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48冊
No.24 法集論 (5卷)
【郭哲彰譯】
第 2 卷

下一卷
 

[P.9] 第一 心生起品

第一 善心

欲纏八大心

第一心

云何是善法耶?喜俱行智相應而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若以香、味、觸、法為行緣,若依彼等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有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有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有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有無貪、無瞋、無痴、無貪欲、無瞋恚,有正見、慚、愧、有身輕安、心輕安,有身輕性、心輕性,有身軟性、心軟性,有身適應性、心適應性,有身正性、心正性,有身直性、心直性,有念、正知,有止、觀、勤勵、不散亂,其時或亦有他緣已生之無色法——此等為善法。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適應之意識界觸所生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 [P.10] 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受。」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適應之意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適應之意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適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以及心之專注、正思惟——是為「其時有尋。」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以及心之適應、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云何其時有喜?其時有所有之勝喜、歡喜、極歡喜、喜悅、極喜悅、幸福、大歡喜以及心之悅豫——是為「其時有喜。」

一〇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樂。」

一一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堅住、不散、不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P.11] 一二

云何其時有信根?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根。」

一三

云何其時有進根?其時有所有之心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進根。」

一四

云何其時有念根?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念根。」

一五

云何其時有定根?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定根。」

一六

云何其時有慧根?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慧根。」

一七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適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一八

云何其時有喜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喜根。」

[P.12] 一九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保有、轉、持續、護持、活命、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

二〇

云何其時有正見?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正見。」

二一

云何其時有正思惟?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正思惟——是為「其時有正思惟。」

二二

云何其時有正勤?其時有所有之心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正勤。」

二三

云何其時有正念?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正念。」

二四

云何其時有正定?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正定。」

二五

云何其時有信力?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力。」

二六

云何其時有精進力?其時有所有之心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 [P.13] 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精進力。」

二七

云何其時有念力?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念力。」

二八

云何其時有定力?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住、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定力。」

二九

云何其時有慧力?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慧力。」

三〇

云何其時有慚力?其時有所有之慚、慚應慚之事、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慚力。」

三一

云何其時有愧力?其時有所有之愧、愧應愧之事、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愧力。」

三二

云何其時有無貪?其時有所有之無貪、無貪著、無已貪著性、無徧貪、無戀著、無已戀著性、無貪欲、無貪、善根——是為「其時有無貪。」

三三

云何其時有無瞋?其時有所有之無瞋、無污穢、無已污穢性、無瞋恚、無惱害、無瞋、善根——是為「其時有無瞋。」

三四

云何其時有無癡?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 [P.14] 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無癡。」

三五

云何其時有無貪欲?其時有所有之無貪、無貪著、無已貪著性、無徧貪、無戀著、無已戀著性、無貪欲、無貪、善根——是為「其時有無貪。」

三六

云何其時有無瞋恚?其時有所有之無瞋、無污穢、無已污穢性、無瞋恚、無惱害、無瞋、善根——是為「其時有無瞋恚。」

三七

云何其時有正見?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正見。」

三八

云何其時有慚?其時有所有之慚、慚應慚之事、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慚。」

三九

云何其時有愧?其時有所有之愧、愧應愧之事、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愧。」

四〇

云何其時有身輕安?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輕安、休息、靜沈、靜止、已靜止性——是為「其時有身輕安。」

[P.15] 四一

云何其時有心輕安?其時有所有之識蘊之輕安、休息、靜沈、靜止、已靜止性——是為「其時有心輕安。」

四二

云何其時有身輕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輕性、輕轉變性、不鈍重性、不強直性——是為「其時有身輕性。」

四三

云何其時有心輕性?其時有所有之識蘊之輕性。輕轉變性、不鈍重性、不強直性——是為「其時有心輕性。」

四四

云何其時有身軟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軟性、柔軟性、不硬性、不堅實性——是為「其時有身軟性。」

四五

云何其時有心軟性?其時有所有之識蘊之軟性、柔軟性、不硬性、不堅實性——是為「其時有心軟性。」

四六

云何其時有身適應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適應性、適應、適應狀態——是為「其時有身適應性。」

四七

云何其時有心適應性?其時有所有之識蘊之適應性、適應、適應狀態——是為「其時有心適應性。」

四八

云何其時有身正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正性、正、正狀態——是為「其時有身正性。」

四九

云何其時有心正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正性、正、正狀態——是為「其時有心正性。」

五〇

云何其時有身直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直性、真直性、不 [P.16] 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詐性——是為「其時有身直性。」

五一

云何其時有心直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詐性——是為「其時有心直性。」

五二

云何其時有念?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念。」

五三

云何其時有正知?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正知。」

五四

云何其時有止?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止。」

五五

云何其時有觀?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觀。」

五六

云何其時有勤勵?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心、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勤勵。」

[P.17] 五七

云何其時有不散亂?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不散亂。」

或其時又有他緣已生之無色法。是等為善法。

句分別竟

第一誦終

五八

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五支靜慮、五支道、七力、三因,有一觸、一受、一想、一思、一心、一受蘊、一想蘊、一行蘊、一識蘊、一意處、一意根、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或其時又有他緣已生之無色法。是等為善法。

五九

云何其時有四蘊?即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六〇

云何其時有受蘊?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受蘊。

六一

云何其時有想蘊?其時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蘊。

[P.18] 六二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喜、心一境性,有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癡、無貪欲、無瞋恚、正見、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觀、勤勵、不散亂,又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或又有他緣已生之無色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

六三

云何其時有識蘊?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識蘊。〔參照第六項〕

是等為「其時有四蘊」。

六四

云何其時有二處?即意處、法處。

六五

云何其時有意處?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處。

六六

云何其時有法處?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為其時有法處。

是等「其時有二處」。

六七

云何其時有二界?即意識界、法界。

六八

云何其時有意識界?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識界。〔參照第六.六三.六五項〕

[P.19] 六九

云何其時有法界?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為其時有法界。

是等「其時有二界」。

七〇

云何其時有三食?即觸食、意思食、識食。

七一

云何其時有觸食?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食。〔參照第二項〕

七二

云何其時有意思食?其時有所有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意思食。〔參照第五項〕

七三

云何其時有識食?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識食。〔參照第六三項等〕

是等為「其時有三食」。

七四

云何其時有八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

七五

云何其時有信根?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根。〔自本項至八二項止參照第一二乃至一九項〕

