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14冊
No.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10卷)
【雲庵譯】
第 15 卷

下一卷
 

[P.178] 第四 無始相應

第一 薪草品

〔一〕薪草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諸比丘!輪迴無始,眾生之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比丘等!譬如有人,於此閻浮提伐草、薪、小枝、集於同一場所。堆積成四指量之方形謂:『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計數而置。諸比丘!彼人數算其母之母而不能終盡,則此閻浮提之草、薪、枝、小枝,已至終盡。

所以者何?諸比丘!此輪迴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如是,長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諸比丘!是以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P.179] 〔二〕第二 地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譬如有人,以大地作棗種子大之土丸,以〔數〕而置之謂:『此是我父,此是我父之父。』諸比丘!彼人數其父之父不能終盡,此大地已至終盡矣。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如是長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諸比丘!是以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三〕第三 淚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四大海之水,與汝等怨憎相會,喜愛之別離,長時流轉輪迴、悲嘆時,所流之淚,何者為多耶?」

[P.180]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說法,大德!我等怨憎相會,喜愛之別離,長時流轉輪迴,悲嘆時所流之淚為多,其非四大海水所能比擬。」

「善哉,善哉!諸比丘!汝等對我所說之法,能如是知之矣。

諸比丘!汝等怨憎相會,與喜愛別離,長時流轉輪迴,悲嘆時所流注之淚為多,其非四大海水所能比擬。

諸比丘!汝等於長夜逢母之死。

……逢子之死。

……逢女兒之死。

一〇

……逢眷屬之失。

一一

……逢財寶之失。

一二

諸比丘!汝等於長夜,逢病之失。汝等逢此等之病失,怨憎相會,與喜愛者別離,悲嘆時所流注之淚為更多,其非大海水所能比擬。

一三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乃無始……

一四

諸比丘!是人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四〕第四 乳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於輪迴之本際。」

[P.181]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汝等於此等長夜流轉輪迴所吞之母乳,與四海之水,何者為多耶?」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說之法,大德!我等於長夜流轉輪迴所吞之母乳為更多,非大海所能比擬。」

「善哉,善哉!諸比丘!善哉!諸比丘!汝等對我所說之法,能如是知之矣。

諸比丘!汝等長夜流轉輪迴而所吞飲之母乳為更多,非大海水所能比擬。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足於能脫。」

〔五〕第五 山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紙樹給孤獨園。

爾時,一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

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一劫為幾何之長耶?」

汝比丘!一劫為長久,是為多歲,如是多歲、或如是多百歲、或如是多千歲、或如是多百千歲、不可算數。

「大德!唯然。得以譬喻之耶?」

世尊曰:「比丘!可得。」「比丘!譬如有縱一由旬,廣一由旬,高一由旬,而無空隙、無龜裂,堅困之大巖山。〔若〕有人、每終百歲,以迦尸衣一拂之,比丘!其大巖山,依此方法而滅盡至終,劫猶未盡。

[P.182]

比丘!劫乃如是長久。比丘!如是長久之劫,輪迴多劫,輪迴比百劫多,輪迴比千劫多,輪迴更比百千劫多。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足於解脫。」

〔六〕第六 芥子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當時有一比丘,來詣世尊之處……

坐一面之比丘,以此白世尊曰:「大德!一劫有幾何之長耶?」

「比丘!〔一〕劫甚長,劫乃多歲,或……多百千歲,不可算數。」

「大德!唯然,得可譬喻耶?」

「比丘!得以譬喻,比丘!譬如有一由旬之鐵城,縱一由旬,廣一由旬,高一由旬,如以頭巾纏縛,充滿芥子粒。時有人,每過百年,取出一芥子粒。比丘!彼芥子之大積集,以此等方法,城可滅盡至終,然而劫猶未盡。

比丘!如是劫之長久,比丘!如是長久之劫,多劫輪迴、輪迴比百劫多,輪迴比千劫多,輪迴更比百千劫多。

所以者何?比丘!輪迴乃無始……足於解脫。」

〔七〕第七 聲聞

[P.183]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眾多之比丘,來詣世尊之處……

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經過幾多劫耶?」

「諸比丘!經過已多劫。此等為多劫,或為多百劫,或為多千劫、或為多百千劫,不能算數。」

「大德!唯然,可得作譬喻耶?」

「諸比丘!可得作〔譬喻〕。」世尊曰:「諸比丘!此處有四聲聞百歲之壽、百歲之命,彼等日日憶念百千劫,諸比丘!諸劫為由彼等之所憶念。時彼等四聲聞百歲之壽、百歲之命,過百歲而歿。

