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14冊
No.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10卷)
【雲庵譯】
第 14 卷

下一卷
 

[P.140] 第三 界相應

第一 種種品

〔一〕第一 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種種界。汝等諦聽,當善思念,我則宣說。」

彼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

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是。

「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二〕第二 觸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由種種界,生種種觸。」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

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是。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者,何耶?

諸比丘!緣眼界生眼觸、緣耳界……緣鼻界……緣舌界……緣身界……緣意界 [P.141] 生意觸。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觸。」

〔三〕第三 非此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

眼界……意界是。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者,何耶?

諸比丘!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非生眼界……緣意界,生意觸,緣意觸,非生意界。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

〔四〕第四 受(之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

[P.142]

眼界……意界……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者,何耶?

諸比丘!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生眼觸所生之受。……緣意界,生意觸、緣意觸,生意觸所生之受。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

〔五〕第五 受(之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非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眼界……意界……。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非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者,何耶?

五~九

諸比丘!緣眼界,生眼觸,緣眼觸生眼觸所生之受,緣眼觸所生之受,非 [P.143] 生眼觸,緣眼觸,非生眼界……。

一〇

緣意界,生意觸,緣意觸,生意觸所生之受,緣意觸所生之受,非生意觸、緣意觸,非生意界。

一一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非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界。

〔六〕第六 界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為汝等說種種界。汝等諦聽……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是。

「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七〕第七 想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P.144]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者,何耶?

五~九

諸比丘!緣色界,生色想,緣色想,生色思惟,緣色思惟,生色欲,緣色欲,生色熱,緣色熱,生色求……

一〇

緣法界,生法想,緣法想,生法思惟,緣法思惟,生法欲,緣法欲,生法熱,緣法熱,生法求。

一一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

〔八〕第八 非此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生種種求。

[P.145]

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緣種種熱,非生種種欲,緣種種欲,非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非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

四~九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諸比丘!此謂種種界。

一〇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生種種求,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緣種種熱,非生種種欲,緣種種欲,非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非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者,何耶?

一一

諸比丘!緣色界,生色想,緣色想,生色思惟,緣色思惟,生色欲,緣色欲,生色熱,緣色熱,生色求,緣色求,非生色熱,緣色熱,非生色欲,緣色欲,非生色思惟,緣色思惟,非生色想,緣色想,非生色界。

一二

緣聲界……

一三

緣香界……

一四

緣味界……

一五

緣觸界……

[P.146] 一六

緣法界,生法想,緣法想……生法求。緣法求,非生法熱,緣法熱,非生法欲,緣法欲,非生法思惟,緣法思惟,非生法想,緣法想,非生法界。

一七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求。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緣種種熱,非生種種欲,緣種種欲,非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非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

〔九〕第九 觸(之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受,緣種種受,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緣種種求,生種種得。」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汝等比丘!此謂之種種界。

[P.147]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得者,何耶?

諸比丘!緣色界,生色想,緣色想,生色思惟,緣色思惟,生色觸,緣色觸,生色觸所生之受,緣色觸所生之受,生色欲,緣色欲,生色熱,緣色熱……生色得。

緣聲界……

緣香界……

緣味界……

緣觸界……

一〇

緣法界,生法想,緣法想,生法思惟,緣法思惟,生法觸,緣法觸,生法觸所生之受,緣法觸所生之受,生法欲,緣法欲,生法熱,緣法熱,生法求,緣法求,生法得。

一一

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求,緣種種求,生種種得。

〔一〇〕第十 觸(之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 [P.148] 觸、受、欲、熱,緣種種求,生種種得,緣種種得,非生種種求,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緣種種熱……非生欲、受、觸、思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

諸比丘!種種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諸比丘!此謂之種種界。

諸比丘!緣種種界,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生種種觸、受、欲、熱、求、得,緣種種得,非生種種求,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欲、受、觸,緣種種思惟,非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者,何耶?

