本師來詢問狐狸:「狐狸呀,
你近幾天本尊修得如何?有什麼境界?」狐狸說:「我不懂什麼境界不境
界的。」外道本師進一步對他說:「譬如聽到了聲音沒有?或看到什麼身
相沒有?」狐狸說:「只聽到一些嗡嗡……的聲音,不知是什麼,也沒見
到身相。」外道本師滿意地告訴他:「你現在修本尊有很大的進步,如果
再繼續修下去,以後肯定會親見本尊的。」外道本師因他自己也沒有見本
尊的驗相,卻又矇混地對狐狸「教導」一番便回去了。那五百餓鬼想:我
們是造了惡業,今生才受如此的痛苦,而這個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
的惡業,才感得和我們一樣受如此的痛苦,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身相顯出來,
讓他看一看。以後的深夜,它們來時便把各自的身相顯現出來,讓狐狸看。
後來它們經常共同生活在一個不淨糞池裡。過了一段時間,外道本師又來
詢問狐狸:「你最近繼續修本尊了嗎?有沒有親見本尊?」狐狸說:「看是
看見了,但其醜無比。」外道本師說:「你現在所見是醜陋的,再繼續精
進,肯定會看到相好莊嚴的身相。」說完就回經堂了。
此時,舍利子尊者以慧眼觀察,覺得這些餓鬼很可憐,應該去救度
它們。如此發心後,於剎那間到了餓鬼面前,告訴它們:「你們好好地觀
想『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即寂靜』,再對我生起歡喜心,這樣
能使你們解脫於餓鬼界。」言畢,舍利子尊者便回去了。餓鬼們對尊者捨
利子生起了歡喜心,在歡喜心中它們去世了,憑此功德立即升天。天人規
矩新升天者要作三觀察,他們都觀察到:自己前世是餓鬼,以對舍利子尊
者生歡喜心故,今升天上。他們心想:以前我們是餓鬼,後來蒙佛威德慈
恩,今已轉生天界,為報佛大恩我們應該在未過夜之前做供養。便各自著
天人服飾,佩帶耳環、手鐲、項鏈、臂環等各種瓔珞珠寶,手持青蓮、白
蓮、曼陀羅花等各種天人的鮮花,來到佛前,對世尊做了種種供養,恭敬
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其根界意樂,對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得了
聖果,再於佛前恭敬頂禮,右繞三匝。正準備返回天界時,突然想到了曾
與他們在一起共住的狐狸,心想:我們是承蒙尊者舍利子的加被已脫離惡
道轉生天上,狐狸若是能對佛生起信心皈依佛門,肯定也能從惡道中得解
脫。便剎那間從祗陀園到了捨衛城,在狐狸前顯現出天人的身相及嚴飾,
此時整個捨衛城籠罩在一片光芒之中。狐狸這時親見了五百天人的莊嚴身
相,問:「你們是誰?」「我們是以前與你共住在這裡的朋友。」「怎麼
你們以前的身相與現在完全不同,以前是那麼的醜陋,而現在卻是如此的
美妙,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以前是餓鬼,現在已經轉升天界。」「你
們是不是修本尊後生天的?」「不是,像你這樣修本尊是沒意義的。我們
是蒙尊者舍利子的加持,脫離惡道而得如今的安樂的。我們今日特來奉勸
你,應誠心去皈依世尊,這樣能使你脫離痛苦的。」他們一邊勸告一邊將
身相逐漸隱去。
此時,捨衛城裡很多人都看到狐狸的上空有許多天人顯現,外道本
師也特別高興,以為狐狸真正修成本尊了。他馬上告訴很多人:「你們大
家看,狐狸修本尊已經有成就了,以後你們也要好好修,事實證明勤修後
會有成就的。」這個消息一傳開,許多人慕名而來,似乎都覺得這種修持
很有意義。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學狐狸吃不淨糞,並在外道本師前受了一
些戒。(師言:沒智慧的人就是這樣,別人的話會很容易相信,沒有鑒別
地盲從,很容易上當。)狐狸聽到天人的奉勸,自忖:我應該去世尊前恭
敬求法,使我得到真正的解脫。不過,這樣臭的身體,去親近世尊,太不
恭敬了,自己也難為情。便跑到康丹大河,沐浴得乾乾淨淨,除盡了臭氣,
才往世尊那裡去。在離世尊很遠的地方,就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好,自然生
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便急趨佛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佛陀觀察他的根界
意樂,為他傳了相應的法要,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他又
再三祈求出家守持比丘淨戒,佛以「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為他授了比丘
戒,並傳了一些教言,他依教精進修持,很快就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了
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讚歎
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狐狸以何因緣轉生富裕家?以何因緣俱生遍
身沾滿不淨糞,而且後來一直住在不淨糞池裡,以食不淨糞維生?又以何
因緣在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請為吾
等演說。」
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業感。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
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
他對佛法僧三寶具大歡喜心。後來,他皈依三寶並受了戒,自己潛修精進,
獲得了無來果位。此時他獨自思維:我膝下無子,無人繼承財產,死後也
是被沒收歸為國王所有,這樣,倒不如上供下施的好一點。便發心將自己
的財產供養僧寶,修建經堂,還專門供養了一大批僧眾。僧眾也把他請為
執事員之一。有一次,主管執事員外出辦事,就對他交咐道:『我於某時
肯定返回,在此之前,你要好好供養僧眾,不要東奔西跑。』交咐後,一
切事務均由施主全權負責。在負責期間,新來了一位羅漢比丘,身相莊嚴,
施主一見便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他想:如果我單獨供養羅漢,他可能不
接受,但祈求他與所有僧眾一起去受供,他不得不去。便祈請羅漢:『尊
者,明日能否和寺院裡所有僧眾一起去我家應供?』羅漢本來不願去,但
又覺得:如果自己不去,僧眾都吃不到飯,過失會很大的,另一方面也斷
了施主的善緣。這樣,他不得不答應了。施主就高高興興地回去準備了很
多飲食,第二天中午特意親迎羅漢及所有僧眾去應供。僧眾們到施主家後,
理發洗足,(這是印度在別請僧人或僧眾去家裡受供的規矩)依次入座,
準備受供。同時,外出的執事員回來,見經堂空無一人,便問其他人,這
些僧眾都哪裡去了?有人告訴他:『到施主家應供去了,主要是恭請一位
新來比丘。』執事員聽了,生了一個大憎恨心:怎麼一個新來比丘就把我
的施主拉去了,他有什麼權利?只有我對施主才有權利,真是……。生起
了很大的嫉妒心和憎恨心。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施主家,一進施主家門,正
見到施主在各比丘前恭敬承侍,更加憎恨,找到那位新來比丘便破口大罵
道:『你們在我的施主這裡理髮,我寧願你們將來頭髮全被一根一根地拔
下來,你們在我施主家裡受供,我寧願你們以後住在不淨糞裡,你們在我
的施主家裡受供,我寧願你們以後食不淨糞及飲不淨水……。』此時,羅
漢比丘覺得他造了很大的業,想救他,便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你不應該
這樣罵人,你以為你是什麼人,我是什麼人?』執事員說:『怎麼?你是
出家人,我也是個出家人?這有什麼?』『是的,我們都是出家人,但我
是斷除了一切煩惱的出家人,而你是位煩惱深重的出家人,所以你這樣罵
人,會有很大的惡報的,還是及時好好懺悔吧。』執事員聽後,生了很大
的後悔心,就對羅漢比丘前恭敬頂禮,哀求懺悔。他一生中守持淨戒,臨
終前他發願:願我惡口詈罵羅漢的果報不要成熟;以我一生中如理如法地為
僧眾做事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中生富裕家;願將來釋迦佛出世時,我能
出家獲證羅漢果位。當時的這位僧眾執事員就是現在的狐狸。因他當時罵
羅漢及僧眾頭髮被拔掉,他多生多世中頭髮被拔掉;當時罵他們住在不淨
糞裡,他多生多世中住不淨糞池中;當時罵他們食不淨糞飲不淨水,故他
多生多世溺食不淨糞飲不淨水;又以他一生中嚴持淨戒以及對僧眾做事的
功德,使他生在富裕家;以其願力成熟故,在我的教法下,對我生歡喜心
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這是狐狸今生受業報的因緣。」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那五百餓鬼以何業感,墮入惡趣,受食
不淨糞之惡報呢?」世尊復告曰:「早在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
出世時,有五百居士看見出家人化緣,他們生起吝嗇心,在別人前誹謗
(Pisuna)出家人說:『迦葉佛教法下的出家人像餓鬼一樣,到處化緣。』
(師言:在宗教政策剛落實時,藏地很多出家人到處化緣,有些居士說:「現
在不是宗教開放了,而是化緣開放了」。說了很多粗語。漢地也有居士這
樣對出家人供養後又說一些過失的話。不管怎樣,說出家人的過失不應理,
會受很大果報的。希望你們自己多懺悔。)當時的五百居士就是現在的五
百餓鬼,當時他們罵出家人是餓鬼,所以他們自己受餓鬼之報。又以他們
在迦葉佛教下皈依受居士戒的功德,今生對我生歡喜心,並從餓鬼道得到
解脫,轉升天上,享受天人之樂。這是他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72)一隻孔雀—願力成熟 轉生孔雀
一時,佛在印度王捨城(Rajagadha)附近的靈鷲山(Vulture Peak)傳
授教言。從檀香山飛來一隻絢麗無比的孔雀,在祗陀園講經堂飛來飛去,
似乎在右繞佛陀,然後,停落在世尊面前。世尊為它宣說了三法印(Ti-
lakkhana)『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皆寂滅』。(譯者:這三句法非常殊勝,《涅 經》、《賢愚經》、《釋
迦牟尼佛傳記﹒白蓮花傳》等許多經中都有這三法印。所以,修行的人應
常以此真諦來印證修證的境界。表面上看來很容易,但若經常在前夜、中
夜、黎明,尤其是白晝應恆時把這三句諦實語好好靜心去探討體會其內涵
要義,便會發現其中有甚多不可言說的密義。希望大家在自相續上遇到很
大的執著煩惱或外境的一些違緣時,當下以此佛陀所親口宣說的妙法金剛
語來警惕自己,其加持是不可思議的。) 傳法後,世尊又對孔雀說:「如
你對我生歡喜心,能使你脫離於傍生界(Tiracchana Dhatu)。」說畢,孔
雀似乎會意到了,便扇動了幾下翅膀,起身飛走了。但不幸的是在飛返的
途中,被一隻巨大的鷂鷹撲食了。因它對世尊生歡喜心的緣故,馬上投胎
到王捨城的大商主家。商主妻子懷胎九個月後,生下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孩
子,商主夫婦給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
用牛奶、酸奶、酥餅等精心餵養著。從「咿呀」學話開始,就學習文字歷
算等學問,這個聰穎的孩子都精通了,並對佛法僧三寶具極大的信心。征
得父母的同意,出了家,七歲時已獲證了阿羅漢果位。還經常以神變去外
面撿水果、鮮花回來供佛供僧,很多人都在世尊前讚歎:「稀有!真稀有!
七歲的小沙彌竟獲證羅漢果位。」世尊聽此贊言,為使眾生能生起厭離心,
便告眾等:「你們大家還記得曾在祗陀園講經時,有一隻絢麗的孔雀飛落
在我的面前聽我傳法嗎?」「噢!記得,當時我們都看見了。」世尊曰:
「當時,對它傳法畢,它對我生起了歡喜心,盤旋而去,在途中不幸被巨
大鷂鷹撲食身亡,它憑著對我生歡喜心之善根而馬上轉生到王捨城的商主
家後,對三寶生信心,出家在我教法下,七歲便獲證了羅漢果。」(譯者:
由此看來:臨命終時對佛法生歡喜心是何等的重要!其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的。若自己有福報,在臨終時能有大德高僧、具德上師能如理如法地諷誦
等為上善,若沒有僧即便是把佛像放在眼前,在信喜心中去世也很好。最
可憐的是,現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的眾生,臨終時不說能讓亡人觀佛像增
善業,反而殺生飲酒作祀,倒增惡業,本身活著已經造了不少罪業,臨終
時後人又更增罪業,真是《地藏經》中所講的那樣:「……閻浮眾生如履
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但結罪緣,轉增深重……,殃累亡人,晚
生善處……。」真是「系生死獄苦有情」,可憐極了!)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他以何業轉生孔雀?又以何業得到人身,在
佛教下令佛歡喜,年僅七歲出家獲證羅漢果?祈請為吾等宣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很早以前,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聖勝城有位
布德哈國王,兩國有間隙,兵戈相加,殘殺了很多人。後來,布德哈國王
率四大軍隊向梵施國王再次挑戰,梵施國王也是挑選精兵強將英勇迎戰,
雙方作戰很久,布德哈國王最終戰勝了。梵施國王的殘兵敗將們死的死,
逃的逃,只剩國王孤身一人騎馬逃到森林中去了。因作戰很久,他精疲力
竭,森林中寂靜無人,便卸下盔甲,乏力地倚樹準備小憩。剛坐下來,卻
看見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群孔雀,其中一隻絢麗的孔雀,周圍有許多母
孔雀圍著它嬉戲,它們共享著怡人的生活。此時,國王對孔雀很羨慕:這
孔雀的生活是多麼愜意,它們自由安閒地享受著天倫之樂,無爭無害。而
我呢?身為國王,見不到王妃,又折了兵馬,觸景生情,真讓我思緒萬千,
難以平靜……。當時無佛出世,唯有獨覺應世。這林中靜修的獨覺為了度
化他,故意大聲咳嗽一聲,給這位沒有防備的國王嚇了一跳,以為又是敵
方兵臨了。正欲起身逃命,一看是靜坐的獨覺,頓時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
覺得:能在這麼殊勝的地方苦行,肯定是位大尊者。國王立即將馬尾上帶
的僅有的一些乾糧供養了獨覺。(因當時的規矩是:國王無論去圍獵還是
去疆場,都備好乾糧拴在馬尾巴上。)
獨覺也接受了他的供養,並用神變把他高高地托在空中,使他遠離
了畏敵的驚恐,心裡得到了自在。這時,他在獨覺前發願:願我生生世世
變成孔雀,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令如來生歡喜心,在其教法下,
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梵施國王
就是這只孔雀。以其發願力成熟故,先多世中轉生孔雀,再轉人身,在我
教法下令我歡喜,速證羅漢果位。」(譯者:由此可知:發願很重要。現
在條件稍好些的出家人,千萬不要貪圖某些有漏輪迴之因的快樂,而發願
作什麼什麼人。無論在任何環境,都要發一個出離輪迴的殊勝願。心易動
如高山流水或峽谷湍流,所以,我們平時還是多作些各種各樣高低貴賤、
身臨其境的觀想,然後把自心對人天之樂真正地看清楚,是否恆時究竟?
生起一個真正的出離心,才不至於發錯願。)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 累世受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檀香山上有一隻哥瑪達鳥臨近壽終。 如來、正
等覺具有二種智慧(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遍知一切,每時每刻都在觀
照著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
離開。
此時,釋迦世尊觀知哥瑪達鳥該授記了,依靠它可以度化無數眾生。
故佛於捨衛城剎那間來到了檀香山,在離它不遠的地方顯示神變,顯現出
五百隻扎夏鳥恭敬右繞佛陀,它也對佛陀生起了歡喜心,也想去轉繞佛陀,
但還沒來得及去轉繞,在歡喜心中,它就去世轉升天界。升天後,他觀知
是蒙佛之恩德而升天,即來佛前恭敬供養,祈求傳法。世尊給它傳了相應
的法,他得到了聖果,才返回天界。這時,世尊把哥瑪達鳥的屍體拿到諸
比丘前,為了讓眾等生起厭離心,便告訴舍利子:「你觀一下它前世的因
緣是什麼?為何變成鳥?」舍利子遵命,馬上以聲聞智慧入了最高境界的
定來觀察,結果是: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聲聞眼無法觀察到,生生世世
一直是隻鳥,卻觀不到是以何業轉生為鳥。舍利子出定,在佛前恭敬頂禮,
合掌祈求:「世尊,弟子盡力也沒觀察到它的業緣,唯世尊具大智慧遍知
一切,故祈請世尊為觀,並宣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諸比丘,這隻鳥是前世造了惡業而得此報的。在很早以
前,有一位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見義如來出世。在其教法下,有一僧
團的管家四處化了很多緣,有很多僧眾看不慣,勸他不要再到處去化緣,
這樣沒有很大的意義。當時,管家生了大嗔恨心,憤然惡口相罵:『你們
這些出家人,天天象哥瑪達鳥一樣,只會喳喳喳地說一些費話,什麼事情
都不考慮,簡直不像比丘。』後來,他慢慢又生起了後悔心,勵力懺悔前
愆,到臨終時發願:願我對僧眾粗語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將來在象見義
如來一樣的如來前,令佛生歡喜心。當時的這位管家即這只哥瑪達鳥的前
世,自見義如來出世一直至我的教法下,他都在傍生界。今對我生歡喜心
故,死後立即升天了。升天後,又在我前求法獲證聖果後,返回天界。今
我與見義如來功德、智慧、事業、力量相等無別,故他在我教法下,對我
生歡喜心。」世尊如是宣說竟。諸比丘聽了此鳥的前後因緣,都生起了厭
離心,世尊見彼等已堪為法器,便傳了相應的法,使很多諦聽者滅盡煩惱,
獲證了羅漢果位。
(74)聖身父子—害怕被殺 出家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著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與妻子
共同生活,後來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面如滿月目如蓮,手
臂修長過於膝等等種種妙相。取名時,因父名聖身,故將孩子命名妙身。
聖身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妙身,妙身如海蓮般迅速地成
長著,稍大便學習文字歷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問,通達無礙,並通
達了辯論的許多經典。後來,他父親準備做一次大的上供下施。當時,聖
身也知道沙門果達瑪已出世,他覺得:世尊是能仁遍知,悉知過去、現在、
未來的一切事情,所作一切皆如理如法,為了這次供施的圓滿,理應請問
釋迦世尊。他便乘著馬車前往捨衛城,途中能乘則乘,不能乘則徒步行走,
到了佛前恭敬頂禮,謹於佛前請問:「世尊,我準備做一次較大的上供下
施,有五百□牛、五百犀牛,還有很多小牛、山羊、綿羊等全部圍好了,
另外準備了很多飲食,準備迎請僧眾及婆羅門(Brahmin)受供。為了圓滿
上供下施,請世尊抉擇,我該怎樣辦才為上策。」世尊為他傳了供施方面
的究竟法要,他立即摧毀了薩迦耶見(Sakya Ditthi),得到了預流果位
(Sotapanna Phala)。回去後,孩子問他:「今天我們對婆羅門做什麼供養
佈施(Dana)?」他說:「先不要說婆羅門,應該先供佛及僧,再供婆羅門。」
孩子便依父言奉行。他們父子同去佛前,恭敬祈請佛陀去他們家應供,世
尊默許了。他便把所準備的牛羊全部都放了,對它們說:「野外有清淨甘
甜的水,清涼和煦的風,碧綠廣袤的草原,任你自由自在地去生活。」放
了這些牲畜,晚上便做了很多飲食,次日親自迎請佛陀及僧眾光臨他家裡
應供。佛陀及僧眾著衣托缽到聖身家依次敷座而坐。聖身父子親手供養了
佛陀及僧眾甘美的飲食。供膳畢,又供養了僧衣(Kasaya)給各位僧眾,供
世尊一件無上妙衣。一切圓滿後,世尊為他們宣說了相應法,並讚歎了正
法的功德,之後,返回經堂了。
昨天特意來接受佈施的幾位婆羅門見□牛全放了,生起了很大的嗔
恨心,極為不滿地問:「為什麼佈施給我們的□牛和財富反供養了沙門果
達瑪?這是為什麼?」聖身婆羅門聽到這些,知道這些婆羅門對他生了嗔
恨心,馬上去跟他們解釋:「你們為何對世尊這樣不滿?他對你們做了什
麼不應理的事?我們還可以照樣佈施你們其它財富。」這些婆羅門還是很
生氣,因為對他們皈依佛門很不滿,並蓄謀著要殺害婆羅門父子。聖身父
子知道後非常擔憂,後來只好決定去祗陀園,在世尊前恭敬頂禮,講清了
事情的原委。並祈求道:「我們現在已捨棄了世俗間的一切事情,凡夫人
在世間生活很難滿足別人的願,我們來到這裡,想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
持比丘戒,行持梵淨行(Brahmacari),祈請世尊慈悲開許。」世尊以「善
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們傳授比丘戒,又傳一些教言。
他們父子依教修持後,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時諸比丘讚歎
道:「世尊,聖身父子最初因害怕被殺而來祗陀園。現在,卻證得了阿羅
漢果位。善哉!(Sadhu)善哉!(Sadhu)」
世尊告曰:「不僅是今世,以前他們倆也是在被害時,對世間法生起
了厭離心而出了家。其中因緣吾為汝等演說: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如來、
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有一婆羅門常常做上供下施,無意間與另
一位婆羅門發生了衝突,這婆羅門人多勢眾,準備殺害那一位婆羅門。他
知道後,把自己所有的俗家事務捨棄,帶著兒子到佛前出了家。臨終時他
發願:我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將來在釋
迦世尊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滅盡三界輪迴煩惱,獲
證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婆羅門父子就是現在的
聖身父子。當時他們是害怕被別人殺害而出家,後來發了願,今生他們同
樣是害怕被別人殺害而出家,並以往昔願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滅
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
(75)本 師—兩世引導 親眷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娶妻後,夫婦倆先生了一個莊嚴的孩
子。後來,連續又生下了六個孩子。夫婦倆給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誕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餅等把他們餵養大。
讓他們學習文字歷算、八種觀察等一切學問,他們也全部精通無礙。到他
們該選擇事業立足於世間為人處事的時候,他們的父親教導他們:「你們
已經明白了一些事理,不過,以後還要好好聽從父親的話,多親近給孤獨
長者,對你們今生來世都有很大利益的。」但這些孩子因前世各人的因緣
不同,唯有第七個孩子聽了父親的言教,親近給孤獨長者,並對世尊生起
了歡喜心。其他前面的六位兄長們分別依止了外道的六大本師1。還恭請
他們各自的本師到自己家中受供。老七想:他們都恭迎自己的本師,我也
應該恭迎自己的本師—釋迦世尊到自己家裡應供。便對六個哥哥說:「以
前你們在迎請你們的本師時,雖然我不信他們,但我還是盡力幫忙做事。
現在,我要恭請我的本師釋迦世尊到我們家來應供,請你們也盡力幫助
我。」他的那些哥哥還是比較明達,另外又請了一些親眷,晚上一起準備
了很多飲食,次日便親迎世尊及僧眾。世尊率僧眾著衣托缽到他家裡應供,
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
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他們在佛前再三祈求:「我們為了解脫三惡
道的痛苦,也為了六道眾生解脫輪迴之痛苦,遠離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
的僧眾,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養,不要去別的地方。」世尊告訴
他們:「不要如此,我可以跟你們結緣,同時還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緣眾生。」
他們遵從佛言,世尊率僧眾便返回了經堂。老七心想:我應該在世尊教法
下出家。徵求父母同意後,在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佛陀以『善
來比丘』的方便言詞使他納受了戒體,並傳授一些教言,他精進修持後,
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您看施主家七個孩子,六個依止外道本師,最
後都是藉老七的引導遇佛教化,證得聖果,並且老七自己還出家,親證羅
漢果位。」
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他們六個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
弟的調和,得到出家證得四禪五通。其因緣是這樣的:在很早以前,中土
有七個國家,各自為政,他們之間經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戰,死傷了很
多人。後來,嘎西的梵施國王心想:最好能和解六國的糾紛,但自己又無
能為力。不過,附近有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如果請他來調和,肯定能和
解六國之間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現在六國之間經常不
合,相互作戰,已經殺害了很多眾生,今特意懇求尊者能慈悲,調合他們
之間的關係。』仙人默許了。之後,他們六國又互相起兵,各自率領四大
軍隊安營札寨,在印度鹿野苑對陣,梵施國王又到仙人前請求。仙人就躍
入虛空,顯示種種神變。六個國王目睹這些,對仙人生起了歡喜心,都放
下武器,對仙人恭敬頂禮,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許。他們便分別回
去處理妥國內上下事務,來到仙人前出家,而且依照仙人的教言精進修持,
最後獲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仙人即今現前菩
提的我,六個國王即現在學外道的六兄弟,梵施國王就是現在最小的弟弟。
當時,六個國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禪五通,現在,六個哥哥依靠他而獲證聖
果。」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施主的兒子和眷屬都造了什麼善業,今生
轉生於富貴之家,並在佛的教法下得到聖果?」世尊復告曰:「這也是他
們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
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個孩子,前面六個都是觀點不一,修
學外道。只有小兒子對佛法具歡喜心,他就用種種方便法引導六位哥哥對
迦葉佛生起信心,並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臨終前都發願:願將來釋迦佛
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佛不歡喜的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釋迦佛的
教法下,滅盡煩惱,得證聖果。那位施主也做了廣大佈施,一生中皈依持
居士戒,臨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依靠我的
七個孩子,在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
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位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們都因往昔的願
力及積累資糧所致,今生值遇我的教法,得教言後,皆獲證聖果。這是他
們各自的前後因緣。」
(76)迦葉尊者—功德無量 世尊親贊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次,迦葉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個寂靜
的地方閉關了很久回到世尊身邊。他鬚髮皆長,衣衫襤褸。當時,世尊正
為數百眷屬傳授妙法,眷屬們見他如此模樣,心生不悅,覺得他行為衣著
很不如法。此時,世尊悉皆了知眷屬們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
(Parinibbana)後,佛法全靠他來弘揚,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
足種種功德,如果眾比丘經常輕蔑他實不應理,他應該是人天諸眾所應恭
敬讚歎的大德。所以,我應在眾人前宣揚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眾眷屬
曰:「你們不要輕蔑迦葉尊者,我涅 後,我的教法全由他來弘揚。」接
著對迦葉尊者說:「迦葉,你來和我坐在一個座墊上。」眾眷屬頓時覺得,
世尊此舉真是稀有!肯定是迦葉尊者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迦葉尊者來到佛
前,右膝著地,合掌頂禮,稟白世尊:「釋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您是
我的善逝,我是您的聲聞(Savaka)。」(此時,迦葉尊者已得戒體,此是
舊儀規中的承諾得戒體) 世尊對眾眷屬宣說迦葉尊者的功德:「譬如,我
在一天、兩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間可以住於第一禪定,迦葉他也可以像我
一樣,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葉一樣能如是;
如四無念、四無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葉全部具足。我的神變如大變小、
一變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燒、住於虛空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迦葉也
一樣具足!」(以上種種境界,《百業經》藏文版本中有詳細講述)聽到
世尊對迦葉尊者如此讚歎,眾眷屬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葉尊者受到了眾人的恭敬,世尊又對眾眷屬作很多授記。時諸比
丘贊曰:「世尊如此讚歎迦葉尊者,人(Manusa)天(Deva)諸眾也生起極大
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聞此言,告諸比丘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是在眾人前讚歎他,
他因此而得到眾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執政,舉國上
下,無諍、無仇、無盜、無災,政通人和,五穀豐登,君臣慈賢,庶民忠
君,梵施國王如理如法地把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宮內有五百王妃與
國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們始終都沒給國王生下個太子,雖然祈禱
了所有的天尊,仍無濟於事。當時,國王手下有五百位驕傲自滿、恃縱放
逸、性格惡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個勝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穩重,心
地慈善,做事縱觀大局而謹慎周到。這時,梵施國王與黎宏國王之間產生
了一點矛盾,梵施國王心想:如果我的勝藏大臣住在黎宏國家,肯定兩國
之間的矛盾會解除,也不會起戰爭的,最好讓他去住在那個國家。這樣,
梵施國王就把自己的意圖告訴了勝藏大臣,勝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
黎宏國家暫時安住了下來。自那時起,因為勝藏大臣的智慧,使兩國之間
的關係日漸融洽。後來,梵施國王年歲已高,而他的一個王妃居然懷孕了。
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宮廷上下都為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
生儀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餅等上好的飲食餵養著他。到太子剛會行走
時,梵施國王心想:我已經是年邁體衰了,很快會死的,太子年且尚幼,
不能左右國政,其他大臣心機不良,會害太子搶奪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
地想到自己重愛的勝藏大臣,把他接回來,王位交給他,他會很好地保護
小太子,國家人民也不會有違緣。不過,畢竟現在他身為大臣,要想讓他
繼承王位,一定要當眾讚歎他的一切能力才幹等,以免眾人不服。這樣,
梵施國王就特派專使迎請勝藏大臣回宮與國王商議大事。勝藏大臣便從命
回鹿野苑。梵施國王讓宮內大小重臣,乘象騎馬,城市內外、道路兩旁都
新加嚴飾,國王也是御駕親臨,整個迎接的場面非常隆重。久違了的君臣
二人一見面,互抱相對無言。然後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
會將畢,國王慎重地對勝藏大臣說:『重卿,我年歲已高,太子尚幼。我
死後,一切國事均由您來替我,好好保護我的小太子!』勝藏大臣也答應
下來了。後來,國王生病,用各種草藥秘方醫治都無效,駕崩了。勝藏大
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對他們宣佈:『各位大臣,現在國王已駕崩,太子
尚幼,以後,應由太子來繼承王位,統領天下,我們現在應好好保護太子。』
因國王曾親贊其功德,故眾人很信服於他。諸比丘,你們是如何想的?當
時的勝藏大臣即今世之迦葉尊者,梵施國王即今現證菩提的我,往昔我也
曾對眾臣前讚歎過他,今生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77)阿難尊者—佛入滅前 授記未來
爾時,阿難(Ananda)出家已學八萬四千法門竟。佛陀授記曰:「在我
教法下,阿難乃多聞第一!」同時授記迦葉尊者(Kasspa Thera):「我涅
後,迦葉乃為法的傳人!」如此授記畢,二尊者在人(Manusa)天(Deva)
中受到極大的恭敬。之後,佛陀復次告眾比丘:「諸位,在我涅 後,迦
葉將是我法的傳人,阿難將是多聞第一。」之後,佛陀就到拘屍那拉城
(Kushi-nagar),準備涅 。正欲涅 時,佛陀觀察:若我的教法僅傳
給人,沒有交付給非人,則正法不會久住;如果交付給非人,而沒傳給人
的話,則正法不會繼續弘揚於人間。故我應把正法交付給人與非人。然後,
佛陀告訴迦葉尊者:「我涅 後,你們應結集三藏;你涅 後,把佛法交付
給阿難;阿難在未得阿羅漢聖位之前,你不要入涅 ;你傳付給阿難後,待
阿難將涅 時,將佛法交付給草衣;草衣除外道、制惡龍、伏邪魔,在未
出家前,阿難勿入涅 ;草衣涅 後,再把佛法交給嘯虎,而嘯虎在未證
阿羅漢果前,草衣不要涅 ;嘯虎涅 後,把佛法交付給有愧,有愧在未
得羅漢果前,嘯虎不要涅 ;有愧涅 後,把佛法交給魁捨;魁捨涅 後,
把佛法交給大三千,此乃七代傳承。每前一代在後一代沒有得羅漢果或出
家前,不要趣入涅 ,待佛法該傳付於下一代的機緣真正成熟時,把佛法
交付於他們後,才可以示現涅 。」(師言:世尊的教法主要有七代傳承,
七代傳承之後雖然沒有再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但實際上,諸阿羅漢已把
