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14冊
No.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10卷)
【雲庵譯】
第 17 卷

下一卷
 

第六 利得與供養相應

第一 誡品

〔一〕第一 可怖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

[P.226] 世尊如是言曰:

「諸比丘!利得、供養、名譽,甚可怖、激烈、粗暴,為到達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然則,應如是學:『我應捨既生之利得、供養、名譽,於未生之利得、供養、名譽、不執於心而住。』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第二 鉤針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名譽甚可怖,激烈、粗暴者,為到達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譬如漁師,以肉為餌之鉤針,投入深水沼中,鵜見之為一魚,而將其吞下。諸比丘!如是鵜吞彼漁師鉤針之魚,陷於禍、陷於災厄,而漁師達其所欲。

諸比丘!漁師之意者乃此惡魔波旬。諸比丘!鉤針之意者,乃此利得、供養與名譽。

諸比丘!任何比丘,對既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不捨而望求者。諸比丘!此比丘乃鵜吞惡魔之鉤針者,陷於禍,陷於災厄,達波旬之所欲。

諸比丘!然如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可怖、激烈、粗暴者,為到達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然則,應如是學:『我對既生之利得、供養、名譽、為應捨,對未生之利得、供養、名譽、不執於心而住。』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第三 龜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227]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可怖……障礙。

諸比丘!往昔沼中,龜,亦為其大家族之所永棲處。

諸比丘!爾時,一龜向他龜作如是言曰:『愛龜!勿往彼處。』

諸比丘!然而彼龜卻仍至其處,則被獵師以繩索所附之魚叉所射。

諸比丘!爾時,彼龜則走近他龜。

諸比丘!彼龜見其龜由遠處來。見已,對其龜作如是言曰:『愛龜!汝何故去至其處耶?』『愛龜!我至其處矣。』

『愛龜!何故未被刺射,未被射中耶?』

『愛龜!我未被刺射,未被射中。但然我身有繩索,乃由後方所結附者。』

『愛龜!然確被刺,確被射中。愛龜!因於此獵師,汝父與祖父皆陷於禍,陷於災厄者。愛龜!汝今可往矣,汝今非屬我等者矣。』

一〇

諸比丘!獵師寓意此惡魔波旬。諸比丘!附於繩索系之魚叉,既意示此利得、供養與名譽。系繩索意為喜貪。

一一

諸比丘!任何之比丘,對既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不捨而願望者。諸比丘!此比丘將為獵師附於繩索之魚叉、陷於禍、陷於災厄、達波旬之所欲。

一二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P.228] 一三

諸比丘!汝等應如學。」

〔四〕第四 長毛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其可怖……障礙。

諸比丘!譬如有長毛之牡羊,將走入有刺之藪中。彼觸及此處與彼處,扭著於此處彼處,被縛於此處彼處,陷禍與災厄於此處彼處。

諸比丘!同此,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清晨著衣、持鉢、為托鉢入村或街,彼比丘,觸於此處彼處,扭著於此處彼處,被縛於此處彼處,陷禍與災厄於此處彼處。

諸比丘!然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五〕第五 糞蟲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是可怖……障礙。

諸比丘!譬如糞蟲,食糞、充塞於糞、為糞所埋,於彼之前有糞堆。

彼因此:『我為食糞者,充塞於糞、為糞所埋,於我之前有此大糞堆。』以他之糞蟲為賤。

[P.229]

諸比丘!同此,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清晨著衣、持鉢,入村或街,彼食於其處,為翌日之請,欲充滿彼鉢。

彼行往園中,於比丘眾中告曰:『我之食,為明日之請,充滿我鉢,我得衣、鉢食與牀座,及病所需之藥物、資具。然此等他之諸比丘,因功德少、力少、不得衣鉢食、牀座、病所需之藥物、資具。』

彼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生眩惑,對他之優秀比丘生賤視。諸比丘!實長夜之不利與苦,乃在於彼愚人。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是可怖……

汝等比丘!應當如是學。」

〔六〕第六 雷電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障礙。

諸比丘!落雷與尚未達心,利得、供養與名譽,未完成之有學者如何耶?

