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
布施
[中译]良稹中译版权所有© 200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译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布施导言 ... 菩提尊者 撰
- 布施(专题经文选编,来自《佛法入门》) ... 约翰-布列特 编
- 布施(专题经文选译,来自《福德》) ... 坦尼沙罗尊者 编译
- 福德——增支部经文选读 ... 向智尊者 译
- 布施先行 ... 坦尼沙罗尊者 撰
- 巴利经典中的布施 ... 莉莉-德西尔瓦 撰
- 发自内心的布施 ... 莫里斯-沃石 撰
- 布施与募款有什么关系 ... 约翰-布列特 撰
菩提尊者: 布施导言
人们普遍把布施的修习视为一项最基本的人类美德、一类体现人性深度的素养、一种超越自我的能力。佛陀的教导中,也把修习布施置于突出的地位,特别在作为灵性成长的根基与种子方面。在巴利经文中,我们一次次读到,佛陀的次第说法总是把“布施说” (danakatha) 列于首位。凡对尚未尊他为导师的听众说法时,佛陀必在起首强调布施的价值; 只有在听众能够欣赏这个美德之后,他才引介教导的其它部分,譬如戒德、业力、出离等等; 只有当这些原理在听众的内心起作用之后,他才解说惟由觉者们证得的智慧——四圣谛。
严格说来,布施本身既非为八圣道道支,也未被纳入菩提道品 (bodhipakkhiya dhamma , 三十七分法)。之所以未列于上述诸要素之内,最主要的可能性在于,布施的修习,就其本质而言,不能直接即刻引生洞见、证悟四谛。布施在佛教的修习中起著另一种功能: 它非是作为构成觉醒过程的因素之一出现于正道之巅峰,而是作为根基与先行,默默支持著脱离杂染的整个修行努力。
然而,布施虽不直接算作正道的道支,它于修行道进步的贡献却不可轻视或低估。其贡献的突出之处体现于它在佛陀为弟子所列的数类修持之中的地位。除了在次第说法中居首位之外,它还居三种基本福德 (punnakiriyavatthu)之首、四摄 (sangahavatthu, 四种利益他人的方式)之首、十波罗密 (paramis, 完美)之首,后者乃是一切求悟者必须培养的至高品德,对那些目标是成为完美佛陀的菩萨道行者来说,十项波罗密必须具足培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布施也可以等同于舍离 (caga)这个个人素养。该角度所揭示的布施修持,非是把物品从自己转给他人的外在之举,而是舍离的内在心性,这种心性被布施的外在行为所强化,同时又反过来使更难行的自我奉献成为可能。舍离,连同信念、戒德、学问与智慧,是一位善士(sappurisa, 君子)的基本素质。作为舍离的素养,布施与佛陀圣道的整个进程密切相关。因为圣道的目标是摧毁贪、嗔、痴,布施的培养直接摧毁贪与嗔,同时使心柔韧,有助于灭痴。
https://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various/wheel367.html#i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