小乘的甘露法要傳付給後代了。現在藏地的《大藏經》的傳承,至今仍是
代代傳下來的。雖然沒有象七大祖師那樣的單傳,但教法的傳承一直到現
在還是保持著清淨的傳承。小乘中亦如是說。) 佛陀囑咐迦葉、阿難兩
位尊者後,兩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頂禮,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復
告迦葉尊者:「你把未入聖位的凡夫僧眾均帶到外面出遊,如果我趣入涅
時出現僧眾不合的話不太好,所以最好把凡夫僧帶到外面去。」佛陀又想:
如果帝釋天及四大天王能在此時來到我面前非常好。剎那間,帝釋天及四
大天王便親自手持天人的各種鮮花來到世尊前,向世尊恭敬頂禮供養。世
尊告諸天人:「我在短時間內將顯示趣入無餘涅 (Maha Parinibbana)。我
涅 後,你們要好好保護正法(Saccadhamma)。再過一千年,佛法接近隱
沒時,世間上行持善法者也沒有了,整個南瞻部洲將遭到很大的災難。天
不下雨,莊稼不生等各種災難。當時有從邊地南、西、北三方來的國王,
他們是專門摧毀佛法的。南方來的夏嘎國王,西方來的布達嘎國王,北方
來的雅哇那國王,將分別帶領十萬眷屬,來到人間摧毀佛法、砸毀佛像和
殺害很多比丘。不但如此,下面的人民也是對僧人作種種的違緣,對僧人
們作種種的欺辱。這時,印度中土果新巴的大自在部國王,他擁有十萬眷
屬。後來,生下一位太子,太子俱生有盔甲等各種兵器,而且兩手沾滿淋
漓的鮮血。同時,五百大臣也是生下與太子一樣的孩子,果新巴城還降下
了血雨,民眾們都感到稀有,馬上請相士觀察。相士觀察後告曰:『大自
在部國王的太子以後將成為世間第一的國王。』他們為太子舉行了隆重的
誕生儀式。因他降生後大家非常難以忍受、難以理解,故取名為難忍太子。
難忍太子長大後,在十二年中經常與毀壞佛法的國家作戰。大自在部的臣
民們都覺得太子與魔王作戰的確了不起。因此,生起了歡喜心。後來,天
人授記:將來難忍太子會把所有的魔王全部消滅光。得此授記後,大自在
部國王更加高興,即把王位禪讓給難忍太子,給太子加冕,封太子為大自
在部的國王。原來五百大臣也分別把自己的權位讓兒子們來繼承。這樣,
新上任的難忍國王與五百大臣齊心協力與魔王作戰,三魔王的三十萬眷屬
全部被降伏。當時有一位火施婆羅門,精通一切教法,長大娶妻,妻子懷
孕後,常想與人作精彩的辯論。後來問相士,相士說:『這是胎兒的緣故,
等生下孩子後,會恢復如初的。』九個月後,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降生了。
他長大後,精通一切學問,尤其擅長辯論。因他有五百個婆羅門弟子,人
們便稱他為眾弟子。這位眾弟子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精通三藏。此時,
另有一位叫善財的商主,他的妻子懷了一個最後有者。懷孕後,她心裡特
別安樂,不願說話很能安忍。商主特意請相士觀察,相士告訴他:因胎兒
是最後有者的緣故。九個月後,生下一個莊嚴的孩子,取名為寂靜。寂靜
稍大,徵得父母同意,在我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證得羅漢果位。他經
常遠離憒鬧,樂於在靜處安住修持。當時,大自在部的老國王已駕崩了,
難忍國王捧著先父的遺體悲慟欲絕,任何人也勸慰不了他,解除不了他的
痛苦。此時,眾弟子帶著許多眷屬來到果新巴城,對難忍國王宣講了很多
妙法。
難忍聽聞妙法畢,基本上解除了喪考之痛,他對眾弟子生起了很大
的信心,並發願終生護持眾弟子。時難忍國王問諸比丘:『中土佛法已隱
沒多少年了?』諸比丘告曰:『已十有二載。』難忍國王再作觀察,確實
如此。當時的出家人沒有誦戒講經的,整天散心雜話度日,(師言:我們
現在正法在世,值遇善知識,無有憒鬧,一切順緣具足,希望各位弟子抓
住良機好好聞思修,不要下午比太陽睡得早,早晨比太陽起得晚,白日串
寮去聊天。這樣縱眠放逸,虛耗一生太可惜了!千萬不要這樣!) 當時
出家人行為不如法,僅顯形象而已。那時,眾天人也說:『再過幾天佛法
就要隱沒了,不知人世間將有哪位賢聖者發慈悲心能將佛法再度廣弘人
間?』(天人所說詳細內容藏文中廣明)當時,果新巴的五百居士聽天人
這麼說,非常著急,到處去祈求比丘們好好誦戒講法,否則,再過幾天佛
法就隱沒了。當時的中土唯有果新巴城集眾誦戒,寂靜者便前往果新巴城
一起誦戒。到了果新巴城時,城裡已有十萬僧眾集中在此,其中只有新來
的寂靜者是羅漢,眾弟子是能講經的三藏法師,其餘的全是凡夫僧,這次
全體僧眾集合的法會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中最後一個法會。(後來由於四大
天王的護持,這個悲慘的局面沒有出現。) 最後,他們共推三藏法師眾
弟子率僧眾誦戒(Uposatha),誦戒時必須有一位三藏法師帶他們誦別解脫
比丘戒。三藏法師對僧眾說:『現在南瞻部洲的所有聲聞都集中在這裡,
大家推舉我為僧眾誦戒,一方面,我具足條件,已得廣聞並精通三藏;另
一方面,我對學處的行持不是很圓滿。這麼多的僧眾中肯定有比我在學處
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圓滿的,若有這樣的上座,應為僧眾誦戒 (中間
有些誦詞已略)。 如有學處比我更高者,請如理如實地宣說自己的功德。』
此時,眾中唯一的阿羅漢寂靜尊者於三藏法師前恭敬頂禮後說:『您誦戒
是很好的,但實際上我也是如佛在世時的舍利子和目犍連一樣的,也是在
佛教教法一千年到此時,守持戒律非常清淨......』他如理如實地宣說了
自己的功德。而這時,三藏法師的一個叫石方崩撿的弟子,對剛到這裡的
寂靜尊者於僧眾中宣說自己功德的行為生起了嗔恨心:你這個新來的比丘
怎麼能比得上我的三藏法師?(他不知寂靜尊者已是阿羅漢,故看不慣他
的行為。)就抽出寶劍,殺害了阿羅漢。時阿羅漢的弟子心想:在十萬僧
眾中只有一位阿羅漢,竟然把阿羅漢殺掉,這是什麼行為與動機?他也生
起了嗔心,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氣,便抽出寶劍不由分說把殺阿羅漢的
比丘也殺死了。爾時,僧眾亂作一團,羅漢的弟子們蜂擁群起把三藏法師
及眾弟子也殺害了。這唯一的一位阿羅漢和唯一的三藏法師都沒有了,故
佛法隱沒。因誦戒、講經已沒人統領負責了,整個僧團僅僅成了一個形象。
此時,大地震動,世間出現很多的惡兆。諸天人也悲哀歎言:『釋迦牟尼
佛教法已隱沒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忉利天宮的佛母—大幻化母(摩
耶夫人)(Maha Devi)從三十三天(Tavatinsa)降臨,悲眼慈視著可憐的眾
生,心裡也覺得:我的孩子釋迦牟尼佛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積累資糧發願親
證的教法,為什麼這麼快就隱沒了?她既痛心又不滿。此時,果新巴的五
百居士聽到天人的歎言,也知道了當時佛法隱沒的慘景,生起了無比的憂
愁和痛苦,他們也慨歎:『為何釋迦牟尼佛教法這麼快就隱沒了?!』這時,
果新巴的難忍國王把南方、西方的國人全都塗炭無餘,當他得知阿羅漢和
三藏法師被殺,嗔火縱燒,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殺光,並把經堂、佛塔
(Cetiya)全部摧毀。」釋迦世尊告眾天人:「各位,以後我的教法會遭遇
如此悲慘的隱沒時期。若到此時,你們一定要勵力保護,(譯者:如果諸
天人當時沒有護持(Dharmapala),可能不會有我們現在的佛法。因當時
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對佛法作了保護,方使佛法得以保存至今。佛法住世已
二千五百多年,將來仍存在,所以護法很重要。) 你們能不能護持?!此
時,四大天王和帝釋天忍不住紛紛起身,合掌發誓(Adhitthana):「世尊,
我們一定會竭力保護佛的教法!」東南西北的四大天王發誓護持各方的佛
法,遣除各方的違緣;帝釋天誓護十方。(師言:以人壽來算,佛法住世
二千多年。對四天王、帝釋天來說,自發誓護法起現今大概只有三、四天。
當時他們發誓護法,現在仍然護持。所以,我們以後祈禱四大天王等好好
保護佛法。四大天王,寧瑪巴(Nyingmapa)白玉派(Palyul)的七十五尊護
法神中就有四大天王;嘎舉派(Kagyur)的《護法神祈禱文》中也有四大天
王;黃教格魯派(Gelugpa)在拉薩的寺院嘎單寺、哲蚌寺(Drepung)等很多
寺院,剛近門就能看到四大天王的唐卡(Thangka)(布畫像)掛在牆壁上。
漢地許多寺院的第一層殿裡都有四大天王。帝釋天曾發誓作護法,此亦少
為人知。藏族的戒律方面是有記載的。藏族雖沒塑像,但很多寺院的門口
都有四大天王的畫像(唐卡)。馬爾康一帶的寺院門口兩邊均掛四大天王
之像。我們也應好好感謝四大天王,不然,如果不是他們發願護法,現在
就沒有佛法了。當時的比丘僧眾早把佛教法時期結束了,但因當時四天王
和帝釋天發願的緣故,現在佛法還在。)四天王和帝釋天在佛前恭敬頂禮,
返回天界。(師言:很多護法神和天人對佛法的保護很重要。不然,全靠
人來保護沒有這個能力,但如沒有把傳承交給人的話,則天人沒有弘揚佛
法於人間的能力,他們只有保護的能力。故為了弘揚,必須把傳承交給人;
為了保護,必須交給護法神。所以,大圓滿的法全是這樣的,傳承是一代
一代的,同時也把佛法交給護法神。)當時,世尊把教法交給迦葉尊者和
阿難尊者時,諸比丘白言:「善哉!(Sadhu)善哉!(Sadhu)世尊已把佛
法交付迦葉尊者,並授記阿難尊者為多聞第一。」釋迦牟尼佛說:「不僅
是現在把佛法交給他們,以前,我作國王時也是把軍隊交給迦葉尊者,把
國庫和太子交給阿難尊者,請他們保護我的國家。其中因緣,汝等當諦聽。
很早以前,有一『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國王掌管。他的王妃懷孕九個月
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太子。他們為太子的誕生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並
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精心餵養著。後來,國王重病,以各
種莖、根、葉、果等藥來治療都無效。國王想:自己病重在身,怕是難以
痊癒,如果現在去世了,太子尚幼,不能親政,若為奸臣左右,定將禍國
殃民,我死後應由誰來輔佑太子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嘎沃、涅嗄沃二
位大臣。這兩位重臣不僅智慧很高,而且人格穩重,非常善良,作事既高
瞻遠矚又小心謹慎,應是輔政的最好人選。他立即宣二位大臣進宮商議要
事,告訴他們:『我一病不起,想已不久於人世,朕把四大軍隊、國庫及
太子全托付給你們二位重卿,望好好輔佑太子,護持國政!』二位大臣遵
從王命,立太子為王,輔佑國政。老國王不久就駕崩了。二大臣皆盡忠保
國,盡力效命。等小國王長大後,便把軍權、國政大權全交給了他。諸比
丘,當時的大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二位大臣就是現在的
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當時的小太子就是現在的草衣羅漢。當時我也是把
軍隊、國庫、太子托付給他們來護持我的國家,現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給他
們繼續弘揚。另外,迦葉尊者以前也發願,釋迦牟尼佛涅 後,他接佛的
傳承,代代相傳。阿難尊者以前也發過願,發願在釋迦牟尼佛教下為多聞
第一。那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
有一位比丘,他在迦葉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聞第一的堪布,出家持淨戒,
臨死時發願:我在迦葉佛教下一生出家,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境界,願我在
釋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歡喜,滅盡三界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並像我的
堪布一樣,願我在釋迦牟尼佛教下多聞第一。當時發願的比丘就是現在的
阿難尊者。以他當時發願的緣故,今在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滅盡煩惱,
獲證阿羅漢果位,並且在我教下成為多聞第一。迦葉尊者在迦葉佛出世時,
在佛教法下出家,他的堪布在迦葉佛教法下是頭陀第一。他一生出家,也
於臨死時發願:我雖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但沒有得到任何境界,願
我在釋迦佛教下,令佛歡喜,出家,滅盡煩惱,得到阿羅漢果位,像我的
堪布那樣成為頭陀第一,並且在釋迦牟尼佛示現涅
時,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傳下去。他發此殊勝願後,就去逝了。後投胎到
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長大後,成為當時的直指國王的大臣。當時迦葉
佛示現無餘涅 ,直指國王做了遺塔,方圓一由旬。國王把建遺塔的整個
工程交給他負責。大臣把遺塔圓滿造成後,國王請迦葉佛教下的所有比丘
們來,舉行儀式開法會。因當時迦葉佛圓寂七天後,生死自在的聖者們全
已趨入涅 ,很多凡夫僧都已還俗(Uppabba-jita),(譯者:各位以後遇
到什麼動亂會不會道心不動?)故到處已請不到一位僧人來供養。國王詢
問大臣:『現在為何沒有僧人?』大臣回稟:『國王,佛已涅
,生死自在的聖者也趨入涅 ,凡夫僧全已還俗(Uppabbajita)。』(師
言:可能像當時解放時期一樣,很多高僧大德到外國去了,藏地的凡夫僧,
有的是國家強迫還俗(Uppabbajita),有的自願還俗(Uppabbajita),藏地
幾乎是沒有出家人。少數人雖然內心持清淨戒,但外面也不敢穿僧衣。漢
地也有這樣吧,但願不要在我們時代使佛法遭到大違緣,不然我們這麼多
人中,有些遇到大變化時,肯定境界不是很圓滿的,到時可能會轉變的很
多。)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僧人,國王只好自己做了一些供養就返回了。大
臣因此在佛塔前發了殊勝的願:以我這次修佛塔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轉
生於富貴之家,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令佛生歡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
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將來佛示現涅 時,願由我來繼續弘揚佛的
教法。諸比丘,當時的大臣就是現在的迦葉尊者,因他當時發願之故,今
於我教下,令我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此是迦葉和阿難二位尊者承
傳教法的因緣。
(78)能持子—願力成熟 富家證果
一時,佛在王捨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德衛峽瑪婆羅門,鄰近
的德衛夏城,有位傑日婆羅門,此二婆羅門關係極為密切。傑日婆羅門娶
捨利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
夫婦為孩子的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舍利子。德衛峽瑪即能
持婆羅門,與妻子共同生活,也生了一個孩子,取名能持子。他們都用牛
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各自的孩子,這兩個孩子如海蓮般地迅速
長大了,他們倆也是同窗共讀,互助互學,論典都基本精通,學業圓滿了。
舍利子進一步博學論典和辯論,十六歲時,許多辯論家都辯敗在他的手下。
後來,他獨自走進森林,隨一外道出了家。待世尊出世後,舍利子和目犍
連對佛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轉依佛門,並在世尊前精進努力,滅盡煩惱,
獲證阿羅漢果位。佛陀分別授記:舍利子為智慧第一,目犍連為神通第一。
能持子後來則作了引勝國王的大臣,經常來往於皇宮,做很多事情。但他
經常恃王權,要挾婆羅門、施主等,斂徵賦稅,暴取民財。此時的舍利子
與能持子是截然不同。能持子已娶妻成家。
此時,舍利子觀察到調化能持子的機緣已成熟,打算去度化他。一
天早晨,舍利子著衣持缽到能持子家裡化緣去。當時,舍利子只見能持子
安坐在馬拉
嘎樹蔭下,指揮人擠奶。正高聲吆喝時,突然看見舍利子從很遠的地方
來了,高興得不能自抑,跑上前去抱住舍利子,非常激動,對舍利子說:
「久違的老同窗,今日重逢真讓我太高興了,今天請您光臨我家,我好好
地供養您鮮奶。」舍利子卻婉言謝絕道:「老同學,您有這顆心就可以了,
非常感謝。但,您家我是不會去的。」能持子疑惑不解地問:「為什麼不
去我家?我們分別這麼久了,好不容易有一見面的機會,為什麼不到我家
去好好聚餐?如果您不去,我心裡十分難過的,您不要拒絕老同學的盛情,
好不好?」舍利子說:「因為現在我們彼此的行為(Kiriya)完全不同,你
現在的行為全是不如法的,借職權暴斂賦稅,害了許多眾生等等。從禮儀
上,我們可以打招呼,但去你家沒多大意義。」能持子強辯道:「舍利子,
您不要這麼說,我是一個在家人,在家人的生活需要很多消費,不得不做
一些事,否則,生活無法解決。您看,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奴僕親眷,
周圍有親戚朋友,都要靠我維持他們的生活;上面還要依靠國王,依靠國
王必須護持土地,護持土地則經常要供養土地神、護法神,還要經常供養
沙門、婆羅門等,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這樣,若去如理如法的行事,怎麼
能行?」舍利子告訴他:「既然這樣,我問你問題,你能否好好回答我?」
「可以,我一定好好回答。」「你剛才說你為了你的父母、妻子、奴僕、
親朋等不得不造業,那麼,譬如你為父母造了很多的惡業,還沒來得及懺
悔便死了,隨業墮入了地獄。此時,閻羅君以各種兵器擊打殘害你,你非
常難忍,就祈求閻羅君不要打殺你,你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父母而造業的,
閻羅君會不會原諒你,放寬你?」「舍利子,這肯定是不會放寬的,只有
自作自受。」「那麼,我再問你,一個人為贍養父母去如理如法地行事,
自己與父母即生中都能得到很大的安樂,父母也高興,自己也積累了很多
資糧,人享受生活不一定造惡業,如果這樣,父母是否很高興?」「如果
你為妻子親眷等造惡業,隨惡業而墮惡趣,閻羅君會不會是為別人造惡業
而不打你懲罰你?」「那肯定不會放過我的。」「那如果你為了他們而如
理如法地去行持,他們也會善待你,這個沒有什麼疑義吧?」「確實沒有
什麼疑義。」通過舍利子一步深入一步地點化,終於使他如夢初醒,覺得
自己為父母、妻子、親朋、眷屬等造了很大的惡業,頓時生起很大的後悔
心,一時忍不住內心的痛悔,在舍利子面前嗚嗚痛苦起來,邊哭邊用衣服
揩著淚水,並於舍利子前懺悔:「舍利子,我的行為確實不如法。最近,
我又娶了一個小妾,為此也造了很大的業。現在,我願把她好好打發回娘
家,在您面前受持五戒。」舍利子也慈悲地攝受了他,為他授了五戒。如
此圓滿地調伏了能持子後,舍利子便返回了。
過了很久。一次,舍利子來到印度南方的森林中,有一位從王捨城
來的比丘,他遙見舍利子後,心裡非常歡喜,馬上趨前頂禮。舍利子問他:
「你從何處來?」「從王捨城來。」「那你知道王捨城的能持子嗎?」「知
道,知道,是尊者以前的同窗好友,後來,受了居士戒。」「他現在仍舊
對佛陀和正法具有很大的信心和歡喜心嗎?他的身體生活各方面都好
嗎?」「能持子對佛陀和正法還是很有信心和歡喜心的,但他的身體患了
重病,看來是很危險。」舍利子聽後,立刻披上法衣前往王捨城。時能持
子重病臥床,看見尊者親臨探病,非常歡喜,欲起不得。舍利子連忙搖手
示意:「不要起來,不要起來,我在一邊坐就是了。」舍利子親切地詢問:
「老同學,你是否覺得很痛?比以前稍有好轉嗎?……」如是詳詳細細、
輕聲細語地詢問了他的病情飲食等。能持子有氣無力地說:「舍利子,我
現在已經病得不行了,晝夜都是特別的痛……」歇了一會又說道:「我的
頭痛得比一個大力氣的人用繩子緊緊捆綁一個毫無力氣人還痛;我的肚子
痛得比屠夫把□牛的內臟全掏出來再塞進去還痛,非常地難忍;我的渾身
滾燙得像兩個大力人把我拖在熊熊燃燒的烈火裡一樣滾燙。病情愈來愈
重,沒有一點好轉。看來,活命無望了。」舍利子對他說:「能持子,我
問你,你好好地回答。你覺得地獄(Niraya)與餓鬼(Peta)哪個好?「餓鬼
好一點。」「餓鬼與傍生呢?」「傍生好一點。」「傍生與人呢?」「人
好。」……這樣依次問到欲界的最後梵天,能持子說:「生在梵天是最好
的。」舍利子鄭重地告訴他:「如果你覺得梵天的果位最好,那就好好聽
我給你傳授四無量心的教言,你好好作觀,肯定能轉到天界。」(藏文中
有廣明,此處從略。)傳完教言後,舍利子就往回返。此時,世尊觀知捨
利子沒有對他傳究竟的法,只能升天,不能得聖果,馬上顯示神變,在捨
利子走後,顯現在能持子前。能持子見到世尊生起無比的歡喜心,佛為他
傳了相應的法,能持子得到了無來果位(Anagami)。世尊又顯示神變比捨
利子先到,坐在那裡等舍利子。舍利子來到佛前,世尊問:「你哪兒去了?」
「世尊,我去給能持子傳法了。」「你傳的法不究竟,在你走之後,我又
去給他傳了法,他得到了聖果。」舍利子讚歎曰:「善哉!善哉!如來神
變無比,如來度眾無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世尊,能持子以何因緣
生於富貴之家,對佛生起歡喜心?請為我等宣說。」世尊告曰:「此乃前
世的願力所致。很早以前,無爭城的龍天國王治理朝政,整個國家安泰和
平,君臣齊心合力,人民無爭無怨。這時,他手下有位大臣,常借王權,
暴斂賦稅,生活奢侈,放蕩閒樂。有一個窮人見了,覺得應該積累一些善
法,後來遇到了一位獨覺,他也盡力做了供養。供畢,獨覺顯示神變飛走
了。他觀想自己在獨覺前頂禮發願:以今供養獨覺的善根,願我將來生於
富貴之家,能像國王手下的大臣那樣,依仗權勢享受美好的生活。諸比丘,
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窮人就是現在的能持子。還有一段因緣,人天導
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皈依佛門受了居士戒,臨終時發願:
願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當時的這位居士就是能持子,以兩世的願
力成熟故,他今生先作大臣,依仗國王的權勢,暴斂民稅,奢侈享樂。後
來遇佛生歡喜心,得證聖果。」其因緣如是也。
(79)極 賢—佛臨涅 調化證果
佛為兜率天子時,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達國,國王名叫極
喜,他經常對帝釋天奏樂供養。兜率天子觀察因緣後,降臨人間。帝釋天
告訴極喜:「極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間投胎,不久他將會降生,對南贍
部洲眾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應到人間去投胎,將來也能得到甘露妙法。」
極喜國王說:「帝釋天呀,我正忙於音樂,暫時沒有時間,以後有空再說
吧。」他沒有去。
此時,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極賢,當地的很多人們對他像阿羅漢
一樣恭敬供養。在他所住的城邊有一無熱惱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龍及眾神
也恭敬他。他有時到海邊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時到海邊的曇花園裡觀賞。
此時,世尊已降生於人間。帝釋天告訴極喜:「極喜呀,現在大菩薩已降
生了,我們應該去供養他。」極喜又對帝釋天說:「帝釋天呀,我現在忙
於音樂,沒有時間,以後再去吧。」世尊降生後,依世尊的功德,曇花園
裡的很多曇花開始發芽生長。當曇花開始發芽時,這個外道想:在我祖先
的遺言裡,對曇花盛開有兩種說法:一是有轉輪王出世;二是有如來出世。
而此時曇花已發芽,馬上會盛開,這是自己的福報所顯現的吧。他心想:
我可能是轉輪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這時,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後,就發心到森林裡去修行。帝釋天
又告訴極喜:「極喜呀,現在我們的大菩薩觀察老病死的痛苦後,到森林
裡去修行了,我們應該去親近他。」極喜又說:「帝釋天呀,現在我忙於
音樂,以後有機會再去吧,現在還不能去。」
後來,世尊於菩提樹下證得了無上菩提果位,為很多眾生轉法輪。
帝釋天又告訴極喜:「極喜呀,世尊現已開始為眾生轉法輪了,我們也應
該去聽法吧!」極喜仍舊說:「帝釋天呀,我現在忙於音樂,暫時不能去。」
(譯者:有些人,別人勸他來學院,他總說:「不行呀,我現在還要上班,
以後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間就已經死了。所以,求法應立即求。)
世尊轉法輪時,曇花園裡曇花已全部盛開,香氣遍滿一由旬左右。
這時,自然派的外道極賢以為,肯定是自己福報所顯現。
後來,世尊到處廣轉法輪度化眾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像鹿野
苑、王捨城、捨衛城、嘎雅過日等,先後度化了五大比丘、八萬天子、目
犍連和舍利子以及他們各自的眷屬二百五十等人。時捨衛城有一沙彌
(Samanera),證得阿羅漢果位,具有種種神變,他依靠神變到各個地方去
採花摘果,供養僧眾(Sangha-dana)和自己的堪布。有一次,他到無熱惱
海池旁邊去準備找水果,被外道極賢看見了,立即呵責:「這是我的地盤,
你不能到這個地方。」沙彌說:「這不是你的地方,這是我們公眾享用的
地方,你不能擅自獨用。」外道與沙彌都說是自己的,由此而僵持不下,
後來外道極賢說:「既然如此,我們比賽神變,誰的神變厲害,地盤就算
誰的。」結果外道極賢輸了,沙彌便到花園裡去自在地享樂。
此時,世尊的度眾事業將圓滿,準備趨入涅 ,便到了俱捨拉城市,
(譯者:泰國有佛涅 時的像,與北京臥佛寺的身像一樣,當時我看到佛
的身像很痛苦,實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這時佛想:我一生中該調化的
眾生基本上已調化了,現在還有最後兩位:一個是三十三天(Tavatinsa)的
極喜,一個是曇花園的外道極賢。世尊思維: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極喜
比較傲慢(Atimana),他肯定不會下來,我乾脆上去度化他。(譯者:所以,
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出去時有這樣的意義,有些高僧大德、居士到我
們學院來聽我們傳法,他們沒有這個緣份;而法王出去時,他們就可以得
到調化。)到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干達國王極喜的宮殿門口,世尊又
想:極喜是很傲慢的,如果沒有化現另一身相,直接顯示自己身相的話,
他肯定不會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干達國王的身相,手拿綠寶石的千弦
琵琶對極喜說:「我們賽琴吧。」極喜聽到後,一看是與他同樣的人,馬
上想通過比賽折服他,便喊他進來。二人都拿著一樣的千弦琵琶,開始比
賽。比賽中,極喜的琴弦斷了一根,照樣能奏出不變的妙音,佛陀化身的
琴弦斷了一根同樣能奏出妙音,直到最後,只剩一根琴弦時,他們都仍能
奏出妙音,但沒有琴弦時,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變的妙音。極喜卻不能
奏出妙音了,他的傲慢倏然消失了,心想:琴弦一根也沒有了,他竟然仍
能彈出妙音,便對佛的化身『極喜』生起了歡喜心。這時,世尊才把自己
的身相顯現出來。極喜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敬信心,於佛前恭敬祈求傳法,
佛陀也根據他的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摧毀薩迦耶見,獲得了
預流果位。
外道極賢,此時看到曇花已全部枯萎,心裡生起了很大的痛苦,心
想:我原來身體很好的時候,曇花全開得很好,我現在已一百二十歲了,
而曇花也漸趨枯萎。看來,我肯定會在短時間內去世了。他心裡非常憂愁、
痛苦,不禁慟哭起來。這時,有一個對他生歡喜心的天人告訴他:「你不
要憂傷,曇花盛開不是因你的福報因緣而來,這裡是金輪王的地方,金輪
王或佛陀出世時,曇花發芽;金輪王開始執政或菩薩現證菩提時,曇花完
全盛開;金輪王逝世或如來涅 時,曇花枯萎。曇花的綻開、凋落非依你
的福報,而是依釋迦牟尼佛的福報而顯現的。釋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趨入
涅 ,故曇花枯萎了,你不要這樣痛苦、憂愁,也不要這樣哭喊。」他聽
到後心想:我心裡有許多疑惑,而佛陀今晚欲趨入涅 ,我應馬上去親近、
拜見佛陀,佛陀一定能解除我心裡的許多疑惑。便立即前往俱捨拉城。此
時,世尊的色身在這裡,阿難尊者在門外守護。外道極賢從很遠的地方看
到了阿難尊者,便祈求:「我聽說佛欲入涅 ,而我有很多疑問請教佛陀,
我相信佛陀能斷除我的疑惑,如果不是很麻煩的話,祈求尊者一定允許我
拜見佛陀!」阿難尊者觀知世尊的化身還沒有回來,所以想盡一切辦法阻
止外道極賢進去拜見。極賢再三祈求進去拜見世尊,阿難尊者告訴極賢:
「你不要這麼做,佛陀現在身體不是很好,你不要去麻煩佛陀。」極賢又
再三祈求:「尊者,你不要這麼說,因佛出世極難得,佛陀馬上要入涅 ,
如今若沒有見到世尊的話,很可惜。我心裡有很多疑問,無論如何,如果
不是太麻煩的話,請尊者給我一個機會去見佛陀。」阿難尊者再三勸阻,
極賢仍再三祈求。此時,世尊已從三十三天(Tavatinsa)返回,佛有天耳,
知內外聲音,聽到阿難把極賢擋於門外,佛告阿難:「讓他進來吧,我接
見外道是最後一次了,我用『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語傳比丘
戒也是最後一次了。」阿難應諾,把外道極賢帶了進來。極賢十分高興,
於世尊前恭敬頂禮,並請問世尊:「現在外道有六大宗派,各有不同觀點,
請世尊開示,他們哪些是對的?」世尊告極賢:「我從二十九歲出家精進
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了很多眾生,對法和非法能無誤取捨,像我們
這樣的法門,外道確實是沒有的。」世尊對極賢詳細講了八菩提支的很多
教言。講完後,外道極賢的一切障礙、疑惑和邪見,已全部斷盡,得到無
垢法要。他又在阿難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最主要的弟子,我願在佛
陀教法下出家,請尊者攝受。」阿難尊者便去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
的極賢,願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請佛陀慈悲攝受他。」如是
祈求後,世尊便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語為極賢傳了比丘
戒,又傳了一些教言。剎那間,極賢成為身著法衣、手持缽盂的出家人,
他精進修持,獲證阿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相等,虛空與
手掌無別。諸天齊讚他的功德。這時,他想:佛陀今晚示涅 的話,我住
世也無意義,不如提前趨入涅 好一點(羅漢生死是自在的)。我應該對
自己的身體作五種加持後趨入涅 ,他發願:我於佛前趨入涅 後,一、
所有外道皆無法接近我的遺體,若外道來時我的遺體周圍有大水圍著,使
他們無法靠近;二、若內道道友來則可以接近我的遺體;三、我的遺體內道
者能抬動;四、外道抬不動我的遺體;五、火化(Sarira Nissanda)時,內
道派梵淨行者能把我的遺體點燃和熄滅,而外道派無法做到。他做了五種
加持後,即趨入了涅 。很多人聽說極賢涅 了,外道派說是他們的尊
者,在路邊、街頭、各個地方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並準備迎回他的遺體;
但佛教內道說是自己的尊者,二派爭執相持。後來佛教內道人說:「如果
是你們的尊者,你們親自來把他的遺體抬走吧!」外道過來時,極賢尊者
的遺體周圍全是大水,他們無法靠近;佛教內道梵淨行者去時則可以靠近。
他們對外道說:「看,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為什
麼進不來?現在依靠我們的加持,你們進來吧。」外道們依靠內道者的加
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遺體。進來後,內道者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
們就把尊者的遺體抬走吧。」但外道千百萬人也抬不動,內道者又說:「你
看,這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如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為什麼抬不動?」內道
者便輕鬆地抬起了尊者的遺體去火化(Sarira Nissanda)。到了火化場,
內道者又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請你們把尊者的遺體點燃吧。」但外
道怎麼也點不燃,內道者又說:「不是你們的尊者吧,如果是你們的尊者,
你們為何點不燃?你們看著我們點燃。」他們邊說邊引起了火,火燃得正
旺時,內道者對外道們說:「如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用牛奶把火熄滅吧。」
但外道怎麼也熄不滅。內道者又說:「你們看,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
的尊者,我們可以用牛奶把火熄滅。」他們邊說邊用牛奶把火熄滅了。「如
果是你們的尊者,你們可以把骨灰拿去供養。」但外道怎麼也看不見骨灰。
內道者說:「說明不是你們的尊者,是我們的尊者,我們供養。」說畢,
內道梵淨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來做了各種各樣的供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前後因緣。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
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印度鹿野苑有一位直智國王,他手下的一位大臣生
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好1。大臣為孩子舉行了隆
重的誕生儀式,依其種姓取名迦葉,大臣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
他。後來相士對迦葉預言:『這孩子如果出家將成為如來、正等覺,若在
家則是轉輪聖王。』當時,有一個小時候就與迦葉要好的的婆羅門孩子—
—無憂,聽到相士的授記後,覺得自己要與他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訴迦
葉:『您將來去森林中苦行的話,不要捨棄我,一定要帶我去。』迦葉心
裡想:在涅 時我不能捨棄他,但現在我不能答應他。於是在表面上答應
了他。迦葉觀察到人生的老病死之痛苦,便發心到寂靜的森林中去修行。
無憂童子知迦葉沒帶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氣:『迦葉這麼不守信用,本來
答應帶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為何現在把我捨棄了?』幾年苦行後,迦葉
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便回到鹿野苑為眾生轉法輪。直智國王準備了各種
甘美的飲食祈請迦葉佛去應供,並在迎接的道路兩旁佈置了各種花、香、
傘蓋、幡幢等,隆重地將迦葉佛迎請到王宮,敷起高座,請佛入座。此時,
無憂聽說迦葉已證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並且接受國王恭敬供養。雖然心
裡很想親近迦葉佛,但因舊怨未消,不願意去迦葉佛面前,只是站在遠遠
的地方觀看。迦葉佛知道無憂沒來親近自己,便遙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
無憂拿到自己身邊,問:『無憂,你為何不來見我?為何不來親近我?』
無憂說:『佛陀,您本來許諾帶我一起去森林,可後來您獨自去了,我心
裡對您生氣,所以就不來親近您。』迦葉佛告訴他:『你誤會了,我當初
的意思是在涅 時不捨棄你的。當時,把你帶到森林中苦行有什麼意義?