七六

云何其時有進根?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進根。

七七

云何其時有念根?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念根。

七八

云何其時有定根?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 [P.20] 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定根。

七九

云何其時有慧根?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慧根。

八〇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八一

云何其時有喜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喜根。

八二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保有、轉、持續、護持、活命、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

是等為「其時有八根」。

八三

云何其時有五支靜慮?即尋、伺、喜、樂、心一境性。

八四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正思性——是為其時有尋。〔自本項至八八項止參照第七乃至一一項〕

八五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心之適應、專注——是為其時有伺。

[P.21] 八六

云何其時有喜?其時有所有之喜、勝喜、歡喜、極歡喜、喜悅、極喜悅、幸福、大歡喜、心之極悅——是為其時有喜。

八七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樂。

八八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是等為「其時有五支靜慮」。

八九

云何其時有五支道?即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

九〇

云何其時有正見?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正見。〔自本項至九四項止參照第二〇乃至第二四項〕

九一

云何其時有正思惟?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正思惟——是為其時有正思惟。

九二

云何其時有正勤?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勤——是為其時有正勤。

九三

云何其時有正念?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 [P.22] 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正念。

九四

云何其時有正定?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正定。

是等為「其時有五支道」。

九五

云何其時有七力?即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

九六

云何其時有信力?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力。〔自本項至一〇二項止參閱第二五乃至三一項〕

九七

云何其時有進力?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勤——是為其時有進力。

九八

云何其時有念力?其時有所有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正念。

九九

云何其時有定力?其時有所有之心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定力。

一〇〇

云何其時有慧力?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 [P.23] 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慧力。

一〇一

云何其時有慚力?其時有所有之慚、慚應慚之事、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慚力。

一〇二

云何其時有愧力?其時有所有之愧、愧應愧之事、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愧力。

是等為「其時有七力」。

一〇三

云何其時有三因?即無貪、無瞋、無癡。

一〇四

云何其時有無貪?其時有所有之無貪、無貪著、無已貪著性、無偏貪、無戀著、無已戀著性、無貪欲、無貪〔等〕善根——是為其時有無貪。〔自本項至一〇六項止參閱第三二乃至三四項〕

一〇五

云何其時有無瞋?其時有所有之無瞋、無污穢、無已污穢性、無瞋恚、無惱害、無瞋〔等〕善根——是為其時有無瞋。

一〇六

云何其時有無癡?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三四〕……無癡、擇法、正見——是為其時有無癡。

是等為「其時有三因」。

一〇七

云何其時有一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一觸」。〔自本項至一一一項止參閱第二乃至六項〕

一〇八

云何其時有一受?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一受。」

[P.24] 一〇九

云何其時有一想?其時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一想。」

一一〇

云何其時有一思?其時有所有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一思。」

一一一

云何其時有一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一心。」

一一二

云何其時有一受蘊?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受——是為「其時有一受蘊。」〔自本項至一一五項止參閱第六〇乃至六三項〕

一一三

云何其時有一想蘊?其時有所有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一想蘊。」

一一四

云何其時有一行蘊?其時有所有之觸、受、尋、伺、喜、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癡、無貪欲、無瞋恚、正見、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觀、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或又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一行蘊。」

一一五

云何其時有一識蘊?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一識蘊。」

[P.25] 一一六

云何其時有一意處?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一意處。」〔參閱第六五項〕

一一七

云何其時有一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一意根。」〔參閱第六五項〕

一一八

云何其時有一意識界?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一意識界。」〔參閱第六五項〕

一一九

云何其時有一法處?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為「其時有一法處。」〔本項及次項參閱第六六項〕

一二〇

云何其時有一法界?即受蘊、想蘊、行蘊——是為「其時有一法界。」

其時或又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分段〔終〕

一二一

其時更有諸法、識蘊、諸處、諸界、諸食、諸根、靜慮、道、諸力、諸因、觸、受、想、思、心、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意處、意根、意識界、法處、法界,其時或又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一二二

云何其時有諸法?即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等為「其時有諸法。」

[P.26] 一二三

云何其時有諸蘊?即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等為「其時有諸蘊。」

一二四

云何其時有諸處?即意處、法處——是等為「其時有諸處。」〔自本項至第一四五項止參閱第六四、六七、七〇、七四、八三、八九、九五、一〇三項〕

一二五

云何其時有諸界?即意識界、法界——是等為「其時有諸界。」

一二六

云何其時有諸食?即觸食、意思食、識食——是等為「其時有諸食。」

一二七

云何其時有諸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是等為「其時有諸根。」

一二八

云何其時有靜慮?即尋、伺、喜、樂、心一境性——是等為「其時有靜慮。」

一二九

云何其時有道?即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是等為「其時有道。」

一三〇

云何其時有諸力?即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是為「其時有諸力。」

一三一

云何其時有諸因?即無貪、無瞋、無癡——是為「其時有諸因。」

一三二一四五 〔同於一〇七~一二〇〕……乃至……有觸、受、想、思、心、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意處、意根、識界、法處、法界,於其時所有之或又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空段

第二心

[P.27] 一四六

云何為善法耶?喜俱行智相應而依共行以色為所緣,若以……乃至……法為所緣,若依彼彼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乃至〔一四七〕……有不散亂……乃至〔一四七〕……是等為善法。

第三心

一四七

云何為善法耶?喜俱行智不相應而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以香、味、觸、法為所緣,若又依彼彼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喜根、命根、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貪欲、無瞋恚、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所有之或又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七根、五支靜慮、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第四心

[P.28] 一四八

云何其時有行蘊?有觸……乃至〔六二〕……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四九

云何為善法耶?……欲纏之善……乃至……〔一四七〕……不散亂……乃至〔一四七〕……是等為善法。

第五心

一五〇

云何為善法耶?……欲纏之善……乃至〔一五六〕……其時有……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五一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一五二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相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非苦非樂之已受、心觸所生非苦非樂之受——是為「其時有受」……乃至……。

一五三

云何其時有捨?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不苦非樂之已受、心觸所生非苦樂之受——是為「其時有捨」……乃至……

