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47冊
No.23 小義釋 (19卷)
【悟醒譯】
第 6 卷

下一卷
 

[P.108] 第五 度多迦學童所問之義釋

尊者度多迦曰:

     世尊!我問尊師請語我     大仙!尊師之語我期待
     聞尊師〔說法〕音聲     可學自己之寂滅

(一〇六一)

世尊!「我問尊師請語我」〔之句中〕,「我問」者,為明解未見之問、為令他合流己見之問、為斷疑念之問之三問……乃至(六三頁以下參照)……此是三問……乃至(四九頁以下參照)……是涅槃問。「我問尊師」者,我問於尊師、乞於尊師、求於尊師、信樂於尊師、請為我說。此是「我問尊師」〔之義〕。「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請語我」者請語〔我〕,請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說明。此是「世尊!我問尊師請語我」〔之義〕。

「尊者度多迦曰」〔之句中〕,曰「如斯」者,此是句之接續。「尊者」是敬語。度多迦者,是彼婆羅門之名……乃至(一〇頁參照)……稱呼。此是「尊者度多迦曰」〔之義〕。

[P.109] 「大仙!尊師之語我期待」者,我期待尊師之語、語路、說示、示教、教訓而期待、欲、樂、冀求、希望、熱望。「大仙」者,由何之義而為大仙耶?世尊求大戒蘊、覓求、徧求故是大仙……乃至(一二頁參照)……「人牛王於何處耶」?〔求、覓求、徧求故是大仙〕。此是「大仙!尊師之語我期待」〔之義〕。

「聞尊師之音聲」,聞尊師之語、語路、說示、示教、教訓、聽、把持、保持、觀察。此是「聞尊師之音聲」〔之義〕。

「可學自己之寂滅」〔之句中〕,「可學」者,是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之三學……乃至(二五頁以下參照)……此是增上慧學。〔可學〕自己之寂滅者,為貪之消滅、瞋之消滅、癡之消滅、忿之消滅、恨之消滅……乃至(四一頁參照)……為一切不善行之寂、寂靜、寂滅、消滅、捨遣、安息亦學增上戒,亦學增上心,亦學增上慧。顧念學此等三學,知而學、見而學、觀察而學、於心決意而學、以信信解而學、勵精進而學、令現起念而學、等持心而學、以慧知解而學、知通應知通而學、以信信解而學、徧知應徧知而學、捨斷應捨斷而學、修習應修習而學、作證應 [P.110] 作證而學,應行、應修行、應正行、應行正持。此是「可學自己之寂滅」〔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度多迦曰:

    「世尊!我問尊師請語我     大仙!尊師之語我期待
     聞尊師說法音聲     可學自己之寂滅」

世尊宣示:「度多迦!

     然而須熱心     茲〔佛教〕有智有念
     由茲聞音聲     可學自寂滅」

(一〇六三)

「然而須熱心」者,須熱心、須努力、須勤勉、須精進、須堅固〔心〕、須精勤,令生〔努力之〕欲、令發生、令現起、令起、令生起、此是「然而須熱心」〔之義〕。

「世尊宣示:度多迦!」〔之句中〕,「度多迦」者,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度多迦!」〔之義〕。

「茲有智有念」〔之句中〕,「茲」者,是於此〔佛教之〕見,於此之忍(智)、於此之意欲、於此之持說、於此之法、於此之律、於此之法與律、於此之宣說、於此之梵行、於此之師〔佛〕教、於此之身體、於此之人界。有智者,是有智者、賢者、 [P.111] 有慧者、覺慧者、智者、辨知者、慧者。有念者,是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對於身修習身隨觀念處而有念……乃至(三〇頁以下參照)……言彼為有念。此是「茲有智有念」〔之義〕。

「由茲聞音聲」者,是由茲聞我語、語路、說示、示教、教訓、聽、聽取、把取、保持、觀察。此是「由茲聞音聲」〔之義〕。

「可學自寂滅」〔之句中〕,「可學」者,是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之三學……乃至(二五頁以下參照)……此是增上慧學。「〔可學〕自寂滅」者,為貪之消滅、瞋之消滅、癡之消滅、忿之消滅、恨之消滅……乃至(三九頁參照)……為一切不善行之寂、寂靜、寂滅、消滅、捨遣、安息亦學增上戒,亦學增上心,亦學增上慧。顧念此等三學而可學、知而學……乃至(一一二頁參照)……作證應作證而學,可行、修行、正行、正持而行。此是「可學自寂滅」〔之義〕。

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度多迦!

