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48冊
No.24 法集論 (5卷)
【郭哲彰譯】
第 5 卷

 

第四 義釋品

一三六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是等為善法。

一三六九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不善法。

一三七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無記法。

[P.235] 一三七一

云何為樂受相應法耶?即自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自不善之四,自欲纏善之異熟及所應作之五,自色纏之三種靜慮之善、異熟與所應作,由出世間之三種四種靜慮之善及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樂受——是等為樂受相應法。

一三七二

云何為苦受相應法耶?即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苦俱行意識——除生於此處之苦受——是等為苦受相應法。

一三七三

云何為不苦不樂受相應法耶?即自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纏善異熟之十,由不善異熟之六,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第四靜慮之善、異熟與所應作,由四無色纏之善、異熟與所應作,由出世間第四靜慮之善與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不苦不樂受——是等為不苦不樂受相應法。而三受及色與涅槃之是等諸法不可言之為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

一三七四

云何為異熟法耶?即於四地之異熟——是等為異熟法。

一三七五

云何為異熟法法之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是等為異熟法法之法。

一三七六

云何為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之法耶?即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之法。

一三七七

云何為已取順取法耶?即於三地之異熟及色之業所作——是等為已取順取法。

[P.236] 一三七八

云何為不已取順取法耶?即非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色之業所作——是等為不已取順取法。

一三七九

云何為不已取不順取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已取不順取法。

一三八〇

云何為已雜染順雜染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已雜染順雜染法。

一三八一

云何為不已雜染順雜染法耶?即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不已雜染順雜染法。

一三八二

云何為不已雜染不順雜染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已雜染不順雜染法。

一三八三

云何為有尋有伺法耶?即由欲纏之善不善、欲纏善異熟之十一心之生起,由不善異熟之二,由所應作之十一,由色纏初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初靜慮之善及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尋伺——是等為有尋有伺法。

一三八四

云何為無尋唯伺法耶?即由於色纏五種法之第二靜慮善、異熟及所應作,由於出世間五種法之第二靜慮善及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伺——是等為無尋唯伺法。

一三八五

云何為無尋無伺法耶?即由二之五識、色纏之三法三法靜慮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四之無色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出世間之三法三法靜慮善及異熟而成,於五種法於第二靜慮所生伺及色與涅槃——是等為無尋無伺法。

一三八六

尋俱生之伺者不可言為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亦然。

[P.237] 一三八七

云何為喜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纏善異熟之五,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之二法三法靜慮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出世間之二法三法靜慮之善及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喜——是等為喜俱行法。

一三八八

云何為樂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纏善異熟之六,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之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出世間之三法四法靜慮善及異熟而成——除生起於此處之樂——是等為樂俱行法。

一三八九

云何為捨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纏善異熟之十,由不善異熟之六,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之第四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四之無色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自出世間第四靜慮之善及異熟而成——除生於此處之捨——是等為捨俱行法。喜者非喜俱行,是樂俱行,非捨俱行。樂者不可言非樂俱行,是喜俱行,非捨俱行,是喜俱行。

一三九〇

云何為見所斷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是等為見所斷法。

一三九一

云何為修所斷法耶?即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是等為修所斷法。

一三九二

〔云何為見所斷修所斷法耶?〕即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之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應為見所斷可為修所斷〔法〕。

[P.238] 一三九三

云何為非見非修所斷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見非修所斷法。

一三九四

云何為見所斷因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癡——是等為見所斷因法。

一三九五

云何為修所斷因法耶?即掉舉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癡——是等為修所斷因法。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之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應為見所斷因應為修所斷因。

一三九六

云何為非見非修所斷因法耶?即疑俱行癡、掉舉俱行癡、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見非修所斷因法。

