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29冊
No.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39卷)
【悟醒譯】
第 1 卷

下一卷
 

[P.1] 譬喻經

歸依彼世尊     應供等正覺

第一 佛陀品

  一 佛陀之譬喻

佛說諸譬喻,淨意且諦聽,三十羅密,法王數難知。

諸佛正菩提,僧隨世導師,合十示歸命,禮拜頭觸地。

佛國不知數,見寶殊有限,一切空及地,致意吾運作。

彼處白銀地,吾於建樓閣,幾重寶層階,高聳入蒼穹。

柱色映造法,無從估其值,門楣黃金造,門傘美裝飾。

琉璃第一層,輝似無垢雲,池中多水草,滿地鋪黃金。

珊瑚如其色,何色映真紅,臙脂色光輝,映照徧四方。

門庭善規劃,大窗高尖塔,四欄楯羅網,香華鬘清爽。

美侖樓閣具,七寶所裝飾,青黃復赤白,亦有漆黑色。

[P.2] 一〇

蓮花映耀色,獸鳥現光輝,諸宿之星群,日月飾虛空。

一一

黃金羅網覆,結黃金鈴鐸,隨風起鳴響,黃金華鬘爽。

一二

樓閣有綠窗,紅赤與黃色,幢柱結華鬘,紛紜諸色彩。

一三

白銀所造板,紅玉摩尼造,貓睛石所成,種種數百多。

一四

敷諸色美牀,柔展迦尸衣,欽婆羅黃麻,織錦支那絲,綿織與毛織,勝色諸外衣,一切種種覆,致意吾設敷。

一五

階上此彼處,貴寶飾尖屋,摩尼輝炬火,支撑確樹立。

一六

柱楹閃光輝,美哉黃金門,閻浮檀金色,堅材白銀造。

一七

連鎖幾多分,扉閂著色彩,左右多福瓶,蓮花插青紅。

一八

一切往昔佛,率諸僧弟子,世間真導師,形以色所造。

一九

佛率眾弟子,聖者入其門,黃金座椅上,聖者坐一群。

二〇

此世現住佛,無上世幾多,往昔有幾人,上昇於彼處。

二一

自存無能勝,幾百辟支佛,往昔彼等在,伴吾於彼處。

二二

天上或人間,眾多有劫樹,一切衣棄捨,吾今披三衣。

二三

種種美味物,飲食善調理,摩尼造耀輝,盛吾鉢行施。

二四

吾捧天上衣,彼等披淨衣,更有甜砂糖,油蜜與糖漿,美食心歡悅,彼等聖者群。

[P.3] 二五

居蜜如獅子,彼等入寶屋,高貴座褥上,暫為獅子臥。

二六

彼等從座起,正知跏坐,攝佛一切食,浸入定愉悅。

二七

或為示諸法,或享神足樂,或達神通境,耽於神通中,其數幾百千,復有弄姿者。

二八

諸佛問諸佛,執境一切智,甚深微妙事,彼等智慧悟。

二九

弟子問諸佛,諸佛問弟子,彼等互起問,相互作問答。

三〇

諸佛辟支佛,弟子與侍者,如斯耽愉悅,彼等樂樓閣。

三一

黃金白銀網,諸網相結造,真珠網圍繞,寶傘頭上罩。

三二

有布遮陽光,黃金五彩星,散花色彩美,一切掩頭頂。

三三

花束散其上,香束復輝映,衣束亦分撒,復以寶束飾。

三四

花美艷麗,更以良香薰,捺香五指印,黃金覆其上。

三五

四方有蓮池,紅蓮青蓮覆,蓮花粉紛飛,現出黃金姿。

三六

一切樹花開,沿邊繞樓閣,諸花自散敷,芳香注落上。

三七

彼處孔雀舞,天鵝演聖歌,迦陵頻迦鳥,處處鳥群歌。

三八

天鼓響四方,到處琵琶音,吹奏諸天樂,盡縈各樓閣。

[P.4] 三九

佛土或鐵圍,所居其上方,各具大光輝,寶成無裂罅。

四〇

建立黃金臺,燈明樹輝煌,其數上萬炬,依次皆並立。

四一

歌孃與彩女,舞踊天女群,種種舞台現,縈繞諸樓閣。

四二

須彌山頂上,山顛見樹梢,幢旛吾所樹,五種彩色美。

四三

天龍乾闥婆,諸神悉並臨,合掌示歸依,環繞諸樓閣。

四四

不問何善業,吾皆應所行,上昇於三天,身口意皆善。

四五

有想或無想,一切諸有情,吾所積福果,皆可獲分享。

四六

吾實為彼等,尋致與福果,彼等未留意,神至使得知。

四七

此世諸有情,因食故有生,美味由吾意,得獲一切食。

四八

吾意行布施,吾意持淨信,一切覺獨覺,供養勝弟子。

四九

依吾心所願,修行諸善業,捨棄此人身,吾上往三天。

五〇

天上與人界,吾知此二界,吾意所望果,他界吾不知。

五一

吾為神上首,吾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

五二

種種佳美食,珍寶亦不鮮,種種勝妙衣,由空現吾前。

五三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天食即現前。

五四

地山或空際,乃至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寶現吾前。

[P.5] 五五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香即現前。

五六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乘輿現吾前。

五七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華鬘現吾前。

五八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莊嚴具現前。

五九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童女來吾前。

六〇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糖蜜現吾前。

六一

地山與空際,或復水森處,吾掌一伸展,諸食現吾前。

六二

漂泊無財者,行人來乞者,澄得正覺者,吾行勝布施。

六三

岩山大震撼,轟動諸深山,此世吾成佛,神界普歡喜。

六四

此世有十方,運行無限際,無論何方位,佛國不知數。

六五

吾輝映光明,二道光運轉,彼處與其間,光焰大輝映。

六六

如此多世界,一切眾見吾,一切心歡樂,一切皆從吾。

六七

更發優美音,吾打不死鼓,彼處與其間,諸言傾耳聞。

六八

法雲以降雨,人皆成無漏,彼處雖劣者,亦達預流果。

六九

布施應施物,滿行戒無餘,出離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P.6] 七〇

質問賢者事,行無上精進,得忍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七一

真諦行加持,滿諦波羅蜜,得慈波羅蜜,到達無上悟。

七二

得不得樂苦,尊敬與不敬,到處皆平等,到達無上悟。

七三

見怠惰懷怖,見精進得安,勉勵行精進,此為諸佛教。

七四

見諍論懷怖,見不諍得安,親和共和合,此為諸佛教。

七五

見懈怠懷怖,見不懈得安,勵修八正道,此為諸佛教。

七六

多佛及羅漢,徧集咸來聚,對此佛羅漢,禮敬應歸命。

七七

諸佛不思議,佛法越思議,具有淨信者,果更不思議。

——如是世尊自己不斷修佛之行、為說諸佛之譬喻及諸法門。

[P.7] 二 辟支佛之譬喻

——諦聽辟支佛之譬喻——

佛住祇多森林中,鞞提訶牟尼那丹伽問彼:「世有辟支佛者耶?彼等緣何如是賢?」

是日一切智者佛,妙音說示阿難陀:「彼等奉事佛盡,未得解脫勝者說。

彼等賢者希厭離,雖無諸佛銳智慧,若有些少之所緣,彼等將達辟支位。

此世之中除吾外,實則無能較獨覺,彼大牟尼有住地,吾宜說明彼階境。

誠然自成偉大仙,記取諸佛之善言,些蜜希冀無上藥,心淨諸人傾耳聽。

幾多辟支佛來集,彼等其語如得悟,吾今繼傳其諸說,徑含過患離欲事。

[P.8]