諸比丘!落雷者,即意為利得、供養與名譽。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七〕第七 含毒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230]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障礙。

諸比丘!以含毒之刺貫穿者,尚未達心,利得、供養與名譽,未完成者如何耶?

諸比丘!刺者意即為利得、供養與名譽。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八〕第八 豺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障礙。

諸比丘!汝等於深夜聞豺之鳴呼叫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有一為疥瘡疾病所惱之老豺,彼不樂行於空閑,不樂行於樹下,不樂行於露地,於行處、住處、坐處、臥處、皆陷於苦惱。

諸比丘!同此,有一比丘,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彼不樂行至空閑,不樂行至樹下,不樂行至露地。彼比丘於行處、住處、坐處、臥處,皆陷苦惱。

[P.231]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如是學。」

〔九〕第九 毘嵐風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障礙。

諸比丘!於上空有名毘嵐之風吹。若烏飛趣其處,此毘嵐風則將彼鳥吹起,使脚、翼、頭、身,吹散於諸方。

諸比丘!同此,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清晨著衣、持鉢、為托鉢入村或街,彼不守身、不守語、不守心、不住正念,對諸根不能制御。

彼於其處,見輕率著衣、或掩惡之女,見此輕率著衣,或掩惡之女,心為貪所襲,彼之心因為貪所襲,而捨學還俗,運衣、運鉢、運牀座、運清淨之家,如鳥之被毘嵐風所吹起。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一〇〕第十 偈頌經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障礙。

諸比丘!我見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供養,心為所眩惑。身壞命終後,生於苦 [P.232] 處、惡趣、無樂處、地獄。

諸比丘!我又見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不供養、心為所眩惑,身壞命終後,生於苦處、惡趣、無樂處、地獄。

諸比丘!我又見此處有一比丘,因敗於供養與不供養此等之二者,心為所眩惑,身壞命終之後,生於苦處、惡趣、無樂處、地獄。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世尊如是說已,善逝仰此,師更言:

    (一)受供養之時
       不受供養時
       二者不擾定

    (二)精勤入定者
       始得觀妙見
       樂於取滅者
       始得謂善人

此頌曰:

       可怖與鉤針     龜長毛糞蟲
       雷電與含毒     豺與毘嵐風

[P.233] 第二 誡鉢品

〔一一〕第一 鉢(之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於此,我知如是:『以我之心,把握某人之心。』此尊者為欲得充入白銀粉之黃金鉢,正心不說妄語。

其後,我見此人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正心而說妄語。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一二〕第二 鉢(之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我知如是:『以我之心,把握某人之心。』此尊者為欲得充滿黃金粉之白銀鉢,正心不說妄語。

其後,我見此人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正心而說妄語。

諸比丘!如是之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一三~二〇〕第三~第十 金環——地方之美人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234]

「諸比丘!於此,我知如是:『以我之心,把握某人之心。』此尊者甚……

〔一三〕第三

為欲得黃金之環……

〔一四〕第四

為欲得上百之黃金環……

〔一五〕第五

為欲得自然金之環……

〔一六〕第六

為欲得上百之自然金之環……

〔一七〕第七

為欲得充滿黃金之地……

〔一八〕第八

為欲得些細利益……

〔一九〕第九

為欲得命……

〔二〇〕第十

為欲得地方之美人、正心不說妄語……

其後,我見此人因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正心而說妄語。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此頌曰:

       二鉢二黃金     自然金亦二
       地與些細利     命與地美人

第三 度量品

〔二一〕第一 女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P.235]