諸比丘!如是經過多劫,彼等為多劫,或為多百劫,或為多千劫,或為多百千劫,不可算數。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乃無始……足於解脫。」

〔八〕第八 恒河

〔爾時,世尊〕於王舍城竹林……

爾時,一婆羅門來詣世尊之處……

坐於一面之婆羅門白世尊言:「瞿曇!經過幾多之劫耶?」

「婆羅門!經過已多劫。彼等為多劫,或為多百劫,或為多千劫,或為多百千劫,不可算數。」

[P.184]

「瞿曇!唯然,可得作譬喻耶?」

「婆羅門!可得作〔譬喻〕。」世尊曰:「婆羅門!譬喻此恒河之水流,流入大海,其中之砂為多砂,或為多百砂,或為多千砂,或為多百千砂,不可算數。

婆羅門!因之,經過更多劫。彼等為多劫,或為多百劫,或為多千劫,或為多百千劫,不可算數。

所以者何?婆羅門!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婆羅門!如是,長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婆羅門!是以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一〇

如是說已。彼婆羅門白世尊言:「瞿曇!是稀有,瞿曇!是稀有……尊者瞿曇!請攝納我,自今以後,當終生歸依為優婆塞。」

〔九〕第九 杖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P.185]

諸比丘!譬喻向上空擲杖,一度落於根地,一度落於中地,一度落於頭地,諸比丘!同此,被無明所覆、渴愛所縛,流轉輪迴之眾生,一度由此界至彼界,一度由彼界至此界。

所以者何?諸比丘!轉迴乃無始……足於解脫。」

〔一〇〕第十 人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爾時,世尊曰:

「諸比丘!輪迴乃無始……

諸比丘!依一人於一劫之所流轉輪迴,若有此等之集骨者,集之不使毀壞,其骨之堆積,骨之累積,骨之積聚,有如毘富羅山之大。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足於解脫。」

世尊宣說已。善逝仰此!師更作斯宣曰:

    (一)一人生一劫
       人骨積無量
       積聚等山高
       斯為大仙說

    (二)彼大仙所說
       耆闍崛山北
       摩揭陀山城
       毘富羅山大

    (三)我以正慧觀
       苦與苦生起
       超越苦之法
       唯八支聖道

    (四)得見聖諦時
       趣於苦之滅
       七返以為極
       彼人得轉生
        [P.186] 一切結已盡
       為苦之終焉

此頌曰:

       薪草以及地     淚乳山芥子
       聲聞與恒河     以及杖與人

第二 苦惱等品

〔一一〕第一 苦惱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

「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汝等見此處具有必然之苦惱與不幸時,對此處應必作一結論:『我等亦長時如是受之矣。』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乃無始……足於解脫。」

〔一二〕第二 安樂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

[P.187]

諸比丘!汝等見安樂、榮華時,對此必作一結論:『我等亦長時受之矣。』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足於解脫。」

〔一三〕第三 約三十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當時約有三十位波婆比丘,皆住阿蘭若,悉為乞食者,皆著糞掃衣,悉持三衣者,一切皆有結者。〔彼等三十位比丘〕來詣世尊之處。詣已,禮敬世尊,坐於一面。

爾時,世尊生如是思念:「此等三十位波婆比丘,皆住阿蘭若,悉為乞食者,著糞掃衣者,悉持三衣者,一切皆有結者。我寧為說此等之如法,於此教,使無取著,依諸漏使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汝等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汝等於此等之長時,流轉輪迴,奔走頭破流出之血,與四大海之水,何者較多耶?」

[P.188]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說之法,大德!我等於長時流轉輪迴,奔走頭破流出之血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擬。」

「善哉,善哉!諸比丘!善哉!諸比丘!汝等對我所說之法,能如是了知。

諸比丘!汝等於此等之長時,流轉輪迴,奔走頭破流出之血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擬……

一〇

諸比丘!汝等長夜生為牡牛做牡牛時,奔走頭破流出之血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擬……