一五四

云何其時有捨根?其時有所有之心……乃至〔一五三〕……受——是為「其時有捨根」……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四支靜慮、五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五八〕……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P.29] 一五五

云何其時有行蘊?有觸……乃至〔六二〕……行蘊。是等為善法。

第六心

一五六

云何為善法耶?捨俱行智相應而依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若依彼等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第七心

一五七

云何為善法耶?捨俱行智不相應而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以香、味、觸、法為所緣,若又依彼等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有尋、伺、捨、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意根、捨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貪欲、無瞋恚、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勤勵、不散亂,其 [P.30] 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七根、四支靜慮、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五八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貪欲、無瞋恚、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或又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於其時是行蘊,更於其時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第八心

一五九

云何為善法耶?捨俱行智不相應而依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一四七〕……以法為所緣,若又依彼彼令欲纏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乃至〔一四七〕……不散亂……乃至〔一四七〕……是等為善法。

第二誦

色纏善

一 八徧

地徧

四種法

[P.31] 一六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而由離生喜樂,地徧具足第一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一四七〕……不散亂。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觸法——是等為善法。

一六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之故為內淨而有心一趣性,無尋無伺而由定生喜樂,地徧具足第二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喜、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

一六二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喜、心一境性,有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有正見、正勤……乃至〔一五八〕……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P.32] 一六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離貪故捨住而有念、正知、於身受樂——此乃聖者所宣說之捨念樂住——地徧具足第三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見、正念、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

一六四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一四八〕……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一六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由於斷樂斷苦故先沒喜憂,故有不苦不樂捨念清淨,而地徧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捨、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捨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 [P.33] 〔一五七〕……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六六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五種法

一六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地徧具足第一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六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有尋有伺而由定生喜樂,地徧具足第二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伺、喜、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 [P.34] 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四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六九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伺、喜、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亦有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七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地徧具足第三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喜、樂、心一境性,或有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一五七〕。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一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喜(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 [P.35] 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七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離貪故……乃至……地徧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一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三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P.36] 一七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斷樂……乃至……地徧具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捨、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捨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一五七〕……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靜慮、四支道、七力、二因、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七五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見、正勤……乃至……有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行

一七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七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地徧具足初 [P.37] 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七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七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地徧……乃至……苦速通行、地徧……乃至……樂遲通行、地徧……乃至……樂速通行、地徧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所緣

一八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且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小、無量所緣、地徧具 [P.38] 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無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無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小、小所緣、地徧……乃至……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無量、小所緣、地徧……乃至……無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十六組合

一八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P.39] 一八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八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量、無量 [P.40] 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一九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小、無量所 [P.41] 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苦遲通行、小、小所緣、地徧……乃至苦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苦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乃至……苦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緣、地徧……乃至……苦速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苦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乃至……苦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樂遲通行、小、小所緣、地徧……乃至……樂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樂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乃至……樂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樂速通行、 [P.42] 小、小所緣、地徧……乃至……樂速通行、小、無量所緣、地徧……乃至……樂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地徧……乃至……樂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地徧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水徧……白徧

二〇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水徧……乃至……火徧……乃至……風徧……乃至……青徧……乃至……黃徧……乃至……赤徧……乃至……白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以上為八徧十六組合。

二 勝處

一 色少

四種法.五種法

二〇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 [P.43] ……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行

二〇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〇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二〇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樂遲通行……乃至……樂速通行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 [P.44] 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所緣

二一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無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小、小所緣……乃至……無量、小所緣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八組合

二一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 [P.45] 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一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 [P.46] 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無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二二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之故……乃至……苦遲通行、小、小所緣……乃至……苦遲通行、無量、小所緣……乃至……苦速通行、小、小所緣……乃至……苦速通行、無量、小所緣……乃至……樂遲通行、小、小所緣……乃至……樂遲通行、無量、小所緣……乃至……樂速通行、小、小所緣……乃至……樂速通行、無量、小所緣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P.47] 二 色少.好色.惡色

二二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惡,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惡,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此亦為八組合。

三 色無量

四種法.五種法

二二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少,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行

二二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 [P.48] 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二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樂遲通行……乃至……樂速通行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所緣

[P.49] 二三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無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小、無量所緣……乃至……無量、無量所緣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八組合

二三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 [P.50] 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三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二三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四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P.51] 二四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之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二四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而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小、無量所緣……乃至……苦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乃至……苦速通行、小、無量所緣……乃至……苦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乃至……樂遲通行、小、無量所緣……乃至……樂遲通行、無量、無量所緣……乃至……樂速通行、小、無量所緣……乃至……樂速通行、無量、無量所緣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更為八組合。

四 色無量.好色惡色

四種法.五種法

[P.52] 二四四

云何為善法耶?其時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若〕好〔若〕惡,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四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若好若惡,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尋伺寂靜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此亦為八組合。

五 色青

二四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諸色,〔若〕青、青顯、青現、青光,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六 色黃.色赤.色白

二四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諸色,〔若〕黃、黃顯、黃現、黃光……乃至……赤、赤顯、赤現、赤光……乃至……白、白顯、白現、白光,於彼〔之諸色〕我勝而知見,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之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是等亦為〔八〕勝處十六組合。

三 三解脫

[P.53] 二四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有色〔想〕者,觀諸色,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初解脫〕。

二四九

云何為善法耶?其時修色生之道,內無色想,外觀諸色,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第二解脫〕

二五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淨也」與〔唯觀〕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第三解脫〕。

四 四梵住靜慮

四種法

二五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慈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之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二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離貪故……乃至……慈俱行第三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五種法

二五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慈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P.54] 二五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無尋唯伺、定所生喜樂,慈俱行具足第二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三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離貪故……乃至……慈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悲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五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悲俱行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六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喜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六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喜俱行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P.55] 二六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斷樂之故……乃至……捨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梵住靜慮十六組合

五 不淨靜慮

二六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膨脹想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六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青瘀想俱行……乃至……膿爛想俱行……乃至……斬斫離散想俱行……乃至……啄噉想俱行……乃至……離散想俱行……乃至……殺戮離散想俱行……乃至……赤塗想俱行……乃至……蟲啖想俱行……乃至……骸骨想俱行具足初靜慮而住之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不淨靜慮十六組合

無色纏善

四無色靜慮

一 虛空無邊處

二六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故,斷〔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捨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 識無邊處