諸比丘!對利得、供養與名譽,住於心眩惑者,勿住於女人使心為所眩惑。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二〕第二 美人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對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者,勿住於田舍美人,使心為所眩惑。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三〕第三 子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有一信仰之優婆夷對己所慈愛之子,如是正告之曰:『愛兒!汝應如質多家主,或如阿羅婆迦之哈達伽伽家主。』

諸比丘!此質多家主,與阿羅婆伽之哈達伽家主,乃我弟子優婆塞中之度、量。

『愛兒!汝若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應如舍利弗與目犍連。』

諸比丘!此舍利弗與目犍連,乃我弟子中之度、量。

[P.236]

『愛兒!汝宜熱心誠學,不令達於利得供、與名譽,為彼之所障礙。』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四〕第四 一女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有一具信仰之優婆夷,對己所慈愛之女,如是正告曰:『汝應如拘譽多羅優婆夷,與難陀之母衛盧康達伽優婆夷。』

諸比丘!拘譽多羅優婆夷、與難陀之母衛盧康達伽,乃我弟子優婆夷中之度、量。

『汝若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應如讖摩比丘尼,蓮華色比丘尼。』

諸比丘!此讖摩比丘尼與蓮華色〔比丘尼,〕乃我弟子比丘尼中之度、量。

『汝對誠於學,對利得、供養與名譽勿達令有也。』

諸比丘!若比丘尼熱誠於學,得達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則為彼女之障礙。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一〇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五〕第五 沙門婆羅門(之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237]

「諸比丘!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利得、供養與名譽之味與禍乃至出離,不能如實知之者……應如是學。」

……「應知:『當住於自知、實證。』」

〔二六〕第六 沙門婆羅門(之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利得、供養與名譽之集、滅、味、禍、出離,不能如實知者……應如是學。

諸比丘!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利得、供養與名譽之集、滅、味、禍、出離,如實知者,為住於自知、實證。」

〔二七〕第七 沙門婆羅門(之三)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任何之沙門婆羅門,不知利得、供養與名譽之集,不知利得、供養與名譽之滅,知趣利得、供養與名譽滅之道者……應如是學。

……應知:『為住於自知、實證。』」

〔二八〕第八 皮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P.238]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為割截皮膚,割截皮膚已,割截皮膜,割截皮膜已,割截肉,割截肉已,割截腱,割截腱已,割截骨,割截骨已,徹至骨髓而住。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二九〕第九 紐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是可怖……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為割截皮膚,割截皮膚已,割截皮膜,割截皮膜已,割截肉,割截肉已,割截腱,割截腱已,割截骨,割截骨已,徹骨至髓而住。

諸比丘!譬如力強之人,以強馬之毛紐、捲而摩擦脚部,將截其皮膚,即截擦真皮膚,亦將截摩其皮膜,即截擦其皮膜,亦將截擦肉,即截擦其肉,亦將截擦腱,即截擦其腱將截擦其骨,即截擦其骨將徹至骨髓而住。

諸比丘!同此,利得、供養與名譽,為截擦皮膚,截擦皮膚已,截擦皮膜,截擦皮膜已,截擦肉,截擦肉已,截擦腱,截擦腱已,截擦骨,截擦骨已,徹至骨髓而住。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〇〕第十 比丘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239]

「諸比丘!我謂:雖是阿羅漢、漏盡者之比丘,而利得、供養與名譽,仍為其障礙。」

如是說已,尊者阿難白世尊言:「大德!如何漏盡之比丘亦以利得、供養與名譽,為障礙耶?」

「阿難!我對不動心解脫者,不謂利得、供養與名譽,為障礙。

阿難!然不放逸、熱誠、住於專注,已達現法樂住者,謂利得、供養與名譽,為障礙。

阿難!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激烈、粗暴,是為到達無上安穩涅槃之障礙。」

阿難!然則應如是學:「我等應捨已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未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則心將不住於眩惑。

阿難!汝等應如是學之。」

此頌曰:

       女人與美人     一子與一女
       沙門婆羅門     皮膚紐比丘

第四 妄語品

〔三一〕第一 割截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P.240]

諸比丘!敗於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為所眩惑之提婆達多,破壞僧伽。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二〕第二 根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為利得、供養與名譽所敗,心為所眩惑之提婆達多,乃至善根斷滅。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三〕第三 法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為利得、供養與名譽所敗,心為所眩惑之提婆達多,乃至善法斷滅。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四〕第四 白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為利得、供養與名譽所敗,心為所眩惑之提婆達多,乃至白法斷滅。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P.241] 〔三五〕第五 離去

爾時,世尊於王舍城耆闍崛山,提婆達多離去後不久,而進住。

爾時,世尊有關提婆達多事,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為己之破滅,提婆達多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提婆達多因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而凋落。

諸比丘!譬如芭蕉,生果實,而為己之破滅,生果實,為己之凋落。諸比丘!為己之破滅,提婆達多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提婆達多因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而凋落。

諸比丘!譬如為竹,生果實,為己之破滅,生果實,而為己之凋落。諸比丘!為己之破滅,提婆達多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提婆達多因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而凋落。

諸比丘!譬如是葦,生果實,而為己之破滅,生果實,而為己之凋落。諸比丘!為己之破滅,提婆達多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提達多因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而凋落。

諸比丘!譬如牝驢,受胎,而為己之破滅,受胎,而為自己之凋落。諸比丘!為己之破滅,提婆達多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提婆達多因生起利得、供養與名譽,而凋落。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一〇

世尊如是說已,善逝仰此,師更說曰:

       芭蕉為果滅
       竹葦為果亡
       牝驢受胎死
       惡人為利歿

[P.242] 〔三六〕第六 車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粟鼠養餌所。

爾時,阿闍世王子為提婆達多,朝夕率五百車前往,載齎五百之祭食,與供養之食。

時,眾多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阿闍世王子為提婆達多,朝夕率五百車載齎五百之祭食及供養之食。」

「諸比丘!勿嫉提婆達多之利得、供養與名譽。諸比丘!阿闍世王子為提婆達多,朝夕率五百車,載齎五百之祭食,與供養之食,諸比丘!此乃為提婆達多所設,以待其破滅,於善法並無增大。

諸比丘!譬如擊弄易怒之犬鼻,則彼犬更為忿怒。諸比丘!阿闍世王子為提婆達多,朝夕率五百車,運齎五百之祭食,與供養之食。諸比丘!此乃為提婆達多所設,以待其破滅,於善法並無所增大。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七〕第七 母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激烈而粗暴者,乃無上安穩之障礙。

[P.243]

諸比丘!於此,如是我知:『以我之心,把握他人之心。』

此尊者,為母而正心,不說妄語。其後,我見彼為利得、供養與名譽所敗,心為所眩惑,於正心而說妄語。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激烈而粗野者,乃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然則應如是學:『我等已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應捨。未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心不住於眩惑。』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三八~四三〕第八 父、第九 兄弟、第十 姊妹、第十一 子、第十二 女、第十三 妻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激烈、粗暴者,乃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於此我如是知:『以我之心,把握某人之心。』此尊者

〔三八〕

為父……

〔三九〕

為兄弟……

〔四〇〕

為姊妹……

〔四一〕

為子……

〔四二〕

為女……

〔四三〕

為妻,於正心不說妄語。其後,我見此人為利得、供養與名譽所敗,心為所眩惑,於正心而說妄語。

諸比丘!如是,利得、供養與名譽,甚為可怖,是激烈、粗暴者,乃無上安穩之障礙。

諸比丘!誠然,汝等應如是學:『我等於已生之利得應捨、供養與名譽,對未 [P.244] 生之利得、供養與名譽心當不住於眩惑也。』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之。」

此頌曰:

       截根法與白     離去車與母
       父兄弟姊妹     以及子女妻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