現在我們的緣起成熟了,你自己發信心吧。』無憂此時才解開心結,他對
迦葉佛祈求:『佛陀,我願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請開許。』迦葉
佛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為他傳了比丘戒,又傳他一
些相應的教言。但無憂非常懈怠,沒有精進修持。迦葉佛對他宣講了寂靜
處的功德,讓他去一個寂靜處修持,他遵從佛意住了很久。後來,迦葉佛
圓滿了一生的弘法事業,準備示現涅 。這時,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
中夜,如來、正等覺迦葉佛要趨入涅 。也對無憂說了,他聽後非常痛苦,
心想:我雖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麼境界都沒得到,非常慚愧,而今
佛陀即將涅 ,不得不離開他,內心的痛苦無法形容。天人對他說:『不
要如此痛苦,我帶你去佛陀那裡,對你今生會有很大意義的。』天人便把
寂靜處的無憂帶到迦葉佛處。迦葉佛觀察他的根基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之
後,無憂滅盡了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此時,他想:佛陀中夜入涅 ,
我還是先趨入涅
好一些。便先於佛取涅 了。帶他來的天人想:無憂能趨入涅 是我帶
他來得到加持的緣故,以這個善根願我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
在佛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要先於佛趨涅 。諸比丘,當時的那位天
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他當時是發如是的願,今願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
家證得阿羅漢果位,先於我而涅 。」
世尊復告諸比丘:「還有另外的一段因緣。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
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對仙人特別恭敬,盡力地保護他們。當時,如
來、正等覺、人天導師俱留遜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主持了
一次較大的法會,天人也去參加了法會,他聽到佛陀的聲音後,生起了很
大的信心。回來後,對五百仙人宣說了佛陀的種種功德。五百仙人聽說後,
對俱留遜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請天人帶他們去拜見佛陀。於是,天人
就帶他們去了。這五百仙人遙見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心裡頓
時生起了勝於十二年禪悅的歡喜心,他們親近如來,恭敬頂禮,祈求諦聽
佛陀的教法。佛陀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五百仙人
全得到了無來果位。他們又再三祈求俱留遜佛,願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遜
佛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語給他們傳授了比丘戒,並傳授
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毀了薩迦耶見,滅盡了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齊讚他們的功
德。俱留遜佛圓滿了一生度化眾生的事業,準備趣入涅 ,五百比丘覺得:
於佛後涅 沒太大的意義。故於佛前先趨入涅 。此時,天人覺得:此五
百仙人能得涅 全是憑我的引導,我願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遜佛一樣的如來
前,令佛歡喜,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先於如來趨入涅 。諸比丘,你們
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這位天人就是現在的極賢。以其願力成熟故,今生於
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出家並獲證阿羅漢果位,而且先於我涅 。」
諸比丘請問世尊:「世尊,以何因緣極賢在臨終前得佛救度,並證得
羅漢果位?唯願為說,吾等樂聞。」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
也有同樣的因緣。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因
為他有一匹寶馬(寶馬具有他人無法傷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國家都對他
束手無策。因此,他通過各種手段對一些小國橫徵暴斂。後來,寶馬去世
了。消息傳到黎宏國家,很多人特別高興:以前梵施國王擁有寶馬,我們
對他束手無策,現在寶馬已失,便可以伺機報復。梵施國王也知道這些情
況,所以,他不敢邁出皇宮半步。後來,國王聽說從北方來的馬販子販來
一批馬,便對手下幾個擅察良馬的人說:『各位,聽說現在北方來了一批
馬,其中肯定有寶馬,你們去觀察,如果確實有,就把寶馬連同所有的馬
匹全部買來。』他們遵命去觀察,確有一匹寶馬。回稟國王后,國王非常
高興,賞給馬販子很多銀兩,將全部的馬匹都買下了。國王又得到了寶馬,
也不再懼怕他人的報復了。一次,他乘著新買的寶馬去公園裡遊玩,黎宏
國家的人們聽說了很高興,他們也不知道梵施國王又買了新的寶馬,便率
領四大軍隊將整個公園包圍得水洩不通。當梵施國王正在公園裡快樂地游
玩時,突然發現被圍,便驚慌失措,捨棄了所有的隨從,隻身匹馬往回逃。
而公園的四周,除了一個花池與橫欄以外,全都兵馬密佈。梵施國王決定
越池而逃,黎宏國的軍隊知道後,馬上萬箭齊發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寶馬,
寶馬內臟俱出。國王知道寶馬已身負重傷,心裡非常恐懼,想是難以逃命。
寶馬知道國王此時的恐懼心理,就告訴國王:『國王,請您不要害怕,我
雖已身負重傷,但沒把您送回皇宮之前我是不會死的。』國王聽後才得以
安心。寶馬忍著巨痛,一直堅持把國王送回皇宮才死。諸比丘,你們是怎
樣想的?當時的這匹寶馬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梵施國王就是現
在的極賢。當時我就是在他面臨死亡的怖畏時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
今世我也是在示現涅 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輪迴之苦,使他得證羅漢
果位。
諸比丘,另外,還有一段在我臨死之時度化他的因緣:是在很早以前,
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國王,喜好打獵。有一次,耳朵國王率四大軍隊去
森林中打獵,他發現了河邊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隻野獸,立刻令四大軍隊
包圍群獸,準備將他們全部擒殺。群獸知道被困,都很絕望,便四處亂竄,
卻找不到任何藏身之處,它們決定越河而逃,但個個身體矮小,都沒有能
力越過那條河。只有獸王,體大力強,它心裡想:只顧自己逃命沒有多大
意義,不如借我身體來度大家。便對群獸言:『各位,請不要慌亂,現在
河這邊沒有軍隊,我臥在河裡,你們踩著我的身體跳到對岸,就有逃脫的
希望。』說畢便走進河裡,讓群獸踩著它的身體渡河。到最後一個野獸時,
獸王已奄奄一息。這個野獸很擔心自己不能逃脫,獸王便安慰它:『你不
要害怕,待你們全部解脫困境,我才會去的。』最後一隻野獸也安抵彼岸
了。諸比丘,當時的獸王就是現證得菩提的我,最後得救的一隻野獸就是
現在的極賢,其他的野獸是以前度化的仙人。當時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
了它們;現在,也是我在臨近涅 之際度化了極賢,除其生死之畏,令得
聖果究竟之樂。」當時,世尊問阿難:「你有沒有看見很稀有的事?」「世
尊,阿難看見了。」「阿難,你看見了什麼?」「阿難看見了世尊幻化另
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眾生了。」「阿難,是這樣的。為了度化眾生,我將
色身留在俱捨拉城,另一個幻身去三十三天度化極喜了。在臨涅
之際,有兩個必度眾生,一是天上的極喜,一是人間的極賢。極賢易化,
而極喜傲慢放逸,故我親臨三十三天調化他。」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極喜造了什麼業轉生為三十三天(Tavatinsa)
的干達國王,擅奏樂器?又造了什麼業令世尊歡喜?請為演說,吾等欲
聞。」佛告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願力之故。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
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當時,有一位擅於彈奏的琴師從南
方來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國王對他特別器重,像對待大阿羅漢一樣地
做了各種供養。因國王對他歡喜的緣故,他在財富等各方面都很圓滿,在
鹿野苑常住,並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貧窮的居士,他
看到這位琴師過著圓滿舒適的生活,也覺得彈琴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心裡
很羨慕。心想:我將來能像這位琴師一樣該多好!這位居士,他皈依佛門,
一生守持淨戒,在臨終時發願: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願我生生世世生於
富貴之家,成為擅長彈奏的干達國王,(注:在藏史的記載中,干達國王
是極擅長音樂的,故妙音天女有時也稱為干達國天女。)或成為特別擅長
音樂的人; (師言:這裡大家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一個修行人,無論耳聞
目睹到世間什麼樣的榮華富貴、奢侈享樂都不能生貪執羨慕之心,更不能
這樣發願。發這些有漏的願都是錯誤的,如發願做巨富天人等。因為我們
出家人一邊做無漏的功德,一邊回向發願,願很容易成熟。這樣以無漏的
功德實現了一個有漏的心願,豈不太可惜了嗎?我們在座的各位應該共同
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的大恩金剛上師托嘎如意寶等諸多傳承上師都
往生了極樂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剛授記後,一心一意猛厲發願往生
極樂世界,沒有發其它的願。我們還可以依據《普賢行願品》、《大圓滿
願詞》而發願,不能發、更不要發世間有漏不究竟的、無利自他的願。不
要像這位琴師一樣貪圖享樂,帝釋天怎樣都勸不動他去拜見世尊。今生我
們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勝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無漏的功德,我們一
定要發願以此功德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雖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
全知麥彭仁波切曾教言:我們凡夫以信願肯定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後,
再來度化眾生也很方便,對自他利益極大。應該把我們聽聞、宣講《百業
經》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無間往生極樂世界。以此短暫的人生所積
的一切功德,願我們生生世世不離上師三寶,同生極樂國。) 他還發願,
將來在釋迦世尊應化世間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
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這位貧窮的居士就是現在的干達國王極喜,以其
願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與迦葉佛的功德、事業相同故,
今在我前,令我歡喜。」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臨涅 時顯現感受痛苦?惟願
為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為度化眾生也顯示感受痛苦。在
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勝者國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個很莊嚴的王子,
他們為小王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勝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種
食物餵養著。他很快長大了,學習並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間法。後來,勝
者國王告訴他說:「你現在應出巡體察民情。」小王子遵命於父王,便率
眾眷屬出巡。不久,勝者國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療皆不見效,不久就駕崩
了。大臣速派人稟其父王駕崩,請王子速回宮中。可王子不願回宮,並告
訴大臣說:『如果你們能行持十善,我自會回宮;否則,本人絕不會回宮的。』
聞此,諸大臣立即頒布國內行持十善的條令,再請太子回宮,並發誓一定
行持十善。太子這才肯回宮,繼王位執國政。這位年青有為、正直慈悲的
勝利國王常積資糧,做廣大佈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並隨緣佈施
象、馬等各種財富資具,他一直堅持這樣的善舉。奉行十善的人越來越多,
行善者老死後即生天上,天人越來越多。帝釋天想:為何天人增多了?人
間是有佛陀,還是有金輪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來出世與金輪王執政
兩個原因。這樣思維之後,他又作了觀察,才知道不是這兩個原因,而是
勝利國王實行仁政,令人們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頓時,覺得勝利國王
如此行持無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轉念一想:勝利國王的誓言是否堅
定,如果堅定應該供養他,如果不堅定應該鼓勵他。想畢,帝釋天就變幻
出很多乞丐和貧者來到人間乞食,他們祈求大臣:『我們這麼多人無衣無
食,國王能否攝受我們?』大臣將此稟告了國王,國王答應滿足他們的衣
食,可他們祈求:『我們不需其它的飲食,只需人的鮮血。』國王聽後想:
他們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為滿足他們而殺害其他的眾生是不
應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來佈施他們。國王便問他
們:『殺害其他眾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來供養你們好不好?』
他們聽了很高興,國王便抽出自身的鮮血供給他們,一塊一塊地割自身的
肉來供養他們。同時,勝利國王發願:以此善根,願世間無明愚癡增上的
眾生得到無上正等覺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貧者都得到了滿足。帝
釋天很內疚,心想:我現在已給菩薩添了很多麻煩,應該加持他身體恢復。
本來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體馬上恢復,但此時帝釋天已無能為力。為
了讓菩薩生起歡喜心,帝釋天便問:『您供給我們血肉會不會不樂意或生
後悔?』勝利國王說:『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沒有一點不樂意和後
悔,我一念及地獄、餓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這麼說
我們不太相信。』『如果你們不信,我可以發誓,以菩薩和三寶的諦實力,
若我對佈施自身的血肉有一點不悅和後悔,則願我身體不要恢復;若我對
此無有絲毫的不悅和後悔,則願我的身體立即恢復如初。』在發願的剎那,
勝利國王的身體已恢復如初。帝釋天見此,非常高興,便顯現出自己本來
的身相,於國王前頂禮,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薩,我給您添了很大的麻
煩,請您諒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貧民,而是帝釋天。』說畢不見了。諸
比丘,當時的勝利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為了度化眾生也是顯
現了痛苦,今亦如是。」諸比丘聞已,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80)兩位施主—願力成熟 得證羅漢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施主,與妻子共享人間的安樂。後來,
他們夫婦倆對佛法生起了信心,同皈佛門共受居士戒,經常做廣大佈施,
積聚資糧。漸漸地,他們家就如井泉,求施者絡繹不絕。有一天,他們恭
迎佛陀及僧眾去家中應供,準備了豐盛的飲食,世尊接受了供養後,觀察
他們的根基,傳了相應的法。他們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此
後,世尊率僧眾返回了。
後來,有一位造佛塔的執事比丘和一位建經堂的執事比丘去二施主
家化緣。舍利子觀察到,他們二比丘在施主家受供,但不會說法又不會講
經,舍利子便去了施主家與他倆一起受供。之後,二比丘推薦舍利子宣講
佈施的功德。舍利子講了之後,告訴他們:「最廣最深最究竟圓滿的佈施
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夠如量宣說。」(譯者:一般的法,上師可以傳講,
而真正深廣究竟圓滿的法,唯有聖者方能宣講。) 舍利子的宣講使兩位
施主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們夫婦很想在世尊前出家,於是同往佛
前祈求。出家後,精進修持,獲得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
牛糞等同,手掌與虛空無別。諸天共讚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這兩位施主以何因緣生於富裕家,令佛歡喜,
在佛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吾等樂聞。」
世尊告諸比丘:「這是他們往昔的發願力。賢劫人壽二萬歲,如來、
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時,有夫婦倆共同出家,一生中守持淨戒,
積累資糧,臨終時都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沒得到
什麼境界,但以此善根,願我們將來生於富裕家,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
令佛歡喜,獲證羅漢果位。以往昔的願力成熟故,這兩位施主今在我教法
下令我歡喜,出家修持,得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宣說畢,諸比丘歡喜
信受,作禮而去。
(81)大施主—願力成熟 無人可勝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大施主(Pindadayka)名給孤獨,他在祗陀
園裡修建了經堂,供佛及僧,廣作佈施,積累了廣大的資糧。另有一施主
生起了好勝心,想與給孤獨相爭高低,欲以其威望勝伏於給孤獨。他心想:
現在自己做廣大佈施沒這個能力,應去大海裡取回珍寶後,再做廣大佈施
供養,才能超勝於他。於是,他去海裡取回了許多寶藏。在捨衛城做廣大
的供養和佈施,但仍不能超勝於給孤獨施主,雖然他用盡了各種辦法,還
是勝不過大福報的給孤獨。便去請問舍利子:「尊者,我很想超勝給孤獨
施主,但為何不能超勝?」舍利子告訴他:「你想超勝給孤獨施主是很困
難的,因給孤獨施主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的福報很大,能知道有主之寶藏
和無主之寶藏、水中寶藏和陸地寶藏、近處寶藏和遠處寶藏,並能得到這
些寶藏,而你沒有這個能力,故不可能超勝於他。若想超勝於他,你唯有
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以你出家之功德方能超勝於他。」施主聽後,便立
刻在釋迦教法下出了家,並精進修學。不久,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
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後來,給孤獨施主聽說了有位想勝過自己的好勝施主,已經出了家
獲證了羅漢果位,非常高興,便到那位羅漢前對他頂禮而說:「聖者(Ariya
Thera),您已獲證了羅漢果位,我在有生之年願意供養您各種飲食財寶等
資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施主想超勝於給孤獨施主,但卻無
法超勝?後以出家的功德超勝給孤獨施主?請為宣說。」世尊告眾比丘:
他不僅現在發心勝過給孤獨,以前也曾如是發心。那是在賢劫人壽二萬歲,
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Lokavidu)迦葉佛(Kasspa Buddha)出世時,他
也是一位大施主,對另一施主生起了爭勝心。在財富方面無法超勝時,便
出了家,在臨終時他發願:願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及做廣大佈施之
功德(Punna),生生世世生於富裕家,在釋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得
以出家,獲證羅漢果位。他當時是發了這樣的願。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
的?當時的那位施主就是這位羅漢比丘。他當時為了勝過另外一位施主而
出家,今世又是想勝過給孤獨施主而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位羅漢比丘發心如此廣大,其
他施主不能勝過他?唯願為說。」世尊告曰:「不僅現在他的發心非常廣
大,以前也是。早在人壽三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金寂佛
(Konagamana)出世時,有一大國王,準備在自己的花園裡修建一座經堂
供養如來,便對大臣、施主、男女老少宣佈:『你們當中誰能發心修建這
座經堂,便可供養到金寂佛。』其中有一位施主積累了很多黃金發心修建
這座經堂,修成後,供養了金寂佛1。在臨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
世世能超勝一切施主,並能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
果位。以其發願成熟之因緣,今在我教法下得出家,滅盡煩惱,獲證了羅
漢果位。」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82)兩位老人—前世願力 七歲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大國王,名曰增長,他統率軍隊將整個釋
迦族塗炭無餘。阿難尊者的妹妹、妹夫亦無倖存,唯遺留兩個孤兒,流落
於迦毗羅衛城的街頭,無依無靠。無家可歸時,從捨衛城來了一位施主,
看見沿街乞討的兩個孤兒,便認出了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前去詢問他倆:
「孩子,你們的父母哪兒去了?」「我們的父母都被增長王殺害了,留下
我們兩兄弟無家可歸,流浪於街頭。」「你們既然已無人撫養,那就去找你
們的舅舅阿難尊者,他在捨衛城,對親戚特別關心,你們如果去找他,肯
定會得到照顧。」兩個孩子說:「舅舅遠在捨衛城,我們路途又不熟,不知
道怎樣去找舅舅。」施主安慰道:「不要急,等我在此辦完事,可以帶你們
去。」這兩個孤兒耐心地等待。施主事情辦妥後,就把他倆帶到捨衛城,
告訴他們:「你們的舅舅就在此苦行(Tapo Kamma),你們自己去找,我要
回去了。」施主囑咐畢,獨自回去了。這兩個孤兒四處訪尋,終於找到了
自己的舅舅阿難尊者。尊者知道他們是來自迦毗羅衛城的外甥,便問:「你
們的父母哪裡去了?」他倆說:「舅舅,我們的父母都被人殺了,留下了
我們兩個,無處可依,四處流浪。後來,聽說了舅舅您在捨衛城,故特意
來投靠您的。」阿難尊者聽畢,心裡很憂愁。諸比丘見阿難尊者如此,便
詢問道:「尊者為何心裡如此沉重?」尊者說:「這兩個孤兒是我妹妹的孩
子,無依無靠,特來投靠於我,但我是一個苦行僧,自己無資生之源,三
寶的財物他們又不能享用,不撫養又不行,若撫養,對我來說又很困難,
真不知該怎麼辦?」諸比丘勸阿難尊者說:「尊者,還是好好地照顧他們
吧。世尊曾講過,如果對僧眾做利益事,可以對其佈施,因果上也沒有什
麼不應理的。這樣,可以讓這兩個孩子常為僧眾洗缽、洗水果、供花等,
做一些這樣的事是可以開許的。」如此,阿難尊者便攝受了這兩個可憐的
孤兒。(師言:像一般的小孩子或居士,若經常為僧眾做事,僧眾的財物同
樣可以享用。所以,本院每次供齋開許居士們享用,在此有教證的依據。
以後供齋時,希望居士們盡量去挑水、掃地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因
果方面會比較如法。) 平時,比丘把剩下的一些飯菜佈施給這兩個孤兒,
但不足以充飢。後來,阿難尊者就把自己化緣所得之一缽飯食分一半給他
們食用,自己僅食用半缽。日子久了,尊者的法體日趨衰弱。世尊得知後
問余比丘其中緣故,諸比丘便如實對世尊陳白了事情的原委。世尊就問阿
難:「你收養的兩個孤兒是否要出家?」阿難白佛言:「世尊,這兩個孤兒
是要出家的。」世尊說:「阿難,這兩個孩子若出家的話,可以享用僧眾的
財產,沒出家前,為僧眾做些供花果等事,也可以享用僧眾的財產。」世
尊這樣開許後,他倆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又過了一段時間,世尊問阿難:
「你那兩個外甥為什麼還不出家?」阿難說:「世尊,因您早已規定:不滿
十五歲則不能出家,這兩個孩子現在不滿十五,一直在等,所以,還沒能
出家。」世尊又問:「這兩個孩子能否在僧眾曬糧時驅趕烏鴉?如果能做驅
烏之事則可出家。」「驅烏之事足以能做。」「若能驅烏,則七歲可出家。」
世尊如此開許了,他倆都出了家,生活也很好,但很懶惰。白天樂於嬉戲,
晚上長時睡眠,根本不聞思修行。目犍連看到這兩個孩子放逸睡眠度日,
便對阿難說:「讓兩個孩子這樣地虛度很不好,應該嚴加管教!」阿難說:
「我確實太慈悲了,這兩個孩子一點也不聽話,不聞思修,我也沒辦法,
不如交給您來管教好不好?」目犍連尊者爽快地應承管教這兩個孩子。這
兩個孩子很害怕,心想:這個比丘肯定很厲害,以後肯定會很嚴厲地管教
我們的。但又不敢違背舅舅的言教,只好在目犍連尊者座下學習。目犍連
尊者開始還是比較嚴厲,可漸漸地也是很慈悲,不能嚴厲管教了。阿難尊
者就問目犍連尊者:「您現在怎麼也嬌慣這兩個孩子?」目犍連尊者說:「不
行,這兩個孩子已經瞭解到我很慈悲,所以,一點都不聽話,實在拿他們
沒辦法。」阿難尊者說:「您確實對他倆束手無策的話,那就請用方便法使
他倆生起厭離心。」目犍連尊者便答應了。
一天,目犍連尊者帶著兩個孩子外出玩耍。他以神變幻現一個異常
恐怖的地獄,並發出各種巨響。尊者故意問這兩個孩子:「聽,這是什麼
聲音?」「我們也不知道,這麼令人害怕。」「那你們去看看究竟是什麼聲
音。」他們倆去看時,只見地獄裡的眾生正在遭受燒殺、煎、熬等各種痛
苦,令人目不忍睹;再轉到一個非常大的鐵鍋旁,見鍋裡正熬著鐵水,空
無眾生,他倆覺得奇怪,就問地獄裡的眾生:「為什麼這個鐵鍋裡只熬鐵
水,有什麼意義?」他們說道:「這不是沒有意義,因人間阿難尊者有兩
個外甥,天天不聞思修卻享用僧眾的財產,待他們離開人間時,墮入地獄,
就在這鍋鐵水裡煎熬。」聽後,他倆非常恐懼,即速返回到尊者身邊。尊
者問其所見,他們說:「尊者,我們已親眼目睹地獄之苦,真是可怕極了。
我們若再不精進聞思修,將來肯定會墮地獄的,現在我們很害怕。」尊者
說:「以前我對你們講的,你們不太相信,現在你們親眼目睹地獄中種種
痛苦,以後你們看著辦吧。」
從此,兩個孩子夜以繼日精進修學。若在早上沒吃飯時想起地獄的
痛苦便不思飲食了;若是已吃過飯後想起地獄的慘景遂將食物全部吐出。
如是茶飯不思精進聞思修行,漸漸地體衰無力,面色萎黃。阿難尊者見此
情景,便去詢問目犍連尊者其中緣由。目犍連尊者如實告曰:「大概是這
兩個孩子見到地獄的景象以後非常恐懼,故不敢吃飯。」阿難尊者很擔心
長久下去會把兩個孩子的身體拖垮。便請求目犍連尊者,能否再以善巧方
便安慰這兩個孩子,目犍連尊者答應想個辦法。
過了幾天,目犍連尊者要帶兩個孩子去外面的花園裡玩,但兩個孩
子不敢去。尊者告訴他們說:「今天我們不去上次的地方,我們到另外一
個很好的地方去玩。」兩個孩子就跟著目犍連尊者出遊了。尊者又幻化了
一個美妙的天堂,天堂中的天子天女無憂無慮的生活著。聽到各種天人的
音樂和手掌聲時,目犍連尊者問這兩個孩子:「我們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兩個孩子都說不知道,尊者就遣他們去看個究竟。他們看到很多的天子和
天女,週身以天人的珠寶裝飾著,共同享受非常美好的生活。兩個孩子心
裡很羨慕這種天人的生活。後來他們又看到有兩個獅子座1,有很多天女
圍繞著,演奏各種樂器,供養各種鮮花。兩個小孩便問:「為什麼這兩個
獅子座上沒有天子呢?」眾天女告訴他們說:「現在人間阿難尊者的兩個
外甥,他們不精進聞思修行卻享用僧眾的財產,故會墮入地獄受苦報;又
因他們害怕墮地獄而精進修行的功德,於未來世會轉生天界。這兩個獅子
座是為他們準備的。」聽到這番話,兩個孩子非常高興,心想:如果現在能
精進修行,以後還是可以轉生天界的。他們歡天喜地的跑回來將實情一一
稟告了尊者。尊者慈悲地對他們說:「你們已經親眼目睹了善、惡趣的苦
樂,所以你們一定要精進地修行啊!」此後,兩個孩子特別精進修持佛法,
他們終於發現無論生於地獄、餓鬼、傍生、人、阿修羅或天人中,皆沒有
任何安樂可言,一切都是有漏法,三界輪迴猶如火宅,一切都是痛苦的本
性,真正地生起了出離心。(師言:對於出家人,出離心是很重要的,但
我們剛出家時是否具有出離心有兩個觀點:一種說出家時必須要有出離
心,否則是不得戒體的;另一種說法是,只要能夠發起出離心,暫時有沒
有是無所謂的。但從《百業經》 的內容來看,剛剛出家的時候不一定有
很勇猛的出離心,但佛陀已經開許他們出家了。所以,在出家以後才生起
出離心也可以得到戒體。) 以後他們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
證得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
諸天讚歎他們的功德。得果後,他們二人經常依神變到各處去採集水果、
鮮花等來供養僧眾。僧眾感到這兩個小孩很稀有,都覺得他們是非常了不
起的。有些年長的比丘們因之而自覺慚愧,這兩個年僅七歲的小孩子皆已
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境界,而我們這些頭髮都已變了三次的人卻仍無甚證
悟,若還不精進努力那真是很慚愧啊!(譯者:這裡「頭髮變了三次」大概
是指人小的時候頭髮是紅色的,青壯年時是黑色的,等到年邁的時候頭髮
是白色的。)於是,他們也開始精進努力,很多比丘都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這兩個孩子往昔造了什麼業,七歲便滅盡了三界
輪迴的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佛告諸比丘:「這是他們前世的發願力。」
(師言:從《百業經》的開頭到結尾都說明了發願的重要性。所以,我們
在念《普賢行願品》的時候一定要發清淨的善願,切不要發下惡願。) 很
早以前,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當時,
迦葉佛率眾比丘出遊鹿野苑,有五百青年人在花園裡享受美好快樂的生
活。他們在遠處看見如來出遊的盛況,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很多人覺得
如來出世的機會很難得,欲發心出家,可是有些人說:『現在我們是風華
正茂之時,應享受人世間美好的生活,等到年老的時候再出家不是很好
嗎?』(師言:如今社會上的人多數認為年青的時候捨不得出家,等我老
了的時候再出家,或者等到把家裡的一切安排妥當再出家等等的說法,這
是完全不對的。要出家就應馬上出家,不要左顧右盼猶豫不決,不要詢問
別人。)(譯者:自從講了《百業經》後,我們的漢族弟子中已有一百多
個人立即出家了,現在都精進修學成為真實的佛弟子。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覺得這個選擇很不錯,大家應隨喜功德。)還有些人覺得不該出家,等
到生了兒子女兒以後才出家。可是後來他們在家中一直忙於生計,生了孩
子就去世了,沒有了出家的機會。(師言:有些人說明年、後年到學院來
常住,可是沒等來學院就去世了。)(譯者:前兩個月時,漢族弟子當中
有些老年人,雖然我和益西彭措堪布再三勸其出家,但仍不願出家,結果
在回去的路上已死掉了。)最後,那五百個人中只剩下兩個人尚活於世。
夥伴都一個個地死去了,這兩位老人才醒悟過來:我們二十五歲時就發心
出家,現在已是年邁體衰,若還不出家,恐怕今生再也沒有機會出家了。
他們將自己的財產上供下施後於迦葉佛前出家了。因佛陀規定:新出家的
人必須承侍先出家的上座之故,雖二位老人已是年邁古稀,但仍必須做很
多事情。僧團中一些僧人經常欺負他們二位老人,叫他們『老糊塗』、說
他們的過失等等。其中一位老人生起了嗔恨心,覺得自己天天為別人做事
情,卻要受這樣的侮辱,心中很是忿然。而另一位老人的心胸很開闊,他
對夥伴說:『不要生氣,這並非他們的錯,如果我們早一點出家就不會發
生這種事,要說錯還是我們的錯。』這位老人遂誠心誠意地懺悔,沒有受
到報應。(師言:有些惡業如生嗔恨心等,像這位老人一樣立即懺悔,以
後也是不會受報的。)他們一生中出家,在臨終時發願:我們一生在佛的
教法下出家,令佛生起歡喜心,以此功德,願我們能在釋迦佛出世時童貞
入道,(譯者:這兩位老人很害怕,覺得老年出家很困難。你們當中的老
人們也應注意,若今生未得證悟,也應發願來世彌勒佛出世時能變成小沙
彌。老年出家的人不一定能精通戒律的學處,經常可以見到一些老年人因
不懂戒律以至於行為很不如法。)滅盡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如不夠出
家的年齡,願佛陀為我們特別開許可以出家。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的二位老人即這兩個孩子。因他們的願力故,今
生在我教法下,七歲時得我特殊開許他們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83)吉祥跛子—惡口罵僧 報以跛腳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長大娶妻,與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
九個月後,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上半身的身相非常莊嚴,但雙足卻呈
畸形。自從生下這個孩子,施主家裡一切都非常吉祥(Mangala)圓滿,施
主為孩子舉行了誕生儀式,因雙腳殘疾之故,取名為跛子。用牛奶、酥油、
酸奶等精心地餵養。隨著跛子的長大,施主家裡也是越來越富有,無論做
什麼事,只要一提跛子的名字,都能順利圓滿。捨衛城的人們得知這個消
息後,無論做任何事情之前,總要提這個孩子的名字,準能圓滿成功。所
以,他在捨衛城一帶頗有名氣。他也學習並精通如八觀察等世間的各種學
問。
有一次,他乘著馬車率眾眷屬一起出遊,遠見人們成群結隊地湧向
祗陀園,跛子問隨從的眷屬:「他們那麼多人湧向祗陀園是做什麼?」隨
從告訴他:「是去朝拜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跛子疑問道:
「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釋迦牟尼佛身為迦毗羅衛國1的太子,相士
曾預言:太子若出家則證得佛果,若在家則為轉輪王。後來,太子出家證
得了佛果,眾人對太子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與敬信心。」聽了這話,跛子
令眷屬去祗陀園。時世尊正為眾多眷屬傳授佛法,跛子遙見世尊三十二相,
立刻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下馬車急趨佛前,頂禮於足下。世尊觀察他的
根界意樂,傳授了相應的法,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心想:
我這個身體若不是殘廢,就可以在佛的教法下出家,而可惜我身根不具足。
就在發心出家的剎那,他的身體立即康復如同常人。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
悅,馬上在佛前祈求出家,佛陀開許了,並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為他傳授了比丘戒。他自己也精進修持,不久滅盡三界輪迴的
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
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因此,諸比丘請問:「世尊,這位比丘以何因緣
生於富貴之家卻是個跛子?以何便能吉祥圓滿?以何因緣,在他發心出家
的剎那即恢復如常人,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唯願世尊為吾等
演說。」
世尊告曰:「眾比丘,這是他前世的願力成熟故。賢劫人壽二萬歲,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位大優婆塞1(Upsaka),廣
聞多學,非常了不起,眾人對他像對待上師一樣地恭敬供養。當時,迦葉
佛到鹿野苑傳授佛法,這位大優婆塞帶著許多信眾到佛前聞法。迦葉佛去
別的地方廣轉法輪,他仍在鹿野苑為眾人傳法,受到了眾人的恭敬,眾人
便以五百嘎夏巴涅供養他,他自己沒享用,拿到寺院裡供養了僧眾,僧眾
對他也很好。待第二次再來寺院時,正趕上僧眾誦戒。(譯者:因誦戒時,
在家人除了兩個特殊的羯磨外,其餘的都不能聽。)雖然,他發心很大,
但誦戒(Uposatha)是不能聽的。管家就將大優婆塞及其餘全部的在家人趕
出了經堂。那些不明道理的在家人對大優婆塞慫恿道:『我們今天被趕出
經堂是沒什麼的,因為我們人小。可像您這樣的大優婆塞,對寺院做了這
麼大的功德,居然也被趕出來了。』聽到這些撥弄是非的話,他生起了憎
恨心,惡口罵道:『你們每天象跛子一樣坐在法座上,我給你們做了那麼
大的供養,今天竟然把我從經堂裡趕出來,也不單獨跟我說明,這麼多人
前,也不給我面子……』僧眾知道他惡口罵僧造了很大的惡業,應該救度
他,便去勸導他:『你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不管怎樣,你畢竟是個在家人,
對這麼多僧眾無理相罵,肯定會有果報的。』他自己也想通了,作大量的
懺悔。(師言:這次傳講《百業經》,本院內部收穫大小還不太清楚,但
外面很多人收穫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內部弟眾們也多發願不再給
人起綽號等,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發願:不對上師僧眾惡口相罵!如
有的話一定要立即懺悔,否則,這個果報非常可怕。)他在臨終時發願:
願我一生中供僧持戒的功德,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眾生一提起我的名
字,事事都能吉祥順利,願我對僧眾惡口相罵的惡業不要成熟,一旦成熟
的話,則願我在發心出家的剎那滅盡惡業。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
時的大優婆塞就是現在的跛子,他曾五百世受跛子之報,這是最後一世。
因其願力成熟,故生於富貴之家,眾生一提其名便事事順利吉祥,又令我
歡喜,在我教法下出家,獲證了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宣說畢,眾比丘歡
喜信受,作禮而去。
(84)五百仙人—腳印引路 兩世得度
一時,佛在捨衛城。寂靜的森林裡住著五百仙人,他們經常以火供
來供養天尊。如來、正等覺、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
七菩提支、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日日夜夜觀照一切眾生的
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仙人被調化的機緣已經成熟了,便顯
示神變,在五百仙人做火供的灶裡留下了一個腳印。五百仙人見到了灶裡
的腳印後,世尊又加持使五百仙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將灶內的火燒燃。眾仙
人見到這些怪事以後,深信這都是天尊大自在的加持,是修行的瑞相,心
中無限歡喜,便將供品供在腳印上。這時,以佛陀的加持力,所有的供品
都燃燒起來,火焰一直衝上梵天界。仙人們見此情景更加確信是大自在天
垂憐加持的結果。佛陀為令這些仙人趣入佛法,以神變力,從他們火供的
灶邊直到祗陀園中間的路上全都留下了腳印。仙人們見到腳印後一致認為
是大自在天降臨人間,他們便決定跟隨腳印前去拜見大自在天。五百仙人
一路追尋來到祗陀園。時釋迦世尊正在為數百眷屬傳授妙法。眾仙人遙見
世尊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身相,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有善根的眾
生見到佛陀時,心中的喜悅勝過十二年的禪悅1(Samapatti)。(師言:當
時的五百仙人是很有善根的,他們見到佛陀時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同樣,
在座的四眾弟子(Catu Parisa)中,有些人也是因前世的善根故,於今世
見到上師時忍不住流下淚來,或者心裡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和信心等,這
都說明其與上師有很深的因緣,如同密勒日巴(2)(Milarepa)聽到瑪巴洛
扎(Marpa Lozawa)名號一樣的道理。)他們在佛陀的腳下恭敬頂禮,佛陀
也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五百仙人全已得到了無來果。得
果後,他們又於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佛陀開許了,並以「善來比丘
(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傳給他們近圓戒(Upasampada)。他們精進修
持,滅盡三界輪迴的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
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也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五百仙人依佛陀腳印為引導,並最終證得了
究竟的羅漢果位,這是怎樣的因緣呢?」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
前世他們也是依佛陀腳印為引導而獲得出家身相的。」早在賢劫人壽二萬
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當時,如來顯示種種神變,
度化無量的有緣眾生。同時,森林裡有五百仙人在苦行。五百仙人已修得
各種神變,他們可以從居處飛到檀香山。一次,他們於虛空中飛行時,迦
葉如來在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腳印,使他們不能再飛行了。他們暗暗懷疑,
是不是自己的神變退失了呢?後來,一個天人告訴他們:『並不是你們的
神變退失了,而是地面上有如來的腳印。不僅你們,即使梵天、帝釋天也
是不能飛行的。』這五百仙人聽到此言,當下對迦葉佛生起了極大的歡喜
心。時迦葉佛在從仙人們居住的森林到如來居所之間的路上佈滿了腳印。
仙人們認為,這些腳印是天尊大自天留下的。他們跟隨腳印前行,最後見
到了迦葉佛,生起大歡喜心,於佛足下恭敬頂禮,出家受持比丘戒。迦葉
佛給他們傳了相應的佛法,他們一生出家,臨死時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
葉佛教法下出家,雖未得到任何境界,但願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能令
佛歡喜,並於佛教法下出家獲得阿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五百仙人就是現在的五百仙人。因其願力成熟故,今於我的教法下
出家證得羅漢果。」
(85)盲 人—挖出他眼 累世成盲
一時,佛在木特樂(城市名)芒果園。木特樂有一施主名具資,其
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他長大娶妻後,共度美好的生活。其妻有孕,九
個月後生下一個孩子。不幸的是,這個孩子雙目失明,是個盲人。施主夫
婦看到這個孩子以後,心中非常痛苦。他們覺得生一個孩子很不容易,而
這樣失明的殘疾孩子不如餵狗算了。他們便在黃昏的時候悄悄的把孩子丟
棄在街頭。
如來、正等覺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的功德,時時刻刻都在觀察眾生
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這個殘疾的嬰兒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而且依靠他還可以
調化更多的眾生,便加持使嬰兒沒有被惡狗吞噬。第二天一早,世尊著衣
持缽帶領比丘僧眾到木特樂來了。當地的人們見世尊一早便率僧眾來此,
皆感十分稀有,他們猜測:今天肯定有很精彩的事情。此時,佛陀思維,
這個孩子若能回憶前世並能與我對話將會有很大的利益。於是,世尊便入
這種等持,以佛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使這個殘嬰能夠回憶前世,也能與佛陀
對話。世尊問這個孩子:「你是醜陋者嗎?」孩子說:「是的,我是醜陋者。」
世尊又問:「你覺得身(Kaya)口(Vaca)意 (Citta)所造惡業的果報會成熟
嗎?是不是很痛苦?」「佛陀啊,身口意所造的惡業肯定是會成熟的,那
果報真是苦不堪言啊!」「那麼,你是依止了怎樣的惡知識才造此惡業
(Akusala karma)?」「並非是依止惡知識的緣故,而是我的心相續沒能
調伏。」(師言:現在很多人心相續的煩惱無法調伏,所以造下了諸如謗
法、謗上師、殺生及邪淫等等的惡業。造這些惡業不是因為環境和他人的
影響,而是自心不清淨的原因,所以調伏自心很重要。) (譯者:我們的
心必須要以佛理來教化,如果從道理上未能精通,自心與佛理相違,便很
不應理。此處雖強調了理論,但不要只管口頭上誇誇其談,而是要側重於
實修,經常觀察內心。凡夫人不生煩惱很難做到,不管怎樣心裡也是有很
多痛苦很多煩惱,而且煩惱經常是難以抑制,但我們必須明確自己是修行
人。當煩惱生起時,一定要想辦法對治,比如祈禱上師、於大圓滿境界中
入定、思維因果不虛或者猛厲地懺悔等,以這些方便方法來遮止相續的煩
惱。我們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人,一般社會上的人既不知對治煩惱,也不懂
懺悔罪業,更不要說轉為道用了。但我們已經聞思了很多大乘佛法以及無
上大圓滿的修法,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也為我們傳了很多甚深的竅
訣,依靠這些法寶來對治煩惱已足夠了,切不要像這個殘嬰一樣!)木特
樂的人們見此情景,深感稀有,同時心中充滿了疑惑。都在暗自琢磨這個
孩子的來歷。人們都想知道這個嬰兒到底是誰,他的前世是怎樣的,為什
麼他能與佛陀對話,為什麼他能夠回憶前世?懼於世尊的威嚴之故,便向
阿難尊者講述了心中重重的疑問。尊者說:「只有佛陀是遍知一切的,你
們應該去請問世尊才對。」這些人直言道:「因懼怕佛陀的威嚴,我們不
敢冒犯。尊者,您能否代替我們去請求世尊開示我等?」尊者答言:「本
來我也是敬畏於佛陀的威嚴,但你們實在很可憐,我就代你們請問吧。」
阿難尊者來到佛前,恭敬頂禮,合掌祈求:「世尊,這個孩子前世是誰?