諸比丘!緣色界生色想……

緣聲界……

緣香界……

緣味界……

緣觸界……

一〇

緣法界,生法想,緣法想……生法求,緣法求,生法得,緣法得,非生法求, [P.149] 緣法求,非生法熱,緣法熱,非生法欲,緣法欲,非生法觸所生之受,緣法觸所生之受,非生法觸,緣法觸,非生法思惟,緣法思惟,非生法想,緣法想,非生法界。諸比丘!如是,緣種種界,生種種種想,緣種種想……生思惟、觸、受、欲、熱、求、得。緣種種得,非生種種求,緣種種求,非生種種熱,緣種種熱,非生種種欲,緣種種欲,非生種種受,緣種種受,非生種種觸,緣種種觸,非生種種思惟,緣種種思惟,非生種種想,緣種種想,非生種種界。」

此頌曰:

       界觸與此非     更有二之受
       此為內之五     界想與此非
       更有二之觸     此為外之五

第二 無慚愧品

〔一一〕第一 此等之七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50]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此等之七界。七界者何耶?光界、淨界、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非想非非想處界、想受滅界是。諸比丘!此等謂之七界。」

如是說已。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光界、淨界、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非想非非想處界、想受滅界者,大德!此等之諸界,緣何而知之耶?」

「比丘!光界者,此界乃緣闇而得知。

比丘!淨界者,此界乃緣不淨而得知。

比丘!空無邊處界者,此界乃緣色而得知。

比丘!識無邊處界者,此界乃緣空無邊處而得知。

比丘!無所有處界者,此界乃緣識無邊處而得知。

比丘!非想非非想處界者,此界乃緣無所有處而得知。

一〇

比丘,想受滅界者,此界乃緣滅而得知。」

一一

「大德!光界、淨界、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非想非非想處界、想受滅界者,大德!此等之諸界,依如何等至可達耶?」

一二

「比丘!光界、淨界、空無邊處界、識無邊處界、無所有處界者,此等之諸界, [P.151] 依想等至可達。

一三

比丘!非想非非想界者,此界依行有餘等至可達。

一四

比丘!想受滅界者,此界依滅盡等至可達。」

〔一二〕第二 有因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因而生欲覺,非無因。有因而生瞋覺,非無因。有因而生害覺,非無因。

諸比丘!有因而生欲覺,非無因。有因而生瞋覺,非無因。有因而生害覺,非無因者,何耶?

諸比丘!緣欲界而生欲想,緣欲想而生欲思惟,緣欲思惟,而生欲欲,緣欲欲,而生欲熱,緣欲熱,而生欲求。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乃求欲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於邪。

諸比丘!緣瞋界而生瞋想,緣瞋想,而生瞋思惟、瞋欲、瞋熱、瞋求。諸比丘!無聞之凡夫乃求瞋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邪。

諸比丘!緣害界,而生害想……害思惟、害欲、害熱、害求。諸比丘!無聞之 [P.152] 凡夫乃求害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於邪。

諸比丘!譬如有人,以燃草之火炬,而棄於乾草原,若彼不以手、足立即消滅者,諸比丘!如是棲於草木之生類,則陷於災禍中。

諸比丘!同於此,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生起不正之想,而不能立即捨離、排除毀、滅、消滅,彼於現法則住於苦。有破壞、有惱、有悶,身壞命終之後,待受惡趣。

諸比丘!有因而生出離覺,非無因。有因而生不瞋覺,非無因。有因而生不害覺,非無因。

一〇

諸比丘!有因而生出離覺,非無因。有因而生不瞋覺,非無因。有因而生不害覺,非無因者,何耶?

一一

諸比丘!緣出離界,而生出離想,緣出離想,而生出離思惟,緣出離思惟,而生出離欲,緣出離欲,而生出離熱,緣出離熱,而生出離求。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求出離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於正。

一二

諸比丘!緣不界,而生不瞋想……生不瞋思惟、不瞋欲、不瞋熱、不瞋求。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乃求不瞋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於正。

[P.153] 一三

緣不害界,而生不害想,緣不害想,而生不害思惟,緣不害思惟,而生不害欲,緣不害欲,而生不害熱,緣不害熱,而生不害求。諸比丘!多聞之聖弟子乃求不害求,依身語意三處,而入於正。

一四

諸比丘!譬如有人,以燃草之火炬,棄於乾草原,若以手、足立即消滅,諸比丘!如是,棲於草木之生類,則免陷禍厄。

一五

諸比丘!同於此,任何之沙門、婆羅門,生起不正之想,而立即捨離、排除、毀滅、消滅,彼於現法則住於樂、無破壞、無惱、無悶,身壞命終之後,待受善處。」

〔一三〕第三 磚瓦之家

〔爾時,世尊〕住於那提迦之磚瓦家。

爾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諸比丘!緣界而生想、生見、生覺。」

如是說已。信仰〔篤厚〕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言:「大德!非正等覺者,與正等覺者之見,大德!此見緣何知之耶?」