二六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故,斷〔識無邊 [P.56] 之〕識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捨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 無所有處

二六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識無邊處故,斷〔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捨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 非想非非想處

二六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無所有處故,斷非想非非想處俱行及樂故……乃至……捨俱行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四無色靜慮十六組合

三纏善

一 欲廛善

二六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喜俱行智相應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令勝欲界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七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乃至……為喜俱行智相應… [P.57] …乃至……依喜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乃至……為捨俱行智相應……乃至……依捨俱行智相應共行為劣……乃至……為中……乃至……為勝……乃至……為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為中……乃至……為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為中……乃至……為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為中……乃至……令勝欲界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 色纏善

二七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地徧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七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地徧而為劣…… [P.58] 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為勤增上……乃至……為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 無色纏善

二七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故,斷〔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上增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具足勝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七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故,斷〔識無邊之〕識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 [P.59] ……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七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識無邊處故,斷〔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劣……乃至……〔為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七六

云何為善法耶?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斷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乃至……欲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勤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心增上而為劣……乃至……中……乃至……勝……乃至……觀增上而劣……乃至……中……乃至……勝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 [P.60] ……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出世間心

初道

靜慮

淨行

二七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道,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未知當知根、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痴、無貪欲、無瞋恚、正見、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智、止、觀、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

二七八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自本項至二九五項之間與二至一九項之間相同〕

[P.61] 二七九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受。」

二八〇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二八一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意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等「其時有思。」

二八二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適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二八三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正思惟——是為「其時有尋。」

二八四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心之適應、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二八五

云何其時有喜?其時有所有之喜、勝喜、歡喜、極歡喜、喜悅、極喜悅、幸福、大歡喜、心之悅豫——是為「其時有喜。」

二八六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的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樂。」

二八七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堅住、不散、不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P.62] 二八八

云何其時有信根?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根。」

二八九

云何其時有進根?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進根。」

二九〇

云何其時有念根?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是為「其時有念根。」

二九一

云何其時有定根?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定根。」

二九二

云何其時有慧根?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慧根。」

二九三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以及適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P.63] 二九四

云何其時有喜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喜根。」

二九五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保有、轉、持續、護持、活命、命根——為「其時有命根。」

二九六

云何其時有未知當知根?其時有所有法之未知、未見、未得、不明知、未已證作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光、慧寶、無癡、釋法、正見、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未知當知根。」

二九七

云何其時有正見?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見。」

二九八

云何其時有正思惟?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正思惟、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思惟。」

二九九

云何其時有正語?其時有所有由四種之語惡行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語、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語。」

[P.64] 三〇〇

云何其時有正業?其時有所有之由三種身惡行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業、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業。」

三〇一

云何其時有正命?其時有所有之由邪命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不超界、破路、正命、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命。」

三〇二

云何其時有正精進?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精進、精進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精進」。〔自本項至三三七項之間與二二至五七項之間相同〕。

三〇三

云何其時有正念?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念。」

三〇四

云何其時有正定?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定。」

三〇五

云何其時有信力?其時有所有之信、確信、善解、現前信、信、信根、信力——是為「其時有信力。」

三〇六

云何其時有精進力?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勤、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精進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精進力。」

[P.65] 三〇七

云何其時有念力?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念力。」

三〇八

云何其時有定力?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定力。」

三〇九

云何其時有慧力?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擇思、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知、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慧力。」

三一〇

云何其時有慚力?其時有所有之慚應慚之事、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慚力。」

三一一

云何其時有愧力?其時有所有之愧應愧之事、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愧力。」

三一二

云何其時有無貪?其時有所有之無貪、無貪著、無已貪著性、無徧貪、無戀著、無已戀著性、無貪欲、無貪、善根——是為「其時有無貪。」

三一三

云何其時有無瞋?其時有所有之無瞋、無污穢、無已污穢性、無瞋恚、無惱害、無瞋、善根——是為「其時有無瞋。」

[P.66] 三一四

云何其時有無癡?其時有所有的慧、智慧、擇……乃至……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無癡。」

三一五

云何其時有無貪欲?其時有所有之無貪、無貪著、無已貪著性、無徧貪、無戀著、無已戀著性、無貪欲、無貪、善根——是為「其時有無貪欲。」

三一六

云何其時有無瞋恚?其時有所有之無瞋、無污穢、無已污穢性、無瞋恚、無惱害、無瞋之善根——是為「其時有無瞋恚。」

三一七

云何其時有正見?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擇……乃至……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見。」

三一八

云何其時有慚?其時有所有之慚、慚應慚之事、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慚。」

三一九

云何其時有愧?其時有所有之愧、愧應愧之事、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愧。」

三二〇

云何其時有身輕安?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輕安、休息、靜沈、靜止、已靜止性、輕安菩提分——是為「其時有身輕安。」

三二一

云何其時有心輕安?其時有所識蘊之輕安、休息、靜沈、靜止、已靜止性、輕安菩提分——是為「其時有心輕安。」

三二二

云何其時有身輕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輕性、輕轉變性、不鈍重性、不強直性——是為「其時有身輕性。」

[P.67] 三二三

云何其時有心輕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輕性、輕轉變性、不鈍重性、不強直性——是為「其時有心輕性。」

三二四

云何其時有身軟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軟性、柔軟性、不硬性、不堅實性——是為「其時有身軟性。」

三二五

云何其時有心軟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軟性、柔軟性、不硬性、不堅實性——是為「其時有心軟性。」

三二六

云何其時有身適應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適應性、適應、適應狀態——是為「其時有身適應性。」

三二七

云何其時有心適應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適應性、適應、適應狀態——是為「其時有心適應性。」

三二八

云何其時有身正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正性、正、正狀態——是為「其時有身正性。」

三二九

云何其時有心正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正性、正、正狀態——是為「其時有心正性。」

三三〇

云何其時有身直性?其時有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歪性、不奸詐性——是為「其時有身直性。」

三三一

云何其時有心直性?其時有所有識蘊之直性、真直性、不邪歪性、不奸詐性——是為「其時有心直性。」

三三二

云何其時有念?其時有所有之念、隨念、專念、念、憶念性、憶持性、不浮遊性、不忘性、念、念根、念力、正念、念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念」。

