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就是道


每個月初二和十六有兩次和大家聊天的機會,我非常珍惜,把好多事情都推遲或提前,盡一切可能留在寺廟裡。

本來大家來到寺廟,是要放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來體驗和感受這裡的生活,是來學習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理念、生活習慣帶到這裡來。可是好多人卻相反,甚至不知道自己來這裡是為了什麼。既然你來到寺廟,就要入鄉隨俗,適應寺廟的作息時間、規矩和管理理念。你不適應,待在這裡幹什麼呢?你適應,就多待幾天;不適應,馬上就走。

比如我們到國外或少數民族地區旅遊,你東北人還背著東北的大米,湖南人還帶著湖南的臭豆腐,四川人還帶著四川的辣醬,這就是愚昧無知。既然你去那裡旅遊,就要吃那裡的飯,喝那裡的水,穿那裡的衣服,感受那裡的生活與風土民情,與那裡的人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一個人想不迷失方向真的很難。學佛的人常說不被境轉,可是有幾個人能不被境轉呢?學佛的人常說不要自私,可是他們的所想所做已經自私了,只是因為無明,不知道自己自私而已。學佛的人還常說要去承受、去承擔,可是在我們身上恰恰體現不出這四個字,往往是讓別人去承擔、去承受,自己卻做不到。

過去的修行人做不到就不講,做得不好也不講。凡是講出來的,都是已經做到做好的。現在的人卻相反,都希望別人去做、去遵守,自己不做、不遵守。總是拿著佛菩薩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不衡量自己。大家平時見面都是客客氣氣的,不共事,根本無法瞭解彼此;一共事,各自的優點缺點、品德品質、素質修養、心胸器量全部暴露無遺。所以曾國藩曾經說過「識人先共事」。不共事,無法認清一個人。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感受到共事的重要性。你不與人共事,不僅認識不了別人,也無法認清自己。

我經常說佛法是無上鋒利的寶劍,讓聰明的人學了更聰明,讓愚昧的人學了更愚昧。但往往愚昧的人學了以後,覺得自己很聰明。聰明的人學了以後,覺得自己很愚昧。因為聰明人學了以後,認識了真理,在真理面前覺得自己很渺小、很愚昧。而愚昧的人呢,他無法認識真理,只會拿著他所謂的真理去衡量別人、要求別人。當別人做不到時,他儼然就是一個高人、一尊佛了!一個人只要一出手、一做事,他的內在就暴露無遺。但是,要進步就必須做事,不做事永遠不會成長。

人的一生,第一階段是學習,第二階段是做事,第三階段是學習與做事融為一體,體現自身的境界。比如過了四十歲,你就不可能再專職學習了,必須將做事與學習結合起來,在做事中學習。要想進步快,就必須做事。但是光做事不學習,自己的愚昧無知和邪見自己都看不清。

一個人一生之中最欠缺的就是知識與智慧。有了知識與智慧,想要什麼很快都會擁有。知識是從外面學來的。智慧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是自身本具的,但也是累世知識的累積,由量變達到質變的結果。

學習的方法很多,不是整天關起門來讀書就是學習,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學習的機會。每天聽到的、看到的,要用心去聽、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讓自己進入別人的狀態,問問自己:假如今天我是他這個角色,這件事我會如何做、如何處理?只有經常換位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才會學到東西,才容易提升自己。

實際上過去真正大成就的人,無論是事業、修行,還是知識的累積,都是在做事的過程中完成的。如果每天只學習不做事,你所學的知識理論沒有實踐來檢驗,你是無法判斷它是不是正知正見的。只有在實踐中,你才知道它是否正確、是否客觀、是否全面。

倘若我們真的通達了教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懂得運用,一定很善於做事。之所以我們不會用、不善於做事,就是因為我們的理論不圓滿,沒有學通透。就拿打坐用功來說,講起理論來,在座的個個都會講,而且經常是一套一套的講得有板有眼。可是,為什麼到了自己身上卻不會用功了呢?就是理論沒有通透。理論通透了,你一定會用功。