「迦旃延!此界乃大,即無明界是。」

[P.154]

「迦旃延!我謂:緣劣界,而生劣想、劣見、劣覺、劣思、劣望、劣願、劣人、劣語,彼於劣予以:表示、說述、施設、樹立、顯示、分別、宣示,彼之受生乃劣。

迦旃延!我謂:緣中界,而生中想、中見、中覺、中思、中望、中願、中人、中語,彼於中,予以:表示、說述、施設、樹立、顯示、分別、宣示,彼之受生乃中。

迦旃延!我謂:緣勝界,而生勝想、勝見、勝覺、勝思、勝望、勝願、勝人、勝語,彼於勝,予以表示、說述、施設、樹立、顯示、分別、宣示,彼之受生乃勝。」

〔一四〕第四 劣意志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俱與界相關連,與界相和合。劣意志之眾生,俱與劣意志相關連,俱與劣意志相和合。善意志之眾生,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之眾生,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之眾生,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亦應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之眾生,亦應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之眾生,亦應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P.155]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之眾生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之眾生,俱與善意志相關、相連和合。」

〔一五〕第五 業

爾時,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闍崛山。

爾時,尊者舍利弗與眾多比丘俱,於世尊之近處經行。

尊者大目犍連亦與眾多比丘俱,於世尊之近處經行。

尊者大迦葉亦與眾多比丘俱,於世尊之近處經行。

尊者阿那律亦與眾多之……經行。

尊者滿願子亦與眾多之……經行。

尊者優波離亦與眾多之……經行。

尊者阿難亦與眾多……經行。

提婆達多亦與眾多比丘俱,於世尊之近處經行。

一〇

爾時,世尊喚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見舍利弗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之諸比丘,皆是大慧者。」

一一

「諸比丘!汝等見目犍連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亦皆是大神通者。」

[P.156] 一二

「諸比丘!汝等見大迦葉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亦皆是頭陀說者。」

一三

「諸比丘!汝等見阿那律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亦皆是天眼者。」

一四

「諸比丘,汝等見滿願子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皆是說法者。」

一五

「諸比丘!汝等見優波離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皆是持律者。」

一六

「諸比丘!汝等見阿難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皆是多聞者。」

一七

「諸比丘!汝等見提婆達多與眾多比丘俱經行耶?」

「大德,唯然。」

「諸比丘!此等諸比丘,皆是有罪者。」

一八

諸比丘!眾生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九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二〇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P.157] 二一

「諸比丘!眾生於現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六〕第六 有偈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譬如糞與糞相關連、相和合。尿與尿相關連、相和合。唾與唾相關連、相和合。膿汁與膿汁相關連、相和合。血與血相關連、相和合。諸比丘!同於此,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劣意志俱與劣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P.158] 一〇

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一

諸比丘!眾生於過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二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亦……

一三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十四

諸比丘!譬如乳與乳相關連、相和合,油與油相關連、相和合。熟酥與熟酥相關連、相和合,蜜與蜜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同於此,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五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

一六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

一七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善意志俱與善意志相關連、相和合。」

一八

世尊如是說,善逝如是說,師更以此宣說:

       欲情之下生     由交而發生
       若無交則斷     如於大海上
       乘小木必沒     如是入懈怠
       淨命亦沈沒     然彼懈怠者
       以離無精進     遠離之聖者
       專注禪思者     常於勤精進
       俱與賢者住     常於勤精進

[P.159] 〔一七〕第七 不信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愧與無愧俱相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相關連、相和合。惡慧與惡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信與信俱相關連、相和合。慚與慚俱相關連、相和合。愧與愧俱相關連、相和合。多聞與多聞俱相關連、相和合。精勤與精勤俱相關連、相和合。正念與正念俱相關連、相和合。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愧與無愧俱相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相關連、相和合。惡慧與惡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愧與無愧俱相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妄念與妄念俱……

[P.160] 惡慧與惡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無愧與無傀俱……少聞與少聞俱……懈怠與懈怠俱……妄念與妄念俱相關連、相和合。惡慧與惡慧俱相關連、相和合之。

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信與信俱相關連、相和合。慚與慚俱相關連、相和合。愧與愧俱相關連、相和合。多聞與多聞俱相關連、相和合。精勤與精勤俱相關連、相和合。正念與正念俱相關連、相和合。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

