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李-停止與思考


阿姜李: 停止與思考

1959年7月20日
[作者]阿姜李-達摩達羅
[英譯]坦尼沙羅尊者
[中譯]良稹
Stop & Think (from the book Food for Thought)——Teachings of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from the Thai by Ven. Ṭhā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權所有 © 1995 美國慈林寺。免費發行。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重排、重印、印發。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眾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譯版權所有 © 2006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並登載本版權聲明。


內觀 (insight, 內明、毘婆奢拿、維巴沙那) 不是什麼可以教會的東西。它必須在你的內心形成,不是你可以記住和談論的。要教到可以記住,我保證花不了五個鐘頭。但是你想懂得其中的一個字,也許三年也不夠。記錄只能形成回憶,實踐才能產生真知。這就是為什麼你想要懂得和掌握它,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

當智慧產生時,你會知道事物是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好像一盞燈在大放光明:我們知道“那是火焰......那是煙霧......那是光亮。” 我們知道什麼和什麼混在一起就產生了什麼、熄燈時火焰去哪裡了。所有這一切便是觀智慧的技巧。

有些人說,止禪和觀禪是兩個分開的東西——那怎麼可能是真的呢?止禪是“靜止”(stopping),觀禪是通往覺悟的“思想”(thinking)。在開悟時,心定下來、保持靜止。它們是同一樣東西的組成部分。了解必須來自靜止。假如你不靜止,怎麼能了解?比方說,你坐在快速行駛的車、船裡,想看看路邊擦身而過的人或物,你根本看不清誰是誰、那是什麼。只有你停在某處,才能把事物看個清楚。

再舉個更直接的例子。我們說話時,每個短語之間要停一下。假如你一口氣不停地說,有誰會聽懂你在說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首先必須使心停下來、靜下來、定下來。在心靜止到了一種穩定狀態時,定力就升起、明辨接著產生。這個你得自己練習、自己培養.不要光聽別人說:“這樣做,你就知道是 ‘喔!喔!喔!’,而不是 ‘喔?喔?喔?’”不要把他人說的好東西記在心裡。得讓它們從內心產生出來,把那些東西變成自己的。花你自己的一塊錢,比花從別人那裡借來的一百塊錢要好。你用借來的錢,就得擔心欠債。你花自己的錢就不必擔心。

靜止是產生力量的前提。假如一個人又走又跑,就打不贏別人,因為靜止以待的那個人比較有優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教大家把心定下來,才能獲得力量。然後它才能開始帶著力量和敏捷重新走路。

我們有兩隻腳是事實,但我們走路時必須一次用一隻腳邁步。假如你兩隻腳一起邁步,哪也去不了。或者你只用一隻腳走路,那也不行。右腳停下來時,左腳必須邁一步。左腳停下來時,右腳必須邁一步。你要想走得有點力度,必須一隻腳停下來,邁動另一隻腳,因為力量來自那隻停下來的腳,而不是邁步的腳。一邊邁一步時,另一邊得停下。否則你沒有支持,肯定會跌倒。假如你不信,試試自己用兩隻腳一起走,就知道能走多遠。同樣,止和觀必須一起培養。你首先必須使心靜止下來,然後察看一步:這就是觀。由此生起的了解就是明辨。而放下你對那個了解的執著,就是解脫。

因此,停止就是為了產生力量、產生知識和明辨的因素——靜止的心,以高度的戒德、高度的知覺、高度的明辨,同時了解了世間法和出世法,從而走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