[P.68] 三三三

云何其時有正智?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正智。」

三三四

云何其時有止?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止。」

三三五

云何其時有觀?其時有所有之慧、智慧……乃至……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觀。」

三三六

云何其時有勤勵?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乃至……精進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勤勵。」

三三七

云何其時有不散亂?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定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九根、五支靜慮、八支道、七力、二因、一觸、一受、一想、一思、一心、一受蘊、一想蘊、一行蘊、一識蘊、一意處、一意根、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乃至……。

三三八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喜、心一境性、信根、進根、 [P.69] 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未知當知根、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慚力、愧力、無貪、無瞋、無癡、無貪欲、無瞋恚、正見、慚、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性、心輕性、身軟性、心軟性、身適應性、心適應性、身正性、心正性、身正性、心直性及念、正智、止、觀、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善法。〔參閱六二項〕。

三三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速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世間之靜慮……乃至……樂遲通行……乃至……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出世間之靜慮……乃至……樂速通行……乃至……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得初地,尋伺寂靜故…… [P.70] 乃至……苦遲通行……乃至……苦速通行……乃至……樂遲通行……乃至……樂速通行……乃至……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得初地而離尋伺故……乃至……空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空根本行

三四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 [P.71] 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八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離欲……乃至……樂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四九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空……乃至……苦速通行、空……乃至……樂遲通行、空……乃至……樂速通行、空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無願

三五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尋伺寂靜故……乃 [P.72] 至……無願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無願根本行

三五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五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樂遲樂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六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離欲……乃至……樂速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五七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乃至……苦速通行、無願……乃至……樂遲通行、無願……乃至……樂速通行、無願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 [P.73] 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二十大種法

三五八

云何為善法?即修出世間之道……乃至……修出世間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間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間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間之根……乃至……修出世間之力……乃至……修出世間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間之諦……乃至……修出世間之止……乃至……修出世間之法……乃至……修出世間之蘊……乃至……修出世間之處……乃至……修出世間之界……乃至……修出世間之食……乃至……修出世間之觸……乃至……修出世間之受……乃至……修出世間之想……乃至……修出世間之思……乃至……修出世間之心,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增上

三五九

云何善法法耶?即修世間之靜慮……乃至……得〔初地〕,苦遲通行、欲增上、勤增上、心增上、觀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P.74] 三六〇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得〔初地〕而尋伺靜慮故……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乃至……觀增上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三六一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道……乃至……修出世間之心,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乃至……觀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第二道

三六二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依輕減欲貪瞋得第二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第三道

三六三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無餘欲貪瞋,得 [P.75] 第三地而離欲……乃至……苦遲通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第四道

三六四

云何為善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無餘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得第四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

云何其時有已知根?其時有所有之法已知、已見、己得、已明知、已證所證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乃至……擇法正見、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諸善法。

第二 不善心

十二不善法

三六五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喜俱行、成見相應而以色為所緣,以聲為所緣,以香、〔味〕、觸、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喜、樂、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邪見、邪思惟、邪策勵、 [P.76] 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貪、癡、貪欲、邪見、無慚、無愧及止、觀、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三六六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以下參閱第二項以下〕

三六七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受。」

三六八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三六九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三七〇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三七一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邪思惟——是為「其時有尋。」

[P.77] 三七二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心之適應、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三七三

云何其時有喜?其時有所有之喜、勝喜、歡喜、極歡喜、喜悅、極喜悅、幸福、大歡喜、心之悅豫——是為「其時有喜。」

三七四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樂。」

三七五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堅住、不散不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三七六

云何其時有進根?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邪策勵——是為「其時有進根。」

三七七

云何其時有定根?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邪定——是為「其時有定根。」

三七八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相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三七九

云何其時有喜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之悅樂已受、心觸所生之悅樂受——是為「其時有喜根。」

三八〇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有、轉、持續、 [P.78] 護持、活命、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

三八一

云何其時有邪見?其時有所有之見、成見、見稠林、見曠野、見諍、見惱、見結、取、執取、現貪、取見、惡道、邪路、邪性、外道處、顛倒執——是為「其時有邪見。」

三八二

云何其時有邪思惟?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邪思惟——是為「其時有邪思惟。」

三八三

云何其時有邪策勵?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邪策勵——是為「其時有邪策勵。」

三八四

云何其時有邪定?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安住、不散、不散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邪定——是為「其時有邪定。」

三八五

云何其時有進力?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乃至……邪策勵——是為「其時有進力。」

三八六

云何時有定力?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邪定——是為「其時有定力。」

三八七

云何其時有無慚力?其時有所有之無慚應慚之事、無慚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無慚力。」

三八八

云何其時有無愧力?其時有所有之無愧應愧之事、無愧惡不善法之成就——是為「其時有無愧力。」

[P.79] 三八九

云何其時有貪?其時有所有之貪、貪著、已貪著性、徧貪、戀著、已戀著性、貪欲、貪、不善根——是為「其時有貪。」

三九〇

云何其時有癡?其時有所有之無智、無見、非現觀、非隨覺、非等覺、不通達、不領解、不洞察、不等觀、不妙觀察、不現前業、不淨明、童癡、不正知、癡、極癡、等癡、無明、無明暴流、無明軛、無明隨眠、無明纏、無明柵、癡、不善根——是為「其時有癡。」

三九一

云何其時有貪欲?其時有所有之貪……乃至……有貪欲、貪、不善根——是為「其時有貪欲。」

三九二

云何其時有邪見?其時有所有之見、成見……乃至……有顛倒執——是為「其時有邪見。」

三九三

云何其時有無慚?其時……乃至……無慚……乃至……〔無慚〕——是為「其時有無慚。」

三九四

云何其時有無愧?其時……乃至……無愧……乃至……無愧——是為「其時有無愧。」

三九五

云何其時有止?其時有心之住……乃至……有邪定——是為「其時有止。」

三九六

云何其時有勤勵?其時有心之發勤……乃至……有邪策勵——是為「其時有勤勵。」

三九七

云何其時有不散亂?其時有心之住……乃至……有邪定——是為「其時有不散亂。」

[P.80] 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五根、五支靜慮、四支道、四力、二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其時為不善法。