一三九七

云何為流轉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是等為流轉法。

一三九八

云何為還滅法耶?即四道非所攝——是等為還滅法。

一三九九

云何為非流轉非還滅法耶?即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流轉非還滅法。

一四〇〇

云何為有學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及下三沙門果——是等為有學法。

一四〇一

云何為無學法耶?即上阿羅漢果——是等為無學法。

一四〇二

云何為非有學非無學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有學非無學法。

一四〇三

云何為小法耶?即欲纏善不善、一切欲纏之異熟、欲纏所應作無記及一 [P.239] 切之色——是等為小法。

一四〇四

云何為大法耶?即色纏、無色纏之善無記——是等為大法。

一四〇五

云何為無量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無量法。

一四〇六

云何為小所緣法耶?即一切欲纏之異熟所應作意界、所應作因、意識界善俱行——是等為小所緣法。

一四〇七

云何為大所緣法耶?即識無邊處、非想非非想處——是等為大所緣法。

一四〇八

云何為無量所緣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及四沙門果——是等為無量所緣法。由欲纏善之四智不相應心之生起,由所應作之四智不相應心之生起,一切之不善——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小所緣、大所緣、非無量所緣。〔又〕不可言為小所緣大所緣。由欲纏善之四智相應心之生起,由所應作之四智相應心之生起,由色纏第四靜慮之善及所應作,所應作因意識界捨俱行——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又〕不可言為小所緣或大所緣或無量所緣。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第四靜慮之異熟、空無邊處、無所有處——是等之諸法者即不可言為小所緣或大所緣或無量所緣。色及涅槃者為無所緣。

一四〇九

云何為劣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劣法。

[P.240] 一四一〇

云何為中法耶?即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中法。

一四一一

云何為勝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及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勝法。

一四一二

云何為邪定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邪定、不定。

一四一三

云何為正定法耶?即四道非所攝——是等為正定法。

一四一四

云何為不定法耶?即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三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不定法。

一四一五

云何為道所緣法耶?即自欲纏善之四智相應心之生起,自所應作之四智相應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應為道所緣,非道因,應為道增上。〔又〕不可言為道所緣或道增上。四聖道者即非道所緣,為道因,應為道增上。〔又〕不可言為道增上。色纏第四靜慮之善,由所應作,所應作因意識界捨俱行——是等之諸法者應為道所緣,非道因,非道增上。〔又〕不可言為道所緣。由欲纏善之四智不相應心之生起,由一切之不善、一切之欲纏異熟、所應作之六心生起,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由第四靜慮之異熟、四無色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及四沙門果——是等之諸法者不可言為道所緣或道因或道增上。色及涅槃者即為無所緣。

[P.241] 一四一六

云何為已生法耶?即於四地之異熟及色之業所作而成,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已生,應為當生,不可言為不已生。於四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色之非業所作而成——是等之諸法者即可為已生,可為不已生。不可言為當生。涅槃者即不可言為已生、不已生、當生。除涅槃,一切之諸法者即應為過去、未來、現在。涅槃者不可言為過去或未來或現在。

一四一七

云何為過去所緣法耶?即識無邊處、非想非非想處——是等為過去所緣法。

嚴密言之,非未來所緣者。

一四一八

云何為未來所緣法耶?即二之五識及三之意識界——是等為未來所緣法。由欲纏善異熟之十心生起,由不善異熟之意識界捨俱行所應作因意識界喜俱行——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由欲纏善不善所應作之九心生起,由起纏第四靜慮之善及所應作而成——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不可言為過去所緣或未來所緣。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及第四靜慮之異熟、虛空無邊處、無所有處、四道非所攝及四沙門果——是等之諸法者即不可言為過去所緣或未來所緣或現在所緣。色及涅槃者即為無所緣。除意根、繫色、涅槃,一切之法者即可為內〔法〕,可為外〔法〕,可為內外〔法〕。意根、繫色、涅槃者即為外法。

一四一九

云何為內所緣法耶?即識無邊處、非想非非想處——是等為內所緣法。

[P.242] 一四二〇

云何為外所緣法耶?即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而成,第四靜慮之異熟、虛空無邊處、四道非所攝及四沙門果——是等為外所緣法。除色,由一切之欲纏善不善無記法,色纏第四靜慮之善及所應作而成——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無所有處者即不可言為內所緣或外緣或內外所緣色,及涅槃者即為無所緣。

一四二一

云何為有見有對法耶?即色處——是等為有見有對見。

一四二二

云何為無見有對法耶?即眼處……乃至……所觸處——是等為無見有對法。

一四二三

云何為無見無對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色之無見無對法處所攝及涅槃——是等為無見無對法。

