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65冊
No.33 大王統史 (37卷)
【悟醒譯】
第 37 卷
〔第三十七章 摩訶闍那〕
闍達提沙之歿後,彼弟摩訶闍那王行政二十七年,(一)彼為此即位式之舉行,彼僧伽密多長老知好時機,由對岸來此處,(二)行王之即位式其他之事〔完成後,此〕無自制之士〔長老〕欲破碎大精舍,(三)言:「住此等大精舍〔之比丘等〕說非律者,王!我等是說律者。」以詐騙王,(四)王定處罰謂:「若人對住大精舍之比丘施食物,值罰一百金。」(五)
[P.496] 為彼等之累,住大精舍之比丘等棄大精舍赴瑪羅耶及魯哈那、(六)為此,此大精舍被廢棄九年,大精舍之比丘等〔悉〕成空。(七)謂:「無主之物則為王所有。」彼邪智之長老說伏王,(八)大精舍之滅,得王之承認,惡意之長老為滅大精舍而捧一身。(九)僧伽密多長老之從者,及王之嬖臣暴惡蘇那大臣與無恥比丘等,(一〇)毀棄優秀之七層樓、青銅殿種種建物,由此處移立於阿巴耶吉利。(一一)如斯為移多之層樓,此阿巴耶吉利精舍成具多層之樓。(一二)
[P.497] 惡友僧伽密多長老與彼從者蘇那之近彼王行極多之惡事。(一三)彼王以巨大之石像,由波奇那提沙山運往安立於阿巴耶吉利精舍、(一四)造石像堂、菩提樹堂,殊勝之舍利堂、四室堂,修理稱為屈屈吒之房舍。(一五)由此暴惡行之僧伽密多長老,此時見此阿巴耶吉利精舍之美麗者。(一六)呼為梅伽萬那波耶,為王完成一切利益者,此友之大臣亦怒〔王〕毀大精舍,(一七)叛逆而去,往瑪羅那地方,得大兵野營於多羅提沙伽池〔之畔〕。(一八)王聞彼來其所,為與此友戰,迎彼於〔同〕野營。(一九)得由瑪羅耶持來甘味之飲料與肉片,彼思:「若無友之王,不用此。」(二〇)自攜此於夜分唯一人出,往王之處語彼之由。(二一)彼持來之物與彼打開而食。王問彼:「何故汝對余叛逆耶?」(二二)彼答:「汝為毀大精舍。」「住之〔大〕精舍〔比丘等〕,余恕此之過。」(二三)王如斯言,彼恕王,王從彼之勸告來都。(二四)彼梅伽萬那波耶續勸告於王,為蒐集要品之理由不與王同來。(二五)而為書記士之一女子,得王寵愛之婦人,大精舍廢滅之不快,使此等廢滅,(二六)憤怒之餘而殺長老,〔更〕捉毀塔波園而來之惡心瓦工,(二七)殺之,使僧伽密多長老為暴惡,而暴惡無自制之蘇那大臣亦殺之。(二八)
[P.498] 彼梅伽萬那波耶集合持來之要品,營造大精舍中種種房舍。(二九)為阿巴耶鎮定彼不祥事,比丘等由處處來住大精舍,(三〇)王當大菩提寺中西方造立二體之青銅像。(三一)
[P.499] 〔王〕而住達基那園,心逆無自制心瞞著漢之惡友,信仰提沙長老,(三二)接大精舍之結界於苑中名光明,彼不拘反對,創設祗陀林精舍,(三三)由此彼向比丘眾要求撤結界,而比丘等不許而退出精舍。(三四)於此處其他之〔使嗾〕有撤消結界者,為妨害此或比丘等隱於諸處。(三五)如斯大精舍不住比丘為九箇月間,其他比丘等思:「我等果真撤去〔大精舍之〕結界。」(三六)由此撤去成就結界業之時,比 [P.501] 丘等可來此處住大精舍中。(三七)此精舍之占據者,對提沙長老訴事,應視為極重之罪過,為十分理義持出於僧團中,(三八)被認為正義之士裁判大臣,不但王之不同意,令彼還俗。(三九)
彼王創建瑪尼喜羅伽精舍,毀天祠而建立三精舍。(四〇)彼婆羅門村之構康那,耶伽伽毘羅,伽蘭達。彼亦建立彌伽伽瑪精舍與康伽闍那伽山精舍。(四一)由此王當西方達闍那山〔精舍〕,亦建寇伽瓦陀〔地方〕之大精舍,(四二)魯巴蘭瑪精舍,秋羅乞提〔精舍〕,名鬱陀羅巴耶〔場所〕為比丘尼建二箇之房室,(四三)於伽羅威羅伽夜叉之處建塔,修理島中古住院多所。(四四)對僧團之長老一千名〔各 [P.502] 各〕施以一千金價之物,總之,對比丘行年年衣服之長老施,(四五)不限飲食之布施,彼又為豐作而使堀十六之儲水池。(四六)〔彼〕瑪尼喜羅大池,名伽魯羅、伽努〔池〕,摩訶摩尼,寇伽瓦陀、毛羅伽、波羅伽池、(四七)昆巴羅伽,瓦哈陀,羅陀瑪羅康達伽,愛蘭伽威提伽,(四八)摩訶伽羅,奇羅池,摩訶達羅伽羅伽,伽羅波沙那池,此等十六池。(四九)彼王亦設名波波陀大運河。如斯彼積善業惡業之夥。(五〇)
大王統史終
〔本章於二四八終,即此以下尚有一九八偈,此作者相異故,純粹意味之「大王統史」以上以五〇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