愛欲諸事棄欲想,欲樂世界斷樂心,摒棄妄想克戰慄,彼等就地即得悟。

生者一切收拄杖,其中一人亦無惱,同情慈心深摯富,應如犀角獨步行。

生者一切收拄杖,其中一人亦無惱,不求子弟況求友,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〇

接觸生處有愛執,追逐愛執現苦趣,觀由受執生過患,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一

親者友者同情深,心為所執致失利,觀於親愛斯可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二

如蔓竹枝互錯綜,宛若妻子愛著強,如竹之梢無執者,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三

恰如森中無縛鹿,覓取餌食如意行,賢人善觀本具性,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四

友中糜集或住家,行旅共語乞機緣,善觀無貪本具性,應如犀角獨步行。

[P.9] 一五

友牛歡愉共遊戲,面對子等大愛著,起愛著者厭離別,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六

不論何方住四方,心常滿足無障礙,縱臨險境無恐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七

或為出家難融和,或為俗人有眷家,他人子等不措意,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八

俱毘陀羅樹葉斷,在家所持標幟除,勇者斷除家束縛,應如犀角獨步行。

一九

若得堅固之友情,彼得正生得賢友,戰勝一切諸危險,俱行正念彼歡喜。

二〇

不得堅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賢友,如王國土被征服,棄位獨行如龍象。

二一

友應讚諸德完具,應交同等之善友,如得斯友生無過,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二

鐵工之子運匠心,打造黃金二腕環,兩腕共同見相擊,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三

第二之者與吾共,戲論之言執著生,觀果畏怖於未來,應如犀角獨步行。

[P.10] 二四

愛欲艷麗甘美樂,幾多變形撥擾心,見諸愛欲有危險,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五

疽厄事為吾患,病苦毒箭為怖畏,見諸愛欲畏其果,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六

猶如寒暑與渴饑,及風陽光虻與蛇,克勝此等及一切,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七

巨大斑象肩負盛,猶如離卻彼象群,如己之意住林中,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八

雖然假得之解脫,善社交者無是處,日種之言深植心,應如犀角獨步行。

二九

摒棄牽強幾謬見,立於正道始得悟,常思自立吾生智,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〇

不貪渴愛不行詐,不犯惡德棄愚癡,不欲世界相比並,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一

邪惡之事思不利,迴避心惡之伴侶,勿交追惡放逸者,應如犀角獨步行。

[P.11] 三二

博識偉大持正法,親交友人富奇智,知利以之斷疑惑,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三

此世遊戲與愉樂,不索愛戀心不滿,遠避華美語真實,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四

父母妻子諸眷屬,財寶穀類緣者等,彼等諸愛皆棄捨,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五

執著於彼幸福尠,其處少味苦更多,識者辨彼毒之箭,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六

不論幾多破諸結,猶如河魚突破網,己燒之處火不返,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七

不動貪心目下垂,防制諸根須護意,〔怒火〕不燒無煩惱,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八

除去右家之標幟,如摘晝度樹之葉,身纏袈裟為出離,應如犀角獨步行。

三九

不貪諸味無煩擾,次第乞食不養他,於各家門心無執,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〇

心之五蓋棄無遺,一切煩惱除無餘,無執棄捨愛之罪,應如犀角獨步行。

[P.12] 四一

捨棄一切樂與苦,先去心中喜與憂,領會清靜無苦樂,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二

為得一義諦精進,行無懈怠心無執,具足體智勝精進,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三

勿棄獨居與禪思,常於諸法如法行,於三界中悟過患,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四

唯座滅愛常不懈,賢明正智聖教通,悟得正法聖道定,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五

聞聲不驚如獅子,以網難捕猶如風,泥水不污如蓮華,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六

獸王獅子牙堅強,恰如威服諸獸狀,遠離市集為住處,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七

慈悲喜捨〔四等心〕,解脫修行適機緣,世界眾生皆無礙,應如犀角獨步行。

四八

摒棄貪欲與瞋癡,不論破幾多諸結,臨命終時無恐怖,應如犀角獨步行。

[P.13] 四九

人為趨利多奔勞,不逐利養友難得,見己利者不清淨,應如犀角獨步行。

五〇

持戒清淨智亦淨,安靜覺醒唯專念,勝觀須達法分別,知達道支菩提分。

五一

修習勝者諸佛教,智慧與願如實相,賢者彼等非弟子,彼乃自存辟支佛。

五二

體會多法偉大法,統心渡越泛苦海,第一義諦心高揚,如彼獅子如犀角。

五三

入定鎮意鎮諸根,邊土眾生用深心,他世此世燃燈火,辟支佛等常利人。

五四

彼等人王除覆障,世界燈明固金輝,祛疑應受世尊敬,辟支佛等常利人。

五五

辟支佛等善言辭,人天界中諸人聞,如實聞法不愚行,彼等排徊諸苦界。

五六

辟支佛等善言辭,恰如少許甜蜜流,如實聞法勵行者,具足智慧悟真諦。」

[P.14] 五七

辟支佛等諸勝者,諷頌幾偈讚出離,人中獅子釋迦佛,如法領解為此說。

五八

此等數多辟支佛,為憐世人多變化,厭離執著增智慧,自存獅子佛為說。

[P.15] 三 長老之譬喻

——諦聽長老之譬喻——

一 舍利弗(鶖鷺子)

距雪山不遠,有藍博伽山,彼處是仙境,善造木葉菴。

岸平有小川,勝境心神寬,岸多美砂洲,處近吾菴居。

平坦無瓦礫,清爽無惡臭,近處小川流,裝點吾居境。

宮毘羅摩竭,有鰐亦有龜,彼處小河流,蜿仙境居。

波提那鮑薩,猛伽羅喜他,窪古拉樹蔓,廣點吾仙處。

河川兩岸邊,諸樹放花果,左右相垂覆,廣飾吾仙處。

菴婆蔻拉伽,提拉伽〔三樹〕,辛度瓦利他,波吒釐〔二樹〕,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旃簸迦尼帕,薩拉拉那伽,芬那迦樹花,啟他佳諸花,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阿奇姆達樹,更有阿輸迦,巴基民瑪拉,更有安蔻拉,頻毘伽拉樹,花開吾仙處。

[P.16] 一〇

啟他佳〔之花〕,坎達犁〔之花〕,台那斯利迦,克布迦〔之花〕,薰芳天上香,花開吾仙處。

一一

羯尼迦樹〔花〕,牙皂花樹〔花〕,阿薩那樹〔花〕,黑漆樹諸〔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一二

吉利芬那伽,芬那伽樹〔花〕,俱毘阮羅樹,諸樹盡開〔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一三

鬱陀羅樹〔花〕,庫達迦樹〔花〕,迦曇婆樹〔花〕,窪古拉樹〔花〕,薰芳天上香,廣飾吾仙處。

一四

依西姆茲迦,或阿羅迦樹,摩睹輪義樹,或者迦達梨,香水所滋育,樹果實纍纍。

一五

或有蓮花開,花絲伸出外,另有蓮蓓蕾,池中時開放。

一六

結實滿蓮蓬,蓮莖水中洗,辛伽提花葉,展敷裝飾池。

一七

菴婆之莖齎,般豆時婆迦,實高天上香,池中時開放。

一八

波提那鮑薩,猛伽羅喜他,瑪古拉魚群,爾時棲池中。

一九

宮毘羅與鰐,坦提茨伽瓦(水中動物),或有諸羅剎,或有奧加瓦(水中動物),阿奢伽拉蛇,時亦棲池中。

二〇

播羅縛多鳥,拉威漢薩鵝,拿第洽拉鵝,斫迦羅婆迦(鵝之一種),尚有拘耆羅,蘇伽與薩利,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二一