實際上每天用功二三個小時就夠了,你不可能每天十幾個小時都處於功態中。如果你真的會用功,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一件事,你都應該處於功態中。當你做一件事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件事上就是用功。

你全身心地做飯、拖地板,跟全身心地打坐有什麼區別呢?事情千千萬萬,心只有一顆。你的心能全然地投入在這件事情上,肯定也能投入到那件事情上。如果那件事你無法全然地投入,說明這件事你能投入也是假的。你只要曾經有過全身心投入在一件事情上的經歷,做任何事情,你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談戀愛(眾笑)。

你們不要笑,如果一個人連談戀愛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都不能專注、忘我,進入混沌狀態,也就是功態,你想投入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是忘我的,忘掉了時間、空間和外在的世界,只有你和我。再進一步,你和我就是一個。因為人是由兩性組成的,一個人如果在兩性狀態都不能達到合一,最後連一也無,從其他途徑你也無法入道。

只要你曾經愛過,曾經達到過無我、忘我的狀態,曾經對一件事情用過心,與它融為一體,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你就可以試著把這種感覺挪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比如:炒菜、種地、罵人、打坐……在你的人生中,難道沒有一件事情曾經讓你忘我過?你能把當時忘我的狀態複製到這件事情上,你就進入狀態了。

在這件事情上忘我,和在那件事情上忘我,從現象上看有差別,但本質上沒有區別。現象千變萬化,本質就一個。你在養正堂裡能用功,到了三聖洞也一樣能用功;你在三聖洞裡不能用功,到了養正堂也同樣用不了功。

過集體生活,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打坐,都有規矩,你是被動的,必須自我約束。自我約束對於一個沒有形成自己作息規律的人來說是很難的。但是,一旦形成了作息規律和慣性,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按照你的規律和慣性生活。XX來了嗎?他很會說,也很有思想,但是讓他過團體生活就很難。這就是自我約束能力差,自控能力不行。你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將來也不可能去管理別人。你想做一個管理者,首先要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所謂的要戰勝別人,先戰勝自己。

人的身體是接受心理指令的,你想給它什麼指令,只要連續輸入三遍,它就接受了。無論你是笨人還是聰明人,只要連續輸入三遍,它就會形成神經記憶。我們現在不是沒有輸入指令,而是輸入的太多了,以至於想做什麼,怎麼做,這幾年要做什麼,後幾年要做什麼,自己都不知道。

FX來了嗎?他在三聖洞一住就是六年。我還擔心他在山上住得太自由了,下來會適應不了團隊的生活,沒想到他做得很好。這正應了古人所說的能靜能動,能獨立也能合群,開合收放自如,能做主。這是一個修行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無論有多少法門、多少種理念,無非是訓練我們的身口意,最後達到能降伏它、駕馭它。

只是有的人一起心動念,自己就能覺察到;有的人是過後才覺察到;有的人過後也覺察不到,你跟他說了,他還要辯護。辯護無非是認為自己沒有錯或者為自己開脫。一個人總為自己辯護,是因為心理承受力太差了,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我執太重了,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一個修行人那麼護自己的短,可見內心多麼脆弱。想進步,又不敢把自己打開,不敢讓別人來剖析自己,挑自己的毛病,怎麼進步呢?天天說想進步,批評你幾句臉就發紅,心就開始牴觸,逆反心理就出現了。或者儘管沒有這些,又想辦法為自己辯護了。一天到晚都說要破我執,關鍵時刻卻緊緊地護住這個「我」!一個人不可能不讓別人說你、議論你。倘若你真的做好、做到位了,就沒有那麼多人會說你、議論你了。