一四二四

云何為因法耶?即三善因、三不善因、三無記因。無貪者為善因、無瞋者為善因、無癡者為善因。〔是等〕於四地之善生,無癡之善因者即除自欲纏善之四智不相應心之生起而於四地之善生。貪者即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者即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癡者即於一切之不善而生。無貪者為異熟因,無瞋者為異熟因。〔是等〕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之生起而於四地之異熟生。無癡之異熟因者即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除四智不想應心之生起而於四地之異熟生。無貪者為所應作因,無瞋者為所應作因。〔是等〕除自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而於三地之所應作生。無 [P.243] 癡之所應作因者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除四智不相應心之生起而於三地之所應作生——是等為因法。

一四二五

云何為非因法耶?即除因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無因法。

一四二六

云何為有因法耶?即除疑俱行、掉舉俱行之癡,餘之為不善,於四地之善;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生起,於四地之異熟;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是等為有因法。

一四二七

云何為無因法耶?即疑俱行之癡,掉舉俱行之癡及二之五識、三之意界,五之無因之意識界、色及涅槃——是等為無因法。

一四二八

云何為因相應法耶?即除疑俱行、掉舉俱行之癡,餘為不善,於四地之善;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生起,於四地之異熟;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是等為因相應法。

一四二九

云何為因不相應法耶?即疑俱行之癡,掉舉俱行之癡,二之五識及三之意界,五無因意識界、色及涅槃——是等為因不相應法。

一四三〇

云何為「以因法為有因」耶?即二之三因共生之時——是等為「以因法為有因」。

一四三一

云何為「以有因法為非因」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生起,於四地之異熟;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除生於此處之因——是等為「以有因法為非因」。無因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因為有因或以有因為非因。

[P.244] 一四三二

云何為「以因法為因相應」耶?即二之三因共生之時——是等為「以因法為因相應」。

一四三三

云何為「以因相應法為非因」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生起,於四地之異熟;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除生於此處之因是等之諸法為「以因相應法為非因」。因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因為相應或以因相應為非因。

一四三四

云何為「以非因法為有因」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除由欲纏異熟之無因心生起,於四地之異熟;除由欲纏所應作之無因心生起,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除生於此處之因——是等為「以非因法為有因」。

一四三五

云何為「以非因法為無因」耶?即二之五識及三之意界,五無因意識界、色及涅槃——是等為「以非因法為無因」。因法者即不可言為以非因為有因或以非因為無因。

一四三六

云何為有緣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有緣法。

一四三七

云何為無緣法耶?即涅槃——是為無緣法。

一四三八

云何為有為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乃一切之色——是等為有為法。

一四三九

云何為無為法耶?即涅槃——是為無為法。

一四四〇

云何為有見法耶?即色處——是為有見法。

[P.245] 一四四一

云何為無見法耶?即眼處……乃至……觸處,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之無見無對及法處所攝之涅槃——是等為無見法。

一四四二

云何為有對法耶?即眼處……乃至……觸處——是等為有對法。

一四四三

云何為無對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之無見無對與法處所攝之涅槃——是等為無對法。

一四四四

云何為有色法耶?即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是等為有色法。

一四四五

云何為無色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涅槃——是等為無色法。

一四四六

云何為世間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世間法。

一四四七

云何為出世間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出世間法。一切之法者為所識、非所識。

一四四八

云何為漏法耶?即四漏——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欲漏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有漏者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見漏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無明漏者於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為漏法。

[P.246] 一四四九

云何為非漏法耶?即除諸漏,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漏法。

一四五〇

云何為有漏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有漏法。

一四五一

云何為無漏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無漏法。

一四五二

云何為漏相應法耶?即二憂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癡——除疑俱行、掉舉俱行之癡,餘之不善——是等為漏相應法。

一四五三

云何為漏不相應法耶?即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癡,疑俱行之癡,掉舉俱行之癡,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漏不相應法。

一四五四

云何為「以漏法為有漏」耶?即彼之諸漏只「以漏法為有漏」。

一四五五

云何為「以有漏法為非漏」耶?即餘諸漏,除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是「以有漏法為非漏」。非漏法者即不可言為以漏為有漏或以有漏為非漏。

