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 第三 見相應
第一 預流品
〔一〕第一 風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因現貪於色,而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識,因現貪於識而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不執取無常、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P.203] 「大德!不也。」
一〇~一二
受……想……行……
一三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不執取無常、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不執取無常、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於如是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於苦集斷疑惑,於苦滅斷疑惑,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二〕第二 我所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P.204]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所,此是我,此為我體。」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所,此是我,此為我體。」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一〇~一二
受……想……行……
一三
「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所,此是我,此為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不執取無常、苦變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所,此是我,此為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於如是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三〕第三 我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此是世間,此我應於死後有,常、恒、永住而為不變易之法耶?」
[P.205]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諸比丘!由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此是世間,此我應於死後有,常、恒、永住,為不變易之法。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此是世間,此我應於死後有,常、恒、永住,為不變易之法。
九~一三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乃至……為不變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此是我,此是世間,此我應於死後有、常、恒、永住而為不變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於如是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四〕第四 無我所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若無我、無我所者,當為無我、無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P.206]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若無我、無我所者,當為無我、無我所。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若無我、無我所者,當為無我、無我所。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若無我、無我所者,當為無我、無我所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識……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若無我、無我所者,當為無我、無我所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五〕第五 無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無燒施,無善惡業之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無生死之眾生。於世間 [P.207] 沙門、婆羅門無有自證知、現證、宣說此世、他世正到正趣者。四大和合之士夫,命終之時,地還歸於地身,水還歸於水身,火還歸於火身,風還歸於風身,諸根轉入於虛空。以四人載死人於輿牀而往,乃至火葬場,雖語其骨成為鴿色,供物成灰,布施乃愚者之所說,說死後有是虛誑妄說。不論賢者、愚人,身壞而斷滅,死後為無有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乃至……身壞而斷滅,死後為無有。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因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乃至……身壞而斷滅,死後為無有。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乃至……身壞而斷滅,死後為無有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P.208] 「不執取於苦而有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乃至……身壞而斷滅,死後為無有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執取於苦有變易之法者,起如是之見:無施,無供施……乃至……不論賢者,愚人,身壞而斷滅,死後當為無有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六〕第六 作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自作、令他作、截、令截、煮、令煮、苦、令苦、惱、令惱、脅、令脅、殺、盜、穿牆、掠奪、偷奪,斷阻道路,許往他之妻,妄語,雖如是作亦非作惡。以利刃之輪寶,作此地 [P.209] 上之生類為一肉聚、一肉塊,此因緣故,無惡無招惡。雖往恒河之南岸自殺、令他殺、截、令他截、煮、令他煮,此因緣故,無惡、無有招惡。雖往恒河之北岸,自布施、令他布施、供施、令供施,此因緣故,無福,無招福。雖以布施、調御、禁戒、實語,亦無福,無招福報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自作,令他作……乃至……亦無福,無招福。」
六~八
受……想……行……
九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自作,令他作……乃至……無福,無招福。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雖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自作,令他作……乃至……無福,為無招福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識……乃至……
一五
「所見、所聞、所思、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見:自作,令他作……無福,為無招福耶?」
「大德!不也。」
一六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P.210] 〔七〕第七 因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眾生之雜染乃無因、無緣;眾生成為雜染是無因、無緣。眾生之清淨是無因無緣;眾生成為清淨乃無因、無緣、無力、無勤、無人勢、無人勇。一切之眾生,一切之生類,一切之生,一切之命乃無自在,無力,無勤而決定、結合,依本性而轉變,於六種姓受苦樂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眾生之雜染……乃至……受樂苦。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眾生之雜染……乃至……受樂苦。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無常耶?是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雖不取……有變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見:眾生之雜染……乃至……受樂苦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識……乃至……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乃常耶?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雖不取苦而有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眾生之雜染……乃至……受樂苦耶?」
「大德!不也。」
[P.211]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乃至……為趣三菩提。」
〔八〕第八 (大)見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之見:謂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堅固而住,不動,不轉變,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樂、苦,樂苦。
三
以何為七耶?地身、水身、火身、風身、苦、樂、命是。此七身乃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堅固而住,不動,不轉變,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樂、苦,樂苦。
四
以利刀截其頭亦不害其命,以刀入其七身之間。
五
復以百四十萬之生門為始,有七百、六百之生門。五百業、五業、三業、一業、半業、六十二道、六十二內劫、六種族、八人地、四千九百活命、四千九百出家、 [P.212] 四千九百龍家、二千根、三千地獄、三十六塵界、七想胎、七無想胎、七節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嶮、七百嶮、七夢、七百夢、八百四十萬大劫之間,不論愚人或賢者,流轉輪迴後,以究竟苦之邊際。
六
於此間,謂:無有『因我此持戒、禁戒、苦行、梵行、令熟未熟之業,繼續忍受已熟之業至滅盡。』以桀可量樂、苦,於輪迴中無有邊際,無有增減、消長。
七
譬如擲縷丸之散解,不論愚人或賢者,而散解樂、苦。」
八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九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謂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樂、苦。
一〇~一六
受……
一七~二二
想……
二三~二八
行……
二九~三四
因有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謂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樂、苦。
三五~四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無常、苦而變易之法,當起如是之見耶?謂: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樂、苦。
[P.213] 「大德!不也。」
四一~四六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雖不取彼,當起如是之見耶?謂: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而解散樂、苦……乃至……
四七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為趣三菩提。」
〔九〕世間常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起如是之見:世間為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而起如是之見:世間為常。