他在前世造了什麼業?為何他能夠回憶前世,如此幼小卻能與您對話
呢?」佛陀告阿難尊者:「這個孩子在前世曾造了很大的惡業。」接著,
世尊講述了這個盲目孩子的前後因緣。
在很早以前,統治木特樂城市的國王名叫醜陋者,他的性情十分殘
暴,有著極強的嫉妒心,而且他把所有的王妃都管理得很嚴格。如果他帶
著王妃出遊,街道兩旁的門窗都不准打開,更不准別人看他王妃的臉。萬
一有人不留神見到了王妃的臉,他會立即剜掉那個人的眼睛。一次,他與
王妃眷屬們一起在公園裡遊玩。那時,沒有如來出世,有一位圓滿功德的
獨覺在山林裡修持。具諸功德的獨覺剛剛走出來時,國王和其他的人都沒
有看到,恰恰被幾個王妃看到了。她們見獨覺的身相莊嚴,身心調柔,生
起了無比的歡喜心。王妃們取下各自的面紗,於獨覺前恭敬頂禮。國王聽
到此事後,嗔心大起,立即命令手下的人把獨覺的雙目剜出來。其手下人
助紂為虐,將獨覺的雙眼剜出來了。(師言:有些眾生造下的惡業難以計
數。在座的各位可能挖獨覺的眼睛、挖佛的眼睛等事是沒有做過,但挖其
它眾生的眼睛或損害其它眾生的事肯定是做得不少。所以,我們應該仔細
想一想今生中曾造什麼樣的業?想一想,前世造了什麼業?想一想無始劫以
來都造了什麼業?雖然我們不能回憶前世,但我覺得肯定造過很多惡業。
如果今生不精進懺悔的話,那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解脫?所以,應多念「嗡
班則兒薩 」來懺悔。否則,他日親身受報時是極為可怕的。) 這位
獨覺因為前世的惡業感招,受害時沒能顯現神變。(譯者:所以,有些高
僧大德因前世的業感,受害時不一定能顯現出神變。聽說前一段時間,噶
托派的五大活佛之一夏擦仁波切因車禍而示現圓寂了。我認為二者道理相
同。) 獨覺知國王一夥人造了很大的惡業,為了救度他們便顯現神變。
(獨覺的神變在失雙眼後又恢復了。)他飛入虛空中,示現燃火、下冰雹、
閃電等神變。因凡夫人對神變有很大的信心,國王見此情景,馬上對獨覺
生起了信心。他如木頭倒地一樣,五體投地,於獨覺足下恭敬頂禮,祈求
懺悔:『大尊者,您下來吧,我們沉溺在輪迴中的有情造了很大的惡業,
我祈求您接受我的懺悔。』他懺悔後,獨覺藉此而示現涅 了。國王對獨
覺有很大的信心,將獨覺的骨灰作成遺塔,並在遺塔下發了一個願:願我
在此後的生生世世中不要承受今生所造惡業的果報;以我造此塔、恭敬供
養獨覺的功德,生生世世中生於富貴之家,並於比此獨覺更殊勝的如來面
前令佛歡喜,出家獲得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國王
就是現在這個盲目孩子。因他以噁心曾剜掉成千上萬眾生的眼睛,故其業
成熟時於五百世中生於地獄,受了無量的痛苦;從地獄中解脫後,於五百
世轉生盲目餓鬼;次後又於五百世中轉生為盲目的傍生;從三惡趣中解脫
後,又於五百世中轉生為盲目人。(師言:確實,他造的惡業是很嚴重的,
所受的果報亦是在三惡道中乃至轉生人中時,在釋迦佛的教法中尚未解
脫。)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這個孩子在什麼時候才能滅盡痛苦?」世
尊告曰:「將來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善意如來出世時,這個盲人才轉
生成一個六根具足的人。於彼佛教下出家,滅盡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
證果以後,以他前世惡業最後的果報成熟,其業力顯現的烏鴉來啄食他的
眼睛,以此因緣他示現涅 。從此以後,再不用感受痛苦。」(譯者:聽了
這個公案以後,我們應好好地想一想,已得到獨覺、聖者羅漢的果位仍要
受業報,我們還願意傷害其他的有情嗎?我覺得《百業經》的加持力是很
大的。以前,很多人對因果沒有很大信心,但自從聽了《百業經》以後,
四眾弟子(Catu Parisa)從修行和行為上都有了很大的進展。我相信以後
閱讀《百業經》的人也同樣獲得利益。)
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是宣說竟,在座的人都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世
尊見眾人已堪為法器,便為他們傳了相應的佛法。眾人中有些得了加行道
的暖位、忍位、頂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
阿羅漢果;有些種下了金輪王的種子;有些得到了梵天、帝釋天的果位;有
些得到獨覺果位;有的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更多的人對三寶生起了無偽
的信心。
(86)裸體迦葉—臨終信佛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的附近有一戶貧窮的農民,其妻懷孕九個月
後,生下一個孩子。家人為孩子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賀生儀式,因這家人是
外道迦葉種姓,故為孩子取名為迦葉。家人用牛奶、酸奶、酥油餅等餵養
著迦葉。他長大後,與父母一同忙於農務。但他看到父親殺死成千上萬的
眾生時,便勸告父親說:「父親,您殺害那麼多的眾生,怎麼忍心呢?」
父親對他說:「孩子,你不要這麼說,你還小,不懂這些道理。」迦葉聽
了,非常難過,心想:如果一直與父親這樣生活下去是沒有意義的。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隨緣度化無量的眾生。一
次,世尊來到王捨城,人們互告釋迦世尊將普降甘露妙法的好消息。迦葉
聞訊很想跟隨佛陀出家行持佛法。他徵得父母同意後,便往王捨城去拜見
佛陀。可在途中,他遇上了一位外道行者,誤以為就是世尊,便隨其出了
家。(師言:現在這種情況極多,欲求正法的人卻常遇邪知識的誤導。)
迦葉跟外道修學,學得很不錯,頗有名氣。因他皈依的是外道裸體
(Nagga Samana)派,所以,人們都稱他同姓裸體迦葉。一次,他觀察自己
的壽命,只剩七天了,(外道修行後,也可以得一些神通。)心中更是痛
苦,痛悔自己選錯了路,至今沒有修證佛法,卻已瀕臨死亡。後來,有一
位對世尊教法極有信心的天尊告訴他:「你何必如此痛苦,要想得解脫
(Vimu-tti),就應該去王捨城,那裡有世尊,肯定會傳授給你解脫的法。」
裸體迦葉聽了,便立即前往王捨城去。途中,他前思後想覺得:世尊的眷
屬都是有慚有愧的,而我無片布遮身,如此前去肯定會遭人譏笑。想著想
著,他不敢再繼續前行,就找了個地方住下來。但他心裡一直在想:世尊
啊世尊!您是否知道我的心情?
如來、正等覺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
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佛陀觀知這個外道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便著衣持缽去了迦葉藏身
之處,迦葉見世尊到來,頓時生起極大的信心。他來到佛前,請教了問題
後,對佛陀祈求:「果達瑪尊者(Gotama Samana),我有一些疑問,您能否
現在給我解答?」佛言:「現在我要到王捨城去化緣(Pindapata),沒有時
間,以後你到我經堂外面來,我可以給你答覆。」迦葉又請世尊馬上給他
回答,世尊未開許。迦葉第三次請求世尊,(因他自知壽命將盡,心中很
著急。)仍未得到開許。迦葉第四次於世尊前祈求,世尊也不得不答應。
(譯者:現在有些人也是這樣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上師或其他人
面前再三祈求,一次不行,但再三祈求就把他人感動了。)迦葉在世尊前
請問:「大尊者,痛苦是自己造的還是他人造的,是自他共同造的還是非
二者所造無因而生?」佛陀給他解釋道:「在勝義中,是遠離一切戲論的,
在世俗中是如夢如幻以因緣而生的。」一一為他傳授了順行十二緣起(藏
文《百業經》中廣明)。世尊傳法後,迦葉得到了無垢法眼,並對佛法生
起了不退轉的信心,得到了殊勝的境界。他感激世尊的恩德,讚歎隨喜之
後,皈依了三寶,便返回了。
在返回的路上,裸體迦葉被一頭牛撞死了。死相很吉祥:諸根寂靜,
面部潔淨,皮膚鮮白。(譯者:一般對死人的觀察是:修行好的人,面部表
情很安祥,看見他的屍體也不害怕;業障重的人,看見他的屍體就會生起
恐怖感。)次日,很多比丘托缽去王捨城化緣,聽說了裸體迦葉在返回途
中不幸被牛撞死,死相很吉祥。化緣畢,眾比丘返回經堂,恭敬頂禮稟白:
「世尊,昨天在您前聞法的裸體迦葉,在返回途中被牛撞死了,死相很吉
祥:面部潔淨,皮膚潔白。請問世尊,他將生於何處?死於何處?請世尊
為吾等演說。」世尊告諸比丘:「裸體迦葉在我前聽授佛法,已證悟法義,
他是真實涅 。(譯者:有些大德高僧尤其是大修行者,圓寂時不一定全
要打坐,死相上有各種顯現。如:以前的修證很高的貢主札仁波切也翻車
而示寂;《中觀莊嚴論》的作者極命菩薩是被馬踢死的;以前的一位大圓
滿瑜伽士—給哲班智達是被壞人砍殛的。所以,大德高僧們在有不同的顯
現時,不要以凡夫之見妄加誹薄。)你們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做成遺塔供養。
世尊作了授記後,諸天人也非常歡喜讚歎,在空中說:「現在裸體迦葉已
真正涅 了。」很多外道聽到後特別興奮,想是自己宗派的行者,便組織
人群高舉旗幟,到街頭路口得意地說:「釋迦牟尼佛說我們外道沒有究竟
涅 的,但你們看,諸天人已在空中宣告眾人,裸體迦葉修得非常圓滿,
已真實趨入涅 。」同時,還想把裸體迦葉的骨灰做遺塔供養。諸比丘奉
如來教言,也準備迎請裸體迦葉的骨灰做遺體供養。因此,彼此發生了很
大爭執。外道說是自己的同姓裸體派的行者,內道比丘說:「因他在佛前
皈依聞法了,是內道梵淨行者。」雙方僵持不下,外道說:「雙方再爭也
沒結果,乾脆問天人,天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比丘們答應了。裸
體外道派認為是自己的人,即問天人:「裸體迦葉到底是佛教梵淨行者還
是外道的修行者?」那些對佛教有信心的天人如實地說:「他不是依外道
法修行成就的,而是依世尊的教法入真實涅 的。」外道聽畢,灰溜溜地
回去了。眾比丘把裸體迦葉的骨灰做了遺塔,恭敬供養。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同姓裸體迦葉,以何因緣被□牛撞死?以何
因緣令佛歡喜?請世尊開示。」世尊首先宣講了四個男孩殺害了四個妹妹
的因果報應。復次又告諸比丘:「很早以前,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
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佛陀在鹿野苑轉法輪,有婆羅門兒子對迦
葉佛生起極大的信心,到佛前恭敬頂禮,迦葉佛傳給他相應的教言。婆羅
門兒子在佛前皈依、受持戒律,並且廣行佈施,積累資糧。他在臨終前發
願:我一生在迦葉佛教法下皈依守持淨戒,雖沒有得到什麼境界,但以此
功德,願將來於釋迦牟尼佛出世時,能夠皈依三寶,令佛歡喜。以其願力
成熟之故,他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守持淨戒。」
(87)迦葉主尊—以慢心故 遲得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附近有二千萬仙人,他們精通一切經論,具
有無礙神變,已得四禪五通。一次,世尊在無熱惱海邊為很多眾生授記後,
帶領五百眷屬一起騰空飛回住處。二千萬仙人見到佛陀與眷屬們在空中飛
行的情景,對世尊生起了歡喜心。他們覺得,世尊與眾眷屬一起飛行是很
了不起的,所以捨棄了原來的一切,前往祗陀園。他們到世尊前恭敬頂禮,
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和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們自己也精進修持,最後
皆已得無來果位。但眾仙人們的主尊因傲慢心太強之故,沒得到任何果位。
(師言:在我的印象中,學院當中聞思修行較好的人以及大堪布、活佛等
的傲慢心是很少的,其他人中也許有人心存傲慢。四眾弟子(Catu Parisa)
們應明確地知道,只要在上師面前有傲慢心,上師的加持是得不到的。不
管是在哪一個上師前,如果認為上師不如自己,那麼上師的加持是根本得
不到的。)
仙人們又祈求:「世尊,弟子願於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近圓戒,請世
尊慈悲開許。」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給他們傳
授近圓戒,並傳授了教言。二千萬個仙人精進修持,終於滅盡煩惱,證得
阿羅漢果位。他們的主尊仍未得到任何果位,故心裡很慚愧,他開始修學
三藏,成為一位著名的法師,但他仍不滿足,更加精進修行,後來調伏了
煩惱,也證得聖者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
掌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仙人主尊以何因緣先為慢心所障,未能得
果,而後精進方證聖果?唯願為說,我等樂聞。」
佛告諸比丘:「此仙人主尊不僅是今生,以前他也是很傲慢的。久遠
以前,一靜處有一位婆羅門教主。一次,他去森林中撿水果時,看見二千
萬仙人在修禪,心裡很羨慕他們的生活,便捨棄了自己的一切,到仙人那
裡出家。後來,他精通了一切論典,成為仙人們的主尊。他給二千萬仙人
傳授教言後,仙人們都得到了四禪五通。而他因自恃是傳法師之故,未成
就任何境界。而後,他觀察到了自己的過失,通過精進修持,終於也得到
了四禪五通。諸比丘,此仙人主尊前世曾如是方得果位,今生亦如是才得
聖果。」
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二千萬仙人以何因緣對佛生起歡喜心,在
佛教法下出家獲得羅漢果位,請世尊開示。」佛告諸比丘:「這是他們前
世願力所致。曾經賢劫人壽四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出世。佛陀
度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後示現涅 。時一國王名具嚴,將佛遺體做成遺塔。
塔落成竣工後,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另有一國王帶領二千萬眷屬於塔
下供養發願。國王發願:願以今日供養、頂禮佛塔的善根,將來生生世世
中轉生富貴之家,將來在象俱留遜佛一樣的如來出世時,於其教法下出家,
滅盡煩惱,獲得羅漢果位。眾眷屬皆問國王如何發願?國王如實告訴他們,
眾眷屬也發相同的願。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發願的國王就是現
在的仙人迦葉,國王的二千萬眷屬就是現在的二千萬眷屬。因他們發殊勝
願故,生生世世轉生富貴之家,今生於我的教法下出家獲得羅漢果位。另
一段因緣是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們都出家為僧,
發了殊勝的願,所以今生他們皆已得解脫。
(88)角宿大象—被誘等流 兩世還俗
一時,佛在王捨城。王捨城由國王影勝執政,王有一大臣名叫大象
師,其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他長大後娶了妻子,與她共度美好時光。
不久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
重的賀生儀式,因小孩子是角宿日降生的,也是大象師的兒子,故取名為
角宿大象,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他。角宿大象長大後,精進
學習騎駿馬、騎大象等騎技,學習各種武藝以及大小五明等一切世間的學
術。大象師夫婦去世後,角宿大象繼承父業,繼續作影勝國王的大臣,他
也娶了妻子共同生活,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具足信心,皈依受持淨戒,行
佈施積累資糧。後來,他出家了,並精通三藏,成為著名的三藏法師。他
自知雖久經聞思,但未曾勤修。於是開始精進地修行,除中夜稍許休息以
外,利用一切時間精進修持。他得到一些境界後,攝受了五百弟子,並且
經常帶他們去城中化緣。很多大臣聽說角宿大象大臣已出家,便同去陳白
影勝國王言:「據說角宿大象大臣已經出家,他無子無女,但財產很多,
陛下應把他的財產收回來。」國王告訴眾臣:「角宿大象尚在人世並沒有
死亡,寡人只對已亡人的財產有權收回。他這仙人種姓者,不一定會長期
出家,故他的財產不急於收回。」有一次,角宿大象與五百眷屬一同去城
中化緣。角宿大象原來的妻子聽說丈夫到城中來化緣,就想供養他們。她
把角宿大象及其眷屬迎請回家,心想:不知角宿大象是否已經證果,如果
已經證果暫且作罷,若還未證果,我一定要讓他回來與我一起生活。(師
言:在座的出家人,你們要想一想,觀察自己得果沒有,如果沒有得果的
話,就一定要注意,也許你的家眷還夢想著你會還俗(Uppabbajita),一
定要注意呀!)她想了個辦法來觀察角宿大象是否已得果。角宿大象正在
受供時,她從二樓上扔下一個大鍋,「啪」地一聲,鍋落在角宿大象的面
前,正在受食的角宿大象嚇了一跳。見此情景,她心中暗自高興,認為如
果已證得羅漢果位,就不會有這樣的恐懼,以此推斷丈夫還是個凡夫僧。
接著她又觀察他的食相,發現他經常有在鍋上寫字等不拘小節的行為,看
起來心還沒調伏好,所以她有了很大的信心。便於角宿大象的足下頂禮祈
求道:「尊者,以前我們的財富是非常圓滿的,現在我一個人用不完,祈
求您和您的眷屬能常來我家應供。」第二天,角宿大象與一百五十位眷屬
來應供。他的妻子想方設法使他的眷屬一天天依次減少。最後一天,只有
角宿大象一個人來應供。她在丈夫面前委屈地說:「您不在家的時候,很
多人欺負我、打我,害我……」她又吩咐手下人:「明天,我聽法時,你
在門外大喊我三聲,如果我沒出來,你就衝進來扯我的頭髮,狠狠地打我。」
那人也答應了。第二天,她正在聞法時,那個人按照吩咐先是大喊了三聲,
後又衝進來打她。角宿大象心想:那天她曾對我說很多人欺負她,看來她
真的很可憐。他生起了猛厲的嗔恨心,看到妻子床上有一把刀,他拿起刀
猛撲過去要殺掉那個人,這時,妻子抱著他的腳哀求:「您千萬不要殺他
啊!您是比丘,已受了比丘戒的,您捨了戒再殺他也可以啊。」角宿大象
覺得所言有理,便捨了戒,將出家人的法衣脫掉,換上了在家人的衣服。
這時,他的妻子馬上換了口氣說:「其實,我是很想念您的,這個人並不
是害我的,現在您的戒已經捨了,我也如願以償。您看家中財富圓滿,我
們應趁年輕及時享樂才對,以後我們多做佈施,積累資糧,在家修行才是
最殊勝的……」角宿大象只好順從妻子,重新與她一起生活。影勝國王得
知角宿大象已經還俗(Uppabbajita),便令他繼續作大臣輔佐朝政。(譯
者: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多,也許你們不知道。漢族弟子當中,男眾、女眾
都有一些人,與這種情況一模一樣,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他們寫信給我
說:「首先不想這樣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現在不得不上班。」所以你們、
特別是年青人回家去我很不贊成,對出家會有違緣,一定要謹慎。)他只
好重操舊業—回朝為臣。
眾比丘到王捨城中化緣時,聽說角宿大象已經還俗(Uppabbajita),
返回後,在世尊前呈白:「世尊,聽說角宿大象已捨戒還俗了。」世尊告
諸比丘:「角宿大象與其他人不同,暫時他雖還俗,但不會久留家中,以
後他還會出家,並能獲得羅漢果位。」世尊如是授記。(師言:有的大德
雖然暫時還俗,但還是可以饒益有情,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大弟子惹瓊
巴,相貌非常莊嚴。一次,他到尊者家裡,尊者請他吃飯,但因尊者的糌
粑和酥油都是舊的很難吃,惹瓊巴不願意吃。因為惹瓊巴的相貌殊好,當
地的姑娘們都願意供養他,所以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欠妥,如果繼續留在上
師身邊,對他老人家納受供養成了障礙,不如到衛藏(拉薩)去。而尊者
不贊成他去拉薩,一再挽留他。最後,尊者拉著他的衣服告訴他不要走,
可他掙脫了。尊者說:「你已經違背了上師的教言,以後肯定會遇上違緣
的。」惹瓊巴執意要去拉薩。到了拉薩後,出現了違緣,他與一位拉薩姑
娘結婚了,二人生活得極為貧困。姑娘有一顆寶貴的松耳石交給惹瓊巴保
管。一日,密勒日巴尊者想知道惹瓊巴在做什麼,就幻化成乞丐的形象到
拉薩看望他。正巧阿吉拉(拉薩人對姑娘的稱呼)出去了,惹瓊巴坐在家
裡見一乞丐蹣跚走來,他不知此是上師的化身,對之生起了大悲心,家裡
無他物可施,就把妻子那顆寶貴的松耳石施給這個乞丐。尊者見弟子的行
為後覺得:我的弟子雖然還俗了,但他的悲心沒有改變,還是很好的,之
後尊者返回康區了。阿吉拉回來後不見了松石,與惹瓊巴大鬧了一場。為
此,惹瓊巴生起了厭離心,重新返回康巴。當時,密勒日巴尊者準備給弟
子灌頂,他要求每一個聽授灌頂的弟子必須供養一個財寶,沒有供養的人
不許參加灌頂。惹瓊巴很痛苦,心想我原來在康區條件具足時,上師從沒
向我要過供養,但現在我如此貧窮,上師卻要我供養,今天我沒有得灌頂
的機會了。正在他痛苦不堪之時,尊者告訴眾人:「你們看,惹瓊巴已經
供養了松耳石,其他人也需要這樣的供養。」邊說邊從曼荼盤裡拿出原來
的那顆松耳石。惹瓊巴恍然大悟,對上師生起了不共的信心。灌頂後,尊
者又讓他馬上回拉薩去,惹瓊巴很不願意去,他在一支道歌中唱道:我自
己想去的時候,上師不讓我去;我不想去時,上師又偏讓我去拉薩。他去
拉薩以後,把以前的妻子也度化了。所以,有些根基好的弟子,還俗了還
有機會出家。以前智悲光尊者四大弟子之一,無畏盔甲來到康巴時,因違
緣還了俗,很多人不知其密意而作各種誹謗,但他以在家人的形象度眾生
的事業也非常廣大。)
世尊觀知調化角宿大象的因緣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缽到
王捨城化緣。來到角宿大象門前時,角宿大象見到房間裡一片光芒,他覺
得這肯定是佛的加持力。一個人告訴他,佛陀已到他家門口,他急忙到門
前於佛足下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辦。」世尊言:「無
他,只希望你立即出家受持淨戒。」因釋迦世尊在因地時,生生世世沒違
背過上師的教言,所以,即生中任何人也不會違背佛陀的教言。角宿大象
馬上跟著佛陀回到祗陀園。佛給他傳了比丘戒,也傳授了教言,他精進修
持後得到阿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緣令佛歡喜,從未做令佛不歡
喜的事,於佛教法下出家獲得羅漢果位?唯願為說,我等樂聞。」佛告諸
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久遠以前,一靜處有位大施主,財富圓滿
猶如多聞天子。他修建了一座美麗的花園。當時,沒有如來出世,有一位
圓滿功德的獨覺應世。一天,獨覺想到城裡化緣,但聽到花園中有音樂的
聲音,便決定到花園裡化緣。當施主看到身心調柔的獨覺時,生起了大歡
喜心,對獨覺做了飲食供養,並請問獨覺的住處。他經常對獨覺做供養。
後施主見獨覺功德圓滿,生大信喜心,對俗家生起厭煩心,想到獨覺面前
出家。獨覺告訴他:『我現在不攝受弟子,你到仙人那裡出家吧,他們肯
定會攝受你。』施主捨棄家中的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了。他修行了很長時
間以後,非常想去看看獨覺上師。當回到獨覺的住處時,獨覺已不在了,
另一位獨覺在彼處苦行。他向新來的獨覺詢問上師的消息。獨覺告訴他以
前的獨覺已經圓寂了,並將遺塔所在處指給施主看。施主在塔前恭敬地灑
水、供花、供香後於塔下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
將來在比此獨覺更殊勝的如來面前做供養,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
事。發願後,他返回自己的住處。施主去世後,升入梵天界。諸比丘,你
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對獨覺恭敬供養的
功德,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並且在超勝於那位獨覺的我面前,令我歡
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復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角宿大象
的妻子誘他還俗?」佛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誘他,使他
破梵淨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國王手下有一執掌重權的侍者大臣,
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大兒子取名火子,小兒子
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火子和火焰長大後,學習
了文字、婆羅門行為等世間學問,精通了十八種學術。當他們看到父親為
了輔佐朝政,經常做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時,覺得父親的事業沒有任
何意義。他們想:與其這樣為了爭奪政權而損害其他眾生,倒不如到寂靜
的山林中過以草蔽體的生活殊勝。他們對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厲的厭離
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能得到開許,但父母都不同意,勸告他們說:『孩
子們,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為了得到王位,而你們的王位唾手可得,
何必如此呢?』兩個孩子說:『我們並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
到王位以後會造無邊的罪業,我們不願意享受這種世間的生活,要到寂靜
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強地說:『你們到靜處出家,我們也
不反對,但你們若得到了不共境界時,希望你們能回來讓我們看看。』他
們答應父母的請求,便到靜處出家了。兩個孩子出家以後,精進修行,得
到了四禪五通。他們憶起往昔對父母的誓言,便回到家中,飛於空中,在
父母面前顯示種種神變。父母都很高興說:『你們是出家人,是要到處化
緣的,我們很想積累資糧,你們就住在花園裡接受我們的供養吧。』火子
和火焰答應了父母,他們在花園裡用樹枝、樹葉等修建了一個茅蓬安住下
來。當時,鹿野苑的很多人都來親近他們,對他們恭敬供養,依止他們。
久而久之,梵施國王也得知火施婆羅門的兩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
種種神變。國王親自前往對二人做了供養,恭敬頂禮後祈請:『二位尊者,
請求你們以後能經常到我的王宮中受供。』二人欣然應允,經常乘神通飛
到王宮,每一次國王都是親自迎接,把他們抱到法座上,然後奉上甘美的
飲食,並且在他們面前聽法。一次,國王要帶領眾眷屬外出,臨行前囑咐
王女說:「我外出期間如果那兩位出家人來宮中受供,你一定要像我對待
他們一樣,好好相待。」說畢,帶眾眷屬外出了。一日,火子有事處理,
就讓火焰一個人到宮中應供。火焰飛到王宮上空時,王女見到一出家人飛
來,便按父王吩咐,學著父王的樣子,抱起他將他放到法座上。因與女人
接觸,就像與毒蛇接觸一樣,(師言:格蒙王布單增洛吾曾在《贊戒論》中
講過:沒有破根本戒,僅只接觸女人也會失毀很多戒律。所以,行持梵淨
行的人一定要注意。)瞬間,火焰的神通已經退失了。因火焰的相貌非常
莊嚴,王女對他生起了貪心。後來,在靜處二人做了不淨行。王妃們已知
道二人的行為不如法,但又懼於其神通,不敢稟告國王。火焰失去神通以
後,不能再飛,他又不好意思步行回住處,只好住在王宮裡。國王回宮後
聽說火焰在宮中,非常高興,馬上準備了許多食物,親自供養火焰,王女
也拿著飲料去供養。火焰見到王女,生起了猛厲的貪心,以貪心所至猶如
迷醉,在國王前,怔怔地伸手撫摸王女的手。國王看見他的越軌行為生起
大嗔恨心,拿起寶劍便要殺他。王女急忙替火焰掩飾說:『尊者,您拿錯
了。』國王聽到此言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急忙收回寶劍,繼續恭敬供養,
於火焰前聞法。
火子一直不見弟弟回來,很擔心他會出現意外,以神通觀察才知道
弟弟犯了戒,神通也已退失,若仍繼續住在王宮裡會有生命危險。於是顯
示神變來到了王宮,國王照例迎接、供養他,在他面前聽法。火子傳了一
個簡單的法便帶著弟弟飛回住處。他又給弟弟重新傳授了教言,火焰精進
修持,又重新得到了四禪五通。此時,國王的眷屬王妃們因怕遭到國王的
詈罵,而將火焰與王女二人的行為如實稟告了國王。國王怒火中燒,率領
四大軍隊往森林中準備殺死火焰。火焰已經知道梵施國王是來取他性命
的,為令國王生信,他躍入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國王見此情景,嗔心已
退,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聽到的話是假的。他問火焰:『婆羅門兒子呀,
我聽別人說你已犯戒,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火焰告訴他:『國王啊,你
聽到的是真實的,我是因為生起了猛厲的貪心而迷誤一時。』國王仍是疑
惑不解,如果犯了戒是不可能有神變的。他又跑到火子面前,問火子。火
子告訴他:『國王,您聽到的話是真實的,火焰確實曾因貪心做不淨行,
他犯戒後神變已退失了,後來我重新傳給他教言,他自己精進修持後又得
到了神變和神通。』國王聽後,對火子、火焰生起無比的歡喜心,並對二
人恭敬頂禮後返回了。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火子就是現在行
持菩提的我,當時的火焰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當時的王女就是現在的角
宿大象的妻子。當時是她以各種方法引誘他破戒,是我救了他,使他重新
得到四禪五通;現在也是他還俗時我救了他,使他得到阿羅漢果位。另一
段因緣是在迦葉佛時,角宿大象為出家人,諸根調伏,以此因緣,今生中
獲得解脫。」
(89)薩 那—前世鞭打 今生受報
一時,佛在王捨城。附近另有兩個城市:一個是由猛光國王掌管的金
佳城;一個是由恰嘎國王統管的華 城。這兩國之間經常作戰,互相殘殺
了很多民眾。 世尊座下的嘎達雅那,從世尊前聞思修行,已滅盡煩惱,
獲證羅漢果位。他想:我之所以能獲得斷證的一切功德、安樂及如理取捨
的一切善法,唯依世尊對我的賜教。為報答世尊,唯一的方法是饒益有情,
方能令佛歡喜,(師言:令善知識和諸佛菩薩歡喜,唯有度化眾生饒益有
情。《入菩薩行論》中說:若損害眾生,諸佛不歡喜;《華嚴經》中說:令
眾生歡喜即是令諸佛菩薩歡喜。)他便用自己的聲聞智慧觀察到:恰嘎國
王統轄下的華 城的民眾與自己有緣,故應去調化他們。便去世尊前恭敬
頂禮,合掌祈求:「世尊,弟子想出遊。」世尊叮囑道:「嘎達雅那,你可
以出遊,使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脫者得解脫,未安慰者得安慰,未涅 者
令涅 。」嘎達雅那尊者依教奉行,頂禮於世尊足下。
嘎達雅那尊者率領五百眷屬出遊了很多地方,到了金佳城時,猛光
國王在尊者前皈依了,到華
城,恰嘎國王也皈依了,他統管下的很多民眾對佛法都生起了信心。不久,
恰嘎王妃懷孕九個月,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王子,並為王子舉行隆重的賀
生儀式,取名薩 那,用牛奶、酥油、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長大後,薩 那
王子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一切學術,又從嘎達雅那國師學習。不久,他對
佛法生起了信心,在國師前皈依受戒。日久,他觀察到:父王的行為有時
如法,有時不如法。心想:在父王駕崩之後,肯定我要繼王位,如果我繼
王位後,行為也是如此,倒不如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還能斷除一切煩惱
和痛苦。如此觀察後,王子決定一定要出家。便在父王母后前祈求,徵得
了同意。薩 那隨嘎達雅那尊者出家,受了近圓戒,在尊者前聞思修行。
(譯者:尊者覺得他離家太近,可能對他修行不利。)便帶他去了猛光國
王掌管的金佳城。
一天早上,薩 那著衣托缽到城裡化緣。因他是新來的,對城市不
太熟悉,(師言:弟子們若不得不去城市裡的話,一定要先熟悉城裡的一
些情況,否則很危險。城裡有妓院等不如法的地方,凡夫僧很易受環境的
影響,對清淨戒行有很多違緣。所以,無論去哪裡一定要多方面仔細觀察。)
化緣化到王宮去了。他進王宮時,門衛沒看到而眾妃們看見了,因他青春
飽滿、相貌莊嚴,眾妃都對他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為他敷座,供養他甘
美的飲食,在他面前聞法,這時,國王四處尋找卻不見眾妃。後來,才發
現她們正在薩 那前聞法。本來,每次國王駕臨時,眾妃都歡喜迎接,可
這時她們正在聞法都沒去迎接。頓時,猛光國王生起了很大的憎恨心,懷
疑他們到底在作什麼?那個僧人是不是與我的王妃有越軌行為?走近他們
後,國王想:這個僧人如果是凡夫,他心不一定清淨,如果是聖者那就沒
什麼。不過,我今天一定查個清楚。便問:「尊者,您是否得證了阿羅漢
的果位?」「國王,我沒證得阿羅漢果位。」「那是否證得了不來果、一
來果或預流果乃至第二禪、第一禪的境界?」「我都沒證得。」聽到這樣
的回答,國王心想:一個什麼境界都沒證得的出家人,竟然溜進我的王宮
對眾妃傳法,肯定是他的上師沒好好地教他,那讓我來好好地教訓教訓他。
便抽出長長的鞭子,狠狠地抽打他,打得他幾欲昏厥。此時薩 那心想:
我又沒對國王做什麼壞事,怎麼他這樣狠狠地抽打我,竟是這般的惡劣?
