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智亦無得 - 聖嚴法師《禪的生活》


摘錄自《禪的生活》無智亦無得
文/聖嚴法師 圖/Jane Wu

《心經》裡講到「無智亦無得」。有說不要智慧,那就不用開悟了;沒有悟可開,就沒有智慧可得;既然沒有智慧可得,我來修行做什麼呢?所以說這種人很矛盾。有人很喜歡念《心經》,也念得很好。可是如果告訴他沒有智慧這樣東西,沒有智慧可得,他就怕得不得了!有一位老居士,已經學佛多年了,然在禪七期中,聽我說沒有阿彌陀佛,沒有釋迦牟尼佛,沒有悟可開。這麼一講,那位老居士就跟我說:「師父,我想走了,我不能再住下去了。幾十年,我好不容易信了佛。這下子佛也沒有,什麼也沒有,再下去不得了了!我還是希望有佛。」結果他真的中途先走了。這位居士有沒有念《心經》呢?他每天都念呀!我們早晚課都要念到《心經》的,他有沒有看到「無智亦無得」這句話呢?有的,可是不能接受。

有智仍舊是小乘,無智才是成佛。有智慧還不是好日,無智慧以後才是日日是好日。為什麼有智不是好日呢?因為證到阿羅漢果以後,他有涅槃在,就覺得有凡夫、有聖人、有生死、有涅槃;他厭離生死而願意永住涅槃,得無餘涅槃,不再來世間受生死、六道輪迴之苦。可見羅漢並不是究竟無分別,他還是有分別的。相對的沒有了,統一的也沒有了,這個時候便是智慧;如果連無相對、無統一也都沒有了,這才可以說是無智。

我在《禪門囈語》中講到人人都在做夢,做夢的人在做夢,醒的人也在做夢。那麼,佛做不做夢呢?佛也在做夢,而這個夢是做給我們看的。「無智」不是愚癡嗎?不是的。空有幾個層次:第一層是空掉分別、相對,第二層是空掉統一,第三層是空掉「空」。第一層是外道之統一,第二層是空,第三層是空非空。一定要到空非空的程度,才算日日是好日。一個人到了日日是好日的時候,還會看到壞人、見到壞事嗎?

《六祖壇經》講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可倒過來講:「涅槃即生死,菩提即煩惱」。對一個大徹大悟、一悟永悟的人來講,根本不再分別生死與涅槃。因為眾生有生死,所以他有生死,而不是因為他自己有生死;他是因為眾生而有生死,他只是眾生的一種反映。他本身已不存在,因有眾生而他存在。沒有佛這樣東西,因為眾生而有佛;沒有菩薩這樣東西,因為眾生而有菩薩。佛菩薩已經是最高、最圓滿、最究竟,在他們已經沒有生死和涅槃的問題,但是為了眾生,所以佛菩薩還往來於生死。菩薩自己存不存在?他們自己並不覺得自己的存在。如果自己還覺得自己存在著,那就是還有我──我存在於涅槃,我存在於智慧;我能入涅槃,我有大智慧。既然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些相通通沒有了,當然他本身是沒有的。因此佛是沒有的,菩薩是沒有的;但是對眾生來講,佛是有的,菩薩是有的。

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對已徹悟的禪者來講,既沒有壞人,也沒有壞事。因為沒有人可以傷害到他,也沒有事可以使他煩惱,他本身是沒有好壞等價值觀念的。他們既不如凡夫以個人為中心作價值判斷,也不像外道以全體的宇宙為中心作價值判斷。正因為泯除了所有的分別心,所以對他們來說,日日是好日。

無智亦無得

轉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