三九八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所有之觸、思、尋、伺、喜、心一境性、進根、定根、命根、邪見、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貪、癡、貪欲、邪見、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除受蘊、想蘊、識蘊,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三九九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成見相應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若又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四〇〇

云何為不善法耶?……成見不相應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香、味、觸、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喜、樂、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貪、癡、貪欲、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 [P.81] 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乃至……有三支道……乃至……有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

四〇一

云何其有行蘊?其時有觸……乃至〔三九八〕……是等為善法。(除邪見)。

四〇二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依喜俱行、成見不相應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依彼等令不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四〇三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捨俱行、成見相應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香、味、觸、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捨根、命根、邪見、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貪、癡、貪欲、邪見、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其時為不善法。

四〇四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〇五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非悅、非不悅、心所 [P.82] 觸生之不苦不樂已受、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〇六

云何其時有捨?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已受、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受——是為「其時有捨。」

四〇七

云何其時有捨根?其時有心……乃至……有受——是為「其時有捨根」……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乃至……有四支靜慮、四支道……乃至……有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〇八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乃至……〔除喜〕〔三九八〕……除識蘊……乃至……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四〇九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依捨俱行、成見相應有行以色為所緣……乃至……〔四〇三〕……以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四〇三〕……有不散亂……乃至……〔四〇三〕……是等為不善法。

四一〇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捨俱行、成見不相應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香、味、觸、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 [P.83] 捨、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捨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貪、癡、貪欲、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五根、四支靜慮、三支道、四力、二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一一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乃至……〔除喜及邪見〕……除識蘊……乃至……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四一二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捨俱行、成見不相應而依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四一三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憂俱行、成見相應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香、味、觸、法為所緣,若又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苦、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憂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無愧、瞋、癡、瞋恚、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更 [P.84] 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一四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一五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非悅、心苦、心觸所生之非悅、苦、已受、心觸所生之諸非悅、苦、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一六

云何其時有苦?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心苦、心觸所生之非悅、苦、已受、心觸所生之諸非悅、苦、受——是為「其時有苦。」

四一七

云何其時有憂根?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心苦、心觸所生之非悅、苦、已受、心觸所生之諸非悅、苦、受——是為「其時有憂根。」

四一八

云何其時有瞋?其時有所有之瞋、污穢、已污穢性、害惡、恚害、恚害性、違、逆、忿然性、粗暴、心之非悅性——是為「其時有瞋。」

四一九

云何其時有瞋恚?其時有瞋……乃至……有心之非悅——是為「其時有瞋恚」……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二食、五根、四支靜慮、三支道、四力、二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二〇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所有之觸、思、尋、伺、心一境性、進根、定根、 [P.85] 命根、邪思性、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瞋、癡、瞋恚、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一〇

四二一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依憂俱行、恚相應共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乃至……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之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一一

四二二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捨俱行、疑相應以色為所緣,若以聲為所緣、香、味、觸、法為所緣,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進根、意根、捨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進力、無慚力、無愧力、疑、癡、無慚、無愧及勤勵,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

四二三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乃至——是為「其時有觸。」……乃至……

四二四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四二五

云何其時有疑?其時有所有之惑、疑惑、已疑惑性、猶豫、疑、二分、二路、躊躇、非一向執、懷疑、遲疑、不沒入、硬心、心之當惑——是為「其時有疑」 [P.86] ……乃至……其時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四根、四支靜慮、二支道、三力、一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二六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進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進力、無慚力、無愧力、疑、癡、無慚、無愧及勤勵——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一二

四二七

云何為不善法耶?即俱捨行、掉舉相應以色為所緣……乃至……依彼彼令不善心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捨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掉舉、癡、無慚、無愧及止、勤勵,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為不善法。

四二八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P.87] 四二九

云何其時有掉舉?其時有所有心之掉舉、不寂、心之不靜、心之騷亂性——是為「其時有掉舉」……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五根、四支靜慮、三支道、四力、一因、一觸……乃至……有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不善法。

四三〇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進根、定根、命根、邪思惟、邪策勵、邪定、進力、定力、無慚力、無愧力、掉舉、癡、無慚、無愧及止、勤勵、不散亂。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不善法。

第三 無記心

一 異熟

〔一〕善業

一 欲纏異熟

一 善異熟五識

四三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由捨俱行而色為所緣,令欲纏之善業已作、已積集之異熟眼識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捨、心一境性、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三二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三三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眼識界觸所生之心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之已受、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諸受——是為「其時有受。」

[P.88] 四三四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眼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四三五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眼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四三六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適應之眼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四三七

云何其時有捨?其時有所有心之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之已受、心觸所生之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捨。」

四三八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所謂所有之心一境性是心之住……乃至……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四三九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適應之眼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四四〇

云何其時有捨根?其時有所有心之……乃至……諸受——是為「其時有捨根。」

四四一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住、保持、保有、轉、持續、護持、活命、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 [P.89] 乃至……有一眼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四四二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二~五

四四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由捨俱行而聲為所緣,令欲纏之善業已作、已積集之異熟耳識生起時……乃至……捨俱行而香為所緣……乃至……鼻識生起時……乃至……捨俱行而味為所緣……乃至……舌識生起時……乃至……捨俱行而觸為所緣……乃至……身識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樂、心一境性及意根、樂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四四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四五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身識界觸所生之身悅、身樂、身觸所生悅樂之已受、身觸所生悅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四六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身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四四七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身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P.90] 四四八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意處、意根、識、識蘊及適應之身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四四九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之身悅、身樂、身觸所生悅樂之已受、身觸所生悅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樂。」

四五〇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四五一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乃至……有(身)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四五二

云何其時有樂根?其時有所有之身悅……乃至……有樂受……是為「其時有樂根。」

四五三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保有、轉、持續、護持、活命、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身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四五四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二 善異熟意界

[P.91] 四五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捨俱行而色為所緣……乃至……觸為所緣,依彼彼令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及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五六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五七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界觸所生心之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不苦不樂之已受、心觸所生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五八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四五九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四六〇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之意處、意根、識、識蘊及適應之意界——是為「其時有心。」

四六一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是為「其時有尋。」〔參閱第七項〕

四六二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心之適應、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P.92] 四六三

云何其時有捨?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非不悅、心觸所生不苦不樂之已受、心觸所生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捨。」

四六四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一一〕……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四六五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乃至〔一七〕……適應之意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四六六