一個人不可能做到事事順心,但絕對可以做到事事盡心。你們以為萬行在東華寺就事事順心嗎?如果我是個小和尚,90%的事都會順心。可我現在是大和尚,90%的事都不順心。你不做事不管事就順心了,只要做事管事必然會不順心。正因為不順心,你忍了、接受了、包容了,你就進步了、超越了,你的容量、心量就變大了。

如果事事都稱你的心,如你的意,你的心量、包容心怎麼鍛鍊出來呢?誰都希望身邊全是好人、能幹的人。但是,果真如此,你就成飯桶了。身邊都是無能的人,你無人可依靠,可能就把自己鍛鍊、磨練成能人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懶人在東華寺是待不住的,你想把自己的一套理念、習慣帶到這裡來,是不會滿你的願的。如果你在這裡住了多少年還是你自己的那一套,那就是我的罪過,是我對你不負責任。但是,如果你的思想理念更好、更符合這裡的需求,我會創造一切條件讓你去施展、去發揮。

一個團隊的負責人就是這個團隊的靈魂,這個環境的整體佈局,乃至一草一木的種植、擺放,包括這個團隊穿的衣服、飯菜的味道,都是這個負責人的理念。但是,目前廚房飯菜的味道絕對不是我的味道,要把我的味道做出來很難。等到我不在了,可能下一任領導就會把現有的一切全部推翻,換成他喜歡的風格了。

所以你們到了東華寺,不需要跟萬行對話,只要對著那些殿堂、花草、樹木、燈、瓦片講就行了,它們就代表了萬行。包括這些打坐的墊子都是萬行,你們天天把萬行坐在屁股下(眾笑)。這些墊子的顏色、大小、厚度、尺寸,包括這個蓮花台和它的顏色都是我定的。做得好是我的品位,做得不好也是我的品位。做得好大家就歡喜一點,做得不好大家就將就一點。因為我的素質品位只有這個層次和高度。

有的人看了蓮花台的顏色說好恐怖,有的人說很好。為什麼他覺得好呢?因為他和萬行是一路貨,是從一個道投胎出來做人的。你說你不喜歡,要麼你比萬行高,要麼你比萬行低,你肯定不是和萬行來自同一個空間。有的人說這個墊子怎麼不用紅色的,很喜慶;有的說怎麼不用黑色的,很耐髒。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你只要一開口,我就知道你是什麼素質、品位和喜好。實際上不是我有這個功能,而是我留心過、觀察過、思考過。喜歡什麼顏色不存在對錯,只代表一個人的素質、品位和喜好。

如果你想把它改得更高檔一點,你就先說服我,讓我接受你的理念。當我吃透了你的理念,接受了你的智慧,可能就會把它改掉。可是,很多時候你的同事理解不了你的思想理念,即便能理解,也未必能把它實施出來。所以佛菩薩說:「眾生成佛了,我才真正解脫;眾生歡喜了,我才真正歡喜。」真是如此!

昨天我們到會客室開會,我一看,所有的盆景都換了。盆景的大小、尺寸、高度都顯得那麼合適、那麼恰當,那就代表了管理人員的品味、能力和素質。之前會議室裡就兩盆像木樁一樣的盆景,葉子都掉光了,只有幾根可憐巴巴的藤爬在上面,也沒人管。為什麼沒人管呢?大家都解脫了,眼根都超越了!

就像穿衣服一樣,有的人穿得那麼協調,為什麼呢?因為他內心協調。有的人儘管穿著名牌,但看上去就是彆扭,要麼顏色不協調,要麼款式不搭配。為什麼呢?他內心的力量不協調。我們穿的衣服、披的圍巾、戴的飾物,就代表了我們的品位、素質和喜好。

我們喜歡的顏色也代表了我們是從什麼道來的,比如:人道、鬼道、阿修羅道等。每種顏色都代表六道中的一種。有的人喜歡白色,有的人喜歡黑色,有的人喜歡灰色……每個道的眾生出來以後,都帶著那個道的記憶。

問:師父,我這次出去參學遇到了一個人,他在佛學方面很有見地,我感覺他有的正是我

欠缺的、需要彌補的地方。但他說您的是非,我聽了很不舒服,想放棄跟他學習的機會,思想鬥爭了好幾天。後來想起您說過的一句話:你到一個地方後,要把先前的思想觀念放下,投入到現在的環境中。於是我就靜下心來跟他學了我需要的東西。請問我這樣做對不對?