便發了一個惡願:(譯者:這個出家人在遇到違緣時,不能轉為道用,卻發
了一個惡願。所以,我們出家人無論遇到什麼違緣時,一定要發起大悲心,
應該像《入菩薩行論》中所宣講的「願彼損我者,及余害我者,如是辱我
者,皆具菩提緣!」那樣;另一方面,要反省是自己往昔沒結順緣才至於
今生遇到違緣,自己多懺悔才對。)對這個惡劣的國王,我一定不客氣,
回去告訴我的父王,率領四大軍隊來消滅他。回去後,他對嘎達雅那尊者
滿腹委曲地祈求道:「尊者,弟子在您面前頂禮懺悔,請尊者開許弟子捨
戒,回去準備四大軍隊去消滅掉那個惡劣的猛光國王,他無緣無故快把我
打死了,我不會饒過他的……。」尊者道:「我們是佛陀教化的弟子,要
摧毀世間八法,修忍辱(Khanti),不能這麼想……」尊者再三語重心長地開導
他,但他仍不肯罷休,還是氣沖沖地說:「不管怎樣,我非要報仇,我一
定要去,請上師開許!」尊者無奈,勸他說:「天已晚了,途中有遇到老虎、
豹子、人熊等猛獸的危險,今晚先住在這裡,明天再去,好不好?」薩 那
答應了。晚上睡覺時,尊者對他作了加持,他做了一個惡夢:回到自己的
國家,還了俗,繼承王位,率著四大軍隊與猛光國王交戰,結果,被猛光
國王軍隊擒獲了,準備處以極刑,他無依無靠,可憐極了。突然見到尊者
在城中化緣,便大聲哭喊:「尊者,救救我啊!……」正在哭喊中他醒了過
來,眼看著尊者,仍恐怖地叫:「嘎達雅那尊者,救救我啊!救救我啊!……」
尊者在一邊說:「弟子呀,你是在做惡夢,不要這麼呼救。」他一想,確
實在做惡夢,不是真實的,自己發的惡願很不對,便在尊者前懺悔(K-
hamapana):「尊者,我不回去了,不想對猛光國王報仇,這些都是弟子不
對。」尊者知道薩 那已生起了出離心,便傳給他一些相應的法,他精進
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事過不久,猛光國王也知道了,自己所打的比丘
是恰嘎國王的王子。很後悔,便親自去尊者與薩 那前作懺悔:「尊者,
因我不知您就是恰嘎國王的王子,以前的所做很不應理,今特來求懺悔,
祈尊者寬恕。」此後,猛光國王便經常對他們做很大的供養。尊者心想:
常在此享受很大的利養對修行無益,便悄悄地離去了。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薩 那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以何因
緣遭到猛光國王的鞭打?以何因緣令佛歡喜,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
獲證羅漢果位?祈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他往昔的願力成熟
故。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的梵施國王與眾王妃一起去花園裡遊樂,國
王舒適地躺在那裡睡著了,王妃們自由自在地四處撿花果。當時只有獨覺
應世,當王妃們見到草坪上有一位功德圓滿的獨覺時,生起很大的歡喜心,
在獨覺足下頂禮聞法。國王醒來卻不見王妃們,頓時生起了大嗔恨心。提
起寶劍四處尋找,發現一位獨覺正與自己的王妃在一起,不由分說拿起鞭
子就對獨覺猛打。獨覺心想:國王造了很大的業,應救度他,若不懺悔的
話,以後果報成熟時,他很可憐。便馬上騰於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國王
當下對獨覺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五體投地,至誠懺悔,獨覺也接受了他的
懺悔。從此,國王對獨覺恭敬供養,在獨覺顯現涅 後,國王把獨覺的遺
體作成遺塔恭敬供養,並發願:願以此善根,我將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
願我鞭打獨覺的惡業不要成熟;願將來在比這位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出
家,令佛歡喜,在佛教法下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你們是怎
麼想的?當時的國王即薩 那羅漢,以往昔的業緣及願力成熟故,他遭猛
光國王之鞭打,在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歡喜,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另
一段因緣是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出家調伏諸根,
而即生得解脫。」世尊如是宣說竟。
(90)野獸禁行者—惡口罵僧 百世獸報
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離城不遠的布得海的地方,有五百人身穿獸
皮、頭戴獸角、裝作獸形,與野獸們一起飲水吃草,共同起居。
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都觀照著
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
離開。世尊悲憫這五百野獸禁行者,觀知他們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一次,
五百野獸禁行者隨其它野獸去了王捨城,世尊特意對他們作了加持,使真
正的野獸群突然不見了,只剩下五百野獸禁行者。當地的很多人看到他們
不如法的行為,說他們的過失、污蔑他們,他們經不住那些可畏的人言,
便離開了王捨城另去別處了。慈悲的世尊就顯現莊嚴的身相,他們遠遠地
看見了,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急忙上前恭敬頂禮於世尊足下。世尊觀察
他們的根基意樂,為他們宣講了相應的法要,他們全證得了無來果位。又
在世尊前再三祈求:請世尊慈悲開許,我們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
淨戒。」世尊用「善來比丘」的方便言詞,給他們傳了比丘戒,還講了殊
勝的教言,他們精進修持,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五百野獸禁行者把自己裝扮成野
獸與野獸一起生活?以何因緣令佛歡喜,沒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得世尊教
化、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他們往昔的
願力。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僧
眾經常出遊去城中化緣。一次,僧眾去王捨城化緣,城附近森林中的五百
婆羅門苦行者看到了他們,就輕蔑地說:『迦葉佛教法下的弟子們象野獸
一樣到處漂泊不定』。(譯者:現在社會上的在家人,看到出家人化緣,
常常隨口而出:他們象乞丐一樣。在我們學院,雖然不許僧人去漢地化緣,
也從來沒有派任何人去化緣過,但還是有人借學院和上師的名譽,編造一
些借口多次化緣,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便說:這些出家人全是乞丐呀?沒吃
沒喝的天天化緣。這樣,造了很重的口業,對許多個僧眾惡罵,以後生生
世世受報太可怕了!還有些人自作聰明,給什麼人甚至給高僧大德也起綽
號或者誹謗,現在是高高興興地造業,以後卻是悲悲泣泣地受報。所以,
希望大家在沒有十分必要的時候,不要多說一些無意義的話。)後來,這
五百婆羅門對迦葉佛生起了信心,並出家精進修持,但沒有證得什麼境界。
在臨終時他們發願:願我們惡口罵僧眾的果報不要成熟,我們在迦葉佛的
教法下出家雖然沒證得什麼境界,但願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
令佛不歡喜的事,能在佛的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
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五百婆羅門就是現在的五百野獸禁行者,以
他們惡口罵僧眾的果報,曾五百世中轉生為野獸,現在是最後一世受報,
他們裝扮成野獸,與野獸一樣生活;又因我與迦葉佛的能力、事業、方便
相等,故今在我的教法下令我歡喜,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演
說,諸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91)月亮比丘尼—願力成熟 聽聞第一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位大婆羅門名叫月樂,長大娶妻後,共享
美好生活。不久,其妻懷孕,突然生起了一個念頭:與任何人辯論都能獲
勝,自己辯才無礙。就對丈夫說:「我現在很想跟別人辯論,並且我有把
握勝過任何一個對辯者。」這位擅長觀相的婆羅門觀知這是一個祥兆,肯
定是胎兒不共的緣故,心裡非常高興。九個月後,妻子生下了一個十分端
莊秀麗的女孩,家人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父名月樂,故給她取
名月亮,用牛奶、酸奶、油餅、酥酪等精心餵養著,她如海蓮般迅速地成
長。自幼她學習文字等就顯現出與常人不共的智慧,從其家父前聽受了諸
多論典,全都通達無礙,辯才勝過任何一個人。後來,她聽說在捨衛城有
位能仁遍知的釋迦牟尼佛,一聽到佛陀的聖號,她就不由自主地想前去朝
拜。徵得父母的同意,她便前往祗陀園,遙見世尊莊嚴的身相時,她生起
了無比的歡喜心,勝過了十二年的禪悅,急去世尊足下恭敬頂禮。世尊觀
察她的根基意樂,宣講了與她相應的法,月亮女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
見,獲證了預流果位。她又於世尊足下頂禮,祈求世尊傳授比丘尼戒。世
尊把她交給眾生主母,眾生主母攝受了她,為她傳授了比丘尼戒和一些教
言,她自己精進修持,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
世尊當時吩咐眾比丘:「從現在開始,比丘與比丘尼誦經和作羯磨時
要分開。」眾生主母於足下頂禮祈求:「世尊,比丘有《別解脫經》,而
尼眾沒有,請世尊為尼眾另外傳授。」世尊說:「我可以為你們傳授,但
我只說一次,你們能否全記住?」此時在一旁的月亮比丘尼毛遂自薦,到
世尊前祈求道:「祈請世尊為吾等傳授,我能全記住。」世尊應許並為尼
眾傳授了《別解脫經》。月亮比丘尼一字不漏地記住了,同時還記了三藏
佛法。世尊授記(1):月亮比丘尼為我教法下尼眾中的聽聞第一者。諸比丘
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月亮比丘尼生於富裕之家,自幼智慧超人,於世
出世法無所不通,辯才無礙,後來令佛歡喜,未做令佛不歡喜之事,出家
獲證羅漢果位,並得授記為尼眾中聽聞第一?請世尊為吾等演說,願樂欲
聞。」世尊告曰:「這是她前世的發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
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比丘尼,她的堪姆在迦葉佛的教法下是
聽聞第一者。她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然沒有證得
什麼境界,願我將來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之事,
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像我的堪姆那樣成為尼眾中的聽聞第一。諸比
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比丘尼即今月亮比丘尼,以往昔願力成熟故,
今在我的教法下令我歡喜,未做令我不歡喜之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
漢果位,並成為聽聞第一的比丘尼。」世尊如是宣說畢,眾比丘歡喜信受,
作禮而退。
(92)人非人—摧毀傲慢 令得解脫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長大娶妻共享美好的
生活。 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頭如寶
傘、黝黑的眉毛、鼻形妙高等等,貌美非凡,勝於常人,猶如人非人1,
故為其取名人非人。施主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他如海
蓮般迅速成長,學習並通達了文學歷算藝術等一切世間學問,在印度六大
城市頗有名望。人們也都互相傳聞捨衛城內有這麼一個相貌非凡的人非
人,並絡繹不絕地去親睹其美貌。他也恃意貌殊而生起了大傲慢心。(師
言:貌美沒有什麼值得傲慢。世間的美貌容顏如落花、如流水,一晃即失,
也不值得執著一時的貌美而生傲慢心;出家人恃己貌美生傲慢心,對善知
識不理不恭,給自己的修法帶來很大的障礙,更不應該傲慢。)對任何人
都不頂禮不接近、不恭敬,自以為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佼佼者。後來,他父
母覺得:這孩子如此傲慢(Atimana),這樣下去將對他的前途不利,應想法
讓他去拜見釋迦牟尼佛,世尊肯定能折報他的傲慢心。便對人非人說:「孩
子,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你如果與釋迦牟尼佛的身相相比,你不及佛陀
的千分、萬分、十萬分之一,佛之身相,莊嚴無比!」他聽後,急切地想
去拜見世尊,一睹尊容。一天,人非人帶著眾眷屬往捨衛城去拜見世尊,
遙見世尊的莊嚴相好時,他的傲慢心頓時消失,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
心,急去世尊前於足下恭敬頂禮,合掌求法。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為
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證得了預流果。
並得父母同意,於釋迦佛教法下出家,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
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人非人恃己貌美生大傲慢?以何因緣
見佛陀時,傲慢頓時被摧毀,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世
尊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我也曾摧毀過他的傲慢,並使他得到四
禪五通。汝等諦聽: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長大娶妻共享生
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十分莊嚴的孩子,用牛奶、酸奶、油餅
等精心餵養著。長大後,他自恃相貌殊好,不理、不睬、不恭敬任何人,
極為傲慢。他父母覺得孩子如此下去將對他無益,應想辦法摧毀他的傲慢。
當時,在鹿野苑一個寂靜處,有一位具足五神通、大神變的仙人,其相貌
非凡。他的父母想讓孩子拜見這位仙人,便對他說:『孩子,你不要自恃
貌美無比,如果與鹿野苑的那位仙人相比,你不及他的千萬分之一。』聽
到這話,他就前往仙人那裡去,當他見到仙人的非凡美貌時,傲慢心立即
被摧毀,並對仙人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於仙人前恭敬頂禮。聽授妙法後,
在仙人座下出家修行,獲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
的仙人即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孩子即現在的人非人。當時我摧毀他
的傲慢,使他證得了四禪五通;現在也是我摧毀他的傲慢,使他獲證了羅
漢果位。另有一段因緣:他曾在人天導師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調伏諸根。
所以,現在他得到了解脫。」世尊如是對眾等宣說。
(93)人非人—耶輸陀羅 為夫殉身
一時,佛在迦毗羅衛城。佛子羅 羅和父王淨飯王親來此拜見世尊,
世尊也回父王淨飯王宮受供。一次,世尊在昔日王妃的宮殿裡應供畢。返
回時,王妃耶輸陀羅登上二樓,依依不捨地目送世尊的遠去,直至不見世
尊的身影,她當時難忍內心的感受,便縱身從樓上跳了下來。然而,承蒙
世尊的加被,大地變成柔軟的棉絮一般,耶輸陀羅王妃安然無恙。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王妃耶輸陀羅為您而甘願置自己的
生命於不顧?請為我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今生,往昔她也曾為
我殉身過。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一日率軍去林中狩獵。
突然,國王的馬脫韁狂奔,他又不敢鬆下韁繩跳下來,只好任馬跑,眾眷
屬也望塵不及,他便單身匹馬到了一個寂靜的地方,覺得身心疲乏,準備
依樹小憩,卻見一對人非人的夫婦,悠閒地彈著琵琶,享受著舒適甜美的
生活。他對此非常羨慕,又見人非人夫人嬌美非凡,不禁生起了猛厲的貪
心,想:殺掉她的丈夫,我就可以得到她。便當下射了一支毒箭殺死了她
的丈夫。梵施國王上前懇求人非人的夫人共享生活,人非人的夫人說:『丈
夫的屍體在我身邊,我是不可能與你共享生活的,待我安置好丈夫的屍體
後,再滿你的心願。』國王信以為真。人非人的夫人堆積柴薪,將丈夫的
屍體放上,點燃柴薪,當火燃得正旺時,即縱身跳入火堆,為夫殉身。見
此,梵施國王深感失望,便作了一偈:『為得他人婦,而使其夫亡;婦為夫
殉身,婦亡吾不得;使夫婦喪命,吾罪重苦痛!』諸比丘,當時的人非人
即今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人非人夫人即今耶輸陀羅。當時,她也是為我
而置自身不顧,今生亦如是。」
(94)剛 布—神變生信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王捨城。毗鄰此城有個日札城,城中有大施主,富如多聞
天子,這位慈悲的施主以慈愛心善待每一個眾生。常把自己的財產供施給
索求者,並且他經常舉行較大的供施法會,迎請很多婆羅門及其教主來應
供,並觀察他們中哪一個宗派最究竟。他經常學習各派的論典並作是否究
竟的觀察,但多次的觀察都使他覺得:這些婆羅門及其教主的觀點都不究
竟,總不能使自己滿意。後來,來自王捨城的一位居士對他宣說、讚歎了
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我經常舉行供施大法會,集聚
了成千上萬的人,但沒有一個像這位居士所講的世尊那樣功德圓滿,讓人
生信,如果能有機緣供養世尊,將是何等的幸運啊!大施主如此盼望著。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早已了知大施主的心願,想:這位
大施主具有不退轉的善根,將來能獲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依靠他能調化
饒益很多眾生。於是,一天早上,世尊率領一千名僧眾來到了日札城。世
尊作了一個加持:讓人們見不到僧眾,只能見到世尊獨自一人。之後,世
尊獨自徑往施主家去,施主遙見世尊走來,欣喜地說:「世尊善來!世尊
善來!恭請世尊一定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開許道:「大施主,用各種飲食
何時裝滿我的缽?我何時享用你的供養?」剛佈施主遵言,裝了很多飲食,
可是不見缽滿。他就發起了最大的心,令眷屬把所有的飲食取來盛在缽裡。
這時,世尊觀知:千僧的飲食足夠了。以神變,缽顯現滿了,就對施主說:
「可以,缽已滿。」施主很高興。世尊突然又把千僧顯現出來,一一入座,
一一受供。施主親眼目睹世尊這個不可思議的神變,覺得:稀有!奇哉!
一缽能供千僧食!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於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
「請世尊及僧眾接受我三個月的飲食衣藥等供養。」世尊默許了。大施主
供佛及僧三個月,最後一天,以厚禮供養每個僧人,以最貴重的衣物供養
世尊。大施主並在世尊前發願:願我將來能度化無明的眾生,成就人天導
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讚歎並授記曰:「善哉!善哉!以汝之願
力,汝將成為度化無明眾生的如來—剛布如來!」授記畢,世尊率諸比丘
返回了王捨城。
(95)供 施—供施功德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中有一大施主,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
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酪等精心餵養著。長大
後,他學習文字和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世間學問。精通後,又學習研究各
種論典,已經是辯才無礙。他恃自己的才貌雙全,非常傲慢。後來,他的
父母去世了,有些婆羅門勸告他:「您父母在世時好行供施,您也應該做
供養佈施吧。」他說:「我相貌如此莊嚴,智慧如此高超,讓我對別人供
施,那是不可能的。」聽了這些話,婆羅門都認為他人格不好,就在內部
秘密規定:以後任何人不得與他接觸。他知道後也憤然與那些婆羅門絕交。
世尊觀知這個傲慢的婆羅門兒子具大善根,他能發起無上的菩提心,
便從祗陀園剎那間來婆羅門兒子家,從地縫中徐徐露出地面,顯現在他的
眼前。見此,他生起極大的歡喜心,忙敷座請世尊入座。世尊對他宣講了
有關供施方面的教言。他想續父母生前之善舉—上供下施,就向世尊祈求:
「世尊,我很想供施,積累資糧,但只苦於財產不具足。」世尊給他指點,
他得到了寶藏,在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供佛及僧三個月,世尊默許了。
同時,他對所有祗陀園和捨衛城的人們宣佈:某某時間,自己將做廣大的
佈施,願意來者可以享用。那些與他絕交的婆羅門得知後,都認為他的人
格不好,不準備去享用。後來,他又再三宣佈:如果你們婆羅門不願享用
的話,我將把供施的所有財物,都供養世尊及其眷屬,我自己也在佛的教
法下出家。那些有約在先的婆羅門心想:這個人是有言必有行的,如果出
家,把全部財物做供養,我們誰都得不到。他們就解除了舊約,去領回了
很多財寶。婆羅門兒子在供佛及僧三個月的最後一天,對僧眾做了一一的
供養,對世尊供養了上好的飲食衣物等等。爾後,在世尊前發了殊勝的菩
提大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饒益無邊的無明眾生。
世尊立即稱讚並授記他:「善哉!善哉!汝將來成為人天導師、如來、正
等覺,名見義如來!」之後,世尊率領僧眾返回了。
(96)懶惰者—見佛生喜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長大娶妻,共
享世間美好的生活。其妻不久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
夫婦給孩子舉行了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
等精心餵養著,孩子如海蓮般成長起來。但這孩子特別懶惰,整天躺在床
上不起來。父母很擔憂,問他:「孩子,你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裡不舒
服?」他連話都懶得說。父母很痛苦,只好請醫生來診斷。醫生告訴他們:
「這個孩子身心都健康,只是過於懶惰不願起床。」父母就苦口婆心地勸
導他:「孩子,你這樣懶惰,以後的生活是得不到安樂的,要想安樂必須
勤勞精進。」父母又想:若請聖者對他作個加持可能好一點。便一一迎請
了六大本師來家裡應供作加持,但都沒起作用。後來,聽說了世尊的威望
能力無比,便準備好飲食,恭請世尊及僧眾來到家中應供。世尊著衣持缽
率領僧眾前來施主家,這個懶惰的孩子一見到世尊身心調柔的莊嚴相,生
起了極大的歡喜心。立即從床上跳下來,跑到佛前,在世尊前恭敬頂禮,
與其父母一起供養世尊飲食。供畢,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宣講了有關
精進方面的教言,並告訴他:「只要你精進修持,能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果
位。」他想:世尊教我要精進積累資糧,才能獲得佛果,可我非常懶惰,
對世尊及三寶做不到有益的事,應該去海裡取一些如意寶(Cinta Mani)回
來供養三寶。他就去了大海,順利圓滿地取回珍寶後,在三個月中供佛及
僧。最後一天,他對世尊做了最好的衣食供養,同時對僧眾一一做了供養,
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能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
的眾生。世尊授記曰:「汝將來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能度化無量眾
生,號稱具精進如來!」
(97)給孤獨—依給孤獨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附近有一婆羅門,生活特別貧困,家裡有妻兒
僕從等許多人。他想:我應該依靠一個富貴的人,生活才好過。他四處尋
找,後來,聽說給孤獨施主很慈悲又樂於佈施,認為施主肯定會發心照顧
他的。便如影隨形、時時刻刻都跟著給孤獨施主。一天,施主疑惑不解地
問:「婆羅門,你為何天天跟著我?」他說:「施主,我現在生活很困難,
很想得到您的照顧。」施主聽了,便答應照顧他。
一次,他們一起去了祗陀園。本來給孤獨施主習慣性地天天與五百
眷屬一起清掃祗陀園。(師言:據經中載:愚笨的人,經常打掃經堂很好。
若對佛堂、經堂、僧眾共用地方經常打掃,功德很大。)施主因另有事情,
就將打掃的任務托付給這婆羅門,婆羅門樂意地答應了,開始打掃衛生。
時世尊觀其根基很好,能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便作了加持,使他所掃之地
灰塵越掃越多,天黑了還沒打掃完,他只好在祗陀園留宿。世尊告阿難尊
者:「阿難,你今晚一定要和施主一起過夜。」又告訴諸比丘:「本來我的
弟子是不開許隨便顯示神通和神變的,但今晚我特殊開許你們可以顯示各
自的神通和神變給婆羅門看。」阿難尊者依教奉行,與婆羅門一起過夜。
諸比丘各自顯現神通神變,婆羅門看了覺得非常稀有,問:「尊者,我們
所看見的稀有事情到底是什麼?」尊者說:「是世尊的弟子們在顯現神變。」
婆羅門心想:世尊的弟子都有如此稀有的神變,那麼世尊肯定有更了不起
的神變!時世尊又發世間心而想:如果前夜四大天王能來,中夜帝釋天能
來,後夜梵天能來,就很好。念畢,果真他們都來了。婆羅門也現量地見
到了這些天人,又問:「尊者,這些天人來這做什麼?」尊者說:「這些天
人是來拜見世尊的。」婆羅門又想:如果天人也來朝拜,那說明獲證如來、
正等覺的果位很有意義,我很想能證得佛位。不過,想證得佛果必須積累
廣大的資糧,廣行佈施,發無上的菩提願。次日,他去佛前作禮後返回捨
衛城。途中遇上了給孤獨施主及五百眷屬,施主問他昨晚怎麼沒有回來?
他就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及夜間的見聞給施主詳細說明,並說:「我已發無
上正等覺的願,但苦於無財富供養和廣行佈施,不知如何是好?」施主贊
歎道:「善哉!善哉!你發如是殊勝的大願,我可以滿足你所需要的財物。」
在給孤獨施主的幫助下,他發心供佛及僧三個月。圓滿的那天,他對世尊
及僧眾一一做了最上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
果位,度化無量無明愚癡的眾生。世尊讚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眾生,號曰無憂愁如來!」
(98)貧窮者—供佛發願 而得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大施主給孤獨家先後生了七個孩子,各各取了
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他們,他們都如海蓮
般迅速地成長起來。施主想:應該把這七個孩子送到修學佛法的扎德沃團
體裡去學習,能使他們對佛法生起信心,否則將對他們的信仰有障礙。便
把孩子們送到扎德沃團體去了。扎德沃的學員全皈依佛法僧三寶、守持戒
律、聞受佛法等等一切行為都如理如法。而此外的團體常作世間的娛樂、
去妓院等等,多是不如法的行為。
當時,有一婆羅門兒子,無衣無食非常貧窮。他想:自己應該依靠一
個扎德沃的人維持生活,如果這樣無依無靠困苦地活著太可憐了。便到扎
德沃團體中問:「我想參加你們這個團體,但不知你們有什麼條件?」他
們告訴他:「交五百嘎夏巴涅即可。」他說:「五百嘎夏巴涅(印度錢幣)?
我這麼貧窮肯定拿不出來,但你們是大福報的人,很富有,能否照顧我不
交五百嘎夏巴涅,另外再給我生活費?」這七個善良的孩子見了如此可憐
的婆羅門兒子,就說:「你如果真的這麼貧窮,那麼你是否願意皈依釋迦
牟尼佛?若能皈依,我們可以照顧你的一切。」他說:「我不知道釋迦牟
尼佛是誰呀?」這七個孩子對他宣說和讚歎了釋迦牟尼佛的種種功德,他
一聽到佛的功德,立即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他欣喜雀躍:「佛陀既然是
如此的不可思議,我決心皈依佛陀。」他就皈依了佛法僧三寶,加入了扎
德沃團體,也得到團體給他維持生活的嘎夏巴涅。
有一天,扎德沃團體裡的學員發心供養世尊及僧眾。有人建議:「我
們每個人負責一天的供品及一切事情,免得大家都很辛苦。」婆羅門兒子
說:「我這麼貧窮,肯定承擔不起,你們不要這麼做。」有人輕蔑地對他
說:「承擔不起就離開我們的團體。」他想了想:加入這個團體多麼不容易,
我不能輕易離開。於是,提出建議:「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我最後一天做
供養,在這之前,你們把每天剩下的供品給我,可以吧?我也只有這個辦
法。」他們都答應了,並把三個月中剩下的供品全給了他,他還發動了其
他人,準備得非常圓滿。到供養的最後一天,他沿路裝飾一新,還有夜燈,
準備了各種精美飲食。次日,他迎請了世尊及僧眾,還請了薩迦國王和給
孤獨施主,(師言:這裡,居士應供也是有教證的。)依次入座後,他親
手供養世尊及所迎請者。圓滿後,還一一供養了上好的禮品,並於世尊前
發願:以此善根,願我將來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贊
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
果位,號曰隨眾如來!」(師言:授記有對凡夫的授記,一地菩薩的授記,
八地菩薩的授記,也有加行道的授記。這裡一般是對加行道的授記,何時
成佛沒明說。得到授記後,再不會墮惡趣,一直在人中積累資糧,直至解
脫。)
(99)蓮 花—供養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薩迦國王以各種鮮花妙香等每日三次供養世尊。
一次,一個守護經堂的人見蓮池(Paduma Sara)裡生出一朵非常絢麗的蓮
花(Paduma)。心想:應該把這朵蓮花給每日供佛的薩迦國王。便帶著蓮花
往捨衛城去。路上,他遇到外道非天的弟子問他:「你把這朵蓮花賣給我,
我給你五百嘎夏巴涅。」正巧,給孤獨施主帶五百眷屬路過此,見到這朵
蓮花,也十分中意,想買來供佛,便問道:「你把這蓮花賣給我,我給你
一千嘎夏巴涅。」外道長到兩千,施主長到三千……最後,抬高到十萬嘎
夏巴涅的高價。這時,守護經堂的人想:象給孤獨施主這麼了不起的人還
想買花供養佛陀,倒不如我自已留下來去親自供佛。便告訴了兩位買主:
「這花不賣,我要親自去供養佛陀。」便徑往祗陀園去。遙見世尊具三十
二相,他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恭敬頂禮,供養了蓮花。以世尊的加持力,
蓮花變得大如車輪,停留在世尊頭頂上空,世尊行走花亦行走,世尊安住
花亦安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更是增上了信心,在佛前發願:「以此善
根,願我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讚歎授記:「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正覺,名號蓮花上師如來!」
(100)蓮 花—供佛蓮花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守護經堂的人,發現蓮池中有一朵非常絢
麗的蓮花,他想:我把它給薩迦國王,肯定會得到很多的酬賞,靠這蓮花
有很好的經濟來源,以後不會再貧窮了,便準備帶著蓮花去宮中。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
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
守護經堂人有無上菩提的善根,便著衣托缽去捨衛城化緣,他遠遠地看見
世尊的三十二相,立即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不由自主地把想給薩迦國王
的蓮花供養了世尊。以世尊的加持力,蓮花大如車輪,隨世尊的行走安住
而行走安住,守護經堂的人見此,更是增長信心,在世尊前發願:以此善
根,願我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的無明眾生。世尊對他讚歎
並授記:「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
量的無明眾生,號曰蓮花上師如來。」
(101)見解者—發殊勝願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具足慈悲心,善待每位眾生,
常做廣大的佈施。同時,他又觀察各種論典和教派的教義是否究竟,但很多教派
僅讚歎自己的宗派,誹謗、排斥其他宗派,這正是他所看不慣的。(師言:佛教內
道應該讚歎其他宗派,如果僅贊自毀他,則對眾生和自己都沒意義,無論那一個
教派都是世尊的佛法,不應有分歧和成見,這樣對眾生將有很大的利益。)後來,
他聽說世尊是大徹大悟者,便很想迎請世尊應供,心想:如果我能親自供養世尊該
多好啊!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
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這個施主的根
基,便從祗陀園來到了施主家。施主見到世尊,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於佛前恭
敬頂禮,做了廣大供養。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施主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眾接
受他三個月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在三個月中如法地做了供養,在供養圓滿的
那天,他在世尊及僧眾前一一做了殊勝的供養,並發願:以此善根,願我成就如來、
正等正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眾生。世尊稱讚並授記曰:「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量無明的眾生,號曰善見如來!」
(102)珠寶者—供佛及僧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大商主欲入海取寶,準備了許多牲口馱著
貨物離開捨衛城,前往海邊。臨行前,他對門神、道神祈禱:「如果你們
能護佑我圓滿順利地取寶回來,我將對你們做大供養。」到海邊時,他對
海邊神和住船神祈禱:「如果你們能護助我順利地取寶回來,我將對你們
做大供養。」諸神的護佑及其它因緣和合,他順利圓滿地取寶回來了,分
別對門神、道神、海邊神和住船神做了供養。又迎請所有沙門、婆羅門、
遍行1者、貧困者等等,對他們全做了大量的供養和佈施。
如來、正等覺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
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知商
主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並具有無上菩提(2)的善根。一天早上,世尊著衣
持缽率眾比丘去捨衛城,商主見到世尊無比莊嚴的身相,生起了無比的歡
喜心,於世尊前恭敬頂禮,把種種珍寶如散花般撒向世尊做供養。以世尊
的加持力,供養的全部珍寶都停在世尊頭頂上空。商主對世尊更加歡喜,
再三祈求:「我對世尊及僧眾做三個月的飲食供養,請求世尊開許。」世
尊默許了,在三個月供養圓滿的那天,他對世尊及僧眾分別供養了殊勝的
衣物,並在世尊前發無上菩提的願:以此善根,願我能度化無邊的眾生,
獲證如來、正等正覺的果位。世尊對他讚歎授記曰:「善哉!善哉!大商
主,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度化無邊的眾生,名曰寶積如來!」
(師言:《百業經》後一部分講了很多大乘的殊勝願,發大乘殊勝願十分
重要。發願要注意,如同自己的金剛上師1及三世佛佛子如何發願,我亦
如是發願,這樣發願肯定究竟,不會錯的。不能只知道取捨因果,還要發
無上菩提心;若沒有菩提心,便不能成佛。華智仁波且的教言說:成佛的唯
一根本因是菩提心,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論》宣講了菩提心的殊勝、
利益、功德等等。所以,希望在座各位一定要修持菩提心。)
(103)財寶者—清淨供養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懷孕九個
月後,生下了一個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孩子長大後,
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文字工巧等一切學問。一次,他做了準備,去大海中
取寶了。
施主夫婦因受給孤獨施主的潛移默化,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皈依並受了戒。一次,他們迎請世尊和僧眾應供。應供畢,請佛傳法,世
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為他們宣講了相應的法,他們以智慧金剛摧毀了
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之後,他們仍舊常去祗陀園聞法,但總惦記
自己的兒子:這麼殊勝的法,如果我們的兒子也能聞到該多好啊!