鴣鴣他佳鳥,庫利拉迦鳥,森林多鶴屬,笛音第巴鳥,蘇瓦波他鳥,來近於湖中。

[P.17] 二二

鵞鳥與蒼鷺,尚有諸孔雀,丹巴鶖拉迦,亦有拘耆羅,耆婆耆婆迦,更有桑婆迦,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二三

婆達喜薩鳥,更有諸梟鳥,鶚鷹數亦多,摩訶迦羅鳥,〔如斯諸眾鳥〕,來近湖中棲。

二四

野豬及斑鹿,豺狼數亦多,蘇伽波塔獸,又有羅喜迦,〔如斯眾獸類〕,來近湖邊棲。

二五

獅子與虎豹,熊狼與鬣狗,更有諸大象,發情三徵候,〔如斯眾獸類〕,來近湖邊棲。

二六

或猿緊那羅,林中常奔躍,山野諸獵夫,來近湖邊棲。

二七

鎮頭迦〔果樹〕,匹雅拉〔果樹〕,末度迦〔果樹〕,伽斯瑪利樹,長青頻結果,不遠吾仙處。

二八

蔲孫芭尼帕,薩拉拉三樹,長青頻結果,不遠吾仙處。

二九

或有訶梨勒,或有阿摩勒,菴婆與閻浮,更有毘醯勒,棗與胡桃樹,復有貝拉果。

三〇

或有阿魯拉,亦有伽藍芭,或有他卡拉,亦有毘拉莉,或有吉瓦迦,亦有薩哈迦,〔如斯眾多樹〕,不遠吾仙處。

三一

仙處之鄰邊,有池人造美,水澄清且冷,勝境心神清。

三二

生長鉢頭摩,亦生優鉢羅,分陀利迦生,曼陀羅華覆,如是等諸華,薰芳天上香。

三三

如斯一切具,林中花果實,造作樂仙境,彼時吾居住。

三四

有德守禁戒,常樂入禪思,果達五神通,苦行修樓脂。

三五

弟子二萬四,皆盡奉事吾,彼等婆羅門,門閥高榮譽。

三六

善觀吉凶相,亦知古傳說,語彙式典通,諸種文法明,問答解釋秀,通達法究竟。

[P.18] 三七

或為豫占術,或精觀相明,地上與地中,更亦觀空中,明確示先兆,是吾弟子等。

三八

少欲且賢善,食少而不貪,得不得滿足,常從吾身邊。

三九

樂禪於禪思,堅固心寂靜,所望無一物,常從吾身邊。

四〇

神通波羅蜜,乞食父祖地,堅固步虛空,常從吾身邊。

四一

緊閉六根門,無慾守諸根,堅志不應酬,近吾弟子難。

四二

宴坐結跏趺,起立則經行,修行常澈夜,近吾弟子難。

四三

愛色不執著,惡事亦不犯,愚者不為愚,近吾弟子難。

四四

為驗其神足,彼等常進行,強烈震大地,近於彼等難。

四五

彼等弟子樂,而樂於禪悅,採果閻浮洲,近吾弟子難。

四六

或至瞿耶尼,弗婆毘提訶,或行鬱單越,近吾弟子難。

四七

致佉梨在前,彼等尾隨後,二萬四千人,遮蔽空一面。

四八

聖火燃不燃,乳鉢持楊枝,諸食以岩碎,慣食如樹實。

四九

彼等行水浴,朝夕喜清潔,淋注於頭上,近吾弟子難。

五〇

腋毛爪伸長,頭穢齒成黃,唯有戒芳香,近吾弟子難。

[P.19] 五一

朝夕螺髻者,偉大行者集,得不得宣畢,爾時御空行。

五二

此等人去時,大地響震動,如羚羊皮響,諸神懷喜心。

五三

仙人等空翔,去此復往彼,委身己之力,彼等行隨意。

五四

彼等震動地,並行翔空際,偉大力無勝,如海動搖難。

五五

或就地經行,仙人如勢坐,亦或就攝食,近吾弟子難。

五六

彼等修慈行,望使諸物生,皆稱讚無我,無人輕彼等。

五七

如無畏獅王,威力猶象王,難近如虎豹,彼等來吾前。

五八

諸神咒術者,那伽乾闥婆,羅剎鳩槃荼,鬼魔陀那婆,更有迦樓羅,來近湖畔棲。

五九

荷擔一佉梨,身著美皮衣,空翔螺髻者,來近湖畔棲。

六〇

彼時身相應,相互致敬意,其數二萬四,竟無一咳音。

六一

彼等足並足,自制無聲響,凡近吾邊者,頂禮頭觸地。

六二

行者等心寂,弟子圍繞吾,吾住彼仙境,耽樂於禪思。

六三

仙者戒芳香,同於花芳香,樹樹實芳香,仙處徧馨芳。

六四

晝夜吾不知,吾遂無不快,吾勉弟子等,於吾愈愉悅。

六五

花開散其香,各各樹果香,滿溢天上香,仙處無限輝。

[P.20] 六六

由深定起來,精懃吾明智,荷擔一佉梨,行入森林中。

六七

卜兆與占夢,觀相更熟稔,爾時吾步行,誦念句真言。

六八

阿諾瑪達西,彼之佛世尊,世界為上首,人中之長者,愛孤等覺者,來到此雪山。

六九

慈悲彼牟尼,步入此雪山,人中之尤者,彼結跏趺坐。

七〇

吾見此覺者,光輝心神善,宛如青睡蓮,牟尼如火燃。

七一

光輝似燭臺,閃電雷雲間,我見世導師,如娑羅樹王。

七二

大雄之龍象,滅苦乃牟尼,人能見此佛,免除一切苦。

七三

吾見天中天,求瞻其身相:「彼為佛與否?吾見具眼者。」

七四

足有千輻輪,吾見此寶相,得見其輪相,判定為如來。

七五

爾時手執,四周吾清掃,採來八枝花,供養無上佛。

七六

供養漏盡佛,越渡瀑流佛,皮衣袒右肩,南無世導師。

七七

漏盡等正覺,依憑斯智慧,智慧吾為宣,請聞吾所言:

七八

「無量增自存,汝來濟此世,惟見汝姿形,先渡疑念流。

七九

生物之尊師,幡幢與木樁,依靠汝支拄,兩足之尊者。

八〇

以瓶可量海,能知其水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八一

秤盤置地上,雖能得承持,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P.21] 八二

綱指測空間,雖能知其量,一切知者智,不能知其量。

八三

一切大海水,所有諸大地,與佛智相較,不適比作譬。

八四

天上人間界,依汝智慧轉,汝為具眼者,懸掛智慧綱。

八五

以彼之智慧,可達最上悟,一切知者智,摧毀諸外道。」

八六

宣說幾偈竟,苦行修樓脂,敷展皮之衣,彼坐於地上。

八七

入於大海中,八萬由旬餘,聳高亦相同,被稱諸峰王。

八八

須彌山高聳,長幅亦相同,碎為微塵粉,十萬俱胝〔數〕。

八九

適用落叉〔數〕(十萬),可能數至盡,一切知者智,數不能盡量。

九〇

以彼細目網,若圍水中者,無論何生物,悉掛入網中。

九一

彼實如大雄,不問何外道,跳入茂密見,陷溺於執著。

九二

洞悉見一切,淨爾智慧故,彼等懸於網,汝不越網目(智慧)。

九三

爾時彼世尊,名聲高一切,彼由入定起,勝者眺四方。

九四

彼之牟尼佛,弟子尼薩巴,數十萬寂心,圍繞如彼者。

九五

漏盡得清淨,六通者圍繞,彼知佛之心,近世界導師。

九六

彼等空中立,以行右繞禮,合掌念南無,來臨佛陀前。

九七

阿諾瑪達西,牟尼彼世尊,世間居上首,人中之長者,比丘眾中坐,微笑彼勝者。

九八

婆留那侍者,徧袒衣右肩,頂禮知者仙,問訊世導師:

[P.22] 九九

「世尊!今以何因緣,尊師現微笑,誠如無緣故,若無現微笑。」

一〇〇

阿諾瑪達西,牟尼彼世尊,世間居上首,人中之長者,坐於眾當中,彼為語此偈:

一〇一

「以花供養吾,嘆不得智慧,吾為斯者頌,傾耳聽吾言。」

一〇二

聞知佛言語,諸神皆來集,聽聞佛正法,親近正覺尊。

一〇三

住於十世界,威力優神群,聽聞佛正法,親近正覺尊。

一〇四

「象馬車諸兵,步兵共四軍,皆常圍繞彼,供養佛果報。

一〇五

具六萬樂器,更有美飾鼓,常侍彼左右,供養佛果報。

一〇六

一萬六千女,盛粧婦人等,美衣美飾具,耳結摩尼環。

一〇七

微笑長柳眉,臀細腰女,皆常圍繞彼,供養佛果報。

一〇八

其間十萬劫,樂於神世界,千度為神王,統理神世界。

一〇九

千度於此國,成為轉輪王,廣統諸國土,不能盡其量。

一一〇

迨至最後生,應生於人間,彼婆羅門女,孕育舍利胎。

一一一

依其母名姓,得知為男性,其名舍利弗,銳利智慧者。

一一二

八十俱胝財,捨棄成無物,出家求寂靜,彷徨此地上。

一一三

計彼無量劫,出生蔗王族,呼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一一四

彼師法後嗣,法子由法生,其名舍利弗,第一佛弟子。

[P.23] 一一五

婆儗儸恆伽,雪山〔水源〕量,為滿彼大海,注流入海中。

一一六

如實舍利弗,能具三通者,達於究竟智,彌滿諸生物。

一一七

雪山及諸海,更與大海較,算數不能盡,彼處砂數多。

一一八

徧數無有餘,其數亦能盡,舍利弗智慧,數算無際限。

一一九

適用〔數〕落叉,恆河沙可盡,舍利弗智慧,徧數無際限。

一二〇

〔海神〕揚其波,數算不能盡,如實舍利弗,智慧無限際。

一二一

釋迦族之長,無上等覺者,喜彼之瞿曇,達於究竟智,〔佛之大弟子〕,智慧屬第一。

一二二

釋迦族之子,依法轉法輪,倣此正轉時,普降正法雨。

一二三

釋迦族之長,瞿曇皆熟知,比丘眾中坐,置彼於上席。」

一二四

阿諾瑪達西,奉侍為吾師,吾實盡所事,盡吾所事畢,不問於何處,能為波羅蜜。

一二五

積業無量劫,此處示其果,吾脫箭疾之,以滅吾煩惱。

一二六

涅槃無限制,吾求不動道,尋檢諸異徒,幾生吾流轉。

一二七

恰似有病者,應尋適藥草,為令其病癒,搜索森林中。

一二八

涅槃無制限,吾求不死道,撒散五百金,出家為仙人。

一二九

頭梳螺髻荷,吾著皮上衣,神通得究竟,吾行梵天界。

[P.24] 一三〇

且置聖者教,異徒非覺者,任何覺智者,能解勝者教。

一三一

希財物無益,爾時吾〔沉思〕,尋索無所限,徘徊隨異徒。

一三二

恰如索髓人,切破羊角樵,彼為無髓樹,其處不見髓。

一三三

如世異徒群,有種種異見,非限制彼等,羊角樵無髓。

一三四

迨至最後生,吾為婆羅門,棄財百俱胝,出家無家者。

——第一誦品——

一三五

殊勝聖學書,亦通三吠陀,刪闍耶淨者,吾住於其邊。

一三六

大雄爾弟子,其名阿說示,威嚴難親近,爾時彼乞食。

一三七

見彼智慧具,聖者沐聖智,大龍心寂靜,恰似蓮華開。

一三八

清意攝諸根,氣高如雄牛,吾見心思慕:「此是阿羅漢。」

一三九

「意樂身形美,彼行善自制,鍊最上克己,彼見不死人。

一四〇

為滿心意足,吾問最上義,吾問彼應語,爾時吾再問。」

一四一

彼人行乞食,吾行隨其後,應問不死道,念得此機會。

一四二

彼至道當中,行近吾發問:「賢者姓為何,汝身隨從誰?」

一四三

被問如獅子,無怖彼說言:「佛出於此世,從彼為弟子。」

[P.25] 一四四

「如何大名聲,可肖大雄者,佛教與其法,敬請為吾說。」

一四五

被問之所說,深奧微妙道,滅卻渴愛箭,除去一切苦。

一四六

「諸法因緣生,如來說其因,諸法由緣滅,大沙門斯說。」

一四七

說明吾此問,而得第一果,吾聞勝者教,無穢亦無垢。

一四八

吾聞聖者言,吾見無上法,吾浸此正法,稱唱如次偈:

一四九

「若彼為真法,往昔那由他,多劫不得見,今得無憂道。」

一五〇

然吾索諸法,徘徊隨異徒,今吾達目的,不應懈怠時。

一五一

說示不動道,吾得喜滿足,吾尋摯愛友,吾行往仙處。

一五二

遙見識吾來,吾友學識深,〔此友〕具威儀,彼語如次言:

一五三

「顏淨眼清爽,見而如聖者,爾己得不死,涅槃不動道。

一五四

美姿汝今來,如無妄念者,鍊最上克己,心靜婆羅門。」

一五五

「吾得不死法,除去憂悲箭,爾欲得此法,吾等往佛前。」

一五六

誠然學識深,吾諾彼友言,〔相互〕手執手,往赴尊師前:

一五七

「釋迦族聖子,吾等來汝邊,蒙教出家法,吾等住無漏。

一五八

彼名拘離多,具過人智慧,具有神通秀,相攜輝弘教。

[P.26] 一五九

吾意不得遂,徘徊隨異徒,今得見爾師,吾意心滿足。

一六〇

地上生諸樹,季節到花開,薰芳天上香,生物皆歡悅。

一六一

如實大雄者,釋迦族聖子,吾立於汝教,應綻放盛季。

一六二

應開解脫花,精進脫輪迴,令得解脫花,萬物皆欣悅。

一六三

佛國有限人,偉大唯牟尼,具眼者汝子,智慧世無雙。

一六四

從爾弟子等,自制學行深,鍊最上克己,常圍繞爾前。

一六五

賢者喜禪思,寂靜心安寧,聖者具智慧,常圍繞爾前。

一六六

少欲賢堅固,食少心不貪,滿足得不得,常圍繞爾前。

一六七

空閑喜頭陀,粗衣耽禪思,賢者樂孤獨,常圍繞爾前。

一六八

勵行正道者,立於道果者,得成學處者,已得道果者,願最高義者,常圍繞爾前。

一六九

預流無垢者,及得一來果,不還阿羅漢,常圍繞爾前。

一七〇

善修七念處,喜修覺支者,數多弟子等,常圍繞爾前。

一七一

殊勝神足通,喜修靜慮者,勵行正道者,常圍繞爾前。

一七二

三明六通者,神通波羅蜜,滿智波羅蜜,常圍繞爾前。

一七三

如斯爾大雄,學深弟子等,難有近威嚴,常圍繞爾前。

一七四

想念積深行,弟子等圍繞,無怖如獸王,爾光如明月。

一七五

多羅尼魯樹,地上茂密長,伸展至極限,始示其果實。

[P.27] 一七六

釋迦族聖子,爾為高名人(爾與其地等),凡從汝教者,並得不死道。

一七七

薩羅沙縛底,羌達巴基河,印度恒伽河,舍牟浮摩企。

一七八

此等河所流,大海皆納受,捨去前之名,悉皆名為海。

一七九

如實在汝邊,四階級出家,捨去前所名,皆稱名佛子。

一八〇

恰如月徧照,運行天空上,凡此諸星群,如月輝最勝。

一八一

大雄汝如此,神人所圍繞,統領佛之國,爾常現光輝。

一八二

深淵起巨波,不能越岸行,凡雖觸其岸,紛碎而散去。

一八三

外道實如是,種種多異見,希冀了解法,不得適牟尼。

一八四

反論具眼者,縱令汝達彼,汝近彼等邊,即為被擊碎。

一八五

如在水生長,數多拘物頭,曼陀羅花朶,水污入泥淖。

一八六

多人實如是,來此世生育,如拘物頭泥,欲怒所煩惱。

一八七

恰如鉢頭摩,生育水當中,污泥不能染,花絲透清香。

一八八

大雄汝如是,此世大牟尼,如水鉢頭摩,不為世污染。

一八九

如藍瑪迦月,盛開水草花,無月勝此月,花開好季節。

[P.28] 一九〇

釋族子如是,汝開解脫花,水生鉢頭摩,無勝爾教者。

一九一

娑羅樹王花,滿溢天上香,娑羅樹圍繞,娑羅樹王輝。

一九二

大雄汝如是,佛智慧花開,比丘眾圍繞,如彼樹王輝。

一九三

多岩彼雪山,似生藥之物,龍與阿修羅,諸神棲其處。

一九四

大雄亦如是,猶如生藥物,彼等有三明,亦有六通者,充滿〔彼等中〕,神通波羅蜜。

一九五

大雄依慈悲,彼等被汝諭,常浴法愉悅,安住於汝教。

一九六

恰如獸王獅,走出其棲居,四方巡眺望,三度舉吼聲。

一九七

獸王之吼聲,驚倒諸獸類,生為獸類尊,常使獸驚懼。

一九八

大雄爾之吼,震撼此大地,開覺者等覺,惡魔眾戰慄。

一九九

大牟尼爾吼,異徒皆戰慄,如獸怖獸王,如鴉軍之迷。

二〇〇

此世統眾者,大呼為眾師,繼紹承其法,向眾廣宣說。

二〇一

然爾大雄者,得悟正諸諦,覺已十四日,不向情說法。

二〇二

意志正偏向,了解諸業果,汝知人機根,聲轟如雷雲。

二〇三

洽卡瓦拉山,世界人群坐,彼抱各異見,求汝為解疑。

[P.29] 二〇四

心知一切人,巧喻汝牟尼,唯說一問答,生物之疑解。

二〇五

四方四維者,世界此地滿,彼等皆合掌,頌世界導師。

二〇六

彼等永稱頌,讚歎幾頌歌,『無術尋知量,如來不可量。』

二〇七

恰如依己力,頌此大勝者,常讚幾億劫,斯讚實如斯。

二〇八

不問神與人,有諸學深者,滿足若誘汝,遂應得破滅。

二〇九

釋迦族聖子,高名立汝教,滿智波羅蜜,安住於無漏。

二一〇

摧擊異道等,吾轉聖者教,釋迦族聖子,今日吾法將。

二一一

汝此為吾說,業果不知數,巧如射疾箭,斷去吾煩惱。」

二一二

恰有人不問,頭上常荷物,苦於其所負,負荷重之故。

二一三

常為三火燒,生生吾流轉,吾負生存荷,恰如舉山岳。

二一四

負荷既取去,由吾除去生,釋迦族聖子,一切教吾為。

二一五

只要佛國人,除釋迦族長,智慧吾第一,無有等吾者。

二一六

靜慮甚殊勝,神足波羅蜜,今日遂吾欲,〔隨意〕善化友。

[P.30] 二一七

修九次第定,大牟尼通曉,彼對吾說教,滅除吾臥牀。

二一八

清淨有天眼,淨慮吾殊勝,從正道精進,吾樂修覺支。

二一九

弟子得通達,一切吾得為,除世之導師,不見等吾者。

二二〇

吾善等至律,疾得禪解脫,樂修七覺支,成就聲聞德。

二二一

得達聲聞德,恭敬最上尊,心常幾梵行,以淨信涵容。

二二二

如拔毒之蛇,如去角之牛,無些許慢心,敬意以近眾。

二二三

若為有形者,吾智遇富主,阿諾瑪達西,頌彼智果報。

二二四

釋迦族聖子,蒞世轉法輪,吾今行正轉,頌彼智果報。

二二五

吾於任何時,意怠無氣力,少聞斯不行,何處皆不俱。

二二六

聰明與多聞,守身正諸戒,具有寂靜心,吾立於眾首。

二二七

來集此處人,吾謂「皆幸福」,「少欲心滿足,樂禪常禪思。」

[P.31] 二二八

最初吾得見,無垢亦無穢,吾師彼雄者,佛子阿說示。

二二九

今日因彼故,吾為法將軍,無論於何處,充滿波羅蜜,吾今得無漏,而住於無漏。

二三〇

佛子阿說示,亦嘗為吾師,何彼居方所,吾頭常向住。

二三一

瞿曇釋族長,常憶吾所業,令坐比丘中,賜座據上席。

二三二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所教。如斯舍利弗長老唱此等之偈已。

二 摩訶目犍連(大採菽)

阿諾瑪達西,彼之佛世尊,世界之上首,人中之長者,神群常隨彼,住於雪山中。

爾時吾之名,龍王婆留那,隨欲變身形,吾棲大水中。

捨眾之集居,吾具諸樂器,彼時天女等,圍繞佛吹奏。

諸多樂器鳴,神等亦吹奏,聆聞兩音色,佛亦得醒覺。

邀請正覺尊,吾行己世界,而為佛設座,時至吾告說。

漏盡人幾千,來世導師前,諸方光輝映,接近吾世界。

[P.32]

大雄就寶座,人長天中天,比丘眾飲食,爾時吾滿足。

大雄自存人,致謝最上者,比丘眾中坐,宣唱次諸偈:

「供養諸僧眾,引導世間佛,依其清淨心,彼往神世界。

一〇

七十有七度,統領神世界,住於大地上,統領八百度。

一一

五十有五度,為作轉輪王,彼生於其間,富多數難量。

一二

彼時無量劫,出生甘蔗族,彼姓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一三

彼由地獄歿,爾時生人間,名喚拘離多,婆羅門族者。

一四

善根所迫故,其後彼出家,瞿曇世尊前,為第二弟子。

一五

力優意志堅,神通達究竟,正知凡諸漏,無漏證涅槃。」

一六

為持惡友故,亦為壓貪愛,因而起惡心,殺父與殺母。

一七

地獄與人間,皆為吾生處,為持惡業人,吾頭被切斷。

一八

此為吾最後,今立最後生,如斯吾死時,亦復仍如是。

一九

孤獨吾浸居,吾喜修靜慮,正知凡諸漏,吾住於無漏。

二〇

更深復更厚,此地亦難滅,吾搖動拇指,神通得究竟。

二一

吾無高慢執,慢心些許無,沙彌等僧眾,吾不失敬心。

二二

吾勉勵業行,由此無量劫,吾達如上域,直至諸漏滅。

[P.33] 二三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之教。

——如是尊者摩訶目犍連長老稱唱此等偈。

三 摩訶迦葉(大飲光)

巴多穆塔拉,如是人中佛,世界之上首,救主入涅槃,諸人歡愉悅,供養為師尊。

彼等畏怖生,吾則且喜生,親族知己集,吾說如次語:「大雄今涅槃,吾等盡供養。」

彼等皆首肯,吾愈生笑意,供養救主佛,吾等得積福。

備置高價供,高立達百肘,宮殿聳立空,一百五十肘。

多羅樹耀彩,備高貴供品,淨化己之心,無上支提供。

娑羅樹王花,如空燃火焰,支提四方輝,猶如帝釋杖。

人人心清淨,吾為諸多善,憶先世所業,吾生三天上。

[P.34]

