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禪.佛教 - 聖嚴法師《禪的世界》


佛.禪.佛教

文/聖嚴法師 圖/Joni Lin

有人問:禪是不是就是佛教?禪與佛又有什麼異同?

(一)佛與覺,禪與悟

佛的意思是覺,禪的意思是悟。覺是醒覺和徹底地瞭解,從煩惱中醒覺,徹底地瞭解了這個世界的存在和人類眾生的活動,不過是在做夢而已。人在非常深沈的夢裡,多半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能夠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話,便不是很深的睡覺。佛就是從夢中醒覺了的人。

「悟」的意思跟「覺」相同,但是「覺」是徹底的、完成了的「悟」,「悟」則未必是徹底的「覺」,就像一般的普通人一樣,醒了以後,還會再睡覺。有的人,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你說他醒了嘛,他是醒著的,你說他是真正的醒了嘛,他又好像是渾渾噩噩的在夢中。有的人,不僅人家看他是糊塗的,他自己也感到是半癡半呆的。

「禪」可以使我們開悟。禪的開悟,能夠使我們直下承當,頓悟成佛,但是,禪法的「悟」,並不等於究竟的佛。也就是說,佛之所以得以成佛,是從「禪」而出現的,但是,在完成了「佛」的悲智之後,他就用不到「禪」了。

(二)佛是悲智雙運的完人,禪悟者是定慧均等的自在人

「佛」以慈悲與智慧來救濟眾生,是悲智並用的完人。而「禪悟者」的修行人,雖也有慈悲和智慧,卻無法與「佛」相比。「禪悟者」有定力,所以能夠不受外境的影響;他有智慧,所以能夠自在於現實之中;他是即定即慧、定慧均等的自在人。一個自在的人,不一定就是福慧圓滿了的完人。所以,作為一個已悟的禪者,他不會說他就是「佛」,可是他已知道佛是什麼的自在人了。

所謂「自在」,並不等於心想要到那裡就能到那裡;要不去那裡就不去那裡。而是說:他已不受世間的煩惱所困擾。隨時隨處,對一個已悟的「禪者」來講,日日都是好日子,處處都是好地方,所以名為自在。

四十年前,臺灣政府曾經雷厲風行地把好多和尚當作間諜嫌疑犯,關進牢裡,其中有一個和尚,到了監牢裡,還是很高興。

他說:「我們到臺灣來,要找到掛單處,討一碗飯吃,都很不容易,現在,可以等著有人送飯來吃,是政府供養我們啦!」他感到蠻開心。

但是,另外有位和尚就說了:「至少我們在外邊還有舊床鋪可以睡覺,還有老棉被可以蓋身,到了牢裡,什麼東西也沒有啦!」

這和尚說:「唉,那個地方不是床呢?本來我們只有小小的一張床可以睡覺,現在我們處身的,這麼大一片地方,都可以睡覺哪!」接著,他發現牆角邊,有幾十個本來是裝泥巴用的稻草包,他驚喜地說:「咦,這地方,還有這些東西!」就拿了好幾個,當褥子墊、當毯子蓋。

別的和尚批評他說:「你怎麼用這種東西呢!」

「為什麼不?能保暖就好啊!」

出家人都是吃素的。可是監牢裡給他們送來的麵條,每一碗都有幾根肉絲。其他的和尚都說:「麵條裡邊有肉,怎麼能吃!」

「你們不吃,我可要吃!」

「你怎麼吃肉呢?」

「在外邊能夠吃素,當然吃素,在牢裡,總不能為了幾根肉絲,就連麵條也不吃了,填飽肚子要緊哪!」

那位和尚,是相當有名的法師,他雖被關在監牢裡,既無恐懼,亦無怨尤,相反地是那樣自在。

(三)佛教是理性的宗教,禪是智慧的事實

理性與智慧,兩者是同類的異名。佛教有它感性的信仰成分,那便是相信有菩薩、有佛、有護法神等來幫助信仰的人。但是,在本質上,佛教是理性的,佛教的目標,是為開啟人的智慧,消除人的煩惱,要人們自己去努力修行戒定慧而解脫貪瞋癡。人人皆得成菩薩,人人皆可成佛道,不是僅靠佛菩薩的救濟而能夠達到目的,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實踐佛法,才能完成佛菩薩的果位。

而禪的方法是為了開發智慧,禪法的本身就是智慧。禪法的修證,是要靠自力的,即所謂的「自依止」;「法依止」,即是依法修行,即是自修、自悟、自解脫。不能依賴外在的力量,否則就像小鳥依賴母鳥哺食的階段;不能獨立自主,便不得自在。所以「禪」是佛教裡最精要的部分,也是最根本的部分。

(四)禪與教互為因緣

禪與教是彼此互為因緣的。一切佛,都是因為禪的悟境而成佛,成佛之後,說出了成佛的道理及方法,成為佛的教法。然後,其他的人,便根據佛的教法指導,悟得佛性真空。悟了之後,又依悟境實證佛的教法,弘揚佛的教法,來指導其他的人,悟入佛的知見。可見禪法與教法,彼此間是互為因緣的。

(摘錄自 《禪的世界》

佛.禪.佛教

轉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