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卷

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05冊
No.3 附隨 (19卷)
【通妙譯】
第 10 卷

下一卷
 

[P.158] 第十 別伽陀集

呵責法為何?憶念法為何?眾僧法為何?心念法為何?

呵責法為憶念〔罪〕。憶念法為折伏。眾僧法為獲得〔決斷〕。心念法為各人之〔決斷〕。

汝若為檢問者,草率勿言,怒而勿言,怒而勿行。

於經,於律,於隨法,於所制,於隨順法,草率無利益之諍論語勿言。

依善巧有覺者而作,檢問儀法,善說學處隨順用意,無破來世趣。

欲利他者應時而檢問有利,被呵者及呵責者勿取草率之語。

呵責者言有罪,被呵者言無罪,應捨兩說用,依〔有恥者〕自白語而處分。

自白行於有恥者,無恥者不然,無恥者多語,〔故〕應依其行〔自白〕而處分。

無恥者不生自白,為如何人耶?我如是問:如何之人稱為無恥人耶?

故意犯罪而隱罪,行不應行,如是之人稱無恥人。

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無恥人。

我更問汝:如何之人稱為有恥人?

不故意犯罪,不隱罪,不行不應行,如是之人稱為有恥人。

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有恥人。更問汝:如何之人稱為非法呵責者?

[P.159] 以非時而呵責,以不實,以粗暴,以無利益,有瞋心而呵責,無慈心,如是者稱為非法呵責者。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非法呵責者。更問汝:如何稱為如法呵責者?

以時而呵責,以實,以柔軟,以有利益,有慈心而呵責,無瞋心,如是者稱為如法呵責者。

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如法呵責者。更問汝:如何之人稱為無知呵責者?

不知前〔所言〕之事、後〔所言〕之事,於前事後事無知,不知適用之語法,於適用語法無知,如是稱為無知呵責者。

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無知呵責者。更問汝:如何之人稱為有知呵責者?

知前事後事,於事前事後有知,知適用之語法,於適用語法有知,如是之人稱為有知呵責者。

實我亦知,如是之人稱為有知呵責者。更問汝:何故稱為呵責耶?依戒壞而呵責,同依行、見、命〔壞〕而呵責,呵責乃依此而言也。

———別伽陀集終———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05 冊 No. 0003 附隨(第1卷-第19卷)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