一一

諸比丘!汝等長夜生為水牛做水牛時,奔走頭破流出之血……

一二

諸比丘!汝等長夜生為牡羊為牡羊時……

一三

諸比丘……生為山羊,為山羊時……

一四

諸比丘……生為鹿,為鹿時……

一五

諸比丘……生為狗,為狗時……

一六

諸比丘……生為豬,為豬時……

一七

諸比丘!汝等長夜、為盜賊、為劫村者而被捕,奔走而被截頭流出之血……

一八

諸比丘!汝等長夜為盜賊、立於道路而被捕,奔走而被截頭流出之血……

一九

諸比丘!汝等長夜為盜賊、不義者而被捕,奔走頭破流出之血為較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擬。

二〇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無始,足於解脫。」

二一

世尊如是說已,彼等諸比丘對世尊之說法、隨喜、歡喜。

[P.189] 二二

宣說此時,約三十位波婆比丘,已無取著,依諸漏而心解脫。

〔一四〕第四 母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

諸比丘!於此等之長夜,很難找出未嘗為母之眾生者。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乃無始……足於解脫。」

〔一五〕第五 父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很難找出未嘗為父之眾生者。

〔一六〕第六 兄弟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很難找出未嘗為兄弟之者。

〔一七〕第七 姊妹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很難找出未嘗為姊妹之眾生者。

[P.190] 〔一八〕第八 子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很難找出未嘗為子之眾生者……

〔一九〕第九 女兒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於此長夜,很難找出未嘗為女兒之眾生者。

所以者何?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然則長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諸比丘!是人,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二〇〕第十 毘富羅山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闍崛山。

〔爾時,世尊〕言諸比丘……

世尊曰:「諸比丘!輪迴乃無始,眾生為無明所覆、渴愛所縛,不知流轉輪迴之本際。

諸比丘!往昔此毘富羅山稱為東竹山。諸比丘!彼時人等呼之為提瓦羅。汝等 [P.191] 比丘!提瓦羅人等之壽量為四萬歲。諸比丘!提瓦羅人等,登上東竹山需四日,降下需四日。

諸比丘!爾時,拘樓孫世尊、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拘樓孫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有名曰威杜拉、僧耆婆二人為上足弟子。

諸比丘!試觀!此山之名消滅,彼等眾人歿去,彼世尊已般涅槃。

諸比丘!是諸行為無常。諸比丘!如是諸行是不定。諸比丘!如是諸行為不安。諸比丘!是以,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諸比丘!往昔此毘富羅山稱萬伽伽山。諸比丘!又,彼時諸人被稱為赤馬。諸比丘!赤馬之人,壽量為三萬歲。諸比丘!赤馬之人登上萬伽伽山需三日,降下需三日。

諸比丘!爾時,拘那含世尊、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拘那含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有名曰比茲耶、蘇陀羅二人為上足弟子。

一〇

諸比丘!試觀!此山名消滅,彼等眾人歿去,彼世尊亦般涅槃矣。

[P.192] 諸比丘!如是諸行無常……足於解脫。

一一

諸比丘!往昔此毘富羅山稱為斯巴薩山。諸比丘!彼時人等被稱為蘇比耶。諸比丘!蘇比耶人之壽量為二萬歲。諸比丘!蘇比耶人登上斯巴薩山需二日,降下需二日。

一二

爾時,迦葉世尊、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迦葉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有名曰帝沙、巴拉多瓦迦二人為上足弟子。

一三

諸比丘!試觀!此山之名消滅,彼等眾人歿去,彼世尊已般涅槃矣。

一四

諸比丘!如是諸行是無常。諸比丘!如是諸行是不定。……足於解脫。

一五

諸比丘!又現在此毘富羅山,而稱為毘富羅。諸比丘!現在此諸人被稱為摩揭陀人。諸比丘!摩揭陀人之壽量少,微少。長生亦僅者百歲,或僅有之多。汝等比丘!摩揭陀人上登毘富羅需瞬時,降下需瞬時。

一六

諸比丘!現今,我為應供、正等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我今有舍利弗、目犍連二人為上足弟子。

[P.193] 一七

諸比丘!此山名消滅,此等人人死去,我亦將至般涅槃時。

一八

諸比丘!如是諸行是無常。諸比丘!如是諸行是不定。諸比丘!如是諸行是不安。諸比丘!是以,於諸行足厭、足於厭離、足於解脫。」

一九

世尊宣說已,善逝仰此,大師更說此曰:

    (一)東竹山提瓦羅
       赤馬人萬伽伽
       斯巴薩蘇比耶
       毘富羅摩揭陀

    (二)然諸行是無常
       此等是生滅法
       生之而又消滅
       此等寂滅為樂

此頌曰:

       苦惱與安樂     三十與父母
       兄弟與姊妹     子女毘富羅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