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47冊
No.23 小義釋 (19卷)
【悟醒譯】
第 11 卷

下一卷
 

[P.176] 第十 劫波學童所問之義釋

尊者劫波曰:

     暴流生時大怖畏     在於湖沼(輪迴)中
     老死打勝之人人     我尊請語洲渚(依止所)
     此〔苦〕更應無有事     尊師為我說洲渚

(一〇九二)

「於湖沼中」〔之句中〕,「湖沼」者,是輪迴、來、往、來往、時、趣、種種有、死亡、生起、起、破壞、生、老、死。輪迴之前際亦不承認,後際亦不承認,於輪迴中之諸有情是存在、住立、依著、近著、縛著、信解。

輪迴之前際不認者云何?只此使輪轉數生之輪轉,說此以上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十萬生 [P.177] 之輪轉,如說彼以上已為不輪轉之事。如斯亦成為輪迴之前際不被認〔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億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億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億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十萬億生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使輪轉此些年月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十萬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億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 [P.178] 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億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億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為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十萬億年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為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十萬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億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百億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數千億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只此使輪轉 [P.179] 數十萬億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亦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

即世尊已如斯說:「諸比丘!此輪迴是無始,而不認〔彼之〕前際。諸比丘!有無明蓋,有愛結而有續流轉輪迴之諸有情,斯亦長時經驗激苦與不幸,增大墓所。諸比丘!〔故〕於一切諸行,應厭離、離貪、解脫此是至當。」如斯認輪迴之前際(之義)。

不認輪迴之後際者云何?彼應輪轉此些數生之輪轉,說此以上不應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不認輪迴之後際(之義)。彼應輪轉此些之數百生、此些之數千生、此些之數十萬生……乃至……此些之數億生、此些之數百億生、此些之數千億生、此些之數十萬億生、些此之年月、此些之數百年、此些之數千年、此些之數十萬年、此些之數億年、此些之數百億年、此些之數千億年、此些之數十萬億年、此些之數劫年、此些之數百劫、此些之數千劫、此些之數十萬劫、此些之數億劫、此些之數 [P.180] 百億劫、此些之數千億劫、此些之數十萬億劫之輪轉,說此以上已不應輪轉者無如是事,如斯不認輪迴之後際(之義)。

如斯,亦不認輪迴之前際,亦不認輪迴之後際。諸有情於輪迴之中,是住立、依著、近著、縛著、信解。此是「在於湖沼輪迴中」(之義)。

「尊者劫波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續……乃至(一〇頁參照)……是句之次第。「世尊」者,此是敬語、敬重語、尊重語、尊敬語。「劫波」者,彼婆羅門之名……乃至(一〇頁參照)……稱呼。此是「尊者劫波曰」〔之義〕。

「暴流生時大怖畏」者,是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之生、發生、起、生起、現前之時。大怖畏者,是生之怖畏、老之怖畏、病之怖畏、死之怖畏。此是「暴流生時大怖畏」〔之義〕。

「老死打勝之人人」,觸於老,被襲、圍,具〔老〕觸於死,被襲、圍,具、從於生、為老所瀰漫,為病所打勝,為死所害破,無救護所,無避難所,無歸依所,是無歸依狀態之人人。此是「老死打勝之人人」〔之義〕。

[P.181] 「我尊請語洲渚所」者,是「洲渚」,救護所、避難所、歸依所、趣之依據。「請語」者,是請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我尊」者,此是敬語、敬重語、尊重語、尊敬語。此是「我尊請語洲渚所」〔之義〕。

「尊師為我說洲渚」〔之句中〕,「尊師」者,是言世尊。「為我說洲渚」者,是請說洲渚、救護所、避難所、歸依所趣之依據,請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說明。此是「尊師為我說洲渚」〔之義〕。

「此苦更應無有事」者,苦滅於茲,寂滅、滅沒、安息、更不生結生之苦,〔即〕不生於欲界、色界、無色界、欲有、色有、無色有、想有、無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蘊有、四蘊有、五蘊有、再趣、再生起、再結生、有、輪迴、輪轉、不發生、不生起、滅於茲、寂滅、滅沒,為可安息〔之云義〕。此是「此苦更應無有事」〔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劫波曰:

     暴流生時大怖畏     在於湖沼輪迴中
     老死打勝之人人     我尊請語洲渚所
      [P.182] 此苦更應無有事     尊師為我說洲渚

世尊宣:「劫波!

