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65冊
No.32 島王統史 (22卷)
【悟醒譯】
第 13 卷

下一卷
 

[P.69] 第十三章 大雲林園之奉獻

前未見〔比丘等〕眾,一切人人之群,來集於王宮之門,發大聲音。(一)王聞大聲而接近此等之人人,「何為來集〔此等〕多數一切之大軍耶?」(二)「陛下!此大軍乃觀望僧伽而來。彼等因不得見故揚起大聲。」(三)「人人之群可入宮內過狹。象屋且不混雜。依而彼等人民等在於其處而可見長老。」(四)〔摩哂陀〕食事畢,使〔王〕歡悅,由座而起,由王宮出赴象屋。(五)象屋準備高價之輿。島之燈明者摩哂陀已坐於最勝之輿。(六)群中之最摩哂陀坐最勝之輿,於其處說最勝之天使經。(七)聞彼宿業之甚恐果報天使經,〔人人〕畏怖感動地獄之恐怖。(八)彼知眾生恐怖之態而說四諦。〔彼之說法〕畢已千人之〔人人得預流果〕。〔此於楞伽島〕為第二之得悟。(一〇)

〔摩哂陀〕於王舍城如佛陀受多數人人之圍繞,使眾生等不斷喜悅由象屋出去。(一一)大眾由南門去城下,〔赴〕市之南大歡喜林……園。(一二)彼等……於園中準備高價之輿。長老坐而說最上之法。彼於其處說最上之賢愚經。於彼處千人之有情得悟法。(一三)彼時於歡喜囿園有大群眾。良家之主婦、少女、良家之息婦、 [P.70] 良家之女等,(一四)彼時成陣為見長老而來。彼女等於交相問候之間已至時。(一五)〔王向摩哂陀〕:「長老等請留於此大歡喜囿園。由此赴遙遠山洞窟過遲。」(一六)〔摩哂陀云〕:「此處多人數圍繞過近於村境。夜〔必定〕有喧騷之事。然而我等雖在此帝釋之堂亦譬如相應充分燕座而往山。」(一七)〔如是帝須〕:「不遠不近往來便利我大雲林安靜囿園。(一八)〔卿欲見〕人人易近,日中喧騷而無雜沓之事,夜亦不生喧騷。(一九)相應燕坐,對出家人等好適,受眺望與蔭影之惠,結華與果實之美,(二〇)為柵所繞,門以見張塔善守護。我歡喜王囿園完備有王門,(二一)以白蓮青蓮遮蔽,有善造之蓮池,〔彼等之〕華漂浮芳香,善貯清涼之水。(二二)我之囿園如此快適。僧伽具為好適。長老清留此處。請為我垂哀愍。」〔如是言己〕。(二三)彼時與眾俱之長老摩哂陀,聞王之語,由大臣等圍繞而赴雲林。(二四)由人民之主而懇望大師摩哂陀長老,入好適之大雲林囿園,大師長老於囿園中王之建物中渡過〔其夜〕。(二五)

翌日王再訪長老,以頭頂禮,王言長老等:(二六)「卿等安眠與否?此處於卿快住耶?」「〔住〕為靜適於時候,人人由隱屏,(二七)相應於燕座,又坐臥舒適。」王聞彼〔此語〕如夢中歡欣感激,(二八)地上之主,取黃金瓶,向長老之手 [P.71] 灌水,合掌而言:(二九)「大德!以此美好之大雲林囿園奉獻四方僧伽。請於受納。」(三〇)島之燈明者摩哂陀聞人民主之語,為僧伽而受納囿園。(三一)大雲園之奉獻受納時,其大地震動,震動數次。(三二)帝須人民之主,奉獻於僧伽,〔爾來〕以其大雲林囿園〔稱〕為帝須園。(三三)天愛先為僧加價值教〔法〕奉獻名大雲林園。(三四)於是大地起身毛彌竪未曾有之震動。與王共俱一切人人就問長老身毛彌竪之〔所以〕。(三五)「此於最勝之楞伽島是最初之精舍。最初大地之震動乃為教〔法〕之確立。」(三六)今見〔此〕曾有之身毛彌竪之希有,一同振搖衣服。於〔此〕市如是之事今後不絕。(三七)彼王歡喜感激,合掌向島之燈明者摩哂陀贈多數之華。(三八)長老受華而投於一處。其處大地亦為震動。〔此〕為第二地之震動。(三九)又見此希有,國人等與王之軍隊俱舉聲呼叫:「〔此〕為第二地之震動。」(四〇)王心愈益歡喜意滿足,〔向長老〕言:「知〔此〕第二地之震動,請釋我疑。」(四一)「僧伽於此行價值不動之教〔法〕。大王!此處是彼處所。」(四二)王愈益歡喜,向長老捧獻鮮華。長老受華,投於他場所。於此處大地又起震動。〔此〕為第三地之震動。(四三)「大雄,第三之震動為何故耶?一切請釋〔我〕疑卿為賢者。」(四四) [P.72] 「此處之場所有水槽浴室。此處比丘等常充浴室。」(四五)天愛生大歡喜,向長老捧獻滿開素馨之華。(四六)長老受華,投於他之場所。此處大地亦復震動。(此)第四地之震動。(四七)多數集會之人人,見此希有,向其合掌,歸命有大神通力之長老。(四八)如是歡欣滿足之王立即:「大雄!第四地之震動何故耶?」(四九)「大雄釋子!於阿薩陀樹悟一切法,成無上之佛陀。其樹應立於最上島之此場所。」(五〇)聞彼之語,王歡喜滿足,向長老贈最勝之素馨之華。(五一)長老受華,投於〔他之〕地區。此處亦起大地震動。(此)為第五地之震動。(五二)國人等與王之軍隊俱見此希有,舉聲呼叫,振搖衣服。(五三)「大慧者!第五地之震動何故耶?依卿之所欲請語我此義。」(五四)「時彼等月之二度〔於此處〕誦波羅提木叉。」此之場所應有堂名為布薩堂。(五五)王於其他之場所亦與長老最勝之華。長老受華,投之於彼場所。此處亦大地震動。〔此〕為第六地之震動。(五六)來集之多數之人人,亦見此希有,互相歡慶:「此為精舍。」(五七)王愈益之心告長老曰:「大慧者!第六地震何故耶?」(五八)「大王!當來屬於僧伽之只要配分利得比丘僧 [P.73] 伽來集,〔彼〕應得於此處之場所。」(五九)聞長老之語王意滿足,王向長老捧獻最勝之華。(六〇)長老受華投於他之場所。此處亦大地震動。〔此〕亦為第七地之震動。(六一)國人等與俱所有王之軍隊,見彼希有,於地面之震動時,振搖衣服。(六二)王言:「大慧者!第七地之震動何故耶?大慧者!請明示,以清解眾疑。」(六三)「此精舍為非常溫和人人之止住,此處之場所應存有食堂與配食堂。」(六四)

第十三章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0032 島王統史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