     然而須熱心     茲有智有念
     由茲聞音聲     可學自寂滅」

[P.112]

     我見天與人之世界     動作無所有婆羅門
     普眼者!我將禮尊師     釋迦〔佛〕!度我諸疑惑

(一〇六三)

「我見天與人之世界」〔之句中〕,天者,是(一)世俗天、(二)生起天、(三)清淨天之三天。(一)世俗天者云何?世俗天,是王、王子、王后。(二)生起天者云何?生起天者,是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都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及其上之天。(三)清淨天者云何?清淨天者,是如來之弟子(聲聞)之阿羅漢漏盡者及辟支佛(緣覺)。世尊是世俗天、生起天、清淨天中之天,是勝之天,天中之勝天。是師子中之師子,是龍中之龍,眾主中之眾主,牟尼中之牟尼,王中之王。「我見天與人之世界」者,於人間世間我見天、見勝之天、見天中之勝天、觀、眺、省思、普觀。此是「我見天與人之世界」〔之義〕。

「動作無所有婆羅門」〔之句中〕,「無所有」者,是貪所有、瞋所有、癡所有、慢所有、見所有、煩惱所有、惡行所有之捨斷。於佛世尊捨斷彼等諸所有、能根絕、如截多羅樹頂而為滅無,於未來不生起者。故世尊是無所有者。「婆羅門」者,世尊 [P.113] 乃拒外七法故是婆羅門。〔即〕拒外有身見、拒外疑、拒外戒禁取、拒外貪、拒外瞋、拒外癡、拒外慢。彼〔世尊〕拒外雜染而齎再有有不安有苦報於未來齎生老死諸惡不善法。

世尊宣示:「薩毘耶!

     離垢斥一切諸惡     等持善〔心〕自住立
     有諸功德越輪迴     無依止者婆羅門」

「動作」者,是有行、行作、動作、活動、護持、持續、維持。此是「動作無所有婆羅門」〔之義〕。

「普眼者我禮尊師」〔之句中〕,「尊師」者,是言世尊。「禮拜」者,是由身而禮拜,由語而禮拜,由意而禮拜,由隨義之行道而禮拜,由法隨義之行道而禮拜,恭敬、尊重、尊敬、奉事、敬重。「普眼者」〔之句中〕,「普眼」者,是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達、正達、成、正成、具備。

     彼不能見之物此世亦無何物
      [P.114] 又不能識之物亦〔無〕不可知者
     可能知之物一切此皆知通
     旨此如斯之故如來是普眼者

此是「普眼者!我禮拜尊師」〔之義〕。

「釋迦〔佛〕!度我諸疑惑」〔之句中〕,「釋迦」者,是世尊由釋迦族出家故而為釋迦。或又富者、大富者、具財者故亦為釋迦。彼有此等諸財、所謂、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捨財、慧財、念處財、神足財、根財、力財、覺支財、道財、果財、涅槃財。由此等多數之財寶而是富者、大富者、具財者故亦是釋迦。或又可能者、權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戰士、無怖者、無懼者、無駭者、無財走者、怖畏恐怖之捨斷者、身毛豎立之離去者故亦是釋迦。「疑惑」者,是疑。〔即〕對苦猶豫(疑)、對苦之集猶豫、對後際猶豫、對前後際猶豫、對此緣性之諸緣起法猶豫,是對所有如斯猶豫、疑問、猶豫性、疑念、疑、迷惑、二路、疑惑、多岐取、不決定、不確定、不沈潛、心之硬直、意困惑。