師:對,非常對!萬行就是拜了好幾個師父,今天才成為「大師」。如果當初只拜一個師父,就不會有今天小小的成就。而且我現在還在繼續拜師。儘管現在我已經超越了過去的幾位師父,但見了面,我還是磕頭行大禮,恭敬之心始終不變。因為在那個階段,他們曾經是我的老師。只是他們一直在原地踏步,而我不滿足於現狀,不停地追求,一直在進步。

如果你們現在也不滿足於現狀,將來也可能超過我,變成我的師父。但是,即便有一天你們超過了我,你們若有智慧,還是會把我當作師父。為什麼過去的出家人要出去參學呢?不參學,不比較,你不知道你師父是好是差,是高是低,見地是對是錯。只有當你出去參學比較之後才會知道。但出去參學的前提條件是,你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層次,擁有了一定的智慧。否則,你什麼也學不到,弄不好把原來所學的一點東西也丟了。

比如你在東華寺跟萬行學習,萬行說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討老婆,這幾年在這裡你都做到了。有一天出去碰到了一行大師,他說:「吃肉、喝酒、討老婆不影響修行嘛。」你一聽,哎,有道理!就把萬行教你的全部拋掉了,說:「原來萬行教我的都是歪門邪道!」你就接受了一行大師的理念。

等到你繼續參學碰到了二行大師,他又對你說:「出家人嘛,隨緣就好。」這種隨緣是什麼呢?今天看見這個人喝酒,你也喝酒;明天看見那個人吃肉,你也吃肉;後天看到那個人禁慾,你也禁慾。這就是所謂的「隨緣」,結果你就變成了一個沒有靈魂、沒有思想的人,人云亦云,跟風從雲,多可憐哪!

所以你要有智慧,出去參學才會學到東西,否則你將一無所獲。你出去聽到別人評論誰,只要聽著就好,不要參與評論,也不需要為誰辯護,這都是些理論、觀點上的分歧與爭執。你是什麼素質就結交什麼素質的人,你是什麼層次就認識什麼層次的人。如果你覺得受益,就去跟他學;如果你學得心裡不踏實、不愉快,甚至反感,也不要為難自己,最基本地做到尊重對方,做一個真實的人就行了。

你說萬行是大魔頭,萬行人緣還這麼好;你說悉達多說的是真理,好多教派還說悉達多也是大魔頭。他只要沒有教你殺人放火,而是讓你遵守五戒十善,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你就要認同他、讚歎他。至於他教你怎麼修行,怎麼理解佛經,那是他的水平問題。一個學佛的人會不會做事,怎麼做事,這些都不是很重要,可以放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他的心態,他以什麼心態去為人處事。心態第一,能力第二。

但是,很多人經常抱怨:我幹了這麼多活,種了這麼多樹,這麼辛苦,卻沒有得到你的認可和讚歎!但是你沒有把樹種活,很多樹都被你種死了。儘管你嘔心瀝血地工作,累得半死,但沒有一個好結果,這算什麼工作呢?苦勞不等於功勞。我們要的是好的結果。

比如我們要拿下那個山頭,你說你怎麼苦、怎麼累,攻了三次就是拿不下來,我只能表示理解。但是做事沒有好結果,你就是無能。比如萬行很懶,但他種樹,種一棵樹就活一棵,種一百棵就活一百棵,他做事就有結果、有交代,他就有能耐。