施主的兒子到大海裡取寶順利圓滿地返回了,他把財寶放在花園裡,
去拜見久別的父母,卻不見父母,別人告訴他父母去了祗陀園聽聞佛法去
了。他便趕去祗陀園,世尊正在傳法,他在世尊前頂禮後,與父母一同聞
法。世尊觀察他很有善根,馬上宣說了有關無上菩提方面的教言,聽後他
對世尊及其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聞法畢他們返回家中,彼此傾訴了惦
念擔擾之心,就問:「孩子,你這次出海為父母帶了什麼寶貝?」「給父
母帶回了如意寶(Cinta Mani)。」「這個千辛萬苦從海裡得到的是個假寶,
我們這次在世尊處得到了真寶。」「到底得的什麼寶,可以給我看看嗎?」
父母一一對他講了所證預流果的功德。聽後,更增加了他對世尊的歡喜心。
恭請世尊受供後,又祈求世尊及僧眾應供三個月,世尊默許了。在三個月
供養圓滿的那天,他對世尊及僧眾一一供養殊勝的妙衣,在世尊前發了無
上的願:以此功德,願我度化無量無明的眾生,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
世尊讚歎並授記曰:「善男子!善哉!善哉!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度
化無量的無明眾生,名曰波浪如來!」
(104)兩個國王—蒙佛加持 證果授記
一時,佛在捨衛城。南方有一班扎國王,北方有一班札國王,兩國
不合,常常作戰,互相殺傷很多人。他們的好朋友薩迦國王很想調和,但
心有餘而力不足,便去向世尊請求調和兩國之間的關係,世尊默許了。薩
迦國王讚歎、隨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禮而去。
世尊從祗陀園來到兩國之間,作一個加持,使兩國又各自率四大軍隊互相作
戰;世尊再加持,使他們各自確認自敗無疑,各自乘車來到佛前,世尊加持他們互
不得見。世尊觀知:一個是小乘羅漢的根基,一個是能發起無上菩提心的大乘根基。
又作了個加持,使南方的班札國王在佛前恭敬頂禮,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
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使他出家受近圓戒,並傳授他一
些教言。他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北方的班札國王在世尊
前祈求世尊及僧眾應供三個月,世尊默許了。他準備了很多飲食,在三個月中供
佛及僧,在圓滿的那一天,他對世尊及僧眾分別做了殊勝的供養,並在世尊前發
願:以此善根,願我度化無邊的眾生,成就如來、正等覺。世尊讚歎授記曰:「善
哉!善哉!善男子,汝將成就如來正等覺,度化無邊的眾生,名曰尊勝如來!」
(105)老父親—蒙佛加持 今昔得樂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長大娶妻共同生活,其妻懷孕九
個月後,生下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地餵養著。婆羅門夫
婦慾壑難填,連續生了七個孩子,很好地餵養著每一個孩子,並把每個孩
子都培養得通達世間的一切學問,還給每個孩子一份財產,安排各自成了
家,過著幸福的生活。不久,婆羅門的妻子去世了,婆羅門已年邁體衰,
兩眼昏花,牙齒脫落。而七個孩子不盡孝道,不念養育之恩,居然將老父
驅出家門,無依無靠的老父親無奈,只好以乞食為生,流浪街頭。
如來、正等覺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每一位眾生,
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此時,世
尊觀知,調化這位老父親的因緣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托缽去捨衛
城化緣,路上見到這位婆羅門:年邁體衰,兩眼昏花,手持一空碗和一長
長的棒子,挨家挨戶的乞討,看上去非常可憐。世尊上前問他:「你這麼
大年紀,為什麼作乞丐?」老婆羅門淒涼地說:「世尊,這也是無可奈何,
我本來有七個孩子,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供他們學習知識,分給他們各
自一份財產。後來,妻子去世後,他們便把我驅出了家門,我不得不乞討。」
世尊和藹地告訴他:「我教給你一個偈子,你背下來在眾人中背給他們聽。」
婆羅門答應了世尊,世尊教他一個偈子:吾子生時心甚喜,如同命根精心
育,含辛茹苦集眾財,待子成家皆分手,豈料年邁體衰時,被子遺棄逐出
門,看吾七子面似人,實與羅剎有何異?幼時呼吾為尊父,此時憶起憤填
膺,被子所驅吾老翁,猶如乘者棄老馬,逐父如同嫌老馬,棄諸街頭任乞
討,如是之子真可憐!細細思維七個子,何如所持手中杖?□牛來時可以
驅,毒蛇侵時可以止,惡狗來時可以逐,暗夜能為作引路,拌倒之時可為
撐,七子豈如此手杖?昧心逐父不思恩。」世尊說畢,老人就背下來,等
七個孩子在眾人中時,他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七個孩子聽了,生起了
慚愧(Kukku-ccayati)之心,覺得如此虐待老父很不應理,真不如老父手
中的拐杖,立即在父親前懺悔,把父親接回家中,盡贍養之責,老父親的
生活漸漸好了起來。日子久了,他獨自思維:現在我能安度晚年,全蒙世
尊的恩賜,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供養世尊。
一天,他見到世尊時,便將世尊迎請到家裡對世尊做很好的供養。
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
之後,又於世尊前再三請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
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傳了比丘戒,同時傳授了一些教言,他精進修
持後,滅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
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讚歎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位老人先被兒子逐出家門,後以
世尊的方便法,回到家中安度晚年,並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祈請世尊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往昔他也有如是因緣。
在很早以前,占巴城裡有一大施主,其妻連續生了七個孩子,他們辛辛苦
苦地把他們養大,供他們學習一些學問,給各人一份財產,他們各自過著
很好的生活,卻把父親驅逐家門,任他四處漂泊。當時,附近有位具神變
的仙人,見施主如此淒慘,便對他說:『如果你想回家,我可以有辦法讓
他們照顧您,老人很樂意。仙人把老人帶回家中,對他兒子宣講了佛法。
聽了仙人的教法後,七個兒子都很願意贍養老人,老人非常感激這位仙人,
常請仙人去家中應供。後來,這位老人在仙人面前出家修行,證得了四禪
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
時的老人就是現在的老婆羅門。當時他被兒子遺棄後,是我用方便法,使
他得到四禪五通,現在也是在他被兒子遺棄時,我用方便法,使他得以安
度晚年,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的。另一段因緣是他在迦葉佛時出家,諸根
調伏,故今得解脫。
(106)五百商主—蒙佛解救 證羅漢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懷孕九個
月後,生下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
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長大後,學
習並精通了八觀察等一切世間學問。施主又把他送到扎德沃的團體裡學
習,團體裡有各種各樣的見解和行為,都不統一,大多數人都是讚歎自己
的宗派和觀點。施主的兒子具有超人的智慧,常樂於拜讀究竟論典,觀察
到很多宗派的見解不究竟,一直得不到滿意。後來,聽到一位居士讚歎世
尊的功德,就數數歡喜,心想:無論如何,我應該去拜見世尊。便捨棄一
切,去佛陀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為他傳授了相應的佛法。他歡喜
信受,作禮而返。後來,他想:作為佛弟子,應該廣行佈施,但現在不具
備這個條件,應該去海裡取寶,成功了可以上供下施,能積累廣大的資糧。
他便率領五百商人,備上路上必需用品,前往大海去了。去時一路平安,
可在返回途中,突然黑風四起,洶湧的波浪把船顛到海島邊又顛回海裡,
非常危險,眾商人非常恐懼,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完了……誰能救
護我們啊?」施主的兒子安慰道:「你們不要害怕,我們都一齊祈禱釋迦
牟尼佛,承佛的慈悲威力肯定可以得救!」眾商主馬上至誠祈禱:「南無
大慈大悲釋迦牟尼佛,徹見過去現在未來的怙主,我們現在已遇危難,祈
請世尊救護我們……」以世尊加持力,不知不覺中他們順利抵達了岸邊。
返回捨衛城後,他們把很多供品供在佛前,恭敬頂禮於佛足下,親吻佛足,
讚歎道:「世尊,是您賜給我們第二次生命。」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意樂,
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立即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
果位。之後,他們再三向世尊祈求出家,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為他們傳授了比丘戒,並傳授了一些教言。他們自己精進修持
後,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
空和手掌無別,摧毀了世間八法,具足一切功德。諸天共讚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贊曰:「善哉!蒙佛加持,這五百商人不僅解除海中的險難,
還在世尊教下出家獲證羅漢果,解除了輪迴苦海的畏懼!」世尊告曰:「不
僅是現在我解救了他們,以前我也曾解救過他們。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
的一個森林中,住著一位具種種神變的仙人,當地的人們多依止他,其中
有五百商人也皈依了這位仙人。一次,五百商主去海中取寶回來的途中,
遇到了颶風和種種違緣,都生起了很大的恐懼。當時他們各自祈禱不同的
天尊,施主就告訴他們:『天人是救不了我們的,應該祈禱我們原來皈依
的那位仙人上師,他會解救我們的……』商人們都祈禱仙人。這時,對仙
人具有信心的一個天人告訴仙人:『您的弟子們在大海中遇到違緣,請尊
者救度他們。』仙人立即顯示神變,遣除了他們的違緣,使他們平安抵達
岸邊,又把他們帶到自己苦行的林中。五百商人都覺得仙人對自己的恩德
很大,對仙人做了很大的供養。後來,他們捨棄一切家務,依止仙人出家
修持,獲證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
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五百商人就是現在的五百商人。當時,是我把他們
從海中遇難的違緣中解救了出來,使他們得到四禪五通;現在也是我解救
了他們在海中的危難,並使他們脫離了輪迴的苦海。」
(107)施主之子—往昔願力 年幼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其子長大娶妻共享
生活,生了幾個孩子但都夭亡了。後來,他發心皈依阿那律尊者,在尊者
前皈依持戒,常做供養,積累資糧。之後,妻子又懷孕,九個月後,生下
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丈夫心想:應該想個辦法,使這個孩子活下去,不
能像前幾個孩子那樣夭亡,現在世人公認的阿那律尊者,具大神變大福報,
很了不起,應把孩子拜託給尊者。這樣,孩子一定會越過壽障的。夫婦便
把孩子送給阿那律尊者,尊者給孩子過著僧人的生活,越過了壽障。準備
還回孩子的那天,施主家恭請世尊、阿那律尊者及所有僧眾到家裡應供,
施主親手供養了各種飲食,尤其對阿那律尊者供養了很多金銀財寶。尊者
為他宣說了相應的法,讚歎了佛法的功德。阿那律尊者把孩子身上的法衣
脫下,給孩子換上在家人的衣服,準備交還父母。可是,剛換上的在家衣
服馬上變成了法衣,怎麼換都不行。無奈,只好讓孩子穿著法衣還給了施
主,孩子就一直披著僧衣。稍大,父母讓他與當地的五百孩子一起學習文
字,但這個孩子無論如何都不願在家裡呆,非要去住寺院,父母只好讓他
在寺院裡生活。他學習了文字,精通了論典,仍不願回家,在經堂裡,他
精進修持,獲證了預流果位。徵得父母同意,他依止阿那律尊者出家受戒,
尊者還為他傳授了教言,他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心
想:自己證果,應該去調化眾生。他觀知自己與父母和當地的五百小朋友
有殊勝的善緣,應先去調化他們。剎那間,他從祗陀園來到了父母前,對
他們突然顯現,他的父母非常歡喜,願意在兒子前聞法。他觀察父母的根
界意樂,對父母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
了預流果位。並在孩子面前皈依了佛門,受持戒律。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這個孩子以何因緣生於富裕家,令佛歡喜,
出家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以何因緣他父母及五百朋友由他調
化得證聖果?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他往昔的願力。曾在賢
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施主的孩子
對迦葉佛教法生起很大的信心,皈依受戒後,與其他施主的五百孩子一起
學習八種觀察等。精通後,又去扎德沃團體裡學習。一次,他和扎德沃的
朋友們一起去花園遊樂,其他的朋友因另有事要處理,便讓他先去花園裡
做各種飲食的準備,他們回來一起用午餐,他答應了。剛剛將飲食準備好,
他看見迦葉佛帶著眷屬正在化緣,心想:象佛陀和僧眾這麼殊勝的福田1
(Punna Kedara)是極為難得的,應該把這些飲食好好地供佛及僧,對朋
友們另作安排。他就迎請佛陀與僧眾來到花園,親手做了供養。應供畢,
迦葉佛給他傳授了相應的法,讚歎了佛法的功德後,率眾返回經堂了。扎
德沃的那些朋友們在回花園的路上,聽說備好的飲食被施主的兒子全供養
了,心裡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我們的飲食,他憑什麼要供佛及僧?便蓄
謀殺害他,他特別害怕,跑到父母那裡去了。父母對那些朋友們雖然好言
相勸,但他們仍不肯罷休,他只好跑到迦葉佛那裡出家,精進學習三藏,
並精通無礙,成為一位三藏法師。他的父母也皈依受戒,並經常發心做廣
大佈施。扎德沃的那些朋友聽說後就去他面前恭敬頂禮,懺其前愆,還皈
依受了戒。(師言:通過《百業經》的學習,應該知道:有些罪業,小乘自
宗是無法懺悔的,如對聖者取綽號、享用僧眾財產等,果報非常嚴重,怎
樣懺悔都是要受報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盡這些罪業的;大乘自宗
2若是五無間罪和謗法罪是難以懺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頂、證悟無上大圓
滿法是可以懺淨的;密宗中謗上師、謗密法破了嚴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
不能懺盡,故所有罪中,謗金剛上師、謗密法二種惡業是最嚴重的,始終
無法懺淨,必須親自感受果報。)後來,三藏法師生病了,以各種枝、葉、
根、莖調治都無效,臨終時他發願: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雖然沒得
到什麼境界,願將來生於富裕之家,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出家滅盡煩惱,
獲證羅漢果位。他的父母和扎德沃朋友聽了他如是發願,他們也發願:依
他的因緣,願我們將來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諸比丘,你們是
怎麼想的?當時的三藏法師即今施主的兒子,當時的父母即今父母。當時
扎德沃的朋友即今當地的五百朋友。以其往昔願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
出家獲證阿羅漢果位,其父母與朋友亦如是令佛歡喜。」
(108)兩個獅子—聞法善根 轉生天界
一時,佛在捨衛城。在果沙拉和瑪嘎達之間,有兩個很凶惡的大獅
子,經常傷害過路的人,以至於很多行人不敢路過此處。
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具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一切
眾生,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
觀察到這兩個獅子被調化的因緣已成熟,告訴阿難集諸比丘曰:若有願與
佛一起出遊的,著衣持缽,一同前往。世尊率僧眾,去王捨城後,依次去
了兩個獅子居住的森林中,兩個獅子外出覓食,遠遠看見世尊具足三十二
相,兩個獅子的嗔心馬上消失了,跑到佛前,於世尊足下頂禮,世尊說:
「兩個獅子,你們以前造了很大的惡業,故今轉為傍生,如果繼續造業,
將在輪迴中恆時受報,你們應諦聽:諸行皆無常,諸法皆無我,涅
即寂滅。你們對我生起歡喜心,便能使你們脫離傍生界。」說畢,世尊
就返回去了。
兩個獅子去世後,升於天界,他們觀知:自己前世是傍生,因世尊的
功德力而生於天上,為報佛恩,必須在未過夜前去拜見世尊。他們以天人
的裝飾,手持天上的鄔婆羅花1、曼達羅花、青蓮花等,剎那間來到祗陀
園,整個祗陀園一片光芒,兩個天人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們傳了
相應的法,他們獲得了聖果,便返回天界去了。
次日,一些精進不眠的比丘請問:「世尊,昨夜是否來了帝釋天、梵
天、四大天王或是大神變的天人?」世尊告曰:「都不是。你們是否記得
有兩個獅子?」「記得,記得。」「就是它們。當時,我為它們傳了三法
印(Ti-lakkhana)2,後來去世了,以此善根,得以轉生天界,為報恩故他
們昨夜前來,我又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都獲得了聖果,返回天界了。」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兩個獅子本來嗔心(Dosa)很大,可
通過世尊的方便法卻升到天界善趣,消除了兩個地方的恐怖?請為吾等演
說。」世尊告曰:「諸比丘,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是它們相互生嗔心時,
我以方便法,使它們嗔心消除,得到四禪五通的。很早以前,嘎西地方的
梵施國王與布德哈的大自在部國王之間不合,互相作戰,殺害了很多生命。
一次,兩國又各率四大軍隊互相作戰,雙方損傷很重。附近森林中一位具大神變
的仙人見後,生起大悲心,躍入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兩個國王見此,憎恨心立刻
消失了,對仙人生起大歡喜心,在仙人前祈求:『仙人有何吩咐,我們一定依教奉
行。』仙人告曰:『我沒有別的吩咐,只希望你們兩國和合。』兩個國王謹遵言教,
在仙人足下恭敬頂禮,聽受妙法,仙人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到妙法甘露
後,把王位禪讓給各自的太子,在仙人前出家,精進修持,獲證了四禪五通。諸
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兩位國王就
是現在的兩個獅子,今昔都是我用方便法調伏了他們。」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它們轉生為獅子?以何因緣得升天界,對
佛生歡喜心,沒有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這是它們前
世的業力和今世的因緣和合。所謂前世的業力,是在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
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兩位能說會道的優婆塞,常以嗔心用獅子等傍生來
辱罵眾人,臨終時發願:願我們以一生中皈依持戒的善根,在釋迦佛出世時,令佛
歡喜,不做佛不歡喜的事,願我們罵人的惡業不要成熟。諸比丘,當時的兩位優
婆塞即現在的兩個獅子,當時他們以傍生辱罵眾人,故轉生於傍生界;以其願力成
熟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 今世的因緣是他們作獅子
時對我生起了歡喜心,故得以轉生天界。」世尊如是宣說。
(109)獵 人—惡口罵僧 受報劣眾
一時,佛在捨衛城。附近有一大森林,獵人們常常在林中罟捕鳥獸,
捕殺了很多。一天,被捕的野獸還沒殺完時,世尊來到了林中,獵人們遠
見世尊,生起了歡喜心,到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
根界意樂,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獲得了預流果位,又在世尊前再三
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
他們傳授了比丘戒。他們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阿羅漢果位。當時,
那些被捕的野獸,也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因對世尊生歡喜心故,
去世後都立即轉生天界。他們按天人的規矩作了三觀察,觀知他們是從傍
生界而來,現生於天界是因對世尊生大歡喜心的緣故,應在未過夜之前去
拜謁世尊以報佛恩。於是,身著項鏈、耳環、手鐲等等天人的裝飾,手持
鄔婆羅花、曼陀羅花、青蓮花、白蓮花等各種鮮花來到祗陀園。當時,整
個祗陀園一片光明,他們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鮮花,祈求傳法。世尊
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到聖果後返回天界了。
次日,那些前夜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請問:「世尊,昨晚祗陀園裡
一片光芒,是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還是具大神變的天人來拜見世尊?」
世尊曰:「都不是。你們還記得原來在森林中被捕的那些野獸嗎?」「記
得,記得。」世尊曰:「當時它們對我生起了歡喜心,因此,去世後轉生
天界。為了報恩,昨晚來拜見我,我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得聖果返
回天界了。」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那些獵人以何因緣而成為獵人?那些野獸
以何因緣而轉生傍生界?又以何因緣他們令佛歡喜,沒做佛不歡喜的事?
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
時,他們都是僧人,卻常惡口辱罵僧眾,有些罵為劣種人,有些罵為邪命
(Miccha Kamanta)的獵人,有些罵為傍生。(師言:《百業經》從頭至尾
都講惡口罵人的果報很嚴重。所以,以前沒有發過願的人,一定要發願以
後不再以惡口罵人,如果確實煩惱深重罵了別人,應盡快念「嗡班扎爾
薩 」一千遍懺悔咒。)以這些惡業成熟故,他們轉生為獵人和傍生,
又因他們一生出家,諸根調伏故,今生得到解脫。」
(110)鷓 鴣—菩薩行力 飛救火災
一時,佛在捨衛城。世尊率領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商主和五百
乞丐一起出遊。到了一森林中,森林突然著火,這些人非常著急,亂喊亂
叫。大慈大悲的世尊見他們驚慌失措,恐怖不安,便安慰他們,誦一諦實
偈曰:「以佛加持力,羅漢加持力,佛陀威德力,願火速熄滅;以佛加持力,
羅漢加持力,妙法威神力,願火速熄滅;以佛加持力,羅漢加持力,僧眾
威德力,願火速熄滅。」世尊偈畢,火立刻熄滅了。(師言:不僅諸佛菩
薩能這樣,後來的大成就者全知麥彭仁波且的修法中也專門有熄火的咒
語。以前在心寶山放羊時,整座山起火了,我念了咒語,火馬上就熄滅了;
前幾年去美國夏威夷時,旁邊著火了,有些居士打電話請我加持,我念了
一些咒語,他們又突然打電話說火滅了,很感謝我。)他們都生起了歡喜
心,在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有些得了加行道
的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
漢果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帝釋天位;有些得緣覺;有些種下了
無上菩提的因;多數人對佛法生起信心,皈依了三寶。
時諸比丘讚歎曰:「今日蒙世尊的威神力,使眾人解除了火燒的怖畏,
又獲得聖果位。」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現在我救了他們,以前我也曾
救過他們。很早以前,一片森林中有很多鳥雀安樂地生活著。一天,森林
突然著火了,森林中能飛的都飛了,能跑的都跑了,只剩不能飛跑的子鳥。
當時,大菩薩身為一隻鷓鴣,看見了正燃燒著的森林中的子鳥,非常可憐,
就以最大的發心去救護它們,把自己的翅膀浸在水裡,飛到森林的上空,
將翅膀上的水灑在火上。(師言:大菩薩的發願力是不可思議的。若按一
般常情,一隻小小的鷓鴣去熄滅熊熊燃燒的森林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以
大菩薩的發願力,很大的事情也能成辦。所以,我們只要發一個饒益有情
的心,不管怎樣都會對眾生有益的。)同時,它發願:以我恆久修持菩提
的諦實力,願猛火馬上熄滅。說完這諦實語,帝釋天觀知這位大菩薩為眾
生發了如此殊勝的菩提心,就生起了歡喜心:我應該幫助它!就馬上降下一
場大雨,把火熄滅了,不能飛跑的鳥全得救了。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
當時的鷓鴣即今現前菩提的我。(師言:這都是同行等流果:以前做什麼,
現在也做什麼。所以,現在聚在一起共同聞思的六千多僧人,以前肯定共
同發過殊勝的願,才有今生同在釋迦佛的教法下皈依持戒,聞思修持共不
共的妙法,現在大家要好好發願,同生極樂,共享法樂。)當時是在它們
遇到火災危及生命時,我解救了它們,現在也是如此。另有一段因緣,他
們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教法下出家,行持梵淨行
(Brahmacari),有的持居士戒,當時諸根調伏,故今生得到解脫
(Vimutti)。」(譯者:我們在座的各位至少都受了居士戒,今生在釋迦佛
的教法下諸根已調伏,若即生中不能解脫,待彌勒佛出世時,我們得解脫
就很方便,故各位確實應該生起大歡喜心。)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歡喜
信受,作禮而退。
(111)父 親—累世佛子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王捨城。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長大娶妻共享生活,
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了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身色金黃、頭如寶傘等種
種妙相,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為孩子身相莊嚴,故取名
為美麗者。施主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美麗者。城內外的許多
人都慕名而來觀看美麗者的美貌。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圓滿福慧一切功德後,調化了許
多眾生。在王捨城,也攝受了很多弟子,來自四面八方的信眾紛紛前來朝
拜、皈依世尊。美麗者問父母:「為什麼以前有很多人來我這裡,現在為
什麼不來了?」「因為釋迦牟尼佛到了王捨城,很多人都朝拜佛陀去了。」
「釋迦牟尼佛是誰呀?」美麗者的父母為他講了世尊的苦行、成道等共不
共的功德。聽完這些,美麗者生起了非常稀有的心:世尊如此莊嚴,無論
如何我一定要去拜見世尊。他再三祈求父母,父母答應了,並同他一起去
拜見世尊。遠遠地看見世尊三十二相,美麗者就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萌
生了世尊是自己父親的念頭,馬上不由自主地喊著:「父親!」,跑上前
去,抱住世尊的脖子不肯放手,世尊為他父母傳了相應的法。傳法後,施
主以為傳法圓滿了,準備帶孩子回去,怎樣勸他,他都依著世尊,不肯離
開。此時,他父母想迎請世尊去家裡受供,便在世尊前祈求開許供佛及僧
七天,世尊默許了。施主吩咐妻子先回去做飲食準備,自己陪兒子在經堂
裡過夜。第二天,施主親迎佛陀及僧眾,世尊著衣持缽帶領僧眾應供七天。
圓滿後,世尊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施主及其眷屬以智慧金剛摧毀了無明
煩惱,獲證了預流果位。美麗者又徵求父母同意,在世尊前出家,世尊以
「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傳授了近圓戒,並傳授了一
些相應的教言,他精進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
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共讚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拜見您的孩子成千上萬,但從未見過一個孩
子象美麗者這樣,抱住您叫父親的,這是什麼因緣?請世尊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以前,他曾五百世作我的兒子,以此習氣成熟故,他見到我
時便不由自主地叫父親,上前抱住我。」「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他今生生
於富裕家,身相莊嚴,令佛歡喜,沒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在佛教法下,滅
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的願力成熟故。在賢
劫人壽四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出世時,有一俱嚴國王
對佛陀生起了歡喜心,發心修建一座大經堂供佛及僧,俱嚴國王每天都去
打掃經堂。一次,他有事外出,就把打掃經堂之事托咐予太子,太子遵命
去打掃。當時,俱留遜佛作了一個加持,使經堂裡的灰塵越掃越多,到天
黑了也沒掃完,太子只好在經堂裡留宿。夜晚,俱留遜佛的聲聞們顯示種
種神變,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也來朝拜,太子看到後,覺得佛陀的威
力和功德不可思議,更增加了信喜心,再也不願意離開經堂,在經堂一住
就是五千年,為僧眾掃地。(譯者:在座的弟子們,這裡國王、太子都為
僧眾掃地。所以,我們中間的有些人不應有傲慢心,不要以為自己怎麼怎
麼樣。有時我慢、有時自卑,有時為僧眾做幾天事情,就覺得上師沒讚歎。
你們不要這樣,因為做一切善事,不要在乎別人知不知,而是要相信因果
是不虛的,一切暫時利他,都是為究竟的自利而作的,都是自己在積累資
糧。)後來,他發起了利益一切眾生的大慈大悲心,皈依受持居士戒,臨
終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裕家,身相莊嚴,將來在象俱
留遜佛一樣的佛陀前令佛歡喜,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
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太子就是現在的美麗者,以其願力成熟故,在我
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因他當時對眾生生起大慈大悲心
故,今生身相莊嚴。(師言:據《入中論》觀點來講,常生嗔恨心的人,
生生世世轉為醜陋者。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另有一段因緣,在人天
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這位善男子出家,調伏諸根,故即生
獲得解脫。」世尊如是宣說。
(112)野蠻人—蒙佛兩度 今得涅□
一時,佛在捨衛城。在捨衛城與王捨城之間的大森林中,有五百野
蠻人,殺害了許多過路人,人們都不敢從此路過。一次,勝光國王(即薩
迦國王)的眷屬和商人們路過此處,發現了這五百野蠻人的惡行,便稟告
了國王。國王令太子率四大軍隊將此五百人全部擒獲,令兇手們把他們全
部處以極刑。
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
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世尊觀知這些野蠻人被調化的機緣已成熟。剎那間,從祗陀園來到
王捨城,國王很遠看見世尊的到來,去世尊前於足下恭敬頂禮,請問:「世
尊,欲前往何處?」世尊告曰:「我聽說你要殺五百野蠻人,特意來這裡,
想勸你不要殺他們。」薩迦國王說:「如果他們出家的話,可以免去死罪,
否則是不會釋放他們的。」世尊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薩迦國王把五百人全
部交給世尊,世尊把他們帶回祗陀園,給他們剃度授近圓戒,傳授教言,
這五百人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
時諸比丘曰:「世尊不僅是解救了他們的命難,而且使他們得證聖果
(Ariya Phala)!」世尊告曰:「不僅是今世我救過他們,以前我也曾救過
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禪五通。在很早以前,布得哈城的大自在部國王,一
次,他率領四大軍隊和眷屬去林中狩獵,手下有五百大臣密謀:國王對我
們並不好,我們密派殺手把國王殺了。有一個忠臣向國王告密,國王得知
後,怒髮衝冠,立即下令逮捕他們,準備將他們帶到森林中去處刑。當時
林中苦行(Tapo Kamma)的仙人見了之後,設了個方便法,把五百大臣救了
下來,帶回苦行的林中出家。他們依教言精進修持,得到了四禪五通。諸
比丘,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五百大臣,就是現在的
五百野蠻人,當時是在他們遇到命難時,我救了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禪五
通,現在也是在他們遇到命難時我救了他們,使他們得到究竟涅 。還有
一段因緣,他們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時出家,調伏諸根,所
以今生得到解脫也。」世尊如是宣說。
(113)食肉鬼—世尊調化 千食肉鬼
一時,佛在王捨城。在王捨城與捨衛城之間的森林裡有一千個食肉
鬼,天天對瑪嘎達和果沙拉之間的行人作害。後來,薩迦國王(即勝光國
王)派使者告訴影勝國王:「陛下,兩國之間的森林中有一千個食肉鬼,
經常作害於來往的行路人,請陛下祈求貴國的釋迦世尊,以方便法度化它
們。」(譯者:這裡有個緣起,遍知的釋迦世尊是無所不知的,但國王不
祈求,世尊顯現不知道,祈求後才去度化的。像我們學院裡,上師也是全
知者,若沒有人向上師稟白或勸請某事,一般不會顯神通,不會不請自說
的。)影勝國王聽後,馬上去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對他宣說了佛法的教
理,讚歎了佛法的功德,影勝國王歡喜信受,再稟白世尊:「慈悲的世尊,
您以前調伏了嘎哦、得嘎等許多惡龍,也調伏了桌涅等夜叉,現在瑪嘎達
和果沙拉之間有一千個食肉鬼,已經害了很多眾生,祈請大慈大悲的世尊
調化它們。」世尊默許了。影勝國王得到世尊的默許後,恭敬作禮而去。
一天,世尊觀知調化一千食肉鬼的因緣已成熟,剎那間從王捨城來
到了食肉鬼所在的森林中,它們看到世尊遠遠地向它們走來,個個丑形畢
露,凶狠地撲向世尊,欲以加害。世尊隨即發了一個世間心,想:現在多
聞天子等所有夜叉能來我面前該多好啊!念畢,多聞天子等所有夜叉立刻
來到了世尊前恭敬頂禮。因為它們是專門降伏食肉鬼的,一見那些食肉鬼,
不由自主地想害它們,一千個食肉鬼見勢不妙,心驚膽顫地往回逃,世尊
作個加持,使周圍熾火盛燃,讓它們想逃而逃不脫,返回又有可怕的夜叉。
無奈,它們只有求救於世尊,世尊說:「你們以前世的惡業,今生報為食
肉鬼,今生中你們又害了那麼多眾生,後世你們將生於何處?受什麼樣的
果報?你們應該深思一番。」一千個食肉鬼又祈求:「世尊如何吩咐,我
們都依教奉行。」它們遵佛教言,歡喜地在世尊前皈依受戒,世尊為它們
傳了相應的法,就返回了。它們從此再也不害任何眾生了,常常善待過路
的人們:缺水的送水、缺食的送食、迷路的引路等等,給過路人各種方便。
兩地的人們知道這些食肉鬼的善舉後,都感到稀有:由害人轉變成助人。
同時傳揚並讚歎世尊不可思議的威力。
諸比丘白言:「世尊調化了一千食肉鬼,使其皈依受戒,饒益了無量
眾生!」世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使他們斷除惡行,行持十善。
以前也是在這兩個城市之間有很多食肉鬼,殺害了很多人。當時,王捨城
的一位苦行仙人,見到它們如此造惡業,便發心調伏它們,使它們皈依並
行持十善。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食肉鬼就是現在的
一千個食肉鬼,當時我也是使它們斷惡行善,今生亦如是。」
(114))王布果—殺五千人 今得聖果
一時,佛在王捨城。廣嚴城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王布果大師,他精通
箭術,有五百個扎德沃的人隨從他學習箭術,他的名望非常高。
後來,王捨城與廣嚴城不合,王捨城四大軍隊進攻廣嚴城。王布果
得知後,馬上率五百學徒馳騁戰場,殺敗了王捨城的四大軍隊,王捨城連
續發動五次進攻,五次都失敗了。王布果英勇善戰,一連殺死了五千人。
王捨城人向世尊祈求:「世尊,廣嚴城的王布果非常凶猛,一個人殺了五
千人,請世尊調化他。」世尊默許了。剎那間,世尊來到廣嚴城,作一個
加持,使王布果侍者的箭術全部遺忘,他自忖:怎麼突然間自己迷糊起來
了,什麼都不記得了?他聽說世尊已到廣嚴城,並且是大慈大悲、大徹大
悟者,心想世尊肯定能解除這個違緣。便去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傳法,
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立即用智慧金剛摧毀薩迦
耶見,獲得預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世尊開許他出家受比丘戒,世尊讓他
先告知其五百學徒,他告知後,五百學徒也願意出家,他們都徵得父母的
同意,便一起到世尊前禮拜,世尊為他們宣說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
薩迦耶見,獲證預流果位。他們又共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
「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們傳授近圓戒,並傳授一些
教言,他們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拉。(師言:可見他殺五
千人,次後自己發心,以佛加持力,最後得證聖果。所以,我們也應對自
己的罪業誠心懺悔。)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五百個扎德沃學徒由王布果侍者的引
導,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往昔他們也曾因王布果侍者的教化而行持善法。
很早以前,赤珠城裡的大自在國王,其王妃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莊嚴
的孩子,國王夫婦為小王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大自在部,以
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長大後,他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一切學
問,他經常觀察父王及大臣們的行為,發現他們的行為有時如法,有時不
如法,從內心深處生起了很大的厭離心,獨自走進寂靜的山林修行去了。
後來,大自在國王已駕崩,黎宏國家經常侵犯赤珠國,其中的一位大臣建
議必須請王子回朝執政,以免他國欺凌。他親自去林中恭請王子回宮,王
子告訴他:『如果大臣們能行持善法,我答應回宮。否則,我絕不回去。』
這位大臣回去與五百大臣商議並決定奉行十善。之後,王子回宮執政,舉
國上下皆行善法。諸比丘,當時的王子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那
位大臣就是現在的王布果侍者,余五百大臣就是現在的五百個扎德沃學
徒,當時是他引導他們行持善法,現在是他引導他們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還有一段因緣,是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們都是出
家人,守持戒律,調伏諸根,故今於我教法下得到解脫。」世尊如是宣說
竟。
(115)帝釋天王—畏懼墮死 得佛度化
時世尊為兜率天子1。帝釋天王有了天人瀕臨死亡的五種徵兆:身光
自然消失,本具的花 果樂之妙用妙音自然消失,絢麗的妙衣褪色變得不
悅意,清淨的身體生出了垢穢,一直不閉的眼睛會自然眨動。他心裡很痛
苦,四處詢問:「皈依何處才能不死,得到生死的自在?」阿修羅女告曰:
「帝釋天王,南瞻部洲有很多沙門(Samana)和婆羅門(Brahmin),對他們
恭敬供養的話,肯定會有希望的。」聞此,帝釋天王便攜帶阿修羅女從三
十三天(Tavatinsa)降臨南瞻部洲,在沙門和婆羅門足下恭敬頂禮,沙門
們問:「你是何人?」「我是三十三天(Tavatinsa)的帝釋天王。」他們聽
了心生歡喜:帝釋天王降臨人間,機會難得,我們應該在他面前皈依。帝
釋天王見此舉,心生疑惑:我想到人間來皈依他們,他們卻要皈依我,看
來他們肯定沒有解脫道2(Vimokkh-m□gga)。他失望地返回天界,心想:
我不必對沙門和婆羅門恭敬供養,待以後大菩薩(Maha Bodhisatva)降臨
人間普降甘露法雨時,我再在大菩薩前皈依,自然會解除我的痛苦。時兜
率天子準備降臨人間度化眾生,告諸天人:「我準備去南瞻部洲降下甘露
妙雨,你們若願意,則可以與我同去。」之後,兜率天子乘六牙白象投胎
人間。誕生時,帝釋天王特意安排四個天子來為世尊沐浴。後來,悉達多
太子捨棄王位,苦行六年,天子經常護衛,菩薩夜睹明星,證得無上正等
正覺,先後度化了五比丘(Panca Bhikkhu)等無量眾生。一次,世尊為調
化影勝國王到了王捨城,舍利子和目犍連從佛出了家,世尊在王捨城廣弘
佛法,饒益眾多有情。時帝釋天想:世尊正為人間普降甘露法雨,利益無
量的有情,我也該去世尊前祈求妙法,解除我心中的痛苦。〔師言:三十
三天(Tavatinsa)的七天是人間的七百年。所以,他能等到世尊成道後來
解除痛苦。因為,天人有死兆現前時,再過七日方墜死。〕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
刻刻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
(Maha Karuna)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觀知調化帝釋天的機緣已成熟,
剎那間從王捨城來到城南方森林的山洞裡修拙火瑜伽。帝釋天王率八萬天
子、阿修羅女、乾達婆子共詣佛所,整個地方一片光芒。帝釋天王知道世
尊正在入拙火定1,心想:世尊此時正在閉關,直接去的話很不應理,世尊
也不一定會出定。便問乾達婆子2(Gandhabha):「有沒有方便法,請世
尊出定?」「有。」乾達婆子便拿起藍寶石的琵琶,以動聽的妙音讚歎世
尊的功德,讚歎羅漢的功德,祈請世尊出定。世尊出定了,乾達婆子告帝
釋天王可以親近世尊了。帝釋天王帶領八萬天子、阿修羅女、乾達婆子等
一同前往。世尊所居山洞只能容下一個人,但以世尊的加持力,他們全都
能進入山洞裡,並於世尊前恭敬頂禮,帝釋天請問:「世尊,人非人、天
龍、夜叉等輪迴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世尊告曰:「各位,眾生沉溺於輪
回的根本是嫉妒心和吝嗇心。」世尊從嫉妒心和吝嗇心的本體、性相、因
緣等方面一一廣作宣講。(詳於藏文《百業經》中廣述)世尊為帝釋天宣
說了殊勝妙法,帝釋天隨喜讚歎世尊的功德,稟白道:「世尊,我已斷除
一切疑惑和痛苦,得到了殊勝的智慧。」世尊曰:「你現在已經斷除疑惑
和痛苦,以前有沒有向沙門婆羅門請教過這些事情?」「世尊,我曾經請
教過。是我在三十三天(Tavatinsa)觀察到自已有死兆時,來到人間想解
除心裡的疑惑和痛苦,因當時沒有如來出世,拜訪一些沙門和婆羅門,當
他們知道我是帝釋天王時,卻要皈依我,我失望地返回天界(Deva Loka)
了。世尊,我雖然以前得過一些安樂,譬如與阿修羅(Asura)作戰,戰勝
了阿修羅,我們每位天人心裡都有說不清的歡喜,也覺得無比的安樂,但