[P.115] 「釋迦佛!度我諸疑惑」者,放我諸疑惑箭、請脫我、請度脫我、請拔取我、請拔去我、請使我上起。此是「釋迦佛!度我諸疑惑」〔之義〕。故彼之婆羅門言:

     我見天與人之世界     動作無所有婆羅門
     普眼者!我禮拜尊師     釋迦〔佛〕!度我諸疑惑

     度多迦!我於世間     不能度脫疑惑者
     但〔汝自〕了最勝法     如斯汝可度暴流

(一〇六四)

「我不能令度脫」〔之句中〕,我不能由疑惑箭放汝、解放、令脫、令度脫、拔取、拔去、起上。此是「我不能令度脫」〔之義〕。或又不信、不欲、懈怠而乏精進,向不行道人說法我無力?不堪、不努力、不勵行、不努力、不盡力、不用力、不堅固心、不精進。不生〔努力〕之欲、不令發生、不起、不令生起。此是「我不能令度脫」〔之義〕。或又其他何人亦無可使脫。若彼等欲脫,〔彼〕由於己力勢、由於己力、由於 [P.116] 己精進、由於己發勤、由於己堅強力勢、由於己堅強力、由於己堅強精進力、由於己堅強發勤,且自行道之正行道、隨順之行道、隨義之行道、法隨法之行道可令脫。此是「我不能使度脫」〔之義〕。

即世尊已如斯說:「純陀!實彼自陷泥沼,其他無有道理可救出陷於泥沼。純陀!實彼自不調御、不週伏、不寂滅、其他無有道理可調御、調伏令寂滅」。此是「我不能令度脫」〔之義〕。

     又世尊已如斯說     自如行惡自污染
     自如不行惡自淨     不可淨他各自淨

如斯亦是「我不能令度脫」〔之義〕。

又世尊如斯說。「如斯,婆羅門!涅槃存在。至涅槃是道亦存在。宣教者之我亦存在。而我諸弟子受我如斯之教誡、如斯之教示、一部者令成滿究極涅槃,一部者未成滿。婆羅門!此時我為何耶?婆羅門!如來是說道者,〔只〕被問而宣說道。〔學人〕自行道而不可不解脫」。如斯亦是「我不能令度脫」〔之義〕。

[P.117] 「度多迦!我於世間不能度脫任何疑惑者」〔之句中〕,疑惑者,是有疑惑、猶豫、栽(頑迷)、迷惑、疑之人。是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亦是。「於世間」者,是惡趣世間……乃至(一八頁參照)……而於處世間。此是「度多迦!我於世間不能度脫任何疑惑者」〔之義〕。

「但汝且了最勝法」〔之句中〕,「最勝法」者,是不死、涅槃。是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捨遣、渴愛之盡滅、離貪、滅、涅槃。「最勝」者,是最高、最勝、最殊勝、透逸、最上勝妙之法。「且了知」是且了知、識知、別知、通達。此是「但汝且了最勝法」〔之義〕。

「如斯汝可度暴流」,如斯汝可度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可超越、可離越。此是「如斯汝可度暴流」〔之義〕。故世尊宣示:

     度多迦!我於世間     不能度脫疑惑者
     但汝〔自〕了最勝法     如斯汝可度暴流

     梵者!悲愍請教授     我可識知遠離法
      [P.118] 恰如虛空無障礙     可行無依茲寂靜

(一〇六五)

「梵者!悲愍請教授」〔之句中〕,梵者!請教授,梵者!請教授者,乃梵者!請攝取,梵者!請憐愍。此是「梵者!請教授」〔之義〕。悲愍者,是悲愍、哀愍、隨護、攝取、憐愍。此是「梵者!悲愍請教授」〔之義〕。

「我可識知遠離法」〔之句中〕,遠離法者,是不死、涅槃。即是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捨遣、渴愛之盡滅、離貪、滅、涅槃。「我可識知」者,是我可知、可識知、可別知、可所通達。此是「我可識知遠離法」〔之義〕。