有智慧的人做事從來都不慌不忙,就像打靶一樣,一出手就擊中十環,做事省錢省力又省心。而沒有智慧的人整天在忙,整天在打,就是打不中靶心,做事勞心勞力又耗錢。為什麼有的人做事總不成功呢?就是自己不行,又不接受別人的理念。你自己不行,可以試著用別人的理念去做事,看看是什麼結果。

一個人敢接受、敢採納別人的理念,對自我就是一次突破、一次超越、一次昇華,就是一次砍掉我執的機會、一次自我的死亡。為什麼你不敢用別人的理念呢?太好面子,我執太重了,不敢死去自我。

做事是一定要有結果的,否則就沒有意義。寶劍出鞘就要見血,不見血就不要收回。倘若你養成了做事沒有結果的壞習慣,到任何地方,做任何行業,你都將是一個失敗者。就像做生意一樣,不賺錢你做生意幹什麼?萬行的風格是,做事就一定要有結果,沒有結果他是不會去做的。萬行做事的目標很明確,沒有目標、沒有目的的事,他是不會去做的。

一個人做事不求甚解、不求結果,學習、修行也一樣會不求甚解、不求結果。看一個人做一件事,就知道他做一萬件事,就知道他一輩子做事的風格,就知道他這一生的結果。有一種人做事很用心,很想把事情做好,可是,由於智慧平平、洞察力一般,他的心是散亂的、糊塗的、混沌的,等於無心可用。但他的精神可嘉,還是可交、可塑造。

來到東華寺的人,尤其是想出家的人,必須接受萬行的理念。接受不了,你就不要拜萬行為師,不要讓萬行給你剃頭。如果你為了讓萬行給你剃頭,裝模作樣地接受了他的理念,將來你會很痛苦,還會落個不忠不義的罵名。就算我能接受你這種人,把你的頭剃了,你自己也把自己給騙了害了。

任何時候我都把自己剖析得體無完膚,赤裸裸地展現在你們面前,讓你們認清萬行。你千萬不要說:過去我沒有認清你,剃完頭才發現你不是我想要的師父。人與人之間有個緣分,這個緣分是建立在彼此素質、品質、層次相同的基礎上。倘若你我之間的素質、層次有天壤之別,我們怎麼會有緣呢?之所以有緣,是因為我們內在臭味相投。

為什麼有的人越相處越好,越相處越融洽,越相處越互相理解,而有的人越相處關係越僵,越相處越陌生,越相處越疏遠呢?因為他從不把自己打開,總在偽裝。當兩個人一起共事,走得很近的時候,彼此才不得不打開。今天打開一點,明天打開一點,到最後發現彼此都接受不了對方。

這種情況在同事、夫妻、上下級之間經常出現,就是因為一開始沒有敞開自己。如果一開始就敞開,大家彼此欣賞就一起做事,不欣賞、不接受就分開,不必浪費時間。尤其是學佛的人,不要有絲毫的偽裝,偽裝就證明你沒有看破、沒有超越、沒有解脫。

一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真實地面對自己,真實就是解脫。你怎麼認識對方,就怎麼跟對方說,不要把對方想得那麼狹隘。有時候因為彼此觀點不同,產生了爭執和思想上的衝突,內心的確會難受、會牴觸。但是無論走到哪裡,只要你與人交往交流,就會存在這種情況。即便你不與人交流,你自己的身心也會反覆無常、翻江倒海,今天把昨天否定了,今天的想法與昨天的完全不同。

每天都有人來向我訴苦,往我身上倒垃圾。我要是三天不說服自己,就成精神病了!據說有些心理專家最後自己跳樓自殺了。所以每天我都要調整心態,說服自己:接受他、接納他。

我們每成長進步一點點,真的都要脫一層皮!所謂的脫胎換骨,是在你能接受任何外緣、接納任何人的情況下,尤其是接受逆緣。一個人一定要嘗試著去接受逆緣,只有這樣才會成長。


轉錄來源: 敞开就是道-