云何其時有捨根?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乃至……不苦不樂諸受——是為「其時有捨根。」

四六七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之諸法……乃至〔一九〕……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意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四六八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三 善異熟意識界

四六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喜俱行而色為所緣……乃至〔一四七〕……法為所緣,依彼彼令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 [P.93] 心、尋、伺、喜、樂、心一境性及意根、喜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七〇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的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七一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七二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想、等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四七三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觸所生之思、等思、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四七四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淨意、意之意處、意根、識、識蘊及適應之意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四七五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尋、思惟、凝想、凝思、心之專注——是為「其時有尋。」

四七六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伺、隨伺、近伺、心之適應、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四七七

云何其時有喜?其時有所有之喜、勝喜、歡喜、極歡喜、喜悅、極喜悅、幸福、大歡喜、心之極悅——是為「其時有喜。」

[P.94] 四七八

云何其時有樂?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樂。」

四七九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一一〕……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四八〇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一七〕……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四八一

云何其時有喜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悅、心樂、心觸所生悅樂之已受、心觸所生悅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喜根。」

四八二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乃至……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五八〕……有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八三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喜、心一境性及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四 善異熟捨俱行意識界

四八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捨俱行而色為所緣……乃至……法為所緣,依彼彼令 [P.95] 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及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八五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

四八六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乃至……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受。」

四八七

云何其時有想?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乃至……已等想性——是為「其時有想。」

四八八

云何其時有思?其時有所有之適應意識界……乃至……已等思性——是為「其時有思。」

四八九

云何其時有心?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堅實心……乃至……識界——是為「其時有心。」

四九〇

云何其時有尋?其時有所有之尋求……乃至……心之專注——是為「其時有尋。」

四九一

云何其時有伺?其時有所有之伺察……乃至……集注——是為「其時有伺。」

四九二

云何其時有捨?其時有所有之心非悅……乃至……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捨。」

四九三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P.96] 四九四

云何其時有意根?其時有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識界——是為「其時有意根。」

四九五

云何其時有捨根?其時有心非悅……乃至……不苦不樂之諸受——是為「其時有捨根。」

四九六

云何其時有命根?其時有所有之彼無色諸法之壽、堅住、保持……乃至……命根——是為「其時有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四九七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及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 八大異熟

四九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由喜俱行、慧相應而……乃至……喜俱行、慧相應而共行……乃至……由喜俱行、慧不相應而……乃至……喜俱行、慧不相應而共行……乃至……由捨俱行、慧相應而……乃至……捨俱行、慧相應而共行……乃至……由捨俱行,慧不相應而……乃至……捨俱行、慧不相應而共行,色為所緣……乃至…… [P.97] 以法為所緣——依彼彼令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即無貪欲、無記根……乃至……無瞋、無記根——是等為無記法。

二 色纏異熟

四九九

云何為無記法?即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離欲……乃至……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參閱第一六〇項〕即修色生之道,尋伺寂靜故……乃至……地徧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斷樂……乃至……地徧具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三 無色纏異熟

五〇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色想而滅有對想,不思惟種 [P.98] 種想故,斷〔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超越一切色想而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故,斷〔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之虛空無邊處,斷〔識無邊之〕識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無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超越一切之虛空無邊處故,斷〔識無邊之〕識無邊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由超越一切之識無邊處故,斷〔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無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超越一切之識無邊處故,斷〔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P.99] 五〇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生之道,由超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斷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無色纏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超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斷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及樂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四 出世間異熟

初道

靜慮

淨行

五〇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 [P.100] 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慧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其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〇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速通行……乃至……樂遲通行……乃至……樂速通行之初靜慮而住……乃至……樂速通行,〔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願,〔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 [P.101] …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淨空

五一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相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願 [P.102] 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尋伺寂靜故……乃至……空(以上善)……乃至……空〔以上異熟〕……乃至……空〔以上善〕……乃至……無相〔以上異熟〕……乃至……空〔以上善〕……乃至……無願〔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空行

五一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 [P.103] 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尋伺寂靜故,苦遲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空〔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一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空……乃至……樂遲通行、空……乃至……樂速通行、 [P.104] 空具足初靜慮而住……乃至……樂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空〔以上善〕……樂速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空〔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願〔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淨無願

五一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

五二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以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相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P.105] 五二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二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尋伺寂靜故……乃至……無願〔以上善〕……乃至……無願〔以上異熟〕……乃至……無願〔以上善〕……乃至……無相〔以上異熟〕……乃至……無願〔以上善〕……乃至……空〔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無願行

五二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P.106] 五二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二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二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無願〔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二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願……乃至……樂遲通行、無願……乃至……樂速通行、無願之初靜慮而住時……乃至… [P.107] …樂速通行、無願〔以上善〕……樂速通行、無願〔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無願〔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相〔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無願〔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二十大種法

五二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道……乃至……修出世間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間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間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間之根……乃至……修出世間之力……乃至……修出世間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間之諦……乃至……修出世間之止……乃至……修出世間之法……乃至……修出世間之蘊……乃至……修出世間之處……乃至……修出世間之界……乃至……修出世間之食……乃至……修出世間之觸……乃至……修出世間之受……乃至……修出世間之想……乃至……修出世間之思……乃至……修出世間之心……,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靜慮而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心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 [P.108] 苦遲通行、空……乃至……無相……乃至……無願之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欲增上淨行

五二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世間定,以出離、還滅而……乃至……離諸欲……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由出離……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出世間……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 [P.109] 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乃至達……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速通行、欲增上……乃至……樂遲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乃至……樂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欲增上淨空

[P.110] 五三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達〔初地〕離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達……〔初地〕離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之善靜慮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相、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達……〔初地〕離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達……尋伺寂靜故……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空、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 [P.111] 至……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三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足 [P.112] 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空、欲增上……乃至……樂遲通行、空、欲增上……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之初靜慮而住……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