「恰如虛空無障礙」者,是恰如虛空無著、無縛、無結縛,如斯無著、無縛、不結縛。此是「如虛空無障礙」。譬如虛空而亦血赤色、而亦鬱金色、而赤青色、亦深紅色而不染,如斯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亦是如「虛空無障礙」。譬如虛空不怒、不恚怒、不拒斥、不害破,如斯是不怒、不恚怒、不拒斥、不被害 [P.119] 破。此亦是「如虛空無障礙」。

「可行無依茲寂靜」〔之句中〕,「茲寂靜」者,是茲寂靜而坐於茲,而此坐為坐而在此眾中坐。此是「茲寂靜」〔之義〕。或又於茲是寂、寂靜、寂滅而安息。此亦是「茲寂靜」〔之義〕。無依〔之句中「依」者〕,是愛依、見依之二依……乃至(四〇頁參照)……此是愛依……乃至(四〇頁參照)……此是見依。捨斷愛依、捨遣見依、不依止眼、不依止耳、不依止鼻、不依止舌、不依止身、不依止意、不依止於色、聲、香、味、觸、施主、眾、住居、利得、名聲、賞讚、安樂、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欲界、色界、無色界、欲有、色有、想有、無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蘊有、四蘊有、五蘊有、過去、未來、現在,可見聞覺識不依止諸法、不依著、不近著、不縛著、不信解、出離、棄遣、離脫、以不限定心而住。此是「無依」。「可行」者,是可行、行作、動作、活動、護持、持續、維持。此是「可行無依茲寂靜」〔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P.120] 梵者悲愍請教授     我可識知遠離法
     恰如虛空無障礙     可行無依茲寂靜

世尊宣示:「多度迦!

     有關現世非傳聞     一切寂靜我告汝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間之愛著」(一〇六六)

「一切寂靜我告汝」〔之句中〕,我欲告貪之寂、瞋之寂、癡之寂、忿、恨、覆、惱、嫉、慳、諂、誑、強情、激情、慢、過慢、憍、放逸、一切煩惱、一切惡行、一切不安、一切熱惱、一切熱苦、一切不善行之寂、寂靜、寂滅、消滅、安息而欲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一切寂靜我告汝」〔之義〕。

世尊宣示:「度多迦!」〔之句中〕,「度多迦」者,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度多迦!」〔之義〕。

「有關現世非傳聞」〔之句中〕,「有關現世」者,是現世(所見之法)、所知之法、 [P.121] 考量之法、度知之法、辨知之法、明暸之法。〔即〕「一切行是無常」……乃至(一九頁以下參照)……「所有集法皆是此滅法」,是有關於所見之法、知之法、考量之法、度知之法、辨知之法、明暸之法。如斯是有關於現世(所見之法)。或又有關於所見之苦、我語苦、有關於所見集而語集、有關於所見道而語道、有關於所見滅而語滅。如斯亦是「有關於所見之法」。或又可自見,是無時的,可謂來見,可導引於〔聖道〕,諸識者是有關於所見法各自可知者。如斯亦是「有關於所見之法」。「非傳聞」者,不〔由他之〕傳聞、不傳說、不傳承、不依於藏〔經〕之說、不依於思擇、不依於推論、不依於行相之審思、不依於見、省思、忍,說自己自知通、自現見法。此是「有關現世非傳聞」〔之義〕。

「知彼有念而行作」〔之句中〕,「知彼」者,是知解彼,考量、度知、辨知、而明暸。〔即〕「一切行是無常」……乃至(一九頁以下參照)……知解「所有集法皆是滅法」,考量、度知、辨知而明暸。「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對身修習身隨觀念處而有念……乃至(三〇頁參照)……言彼有念。「行作」者,是行、行作、 [P.122] 動作、活動、護持、且維持。此是「知彼有念而行作」〔之義〕。

「可度世間之愛著」〔之句中〕,愛著者,是渴愛。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三頁參照)……是貪欲、貪、不善根。「愛著」由於何義而為愛著耶……乃至(八九頁參照)……能擴大擴展。此是「愛著」〔之義〕。「世間」者,是惡趣世間……乃至(八九頁參照)……於處世間。「可度世間之愛著」者,世間之所有愛著之有念彼愛著而可度、越度、超越、離越。此是「可度世間之愛著」〔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度多迦!