一四五六

云何為「以漏法為漏相應」耶?即二之三漏共生之時——是等之法是「以漏法為漏相應」。

一四五七

云何為「以漏相應法為非漏」耶?即除諸漏,餘之不善——是等為「以漏相應法為非漏」。漏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漏為漏相應或以漏相應為非漏。

一四五八

云何為「以漏不相應法為有漏」耶?即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癡,疑 [P.247] 俱行癡,掉舉俱行之癡,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漏不相應法為有漏」。

一四五九

云何為「以漏不相應法為非漏」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漏不相應法為非漏」。漏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漏不相應為有漏或以漏不相應為非漏。

一四六〇

云何為結法耶?即十結——欲貪結、瞋結、慢結、見結、疑結、戒禁取結、有貪結、嫉結、慳結、無明結。欲貪結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結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慢結者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見結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疑結者於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結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有貪結者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嫉結及慳結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無明結者於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為結法。

一四六一

云何為非結法耶?即除諸結、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結法。

一四六二

云何為順結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順結法。

一四六三

云何為不順結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順結法。

[P.248] 一四六四

云何為結相應法耶?即除掉舉俱行之癡,餘之不善——是等為結相應法。

一四六五

云何為結不相應法耶?即掉舉俱行之癡,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結不相應法。

一四六六

云何為「以結法為順結」耶?即彼之諸法為「以結法為順結」。

一四六七

云何為「以順結法為非結」耶?即除諸結,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順結法為非結」。不順結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結為順結或以不順結為非結。

一四六八

云何為「以結法為結相應」耶?即二之三結共生之時——是等為「以結法為結相應」。

一四六九

云何為「以結相應法為非結」耶?即除諸法,餘之不善——是等為「以結相應法為非結」。結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結為結相應或以結相應為非結。

一四七〇

云何為「以結不相應法為順結」耶?即掉舉俱行之癡,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結不相應為順結」。

一四七一

云何為「以結不相應法為不順結」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結不相應法為不順結」。結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結不相應為順結或以結不相應為不順結。

[P.249] 一四七二

云何為繫法耶?即四繫——貪身繫、瞋身繫、戒禁取身繫、此實執取身繫。貪身繫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身繫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戒禁取繫及此實執取身繫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是等為繫法。

一四七三

云何為非繫法耶?即除諸繫,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繫法。

一四七四

云何為順繫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順繫法。

一四七五

云何為不順繫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順繫法。

一四七六

云何為繫相應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貪,二憂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瞋——是等為繫相應法。

一四七七

云何為繫不相應法耶?即於四成見不相應瞋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貪,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瞋,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繫不相應法。

一四七八

云何為「以繫法為順繫」耶?即彼之諸繫為「以繫法為順繫」。

一四七九

云何為「以順繫法為非繫」耶?即除諸繫,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 [P.250] 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順繫法為非繫」。不順繫法者即不可言之為以繫為順繫或以順繫為非繫。

一四八〇

云何為「以繫法為繫相應」耶?即見、瞋共生之時——是等為「以繫法為繫相應」。

一四八一

云何為「以繫相應法為非繫」耶?即八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諸繫——是等為「以繫相應法為非繫」。繫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繫為繫相應或以繫相應為非繫。

一四八二

云何為「以繫不相應法為順繫」耶?即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貪,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瞋,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繫不相應法為順繫」。

一四八三

云何為「以繫不相應法為不順繫」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繫不相應法為不順繫」。繫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繫不相應為順繫或以繫不相應為不順繫。

一四八四

云何為暴流法……乃至……。

一四八五

云何為軛法……乃至……。

一四八六

云何為蓋法耶?即六蓋——欲貪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無明盡。欲貪蓋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恚蓋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惛沈睡眠蓋者於有行之不善而生,掉舉蓋者於掉舉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惡作 [P.251] 蓋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疑蓋者於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無明蓋者於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為蓋法。

一四八七

云何為非蓋法耶?即除諸蓋,餘之不善,於四地之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蓋法。

一四八八

云何為順蓋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順蓋法。

一四八九

云何為不順蓋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順蓋法。

一四九〇

云何為蓋相應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蓋相應法。

一四九一

云何為蓋不相應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蓋不相應法。

一四九二

云何為「以蓋法為順蓋」耶?即彼之諸蓋為「以蓋法為順蓋」。

一四九三

云何為「以順蓋法為非蓋」耶?即除諸蓋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順蓋法為非蓋」。無蓋法者即不可言為以蓋為順蓋或以順蓋為非蓋。