一〇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

一一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信俱與信……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一八〕第八 不信之根本五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P.161]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惡慧與惡慧俱……信與信俱相關連、相和合。慚與慚俱……持慧與持慧相關連俱、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過去世,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未來世,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於現在世亦俱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無慚與無慚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如是應詳說。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惡慧與惡慧俱、信與信俱、愧與愧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於過去世……

……於未來世……

……於現在世……

一〇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惡慧與惡慧俱、信與信俱、多聞與多聞俱、持慧與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一一

……於過去世……

[P.162] 一二

……於未來世……

一三

……於現在世……

一四

諸比丘!眾生與界……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惡慧與惡慧俱、信與信俱、精勤與精勤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一五

……於過去世……

一六

……於未來世……

一七

……於現在世……相和合。

一八

不信與不信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惡慧與惡慧俱、信與信俱、正念與正念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一九

……於過去世……

二〇

……於未來世……

二一

……於現在世……相和合。

〔一九〕第九 無慚之根本四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3]

「諸比丘!與界……

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無愧與無愧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愧與愧俱相關連、相和合。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相和合。

無慚與無慚俱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多聞與多聞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精勤與精勤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正念與正念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六~八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和合之。」

〔二〇〕無愧之根本三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4]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

無慚與無慚俱、少聞與少聞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多聞與多聞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三~五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相和合。

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精勤與精勤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七~九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

一〇

無慚與無慚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惡慧與惡慧俱、慚與慚俱、正念與正念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一一~一三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和合。」

〔二一〕第十一 依少聞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少聞與少聞俱相關連、 [P.165] 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惡慧與惡慧俱、多聞與多聞俱、精勤與精勤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三~五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相和合。」

「少聞與少聞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惡慧與惡慧俱、多聞與多聞俱、正念與正念俱、持慧與持慧俱關連、相和合。」

七~九

「於過去世……於未來世……於現在世……和合。」

〔二二〕第十二 懈怠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相關連、相和合。懈怠與懈怠俱相關連、相和合。妄念與妄念俱、惡慧與惡慧俱、精勤與精勤俱、正念與正念俱、持慧與持慧俱相關連、相和合。」

三~五

「於過去世……未來世……於現在世……和合。」

徧過去、未來、現在、一一皆無不如是。

此頌曰:

       此等七有因     以及磚瓦家
        [P.166] 劣意志與業     有偈不信七
       不信根本五     無慚根本四
       無愧根本三     少聞二懈怠
       一之所謂經     及三五等經
       謂二十二經     以謂第二品

第三 業道品

〔二三〕第一 不寂靜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無愧與無愧俱、不寂靜與不寂靜俱、惡慧與惡慧俱關連、相和合。

信與信俱關連、相和合。慚與慚俱、愧與愧俱、寂靜與寂靜俱、持慧與持慧俱關連、相和合。」

〔二四〕第二 惡戒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不信與不信俱關連、相和合。無慚與無慚俱、無愧與無愧俱、惡戒與惡戒俱、惡慧與惡慧俱關連、相和合。

[P.167]

信與信俱關連、相和合。慚與慚俱、愧與愧俱、持戒與持戒俱、持慧與持慧俱關連、相和合。」

〔二五〕第三 五學處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殺生與殺生俱關連、相和合。不與取與不與取俱、邪欲行與欲邪行俱、妄語與妄語俱、飲酒與飲酒俱關連、相和合。

斷殺生與斷殺生俱關連、相和合。斷不與取與斷不與取俱、斷邪欲行與斷欲邪行俱、斷妄語與斷妄語俱、斷飲酒與斷飲酒俱關連、相和合。」

〔二六〕第四 七業道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殺生與殺生俱關連、相和合。不與取與不與取俱、邪欲行與欲邪行俱、妄語與妄語俱、離間語與離間語俱、粗語與粗語俱、綺語與綺語俱關連、相和合。

斷殺生……斷不與取……斷邪欲行……斷妄語……斷離間語與斷離間語俱相關連、相和合。斷粗語與斷粗語俱關連、相和合。斷綺語與斷綺語俱關連、相和合。」

〔二七〕第五 十業道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8]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殺生與殺生俱關連、相和合。不與取與不與取俱……邪欲行……妄語……離間……粗語……綺語與綺語俱關連、相和合。多貪與多貪俱關連、相和合。瞋恚心與瞋恚心俱、邪見與邪見俱關連、相和合。