從未得到聖者的果位與安樂。在此,我請求世尊開許:一是我去世後若轉
為人身,則願我財富圓滿,相貌莊嚴,廣積資糧,現出家相,諸根調伏;
二是我若繼續作天人,則願我相貌端嚴、長壽無病等一切圓滿具足。」世
尊開許道:「你可以繼續作天人,一切圓滿,並可以得到預流果(Sotapanna)
位。」帝釋天王興奮地讚歎道:「善哉!(Sadhu)善哉!世尊具足無量功德,
加持使我得到預流果位!」以世尊的功德力和他自己的因緣,他與八萬天
子全獲得了無垢法眼。剎那間,仍以天人身得轉後世。(天人的死只是剎
那間心識轉生,身體不變。剎那的生死只有世尊、帝釋天王、阿修羅女及
八萬天子知道。)阿修羅女問:「帝釋天王,現在我們是否是死而復活了,
剎那間有如此的轉變?」帝釋天王說:確實是這樣。帝釋天王得到聖果
(Ariya Phala),欣喜地在世尊前恭敬頂禮曰:「我現在真正變成了聖者,
成為世尊的優婆塞(Upasaka)。」(師言:帝釋天王一般以居士形象出現,
經常對世尊教法下的居士作保護。)並告訴乾達婆子:「乾達婆子,是你
想出方便法,請世尊出定,對我的恩德非常大,為報答你的恩德,等我回
到三十三天(Tavatin-sa)後,把你夢寐以求的乾達婆女許配給你,你以後
也可以得到乾達婆國的王位。」帝釋天還告諸天人曰:「我以前非常崇拜
大自在天和梵天,而現在我皈依了釋迦牟尼佛,你們也應該好好地皈依佛
陀。因為,佛陀具足了梵天和大自在天的一切功德。」說畢,又於世尊足
下再三頂禮,右繞三匝返回天界。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帝釋天王具足如此大神變、大神通,
令佛歡喜,沒有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八萬天子也是依帝釋天王的引導令佛
歡喜沒做令佛不歡喜的事?」世尊告曰:「這是他們前世的願力所致。賢
劫人壽四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Krakucchandha Buddha)
出世,獲證無上正等覺後,先後出遊度化了許多眾生。一次,到了俱嚴國
的王宮,國王和眷屬對俱留遜佛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造了五百座經堂供
佛及僧,並常以各種甘美的飲食和財物做供養。到俱留遜佛度化的事業顯
現圓滿,取無餘涅 (Parinibbana)後,俱嚴國王為俱留遜佛建了遺塔,
並在塔前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家,或生為有名望威德
的天人,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他的眷屬知道他如是發願後,
也同樣發了如是的願。諸比丘,你們是怎樣想的?當時的俱嚴國王就是現
在的帝釋天,當時的眷屬就是現在的八萬天子,以其願力成熟故,今帝釋
天王及其眷屬皆令我生歡喜心,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世尊如是宣說竟。
(116)老婆羅門—佛救兩世 終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長大娶妻共享生活,生下一個孩
子,這個孩子長大後學習文字、婆羅門行為等十八種學問。婆羅門有個規
矩:四十八歲以前出家修梵淨行(Brahmacari),四十八歲後還俗
(Uppabbajita)娶妻共享生活。後來,老婆羅門夫婦去世了,這個孩子按
婆羅門的規矩做,到四十八歲以後才還俗(Uppabbajita),娶了一位年青
貌美的少女為妻。但這個妻子常常不願與老婆羅門一起生活,老婆羅門經
常不能滿足她,她很想另找自己心滿意足的男子,但又礙於自己丈夫在,
多有不便,想法讓自己的丈夫出遠門,再做什麼都方便。有一天,她就對
老婆羅門說:「夫君,你我一起生活這麼久了,家裡一直是一無所有,這
樣生活倒不如我回到娘家去。」老婆羅門溫和地勸慰道:「你不要這麼說,
你不能去娘家,應該住在這裡,我可以去別的地方找一些財物養你,你千
萬不要這樣……。」相勸了一番後,他就帶上些乾糧外出。在外面,他找
到了很多嘎夏巴涅,心裡暗自高興:回去後肯定能討到妻子的歡喜。可不
幸的是,在走到捨衛城的森林中,卻被強盜們搶劫一空,他心裡痛苦極了:
若再去找吧,怕是很困難,若回家吧,又怕妻子不高興,活著是如此痛苦
不堪,乾脆在林中自盡算了。他便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準備去林中上吊。
正在此時,慈悲遍知的釋迦世尊愍念:這位老婆羅門,若能出家修梵淨行,
則能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剎那間,世尊來到了森林中的婆羅門前,
對他說:「你不要不作觀察而隨意行動,我可以給你財富。」世尊給老婆
羅門指點了一些寶藏,他得到很多的財物,高興地回家了。世尊也返回了
經堂。老婆羅門回到家裡做了廣大的供養和佈施,積累資糧。安樂的日子
過了很久,他心想:我能過上安樂的日子,全是承蒙世尊的慈恩,為報佛
恩,我應該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這樣抉擇後,他就去世尊前恭敬頂禮,
祈求傳法,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
了預流果位。之後,他又再三祈求世尊:願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
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辭為他授了比丘戒,還
傳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精進修持後,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老婆羅門先是十分貧窮,後來世尊
救了他的命,並給他指點,使他找到寶藏,作了廣大的供施,之後又在世
尊的教法下出家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請世尊為吾等演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諸比丘,不僅是今世,往昔我也曾救護過他,賜予他財富,
令行十善。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他執政期間,
舉國上下無諍無害,無饑無病,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國王如理如法地治
理著,並以廣大的慈悲心對待每位眾生,上對沙門供養,下對婆羅門、貧
窮的人乃至飛禽走獸也是常做佈施,整個國家奉行十善。國王也發願把所
有的財產都佈施給眾生,諸天人、非人、護法神等都經常護佑著他,整個
國家是非常圓滿。而他的鄰國—黎宏國家的國王非常殘暴,橫徵暴斂,常
以很不如法的手段來治裁他的臣民,給臣民帶手銬、腳鐐、木枷、耳板等,
以各種酷刑來殘害他們。他們很多人忍無可忍,就逃到大自部國王那裡去
了。有一天,黎宏國王率眾眷屬出遊,所走過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森林、城
廓內外的居民們已是所剩無幾,他懷疑地問手下:『我的臣民為什麼這麼
少?他們去哪裡了?』手下稟告說:『國王,聽說鄰國的大自在部國王,
他如理如法地護持著國家,在他手下生活,非常安樂。所以,我們國家很
多人都去大自在部國了。』黎宏國王聞言,生了大嗔恨心,立即準備四大
軍隊進攻大自在部國家,欲消滅大自在部國家。大自在部國王得知後,召
集了文武百官,告訴他們說:『各位重卿,聽說黎宏國王已率四大軍隊准
備進攻我國,迎戰也沒意義,我也不願意,你們覺得走投無路,可以降服
於他,願去他國可以去,我本人不願在短暫的人生中造很多惡業,我可以
捨棄王位等一切,走進森林中穿樹皮、吃水果、喝淨水,與野獸一起生活。』
大自在部的國王看到大臣們都跑了,覺得自已去森林裡的因緣已成熟,便
獨自去了森林裡,以水果和淨水為生。(譯者:有些人捨棄了自己原來的
榮華富貴,來到雪域淨地苦行,有時生一念後悔心,把自己僅有的一點苦
行的善根功德都摧毀了。所以,不能後悔。經常要想一想,我等大師在因
地是怎樣出家、怎樣苦行的?這樣對自己會有很大的促進。)黎宏國王詢
問大臣們,得知大自在部國王獨自去森林中了,便收集了所有的財富,自
己作了分配,並遷都於鹿野苑,自立為當地的國王。
當時,在他城旁邊有一位貧窮的婆羅門,需要撫養很多子女,又時
逢天災,無以養家糊口。他聽說了鹿野苑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具有大慈大
悲心,肯佈施窮人,便決定找大自在部國王。等他到鹿野苑,大自在部國
王已經去森林中了,他左思右想,又追到國王苦行的森林中。正在苦行的
國王見到婆羅門乞丐來,溫和地和他交談,用水果和淨水熱情地招待他,
問道:「你為什麼來到這個苦行的森林中?」他淒慘地對國王說:「國王,
我們那地方遭到了很大的天災,我又要撫養很多孩子。現在,我確實無法
生活下去,從別人那裡聽說您是個大菩薩,就特意來您這裡想討一些布
施。」大自在部國王說:『難道你沒聽說我現在在苦行嗎?以前我可以布
施,現在我自己都沒有吃的了,也沒有什麼可佈施給你。』聽了這些,婆
羅門失望得不能自抑地昏倒在地上,慈悲的大自在部國王給他灑一些涼
水,他漸漸地甦醒過來了,可他想:在這裡得不到以什麼維生的財物,回
去也是很痛苦,我還不如自盡算了。他便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到林中的
深處準備吊死。這時,慈悲的大自在部國王見到了,對他生起了很大的悲
心(Karuna),想:我現在確實沒有一點財物佈施給他,但是,如果把我捆
起來讓他交給黎宏國王的話,也許黎宏國王會獎賞他一些財物。然後,他
對婆羅門說:『你不要這麼做,我給你想辦法,你把我捆起來,交給黎宏
國王,他會給你一些財寶的。』〔譯者:大家想一想,世尊在因地修佈施
(Dana Paramita)、忍辱度(Khanti Paramita)時,是如何對待眾生的,
假如是自己的話,會不會像大菩薩那樣,對眾生心懷珍愛之情?常常口中
誦『諸佛如何發心,我亦如何發心』,仔細地思維一下,究竟做到了幾分?
在人格上有多大的差異?自己經常靜靜地思維思維。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用真正的愛心不偏地慈愛每個人乃至每個小小的生
命。否則,只是一個名稱上的佛弟子而已。〕『我怎麼敢捆大國王?』『沒
什麼,你現在只有照我說的這樣做,才能得財物的。』婆羅門始終不忍心
捆他,他就把自己捆好,交給婆羅門帶到鹿野苑,很多人見到了,稟告了
黎宏國王。黎宏國王半信半疑地去王宮門口看看真假,婆羅門就告訴黎宏
國王:『陛下,你的敵人我已在林中捉到了,交給您吧。』『你從哪裡得
到的?』『陛下,在苦行的森林中得到的。』黎宏國王想:大自在部國王
身體那麼高大,他那麼矮小,不可能捆綁他,肯定是大菩薩自己捆起來的。
他就對婆羅門說:『你要如實地給我招來,否則,我是不會給你什麼的。』
婆羅門不得不將事情的原委如實地回稟了黎宏國王。聽了這些,黎宏國王
不禁對大自在部國王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對眾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
我自己太慚愧了!便對大自在部國王祈求:『我以前做了很多錯事,不應
該爭奪您的王位。』並把皇袍皇冠交給了大自在部國王,請他重上獅子座,
治理自己的國家,黎宏國王帶著自己的眷屬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大自在
部仍舊如理如法地護持自己的國家和善待自己的臣民們。他打開國庫取了
許多寶藏給那位窮婆羅門。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大自在部國
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窮婆羅門就是現在的老婆羅門,當時也
是在他貧困得想自盡時,我救了他;今生也是在他欲自盡時我救了他,並
使他獲證了究竟聖果。」世尊如此宣說其前後因緣。
(117) 獵 人—兩世救護 恩得仇報
一時,世尊從曼嘎達來到王捨城(Rajagadha)。提婆達多(Devadatta)
正在城中造謠惑眾,把他自己所做的許多不如法的行為,妄說是世尊教他
如此做的,害了很多眾生。世尊得知後,對阿難說:「你著上法衣帶上一
個隨從,去城中路邊、街頭,為人們澄清事實:凡提婆達多的不如法行為
言語都是他自己這麼做的,不是我教他這麼做的。如果人們懼於他的神變,
也清楚地告訴他們:以前提婆達多有神變(Abin-na),現在沒有了。」阿難
遵世尊之言教,到各處廣為人們詳細地解釋。從此,人們對世尊不再有其
它任何想法,一如既往地對世尊恭敬承事。
有一次,世尊顯現生病了。當時很有名望的耆婆醫生用酥油為世尊
配製妙藥,配製好後,世尊問道:「耆婆醫生,你是否覺得稀奇?」「世
尊,是很稀奇。」那你是否覺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那你是
知道?」「世尊,我是知道。」「那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是不知
道。」如是世尊一一地問,醫生一一地答。世尊進一步問:「你說什麼很
稀奇?」「世尊,□牛吃草喝水生出牛奶,從牛奶中提煉出酥油,酥油配
製成妙藥,故我覺得稀奇。」「那你覺得什麼稀有?」「世尊,如來出世
宣講妙法,培養僧眾,這是稀有的。」「那你知道什麼?」「世尊,我知
道人有生(Jati)必有死(Marana)。」「那你不知道什麼?」「世尊,我不
知道善逝(Sugata)趨入何處。」諸比丘認為耆婆醫生確實能解佛密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為何耆婆醫生能解佛密意?請世尊為吾等演
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緣,汝等諦聽:很早以前,
有一小山城,城中有一位財富圓滿的施主,長大娶妻後共享生活,其妻懷
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孩子,他們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延續二
十一天,為孩子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不久,又生了個孩子,像第一個孩
子一樣地舉行賀生儀式等。施主一個人養一個妻子兩個孩子,家產漸漸減
少了,還需要上貢。他就打算外出經商,但他又放不下自己年輕貌美的妻
子,擔心她會與其他的男人胡混,就留下了僅夠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
把其它的金錢裝在金瓶裡,瓶頸上系一串寶珠,把它拿到一由旬的屍陀林
那裡的馬耳樹下,挖一個洞,把金瓶藏在洞裡。之後,他就放心地外出經
商了。在外面他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又娶了一妻,生了很多孩子。他以
前的妻子得丈夫留下的一點錢和親友的周濟,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拉扯大
了,孩子問母親:「我們的父親是誰?他到什麼地方去了?」他們的母親
說他們的父親是某某,他現在某城市另成了家,聽別人說他現在很富有。
又說:「他雖然捨棄了我,但你們畢竟是他的兒子,去找他或許會得到一
些財富的。」長子聽母親的話,歷盡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自己的父親,父
親一眼便認出是自己的兒子,假裝不知地問他:「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
去呀?」兒子一一地告訴了父親,已經確認是自己的兒子無疑,便悄悄地
告訴兒子:「你不要對任何人說你是我的兒子,否則,做任何事情都不方
便。」兒子答應了。父親平時對他非常地慈愛,可那些後妻所生的孩子長
時間觀察後,生起了懷疑:「父親,這是誰呀?從哪裡來的?你為何對他
這麼好?」父親騙他們說:「這是我朋友的兒子。」但這些孩子根本不相
信,他們私下商議:「從各方面觀察推測,這個人肯定是父親自己的兒子,
我們應該小心才是。」慢慢地父親也覺察到:如果再讓他呆下去,其他的
兒子會嫉妒(Iccha)加害他的,還是讓他回去為好。讓他回去又不能給他
財物,否則會被其他兒子攔路搶劫的。後來,他就給兒子一封短信:自城
往東一由旬,屍處快耳樹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我之財寶你享用,瓶頸
之物給得吾。寫畢讓兒子帶回去。在途中,其他的兒子們以為父親肯定會
給他很多財物,等他過來時,便一湧而上責問:「我們父親給了什麼?」
邊說邊上下搜查他,他說:「沒給什麼,只是給了一封信。」打開看了看
也沒什麼,心想父親肯定是騙他的,就把他放走了。在家久候的母親待兒
子回來就問:「你父親給了你什麼東西沒有?」兒子說除了一封信以外,
什麼也沒給。母親看了看信什麼也沒看明白,生氣地說:「你的父親很不
好,他騙了你,信裡什麼都沒說。」就隨手把信丟到一邊去了。但兒子心
想:我父親是個好人,肯定不會騙我的。又將信撿起來仔細地看了看,獨
自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屍處』就是屍陀林,『快』是古時對
馬的贊稱,『瓶頸之物給得吾』即寶瓶外面的財物給我的母親。大概是在
我家住的東方一由旬處的屍陀林,屍陀林有一棵馬耳樹下可以挖出寶瓶,
瓶中財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給母親。領悟到了父親的密意後,在晚上夜深
人靜時,他向東方一由旬地方的屍陀林處走去,果然見到一棵馬耳樹,他
在樹下一直挖,終於挖到一個金瓶,金瓶的頸上有一串寶珠,他遵照父言,
把這串寶珠交給母親得吾,其餘財寶由自己享用。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
的?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大兒子就是現在的耆婆醫
生,當時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醫生配製好藥後,想:佛陀是金剛身1,像常人一樣的藥量恐怕
不見效,故應該將佛陀的服用量增加至三十二兩。世尊服藥畢,吩咐醫生
將所剩之藥分給僧眾。提婆達多聽說了,便問醫生世尊的服用量,他也要
吃三十二兩,醫生告訴他:「世尊的高大金剛身三十二兩正合適,你也要
三十二兩肯定消受不了的。」他還強辯道:「我也是金剛身,為何消受不
了?就是要給我三十二兩。」無奈,醫生給了他三十二兩,吃了後,他未
消受,極為痛苦。第二天,耆婆醫生供養世尊稀飯,他明知自己消化不了,
卻對世尊心生嫉妒,又要了一大碗,強喝下去後,疼痛更是無法忍耐,倒
在地上,翻來滾去,大喊大叫,難受極了。阿難尊者見自己的親兄弟如此,
生起了很大的悲心,急趨佛前祈求:「世尊,提婆達多已經病得不行了,
請世尊慈悲加持他。」世尊自靈鷲山遙伸手至王捨城的提婆達多的頭頂上,
以諦實語加持道:「我子羅 羅天天承敬我,與提婆達多天天加害於我,
在我的心中沒有任何差別,若所言是真實的話,則願他的病馬上好。」言
畢,以世尊諦實語的加持力,他的病立刻好了,但他仍是心裡不滿地說:
「釋迦牟尼佛雖然手摸到我的頭,但沒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醫學方面有
一點點能力,以後可以維持生活而已。很多人都現量見到世尊對他的加持,
包括他自己的朋友也是讚歎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議。諸比丘見他是知恩不
報的人,便請問:「世尊,您已親自解除了他的病痛,他卻是心裡不滿,
不知報恩,他為什麼會這樣?」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與他也
是類似的因緣。那是很早以前,布德哈的地方,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國
王王宮旁邊有一水井,井裡落進了五個動物:人、獅子、鷂鷹、老鼠和毒
蛇。當時,一個獵人路過此處,口乾準備去井裡取水解渴,見到井裡這麼
多生命,就生起了大悲心,把他們全部救了出來。後來,獵人又去林中准
備打獵,被獅子看見了,認出了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便問:『恩人,您到
林中做什麼?』『我本是狩獵為生,正準備去林中打獵。』『您是我的救
命恩人,為報答您,我每天把殺好的動物給您拿來,您以後不用去狩獵了。』
果然,獅子每天給獵人送來肉,獵人每天滿心歡喜地往家背肉。在路上又
被鷂鷹見了,鷂鷹問自己的恩人在作什麼,獵人說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
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鷂鷹說:『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個辦法,給您
找到一點財寶,遣除您的貧困。』它便飛到王宮去了。正趕上大自在部的
王妃卸下手飾在洗頭,鷂鷹把頭飾全叼跑了,送給了獵人。獵人高興地帶
在身上往回走,在路上卻被獵人救的那個人見了,他就心裡暗自盤算:救
我的那個獵人,身上帶的是王妃的寶飾,如果我偷偷地去報告國王,肯定
會有重賞。一天,他得知國王已宣佈:若誰人能找到被鷂鷹叼走的王妃的
頭飾,將有重賞。他就親自告訴國王是那個獵人拿去了,國王給了他很多
獎賞,把獵人關進牢獄中。獵人在獄中受苦,經常過來過去的老鼠認出了
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想報恩,問獵人怎麼會進牢獄,獵人就原原本本地
告訴它事情的經過,它勸慰獵人……,獵人在獄中的生活也好起來。後來,
被救的毒蛇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很想報恩,告訴獵人:『恩人,我有一個
辦法這麼這麼做。』商量好後,獵人也答應了。毒蛇就立即前往王宮,咬
傷了國王。國王很痛苦,四處尋名醫治療,但都不見療效,宮廷上下都非
常焦急。此時,獵人就對獄卒們說:『我能治好國王的病,除我以外,肯
定沒有良醫能治療。』獄卒快快將此稟告了國王,國王就宣獵人進宮,對
他說:『你如果真能醫好我的病,朕一定重重地獎賞你。』他滿有把握地
說:『請陛下放心,我一定能治好,只需要準備一個牛糞壇城。』之後,
他準備了壇城,就念了咒語,毒蛇聽了咒語,馬上趕來了,獵人對它說:
『你要麼跳入火坑,要麼醫好國王的病。』毒蛇故意地說:『我寧願跳火
坑,,而不願醫國王的病。』獵人就勸它:『無論如何你要醫好國王的病,
千萬要醫好國王的病啊!』毒蛇就答應了,馬上去國王前用另外一個藥舌
在傷處一舔,傷口馬上就不痛了。國王生起了大歡喜心,賜給獵人很多的
獎賞。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獵人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
時不報恩的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他當時也是不報恩,現在也是這樣。」
世尊如是宣說。
(118)愚癡者—殘害他人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寫爾巴熱嘎的地方有一大施主,長大娶妻共享
生活,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
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為愚癡者,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
長大後,他學習文字、八觀察等各種世間學問。但他身上卻長滿了泡泡,
這些泡泡又糜爛,污染週身,他父親遍尋名醫治療,但都無效,病情反而
越來越重,從糜爛處流血流膿,散發出臭氣。父母沒辦法,只有用各種衣
服把他包起來,灑上各種香水,這樣,他的兄弟改叫他隱藏者。後來,他
父母相繼去世了,他自己開始承擔料理家務,但他無論是經商務農還是搞
船業航運,什麼事都不順利,不成功,最後成為滅法。(即凡作事不成功,
福報等馬上滅盡。)他想:自己現在是個滅法,不知道這個世上有沒有人
知道滅法和不滅法的?他常這麼想。後來的一天,他的親朋及鄰居的老人
們常供養的一位天尊來到愚癡者家(他家一片光芒),天尊問施主:「你
知不知道世上的滅法和不滅法?」「天尊,我不知道,您知道嗎?」「我
也不知道。」「那您知不知道世上有人會知道呢?」「大施主,肯定有人
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滅法和不滅法。因為,世尊降生於釋迦族,身為太
子,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六年苦行,於菩提座下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無
所不知,無所不曉。」「您所說的世尊在什麼地方?」「此地東方的捨衛
城,城裡的祗陀園有一給孤獨精舍,世尊就住在那裡,您若想知道滅法和
不滅法的道理,就應該去世尊前請問,世尊會告訴你的。」說畢,就不見
了。愚癡者對世尊生起了一個很大的信心,想去拜見世尊。
後來,寫爾巴熱嘎的一些商人到捨衛城拜見了世尊,對世尊生起了
很大的信心,在世尊前皈依受戒。回來後,在愚癡者前讚歎世尊的功德,
並勸導他:「釋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你如果去拜見,肯定能解除你身心的
痛苦。」他聽後,更增上了對世尊的信心,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去拜
見世尊。便準備了車乘食物前往王捨城,路上能乘則乘,不能乘則徒步行
走,終於來到了給孤獨精舍,他在世尊前恭敬頂禮,合掌祈求:「世尊,
我的身體如此醜陋,十分慚愧……」顯出一副窘態。世尊安慰他:「不要
這樣的自慚形穢,實際上每個人身都是醜陋不淨的,心裡都有痛苦,……。」
世尊為他宣說了有關身蘊方面的教言,愚癡者諦聽後,剎那間以智慧金剛
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得果後,他心想:「如果自己的身體不
是這樣的話,肯定有在世尊教法下出家的機會。就在發心的一剎那,他的
身體恢復如常人一樣,就立即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持近圓戒,世尊以「善
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傳授了近圓戒,並傳授了一些教
言。他自己精進修持,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
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遠離了世間八法。諸天人共讚他的功德。
一天早上,愚癡者著衣持缽去捨衛城中化緣,不幸在途中被□牛撞
死了,但死相非常吉祥:諸根寂靜,面部潔淨,皮膚鮮白等。諸比丘在去
捨衛城化緣的路上也聽說了,返回經堂便向世尊詳細稟白了路上的所聞,
世尊吩咐諸比丘:「諸比丘,愚癡者在我的教法下受持妙法,獲得了涅 ,
你們應該把他的遺體做成遺塔作供養。」諸比丘依教奉行,之後又請問:
「世尊,愚癡者以何業感被□牛撞死?」世尊就給眾比丘講述了布嘎 的
前後因緣。眾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他以何因緣生於富裕家,卻身生膿
瘡,而又在發心出家的剎那恢復如常人?以何因緣他們在世尊的教法下令
佛歡喜,沒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出家修行,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請為
吾等演說前後因緣。」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的惡業與願力成熟故。即
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諸比丘,很
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是梵施國王執政時,有二施主不和,一施主以厚禮賄
賂國王,國王袒護他,責罵另一施主,並把他交給那個討好的施主帶回家
中,狠狠地抽打他,並殘忍地向他身上撒毒沙,使他週身糜爛,如此摧殘
折磨了很久。他的兄弟們用了很多財物才把他贖回,四處尋醫療愈。(譯
者:大家各自想一想:即生中有沒有殘害過眾生,乃至一蟲一蟻?如果有的
話,現在或來世肯定會感受痛苦的。所以,經常觀察自己便知道自己前世
造了什麼業,也知道自己後世將感什麼果。很多人通過《百業經》的加持,
對自己的身語意三業特別護持,不令造惡業,每當聽到這些時,內心裡對
大恩上師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他痊癒後,對世間生起了厭噁心,便
到林中苦行去了。他在沒有上師和竅訣的阿蘭若處,精進修持三十七道品,
最終現前了獨覺果位。得果後,他想那位曾害過自己的施主,造了很大的
惡業,應該救救他。便回到那位施主前,躍入空中顯示燃火、下冰雹等種
種神變。見到這些,施主立即五體投地,再三祈求:「大尊者,請接受我
的懺悔,以前我做錯了。我們這些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非常可憐,請您救
救我們吧。」他於獨覺前恭敬頂禮,發露懺悔,接著他又請求:「尊者,
您需要化緣,我需要積累資糧,請您常住在我的花園裡,我好好對您供養。」
獨覺默許了。施主便在花園裡用樹葉樹枝等為尊者結了個茅蓬,用各種飲
食財物作供養。後來,獨覺觀察到自己的肉身再繼續留在人間也沒太大意
義,便趨入了涅 。施主把獨覺的遺體做成遺塔,圓滿後,他發願:以此
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裕家,將來在比獨覺更殊勝的如來前,令佛歡
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能得到獨覺的功德;願我以前對尊者所作損害
的惡業不要成熟,一旦成熟,則願我在發心出家的一剎那,清淨一切惡業,
一切皆呈現吉祥。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即今愚癡者;因
他前世惡業成熟故,他今生週身糜爛,並生生世世感召此報;因他前世願
力成熟故,他生於富裕家,在我教法下令我歡喜,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
並出家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在發心的剎那身體恢復如常
人。另一段因緣是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出家持梵
淨行,調伏諸根,故今生獲得解脫。」世尊如是說。
(119)婆羅門—兩世作賊 終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位發心經常做供施的婆羅門,一次他在做
供施時心想:凡來接受我的供養和佈施的人,不要有任何爭論和鬥爭等不
祥的事。其中迎接的婆羅門有市中心的和市郊區的,他們不和,市內的對
市郊的說:「你們以農務為主,來此接受佈施是不應理的,這些佈施歸我
們享用。」雙方互不相讓,愈爭愈凶。正在此時,一個以偷盜為生的婆羅
門趁機偷走了金銀財寶等等物品,別的婆羅門發現了,不顧爭論,上前抓
住他狠狠地用鞭子抽打,又拳打腳踢,打得小偷實在招架不住,便往祗陀
園逃命。當他逃到祗陀園時,目睹世尊及僧眾是那麼寂靜,無有任何喧鬧,
(師言:聽經聞法都要保持安靜,不能說話,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儀,有
出家人不共於世間的規知。按規矩聞法,即便是一堂課,恭恭敬敬地聽聞,
也是功德無量,百千萬劫都是難以遭遇的。平時的生活也應處處注意觀察
自己的的語言,說話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經常要想到自己是個出家人,為
人師表,言談舉止是否是利益眾生的。《格言寶藏論》中也有:『溪水經
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的教言。這正說明了智者與愚者的差別,所
以,你們要常常學習智者的言行,調伏自己的諸根。)看到這清淨的僧團,
他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想:自己作婆羅門已作夠了。就到世尊足下恭敬
頂禮,祈求世尊攝受他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開許,以「善來比丘
(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傳了戒,並傳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也
精進修持,滅盡了三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之後,他就觀察所應調化
的眾生,觀知該調化原來打自己的那些婆羅門。剎那間,他到了以前婆羅
門供施的地方,從空中飛下來。以前的那些婆羅門見到空中飛來的比丘,
特別歡喜,也生起很大的信心,把他抱入法座,於足下恭敬頂禮,祈求傳
法,他也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中很多婆羅門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
了預流果位,大多數也皈依了三寶。
諸比丘請問:「世尊,這位尊者以何因緣先作了小偷懼於挨打,後逃
到佛前出家,並且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請世尊為吾等演說。「世
尊告曰:「諸比丘,這是他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
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因偷別人的供施,
被人責打,逃到迦葉佛那裡出家,一生中守持淨戒,臨終時他發願:雖然
在迦葉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沒有證得什麼境界,但以此功德,願在釋迦佛
出世時,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婆羅門即現在的婆羅門,以業緣及願力
成熟故,今世他仍是懼於挨打而逃去出家,並證得羅漢果位。」世尊如是
說。
(120)婆羅門—懼怕被害 出家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施主,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懷
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孩子,夫婦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
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孩子長
大後,學習了文字、婆羅門行為等世間學問。當時的婆羅門有個規矩:每
個月的初八、十五出遊,有些打扮成外面大城市的人,有些打扮成外道,
有些打扮成天人,分別出遊各個地方。婆羅門兒子也經常照常規出遊。一
次,他出遊到了祗陀園。當時,世尊正在為數百眷屬傳授妙法,很遠他看
見了世尊的三十二相,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急去世尊足下,恭敬頂禮,
聽受妙法,並從佛皈依受戒,待世尊傳法圓滿後讚歎隨喜了世尊的功德,
恭敬作禮而去。
後來,婆羅門兒子發心供施,迎請很多婆羅門。他想:這麼殊勝的供
養和佈施,如果世尊能親自應供該多好!他一邊想一邊作祈禱。遍知的世
尊率領眾眷屬以神變來到了婆羅門兒子家,婆羅門兒子高興地請世尊安坐
在最上座,眾眷屬依次入座,並用各種甘美的飲食作供養。應供畢,世尊
率眾眷屬返回了祗陀園,而那些受供的婆羅門什麼都沒看見。(譯者:世
尊的功德力和威神力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在對諸佛菩薩、空行護法
作供養時,諸佛菩薩空行護法肯定來,只是我們凡夫肉眼見不到而已。)
世尊返回時,顯示神變,佛光普照婆羅門兒子家的內外,眾婆羅門見此,
眾說紛紜,有人說:「今天的供施很圓滿,肯定使大自在天滿意了,故大
自在天放光了。」有人說:「不,今天肯定是使帝釋天滿意了,故是帝釋
天大放光芒。」有人說:「也不是,今天肯定是使大梵天滿意了,所以是
大梵天放光了。」而婆羅門兒子親手供佛及僧,知道肯定是世尊放光,就
說:「都不是,是我所恭請的釋迦牟尼佛放的光。」但那些婆羅門無論如
何都不相信。婆羅門兒子說:「如果你們不相信,明天你們全部來,我再
迎請世尊,讓你們親自見一見。」第二天早上,婆羅門們都來了,婆羅門
兒子面向祗陀園,右膝著地,恭敬頂禮,至誠祈禱:「遍知過去、現在、
未來的世尊,祈求世尊率眾眷屬來我家應供。」祈禱畢,世尊率僧眾來到
了婆羅門兒子家。婆羅門兒子非常歡喜,以各種飲食供養世尊及僧眾。那
些婆羅門看不見世尊及僧眾,只見婆羅門兒子高興地跑來跑去,都以為他
瘋了。婆羅門兒子告訴他們:「不是我瘋了,而是世尊和僧眾確實已經來
了。」話音剛落,其他婆羅門立刻現量1(Panna Sabramana)見到了世尊及
僧眾,他們都覺得世尊確實是不可思議。供養圓滿後,他祈求世尊傳法,
世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讚歎了佛法的功德之後,率領僧眾返回了。而那
些婆羅門對婆羅門兒子生起了大嗔心:本來是給我們準備的飲食,憑什麼
供養世尊和僧眾?就蓄謀殺害他,他無依無靠,只好逃往祗陀園。那些婆
羅門窮追不捨,一直追到祗陀園給孤獨施主的地方,懼於薩迦國王的法律,
他們不敢闖進去就返回了。婆羅門兒子膽顫心驚地跑到佛前恭敬頂禮,世
尊為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證了預流果位。
他又祈求:「是世尊為我傳授妙法,使我證得預流果位,能脫離地獄
(Niraya)、餓鬼(Peta)、傍生(Tiracchana)等各種痛苦,這些功德是父母、
親友、國王等眾人所不能賜予的,再次請求世尊開許我出家受近圓戒。」
世尊慈悲開許了,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為他傳授了
比丘戒,並傳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也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了羅漢
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婆羅門兒子因害怕被殺害而跑到世
尊前,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不
僅是現在,前世他也是因害怕被殺而出家行持善法的。是在賢劫人壽兩萬
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婆羅門,
長大娶妻共享生活,但一直膝下無子。他心想:我有這麼多家產,若無子
女繼承,死後也是被國王沒收,不如現在好好地祈求天尊和眾神,加持自
己能生一子或一女。他迎請了很多婆羅門唸經加持,但仍是沒生孩子。漸
漸地,婆羅門也老了,也想開了:以後再也不求兒女了,索性把所有財產
作供施,今生積累點資糧。就宣佈:為了積累資糧,我現在把所有的財產
作佈施。很多婆羅門都來了,為了一點小事爭執不休,大動干戈,準備殺
那位佈施的婆羅門。婆羅門覺得再呆下去將有生命的危險,就逃往鹿野苑,
在迦葉佛教法下出家,臨終時他發願(Adhitthana):以我一生出家的功德,
將來在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我能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諸比丘,
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婆羅門就是現在的婆羅門,他當時也是因害怕被
殺而出家行持善法(Kusala Dhamma)的,因他的願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
法下,令我歡喜,沒做令我不歡喜的事,出家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世尊如是宣說竟。
(121)婆羅門—互起爭執 得佛度化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位大施主(Maha Datu),經常對婆羅門作廣
大的佈施。一次,佈施時來了市中心的婆羅門和市郊外的婆羅門。市中心
的對市郊外的說:「你們是以務農為生,不應該享用,我們是真正的福田。
所以,我們可以享受。」市郊的說:「你們主要是依靠國王來維持生活,
不算是真正的福田,我們才是真正的福田。」雙方都是互不相讓,爭執不
休。
釋迦世尊具有二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每一位眾生的苦
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世尊觀
察到這些婆羅門被調化的緣起已成熟,就率眾比丘顯示神變,從捨衛城飛
到婆羅門供施的地方。那些婆羅門很遠就看見了世尊率眾眷屬飛來,生起
了很大的歡喜心,請世尊和眾眷屬入座,祈求傳法。世尊為他們宣說了貪
求世間財物的各種過失等妙法,傳法後,在座的幾百個婆羅門,有些得到
了加行道的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位
(Sotapanna)、一來果位(Sikitigami)、不來果(Anagami)位、羅漢果(Arahat)
位;有些得到了緣覺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大多數都皈依了三
寶。圓滿後,世尊率領僧眾返回了經堂。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些婆羅門令佛歡喜,未做令佛不
歡喜的事,並且各自都有不同的獲證?請為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
比丘,這是他們前世的因緣。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
等覺迦葉佛出世。這些婆羅門,有些為優婆塞,有些在佛教法下出家持戒,
調伏諸根,故今生在我教法下各自都有不同的證悟。」世尊如是說。
(122)遍入尊者—調化國王 十萬眷屬
一時,世尊在曼嘎達城。一次,世尊率一千多位大比丘出遊,這些
大比丘是由外道轉入佛門的。在世尊的教化下,大多數都得到了聖果,斷
除了煩惱,得到了解脫。當時,世尊率眾出遊至一著名的堅固塔前。曼嘎
達的影勝國王聽說世尊及僧眾已到達了堅固塔前,就準備了比較大的供
養,這位威望很高的大國王,帶領成千上萬的婆羅門和施主(Datu)等,准
備一起去朝拜供養世尊。但在出宮門時,王冠掉落於地上,他暗自琢磨:
這到底是個什麼緣起?這時,一位天人告訴他:「國王,您不要有任何顧
慮,這是暗示您去拜見供養世尊,是一個很好的緣起,但有一件事情沒圓
滿:就是那些關在牢獄裡的囚犯和一些本國人還沒通知到。應該讓他們能
與您一起去朝拜世尊,這樣做是最好的。」天人說畢便不見了。國王心想:
我應該按天人所說的去做,把獄中所有的人釋放,凡沒通知到的全部通知。
這樣,國王就率領了很多人去拜見世尊。當影勝國王看見自己率領了如海
的人群時,生起了傲慢心:如此眾多的眷屬,自己的相貌如此莊嚴。故自
以為很了不起。這時,佛已照見他的心,就幻變了五百個同他一樣的國王,
坐在那個地方,佛為他們宣說佛法。當影勝國王來到時,表面上比較恭敬,
把頂飾、寶傘、寶劍、花鞋等國王的嚴飾脫下來,放於一處,自己親去拜
見釋迦牟尼佛。當他看到五百多國王在那裡聽授佛法時,他的貢高我慢心
自然消失了。他覺得釋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實際上,像自己那樣的國王
很多。他想:自己應該在世尊前說出自己的名字,否則,大名鼎鼎的影勝
國王,世尊可能不認識。便在世尊前恭敬頂禮(Anjali),陳白三次:「世
尊,我是曼嘎達城的影勝大國王;世尊,我是曼嘎達城的影勝國王;……。」
世尊只是說:「噢,你是影勝國王,請入座。」國王入了座,他的臣民們
有的在世尊足下頂禮,有的對世尊作各種供養,有的合掌祈請,有的遠遠
地看著佛陀,有的對世尊生起很大的歡喜心。看見了世尊座下的當傑迦葉
和大迦葉時,心想:我們在哪一位前求法呢?世尊觀知後問當傑迦葉:「你
為何捨棄原來的火供1和各種外道的行為?」「世尊,若不捨棄,仍舊那
樣,貪執終究無法制止,對世間的一切貪執,於自己今生沒有很大的意義,
在世尊的教法中,有殊勝的對治貪執的方便法和智慧。所以,我捨棄了原
來的一切行為。」世尊贊曰:「如果這樣,你原來的神通和神變如何,可
以顯示一下。」當傑迦葉就入火瑜伽定2,一剎那間在空中行、住、坐、
臥,並且上身燃火,下身降水;上身降水,下身燃火等;身放白、紅、藍等
各種光。之後,在世尊足下恭敬頂禮說:「世尊,您是我的本師,我是您
的聲聞。」世尊說:「當傑迦葉,你是我的聲聞,我是你的本師。」這時,
曼嘎達的人們覺得世尊非常不可思議,當傑迦葉真是世尊的弟子,他們對
世尊生起了更大的信心。影勝國王及其臣民們對世尊和當傑迦葉的功德作
了觀察。之後,都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在世尊前皈依,祈求傳法。
世尊為他們傳授了有關五蘊皆空、無我1(Anatta)、我所2(Mama—Kara)、
十二緣起的順行和逆行等很多教言(藏經中有廣講)。影勝國王、臣民們
及八萬天子等等很多人都得了無垢法要。影勝國王真實了知了正法的意
義,遠離了一切疑惑,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於世尊足下恭敬頂禮、祈
求:「世尊,我現在是聖者,誠心誠意地皈依三寶,我願在有生之年作優
婆塞恭敬承侍您,並供養衣食藥物等一切資具,請世尊和僧眾一定到我這
裡應供。」從此以後,世尊名聞遐邇。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影勝國王、八萬天子及曼嘎達的婆羅
門及施主等臣民們皈依得到殊勝的法益3,以此因緣世尊的名聲遠揚世界?