一四九四

云何為「以蓋法為蓋相應」耶?即二之三蓋共生之時——是等為「以蓋法為蓋相應」。

[P.252] 一四九五

云何為「以蓋相應法為非蓋」耶?即除諸蓋餘之不善——是等為「以蓋相應法為非蓋」。蓋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蓋為蓋相應或以蓋相應為非蓋。

一四九六

云何為「以蓋不相應法為順蓋」耶?即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蓋不相應法為順蓋」。

一四九七

云何為「以蓋不相應法為不順蓋」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蓋不相應法為不順蓋」。蓋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蓋不相應為順蓋或以蓋不相應為不順蓋。

一四九八

云何為取著法耶?見取著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是等為取著法。

一四九九

云何為非取著法耶?即除取著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取著法。

一五〇〇

云何為已取著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已取著法。

一五〇一

云何為不已取著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已取著法。

一五〇二

云何為取著相應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取著——是等為取著相應法。

一五〇三

云何為取著不相應法耶?即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取著不相應法。取著者即不可言為取著相應或取著不相應。

[P.253] 一五〇四

云何為「以取著法為已取著」耶?即彼之取著為「以取著法為已取著」。

一五〇五

云何為「以已取著法為非取著」耶?即除取著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已取著法為非取著」。不已取著法者即不可言為取著或已取著。

一五〇六

云何為「以取著不相應法為已取著」耶?即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取著不相應法為已取著」。

一五〇七

云何為「以取著不相應法為不已取著」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取著不相應法為不已取著」。以取著為取著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取著不相應為已取著或以取著不相應為不已取著。

一五〇八

云何為有緣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是等為有緣法。

一五〇九

云何為無緣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為無緣法。

一五一〇

云何為心法耶?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界、意識界——是等為心法。

一五一一

云何為非心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心法。

一五一二

云何為心所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所法。

一五一三

云何為非心所法耶?即心、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心所法。

[P.254] 一五一四

云何為心相應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相應法。

一五一五

云何為心不相應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為心不相應法。心者即不可言為與心相應或與心不相應。

一五一六

云何為心相雜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相雜法。

一五一七

云何為心不相雜法耶?即色及涅槃——是等為心不相雜法。心者即不可言為與心相雜或與心不相雜。

一五一八

云何為心等起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身表、語表,其他更亦有色之心生心因,心等起者為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空界、水界、色輕性、色軟性、色適應性、色積集、色持續、食——是等為心等起法。

一五一九

云何為非心等起法耶?即心與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心等起法。

一五二〇

云何為心俱在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身表、語表——是等為心俱在法。

一五二一

云何為非心俱在法耶?即心與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心俱在法。

一五二二

云何為心隨轉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身表、語表——是等為心隨轉法。

一五二三

云何為非心隨轉法耶?即心與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心隨轉法。

[P.255] 一五二四

云何為心相雜等起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相雜等起法。

一五二五

云何為非心相雜等起法耶?即心與色、涅槃——是等為非心相雜等起法。

一五二六

云何為心相雜等起俱在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相雜等起俱在法。

一五二七

云何為非心相雜等起俱在法耶?即心與色、涅槃——是等為非心相雜等起俱在法。

一五二八

云何為心相雜等起隨轉法耶?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等為心相雜等起隨轉法。

一五二九

云何為非心相雜等起隨轉法耶?即心與色、涅槃——是等為非心相雜等起隨轉法。

一五三〇

云何為內法耶?即眼處……乃至……意處——是等為內法。

一五三一

云何為外法耶?即色處……乃至……法處——是等為外法。

一五三二

云何為所造法耶?即眼處……乃至……食——是等為所造法。

一五三三

云何為非所造法耶?即於四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四大種及涅槃——是等為非所造法。

一五三四

云何為已取法耶?即於三地之異熟,及色業所作——是等為已取法。

[P.256] 一五三五

云何為不已取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色之非業所作,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已取法。

