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
業 Intentional action
巴 kamma /梵 karma
[編者] 約翰-布列特
[中譯] 良稹
|
原文版權所有 © 2005 Access to Insight. 免費發行。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重排、重印、印發。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眾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譯版權所有 © 2005-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條件如上。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並登載本版權聲明。 |
定義
“我告訴你們,動機,即是業。有動機時,一個人藉身體、言語、意念造業。”
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我是我的行爲[業]的主人、行爲[業]的繼承者、因我的行爲[業]而生、由我的行爲[業]相聯、依我的行爲[業]作裁決。無論我做什麼,是善是惡,我自受業報……
“一個人應當時常觀想(此事),無論女人、男人、在家、出家……
“那麼,是根據何等理由一個人應當時常觀想: ‘我是我的行爲[業]的主人、行爲[業]的繼承者、因我的行爲[業]而生、由我的行爲[業]相聯、依我的行爲[業]作裁決。無論我做什麼,是善是惡,我自受業報’? 有的生靈在身……語……意方面行惡。但是當他們時常這般觀想時,該項身、語、意的惡業,或者會完全摒棄、或者會減弱下來。
“一位聖者的弟子,作這般思索:‘我並非唯一是我的行爲[業]的主人、行爲[業]的繼承者、因我的行爲[業]而生、由我的行爲[業]相聯、依我的行爲[業]作裁決。無論我做什麼,是善是惡,我自受業報。在有衆生的情形下——過去的未來的、死亡的重生的——一切衆生,是他們的行爲[業]的主人,行爲[業]的繼承者、因他們的行爲[業]而生、由他們的行爲[業]相聯、依他們的行爲[業]而活。無論他們做什麼,是善是惡,他們自受業報。’當他/她時常這般觀想,聖道便昇起了。他/她堅持那條道,發展它、培養它。隨著他堅持那條道,發展它、培養它,束縛棄絕了、執取摧毀了。”
應當了解、懂得業
“應當了解業。應當了解業昇起運作之因。應當了解業的多樣。應當了解業的果。應當了解業的止息。應當了解業的止息之道。是這樣說的。是指哪方面而說? “我告訴你們,動機,即是業。有動機時,一個人藉著身、語、意造業。
“那麼,何爲業的昇起運作之因? 接觸,爲業的昇起運作的因。
“那麼,何爲業的多樣? 有必須在地獄裡經受的業、在動物界經受的業、在餓鬼界經受的業、在人界經受的業、在天界經受的業。此謂業的多樣。
“那麼,何爲業的果報? 我告訴你們,業的果報有三類: 即時即地生起的果報、日後生起的果報(指此世)、來世生起的果。此謂業的果報。
“那麼,何爲業的止息? 從接觸的止息,便有業的止息; 正是這條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謂趨向業的止息的修持之道。
“因此,當一位聖者的弟子辨知如此爲業、如此爲業的升起運作、如此爲業的多樣、如此爲業的果報、如此爲業的止息之道時,他辨知,此種深邃的梵行[聖道修行]爲業的止息。
“應當了解業。應當了解業升起運作之因。應當了解業的多樣。應當了解業的果報。應當了解業的止息。應當了解業的止息之道。' 是這樣說的。是指這方面而說。”
審視自己的行爲 (佛陀教導幼子)
[佛陀:] “你覺得如何,羅睺羅,鏡子有什麼用途?”
[羅睺羅:]“世尊,用於觀照。”
[佛陀:]“同樣地,羅睺羅,對於身業、語業、意業也應當反覆觀照。
“每當你想作某個身業(行爲)時,應當觀照它:‘我想作的這個身業——它會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雙方嗎? 它是不是一種不善巧的身業,會有苦果、苦報?’ 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會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雙方; 它會是一種不善巧的身業,有苦果、苦報,那麼那樣的身業你絕對不適合作。但是,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不會導致傷害……它會是一種善巧的身業,有樂果、樂報,那麼任何那樣的身業,你適合作。
“你正在作某個身業時,應當觀照它:‘我正在做的這個身業——是在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雙方嗎? 它是一種不善巧的身業,有苦果、苦報嗎?’ 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正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雙方……你應當放棄。但是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並不……你可以繼續。
“你在作了某個身業之後,應當觀照它……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導致了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了雙方; 它是一種不善巧的身業,有苦果、苦報,那麼你應當對尊師或一位多聞的修行同伴懺悔、披露、公開。懺悔後,你應當在未來約束自己。但是如果觀照之後你了解了,它不曾導致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傷害雙方……它是一種善巧的身業,有樂果、樂報,那麼你應當安住於清新、喜樂之心,日夜修習善巧的心理素質。
(同理於語業與意業)
“羅睺羅,過去所有淨化了自己的身業、語業、意業的僧侶行者,他們所做的,正是這般反覆地觀照自己的身業、語業、意業。
“未來所有將淨化自己的身業、語業、意業的僧侶行者,……當前所有在淨化自己的身業、語業、意業的僧侶行者,他們在做的,正是這般反覆地觀照自己的身業、語業、意業。
“因此,羅睺羅,你應當訓練自己: ‘我要反覆地觀照自己的身業。我要反覆地觀照自己的語業。我要反覆地觀照自己的意業。’ 你應當這樣訓練自己。”
善巧而行所得的五件樂事
“這五件事是受歡迎、可取、愉悅、世間難得的。哪五件? 長壽……美貌……享樂……地位……重生天界……我告訴你們,這五件事藉著推想、祈求、發願是不可得的。如果藉著推想、祈求、發願即便可得,這裡有誰會缺少它們? 想得長壽的聖者弟子,是不適於祈求與好祈求的。反之,想得長壽的聖者弟子,應走上趨向長壽的修行之道。這樣做,他會得長壽,或在人界或在天界……(同理於美貌、享樂、地位、重生天界)。”
一切業中最尊貴者: 業的止息
比丘們,這四種業已由我親知、自證、宣講。哪四種? 有得黑果的黑業。有得白果的白業。有得黑白果的黑白業。有得不黑不白果、趨向業止息的不黑不白業。
“何爲得黑果的黑業? 有此情形,某個人造作了傷害性的身體造作……傷害性的言語造作……傷害性的心理造作……他重生於一個傷害性的域界……他在該處受傷害性的接觸……他只體驗痛受,譬如地獄的衆生。是謂得黑果的黑業。
“何爲得白果的白業? 有此情形,某個人造作了無傷害的身體造作……無傷害的言語造作……無傷害的心理造作……他重生於一個無傷害的域界……他在該處受無傷害性的接觸……他只體驗樂受,譬如光明的天神。是謂得白果的白業。
“何爲得黑白果的黑白業? 有此情形,某個人造作了既有害又無害的身體造作……既有害又無害的言語造作……既有害又無害的心理造作……他重生於一個既有害又無害的域界……他在該處既受有害又受無害的接觸……他體驗傷害與無傷害之受,苦樂混合,譬如人類、某些天神、某些低等域界的有情。是謂得黑白果的黑白業。
“何爲得不黑不白果、趨向業止息的不黑不白業?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是謂得不黑不白果、趨向業止息的不黑不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