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7] 第九 森林相應
第一 葦品
〔一〕第一 遠離
一
如是我聞。爾時,有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彼比丘,去往日住,至住家,起惡不善之思。
三
時,住彼森林之天神,憐憫彼比丘,欲警覺此比丘,令思有益,而接近此比丘。
四
近而以偈語此比丘曰:
       入森求遠離     汝心走外界
       對人與滅欲     離貪欲心安
       除不快正念     我等讚善人
       地獄塵難除     勿運渴愛塵
       如鳥浴沙泥     挺身羽塵落
       如是之比丘     於正念正勤
       拂落沾身塵
五
時,彼比丘受天神所警策而起驚惺。
〔二〕第二 看護
一
爾時,有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P.198] 二
其時,彼比丘去往日住而睡眠。
三
時,住於林中之一天神,憐憫比丘,欲警覺彼比丘,令思有益,以詣比丘之處。
四
詣已以偈語彼此丘曰:
       比丘當醒起     何故而睡臥
       睡眠有何益     有病毒箭射
       煩惱人何眠     依信而出家
       身為無家者     始增養其信
       勿陷睡眠域
五
  〔比丘:〕樂欲無常滅     癡漢迷醉此
       以解脫結縛     出家無所著
       眠之何故責     解脫滅貪欲
       以超過無明     其智已清淨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見責
       依明破無明     以滅盡諸漏
       無憂亦無悶     如是之出定
       何故受見責     精進而不撓
       冀望於涅槃     常勇猛精進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見責
〔三〕迦葉(獵夫)
一
爾時,尊者迦葉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尊者迦葉去往日住,教誡一獵夫。
三
時住彼林中有一天神,憐憫尊者迦葉,欲警覺尊者迦葉,令思有益,來至尊者迦葉處。
四
到已,而以偈語尊者迦葉曰:
       往山嶮獵師     無智無心者
       非為教誡時     我見如癡漢
       彼聞亦不悟     連見亦不見
       雖然與語法     愚者不悟義
        [P.199] 迦葉猶如與     十指之光明
       彼不見物形     因無眼可見
五
時,尊迦葉,依其天神之警覺而驚起。
〔四〕第四 多數(遊)方者
一
爾時,眾多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時彼等諸比丘,渡過雨期三月,之後而外出遊方。
三
時,住彼林中有一天神,不見彼等諸比丘,而心生悲,其時以唱此偈曰:
四
如是言已,其他之天神,以偈語其天神曰:
       或者磨揭陀     或者拘薩羅
       或者往跋耆     如無係蹄鹿
       比丘等無家     而能自在住
〔五〕第五 阿難
一
爾時,尊者阿難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尊者阿難多說在家諸事而住。
三
時住彼林中一天神,憐憫尊者阿難,欲警覺尊者阿難,令思有益。來至阿難之處說偈曰:
       入樹下居住     潛心於涅槃
       瞿曇禪思之     勿為於放逸
        [P.200] 以行於雜談     與汝有何用
四
時,尊者阿難受天神之警覺而驚起。
〔六〕第六 阿那律
一
爾時,尊者阿那律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時,尊者阿那律俗家之妻,為三十三天天神之闍利仁,來詣尊者阿那律處。
三
詣已以偈語阿那律曰:
       請卿來此住     具一切愛欲
       以發起志願     生於忉利天
       而嘗天妃擁     圍繞耀光輝
四
五
六
 〔阿那律:〕愚者汝不知     佛之所宣說
       一切行無常     皆為生滅性
       生者而又滅     此等之寂靜
       始是真快樂     闍利仁天界
       我無受住家     越過此輪迴
       從今無他生
〔七〕第七 那伽達多
一
爾時,尊者那伽達多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尊者那伽達多於清晨,趁早入村,過午後則遲歸林中。
三
時,住彼林中一天神,憐憫尊者那伽達多,欲警覺尊者那伽達多,令思有益,來到尊者那伽達多處。
[P.201] 四
到已,以偈語尊者那伽達多曰:
       那伽達多友     汝過早入村
       日遲始歸林     與在家人交