一五三六

云何為取法耶?即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欲取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見取、戒禁取、我語取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是等為取法。

一五三七

云何為非取法耶?即除諸取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取法。

一五三八

云何為順取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順取法。

一五三九

云何為不順取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順取法。

一五四〇

云何為取相應法耶?即四成見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貪——是等為取相應法。

一五四一

云何為取不相應法耶?即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貪,二憂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取不相應法。

一五四二

云何為「以取法為順取」耶?即彼之諸取為「以取法為順法」。

一五四三

云何為「以順取法為非取」耶?即除諸取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 [P.257] 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順取為非取」。不順取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取為順取或以順取為非取。

一五四四

云云何為「以取法為取相應」耶?即見及貪共生之時——是等為「以取法為取相應」。

一五四五

云何為「以取相應法為非取」耶?即八貪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諸取——是等為「以取相應法為非取。取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取為取相應或以取相應為非取」。

一五四六

云何為「以取不相應法為順取」耶?即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之貪,二憂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取不相應法為順取」。

一五四七

云何為「以取不相應法為不順取」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取不相應法為不順取」。取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取不相應為順取或以取不相應為不順取。

一五四八

云何為煩惱法耶?即十煩惱事——貪、瞋、癡、慢、見、疑、惛沈、掉舉、無慚、無愧。貪者於八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瞋者於二憂俱行心之生起而生,癡者於一切之不善而生,慢者於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而生,見者於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而生,疑者於疑俱行心之生起而生,惛沈者於有行之不善而生,掉舉、無慚、無愧者於一切之不善而生——是等為煩惱法。

[P.258] 一五四九

云何為非煩惱法耶?即除諸煩惱餘之不善,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煩惱法。

一五五〇

云何為順雜染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順雜染法。

一五五一

云何為不順雜染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不順雜染法。

一五五二

云何為已雜染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已雜染法。

一五五三

云何為不已雜染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不已雜染法。

一五五四

云何為煩惱相應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煩惱相應法。

一五五五

云何為煩惱不相應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煩惱不相應法。

一五五六

云何為「以煩惱法為順雜染」耶?即彼之諸煩惱為「以煩惱為順雜染」。

一五五七

云何為「以順雜染法為非煩惱」耶?即除諸煩惱餘之不善,於三地之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順雜染法為非煩惱」。無順雜染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煩惱為順雜染或以順雜染為非煩惱。

一五五八

云何為「以煩惱法為已雜染」耶?即彼之諸煩惱為「以煩惱為已雜染」。

一五五九

云何為「以已雜染法為非煩惱」耶?即除諸煩惱餘之不善——是等為「以已雜染法為非煩惱」。無已雜染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煩惱為已雜染或以已雜染為非煩惱。

[P.259] 一五六〇

云何為「以煩惱法為煩惱相應」耶?即二之三煩惱共生之時——是等為「以煩惱法為煩惱相應」。

一五六一

云何為「以煩惱相應法為非煩惱」耶?即除諸煩惱餘之不善——是等為「以煩惱相應法為非煩惱」。煩惱不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煩惱為煩惱相應或以煩惱相應為非煩惱。

一五六二

云何為「以煩惱不相應法為順雜染」耶?即於三地之善,於三地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以煩惱不相應法為順雜染」。

一五六三

云何為「以煩惱不相應法為不順雜染」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以煩惱不相應法為不順雜染」。煩惱相應法者即不可言為以煩惱不相應為順雜染或以煩惱不相應為不順雜染。

一五六四

云何為見所斷法耶?即四成見相應疑俱行心之生起——是等為見所斷法。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見所斷、非見所斷。

一五六五

云何為非見所斷法耶?即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見所斷法。

一五六六

云何為修所斷法耶?即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是等為修所斷法。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可為修所斷可為非修所斷。

一五六七

云何為非修所斷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修所斷法。

[P.260] 一五六八

云何為見所斷因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癡——是等為見所斷因法。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見所斷因、非見所斷因。

一五六九

云何為非見所斷因法耶?即疑俱行之癡,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見所斷因法。

一五七〇

云何為修所斷因法耶?即掉舉俱行心之生起——除生於此處之癡——是等為修所斷因法。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修所斷因或非修所斷因。