斷殺生與斷殺生俱關連、相和合。斷不與取……斷邪欲行……斷妄語……斷離間語、斷粗語……斷綺語與斷綺語俱關連、相和合。無貪與無貪俱關連、相和合。無瞋恚心與無瞋恚心俱關連、相和合。正見與正見俱關連、相和合。」

〔二八〕第六 八支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邪見與邪見關連、相和合。邪思與邪思俱……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與邪定俱關連、相和合。邪智與邪智俱關連、相和合。邪解脫與邪解脫俱關連、相和合。」

〔二九〕第七 十支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69]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眾生與界關連、相和合。

邪見與邪見俱關連、相和合。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與邪定俱關連、相和合。邪智與邪智俱關連、相和合。邪解脫與邪解脫俱關連、相和合。

正見與正見俱關連、相和合。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智與正智俱關連、相和合正解脫與正解脫俱關連、相和合。」

徧過去、未來、現在、一一皆無不如是。

七經之頌曰:

       不寂靜惡戒     以及五學處
       所謂七道業     乃至十道業
       第六謂八支     第七為十支

第四 隨喜品

〔三〇〕第一 四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

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是。

諸比丘!此等四界。」

〔三一〕第二 前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P.170]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正覺前、尚未成正覺為菩薩時,我生此念:

『地界之味者何耶?禍者何耶?出離者何耶?水界之味者何耶?禍者何耶?出離者何耶?火界之味者何耶?禍者何耶?出離者何耶?風界之味者何耶?禍者何耶?出離者何耶?』

諸比丘!我生此念:

緣地界而生樂、喜,此乃地界之味。地界是無常、苦、變易之法,此乃地界之禍。對地界欲貪之調伏,欲貪之捨離,此乃地界之出離。

緣水界……

緣火界……

緣風界而生樂、喜、此乃風界之味。風界是無常、苦、變易之法,此乃風界之禍。對風界欲貪之調伏,欲貪之捨離,此乃風界之出離。

諸比丘!我對此等之四界,以味如是之味,以禍是禍,以出離是出離,未能如實知之間,諸比丘!我於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世界,不知成就無上之正等覺。

一〇

諸比丘!我對此等之四界,以味如是味,以禍是禍,出離是出離,如實知時,我於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世界,已知成就無上之正等覺。

[P.171] 一一

我生:『我心解脫為不動,此為最後之生,今無後有』之知見。」

〔三二〕第三 〔我〕所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味,達地界之味,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味。

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禍,達地界之禍,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禍。

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出離,達地界之出離,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出離。

五~七

諸比丘!我行求水界之……

八~一〇

諸比丘!我行求火界之……

一一

諸比丘!我行求風界之味,達風界之味,我已以慧善知風界之味。

一二

諸比丘!我行求風界之禍,達風界之禍,我已以慧善知風界之禍。

一三

諸比丘!我行求風界之出離,達風界之出離,我已以慧善知風界之出離。

一四

諸比丘!我對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禍是禍,以出離是出離,未能如實知時, [P.172] 諸比丘!我於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世界,不能知成就無上正等覺。

一五

諸比丘!我對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禍是禍,以出離是出離,如實知時,諸比丘!我於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之世界,知成就無上之正等覺。

一六

我生:『我心解脫為不動,此為最後之生,今無後有』之知見。」

〔三三〕若無此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若無此地界之味,則眾生不貪求此地界,諸比丘!然則因有地界之味故,眾生貪求此地界。

諸比丘!若無此地界之禍,則眾生不厭此地界,諸比丘!然則有地界之禍故,眾生厭此地界。

諸比丘!若無地界之出離,則眾生不出離此地界。諸比丘!然則有地界之出離故,眾生出離此地界。

五~七

諸比丘!若無此水界之味……

八~一〇

諸比丘!若無此火界之味……

一一

諸比丘!若無此風界之味,則眾生不貪此風界。諸比丘!然有風界之味故,眾生貪此風界。

[P.173] 一二

諸比丘!若無此風界之禍,則眾生不厭此風界。諸比丘!然有風界之禍故,眾生厭此風界。

一三

諸比丘!若無此風界之出離,則眾生不出離此風界。然則有風界之出離故,眾生出離此風界。

一四

諸比丘!眾生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禍是禍,以出離是出離,未能如實知時,諸比丘!此等之眾生、不由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中捨棄、被解放,不相應,因不依心以捨棄而住。

