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那


禪那

Jhana
Jhana
[編者] 約翰-布列特
[中譯] 良稹

原文版權所有 © 2005 Access to Insight. 免費發行。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重排、重印、印發。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眾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譯版權所有 © 2005-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並登載本版權聲明。

禪那爲一種深度靜止與專注的禪定狀態,在其間,心智完全沈浸、吸攝於所選的專注目標。它是培養正定的基礎。

定義(包括比喻)

[第一禪那]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遠離感官之欲、遠離不善巧心態——進入、安住於第一禪那: 由遠離而生起了喜與樂、伴隨著尋想與評量。他把生起於遠離的喜與樂,彌漫、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生起於遠離的喜與樂。

“正如一位技熟的浴工或其學徒,在銅盆裡倒入浴粉、揉合成團,一次又一次灑水,使浴粉團飽和、濕潤、內外滲透——卻不滴水; 這位比丘更是這般,把生起於遠離的喜與樂,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生起於遠離的喜與樂。

[第二禪那]

“再者,隨著尋想與評量的平息,他進入、安住於第二禪那: 由沈靜而生起的喜與樂,隨著尋想與評量的消退,覺知匯合起來——有了內在的確定。他把生起於沈靜的喜與樂,彌漫、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生起於沈靜的喜與樂。

“正如一座湖,內有泉水湧起,既無來自東、西、南、北的灌流,又有天降陣雨的周期補充,於是冷泉從湖內湧起,涼水在彌漫、滲透、遍佈、充滿,整座湖無處不滲透著這股涼水; 這位比丘更是這般,把生起於沈靜的喜與樂,彌漫、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生起於沈靜的喜與樂。

[第三禪那]

“再者,隨著喜的消退,他保持著寧靜、有念、警覺,使身體敏感於樂。他進入、安住於第三禪那,聖者們因此宣告:‘寧靜、有念、他有愉快的居處。’他把退去了喜的樂感,彌漫、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退去了喜的樂感。

“正如一座藍蓮、白蓮、紅蓮池裡,有若干藍蓮、白蓮、紅蓮生長於水中、沒於水中、在水中綻放,於是它們從根到頂,彌漫、滲透、遍佈、充滿著涼水,這些藍蓮、白蓮、紅蓮,無處不滲透著涼水; 這位比丘更是這般,把退去了喜的樂感,彌漫、滲透、遍佈、充滿這個身體。他的全身無不滲透著退去了喜的樂感。

[第四禪那]

“再者,隨著樂與痛的放棄——如先前喜與苦的消退一般——他進入、安住於第四禪那: 寧靜與念住達到純淨,既無樂、又無痛。他坐著,身體彌漫著純淨、明亮的覺知,於是他的全身無處不滲透著純淨、明亮的覺知。

“正如一個人坐著,從頭到腳包著白布、全身無處不裹著白布; 這位比丘更是如此,以純淨、明亮的覺知,彌漫全身。他的全身無處不滲透著純淨、明亮的覺知。”

——AN V.28(增支部)

掌握禪那是智慧的標誌之一

“我把一位擁有四種素質的人,稱爲一位有大智慧者、一位偉人。哪四種?

“婆羅門,有此情形,他爲了衆人的福祉與幸福而修行,使衆人確立了尊貴的法門,即:可敬的正直、善巧的正直。

“他可以想任何心之欲想、不想心不欲想。他可以願任何心之所願、不願心所不願。他於心路已了然通達。

“他達到四禪的高深境界——隨時隨意、無障無礙——那是即時即地的愉快居處。

“隨著心漏的終結——他安住於無漏的心解脫與慧解脫之中,已即時即地親自了解與證悟。

“我把擁有這四種素質的人,稱爲一位大智慧者、一位偉人。”

——AN IV35(增支部)

禪那與内明並行

無明辨者
  無禪那,
無禪那者
  無明辨。

而禪那與明辨
  具足者,
他便臨近
  解脫。
——Dhp 372(法句經)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