     暴流生時大怖畏     在於湖沼〔輪迴〕中
     老死打勝之人人     劫波!我將語汝洲渚」(一〇九三)

「在於湖沼中」〔之句中〕,「湖沼」者,是輪迴、來、往、來往、時、趣、種種有、死亡、生起、起、破壞、生、老、死。亦不認輪迴之前際,後際亦不認,在輪迴之中,諸有情在、住立、依著、近著、縛著、信解。不認輪迴之前際者云何……乃至(一八一頁以下參照)……如斯不認輪迴之前際〔之義〕不認輪迴之後際。者云何……乃至(一八三頁參與)……如斯不認輪迴之後際〔之義〕。如斯,輪迴之前際亦不認,輪迴之後際亦不認。諸有情在輪迴之中,住立、依著、近著、縛著、信解。此是「在於湖沼輪迴中」〔之義〕。

「世尊宣示:劫波!」〔之句中〕,「劫波!」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劫波!」〔之義〕。

[P.183] 「暴流生時大怖畏」者,是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之生,發生、起、生起、現前之時。大怖畏者,是生之怖畏、老之怖畏、病之怖畏、死之怖畏。此是「暴流生時大怖畏」〔之義〕。

「老死打勝之人人」,觸於老、被襲、圍、具〔老〕、觸於死、被襲、圍、具、從於生,為老所瀰漫,為病所勝,為死所害破,無救護所,無避難所,無歸依所,是無歸依狀態之人人。此是「老死打勝之人人」〔之義〕。

「劫波!我將語汝洲渚」,「語洲渚」,是語救護所、避難所、歸依所、趣之依據,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也。此是「我將語汝洲渚」〔之義〕。「劫波!於汝」〔之句中〕,劫波者,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此是「劫波!我將語汝洲渚」〔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劫波!

     暴流生時大怖畏     在於湖沼〔輪迴〕中
     老死打勝之人人     劫波!我將語汝洲渚

     無取著而無所有     在此洲渚無其他
     老與死之使滅盡     我言此即是涅槃」(一〇九四)

[P.184] 「無取著而無所有」,「無所有」者,〔於所有〕貪所有、瞋所有、癡所有、慢所有、見所有、煩惱所有、惡行所有。(此)所有之斷、所有之寂滅、所有之捨遣、所有之安息,成為不死、涅槃。此是「無所有」〔之義〕。「無取著」——言渴愛,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三頁參照)……貪欲、貪、不善根——取著之捨斷、取著之寂滅、取著之安息,不死、涅槃。此是「無取著而無所有」〔之義〕。

「在此洲渚無其他」,此洲渚者,是救護所、避難所、歸依所、非其他趣之依據,由此而別無其他之洲渚,但只此為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之洲渚。此是「在此洲渚無其他」〔之義〕。

「我言此即是涅槃」〔之句中〕,「槃」渴愛。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三頁參照)……貪欲、貪、不善根。槃之捨斷、槃之寂滅、槃之捨遣、槃之安息是不死、涅槃。「興」者,此句之接續……乃至(一〇頁參照)……句之次第。「言」者,是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我言此即是涅槃」〔之義〕。

[P.185] 「老死之滅盡」者,是老死之捨斷、寂滅、捨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老死之滅盡」〔之義〕。故世尊宣示:

     無取著而無所有     在此洲渚無其他
     老與死之使滅盡     我言此即是涅槃

     有念所之了知此     現世寂滅之人人
     彼等不隨行魔力     彼等不為魔從者

(一〇九五)

「有念所之了知此」〔之句中〕,「此」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捨遣,渴愛之盡滅、離貪、滅、涅槃。「了知」者,是了知、知、考量、度知、辨知、明暸。〔即〕「一切行是無常」……乃至(一九頁以下參照)……了知「所有集法皆是此滅法」,知、考量、度知、辨知、明暸。「所之」者,是阿羅漢、漏盡者。「有念」者,是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對身修習身隨觀念處而有念……乃至(三〇頁參照)……彼言為有念。此是「有念所之了知此」〔之義〕。

「現世寂滅之人人」〔之句中,現世〕者,是現世(見法)、知法、考量法、度知法、辨知法、明察法也。「寂滅之人人」者,是貪之消滅故而令消滅之人人,瞋之消滅故而令消滅之人人,癡之消滅故而令消滅之人人,忿恨……乃至(三九頁參照)……一切不善行消滅故而消滅、安息之人人。此是「現世寂滅之人人」〔之義〕。

[P.186] 「彼等不隨行魔力」〔之句中〕,魔者,是所有彼魔、黑魔、主、邊行者、障解脫、放逸之親類。「彼等不隨行魔力」者,是彼等不在魔力中行動,又魔亦不及彼等之力,彼等對魔、對魔黨、對魔鈎、對魔味、對魔境、對魔內熱、對魔行處、對魔結縛亦勝、打勝、打超、奪去〔彼等〕,粉碎而住,動作、活動、護持、持續、維持。此是「彼等不隨行魔力」〔之義〕。

「彼等不為魔從者」,彼等不為為魔之從者、扈從者、侍從者、使者。彼等為佛世尊之從者、扈從者、侍從者、使者。此是「彼等不為魔從者」〔之義〕。故世尊宣示:

     有念所之了知此     現世寂滅之人人
     彼等不隨行魔力     彼等不成魔從者

偈終否……乃至(三二頁參照)……「尊師!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而坐。

劫波學童所問之義釋第十〔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7 冊 No. 0023 小義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