一五

諸比丘!眾生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禍是禍,以出離是出離等,如實知時,諸比丘!此等眾生由天界、魔界、梵界、沙門、婆羅門、人、天中捨棄、被解放,不相應,因依心以捨棄而住。」

〔三四〕第五 苦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若此地界一向是苦、伴苦、苦顯現、樂不顯現,則眾生不貪此地界。諸比丘!然則地界為樂、伴樂、樂顯現、苦不顯現故,眾生以貪此地界。

[P.174]

諸比丘!若水界……

諸比丘!若火界……

諸比丘!若風界一向是苦、伴苦、苦顯現、樂不顯現,則眾生不貪此風界。諸比丘!若然風界為樂、伴樂、樂顯現,苦不顯現故,眾生貪此風界。

諸比丘!若地界一向是樂、伴樂、樂顯現,苦不顯現,則眾生不厭此地界。諸比丘!然則地界是苦、伴苦、苦顯現,樂不顯現故,眾生厭此地界。

諸比丘,若水界……

諸比丘!若火界……

諸比丘!若風界一向是樂、伴樂、樂顯現,苦不顯現,則眾生不厭此風界。諸比丘!然風界是苦、伴苦、苦顯現,樂不顯現故,眾生厭此風界。」

〔三五〕第六 隨喜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我謂:「諸比丘!對地界隨喜者、則對苦隨喜。以苦隨喜者,則不得解脫苦。」

諸比丘!對水界隨喜者……

諸比丘!對火界隨喜者……

諸比丘!我謂:「對風界隨喜者,則對苦隨喜。對苦隨喜者,則不得解脫苦。」

[P.175]

諸比丘!我謂:「對地界不隨喜者,則對苦不隨喜。對苦不隨喜者,則解脫苦。」

諸比丘!對水界……

諸比丘!對火界……

諸比丘!我謂:「對風界不隨喜者,則對苦不隨喜。對苦不隨喜者,則苦解脫。」

〔三六〕第七 生起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地界之生起、住、再生、顯現,是苦之生起、貪、住、老死之顯現。

諸比丘!水界之……

諸比丘!火界之……

諸比丘!風界之生起、住、再生、顯現,是苦之生起,貪、住、老死之顯現。

諸比丘!地界之滅、靜止、絕滅,是苦之滅,貪靜止、則老死之絕滅。

諸比丘!水界之……

諸比丘!火界之……

諸比丘!風界之滅、靜止、絕滅,是苦之滅,貪靜止、則老死之絕滅。」

〔三七〕第八 沙門婆羅門(之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P.176]

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此等四界之味、禍、出離、不如實知者,諸比丘!彼沙門、婆羅門,於沙門乃非正沙門,於婆羅門乃非正婆羅門。彼等尊者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法亦非自知,入實證而住者。

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此等四界之味、禍、出離,如實知者,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乃正沙門、於婆羅門乃正婆羅門。彼等尊者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知,入實證而住者。」

〔三八〕沙門婆羅門(之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是。

諸比丘!凡任何之沙門、婆羅門,對此等四界之集與絕滅、味、禍、出離、不能不如實知,故不得不詳說。

……知、自知、入實證而住。」

〔三九〕沙門婆羅門(之三)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爾時,世尊曰:〕「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不知地界、不知地界之集、不知地界之滅、不知趣地界滅之道跡……

[P.177]

不知水界……

不知火界……

不知風界、不知風界之集、不知風界之滅、不知趣風界滅之道跡者,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乃非正沙門,於婆羅門乃非正婆羅門,彼等尊者亦對沙門之義、或婆羅門之義,於現法不能自知、入實證而住。

諸比丘!雖任何之沙門、婆羅門,知地界、知地界之集、知地界之滅、知趣地界滅之道跡者……

知水界……

知火界……

知風界、知風界之集、知風界之滅、知趣風界滅之道跡者,諸比丘!彼等沙門、婆羅門,於沙門乃正沙門,於婆羅門乃正婆羅門。彼等尊者亦對沙門之義,婆羅門之義,於現法自知、入實證而住。」

此頌曰:

       四與前及行     若無此及苦
       隨喜生起三     沙門婆羅門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14 冊 No. 0006 相應部經典(第12卷-第21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