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人生觀-四個原則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摘錄自《禪的世界》積極的人生觀-四個原則
文/聖嚴法師 圖/Joyce Yang
(一)積極在於付出
如果僅僅為了私利的爭取而積極努力,因緣不成熟時,便會造成怨恨、嫉妒、失望;因緣成熟時,又會造成驕慢、自大、自滿。由於跟你自己的利害有關,任何煩惱都會發生,煩惱產生之後,首先受害的是你自己,接著跟你自己有關的人,亦連帶遭殃。
若是為利他的付出而積極努力,付出的本身就是目的,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個人的生命有限,而眾生的苦難無窮,故有菩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而眾生的苦難,出於物質的貧乏者固多,出於心理的困擾者更多,故又有「煩惱無盡誓願斷」的誓願,以什麼來度眾生?拿什麼來斷煩惱呢?於是又有「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誓願,而這三種誓願的最後目標,則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依此四弘誓願,不僅在一生之中努力,生生世世皆要努力,不到成佛,絕不中止,所以是積極的。
(二)積極在於行善
利人而又能自利的事,應當趕快地做、多做、不斷地做;雖無私利,也無近利,卻有公利、遠利的事,也應當趕快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從近處看,雖是自私自利,遠處看則是利他的公益,更應當勤勉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僅為個人有利或少數人的利益,卻要付出多數人的以及長久性的損失者,便不應做。
行善可用財物,可用身、口,也可用心。自做,教他做,或見到他人做時心生歡喜,即所謂「見做隨喜」。善有大小,善中之善,則是以佛法化世,提供佛法之原則、方法,指導人生的方針,此即是最好的布施。故《菩薩藏經》中說:「我悉隨喜……,現以法施,充足眾生,饒益眾生,安隱眾生,慈悲世間。」
(三)積極在於忍耐
偉大的事業,無一不是從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成功;成功的要訣,在於百折不撓、越挫越奮的毅力與耐力。
對於一位修行菩薩道的人而言,必須感謝善意協助的人,也要感謝惡意打擊的人。因為,順利的因緣,使你事半功倍,走得更快;逆境的因緣,使你鍛鍊得更堅強。所謂毅力、耐力,即是佛法中的忍辱波羅蜜,是修行菩薩道中,極難修的一種,就菩薩而言,沒有一樣事,不是成就菩薩道業的增上緣,還有什麼事是不可忍受的呢?
(四)積極在於安定
人生要在繁亂之中求安定,身心安定,即有安全;身心平安,即是幸福。在幸福時,不忘他人,能為他人謀福利,才是真正的積極。
人生要在絕望之時能安心。東南西北皆我舍宅,天地萬物與我同根,還有什麼不能安心的呢?只要一息尚存,沒有什麼使你絕望的事。今日播種,他日收穫;今生結緣,他生成熟。有些人,對於自己做的事失望,對所栽培的人失望,其實沒有必要,做事即是做事,栽培人的那樁事即是目的,不要失望,眾生有盡,我願無窮,這是菩薩的精神。把心量擴大到無限,將目標設定在佛道,還有什麼不能安心的呢?兵家有「絕處逢生」之說,禪宗有「大死大活」之論,都是安定身心的好方法。
人生要在身心的安定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充實,在充實中知謙虛,在謙虛中接納異己。許多人,充實之後,不知道謙虛,亦不能接納異己,故也不能真正的充實,有容乃大,能包容人,才是真正的積極。
自己的身心安定,始能安定他人;唯有能夠安置眾生,努力於自安安人的人,才算是真正積極的人。
轉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