[P.113] 五四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達……離欲……乃至……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離欲……乃至……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之善靜慮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無相、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五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達……離欲……乃至……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乃至達……尋伺寂靜故……乃至……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無願、 [P.114] 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空、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四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 [P.115] 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五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尋伺寂靜故……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苦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苦遲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五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乃至達……離欲……乃至……苦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乃至……樂遲通行、無願、欲增上……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之初靜慮而住時……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無相、欲增上〔以上異熟〕……乃至……樂速通行、無願、欲增上〔以上善〕……乃至……樂速通行、空、欲增上〔以上異 [P.116] 熟〕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五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道……乃至……修出世間之念住……乃至……修出世間之正勤……乃至……修出世間之神足……乃至……修出世間之根……乃至……修出世間之力……乃至……修出世間之菩提分……乃至……修出世間之諦……乃至……修出世間之止……乃至……修出世間之法……乃至……修出世間之蘊……乃至……修出世間之處……乃至……修出世間之界……乃至……修出世間之食……乃至……修出世間之觸……乃至……修出世間之受……乃至……修出世間之想……乃至……修出世間之思……乃至……修出世間之心,出離、還滅而捨離成見,達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欲增上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乃至……無相……乃至……無願、欲增上……乃至……勤增上……乃至……心增上……乃至……觀增上之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第二道第四道

五五三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出世間之靜慮,以出離、還滅而減輕欲、貪、瞋,達第二地離欲……乃至……觀增上……乃至……其時有觸……乃至……捨離無餘 [P.117] 欲、貪、瞋而達第三地……乃至……捨離無餘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而達第四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初地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善法。即由出世間善靜慮之已作、已修之異熟,離欲……乃至……苦遲通行、空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五四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乃至……

五五五

云何其時有已知根?即彼已知者有所有諸法之慧、智慧、擇、思擇、擇法、解了、近察、各察、聰叡、善巧、審悉、審察、思、近解、叡智、怜利、徧察、觀、正智、導慧、慧、慧根、慧力、慧武器、慧宮殿、慧明、慧現、慧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菩提分、道分、道所攝——是為「其時有已知根。」乃至……有不散亂……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二〕不善業

不善異熟無記

五五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捨俱行而以色為所緣,令不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眼識生起時,捨俱行而以聲為所緣……乃至……令耳識生起時,捨俱行以香為所 [P.118] 緣……乃至……令鼻識生起時,捨俱行而以味為所緣……乃至……令舌識生起時,苦俱行而以觸為所緣……乃至……令身識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苦、心一境性、意根、苦根、命根、……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五七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乃至有……——是為「其時有觸。」

五五八

云何其時有受?其時有所有之適應身識界觸所生之身不悅、身苦、身觸所生不悅、苦之已受、身觸所生之不悅、苦受——是為「其時有受。」

五五九

云何其時有苦?其時有所有之身不悅、身苦、身觸所生不悅、苦之已受、身觸所生之不悅、苦受——是為「其時有苦。」

五六〇

云何其時有苦根?其時有所有之身〔不悅〕……乃至……有苦受——是為「其時有苦根。」……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身識、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五六一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以及命根,其時更有 [P.119] 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五六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捨俱行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觸為所緣,若依彼彼令不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意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五六三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六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捨俱行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法為所緣,若依彼彼令不善業之已作、已積集之異熟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三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意識界、一 [P.120] 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

五六五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二 所應作

一 欲纏所應作

五六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捨俱行而以色為所緣……乃至……以觸為所緣,若更令依彼彼意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三根、一觸……乃至……有一意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六七

云何其時為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P.121] 五六八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善俱行而以色為所緣,若……乃至……以法為所緣,若更依彼彼令意識界生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喜、樂、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喜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六九

云何其時有觸?其時有所有之觸、接觸、等觸、已等觸性——是為「其時有觸」。……乃至……

五七〇

云何其時有心一境性?其時有所有心之住、等住、堅住、不散、不亂、意不散性、等持、定根、定力、正定——是為「其時有心一境性。」

五七一

云何其時有進根?其時有所有心之發勤、精勤、勇猛、專心、策勵、勤、努力、氣力、堅忍、勇猛不弛緩性、志欲不棄性、不棄勤愛、勤愛努力、精進、精進根、精進力、正策勵——是為「其時有進根。」

五七二

云何其時有定根?其時有所有心之住……乃至……有定力——是為「其時有定根」……乃至……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五根、一觸……乃至……有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七三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喜、心一境性、進根、定根、 [P.122] 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七四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捨俱行而以色為所緣,若……乃至……以法為所緣,若又依彼彼令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受、想、思、心、尋、伺、捨、心一境性、進根、定根、意根、捨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乃至……其時更有四蘊、二處、二界、三食、五根、一觸……乃至……有一意識界、一法處、一法界。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是等為無記法。

五七五

云何其時有行蘊?其時有觸、思、尋、伺、心一境性、進根、定根、命根。其時更有所有之他緣已生無色之諸法——除受蘊、想蘊、識蘊——是為「其時有行蘊」……乃至……是為無記法。

五七六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由喜俱行智相應而……乃至……喜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乃至……喜俱行智相應……乃至……由喜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乃至……捨俱行智相應……乃至……由捨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乃至……由捨俱行智相應……乃至……由捨俱行智相應而共行以色為所緣,若 [P.123] ……乃至……以法為所緣,若依彼彼令意識界生起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乃至……無貪是無記根。……乃至……無瞋是無記根。……乃至……無癡是無記根。……乃至……是等為無記根。

二 色纏所應作

五七七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色纏之靜慮,以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現法樂住而離欲……乃至……地徧具足初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七八

云何為無記耶?即修色纏之靜慮,以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現法樂住而尋伺寂靜故……乃至……地徧具足第二靜慮……乃至……第三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乃至……初靜慮……乃至……第五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三 無色纏所應作

五七九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纏之靜慮,以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現法樂住而超越一切色想故,令滅有對想故,不作意種種想,斷〔虛空無邊之〕虛空無邊處俱行及樂……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P.124] 五八〇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纏之靜慮,以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現法樂住而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故,斷〔識無邊之〕識無邊處想俱行及樂……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等為無記法。

五八一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纏之靜慮,以所應作而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現法樂住而超越一切色無邊處故,斷〔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想俱行及樂……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五八二

云何為無記法耶?即修無色纏……乃至……超越一切無所有處故,斷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及樂……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時,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乃至……是等為無記法。……乃至……無貪是無記根。……乃至……無瞋是無記根。……乃至……無癡為是記根。……乃至……是等為無記法。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8 冊 No. 0024 法集論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