     一切寂靜我告汝     有關現世非傳聞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間之愛著」

     大仙!彼之最上寂     我〔聞彼〕而成歡喜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間之愛著

(一〇六七)

「我〔聞彼〕而歡喜」〔之句中〕,「彼」者,是尊師之語、語路、說示、教訓。「歡喜」者,是歡、歡喜、喜、隨喜、欲、樂、冀求、希望、熱望。此是「我〔聞彼〕而歡喜」〔之義〕。

「大仙!彼之最上寂」〔之句中〕,大仙者,是世尊求大戒蘊、覓求、徧求故是大仙(大求者)。是大定蘊……乃至(九〇頁以下參照)……「人牛王於何處耶」?能求、 [P.123] 覓求、徧求故是大仙。「最上之寂」〔之句中〕,寂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捨遣、渴愛之盡滅、是離貪、滅、涅槃。最上者,是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此是「大仙!彼最上寂」〔之義〕。

「知彼有念而行作」〔之句中〕,知彼者,是知解彼,考量、度知、辨知、而明暸。〔即〕「一切行是無常」……乃至(一九頁以下參照)……知解「所有集法皆是此滅法」,考量、度知、辨知、而明暸。「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對身修習身隨觀念處而有念……乃至(三〇頁參照)……言彼為有念。「行作」者,是行、行作、動作、活動、護持、持續、且維持。此是「知彼有念而行作」〔之義〕。

「可度世間之愛著」〔之句中〕,言渴愛為愛著。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三頁參照)……是貪欲、貪、不善根。愛著者由何義而為愛著耶……乃至(八九頁參照)……於擴、擴大。此是「愛著」〔之義〕。「世間」者,是惡趣世間……乃至(八九頁參照)……於處世間。「可度世間之愛著」者,是世間之所有愛著有念愛著之可度、越度、度過、超越、離越。此是「可度世間之愛著」〔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大仙!彼之最上寂     我〔聞彼〕而成歡喜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間之愛著

[P.124]

世尊宣示:「度多迦!

     上與下與橫及中     汝善知解所有物
     知於世間此是著     勿為種種有愛事」

(一〇六八)

「汝善知解所有物」〔之句中〕,汝知解、了知、識知、辨知、通達所有物。此是「汝善知解所有物」〔之義〕。

「度多迦!者」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之物。此是「世尊宣示:度多迦!」〔之義〕。

「上與下與橫及中」〔之句中〕,上者是言未來,下是過去,橫及中是現在。上是天世間,下是地獄世間,橫及中是人世間。上是善法,下是不善法,橫及中是無記法。上是無色界,下是欲界,橫及中是色界。上是樂受,下是苦受,橫及中是不苦不樂受。上是由足蹠以上、下是由髮之頂端以下。橫及中是胴體。此是「上與下與橫及中」〔之義〕。

[P.125] 「知於世間此是著」,知此是著、此是懸著、此是結縛、此是礙著、了知、考量、度知、辨知、而明暸。此是「知於世間此是著」〔之義〕。

「勿為種種有愛事」〔之句中〕,「愛」者,是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種種之有」是於種種之有對業有、再有〔之義〕。〔即〕於欲有對業有、於欲有對再有、於色有對業有、於色有對再有、於無色有對業有、於無色有對再有〔之義〕。是對於再三之有、再三之趣、再三之生起、再三之結生、再三之身體發生〔之義〕。勿向〔其等種種有之〕愛令生事、令發生事、起事、令生起事而須捨斷、除去、滅除、令為滅無。此是「勿為種種有愛事」〔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度多迦!

     上與下與橫及中     汝善知解所有物
     知於世間此是著     勿為種種有愛事」

〔世尊之說法之偈〕終否……乃至(三二頁參照)……說:「世尊!尊師是我師,我是弟子」而坐。

度多迦學童所問之義釋第五〔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7 冊 No. 0023 小義釋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