一五七一

云何為非修所斷因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之癡,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非修所斷因法。

一五七二

云何為有尋法耶?即欲纏之善不善,由欲纏善異熟之十一心生起,由不善異熟之二,由所應作之十一,由色纏初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由出世間初靜處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尋——是等為有尋法。

一五七三

云何為無尋法耶?即自二之五識、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由四無色之善、異熟及所應作,由出世間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色及涅槃——是等為無尋法。

[P.261] 一五七四

云何為有伺法耶?即欲纏之善不善,由欲纏善異熟之十一心之生起,由不善之異熟之二,由所應作之十一,由色纏一法二法靜慮之善、異熟及所應作,由出世間一法二法靜慮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伺——是等為有伺法。

一五七五

云何為無伺法耶?即由二之五識、色纏二法三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四無色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二法三法靜慮之善、異熟,伺、色與涅槃——是等為無伺法。

一五七六

云何為有喜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纏善異熟之五,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二法三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二法三法靜慮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喜——是等為有喜法。

一五七七

云何為無喜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纏善異熟之十一,由不善異熟之七,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二法二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二法二法靜慮之善、異熟,喜、色及涅槃——是等為無喜法。

一五七八

云何為喜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纏善異熟之五,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二法三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二法三法靜慮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喜——是等為喜俱行法。

一五七九

云何為非喜俱行法耶?即自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纏善異熟之十一,由不善異熟之七,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二法二法靜慮之善、 [P.262] 異熟、所應作,由四無色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二法二法靜慮之善及異熟、色及涅槃——是等為非喜俱行法。

一五八〇

云何為樂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四,由欲纏善異熟之六,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三法四法靜慮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樂——是等為樂俱行法。

一五八一

云何為非樂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八,由欲纏善異熟之十,由不善異熟之七,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第四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四無色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第四靜慮之善及異熟,樂、色及涅槃——是等為非樂俱行法。

一五八二

云何為捨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捨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纏善異熟之十,由不善異熟之六,由所應作之六,由色纏第四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四無色之善、異熟、所應作,由出世間第四靜慮之善及異熟——除生於此處之捨——是等為捨俱行法。

一五八三

云何為非捨俱行法耶?即由欲纏善之四喜俱行心之生起,由不善之六,由欲纏善異熟之六,由不善異熟之一,由所應作之五,由色纏三法四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之捨、色及涅槃——是等為非捨俱行法。

一五八四

云何為欲纏法耶?即善、不善、一切欲纏之異熟、欲纏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欲纏法。

[P.263] 一五八五

云何為非欲纏法耶?即色纏、無色纏、非所攝——是等為非欲纏法。

一五八六

云何為色纏法耶?即自色纏四法五法靜慮之善、異熟、所應作——是等為色纏法。

一五八七

云何為非色纏法耶?即欲纏、無色纏、非所攝——是等為非色纏法。

一五八八

云何為無色纏法耶?即由四無色之善、異熟、所應作而成——是等為無色纏法。

一五八九

云何為非無色纏法耶?即欲纏、色纏、非所攝——是等為非無色纏法。

一五九〇

云何為所攝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所攝法。

一五九一

云何為非所攝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沙門果及涅槃——是等為非所攝法。

一五九二

云何為出法耶?即四道非所攝——是等為出法。

一五九三

云何為不出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不出法。

一五九四

云何為定法耶?即四成見相應心之生起,二憂俱行心之生起——是等之諸法者即應為定、不定。

四道非所攝——是等為定法。

一五九五

云何為不定法耶?即四成見不相應貪俱行心之生起,疑俱行心之生起,掉舉俱行心之生起,於三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不定法。

一五九六

云何為有上法耶?即於三地之善不善,於三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 [P.264] 無記及一切之色——是等為有上法。

一五九七

云何為無上法耶?即四道非所攝、四禪力及涅槃——是等為無上法。

一五九八

云何為有諍法耶?即十二不善心之生起——是等為有諍法。

一五九九

云何為無諍法耶?即於四地之善,於四地之異熟,於三地之所應作無記、色及涅槃——是等為無諍法。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8 冊 No. 0024 法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