       同以為苦樂     我那伽達多
       惟恐過大膽     與在家人交
       力強之死王     將落惡魔領
五
時,尊者那伽達多,依天神之警覺而驚起。
〔八〕第八 家婦
一
爾時,一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有一比丘多住於在家。
三
時,彼林住一天神,憐憫其比丘、欲警覺其比丘,令思有益,到其家中化作家婦,到其比丘處。
四
到已,以偈告彼比丘曰:
       河之岸或者     市門之閑場
       集會堂等地     街頭或市集
       私議汝與妾     原來為何故
五
  〔比丘:〕世多不快語     苦行者堪忍
       不因此焦心     不因此痛苦
       如風怖林鹿     其聲亦驚人
       若謂輕其心     修行不成就
〔九〕第九 跋耆子(毘舍離)
一
爾時,有跋耆子比丘,住毘舍離之茂林。
二
時,毘舍離整夜行祭事。
[P.202] 三
時,其比丘聞毘舍離器樂、聲樂之騷音而嘆息,其時以唱偈曰:
四
時,彼林住一天神,憐憫此比丘,欲警覺此比丘,令思有益,來到此比丘之處。
五
到已,以偈語此比丘曰:
六
時,此比丘受其天神之警覺而起驚。
〔一〇〕第十 誦經(法)
一
爾時,有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其時,此比丘,以往甚勤誦經,今則不勤,默然而坐。
三
時,住彼林中天神,不得復聞此比丘之法,來到比丘之處。
四
到已,而以偈語此比丘曰:
五
  〔比丘:〕依離欲至果     前望於法句
        [P.203] 今依離至果     見聞思何物
       依智慧捨棄     善人是為教
〔一一〕第十一 不正思惟(思惟)
一
爾時,有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時,彼比丘去往日住,起惡不善覺,即欲覺、瞋覺、害覺。
三
時,住其林中一天神,憐憫此比丘,欲警覺此比丘,令思有益,來到此比丘之處。
四
到已,以偈語比丘曰:
       汝依不正思     醉不善覺想
       捨不正思惟     以為正思惟
       對於師法僧     勿從戒退轉
       汝斯達歡喜     無疑得喜樂
       從此歡喜多     應盡諸苦惱
五
時,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覺而起驚。
〔一二〕第十二 中午(鳴動)
一
爾時,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時,住其林一天神,來到比丘之處。
三
到已,走近此比丘,以言偈曰:
四
〔一三〕第十三 不制御根(多比丘)
[P.204] 一
爾時,眾多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掉舉、心亂、輕騷、絮叨而多無聊語、妄念不正知、心不靜、散亂、諸根不制御。
二
時,住其林之天神,憐憫此比丘等,欲警覺彼等諸比丘,令思有益,來到此比丘等處。
三
到已,而以偈語彼等諸比丘曰:
       往昔瞿曇之     弟子比丘等
       安樂而其住     心無求乞食
       心無求而住     知世之無常
       彼等苦惱盡     如今比丘等
       以惡向自己     如村長於村
       心為他富奪     餐食而寢臥
       於僧不合掌     此有人禮我
       然而被遺棄     無主之人眾
       猶如諸死屍     我對放逸者
       其眾人以語     於不住放逸
       人人我歸依
四
時,彼等諸比丘依天神之警覺而起驚。
〔一四〕第十四 紅蓮(白蓮)
一
爾時,一比丘住拘薩羅國之茂林。
二
時,此比丘食後收鉢,入於蓮池,以嗅紅蓮之香。
三
時,住彼林一天神,憐憫此比丘,欲警覺此比丘,令思有益。來到比丘處。
四
到已,以偈語其比丘曰:
五
  〔比丘:〕不取又不折     離而嗅蓮香
       如何汝云我     是花香盜人
       以掘其根頭     或餐其蓮莖
       如是行暴人     何故汝不云
[P.205] 六
  〔天神:〕如下婢污衣     不淨粗暴人
       我不言此語     云汝則相應
       無有罪污穢     常求清淨人
       惡如毛毫端     見猶天雲大
七
八
  〔天神:〕我非靠汝生     亦非指為惡
       比丘汝自己     不得為不知
       如何去善趣
九
時,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覺,而起驚。
此嗢陀南:
       遠離與看護     迦葉與多數
       阿難阿那律     及那伽達多
       家婦跋耆子     毘舍離誦經
       不正思午日     及不制御根
       紅蓮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