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65冊
No.33 大王統史 (37卷)
【悟醒譯】
第 28 卷

下一卷
 

[P.367] 〔第二十八章 得大塔建造之資材〕

由此,彼王用十萬之黃金,行勝好大裝置供養大菩提樹。(一)不久〔王〕入都城立大塔之地位,見據有石柱,歡欣思起古昔之言:「使我建立大塔。」登上〔宮殿之〕上階以攝夜食,臥而如下思:(二、三)「當余征服達彌羅人等,若使此國〔人人〕受苦,〔更〕不能徵稅。〔然〕此稅於外者,(四)建立大塔如何能獲得正甎。」彼思如斯思惟,(五)白傘下之天人得知,由此,歡呼之聲起。諸天之間知〔此聲〕而帝釋天向毘首羯磨言:(六)「伽摩尼王提案塔之甎事,汝距〔阿[少/兔]羅陀〕府一由旬,往彼康毘羅河畔,(七)於彼處造甎。」如斯受帝釋天之命,毘首羯磨來此〔楞伽島〕,於其處造甎。(八)

[P.368] 〔翌日〕早晨一獵夫伴犬入其處之森林,地居天子為大蜥蜴之形現於獵夫之前。(九)獵夫行追發見甎,而大蜥蜴之姿沒,彼於其處如斯思:(一〇)「傳聞我等之王將建立大塔,此為奉王之物。」行報〔彼王〕。(一一)彼聞此愛語,喜利民之王,以滿悅心向彼表示大敬意。(一二)

都之東北成三由旬處一地方,名阿奢羅義提村,面積四六加利沙之地面,(一三)降下黃金之粒塊雨,其大小有種種,大者有一搩手量,小者一指量。(一四)其村之住民等見其地黃金充滿,攜金鉢前往報王。(一五)

都之東方七由旬處,有大河之對岸,名丹巴毘陀〔村〕雨降銅之粒塊,(一六)村民等以鉢盛攜其銅塊赴王之前,申訴其事。(一七)

[P.369] 由都之東南四由旬之地名須蔓那瓦毘村雨降夥摩尼珠,(一八)村民等混以青玉紅玉〔入〕鉢,攜往報王。(一九)

都南之方角八由旬名安婆,陀寇羅〔村之〕洞窟產銀。(二〇)都城有一商人,攜多數之車輛,為由摩羅耶持來生薑〔薑黃〕其他之物而往摩羅耶。(二一)置車輛於洞窟之傍,得〔造〕棒之材。〔彼〕登其山。(二二)瓶之大小而熟波那沙果,其熟之重量而枝橈,又坐於石上見,(二三)以刃物斷其柄,以思:「善之部分奉施〔僧伽〕。」由信心報以〔食〕時到,〔應此〕無漏之士四人來。(二四)彼喜,恭敬禮拜彼等使著座,以刃物切其質四周之支皮,(二五)受取〔果物〕中充滿汁以注入鉢, [P.370] 彼汁充其等四個鉢以施彼等。(二六)彼等受之而去,彼再報〔食〕時,他四人漏盡長老等來至其處。(二七)彼受取四人之鉢,充施巴那沙果之種子,其中三人離去,一人不去。(二八)為示彼〔商人〕銀〔之所在〕,彼〔長老〕由此而下,坐於洞窟之入口食其種子。(二九)所餘種子商人亦飽食。所餘與商品共攜帶,隨行長老之跡。(三〇)〔彼〕往會長老,行奉仕之務,長老為彼向洞窟之入口設道。(三一)禮拜長老,彼依其〔路〕而行,見洞窟,立於窟之口彼亦見銀。(三二)以刃物打之,知其是銀,取一箇銀塊赴車之附近,(三三)棄車攜銀塊,急赴阿[少/兔]羅陀城,〔彼〕善商人,(三四)示銀〔塊〕於王,報告此緣由。(三五上)

由都西方五由旬之處,於烏魯衛羅港之街,有大阿摩勒果大之真珠參交於珊瑚中,共由海中止於陸上。(三五下、三六)漁夫等見此置藏於一處,與真珠共〔盛〕珊瑚於鉢持來,往王之處報告此緣由。(三七、三八上)

[P.371] 由都北方七由旬之處,通過培利瓦毘伽村之儲水池,於洞門細砂上生四箇殊勝摩尼珠。(三八下、三九)大如磨石色,似溫摩花之美。見此獵夫〔引〕犬往王之處,(四〇)報言:「余見如斯如斯之摩尼珠。」大功德之主,大志之〔王〕此日為〔建立〕大塔,聞此等甎及其他所生物,彼以信心以此等呈奉適宜之敬意,彼等為保護者持來〔都〕。(四一、四二)

生身耐勞而不意為勞苦,如斯以信心而積善業,持安樂完成幾百事。〔然則〕以如斯信心行善業。(四三)

善人之信心與感激〔起〕作大王統史

名得大塔〔建設〕之資材第二十八章〔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0033 大王統史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