五~八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由現貪於識,而起如是之見:世間為常。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世間應為常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P.214] 「雖不取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見:世間應為常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乃至……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〇〕世間無常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世間為無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一三
「諸比丘!因有色……乃至……識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見:世間應為無常耶?」
「大德!不也。」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見:世間應為無常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一〕有邊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世間應為有邊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P.215] 〔一二〕無邊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世間為無邊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三〕命即身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命即為身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四〕命身異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命與身為異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五〕如來有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有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六〕如來無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無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七〕如來有無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P.216]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有無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決定為趣三菩提。」
〔一八〕如來非有非無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非有、非無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八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由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非有、非無……乃至……
九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見:如來死後應為非有亦非無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識……
一四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雖不取彼無常、苦變易之法,起如是見:如來死後應為非有亦非無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於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於苦集斷疑惑,於苦滅斷疑惑,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菩提。」
預流品十八記別(終)
[P.217] 於此攝頌曰:
風吹與我所
我及無我所
無作因見八
世間常無常
有邊與無邊
命身命身異
如來死後有
如來死後無
死後為有無
如來之死後
非有亦非無
第二 重說品
第一章
〔一九〕第一 風
一~二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三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以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
一〇~一五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P.218] 「大德!是無常……乃至……」
「雖不取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耶?」
「大德!不也……乃至……」
一六
「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於苦,因現貪於苦,以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
〔二〇~三五〕第二~十七
於初重說,廣說十八記別
〔三六〕第十八 非有非無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由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非有亦非無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非有亦非無。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如來死後為非有亦非無……乃至……」
第二章
〔三七〕第十九 有色我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P.219]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有色無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死後為有色無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死後為有色無病之有我。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不取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死後應為有色無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如是因有苦,取於苦,因現貪於苦,以起如是見:死後為有色無病之有我。」
〔三八〕第二〇 無色我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無色無病之有我耶……乃至……
〔三九〕第二十一 有色無色
※三
……死後為有色而無色無病之有我耶?
〔四〇〕第二十二 非有色非無色
※三
……死後為非有色非無色無病之有我耶?
〔四一〕第二十三 一向樂
※三
……死後為一向樂無病之有我耶?……
[P.220] 〔四二〕第二十四 一向苦
※三
……死後為一向苦無病之有我耶?……
〔四三〕第二十五 樂苦
※三
……死後為樂苦無病之有我耶?……
〔四四〕第二十六 非苦非樂
※三
……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不取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於苦,因現貪於苦,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一一~一四
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不取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於苦,因現貪於苦,以起如是之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第二廣說(終)
攝頌曰:
風吹與我所
無與無我所
無作因見八
[P.221] 說常與無常
有邊及無邊
命即與命異
如來之四者
色我無色我
有色無色我
非有非無色
一向樂之我
一向苦之我
乃至樂苦我
非苦非樂我
死後無病有
於第二章說
此二十六經
第三章
〔四五〕第一 風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雖不取彼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如是無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於此,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四六~六九〕第二~二五
應如上之廣說
[P.222] 〔七〇〕第二六〔非苦非樂〕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識,因現貪識,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不取彼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如是無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於此,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一一~一四
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雖不取彼變易之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如是無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於此,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第三廣說(終)二十六經廣說
第四章
〔七一〕第一〔風〕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P.223]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風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觀此變易之法,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觀此變易之法者,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應以正慧如實觀: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一六
如是觀者……乃至,知……不更受後有。」
〔七二~九五〕第二~二五
〔應如上廣說〕
〔九六〕第二十六〔非苦非樂〕
一~三
〔爾時,世尊〕舍衛城……乃至……
「諸比丘!因有何?由取於何?因現貪於何?而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諸比丘!因有色,由取於色,因現貪於色,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識,由取於識,因現貪於識,以起如是見:死後為非苦非樂,無病之有我。
[P.224] 一〇
諸比丘!汝等於意如何,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觀……變易之法,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識是常耶?是無常耶……乃至觀……變易之法,得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體耶?」
「大德!不也。」
一五
「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劣、勝、遠、近。正慧如是以觀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體。
一六~一九
所有受……想……行……識之過去、未來、現在……乃至……以正慧觀……
二〇
諸比丘!如是觀之,有聞之聖弟子厭患於色,厭患於受,厭患於想、厭患於行、厭患於識。厭患而離欲,離欲而解脫,解脫而解脫智生,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一章十八記別
二章二十六經
三章二十六經
四章二十六經
有如是之廣說
見相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