吾立神車上,繫馬千頭曳,吾居所高聳,聳立達七層。

其數千樓閣,一切黃金造,己光輝映處,照耀達諸方。

一〇

赤玉之尖塔,數多聳〔雲霄〕,其塔放光輝,徧照於四方。

一一

樓閣建造美,生來依福業,光輝摩尼造,周邊及十方。

一二

映顯此等物,光輝甚廣大,凌駕一切神,福業之果報。

一三

六十劫往昔,吾為轉輪王,四海盡平夷,吾住於地上。

一四

而今此賢劫,己所業已滿,吾具偉大力,三十度輪王。

一五

具足七種寶,吾為四洲長,吾住居彼處,聳如帝釋杖。

一六

長度二十四,廣十二由旬,都城藍瑪迦,城壁城門堅。

一七

恰如三天都,五百由旬長,廣幅為其半,為數多神居。

一八

如針於針筒,共二十五根,爾時針筒滿,相互為碰撞。

一九

實如吾都城,象馬車滿盈,爾時人充滿,無上之都城。

二〇

彼處飲且食,吾再生天上,最後吾之生,依家世幸福。

[P.35] 二一

生婆羅門族,積有數多寶,八十俱胝金,捨去吾出家。

二二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摩訶迦葉長老宣唱此等偈。

四 阿那律陀(無滅)

世間之上首,人中之長者,須彌陀佛陀,住處近吾居,吾見〔此佛陀〕,世界之導師。

親近須彌陀,導世等覺者,合掌禮恭敬,吾請殊勝佛。

大雄慈愛深,世人之長者,樹下蔭禪思,吾施爾燈明。

斯言我自存,賢者示首肯,爾時吾穿樹,結成受燈臺。

燈心施千個,世界有緣佛,燈明七日間,燃而後止燃。

依此得心淨,然而依心願,捨去人身後,吾生於天宮。

當吾生天後,見有美造柱,輝映無邊處,施燈明果報。

[P.36]

爾時吾輝煌,四方一由旬,吾勝一切神,施燈明果報。

吾統諸神國,神王三十劫,無人輕蔑吾,施燈明果報。

一〇

吾為轉輪王,二十八度過,爾時吾晝夜,澈見一由旬。

一一

吾立尊師教,智見千世界,吾今得天眼,施燈明果報。

一二

三萬劫之昔,有須彌陀佛,吾供施燈明,更以清淨心。

一三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那律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五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滿慈子)

聖學書殊勝,通達三吠陀,受弟子尊敬,吾得近至人。

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間解,彼為大牟尼,堪受人供養,說法甚簡潔,為吾宣示業。

其法吾聽已,厚敬禮尊師,至誠合兩掌,站立指南方。

吾聽簡潔法,詳細為說教,所說言於耳,大眾弟子喜。

彼等排異見,持淨心對佛,如吾詳細說,亦猶簡潔說。

[P.37]

吾論事清淨,阿毘曇先導,令一切者知,吾住於無漏。

五百劫之昔,四人為善說,具足七種寶,彼為四洲長(四大洲)。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亦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六 優波離

漢薩瓦提市,吾名蘇伽陀,生為婆羅門,八十俱胝財,數多寶之財,以及諸穀類。

聖學書殊勝,亦通三吠陀,觀相如是語,通曉正法者。

時一遊行者,結髻之出家,瞿曇佛弟子,彼苦行者等。

名高婆羅門,彼等圍繞吾,眾人供養吾,吾不供他人。

爾時吾高慢,不見值供養,勝者未出世,亦未言有佛。

漫長晝夜過,有世尊導師,除去一切闇,出世具眼者。

其教行化處,擴展眾人知,爾時佛來近,其市名鵞鳥。

[P.38]

彼佛近他人,說法具眼者,周圍一由旬,隨眾多無限。

行者蘇難陀,苦行受人敬,爾時隨佛眾,以諸花覆彼。

一〇

美花曼陀婆,佛為說四諦,十萬俱胝人,皆得法樞要。

一一

七日之晝夜,法雨降不止,及至第八日,勝稱蘇難陀。

一二

神世及人世,生生為流轉,流轉幾世界,勝於一切者。

一三

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姓氏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一四

彼師法後嗣,從法生法子,彌多羅尼子,尊師之弟子。

一五

爾時佛世尊,稱讚蘇難陀,常語一切人,顯示己之力。

一六

時人皆合掌,南無蘇難陀,向佛盡奉事,己索應行道。

一七

吾聞牟尼言,吾心浮泛思,如得見瞿曇,吾將盡奉事。

一八

如是吾心思,思考吾應為:「吾應為吾業,無上植福田。」

一九

一切稱歌讚,歌讚佛之教,比丘於精律,吾將望其位。

二〇

無限吾財寶,似海難搖動,吾以此財寶,為佛建伽藍。

二一

蘇巴那伽藍,建立於市前,吾費十萬金,吾造此伽藍。

[P.39] 二二

殿堂與樓閣,更有曼陀婆,禪窟修業處,亦作經行處,〔吾費十萬金〕,吾造此伽藍。

二三

溫室與火室,圍繞以水濠,吾造諸浴室,施比丘僧伽。

二四

小臺大座椅,食物與容器,伽藍之藥草,此等吾皆施。

二五

彼處備守護,吾造堅牆垣,如斯靜心者,修行無惱亂。

二六

吾以十萬金,造彼僧伽藍,完成止住處,吾禮佛世尊。

二七

「吾建伽藍畢,聖者請接受,贈與大雄者,具眼者請受。」

二八

巴多穆塔拉,善逝世間解,知吾意導師,受此尊貴供。

二九

一切知者佛,吾知大仙受,準備美食物,告彼今食時。

三〇

如是告知已,導師率弟子,漏盡之千人,近至其伽藍。

三一

吾知當坐時,滿足以飲食,食事終了後,吾說次言語:

三二

「購以十萬金,建此宏壯閣,伽藍蘇巴那,恭請聖者受。

三三

布施此伽藍,純依吾心願,生生吾流轉,望能達所願。」

三四

造此美伽藍,請彼佛容受,比丘眾中坐,宣示次言語:

三五

「造此美伽藍,若以施佛者,吾將稱讚彼,傾耳聽吾說。

[P.40] 三六

象馬與車兵,更有徒步兵(四軍),如斯常圍繞,施伽藍果報。

三七

六萬之樂器,又有美飾鼓,如斯常圍繞,施伽藍報果。

三八

八萬六千女,美飾婦人等,美衣與飾具,結摩尼耳環。

三九

微笑長柳眉,細腰臀形美,如斯常圍繞,施伽藍果報。

四〇

三萬劫之間,樂享神世界,千度為神王,統領神世界。

四一

依此達神王,彼得獲一切,享樂無缺憾,統領神世界。

四二

千度生此國,成為轉輪王,此量不能盡,統治廣大國。

四三

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姓氏稱瞿曇,出世為尊師。

四四

彼師法後嗣,從法生法子,其名優波離,尊師之弟子,

四五

於律達究竟,無論處非處,憶持勝者教,彼住於無漏。

四六

釋迦族之長,此等皆熟知,比丘眾中坐,置彼最高位。」

四七

爾來無量歲,希求爾聖教,今達吾目的,斷除一切縛。

四八

恰如樁男,為王刑杖脅,只望得逃脫,忘見此木樁。

四九

大雄吾如是,為有杖所脅,被業樁所,苦惱欲之痛。

五〇

依此三火燒,不見有之喜,如受刑杖者,尋索逃生路。

[P.41] 五一

恰如服毒男,為其毒所苦滅,毒之方法,即時索取藥。

五二

速索滅毒藥,彼即發現藥,為彼脫毒故,飲之可平安。

五三

大雄吾如是,吾如中毒人,無明所苦故,吾索教法藥。

五四

因索法之藥,吾見釋迦教,勝殊一切藥,滅一切欲箭。

五五

吾飲法之藥,消除一切毒,不老亦不死,寂靜見涅槃。

五六

恰如鬼惱人,苦於為鬼捉,茲為逃脫鬼,尋求驅鬼師。

五七

尋索彼速見,通驅鬼術者,彼既為鬼苦,滅鬼連根除。

五八

大雄吾如是,愚魅捕所苦,茲為逃愚闇,尋求智慧界。

五九

吾見釋迦佛,彼除煩惱闇,為吾除愚闇,即如驅鬼師。

六〇

吾斷輪迴流,吾亦止愛流,如驅鬼除根,滅除一切有。

六一

恰如金翅鳥,食蛇飛衝下,彼於大海周,攪亂百由旬。

六二

彼既捕執蛇,頭下使其苦,彼鳥如斯欲,執蛇飛將去。

六三

大雄吾如是,強如金翅鳥,求彼無為法,洗去數多罪。

六四

於無上寂處,吾見最勝法,吾往其所執,如執蛇金鳥。

六五

阿薩瓦提草,美蔓草林生,此草過千歲,只生一果實。

[P.42] 六六

其實難成故,諸神皆崇愛,如斯諸神喜,最上之蔓草。

六七

爾經十萬劫,吾禮尊聖者,朝夕念南無,如神愛蔓草。

六八

跪拜非不毛,南無不徒空,雖遙吾亦去,剎那亦不失。

六九

吾雖探此有,不見有再生,解脫不執著,吾往心寧靜。

七〇

恰如稱蓮〔草〕,花放以陽光,大雄吾如是,花放因佛光。

七一

恰如鶴鳥胎,常不見雄鳥,雷雲轟作時,其鳥常受胎。

七二

只要雷不轟,其鳥久保胎,雷雨降臨時,彼如脫重荷。

七三

巴多穆塔佛,法之雷雲鳴,依其法雲音,吾孕法胎兒。

七四

歷經十萬劫,福胎常寄宿,雷雲法不鳴,重荷不得脫。

七五

釋迦樂法雲,迦維羅衛城,時爾使其鳴,吾得脫重荷。

七六

彼空無相法,非欲求住法,四種沙門果,一切吾解明。

——第二誦品——

七七

爾來無量歲,希求聖者教,吾今達目的,見無上寂處。

[P.43] 七八

吾達律究竟,歌讚如仙者,尊教吾憶持,無有等吾者。

七九

於律及犍度,三斷或五戒,言詞與文字,其處吾無疑。

八〇

懲戒或贖罪,處非處通達,求宥與復歸,一切處究竟。

八一

於律及犍度,吾立脚其上,由其二解明,依真髓可解。

八二

精巧於辭詞,通曉義無義,無有不知者,殊勝師之教。

八三

釋迦聖子教,吾今為法官,一切懷疑解,斷除諸疑念。

八四

詞句與疊句,言辭與文字,或窮極因緣,一切吾通曉。

八五

彼如有力王,平夷苦他者,占戰彼獲勝,於彼造市鎮。

八六

或城與壁濠,乃及柱樓門,種種之望樓,造作多市鎮。

八七

廣場交路園,區劃好市場,法庭決利害,更作大會堂。

八八

是為打倒敵,知敵和不和,軍勢守護王,置彼將軍位。

八九

其為守護財,護財善巧者,吾不失此財,置彼護財位。

九〇

希乞王繁榮,若王所愛者,斯友應治理,賦與管國事。

九一

生起諸兆相,通達吉凶相,聖學書殊勝,置彼司祭官。

[P.44] 九二

具斯諸部分,稱彼剎帝利,難覆如輪王,人人常擁護。

九三

大雄汝如是,剎帝利破敵,天界與人界,人咸稱法王。

九四

外道與惡魔,夷平諸魔軍,打破彼黑闇,於此造法市。

九五

彼處戒城壁,樓門汝智慧,賢者!信為其支柱,汝護禁戒門。

九六

念處市望樓,聖者!智慧為廣場,神足交路園,美造法街路。

九七

彼之修多羅,毘曇毘奈耶,九分佛聖言,此即汝法堂。

九八

空法無相法,無欲求梵住,無欲即苦滅,此等汝法殿。

九九

智慧居第一,更精於辯說,稱舍利弗者,正法之將軍。

一〇〇

通曉人死生,神通得究竟,名稱拘離多,汝之司祭官。

一〇一

憶持古傳統,力壯大難近,勝德頭陀者,汝之司法官。

一〇二

憶持法多聞,諷誦一切教,名稱阿難陀,汝法護持者。

一〇三

超越此一切,世尊汝望吾,於律任智者,授吾以法庭。

一〇四

佛子不論誰,對律有發問,於彼不考慮,其義吾說明。

一〇五

只要佛國人,除彼大牟尼,於律無如吾,豈有更勝者。

[P.45] 一〇六

比丘眾中坐,瞿曇如是說:「於律於犍度,無如優波離。

一〇七

其中尊師教,佛說有九分,凡於律所說,見律根本者。」

一〇八

釋族長瞿曇,常憶吾所業,比丘眾中坐,置吾於最高。

一〇九

爾來十萬劫,吾達此地位,今吾達目的,吾於律究竟。

一一〇

吾本釋迦族,喜為理髮師,吾捨族姓去,為彼大仙子。

一一一

往昔第二劫,安伽薩王出,名高力無限,護國為大富。

一一二

生為彼王子,名喚羌達那,剎帝利世家,名望恃財富。

一一三

十萬象之群,發情三徵候,一切莊嚴飾,常此圍繞吾。

一一四

軍勢共行進,吾思往御苑,乘象錫利佳,爾時出市行。

一一五

善攝六根門,具足諸正行,覺者提瓦拉,由彼來吾方。

一一六

策行錫利佳,爾時吾犯佛,如斯象發怒,遂不揚其足。

一一七

見象意不快,吾向佛發怒,惱煩正覺尊,吾向御苑進。

一一八

彼處不見愉,恰如頭燃燒,吾為熱燃故,如捧供之魚。

[P.46] 一一九

此地達海邊,不見如吾燃,吾往父之前,向彼語次言:

一二〇

「恰如興怒蛇,又如到火窟,如醉大牙象,吾犯自存佛。

一二一

可畏偉勝者,吾有犯覺者,吾請牟尼恕,吾等失市鎮。

一二二

若彼自制者,吾不得彼意,不過第七日,王國將破滅。

一二三

彼蘇美伽拉,拘舍悉伽瓦,薩多迦犯罪,軍遂墮惡趣。

一二四

自制行梵行,仙者等怒時,天界與大海,諸山共破滅。」

一二五

三千由旬間,吾將集諸人,請饒恕罪過,吾近自存佛。

一二六

清髮衣新衣,諸人皆合掌,投身佛足邊,吾述如次言:

一二七

「大雄請恕我。」諸人皆求願:「使吾等去熱,切勿亡此國。

一二八

一切神與人,羅剎陀那婆,彼以鐵造斧,可常裂吾頭。」

一二九

「火不止水上,岩上種不生,藥上無毒虫,佛不生起怒。

一三〇

恰如地不搖,如海不可量,如虛空無際,斯佛不攪亂。

一三一

大雄常恕人,行者常堪忍,恕人堪忍者,無有敢報仇。」

一三二

正覺聞斯語,為吾等除熱,數多人之前,爾時騰空際。

[P.47] 一三三

吾因其業故,下墮卑賤層,行越此生涯,吾入無畏市。

一三四

爾時吾雖燃,對此善忍耐,吾得佛之恕,為吾除其熱。

一三五

今日吾復然,三惡之火燃,消我三惡火,使吾至寂靜。

一三六

若有人借耳,吾言請傾聽,吾觀如其道,向汝說真義。

一三七

離彼自存人,安定寂靜者,吾今以其業,來生卑賤胎。

一三八

汝勿失剎那,過則人嘆惜,剎那既與汝,勤修理想地。

一三九

或人有下劑,或人有吐藥,或人猛毒蛇,或人有良藥。

一四〇

下劑履聖道,吐藥立聖果,良藥得果者,索得福田人。

一四一

教人持敵意,恰似猛毒蛇,毒蛇齧毒者,其人被燒盡。

一四二

其猛毒立刻,破滅彼生命,教持敵意者,燃燒俱胝劫。

一四三

忍辱與無害,以慈心持戒,不持敵意者,彼渡人天界。

一四四

不執得不得,不執敬有無,等大地等佛,於彼無敬意。

一四五

提婆達多輩,鴦窟摩羅賊,達那羅睺羅,牟尼為平等。

[P.48] 一四六

對之無嫌惡,對彼無怒心,親子與惡徒,佛皆為平等。

一四七

路上見袈裟,塗糞被摒棄,合掌於頭上,應禮仙者幢。

一四八

過去與現在,未來出佛等,此幢為清淨,南無向彼等。

一四九

教令毗奈耶,吾心應憶持,南無毘奈耶,安住不論時。

一五〇

棲居毘奈耶,為吾經行處,生活之法則,亦為吾主食。

一五一

毘尼達究竟,亦通寂靜心,此之優波離,禮拜尊師足。

一五二

由村復至村,徘徊街至街,法之正覺尊,南無其法性。

一五三

煩惱被燒盡,除去諸有結,消滅一切漏,今吾無後有。

一五四

吾實今善來,於殊勝佛前,吾此得三明,履行佛之教。

一五五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證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優波離長老宣唱此等偈。

七 阿若憍陳如(了本際)

巴多穆塔拉,到達佛地佛,世間居上首,導師吾初見。

一切諸夜叉,菩提樹下集,彼等合掌拜,圍繞正覺尊。

[P.49]

一切諸神喜,交飛於虛空:「今逢佛出世,除去世間闇。」

彼等喜笑聲,〔虛空〕轟大響,「等正覺教法,滅去吾煩惱。」

諸神以威嚴,吾知其語言,心之雀躍喜,吾供最初食。

彼無上世尊,了知吾心意,神之眾中坐,宣說如次偈:

「出離經七日,吾得無上覺,護持梵行者,此吾最初食。

由兜率來此,向吾獻供食,彼者稱讚吾,傾耳聽吾言:

三萬劫中間,統理神世界,彼勝一切神,住於三天上。

一〇

後由神國沒,彼生於人間,千度轉輪王,統御彼國疆。

一一

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為瞿曇稱姓,出世為尊師。

一二

時沒於三天,彼生於人間,棄家往出家,彼住共六年。

一三

由彼第七年,佛為說真理,時名憍陳如,最初彼開悟。」

一四

棄世效出離,吾今為努力,為滅諸煩惱,出家成無家。

一五

人天一切知,唯彼親近佛,鹿林為吾說,叩不死法鼓。

一六

吾今得無上,不死寂靜道,諸漏皆正知,吾住於無漏。

[P.50] 一七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若憍陳如長老宣唱此等偈。

八 賓頭盧頗羅墮誓

巴多穆塔拉,最上自存佛,彼於雪山前,其時住心峰。

於彼現四足,獸王無畏形,耳聞吾吼聲,諸人皆驚懼。

吾採美蓮華,吾近人中長,佛由靜慮起,吾表尊敬意。

南無四方位,南無佛至人,己心得淨化,吾發獅吼聲。

善逝世間解,接受人尊供,坐於己座上,宣說如次偈。

知佛所述言,一切諸神集:「言說之尤者,吾等來聽法。」

諸神喜歡笑,於世導師前,牟尼見一切,稱讚吾吼聲:

「施此美蓮華,舉此獅子吼,吾稱讚彼者,吾言傾耳聽。」

從此八劫後,彼為轉輪王,具足七種寶,尊為四州長。

一〇

六十四方地,彼為總君王,其名鉢頭摩,大力轉輪王。

[P.51] 一一

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一二

佛言宣述時,彼為婆羅門,由家出離去,立刻彼出家。

一三

努力彼專念,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一四

肉食獸森林,獨離彼臥牀,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一五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賓頭盧頗羅墮誓長老唱說此等偈。

九 朅地羅林之隷婆多

婆儗囉恒伽,雪山〔發〕水量,吾守彼渡場,吾渡此方岸。

巴多穆塔拉,兩足世導師,十萬得道者,欲渡恒伽河。

工匠巧造作,集來數多舟,吾為舟作覆,奉事人中長。

彼佛來此處,乘坐所贈舟,止住水當中,宣說如次偈:

「渡運正覺尊,無漏僧團者,以其學心故,彼樂神世界。

彼生之處所,舟形美宮殿,空中有花覆,常來覆彼上。

五十八劫後,剎利塔拉那,平夷四方際,彼為轉輪王。

[P.52]

五十七劫後,剎利旃簸迦,其如旭日昇,有大力輝煌。

十萬劫之後,出生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一〇

三天沒去時,彼生來人間,名為隷婆多,彼為婆羅門。

一一

淨根所迫使,彼由家離去,受佛瞿曇教,於是得出家。

一二

彼既出家後,勝觀專念勵,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一三

精進吾調牛,運行安穩處,於等正覺教,吾保最後身。

一四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朅地羅林之隷婆哆長老宣唱此等偈。

一〇 阿難陀(慶喜)

巴多穆塔拉,牟尼出苑門,普降不死雨,多人獲涅槃。

十萬雄者等,威力六神通,如影隨其形,圍繞正覺尊。

時吾乘象背,持最優白傘,見彼清爽姿,吾心生喜悅。

吾由象背降,親近人中長,眾寶造傘蓋,為佛遮頭上。

[P.53]

世尊大牟尼,了知吾心意,法話一時止,宣示如次偈:

「黃金為飾具,白傘遮蓋者,吾稱讚其人,傾耳聽吾說。

此男去此世,往住兜率天,天女等恭敬,無虧樂沉浸。

三十四度間,統領神世界,地上八百度,住世統諸軍。

五十八度間,得為轉輪王,廣大此地上,統領諸國土。

一〇

十萬劫之後,生來甘蔗族,稱為瞿曇姓,出世為尊師。

一一

釋迦族標幟,為其親族者,名為阿難陀,彼為佛侍者。

一二

精懃且賢善,真諦深通曉,順從不頑固,諷誦一切教。

一三

精勤於專念,心靜無執著,諸漏皆正知,無漏證涅槃。

一四

象群棲森林,歲經年六十,發情三徵候,牙強如大鋤。

一五

如斯大威力,幾十萬賢者,從者佛龍象,不為外物驚。

一六

吾於初中夜,後夜亦南無,清淨心內喜,聖佛吾奉事。

一七

精懃且賢善,思慮注意深,吾達預流果,通有學諸地。

一八

吾精勤業行,數經十萬劫,吾達如上域,確立信大果。

[P.54] 一九

吾實為善來,奉事於佛前,吾今得三明,吾行佛教法。

二〇

四種無礙解,及證八解脫,吾得六神通,吾行佛教法。」

——如是尊者阿難陀長老宣唱此等偈。

攝頌:

   尊佛以及諸緣覺     舍利弗與拘離多
   迦葉更與阿那律     隷婆多與阿難陀
   總共六百五十偈     此為第一佛陀品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29 冊 No. 0017 譬喻經(第1卷-第39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