祈請開示。」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是影勝國王、八萬天子及
曼嘎達的婆羅門及施主臣民們依靠我得到了四禪五通並奉行十善,以此緣
起我也是名揚世界。那是很早以前,俱住城方主國王執政,當時舉國上下
安寧祥和,無諍無害,人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國王也是如理如法地護理
著國家,與王妃共享美好的生活。王妃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了一個相貌
莊嚴的太子,國王王妃為小太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名為塵。小太
子塵由八位姨母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照料餵養著。太子塵如海蓮般
地迅速成長起來。長大後,他圓滿學習並精通了文字等世間五明的一切學
問。時國王的得力大臣—遍入,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及方便,國王的大小事
務均由他來處理,所作所為很得人心,人們非常恭敬他。他與妻子共享生
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了一個莊嚴的孩子,取名火護,大臣夫婦用
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火護。長大後,火護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
十八種學問。遍入大臣就對火護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以後按照我
的行為,忠心承侍國王。』火護聽從父言,此後,他與太子如影隨形,不
離左右。後來,遍入大臣去世了,國王非常痛苦。太子問:『父王何以如
此憂傷?』國王痛心地說:『父王的事業主要是依靠遍入這位得力的大臣,
如今他已與世長辭。』『父王不必如此憂傷,遍入大臣雖已去世,但其子
火護,其人格、能力各方面絲毫不亞於其父,若讓他助政,則不必擔憂事
業的宏展。』聽畢此言,國王心裡放鬆多了,便任命火護繼承其父位以佐
朝政,並對火護說:『今朕將一切國事委託於你。』火護遵命。爾後,國
王將王位禪讓給太子塵。不久,國王去世了。一日,塵王對重臣火護說:
『我的父王去世了,你的父親也去世了,朕以後宏展事業全靠你,希望你
能很好地配合朕。』火護大臣答應了。從此,火護稱為遍入火護,火護之
名也逐漸隱沒,君臣合和共同治理,國家非常太平。後來,與塵王同時的
六個小太子去他那裡要求各自割地為王,塵王命火護大臣將自己的國土分
出六份分別給六個小太子,自己享用一份。火護遵命奉行,將國土分別分
給了六個小太子,他們各據一方,自立為王。當時,世人們因火護非常慈
悲,故把他作為梵天一樣對待,心裡也真的以為他是遍入梵天,也常這麼
稱呼他。遍入火護一直揣摩:現在很多人都把自己看成梵天,我該怎麼做
呢?後來他想到:據老婆羅門和上師的教言中說,在夏季四個月中修四無
量心的話,能修成梵天。如能修成,梵天親自下來,該多好啊!便去國王
前祈求:『陛下,臣欲閉關四個月修持梵天,臣之事務可否請人代為?』
開明的塵王開許了。火護返回去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修持很久了。一天,
他周圍一片光芒,梵天已親自降臨。他稀奇地問:『您是什麼人?』『我
就是你所修持的天人梵天,有什麼疑問儘管問我,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
法,我都為你解答。』『那請問修成人間梵天需要什麼條件?』『只需要
斷除人間不淨的障礙。』『哪些是人間不淨的障礙?』『人間梵天的障礙
是大妄語、生貪心、嗔心、愚癡心、妄想和吝嗇等無明煩惱,斷除這些,
將來可修成梵天。』說畢不見了。火護心想:既然梵天如此相告,在家裡
修持是很不方便的,有生之年,自己應該去一個寂靜的地方精進修持梵天。
塵王得知遍入大臣想出家,便親自拜謁遍入大臣。在他面前恭敬頂禮,遍
入大臣告訴塵王:『您千萬要聽我的話,以後好好護理國家。現在我已對
一切權勢都毫無興趣了。』塵王懇切地問:『重卿,您不要這麼說,是塵
王我沒滿您的願?還是有人從中害您?不然的話您為何不願助我輔政?』
『既不是您沒滿我的願,也不是有人從中害我,只是我聽了非人的忠言相
告後,才決定這麼做的。』『非人是誰?告訴您了什麼?而您為什麼捨棄
我?能不能告訴我?』『是我在修大悲禪定1時,梵天光臨了,親自給我
講應該斷除人間的不淨障。所以,我自己再也不願在家裡呆下去了。』『如
果您真想出家,能否等太子長大了,我將王位禪讓給太子,我們一起出家?
只等我七年,可以嗎?』『您有這個發心很好,但是凡夫人貪慾增長,到
七年以後,您不一定能出得了家。』『如果您覺得七年太久了,我可以提
前出家。』『您如果能現在出家,那是最好的了。』遍入大臣又對另六個
侯國的國王說:『我現在準備去寂靜的地方去,剃去鬚髮,穿上僧衣,捨
俗出家,您們是怎樣想的?』六位侯王說:『待七年後,小王子能理朝政
了,我們隨堪布一起出家。』『七年後肯定不行,因為世間人享受妙欲,
增長貪心;享受財富,增長慢心。生死無常,死亡何時到來,自己很難把握。
所以,等七年太久了。』『六年行不行?』『不行!』『那五年、四年、
三年、二年、一年?』『不行!』『那麼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
月、三個月、兩個月、一個月怎樣?』『不行!』『那麼七天、六天、五
天、四天、三天、兩天、一天呢?』遍入大臣說:『七天也太長了,享受
世間的妙欲,增長貪慾;享受財富,增長驕慢。生死無常,最好盡快出家。』
六位侯王說:『七天也太長了,那我們今天就出家吧。』他們當天禪讓了
王位,對各自手下的大臣、四十美女、五百婆羅門、車伕、大勇士、大施
主、大婆羅門等宣佈:『我今天與堪布一起出家,你們怎麼做?』『如果
大臣出家的話,我們也願意跟大臣一起出家。』遍入大臣說:『你們都決
定出家,我很隨喜。』他們各自安排妥家事,作了佈施,馬上剃鬚著僧衣,
去了寂靜的地方,結茅安居,精進修持後,都得到了四禪五通,具大神變。
後來,塵王也率十萬眷屬,剃髮著僧衣,在遍入大臣前出家了。遍入梵天
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精進修持後,都得到了四禪五通,遍入梵天成
了他們的上師。從此,他們都稱他為『遍入尊者,遍入大師。』諸比丘,
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遍入尊者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塵王就
是現在的影勝國王,當時的十萬眷屬就是現在的八萬天子和曼嘎達的婆羅
門施主臣民們。當時,他們也是依靠我得到四禪五通,我的名聲傳遍世界,
今影勝國王及八萬天子等也是依靠我而得到了殊勝的果位,也是令我名揚
世界。」世尊如是宣說竟。
(123)諍 者—世尊調和 得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內有許多人互說過失,鬥爭不合。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具二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
觀照著一切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也不
會離開。世尊垂憫這些眾生,觀知調化他們的緣起已經成熟了。一天,世
尊著衣托缽去城中化緣,當他們遠遠地看到世尊走來時,見到世尊的三十
二相,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他們迎請:「世尊,善來!世尊,善來!」
請世尊入座。世尊告曰:「諸位,你們互相之間不要諍鬥。要想諍鬥,另
有一個敵人,你們應該向它鬥爭。」他們不解地問:「世尊,我們應該向
哪個敵人作鬥爭?」世尊請他們坐下來,告訴他們:「你們真有能力的話,
當與煩惱作鬥爭,互相不要爭鬥。」世尊對他們宣說了對治煩惱方面的相
應妙法。聞此,他們嗔火都熄滅了,以佛法的加持力,他們以智慧金剛摧
毀了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之後,他們在世尊前恭敬頂禮,再三祈
求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詞為他們授了比丘戒,並傳授了一些教言,他們精進修持,滅盡
了煩惱,得證了羅漢果位,遠離三界輪迴的一切疑惑。在他們的境界中:
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人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這些人先是互相諍鬥,後來得佛調
和,獲證究竟果位?請為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曾
調和過他們,使他們獲得四禪五通。很早以前,一個山城裡有一婆羅門為
眾婆羅門發放佈施。佈施中,他們之間起了一些矛盾。附近的一位有五百
眷屬的仙人,平息了他們的諍論,調和了他們的矛盾。之後,對他們宣說
了相應的妙法,使他們滅盡了嗔恨的煩惱。他們對仙人極其恭敬,並於仙
人座下出家,精進修持,獲得了四禪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
時的仙人即今現證菩提的我,當時婆羅門即今這些婆羅門。當時,也是我
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使其得到四禪五通,現在也是我調和他們,使其得
到聖果。另有一段因緣:他們曾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教法下
出家,得到究竟解脫。」世尊如是宣說竟。
(124)惡 龍—惡願害人 得佛調化
一時,佛在捨衛城。勝光國王手下的一位大臣犯了重罪,國王沒收
了他的全部家產,並把他關進監獄,他在獄中無衣無食,饑寒而死。臨終
時他發了一個惡願:願下一世變成一個惡劣的夜叉,能害捨衛城的很多人。
後來,以其願力成熟故,轉生為一個大夜叉。有一相士看出了這個夜叉是
以前的大臣發了惡願轉生的。(譯者:現在社會上看相說神通的很多,但
在我們學院不能有這種現象,無論你是居士或是出家人,亂說這些都是犯
戒的。經論中有真正的算命、打卦的儀軌,你們不要臆斷妄說,如果真的
有傳承,按儀軌而做不算犯戒,但也沒有很大的必要,而且對你們自己的
修行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大家不要這麼做。)勝光國王得知,此事拿他
也沒辦法,就想:這個惡劣的夜叉,誰都沒有能力調伏他,只有祈求世尊
來調伏他。勝光國王去世尊前恭敬頂禮,合掌祈求:「世尊,您以前降伏
了很多惡鬼惡龍,現在捨衛城有一個惡劣的夜叉,據說是以前的那個犯重
罪的大臣發了惡願,死後轉生的,損害了很多人,祈請世尊慈悲調伏他。」
世尊默許了。勝光國王恭敬頂禮,返回王宮。
一日,世尊顯示神變,使惡劣夜叉所在的地方,遍滿熾燃的火焰,
只有世尊的周圍沒有火。夜叉特別害怕,只好跑到世尊面前求助,世尊告
訴他:「你以前是造了很大的惡業,勝光國王才把你關進監獄的,現在你
仍是損害眾生,死後你的去向是什麼?你的生處是什麼?」夜叉聽後,痛
悔不已:「是的,以前我確實造了很多的惡業。以後,世尊怎麼說,我就
怎麼做。」世尊告訴他:「你以後一定要斷除惡業,再不要造惡業了。」
夜叉依教奉行,在世尊的教法下皈依受戒,並發願:從現在起我要保護捨
衛城所有的人民。(譯者:蓮花生大師到藏地時降伏了很多夜叉惡龍惡鬼
等,後來都給蓮師作護法。歷代的大德上師們都有類似的降魔事跡。以前,
上師在給我們傳講大圓滿時,聽說來了一個魔王干擾,上師專門為它念了
一首金剛歌來降伏它,後來作了上師的護法。)之後,諸比丘讚歎:「世
尊,降伏了夜叉,使捨衛城裡的人都得到了無畏的解脫!」世尊曰:「不
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如是的因緣。很早以前,梵施國王執政時,印度鹿野
苑,當地的一條惡龍殺害了城中很多人,幾乎絕跡。梵施國王知道後,馬
上召集四大軍隊,下令必須徹底除去這條惡龍。這些人在國王前請求:『請
陛下想一想,我們這些人是否有能力降伏它?您應該找一些靈驗的咒語、
妙藥或者比較厲害的沙門婆羅門,他們有辦法降服惡龍。』當時,鹿野苑
有一賤種的童子,他以大慈悲心觀照著每一位眾生,看到這些人遭受惡龍
的危害卻又束手無策,非常可憐,賤種童子就生起了悲心,準備調伏惡龍。
他告訴人們:『你們不要著急,不要為難,我可以調伏惡龍。』他的父母
都不同意:『惡龍很凶,你調伏不了它。』但他說:『我已披上了大慈大悲的鎧甲,
不會遭受這些違緣的。』他去了惡龍的地方。惡龍一看到賤種童子就猛撲過去,
賤種童子入大慈悲定,觀大慈悲心,惡龍的嗔心立即消失了。(師言:我們這個學
院,豺狼和山羊住在一起,雪豬和狗在一起,毒蛇和人在一起。很多殘暴的野獸
和弱小溫順的動物生活在一起,這可能是大多數人修慈悲心的緣故。二十幾年來,
毒蛇野獸從來沒有傷過人。出家人以慈悲為懷,若沒有這一點,說明一個人的修
行不是很好。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平時對傍生不要打,乃至一個小小的
生命,一切有情之物,都要愛護。每當害其它眾生時,都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
一想,別人這麼對待自己,自己將是怎樣的感受?所以,大家都應該以大慈大悲
心來愍念眾生。)賤種童子就用雙手把惡龍拎到荒無人煙的地方。梵施國王聽說
後,問賤種童子有何要求,賤種童子說:『您和您的臣民們都奉行十善,這是我唯
一的要求。』梵施國王對他重賞後,他自己奉行十善,並令手下的臣民們都奉行
十善。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賤種童子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
的惡龍就是現在的這個夜叉。當時,是它害人時我調伏了它,現在也是同樣。當
時是很多人遭受危害時,我除其怖畏令其奉行十善法,今亦如是。還有一段因緣,
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們都是居士,受持戒律,諸根調伏,
故今在我教法下得到解脫。」
(125)昔普國王—捨自血肉 換得半偈
一時,世尊出遊嘎吉。途中,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阿難,我的背很
痛,你把我的法衣折成四層,我在上面休息一下。」阿難依佛所言,把衣
折好舖在地上,世尊以獅子臥式,具足正知正念休息後,心想:自己周圍
有很多凡夫比丘,有些是佛調化的,有些是聲聞調化的。便告曰:「阿難,
你應該對所有比丘僧眾宣說有關七菩提分的妙法。」阿難尊者依教奉行,
為僧眾宣說了有關七菩提分的妙法。之後,那些對聲聞有緣的比丘眾已滅
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世尊也在阿難處聞法。阿難傳法畢,世尊便起
身結跏趺座,給阿難為主的諸比丘宣說了有關精進方面的教言,那些對佛
有緣的比丘眾,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這些得果的羅漢們遠離了
三界的貪慾,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
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一比丘讚歎曰:「世尊為了傳授佛法而顯示生病,世尊是三界的怙
主,仍在阿難尊者前聞法,其他人更應該聞法。阿難尊者是世尊教法下智
慧超勝的弟子,世尊正繼續聞法,其他人為何不聞法?總之,佛法的功德
不可思議,聞法的功德不可思議!」這位比丘宣說了聞法的種種功德。(師
言:為了度眾生,世尊也顯現在阿難前聞受妙法。)諸比丘請問:「世尊,
以何因緣世尊也是顯現勸別人開示善說,在別人面前聞法?」世尊告曰:
「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是在別人面前聽聞教法。是在很早以前,四具王
宮的昔普國王,如理如法地護持著國政,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廣作佈施,
對所有的臣民慈悲愛護,無衣者施衣,無食者施食,無車者施車,乃至空
中的飛禽、地上的走獸、海底的游魚,都是以慈心佈施,他自己也發願,
把自己所有的財產佈施,帶領人們廣行十善。昔普國王的整個國家都行持
善法,很多人死後都升天了。天人越來越多,帝釋天心想:這是修梵天而
來的還是修帝釋天而來的?他作個觀察,知道並非這兩種原因,而是發無
上菩提心的人令人們奉行善法的緣故。帝釋天心想:這位國王行持善法的
心不知是否穩定?如果穩定我可以供養他,若不穩定我應該鼓勵他。帝釋
天就變成羅剎的形象來到昔普國王前,宣說了半偈:『諸法皆無常,一切
生滅性。』國王聽到這妙法後,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覺得:這是得到無
上菩提的開始,也是獲證涅 的殊勝緣起。國王便在『羅剎』前恭敬頂禮
祈求:『您應該把後半個偈子傳給我,以後我可以作您的弟子。』羅剎說:
『作我的弟子有什麼用,我現在非常餓,沒有吃的,生活非常困難。』『只
要您把全部的法傳給我,吃的我可以幫助您。』『我所要吃的您可能是滿
不了我的願吧?』『那您到底要吃什麼?』『我的飲食是活人的鮮血鮮肉。』
這時,國王想:我已經發願不害任何眾生,用其他人的鮮血鮮肉供給『羅
剎』是不可能的,為了求法,我願意以自己的血肉來供養『羅剎』。他如
此請求後,『羅剎』為他傳了後半偈:『生後即滅盡,彼等寂滅樂。』昔
普國王憶持了很長時間,已能熟練地背誦。(師言:世尊在因地為了一個
看起來不是很殊勝的偈子而用自己的血和肉才求得了。在座的四眾弟子
(Catu Parisa),現在很容易就可得到顯密的很多共不共的殊勝法要,目
前的條件只是相對地苦一點,確實是很值得,不要以為安樂中能得法。)
他覺得自己已經得到了涅 的殊勝緣起,也獲得了無上菩提的聖道,就
用寶劍把自己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供養『羅剎』,並發了無上菩提的願:
以此善根,願我將來獲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能度化無量無
明愚癡的眾生。如此發願後,念一個偈子:『以此廣施之善根,願眾皆悉
得佛果,昔前諸佛未調眾,以吾善施得佛果。』念畢,把自己全身的肉供
給『羅剎』。此時,大地震動,天人撒花,贊曰:『善哉!善哉!』帝釋
天想:現在大菩薩的身體已變成這樣,以我的能力也可以使他恢復,但為
了使他增上菩提,我可以試試他發心如何:『大國王,您已把全身的肉割
給我吃了,您是後悔還是歡喜呀?』『我一直生起歡喜心,因為我割身肉
之痛苦與地獄、傍生、餓鬼所受的痛苦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這麼
說,我不相信。』『如果我不是生歡喜心,則願我的身體不要恢復,如果
我真的以歡喜心供養您並對三界輪迴眾生發起了大悲心的話,則願我的身
體恢復如初!』以這諦實語之力,昔普國王立刻身體恢復如初!帝釋天立
刻也顯出了本有的形象,在國王足下恭敬頂禮說:『我不是想害您的,一
方面我想觀察您求法的心,另一方面我為增上您的精進,故我這樣對您顯
現。』說畢,返回天界了。諸比丘,當時的昔普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
我。當時,我也是為了求法而如是苦行的,現在我為什麼不聞法呢?」世
尊如是說。
(126)昔普國王—捨自身命 換得半偈
一時,世尊出遊嘎吉。途中,世尊對阿難尊者說:「阿難,我的背很
痛,你把我的法衣折成四層,我在上面休息一下。」阿難依佛所言,把衣
折好舖在地上,世尊以獅子臥式,具足正知正念休息後,心想:自己周圍
有很多凡夫比丘,有些是佛調化的,有些是聲聞調化的。便告曰:「阿難,
你應該對所有比丘僧眾宣說有關七菩提分的妙法。」阿難尊者依教奉行,
為僧眾宣說了有關七菩提分的妙法。之後,那些對聲聞有緣的比丘眾已滅
盡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世尊也在阿難處聞法。阿難傳法畢,世尊便端
身跏趺座,給阿難為主的諸比丘宣說了有關精進方面的教言。那些對佛有
緣的比丘們,滅盡了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這些得果的羅漢們遠離了三
界的貪慾,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贊
歎他們的功德。
時一比丘讚歎曰:「世尊為了傳授佛法而顯示生病,世尊是三界的怙
主,仍在阿難尊者前聞法,其他人更應該聞法。阿難尊者是世尊教法下智
慧非常超勝的弟子,世尊正繼續聞法,其他人為何不聞法?總之,佛法的
功德不可思議,聞法的功德不可思議!」這位比丘宣說了聞法的種種功德。
(師言:為了度眾生,世尊也顯現在阿難前聞受妙法。)諸比丘請問:「世
尊,以何因緣世尊也是顯現勸別人開示善說,在別人面前開示善說?」世
尊告曰:「不僅是現在,以前我也是在別人面前聽聞教法。是在很早以前,
四具王宮的昔普國王,如理如法地護持著國政,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廣作
佈施,對所有的臣民慈悲愛護,無衣者施衣,無食者施食,無車者施車,
乃至空中的飛禽、地上的走獸。海底的游魚,都是慈心佈施,他自己也發
願,把自己所有財產佈施,帶領人們廣行十善。昔普國王的整個國家都行
持善法,很多人死後都升天了,天人越來越多,帝釋天心想:這是修梵天
而來的還是修帝釋天而來的?他觀察後得知,並非這兩種原因,而是發無
上菩提心的菩薩令人們奉行善法的緣故。帝釋天心想:這位國王行持善法
的心不知是否穩定?如果穩定我可以供養他,若不穩定我應該鼓勵他。這
樣,帝釋天就變成羅剎的形象來到昔普國王前,宣說了半偈:『諸法皆無
常,一切生滅性。』國王聽到這妙法後,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覺得:這
是得到無上菩提的開始,也是獲證涅 的殊勝緣起。國王便在『羅剎』前
恭敬頂禮祈求道:『您應該把後半個偈子傳給我,以後我可以作您的弟子。』
『羅剎』說:『作我的弟子有什麼用,如果你能忍受我對你作損害,則給
你傳後半偈。』『我可以忍受您對我人任何損害,只要我能得到法,您怎
樣損害我,都心甘情願。』『羅剎』就將後半偈傳授給他,他意持了一會,
能夠背誦和熟練了,便在『羅剎』前頂禮說:『現在,我已經得到法,您
怎麼害我都可以。』這時,『羅剎』拿了兩塊大木板,板上密佈了露出四
寸長的釘子,把國王夾在木板中間,釘子全都釘進國王的體內。此時,國
王發了無上菩提的願:『(譯者:類似的公案在《釋迦牟尼佛傳記》中也有,
世尊在因地為半個偈子而捨得自身,受難忍之痛,為了輪迴的眾生而發無
上菩提心。所以,我們現在為了求法,稍有衣薄之寒又何足掛齒呢?)以
此善根,願我將來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能度化無量無明
愚癡的眾生。』爾後,他念了一偈:『以此佈施之善根,眾生皆悉得佛果,
往昔諸佛未調眾,以此施善皆成佛。』國王的身體鮮血淋漓,大地震動,
天人撒花,齊贊:『善哉!善哉!……』帝釋天想:現在大菩薩的身體已變
成這樣,我的能力也可以使他恢復,但為了使他增上菩提,我可以試試他
的悲心如何:『大國王,我將您害成如此模樣,您是後悔還是歡喜呀?』
『我一直生起歡喜心,因為我身所受之痛苦與地獄、傍生、餓鬼界中的有
情所受的痛苦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這麼說,我不相信。』『如果
我不是生歡喜心,則願我的身體不要恢復,如果我真的以歡喜心供養您,
並對三界輪迴的眾生發起了大悲心的話,則願我的身體恢復如初!』以這
諦實語之力,昔普國王立刻身體恢復如初!帝釋天立刻也顯出了本有的形
象,在國王足下恭敬頂禮說:『我不是想害您的,一方面我想觀察您求法
的心,另一方面我要為增上您的精進,故我這樣對您顯現。』說畢,返回
天界了。諸比丘,當時的昔普國王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我也是
為了求法而如是苦行的,現在我為什麼不聞法呢?」世尊如是說。
(127)兩個僧團—調和僧團 佛法久住
一時,世尊在果新巴。有一施主迎請果新巴的僧眾去安居(Vassa)。
果新巴的比丘們行持三藏,但性格暴躁,廣嚴城的一群比丘也是象果新巴
的比丘一樣:行持三藏,性格暴躁;他們這兩個僧團準備一起安居,在內規
定:凡用衛生間者,若見水特別少時,必須把水裝滿,否則,必須向管家
稟告實情;如果既沒添水又沒向管家稟告者,即是違犯紀律。一次,施主
迎請所有的僧眾去應供,大家都去了,只剩廣嚴城的一位比丘去用衛生間,
看到水很少,既沒添水又沒稟告管家,心想:大家都走了,可能誰也不會知
道。就出來了,但卻被果新巴的一比丘看到了他的行為,心想:這個人今
天倒底怎麼做?一直在這裡等著看。結果,廣嚴城的那位比丘始終沒回來。
這時,果新巴的其他幾個比丘來了,他們問:「你在這等什麼?」「等廣
嚴城一位比丘,他剛才用了衛生間沒添水,我想他肯定返回來,可等到現
在他還沒來。」又等了很久,廣嚴城的那位比丘仍沒來,他就對那幾位果
新巴的比丘們說:「他可能不會來了,怎麼辦呢?你們今天要把這件事情
看清楚,他既沒添水又沒跟管家說,並且他已經用了,這已明顯違背了我
們安居的紀律。」諸比丘慫恿他說:「對,您說得對,等一會兒,您把這
件事稍說一遍,之後,我們大家幫您說,應該狠狠地批評他。」他們一直
等,但廣嚴城的那位比丘一直沒有回來。
廣嚴城的那位比丘回去後,心裡一直不安,知道自己已經違背了紀
律,該怎麼辦呢?他就對廣嚴城的幾位比丘說:「今天,我可能做得不對,
用衛生間,既沒添水又沒稟告管家。」那幾位比丘說:「不要緊,這件小
事,如果他們找麻煩的話,我們可以站在您的立場,您稍微說一下,我們
為您辯護。」果新巴的眾比丘應供畢返回經堂,楗槌集眾通告:廣嚴城的
一位比丘,違犯紀律,用衛生間,既沒添水又不稟告管家。果新巴的眾比
丘齊聲附和。廣嚴城的比丘們不太承認,其中的幾位性格暴躁的與對方爭
起來了,互相說過失,又不相讓,一直爭執不下。後來,世尊知道了,親
自去問:「你們現在是不是廣嚴城的比丘和果新巴的比丘互相不合,互相
說過失?如果這樣,會使惡業增長,善法滅盡,是很不對的。」諸比丘如
實回答了世尊,世尊三番五次勸告他們,(藏文《百業經》中廣說)但他
們和合還是很困難。(師言:無論藏漢地,顯密乘各個教派之間一定要和
合,寺院與寺院之間一定要和合,要有這個發心。本學院在學習寧瑪巴教
法的同時,今年還準備辦噶舉派的班。不管怎樣,我們要對釋迦教法的任
何一個教派僧團都要和合。)後來,又有一施主迎請所有的僧眾應供,世
尊也去了,準備以兩個僧團不和作緣起制戒。當時,在施主家的比丘們仍
是爭吵不休,甚至打起來了。世尊便制定:以後,一個僧團中不能有兩派
不合,不得分開誦戒,如果有這種不和的僧眾,其餘僧眾不得與他們講話、
飲食、行道,否則,非法增長,善法減滅。從制此戒以後,在世尊教法的
僧團中,再沒出現過寺院與寺院之間及僧團內部不和的現象,舊的矛盾已
經調和, 僧眾和合,互相恭敬,釋迦教法久住世間。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